现代汉语规范化

合集下载

现代汉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现代汉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第二章汉字第五节现代汉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一、现代汉字的标准化现代化社会要求各项事物标准化,以提高使用效率,便于多方交流;信息化的发展推动图书情报、印刷排版、生产管理、办公室事务等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逐步实现自动化和现代化。

为此,人们要求现代汉字有一个数量限制,要求汉字字形稳定而明确,要求字音按照规范的普通话确定标准读音,要求汉字字序规范化,统一字典的查字法。

就是说,要求在对现代汉字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整理的基础上做到四定—定量、定形、定音、定序,以提高用字的规范。

(一)定量“定量”主要是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总量,包括常用汉字、通用汉字及各类专业用字的数量。

确定了标准用字量,有利于人们的学习和运用。

在教学方面,可以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规定识字教学的要求;在出版印刷方面,可以准备固定数量的字模,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在新闻通讯方面,能加快传送消息的速度;在汉字信息处理方面,能减少工序。

总之,确定了汉字用字的标准量,就可以极大地提高效率,大大地减少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

1981年,国家标准局公布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供电脑中文信息作为交换码使用,《辅助集》也已于1990年公布。

1988年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并公布了《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从而确定了常用字量和通用字量。

这一系列规范化基础工程的完成,是定量工作所取得的具体成果。

汉字定量研究中还有一些未完全解决的问题,这主要是指姓名用字、地名用字、方言字、科技专用字、翻译用字中的生僻字和新造字。

按照汉字定量的要求,姓名用字、地名用字、方言字、科技专用字、译音用字都有必要制订字表,加以适当的限制。

(二)定形定形是为所有现行汉字确定标准字形。

无论印刷体、手写体都要有明确的字形标准。

我国在汉字定形方面,先后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1955年1月,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废除了1055个异体字;1956年,国务院又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1964年文字改革委员会编辑出版了《简化字总表》,收入2236个简体字(1986年重新发表时又略有调整)。

第三节 现代汉语的特点和规范化

第三节 现代汉语的特点和规范化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三十七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已由中 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十八次会议于2000年10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 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江泽民 2000年11月1日
第三节 现代汉语的特点和规范化
读读下面的北京话
“别渗着了,快撮吧,这 面筋道儿,呆会儿遭叽 了就没嚼头了,把面码 儿多往碗里改搂点儿。” “裹什么乱啊,没事 儿别这儿逗咳嗽,老 了成个碎嘴子了,一 天到晚尽瞎掰活,别 找我犯牛脖子啊!”
“我看你尽在那儿捯饬, 外地人学说北京话,生硬地 整什么幺蛾子啊?”
北京话有很多的儿化音,已 经为普通话所吸收,如:果 汁儿、小汽车儿、小树林儿。 加上儿化音,下面的都不对: 公共汽车儿、防护林儿、天 安门儿、西直门儿,大奔儿
4. 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5. 句法结构类型多样化。
例如,单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其内部又有动词性、形容词性、名 词性三种句法结构;具体有主谓谓语句、双宾句、连谓句、兼语句、把 字句、被字句、是字句、存现句。
第三节 现代汉语的特点和规范化
确立普通话的明确、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规范化 一致的语言标准, 并促进这个标准的 全面推行。 现代汉语规范化的两层含义: 1.形成规范。形成人们普遍接受的语言标准。 2.遵守规范。要让使用现代汉语的自觉地按已经 形成的语言规则运用语言。
这些特点形成了普通话语音富 有音乐性的独特风格。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yā 小桥流水人家, jiā 古道西风瘦马, mǎ 夕 阳 西 下, xià 断肠人在天涯。 Yá
韵多声少,响亮悦耳;声 调抑扬,优美动听。

浅析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

浅析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

浅析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小议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班级:572班学号:姓名:XXX)内容提要:现代汉语规范化是确立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及其内部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同时对它的书写符号——文字的形、音、义各个方面也要制定标准进行规范。

有了这个统一标准,语言所负载传达的信息才能被人们所共同认识,反之,在社会的各个领域相互交际就会发生困难。

关键词: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规范标准正文:现代汉语规范化的问题是1955年正式提出来的,到现在已经58年了,明确了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标准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宇宙中的一切事物无一例外地都遵守着一定的规矩,自然之道、人类社会之道已不言自明,我们的语言学领域当然也有自己的规矩。

但与其他领域相比,语言学领域的规矩似乎最复杂、问题最多,于是语言的规范化问题也就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现代汉语规范如果不推广普通话,书面语不规范化,那么必将给社会的信息化设下种种障碍。

规范化就是为了更有效更充分地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

一、现代汉语规范化建设的发展和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现代汉语规范标准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果。

(1)五六十代,颁布了以下几项有重大影响的法规和规范:全国人大颁布了《汉语拼音方案》,使现代汉语和现行汉字有了现代化的拼写、注音工具,使汉语的罗马字母转写有了国际认叫的标准;国务院颁布了《汉字简化方案》,并以此为基础批准发表了《简化字总表》,使汉字更加便于研究与应用;XXX会同有关部门发布了《第批异体字整理表》和《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等。

(2)80年代以来,先后制定了系列语言文字及其在方方而而运用的规范和标准,主要有《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标点符号用法》《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信息处理用GB.1字符集汉字部件规范》《GB.1字符集汉字笔顺规范》((GB.1字符集汉字字序规范》《汉语拼音方案的通用键盘表示规范》《第批异形词整理表》《GB .1字符集汉字折笔规范》等。

现代汉语规范化的策略与方法

现代汉语规范化的策略与方法

现代汉语规范化的策略与方法
现代汉语规范化是指对现代汉语的使用进行规范和标准化的过程。

作为一种全球性的语言,现代汉语的规范化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现代汉语规范化的策略和方法:
1. 分享和宣传规范用语
规范用语的使用需要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理解。

政府、企业和公共机构等应该积极宣传并使用规范用语,通过各种渠道向大众传递规范用语的意义和重要性。

同时,人们也应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使用规范用语,形成规范用语的良好氛围。

2. 更新和维护规范用语
现代汉语不断发展和变化,随之而来的是新的用词和句式,这就需要对规范用语进行更新和维护。

相关机构可以及时开展规范用语的修订工作,将新的用词和句式纳入规范范畴,以适应现代汉语的发展。

3. 优化语言环境
提高人们的汉语语言水平是重中之重。

对于汉语作为母语的人来说,可以通过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加强阅读、写作能力的训练等方式来提高语言水平。

对于汉语作为外语的人来说,可以加强汉语培训,提供更好的研究环境等手段来优化语言环境。

总之,现代汉语规范化的策略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推进和实现。

只有不断地完善现代汉语的规范化工作,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

结合实际谈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意义

结合实际谈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意义

结合实际谈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意义世界上任何一门语言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与文化,汉语亦如此。

与此同时,一门语言的变化与发展反映着语言背后的社会的变迁。

汉语是汉族的母语,有悠久的历史,是一门高度发达的语言,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现代汉语指的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它不但是汉族的交际工具,也是中国国内各民族间的交际工具。

因此,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做好现代汉语的规范化工作,提高现代汉语的规范化水平,使它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任务。

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许多新的语言现象层出不穷,其中有益处,也有许多弊端。

现代汉语规范化在如今社会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现代汉语现阶段语音和词汇出现的问题以及现代汉语规范化的重要性两方面展开分析。

一.语音不规范现象由于网络这种新媒体的大量普及,信息量大量在网络上传播,而语音作为信息的重要载体,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这其中也包括以下几点。

(一)语音中平翘舌不分由于新新人类的不同以往的追求,现阶段在网络上与我们生活中,有着诸多的刻意追求平翘舌不分的现象。

以下举例说明1.孩子(zi),现部分人读作“孩子(zhi)”;2.老师(shi),现部分人读作“老师(si)”;3.去死(si),现部分人读作“去死(shi)”4.杯子(zi),现部分人读作“杯子(zhi)”5.护手(shou)霜(shuang),现部分人读作“护手(sou)霜(suang)”6.没事(shi),现部分人读作“没事(si)”7.怎(zen)么了现部分人读作“怎(zhong)么了”(二)声母、韵母混淆由于受娱乐节目和部分动画以及年轻人的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影响,在声母的的拼读上也存在混淆。

以下举例说明。

1.“我回(hui)来了”,现部分人读作“我回(fei)来了”;2.“坐飞(fei)机”,现部分人读作“坐飞(hui)机”;3.“保护(hu)”,现部分人读作“保护(fu)”;4.“有没(mei)有”,现部分人读作“有没(mu)有”。

简述现代汉语语音规范化的要求

简述现代汉语语音规范化的要求

简述现代汉语语音规范化的要求现代汉语语音规范化是一个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目前,汉语语音的规范化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人们的汉语语音表达提供了便利。

本文将从语音规范化的要求出发,对中国民间语言共同体普遍采用的汉语语音标准进行讨论,并就其实现语音规范化的有效措施进行简要介绍。

首先,现代汉语语音规范化的要求是,母语使用者应当熟练掌握国内汉语语音系统,遵守一定的语音系统规范,做到语言表达准确、可操作。

其次,汉语语音规范化的要求是,汉语语音应该建立在国际公认的国际音标基础上,并针对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使用者进行改造,以满足国内使用者的个性化语音要求。

此外,现代汉语语音规范化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语音规范,明确表达主旨,建立规范化的语音习惯。

民间语言共同体普遍采用的汉语语音标准,一般有“北方话”、“南方口音”、“中原话”以及“少数民族语言”等标准语。

在这些标准语之间,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母语使用者的习惯也有所不同,比如,“北方话”的发音是由“上海话”引入的,而“南方口音”则特别强调句子里的最后一个音节,以此来分清句子的起始及结束。

要实现语音规范化,教师要熟悉各种语音体系,重视汉语语音的正确性,轻视不规范的发音;实践中,可采取的有效措施:一是严格遵循语音标准,避免发音习惯的干扰;二是掌握专业术语,提高语音教学细节上的技能;三是积极参与语音研究,不断更新知识;四是以教学设计为基础,让学生以较快、较准确的速度掌握所学语言。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语音规范化要求准确、通用,教师要以大量的语言教学实践为基础,结合文字和语音等多媒体资源,鼓励学生发出正确的发音,让学生注意语音的准确性、协调性、连续性和韵律性;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语言研究,以便不断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语音,达到语音规范化的目的。

现代汉语规范化的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规范化的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规范化的名词解释现代汉语规范化,指的是对汉语的使用进行规则化和标准化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汉语成为了中国国内以及国际交流中最重要的语言之一。

为了更好地传达信息,避免歧义和误解,规范化成为了必要的措施。

在现代汉语规范化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词语的使用。

词语是汉语中最基本的语言单位,通过词语的运用,人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然而,由于地域、文化和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和群体对于同一个概念可能会有不同的称呼。

为了统一对某一事物的称谓,规范化的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现代汉语规范化中,为了减少歧义和提高表达效果,一些词语会被规定为官方使用的标准词汇。

这些标准词汇通常是由专家组成的委员会经过多次讨论和研究后确定的。

当遇到一个事物或概念没有一个明确的称呼时,人们可以参考这些标准词汇来进行称呼。

除了对标准词汇和专门名词的规范,现代汉语规范化还包括对一些常用词汇的用法和发音等方面的规定。

例如,近年来,“网络语言”成为了年轻人交流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

然而,这种语言形式往往短语简洁,缺乏准确性和规范性。

因此,在一些正式场合或者文学创作中,仍然需要遵循传统的语法和规范,以确保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现代汉语规范化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交流需求,更是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特色。

汉语作为一种古老而庞大的语言体系,具有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通过规范化的手段,我们能够更好地体现汉语的魅力和深度,使其在国际交流中得以更好地传播。

然而,汉语的规范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现代汉语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不断涌现。

因此,规范化的工作需要不断地跟进和调整,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其次,地域和文化差异的存在也给规范化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不同地区和群体对于同一个事物可能有不同的称谓,如何统一和平衡这些差异是规范化工作中的一个难题。

总的来说,现代汉语规范化是对汉语使用的一种改进和完善。

通过对词汇、用法、发音等方面的规定,我们能够更好地传达信息,减少歧义和误解。

现代汉语规范化要求

现代汉语规范化要求

现代汉语规范化要求
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
(1)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

北京语音的标准地位,早巳为人们所公认。

作为语音规范的北京语音本身,要排除一些特殊的土音成分。

每一个汉字的北京话读音都应该是确定的,这样各方言区的人才能有所依据。

(2)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

北方方言分布的区域最大,使用北方话的人口有七亿以上。

普通话词汇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但是要舍弃北方方言中某些过于土俗的词语。

(3)语法方而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

所谓“典范的著作”,是指具有代表性的著作。

所谓“现代白话文著作”是指既是白话文,又是现代的,因为早期的白话文作品已有不合现代语法的地方。

语法规范还必须是现代白话文著作中的“一般用例”也即最具普遍性的用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5 -1966 ) : 这是确立标准和大力推广阶段。

( 1 )、 1958 年 2 月 11 日,第一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 《汉语拼音方案》,并通过了《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关于汉语拼音方案的决议》。

(2)、1957-1962年分三次发表《普 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并于1963年 辑录成《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 稿》。



在 1951 年 6 月 6 日发表《正确使用祖国的 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的社论。 在社论中指出,正确使用语言来表现思想,在 共产党所领导的各项工作中具有重大的政治意 义。 在发表社论的同时,为帮助纠正语言文字应用 中的缺点,还在《人民日报》上连载了吕叔湘、 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 1952年 9 月之后,学术界又开展了民族共同 语和标准语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例如:应该与 否在普通话中保留入声。应该与否把北京方言 作为普通话。尖团音应该合流与否。
(6)、对可分解性的探讨


正方:有些简化字比原来的繁体字更便于分解 和称说。如“慶 ”、“滅 ”不易分解,而“庆”容易 分解为“广”和“大”,“灭”容易分解为“火”和“一”。 反方:有些简化字的形体不便分解和称说,特 别是那些草书楷化字。如:”农”可分解为“曲、 辰”,“ 書 ”可以划为“聿、曰”,而“农、书”等无 法分解,而且增加了构字部件。


(三)、发现和推荐新的好的语言现象 更重要 。 (四)、语言中有大量的中介状态 (五)、规范应该区分层次性。
三、现代汉语规范化的专题研究:汉 字的简化


(一)、汉字简化的历史 1、建国前的汉字简化
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 其总趋势就是从繁到简。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草书、 行书又是隶书的简化,而简体字正是楷书的简化。楷 书在魏晋时开始出现。

严修:《谈目前流行的一种病句》:“贵 宾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认为它“在逻 辑上不合事理,在语法结构上主语和谓语 是搭配不当的”。而赞成这一说法的人提 出的规范的根据大体上是:古已有之,很 多人用, 名家用过, 领袖用过(《中国语 文》1978年第3期)。与此相对应的就是 将自古未有、名家未用、书面语少见、用 的人不多作为评议的无可质疑的论证依据。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冗余度很高的传统 汉字被定为规范字,在占人口总数百分之几的 官吏和士大夫阶层中使用。而群众中的应用文 字,包括账簿、契约、书信、通俗文学等大量 使用自造的简体字。

简体字在南北朝(4-6世纪)的碑刻中就已 经见到。根据《宋元以来俗字谱》,宋元明清 12种民间刻本中所用的简体字多达6240 个,合为繁体字共1604个,平均每个繁体 字有3.9个 不同的简化字,与今天使用的 简体字完全相同的有300多个。


(3)、1955年12月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 革委员会联合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 理表》。 (4)、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全体会议 第23次会议通过了《汉字简化方案》及 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



(5)、1965年1月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 员会联合发布了《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 (6)、1956年1月1日起,全国报刊实行横排。 (7)、1950年8月1日开始编写《新华字典》, 1953和1957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商务印书 馆出版。开始《现代汉语词典》的编写。 4、存在失误:研究没有在主题报告的基础上 深入下去,有简单化倾向。



(三)、第三阶段(1966-1978) 是现代汉语规范工作受到惨重破坏和缓 慢前进的时期。 语言运用中问题很严重,局部的语文工 作还在缓慢进行。 (四)、第四阶段(1978-1986) 从徘徊、思考到恢复和发展的阶段。中 国语言学界开始拨乱反正。


成绩:《现代汉语词典》的出版、《中 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的公布。 问题:现代汉语规范的理论准备不足。 例如对现代汉语规范的依据的讨论。
(4)、对读音的准确性


正方:有些形声字由于改换了音符,使 得表音比繁体字准确。如“態證戰護”简化 为“态证战护”。 反方:有些简化字削弱了音符的表音功 能。如:“顧爺”简化为“顾爷”。
(5)、关于类推简化


正方:可以类推简化,方便。 反方:有些字改变了原来的偏旁系统, 使得繁简的对照关系变得复杂。如: “盧”简化为“卢”,“顱瀘壚鸕”简 化为“颅泸垆鸬”,而“蘆廬爐驢”却 简化为“芦庐炉驴”。 而且存在不同的偏旁简化为同一个符号 的现象,如:“鄧雞僅”简化为“邓鸡 仅”。

7、草书楷化法:采用历史上已经形成书写习惯的草书 或行书的写法,变换成楷书的笔法形成简化字的方法。 如:导(導)、联(聯)、实(實)、图(圖)、杂 (雜)、斋(齋)、当(當)、会(會)、贝(貝)、 娄(婁)

8、会意法:指采用构字部件之间的联系来简 化汉字的方法。如众双(衆雙)
(三)、汉字简化利弊的讨论
特殊代替字:指代替字和繁体字不是一一对应 的关系。如:借jie4,借钱,借光;藉jie4借 口,凭借、jie4枕藉、ji2狼藉




2、偏旁类推法:指运用已经简化的繁体字或 偏旁去类推简化含有该繁体字或偏旁的繁体字 3、形声法:指采用简化形声字的形旁、声旁 或新造形声字的方法来简化汉字。 其中形旁、声旁都简化的有9个,护(護)、 惊(驚)、让(讓)、认(認)、响(響)、 钥(鑰)、证(證)、钟(鐘)、钻(鑽); 形旁声旁都简化的有1个,肮(骯);其他都 是简化声旁:帮(幫)、补(補)、迁(遷)、 尝(嘗)、递(遞)、沟(溝)。


2、建国后的汉字简化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国家对文字 改革极为重视,简化汉字成为文字改革 工作的一部分。 1964年5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编辑 出版了《简化字总表》。《简化字总表》 分为三个字表。

第一表是352个不作简化偏旁用的简化 字,第二表是132个可作简化偏旁用的 简化字和14个简化偏旁,第三表是应用 第二表所列简化字和简化偏旁类推简化 得出来的1754个简化字。三个字表总计 为2238字。因“签”、“须”两字重现, 实际为2236字。1986年重新发表《简 化字总表》时对个别字作了调整,总字 数为2235个。
现代汉语规范化(一)
一、新中国成立后的现代汉语规范



大体可以分为5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 1949 - 1955 ):宣传、准 备和积极学习的阶段。 在建国之初,语言文字的使用是比较混乱的。 “我们非要加紧抗美援朝才能保家卫国不可” (5 月 5 日重庆新华日报第 2 版) ; “取得了某些收效” (2 月 24 日东北日报第 2 版) ; “这五万万人,自古以来就是勤劳勇敢的” (5 月 25 日新青年报第 3 版) 。

另外,1978年8月24日《人民日报》刊 登读者来信《语言是活的东西》说: “语言没有对不对,只有有没有”,在 社会上,切不可搞什么语言规范化。这 是规范的虚无主义。但是也暴露了我们 的一些问题。





(五)、第五阶段(1986-) 是从调整到理论收获的阶段。 1986年1月召开的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标志 我国的语言文字工作进入了新的时期。会议把大 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作为当前的主要任务。 在汉字方面,重新颁布了《简化字总表》、《关 于地名用字的若干规定》、《关于企业、商店的 牌匾、商品的包装、广告等正确使用汉字和汉语 拼音的若干规定》、《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由于社会语言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如网 络语言等。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还有很多人对 社会语言规范的情况不很满意,呼吁加强工作。
(3)、对用字量的讨论


正方:简化时采用同音代替的办法,用原有 的笔画简单的字代替笔画繁难的字,如“谷” 代替“穀”,“后”代替“後”。共减少了 102个繁体字。 反方:同音代替减步了字数,可是有时造成 表意的模糊。如“不干”可能是“不干”, 也可能是“不乾”。特别在由简体变为繁体 时,容易发生错误,有的简化字古代有同形 字,在用来印刷古书时容易发生混淆。如 《礼记· 月令》:“修宫室,坏墙垣,补城 郭。”

(1)、书写的方便性 正方:减少了笔画数目。《简化字总表》 (1986年)共收简化字2235个,笔画总数是 23025画,平均每字103画。被代替的2261个 繁体字,总笔画数是36236画,平均每字16画。 繁简相比,平均每字减少5.7画。如果写2000 个简化字,合计可少写10000画。按平均每字 10画计算,等于少写1000个字。
尖团音

尖音和团音的合称。尖音指z、c、s声母拼i、u 或i、ü 起头的韵母,团音指j、q、x声母拼i、u 或i、ü 起头的韵母。有的方言中分别“尖团”, 如把“尖、千、先”读作ziān、ciān、siān,把 “兼、牵、掀”读做jiān、qiān、xiān。普通话 语音中不分“尖团”,如“尖=兼”jiān,“千 =牵”qiān,“先=掀”xiān。昆曲所谓尖团音 范围还要广写,z、c、s和zh、ch、sh的分别 也叫尖团音,如“灾”zāi是尖音,“斋”zhāi 是团音,“三”sān是尖音,“山”shān是团 音。

1977年12月20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 发表了《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 草案包括两个字表。第一表有简化字248 字,自公布之日起在出版物上试用。第 二表有简化字605字,征求群众意见。另 外有简化偏旁61个。1986年6月,国务院 批准废止这个草案。
(二)、汉字简化的方法




1、代替法:用现有的笔画少的字代替笔画多 的繁体字。谷(穀)、丑(醜)、后(後)、 只(隻)、干(乾、幹、榦) 这类简化字可以分为三类: 同音代替:代替字和被代替字之间的读音完全 相同。谷(穀)、丑(醜)、后(後)。 异音代替:两者读音不完全相同。斗鬥(门字 -門 斗字-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