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版本
微观经济学整理(高鸿业版)扬州大学

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效用: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预算线:又称约束线、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
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边际效用(MU):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价格-消费曲线: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影响供给的因素(1)市场价格(2)投入品的价格(3)预期(4)技术(5)相关商品的价格价格歧视的种类(1)一级价格歧视(定价依据:消费者的需求价格)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
(2)二级价格歧视(定价依据:不同的消费数量段)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
(3)三级价格歧视(定价依据:需求弹性)三级价格歧视指垄断厂商对同一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这就是三级价格歧视。
垄断市场的条件(1)市场上只有惟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2)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3)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五版-复习笔记+考点(绝对完全!)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五版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产生的原因:1、经济资源的稀缺性:(1)定义:资源或物品相对于欲望或需要的不充分性而言(资源或物品不能满足欲望或需要)(2)资源或物品的有限性:对任何经济社会,资源或物品总是有限的资源:经济资源与非经济资源(经济资源与否取决于时空的稀缺程度)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技术、知识、信息等)物品:经济品(economic goods):衣服、食品自由品或免费品(free goods):阳光有害品(harmful goods)或废品(waste goods):噪音、垃圾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等(3)“稀缺"是相对于人们欲望的无限性而言,并非绝对2、欲望或需要的无限性:(1)欲望的特点:多种多样、多层次,由低到高,永无止境,超前性(社会发展的动力)某一欲望的实现总会产生新的欲望,(2)马斯洛的需要(欲望)层次理论:基本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安全需要(safety):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满足后就不再是激励因素社会需要(social):友爱的需要—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归属的需要—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地位需要(esteem):有稳定的社会地位,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价值自我实现需要(self actualization):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资源配置问题和利用问题1、生产什么(what):品种、数量(因时代、生产水平而定)2、如何生产(how):生产者、生产资源、生产技术、生产组织形式(方法)3、为谁生产(for whom):谁来消费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分配取得的收入决定(要素决定收入)4、何时生产(when):资源利用的时间配置,即发展计划(时机选择)5、谁做决策(who):经济体制问题——自给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价格引导生产和消费)混合经济(市场经济为主、政治干预为辅)三、经济学的定义:1、经济学是在一定制度下,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合理配置,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经济资源生产出(人们需要的)更多物品,以满足人们无限多样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完整版

❖ 第二:对某一领域(部门)专题研究成果。如环境经
济学、资源经济学等。特点:仅涉及经济生活中的某一特定 领域。
❖ 第三:经济理论的研究。经济理论及经济政策和有关问
题的解决途径。包括:经济史研究、方法论体系、对经济现 象的纯理论研究。
1929-1933年 期间美国农场主 销毁“过剩”牛 奶
1929-1933排队 领取食品的美国饥民
当代西方经济学
二、现代经济学:新古典综合派
西方经济学直接来源于马歇尔创立的微观理论和凯恩斯创立 的宏观理论。理论总是要随着现实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二战后,以美国萨缪尔森为代表的经济学者,把微观理论和 宏观理论综合在一起,构成了现代流行的西方经济学主流的思 想体系。
1930年代以后希克斯、瓦尔拉斯、帕累托等提出的一般均衡 理论、序数效用论、福利经济学等。
之后关于市场失灵与微观政策调节的研究可以说是对微观经 济学的总结。
博弈论以及与企业产权分析相联系的制度经济学是微观经济 研究的最新发展。
4、宏观经济学。
❖ 英国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John Maynard Keynes ( 1883- 1946)是现代宏观经济学创始人。
一、手段:边际分析法
1. 边际分析法:运用微分方法研究经济运行中的增量变化, 用以分析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过程。
边际即“额外的”、“追加”的意思,指处在边缘上的“已 经追加上的最后一个单位”,或“可能追加的下一个单位”, 属于导数和微分的概念。
由西方经济学的对象决定的。 研究资源最优效率的使用,实际就是函数的极值点。 根据高等数学的知识,很容易理解,数学方法求得极值就是 对函数求导数,当它的一阶导数为0时,即找到极值点。
《微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主编课后习题答案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主编(第五版)参考答案目录第二章1第三章9第四章17第五章17第六章30第七章41第八章58第九章65第九章68第十章68第十一章69第二章1.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NO.1解答:(1)将需求函数= 50-5P和供给函数=-10+5P代入均衡条件= ,有:50- 5P= -10+5P得:P e=6以P e =6代入需求函数=50-5p,得:Q e=50-5或者,以Pe =6 代入供给函数=-10+5P ,得:Qe=-10+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6,Qe=20如图1-1所示(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60-5p和原供给函数=-10+5P,代入均衡条件=,有:60-5P=-10=5P,得或者,以代入=-10+5P,得 Qe=-10+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
如图1-2所示。
(3)将原需求函数=50-5p 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 s=-5+5p,代入均衡条件=,有:50-5P=-5+5P得以代入=50-5p,得或者,以代入=-5+5P,得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
如图1-3所示。
(4)(1)和(2)都是静态分析;(2)和(1)比较,分析需求变化对均衡的影响属于比较静态分析;(3)和(1)比较,分析供给变化对均衡的影响也属于比较静态分析。
中南财大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简洁笔记

第二章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需求分析一、需求及其决定因素需求(demand):指消费者在既定的时期既定的价格(price)下愿意且能够购买的数量(quantity)。
(一)价格(Price)需求法则或需求定律(law of demand):是指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这样一种关系,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需求的数量将下降。
(需求第一定律)(二)嗜好或偏好(Preference)(三)收入(Income)●正常品(normal goods):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减少),他们对大多数物品的需将增加(减少),我们称这类商品为正常品(奢侈品和必需品)●低档品(inferior goods):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他们对一些物品的需求会减少;当人们的收入减少时,他们对一些物品的需求反而增加。
这些物品我们将其称为低档品。
(四)相关品的数量和价格商品可分为相关品和独立品相关品包括:●替代品(substitutes):当一种物品价格下降减少了另一种物品的需求时,这两种物品被称为替代品。
●互补品(complements):当一种物品价格下降增加了另一种物品的需求时,这两种物品称为互补品。
●(五)对未来的预期●对价格的预期(买涨不买跌);●对收入的预期。
二、需求表与需求曲线(一)个人需求表与需求曲线需求表(demand schedule):是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需求曲线(demand curve):是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把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联系在一起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四、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变动区别和联系●需求曲线是在假定“其他情况不变”的前提下构建的。
在这一前提下,价格变化对需求的影响只表现为价格数量组合点沿需求曲线移动(需求量的变动)●如果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发生变化引起需求发生变化,那么,整个需求曲线发生移位(需求的变动)●点动与线动。
●需求量的变动:同一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完整版)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最全名词解释(微观部分)真的很全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微观部分第一章供给、需求及有关概念1.经济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本性被假设为利己的。
经济人在一切经济行为中都是理性的,即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经济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之一.2.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
5.需求定律(需求函数):商品供给量随商品价格上升而减少,需求函数拥有负斜率,故向右下方倾斜的特征6.供给定律(供给函数):商品供给量随商品价格上升而增加,供给函数拥有正斜率,故向右上方倾斜的特征7.均衡: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务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经济事物之所以能够处于这样一种静止状态,是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参与者的力量能够相互制约和相互抵消,也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各方面的经济行为者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均衡价格: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均衡数量: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8.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9.需求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10.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供给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11.供给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个供给曲线的移动。
12.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20.点弹性:表示当自变量变化趋于无穷小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反应的敏感程度。
高鸿业 教材微观经济学第七版

高鸿业教材微观经济学第七版简介本文档是针对高鸿业教材《微观经济学》第七版的详细解读和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企业、家庭和消费者)的行为和决策对市场供求和价格等宏观经济现象的影响。
本教材由高鸿业教授编撰,是国内经济学教材中的经典之作。
第一章:经济学概述1.1 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的学科。
本章介绍了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包括稀缺性、选择性和机会成本等。
1.2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本节介绍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等。
还介绍了经济学模型的构建和应用。
1.3 经济学的应用领域本节介绍了经济学的应用领域,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
第二章:供给和需求2.1 市场和市场机制本章介绍了市场和市场机制的基本概念,包括市场的定义、市场的参与者和市场交易等。
2.2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概念本节介绍了供给和需求的基本概念,包括供给的定义、需求的定义和市场均衡等。
2.3 市场调节机制本节介绍了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和影响,包括供求关系的改变和价格的调整等。
第三章:市场与政府3.1 政府的宏观调控本章介绍了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
3.2 政府的微观调控本节介绍了政府的微观调控措施,包括价格管制和垄断的监管等。
3.3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本节介绍了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影响,以及政府干预的作用和局限性。
第四章:企业行为4.1 企业的目标和约束本章介绍了企业的目标和约束,包括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等。
4.2 企业的市场决策本节介绍了企业在市场中的决策行为,包括定价策略和生产策略等。
4.3 企业的组织与市场结构本节介绍了企业的组织形式和市场结构,包括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等。
第五章:市场结构和竞争5.1 市场结构的分类本章介绍了市场结构的分类方法,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等。
5.2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本节介绍了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包括无差异化产品和自由进出等。
微观经济学全集课件(高鸿业版).

(二)选择与经济学
选择性:选择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在不同 可供选择的事件中进行挑选的活动 资源物品欲望的满足具有多种选择
资源物品:如石油,如电力 物品欲望的满足:如自来水,如充饥
经济学:研究稀缺条件下如何抉择的学科。
经济学(economics) 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 源以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 人中间进行分配。 最优化思维:有效利用有限资源以求无限欲望的最 大满足
稀缺 (scarcity) ——相对于需求,资 源或物品总是有限的
• 资源可分为:经济资源与非经济资源(如空气) • 物品通常可分为: 经济品(economic goods):如衣服、食品 自由品或免费品(free goods):如阳光 有害品(harmful goods)或废品(waste goods):如噪音、垃圾 • 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 能;
经济模型
高中生物老师用塑料模型来讲授基础解 剖学。 经济学家也用模型来了解世界,但不是 塑料模型,而是通常由图形和方程式组 成的模型。 所有模型都建立在一些假设之上。
一、经济学的基础
稀缺
选择 机会成本
(一)稀缺与效率:经济学的双重主 题
欲望或需要的无限性
• 多种多样、多层次,由低到高,永无止境 • 马斯洛的需要(欲望)层次理论: • 基本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 • 安全需要(safety) • 社会需要(social) • 地位需要(esteem) • 价值自我实现需要(self actualization)
(三)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 边界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定义:一种资源被用于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 弃的在其它各种可能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 益。(如果作出一项选择而不能不放弃另一项 选择,那么,这另一项选择在实际上可能的最 高代价,称之为该项选择的机会成本) 前提: • 资源的稀缺 • 资源的多用途 存在于任何行为主体的任何选择行为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10
二、生产的一般均衡与生产可能 性曲线
图9-4的生产可 能性曲线T′- T′是从 图9-3中生产的契约 曲线C′- C′导出的。 生产可能性曲线用 转换函数
T(X,Y)=0
图9-4 生产可能性曲线
精品课件
11
转换函数说明在既定资源下,社会从X 商品的生产转换为Y商品生产,或从Y商品的 生产转换为X商品生产的可能性。从一种产 品生产转换为另一种产品生产的难易程度用 边际转换率(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 记为MRT)表示。
• 假定所讨论的是A、B两人,进行X与Y两商品的交 易。A、B两人都追求效用的最大化。我们用艾奇 沃斯盒状图(Edgeworth box diagram)描述A、B 两人间的交易。艾奇沃斯盒状图是经济学家艾奇沃 斯(F.Y.Edgeworth)于19世纪末建立的,因此而得 名。见图9-1。
3 生产的艾奇沃斯盒状图
精品课件
9
从生产的艾奇沃斯盒状图中任一非资源配置均衡 点出发,都可以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均衡点。 这样的均衡点有无穷多个。连接这无穷多个均衡点 便得到一条契约曲线C′- C′线。
在生产中资源配置最终所达到的均衡状态称 为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是 指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对生产进行任何 形式的重新组织都只会在增加某种产品产量的同 时而减少其他产品的产量。换言之,不存在对生 产进行重新组织,以在增加一种产品产量而不减 少另一种产品产量的可能。凡是在生产的契约曲 线上的点都是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点。
图9-6 社会福利最大化
精品课件
18
连接各条效用可能性曲线上所有满足 交易与生产的一般均衡条件的点便得到图 9-6中的V-V′线,V-V′线称为最大效用可能 性曲线。
社会福利曲线又称为社会无差异曲线。 离开原点越远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代表的社会 福利水平越高。社会福利曲线与最大效用可 能性曲线相切的切点,比如图9-6中的R″点, 便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均衡点。显然这一点 是满足帕累托效率的。
图9-1的横 坐标表示X商品 的数量,纵坐 标表示Y商品的 数量。图9-1是 将A、B 两人的无差异 曲线图合并到 一起而得到的 结果。
图9-1 交易的艾奇沃斯盒状图
精品课件
4
交易的一般均衡条件
MRSXAY = MRSXBY
(9.15)
对应不同的要素禀赋状况,交易的结果会达到 不同的均衡点。连接所有要素禀赋状态下的所有可 能的交易均衡点,得到一条曲线C-C,称为契约曲 线。
精品课件
16
第四节 福利问题
一、福利最大化 二、社会福利与个人偏好 三、社会福利、效率与平等 四、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
精品课件
17
一、福利最大化
我们先不考虑 福利数的具体形式 及其含义,假定存 在某种福利函数, 该福利函数是个人 效用函数的函数。 社会福利函数的一 般形式为
W= W(U1,U2,…,Un) (9.39)
精品课件
6
第二节 生产的一般均衡
一、生产的一般均衡的含义与条件 二、生产的一般均衡与生产可能性曲线
精品课件
7
一、生产的一般均衡的含义与条件
• 生产的一般均衡是指在技术与社会生产 资源总量既定的情况下,社会对于资源 的配置使得产品产量达到最大的状况。
• 达到生产的一般均衡的条件是任意两种 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对于使 用这两种要素而生产的商品来说都是相 等的。
精品课件
19
二、社会福利与个人偏好
• 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是以社会福利函数的 存在为前提条件的。
• 阿罗不可能性定理(Arrow impossibility theorem)证明,只要有超出三种以上的 选择,就不存在一种可靠的机制将具有 完备性与传递性的个人偏好转换为符合 民主制度要求的社会偏好。
精品课件
第九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 经济学(可选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交易的一般均衡理论 生产的一般均衡 生产与交易的一般均衡 福利问题
精品课件
1
第一节 交易的一般均衡理论
一、交易的一般均衡的含义与条件 二、效用可能性边界线
精品课件
2
一、交易的一般均衡的含义与条件
• 交易的一般均衡(general equilibrium of exchange) 是指在社会生产状况既定、收入分配状况既定(生 产要素的禀赋既定)的条件下,通过要素所有者之 间的交易使得交易者达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状况。
因为生产契约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有效 率的点,所以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点是社会 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产 出点。
精品课件
12
第三节 生产与交易的一般均衡
一、生产与交易的一般均衡的含义与条件 二、实现一般均衡的经济机制
精品课件
13
一、生产与交易的一般均衡的含义 与条件
生产与交易的一般均衡是指生产与交易同 时达到均衡的情况。生产达到均衡并不能保证 交易同时达到均衡;交易达到均衡也不能保证 生产同时达到均衡。要使交易与生产同时达到 均衡所需要具备的条件是:任意两种商品在生 产中的边际转换率等于对于每一位消费者来说 这两种商品在消费中的边际替代率,即
MRTXY = MRSXAY = MRSXBY (9.18)
精品课件
14
图9-5 交换与生产的一般均衡
精品课件
15
二、实现一般均衡的经济机制
• 从经济上讲,什么样的经济机制才能实 现交易与生产的一般均衡?综合所学过 的微观经济学理论,我们可以证明,竞 争的市场机制可以实现交易与生产的一 般均衡。
交易最终所达到的均衡状态称为交易的帕累托 最优(Pareto Optimality)或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
精品课件
5
二、效用可能性边界
图9-2中的 效用可能性边 界线Gs - G′s是 在社会的产出 水平为X0、Y0 时,社会成员 可能达到的最 高的效用水平。
图9-2 效用可能性边界
20
几种社会福利函数
• 第一种是平均主义者(egalitarian)的社 会福利函数。
• 第二种是功利主义者(utilitarian)的社 会福利函数。
• 第三种,罗尔斯(Rawlsian)社会福利 函数。
精品课件
21
借助于图 9-7,我们可以 对这三种有代 表性的社会福 利函数进行比 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