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为活动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感受历史,加深对历史事件和文物的理解。

教材内容可能涉及历史文物、文字演变、书籍演变、货币演变、服饰演变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物和现象来体验历史的真实感受。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储备有限,但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

他们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多数局限于课堂学习,对历史的认识较为片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感受历史。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文字、书籍、货币、服饰等历史事物的发展变化。

学生初步掌握搜集、整理、分析历史资料的方法和途径。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如搜集历史资料、参观历史博物馆、采访老年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的魅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初步认识学习历史对认识现实社会生活的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历史的魅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活动教学法:通过一系列的历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历史。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实物等教学手段,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历史世界。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历史文物和场景。

实物展示:通过展示历史文物或复制品,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学习。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历史纪录片或展示一张历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

讲授新课:文字演变: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字图片,讲解文字的演变过程。

书籍演变:介绍竹木简、帛书、线装书、现代书籍等书籍的演变过程,可以通过实物展示或视频展示。

《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案2

《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案2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从身边的历史说去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通过对家乡历史的认知了解、姓氏的由来和宗祠建筑风格的欣赏,进一步提高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几组学生的讲述和对历史图片、视频的欣赏,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历史信息的有效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关注身边的历史,增强学生的对家乡的热爱,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要点教师:如何做到介绍家乡和历史的传承之间的有效联系,让学生树立对周边历史、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学生:通过实物找寻历史信息和所学历史知识的联系教学手段前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多媒体图片及影像资料教学过程导入: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历史?让学生广泛讨论后回答。

教师:其实“历史”不完全像大家说的那么的高,那么的大,离我们那么的远,历史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我们身边的历史,我们脚下这块土地的历史。

一山一水一座城一山:“鸡毛燕”,这个严桥妇孺皆知的山名,相信很多同学都去过,对于它大家了解多少?“鸡毛燕”位于无为县北部与巢湖市接壤的严桥响山乡境内,呈北东走向,长32公里,宽15公里,海拔527.9米,为无为县境内第二高峰(最高峰三公山在无城西南51公里处,高675米),是严桥第一高山。

山体两坡对称,中段最高。

由砂岩、页岩、百云岩、石灰岩组成。

据鸡毛燕山民所说,西楚霸王项羽曾在鸡毛燕顶上设帐招兵,至今仍保留霸王城的石圃遗址。

(展示鸡毛燕图片)一水:永安河,这条哺育了严桥人民的母亲河,默默不语,从我们的身边流过。

对于它,同学们又知道多少?永安河为巢湖流域西河最大支流,流经无为县严桥、开城、襄安镇汇入西河。

流域面积447.6平方公里,河道全长30.5公里。

受益范围涉及严桥、红庙、开城、泉塘、蜀山和襄安等6个乡镇,人口约22.9万人,流域内总耕地面积27.8万亩。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活动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感受历史。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1.回顾已学的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2. 分析历史人物的行为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历史的真实感受,提高对历史的兴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些历史知识,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较为模糊,有的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不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回顾已学的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2. 通过分析历史人物的行为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3.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历史的真实感受,提高对历史的兴趣和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感受历史,提高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人物的行为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

2. 讨论法:教师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历史人物的行为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实践活动法: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历史的真实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历史材料,如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资料等。

2. 教师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场地。

3. 教师设计好讨论问题和实践活动方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已学的历史知识,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相关历史材料,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更直观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历史人物的行为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巩固(5分钟):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以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活动:Activity 1: 历史人物扮演、Activity 2: 历史场景再现、Activity 3: 历史文物展览。

这些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多数停留在课堂知识的记忆上,对历史的深入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较弱。

此外,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人物、历史场景和文物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探究历史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4.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活动,深入了解历史人物、历史场景和文物的知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五. 教学方法1.活动教学法:通过历史人物扮演、历史场景再现和历史文物展览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协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探究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实践活动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2.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人物、历史场景和文物的资料,以便在活动中进行讲解和引导。

3.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内容,了解基本的历史背景,为活动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通过活动来感受历史的重要性。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案一、教材分析《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是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21课,属于历史学科中的活动课。

本课旨在通过集体活动的形式,让学生们在互动中感受历史、理解历史。

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分组活动,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想和领袖,同时分析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本课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们的团队意识,进一步了解历史,理解历史,激发学生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想和领袖2)了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2)增强学生们的团队意识3)提高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教学内容:1.活动前准备1)将学生分为数个小组,每组不少于四人。

2)设计有关历史时期、文化、思想、领袖和重大历史事件的素材,发放给各组。

2.活动进行1)选择代表发言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对分配的素材进行发言。

2)小组交流各个小组内部自由交流,准备好下一项活动。

3)小组互动各个小组之间开始互动。

4)小组汇报各组发言人对学习、交流、互动的情况进行总结,向全班汇报。

3.活动后反思1)回答问题教师提出历史知识问题,学生进行回答,检验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

2)学习感受学生展示自己思考、表达、合作和互动的感受。

并结合历史知识,自由发言。

3)活动评价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教学步骤:1.引言通过简短的讲解,呼吁学生们要对历史保持好奇心,要学会感受历史。

2.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数个小组,每组不少于四人。

每个小组由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并进行自由交流和互动。

最后,向全班总结本次活动。

3.回答问题通过提出历史知识问题的形式,检验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

4.学习感受学生们展示自己思考、表达、合作和互动的感受。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第21课让我们来共同感受历史1.活动内容本课内容是一节活动课,要求我们来共同感受历史,感受历史的途径很多,比如说人们的衣食住行和身边的事物都有历史,都可以作为话题进行探究。

而身边的历史往往是学生容易忽视的,让学生从现实生活角度列举实例去切身体会这种变化,去感受身边的历史,更能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

根据活动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活动重点确定为:【活动重点】黄石市名溯源;华新水泥厂的沿革;家族的变迁。

2.活动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历史学习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必要的历史知识、技能,还要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发展.因此,确定活动目标如下:【活动目标】1.通过本课的活动,使学生了解黄石市名的由来;华新水泥厂的历史沿革;同学们家族的变迁。

2.通过小组的展示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中理解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社会主义道路的胜利。

3.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和了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学习历史对认识现实社会生活的意义。

3.活动过程一、课前收集整理1.教师提出活动主题《让我们来共同感受历史》2.根据学生的兴趣,分成三个小组:“黄石市名溯源”;“华新水泥厂的沿革”;“家族的变迁”。

让学生自己确定小组探究的内容。

3.给学生介绍资料的搜集方法。

搜集资料形式多样,可以是查阅书籍,网络搜索,也可以是咨询老师和父母介绍等。

4.小组成员在一起对有关材料进行研究、讨论,并确定本小组探究内容的呈现方式,如文字说明,课件展示等。

二、课中展示探究(一)学生展示探究成果黄石市名溯源组:首先,展示小组搜集、整理的有关黄石市名由来的资料。

然后,由小组成员给大家介绍黄石市名的由来。

1.历史悠久早在1亿6千年前,中生代燕山运动对地质构造产生了深刻影响,经过大约七万年的地质运动作用,孕育了独特的黄石山水和丰饶的矿产资源。

30万年前,古人类在河口章山石龙头一带栖息劳作,钻木取火,繁衍生息。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一)活动课开展的背景初中历史学习的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在六册历史课本中,系统介绍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大国的发展历程,对乡土历史涉及较少。

我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对乡土历史,身边发生的历史往事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

然而,广州历史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就创造了早期的岭南文明。

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广州也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启蒙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国民革命的策源地和现代改革开放的先行地。

党的十八大后,广州鉴于“改革开放是发展的最大‘红利’”,更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作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作为广州人,只有更好的了解、认识家乡才能更好的爱家乡、建设家乡,促进家乡的发展与进步。

经过思考与学生讨论,我最终选定《学历史、玩游戏、游广州》作为历史活动课的主题。

(二)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的第一环节——历史寻踪,让学生“亲近”家乡的历史,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为创建家乡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的态度;理解“历史即生活”,“历史就在身边”,学会“用心发现身边的历史足迹”;初步培养收集、整理历史信息的方法和能力;培养学生组织、管理、交流、合作的能力。

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搭建一个长期性的平台。

2.通过活动的第二环节——中国历史和乡土历史知识的竞赛,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个大概的回顾和复习,从而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三)活动过程:1.活动准备(1)老师课前与学生讨论并明确活动目的和意义,选出活动课主持人,制定活动计划。

由学生代表组成历史兴趣小组,敲定研究的主题,并通过实地参观、查找资料等方式收集并整理与主题相关的出名的历史遗迹材料。

安排好1到2位代表在课堂上发言展示成果。

老师课前指导小组长完成本组活动的编排。

(2)老师印发相应的竞赛内容,让全班同学都共同参与并且自由分好竞赛时候的活动小组。

2.课堂展示:(略)见课堂实录和后面的竞赛内容附文(四)活动总结:我觉得本堂课的目标基本达到了,通过本节课的活动让学生呈现了自己的研究学习成果,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历史 教案 21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历史 教案 21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第21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

”七年级学生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历史学习,具备了一定基础。

依据教学内容“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以及教材的“弹性”,本课设计着眼于“史前到南北朝时期”“身边”的历史。

【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主要史前遗迹、古城遗址、名人足迹、以及村社地名与姓氏由来等,理解历史就在身边。

2.通过调查、访问,以及对有关资料的收集、阅读、整理等,理解学习历史的途径与方法。

3.通过活动,理解家乡历史的演变,感受和认识历史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

【教学难点】感受历史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前教师针对不同乡镇的历史,重新划分学习小组。

即史前遗迹组(赣马镇、城头镇)、古城遗址组(班庄镇、塔山镇、海头镇)、名人足迹组(夹山乡、金山镇);另外,村社名称和姓氏由来让全班学生参与。

主要方法是调查、访谈、讲述、讨论、合作学习、体验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教学过程】[导入]师:同学们,每当提起历史,我们都会认为历史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历史就在我们身边。

请同学们观看《赣榆印象》,体会赣榆古今变化。

师:这段视频再现了赣榆的昨天与今天。

同学们想要了解这些历史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历史,感受历史的变化。

[学习新课]师(PPT):(展示)《赣榆区地图》我们的家乡——赣榆区,有“黄海明珠”的美称。

她位于江苏省东北端、海州湾畔,东临黄海,西临东海县,北与山东省的临沂、日照市接壤,南以新沭河为界,同海州区毗邻。

全区面积1402.5平方公里,总人口109.9万。

我们再来看一下,现在一共有多少个乡镇?大家来看一下地图师(PPT):《赣榆区行政区划》赣榆一共有18个镇、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424个村委会。

那么,从远古至南北朝时期,赣榆有哪些史前遗迹、古城遗址、名人足迹?你的村庄、你的姓氏是怎样由来的?课前老师已经发配好任务,并且把全班分为三个小组……这上面三个组同学,有的已经把材料给老师了,并且帮助老师一起完成了课件制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上活动环节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展示,教师适时加以点拨指导,适时出示相应的视频、幻灯片等,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表扬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小结巩固
本课的学习后,给你感受最深刻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说一说。
板书设计
活动课
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教学目标
了解各种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都有着自身的历史,初步理解学习历史有助于对事物发展的认识。
学习历史传说故事,感受和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初步认识学习历史对认识现实社会生活的意义,正确区分史实和传说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历史史实和历史故事的区别。
教学难点
历史带给我们的感受。
运用各种可行的方式和方法,如调查、观察、访谈、查阅图书、查找图片、网络搜索等,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并加以整理和编排。
小组成员在一起对有关材料进行研究、讨论,并确定选定主题的研究成果展示形式,如:文字报告、展板或课件展示等。
全班同学在观摩和讨论的基础上,对各组的研究所得进行评议,选出“最佳故事奖”、“最佳演示奖”、“最佳合作奖”。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个性化修改
一、导入新课
学完本册书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自由表达。
师:同学们的感受都非常深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二、教授新课
(一)活动过程
根据同学们的兴趣,结成若干小组,确定选题。
小组成员进行适当的分工,分别对选定的题目及研究对象进行调查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