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学的笔记
《交通工程学》课程笔记

《交通工程学》课程笔记第一章:交通工程学概述一、交通工程学概念1. 定义:交通工程学是研究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与维护的学科。
它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高效、环保、经济和舒适。
2. 目的:交通工程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性能,包括提高出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加快通行速度、降低运输成本、减小环境影响、节约能源等。
3. 研究内容:- 交通流的特性、规律和控制方法- 道路的设计、建设与维护- 交通规划与组织- 交通信号控制与智能化管理- 交通安全分析与事故预防- 交通环境与能源消耗二、交通工程学发展历程1. 起源:交通工程学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和道路网的扩展,逐渐从道路工程中分离出来。
2. 发展阶段:- 早期阶段(20世纪初至50年代):主要关注道路建设与维护,解决马车与早期汽车的交通问题。
- 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汽车时代的到来,交通工程学开始关注交通流理论、道路通行能力、交通安全等。
- 现代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交通工程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包括交通规划、交通控制、交通管理、智能交通系统等。
第二章:交通系统的特性一、引言交通系统是一个由多种元素交织而成的复杂网络,包括人、车辆、道路和环境等。
二、驾驶人的交通特性1. 驾驶员的生理特性- 视觉特性:- 视野范围:驾驶员在不转动头部的情况下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 视力:驾驶员对物体细节的辨识能力,包括远视力和夜视力。
- 色觉:驾驶员对颜色的辨识能力,尤其是交通信号灯的颜色。
- 暗适应:驾驶员在光线暗淡条件下的视力适应能力。
- 视觉疲劳:长时间驾驶导致的视觉疲劳现象及其影响。
- 听觉特性:- 听力范围:驾驶员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听觉敏感度。
- 声音识别:驾驶员对各种声音来源的辨识能力。
- 噪声影响:交通噪声对驾驶员注意力和判断力的影响。
- 反应特性:- 反应时间:从驾驶员感知到刺激到做出反应的时间间隔。
路基路面工程复习笔记

路基路面工程复习笔记第一章总论考点1.路基路面的基本性能要求(详见P.5)○1承载能力,包括强度和刚度两个方面;○2稳定性,即能否经受住各种不稳定状态而保持工程设计所要求的几何形态及物理力学性质;○3耐久性,即能够承受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和大气水温周期性的重复作用;○4表面平整度,表面平整度是影响行车安全、行车舒适性及运输效益的重要指标;○5表面抗滑性能,以保证车辆和路面之间具有足够的附着力和摩擦力。
考点2.影响路基路面稳定的因素(详见P.7)○1.地理条件;○2.地质条件;○3.气候条件;○4.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5.土的类别考点3.路基土的分类(详见P.8)我国根据土的颗粒组成特征,土的塑性指标和土中有机质存在的情况分为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和特殊土四类,并进一步划分为11种土。
巨粒组(大于60mm的颗粒)质量多于总质量50%的土称为巨粒土。
粗粒土分砾类土和砂类土两种,粒类组(2~60mm的颗粒)质量多于总质量的50%的土为砾类土。
砾粒组质量小于或等于50%的土称为砂类土。
细粒组(小于0.075mm的颗粒)质量多于总质量50%的土总称为细粒土。
特殊土主要包括黄土、膨胀土、红黏土和盐渍土。
考点4.公路自然区划(详见P.12)公路自然区划分三级进行区划,首先将全国划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土三大地带,然后根据水热平衡和地理位置,划分为冻土、湿润、干湿过渡、湿热、潮暖和高寒7个大区:Ⅰ区——北部多年冻土区;Ⅱ区——东部湿润季冻区;Ⅲ区——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Ⅳ区——东南湿热区;Ⅴ区——西南潮暖区;Ⅵ区——西北干旱区;Ⅶ区——青藏高旱区;二级区划是在每一个一级区内再以潮湿系数为依据,分为6个等级,再结合各个大区的地理、气候特征,地貌类型、自然病害等因素,将全国分为33个二级区和19个二级副区。
三级区划是二级区划的具体化,划分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水热。
地理和地貌为依据,一种是以地表的地貌、水文和土质为依据,由各省、自治区自行划定。
《交通工程学》PPT课件

Traffic Engineering
建筑精选课件
1
授课教师: 曹从咏 教授 联系电话: 13651620735 E-mail:jy108@
建筑精选课件
2
教学学时安排
学 时 数:48(3学分) 授课学时:48 作 业:4次 讨 论:3次
建筑精选课件
建筑精选课件
12
定期学术期刊
《土木工程学报》,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1954年创刊;
《中国公路学报》,中国公路学会(长安大学), 1988年;
《公路交通科技》,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交通运输工程》,中国交通运输学会。
著名学术研究人员
J.G. Wardrop, M. Beckman, G.F. Newell, R. Herman, Ben Akiva, B. D. Greensheilds, C.F. Daganzo, Y. Sheffi, F. V.Webster, Lezuko, R. Allsop, M.G.H. Bell, A.D. May, H.Mahmassani, C.F. Yager, T.Sasaki(佐佐木纲), M.Koshi(越正毅), Y.Iida(饭田恭敬), …...
3
内容安排
第1章 绪论
第2章 交通特性
第3章 交通调查
第4章 道路交通流理论
第5章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第6章 道路交通规划
建筑精选课件
4
内容安排
第7章 交通安全 第8章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第9章 停车场的规划与设计 第10章 道路交通与环境保护
建筑精选课件
5
教学方法及学习要求
主要教学方法:
以课堂授课为主、自学为辅。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笔记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笔记绪论一、交通管理与控制的概念和目的1. 概念交通管理与控制是指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对交通流进行有效的组织、指挥、监督和调控,以实现交通安全、顺畅、高效的一种系统性工作。
它涉及到交通规划、法规制定、行政管理、秩序维护、技术服务等多个方面。
2. 目的(1)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交通管理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优化交通流,提高道路使用效率,减少拥堵。
(3)减少交通拥堵:通过合理的交通组织和管理,降低拥堵频率和程度。
(4)保护环境:通过交通管理减少车辆排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二、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内容和原则1. 内容(1)交通规划:包括交通发展战略、交通网络布局、交通设施规划、交通需求预测等。
(2)交通法规:涉及交通法规的制定、修订、执行和监督,包括交通信号、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等。
(3)交通行政管理:包括交通政策的制定、交通宣传教育、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等。
(4)交通秩序管理:维护交通秩序,包括交通信号控制、交通组织、交通疏导等。
(5)交通运行管理:涉及行车管理、慢行交通管理、停车管理等日常运行管理。
(6)优先通行管理:实施公交优先、紧急车辆优先等措施,提高特定交通流的通行效率。
(7)交通系统管理与交通需求管理:通过交通系统优化和需求管理,实现交通供需平衡。
(8)特殊事件交通管理:针对节假日、大型活动、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下的交通管理。
(9)交通拥挤管理:通过多种手段缓解和预防交通拥堵。
(10)交通信号控制:设计和优化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提高路口通行效率。
2. 原则(1)科学性:基于交通工程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科学理论进行交通管理。
(2)系统性:将交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协调各组成部分,实现最优运行。
(3)预见性:根据交通发展趋势,提前规划和管理,避免问题的发生。
(4)灵活性: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管理策略,应对不同交通问题。
(5)公正性:确保交通法规的公平执行,保障各方合法权益。
交通工程学1-8

交通工程学1-8一、介绍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运输系统设计、规划、控制、管理等方面的学科。
在交通工程学中,我们将学习关于交通流理论、道路设计、交通控制、交通规划、交通模拟等内容。
二、交通流理论交通流理论是交通工程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研究交通流的特性,主要包括交通流的密度、速度和流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交通流理论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交通系统的运行状况,为交通规划和交通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三、道路设计道路设计是交通工程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研究道路的几何设计、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等问题。
通过合理的道路设计,可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提高交通的安全性,改善交通环境。
四、交通控制交通控制是交通工程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它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指示牌等控制措施。
通过合理的交通控制,可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优化交通网络的运行。
五、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交通工程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研究交通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并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
通过交通规划,可以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六、交通模拟交通模拟是交通工程学中的一个重要工具。
它模拟交通系统的运行情况,通过建立合理的模型,评估不同方案对交通系统的影响。
通过交通模拟,可以进行交通方案的预测和优化,提高交通规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七、交通安全交通安全是交通工程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它研究如何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道路的安全性。
通过合理的交通规划、道路设计和交通控制,可以提高交通安全性,保护交通参与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八、交通工程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通需求的增长,交通工程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未来,交通工程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智能化和信息化,更加人性化和环保。
另外,交通工程还将与其他学科如城市规划、环境工程等进行深度交叉,共同推动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
总结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运输系统设计、规划、控制、管理等方面的学科,包括交通流理论、道路设计、交通控制、交通规划、交通模拟、交通安全等内容。
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笔记整理

第一章 总论1城市交通含义:a 广义上城市交通是指城市范围内的交通,或称为城市各种用地之间人和物的流动。
b2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的。
城市道路系统是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行为而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是整个城市交通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保证。
3 .TOD 模式Peter以公共交通线路为轴线,以轴线上公交站点为中心的“点轴式”的完整社区型的集约发展。
不能适应城市中心地区密集型、高强度综合发展的客观实际,不符合形成功能基本完备的城市基本组合体缩需的规模的要求,也忽略了城市双向和多向发展的必然性,是与一般城市的发展规律不相符的。
1898年英国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
1901年法国建筑师戛涅提出工业城市。
4 雅典宪章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局部放宽、改造道路已经不能解决问题,要从整个道路系统的规划入手,考虑适应机动交通发展的全新的道路系统;应该对街道进行功能分类,分为交通干路、市内客运交通 对外客运交通 自行车交通、其他交通 步行交通 小汽车通 公共交通 专业货运交通 出租货运交通 市内货运交通 城市综合交通 城市对外交通 城市交通 单位个体货运交通 对外货运交通住宅区街道、商业区街道、工业区道路等;要按照交通资料确定道路的宽度。
5 邻里单位一是以细胞来组织居住区。
二是力图解决现代机动车交通对居民,特别是小学生上学的安全的影响。
6 扩大街坊(警官屈普)把城市主、次干路同地方支路分开,在城市中开辟容量高、速度快的干路,划出大街坊,干路上设置少量交叉口以允许和限制交通进入大街坊内的地方支路,街坊内有自己的地方性商业服务设施,还可以组织内部的步行道路系统。
7 立体交通德国规划师希尔博赛默在不同平面把行人交通和车行交通分开的立体交通方案双层城市模式:建筑底层为商业和企业事业使用,与地面车行交通道路相联系,而建筑的上层为居住房屋,用架空的人行道相互连接,形成双层城市模式。
第一章交通工程学

交通工程学
二. 交通工程学的主要作用
1.促进道路交通综合治理方案的形成和实施,促使 交通事故全面下降。 2.有效地减少和避免交通拥挤、混乱状况,提高交 通运输效率和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 3.达到既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又减轻驾驶员劳动强度 的效果;通过对驾驶员交通心理及生理特性的研 究和运用,实施对驾驶员的科学管理,提高安全 驾驶率。
“抬起头” “竖起耳朵” “睁大眼睛” “动起脑” “做笔记”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学
4.参考资料
《交通工程学(第二版)》,李作敏编著,人民 交通出版社,2000年。 《交通工程总论》,徐吉谦编著,人民交通出版 社,2000年。 《交通工程学)》,李江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年。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学
1. 交通现象(交通问题) 交通阻塞 交通安全 交通控制、管理 交通规划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学
(1)交通阻塞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学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学
(2)交通安全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学
(3)交通控制、管理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学
(4)交通规划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学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学
课程介绍 1.课程性质:
《交通工程学》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主要专业核心基础 课。本课程主要以道路交通系统为研究对象。(考研 科目)
2.本课程的学习目的:
通过对本课程学习,应深入了解我国的交通现状及存 在的问题,为使人、车、路、环境和能源这个交通系 统安全、方便、迅速、经济、低公害和环境相协调, 必须牢固掌握一些重要的交通流理论,并逐渐培养和 提高自己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后续课 程的学习打下必要基础。
交通工程学 考研大纲

交通工程学考研大纲交通工程学是交通与运输工程学科领域中具有专业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的一门学科。
交通工程学是以满足人类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移动需求为研究对象,以交通规划、交通设计和交通管理、交通设施建设、交通安全和环境保护、交通信息工程等为研究内容的一门应用科学。
交通工程学是交通与运输工程学科的基础学科之一,自身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是与其他工程学科相互渗透和相互借鉴的交叉学科。
一、交通工程学的基本理论1. 交通系统理论涵盖交通运输系统的构成、演化、发展、结构、影响因素等基本理论与方法。
2. 交通运输规划理论介绍交通需求、交通规划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 交通建模理论包括交通系统流态模型、交通需求模型和交通影响模型等基础理论。
二、交通工程的基本技术与方法1. 交通工程设计方法介绍交通工程的设计原则、方法与技术。
2. 交通工程管理与控制包括交通管理理论、交通控制技术与方法,交通运行与调度等方面内容。
3. 交通工程建设技术介绍交通设施的建设施工技术与方法。
三、交通工程的应用与发展1. 交通工程与城市规划介绍交通工程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和发展。
2. 交通工程与环境保护介绍交通工程在环保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
3. 交通信息工程包括交通信息工程系统的构成、应用、发展等方面内容。
四、交通安全与风险管理1. 交通事故理论与预防介绍交通安全的基本理论,交通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2. 交通风险管理包括交通风险的分析与评估、风险的控制与管理。
五、国际交通工程与合作1. 国际交通工程与标准介绍国际交通工程标准与规范。
2. 国际交通工程合作包括国际间的交通工程技术合作与交流。
六、交通工程学科前沿1. 先进交通技术介绍交通工程学科在先进技术应用与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
2. 交通工程领域的热点问题与难点介绍交通工程学科目前的研究热点问题和难题。
七、实践与创新1. 交通工程应用与创新介绍交通工程学科在实践应用中的经验与教训,促进交通工程学科的创新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交通的广义概念:交通是运输和邮电的总称。
2.狭义的概念:是指将人或物进行空间场所的位移,从专业角
度来说,是指交通工具在运输网络上的流动。
3.运输是指人或物借助交通工具的载运,产生有目的的空间位
移;是指借助公共运输线路及其设施和运输工具,为实现人或物的位移所进行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
4.交通的四大因素:人,车,路,环境。
5.5E:法规、教育、工程、能源、环境。
6.ITE(美国交通工程协会)标志着交通工程学的诞生。
7.交通工程学的定义:交通工程学是以人(驾驶人员和行人等)
为主体,以交通流为中心,以道路为基础,将这三方面有关的内容统一在道路交通系统中进行研究,综合处理道路中人,车,路,环境之间的时间与空间关系的科学。
它寻求的是道路通行能力最大,交通事故最少,能源消耗与公害影响最低,运输效率最高而费用最省的科学措施,从而达到安全、迅速、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目的。
8.交通问题的成因:交通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
饱和度=D/C、
饱和度大于1时交通阻塞,饱和度〉0、8时,需要修路。
9.交通的需求取决于社会发展,社会的活动与官理。
10.交通工程学的研究的领域是:公路,城市交通,综合运输,
道路交通
第二章,
饮酒与驾驶
交通标志的色彩:红、黄、蓝、绿、黑、白。
驾驶员是交通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驾驶的生理特性:听觉,触
觉和平衡觉。
饮酒:0.2mg/ml 醉酒:0.8mg/ml
饮酒驾驶的色彩感觉与触觉能力下降,注意力下降,支配力下降,事故增多。
生物节律:体力,智力,情绪。
内容:人类的行其固有的,可测定的生物节奏变化影响。
行人的交通需求:在交通过程中、省力、独立、连续。
行人的过街特性:三种:待机而过、强行而过、适时而过。
速度方面的:四种类型:均匀参速。
中途停留、中途加速、中途放慢。
乘客旅行的共同需求:安全,迅速,舒适。
评价汽车制动性能的主要标志:制动效能,制动汽车方面的稳定性和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制动效车:评价指标是制动距离和制动动力。
汽车的动力性有以下三个评判指标:
①最高车速Max(Km/h)汽车在水平良好的水泥或泥直路面上的所能达到的最高行驶速度。
②加速度
自行车的交通特性
离散性:压缩与膨胀性
灵恒性(关于选择自行车的解释)
解决方案:①进口到处分流量行驶②左转自行车辆词侧过街③适用于自行车流量的交叉口梁化岛方案。
道路交通的特性
道路:道路是供人不行和车辆行驶的设施的总称
..................。
道路是指公路、市街道和胡同(里巷),以及公共广场等供于辆行人通行的地方。
其中供于车辆的为车行道,供行人同行的地方为人行道。
城市的道路分类
按道路在城市的位置、作用、交通功能、以及沿线建筑物服务功能等进行分类。
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指路;按交通功能和交通性质分为:快速干道、主要干道、一般干道、商业文化大街、主要支路、一般支路;按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形式分为:一块板,二块板,三块板,四块板。
一块板:(单复路)所示单复路上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适
用各支路和次干路。
单副路:多用于“钟摆式”交通路段及生活
...................
性道路;
....
二块板:(双幅路)是利用中央分隔带把车行道一分值二,分何
行驶,适用于次干路或指干路,每一测车行道上可以再用分道成划分出快车道和慢车道所示单复路上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适用各支路和次干路。
每一测车行道上可以再用分道成
划分出快车道和慢车道。
二副路:适用于机动车辆多,夜间交通
.............
量多,车速要求高,非机动车类型较单纯,且数量不多的联系远............................
郊区间交通的入城干道;
...........
三块板(三副路)三幅路中间一副为双向行驶的机动车道,两侧
为单向行驶的非机动车道。
三幅路适用于机动车辆大,车速要求
................
高,非机动车多,道路红线较宽的交通干道...................。
.
四块板(四副板)四副板不仅两侧非机动车道单向行驶,而且中间和机动车道也单向行驶,使用干交通量大,机动车速速高的主
干路和快速路。
四块板:比较少见,占地较大。
..............
公路分级
公路的技术等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根据交通量及其使用性质、任务、公路可分为五级:高速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按其重要性和公路管理特点又可划分为:国家干线公路(称国道,用G表示)省级干线公路(称省道,用S来表示)县级公路(称县道用X来表示)乡级公路(称乡道)以及专用公路—公路的行政等级。
第三章
制动效能的恒定性:把汽车行驶的动能通过制动器吸收转化为热能
城市道路网布局有棋盘形、带形、放射形、放射环形等。
典型的公路网布局有三角形、并列形、放射形、树杈形等。
放射形路网一般用于中心城市与外围郊区,周围城镇的交通联系。
三角形路网一般用于规模相当的重要城镇间的直达交通联系。
这种不局形式通达性好,运输效率高,但建设量大。
并列形路网:平行的几条干线分别联系着一系城镇,而处于两条线上城镇之间缺少便捷道路连接,是一种不完善的路网布局。
树杈形路网用于公路网的最后一级,是从干线公路上分叉出去的支线公路,将乡镇、自然村与市、县政府连接起来。
道路结构基本部分是路基、里面、桥涵,另外还有边沟,挡墙,盲沟等组成。
路网的布局:棋盘式、对角方格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混合式。
衡量道路便捷程度的重要指标非直线形示数之一。
城市道路的交叉
交叉类型:三路、四路、多路
交叉口冲突点的形成:交叉、合流、分流、交织。
交通量的基本特性
交通量是一个随机数,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交通量都有变化。
交通量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的现象,称之为交通量的时空分布特性
交通量(又称交通流量或流量)是在指定的时间内通过道路某地点或某断面的交通实体数量。
(一般指双向)
交通量的分类
按交通的组织分类: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行人交通量。
非机动车交通量可分为:自行车、人力车、畜力车交通量等。
根据观测时间、地点不同:秒、分、小时、某段时间的断面或路段交通量。
交通量时刻在变化,在表达方式上通常取某一时间段内的平均值作为该时间段的代表交通量。
如果以辆/d为单位,平均交通量表达式为: 平均交通量=∑=niiQn11
式中:Qi—各规定时间段内的日交通量(辆/d); n—各规定时间段的时间(d)
按平均值所取的时间段的长度计,常用的平均交通量有: 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36513651iiQAADT
月平均日交通量(MADT)
本月的天数一个月的日交通量总和=MADT 周平均日交通量(WADT)∑==7171ii
按平均值索取的时间段的长度计、常用的平均交通量有
年平均交通量(AADT)
月平均交通量(MADT)
周平均交通量(WADT)
高峰小时流量比:高峰小时交通量占该天全天交通量之比。
高峰小时交通量(PHV)
高峰小时示数(PHF)
年最高小时交通量(HAHV)
第30位小时交通量(30HV)
第30位小时交通示统(30HVF)
影响交通量特性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 (1)公路、城市道路的类型或等级。
不同等级道路上的交通量大小、构成有很大差异。
(2)道路功能。
城市间道路、乡村道路、旅游公路,城市内道路、通过性道路、生活性道路、商业性道路、公交或自行车专用道路等交通量特性差异很大。
(3)地区特征。
沿海和内地、城市和乡村、工业区与生活区、市中心区与郊区等不同地域,交通量特性也都不同。
(4)时间特征。
节日与平日、周末与周日、白天与夜晚、高峰与平峰,交通量变化也是很大
道路的横断面是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方向的断面,有车道(一个或几个车道)分离带(包括隔离带和横带)、停车带、路角、分离
带、边沟、半坡、载水沟、护拨道等组成。
道路水平面的特性:平面形、基本形、——直线、圆区形缓和曲线。
横断面形:弯道超高、弯道加宽。
行车视距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交叉视距、弯道视距、纵波视距。
道路的横断面的特性:坡度(最大波度、平均坡度)
高速公路还有变速车道、爬坡车道、紧急停车带、停车道及路上设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