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版编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课件】

三、画话心声
(一)看画识话 连年有余
莲年有鱼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
三、画话心声
(一)看画识话 多(百)子多福
[南宋]苏汉臣 《百子嬉春图》
三、画话心声
长松 命鹤 百延 岁年
[清]故宫 紫檀嵌铜镀金瑞鹤图挂屏
百鸟朝凤 国泰民安
[清]沈铨 所绘
[当代]王素花(汴绣皇后)绘
三、画话心声
(二)以画载话:(用简笔图展现美好寓意)
山东东阿邓庙一号汉墓出土画像拓本局部
——[东汉]王延寿的《王孙赋》
[清]故宫 紫檀嵌铜镀金瑞鹤图挂屏
蜂猴挂印 封侯挂印
材料三:尝闻养骐骥,辟恶系猕猴。
鄂尔多斯出土的猴马铜饰
“画”为心声
(二)以画载话:(用简笔图展现美好寓意)
——[唐末]韩谔 《四时纂要》
鄂尔多斯出土的猴马铜饰
祝福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南京博物院 明代拴马柱 “画”为心声 [清]故宫 紫檀嵌铜镀金瑞鹤图挂屏
“画”为 心 声
第2步:快速用简笔画形式构图;
南京博物院 明代拴马柱
北京旧宅门前石墩(清朝或民国)
[当代]王素花(汴绣皇后)绘
——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安阳千年古刹——文峰塔
材料一:《术》曰:常系弥猴于马坊,令马不畏,辟恶,消百病也。 时珍曰:“《马经》言:‘马厩畜母猴辟马瘟疫’。
翻译:马厩中畜养它,能使马免得疾病......(李时珍说): “《马经》曾说:‘马厩里面畜养母猴能使马避免得瘟疫’。”
战国
汉
北魏
唐
北宋
明明
二、话为心声
( 二) 马上封侯
马上 逢猴
鄂尔多斯出土的猴马铜饰
山东东阿邓庙一号汉墓出土画像拓本局部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4.21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课件 (共24张PPT)

《新水《浒宫》》剧剧照照
三、H—How怎样学习历史? How to study history?
招募历史课堂达人
读
温
听
历学史学习习方方法法
记
写
讲
合作探究: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能够通过 什么途径来了解历史?
历史影视节目
历史文物兵、马遗俑址
历史图片
历史书籍
课后作业
1.列一份历史朝代表,及每个朝代 有代表性帝王的作为。 2.家有宝物:找一件家中的老物件 ,了解其历史。
………
范“掌如冰果冰握赶想上一当抗定“日刘战的争胡历时兰代”史,我知识 一拼定死会保成卫为国刘家胡”兰式的人物能,提高个人修养
史实:刘胡兰非抗日英雄 刘胡兰生于1932年,曾任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妇救
会干部,积极领导土地改革和支援前线的革命活动。 1947年1月12日,军阀阎锡山所在部队发动袭击, 刘胡兰被捕后就义,时年仅15岁。
1、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老是摸着石头过河, 更要研究历史,认识国情,制定科学的方针政策,才 能迅速发展。从历史的沧桑中走出,让我们痛切地感 受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必要性。从中外当代历 史的对照比较中,我们清醒认识到改革开放的迫切性。
二、W──why?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why should we learn history?
第21课 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一、W──what什么是历史? what is history?
过去的你
芜湖的印记
一、W──what什么是历一系列人 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 门学科 2. 沿革,来历 3. 过去的事实
一、W──what什么是历史? what is history?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以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活动:Activity 1: 历史人物扮演、Activity 2: 历史场景再现、Activity 3: 历史文物展览。
这些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多数停留在课堂知识的记忆上,对历史的深入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较弱。
此外,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人物、历史场景和文物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探究历史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4.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活动,深入了解历史人物、历史场景和文物的知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五. 教学方法1.活动教学法:通过历史人物扮演、历史场景再现和历史文物展览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协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探究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实践活动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2.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人物、历史场景和文物的资料,以便在活动中进行讲解和引导。
3.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内容,了解基本的历史背景,为活动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通过活动来感受历史的重要性。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案一、教材分析《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是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21课,属于历史学科中的活动课。
本课旨在通过集体活动的形式,让学生们在互动中感受历史、理解历史。
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分组活动,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想和领袖,同时分析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本课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们的团队意识,进一步了解历史,理解历史,激发学生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想和领袖2)了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2)增强学生们的团队意识3)提高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教学内容:1.活动前准备1)将学生分为数个小组,每组不少于四人。
2)设计有关历史时期、文化、思想、领袖和重大历史事件的素材,发放给各组。
2.活动进行1)选择代表发言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对分配的素材进行发言。
2)小组交流各个小组内部自由交流,准备好下一项活动。
3)小组互动各个小组之间开始互动。
4)小组汇报各组发言人对学习、交流、互动的情况进行总结,向全班汇报。
3.活动后反思1)回答问题教师提出历史知识问题,学生进行回答,检验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
2)学习感受学生展示自己思考、表达、合作和互动的感受。
并结合历史知识,自由发言。
3)活动评价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教学步骤:1.引言通过简短的讲解,呼吁学生们要对历史保持好奇心,要学会感受历史。
2.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数个小组,每组不少于四人。
每个小组由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并进行自由交流和互动。
最后,向全班总结本次活动。
3.回答问题通过提出历史知识问题的形式,检验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
4.学习感受学生们展示自己思考、表达、合作和互动的感受。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是一节活动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感受历史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了解,二是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的魅力。
教材以时间为线索,分别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文字描述,又有图片资料,还有相关的思考题和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接受新知识。
但是,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历史知识储备还不够成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历史,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历史的魅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特点,掌握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文化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参观博物馆等途径,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特点。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特点,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文化成就。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历史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实践活动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图片资料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历史课堂。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第21课让我们来共同感受历史1.活动内容本课内容是一节活动课,要求我们来共同感受历史,感受历史的途径很多,比如说人们的衣食住行和身边的事物都有历史,都可以作为话题进行探究。
而身边的历史往往是学生容易忽视的,让学生从现实生活角度列举实例去切身体会这种变化,去感受身边的历史,更能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
根据活动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活动重点确定为:【活动重点】黄石市名溯源;华新水泥厂的沿革;家族的变迁。
2.活动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历史学习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必要的历史知识、技能,还要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发展.因此,确定活动目标如下:【活动目标】1.通过本课的活动,使学生了解黄石市名的由来;华新水泥厂的历史沿革;同学们家族的变迁。
2.通过小组的展示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中理解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社会主义道路的胜利。
3.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和了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学习历史对认识现实社会生活的意义。
3.活动过程一、课前收集整理1.教师提出活动主题《让我们来共同感受历史》2.根据学生的兴趣,分成三个小组:“黄石市名溯源”;“华新水泥厂的沿革”;“家族的变迁”。
让学生自己确定小组探究的内容。
3.给学生介绍资料的搜集方法。
搜集资料形式多样,可以是查阅书籍,网络搜索,也可以是咨询老师和父母介绍等。
4.小组成员在一起对有关材料进行研究、讨论,并确定本小组探究内容的呈现方式,如文字说明,课件展示等。
二、课中展示探究(一)学生展示探究成果黄石市名溯源组:首先,展示小组搜集、整理的有关黄石市名由来的资料。
然后,由小组成员给大家介绍黄石市名的由来。
1.历史悠久早在1亿6千年前,中生代燕山运动对地质构造产生了深刻影响,经过大约七万年的地质运动作用,孕育了独特的黄石山水和丰饶的矿产资源。
30万年前,古人类在河口章山石龙头一带栖息劳作,钻木取火,繁衍生息。
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2024版新教材)

小组成员共同对有关材料进行研究、讨论,并确定选定主题的研究成果展示形式,如文字报告、展板或课件展示等。各小组将成果在班上进行汇报。
活动评价
全班同学在观摩和讨论的基础上,对各组的研究所得进行评议,选出“最佳故事奖”“最佳编辑奖”“最佳演示奖”“最佳合作奖”等。
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活动导入
每当提起历史,我们就会想到那是离我们很久远的事情。其实,我们就生活在历史中,历史离我们很近,我们是可以感受到历史演进的脉搏的。我们只要认真地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和了解,会发现“历史”就在身边。
活动内容
以“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为题,通过多种方式考察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看出历史的发展变化,并通过搜集反映历史的各种资料,如文字资料、实物资料、图像资料等,对身边的“历史”进行叙述和分析。
选择事件作为考察对象,可以选本地区在历史上或现实中所发生的事件。了解其来龙去脉,撰写对事件的介绍和评论。选择物品作为考察对象,可以选生活当中的用品,如服装、家具、农具、钟表、电话等。通过搜集材料,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呈现它们的历史演变。
活动过程
根据同学的兴趣,组成若干小组,确定选题。小组成员进行适当的分工,分别对选定的题目及研究对象进行调查了解。运用各种可行的方式和方法,如调查、观察、访谈、查阅图书、查找图片、网络搜索等,进行相都是发展变化的,都有着自身的历史,初步理解学习历史有助于对事物发展的认识。通过对有关材料的搜集、阅读、整理,以及运用调查、访问等手段,初步了解学习和认识历史的途径与方法。感受和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初步认识学习历史对认识现实社会生活的意义。
活动建议
从周边可以接触到的人物、事件、物品中选择可以了解和调查的对象。选择人物作为考察对象,可以是本地区的历史名人、现在的社会知名人士,也可以是自己家庭中的人物。了解选定人物的经历,撰写人物小传。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赛课教案_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来共同感受历史》《城市中的山水·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活动内容】苏州的历史源远流长,建城二千五百多年以来,积淀了十分深厚的历史文化。
苏州园林是苏州的一张亮丽名片,也是中国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先后有九座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园林蕴含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可以作为学生感受身边历史的“活教材”。
苏州学府中学的学生大多为“新苏州人”,对苏州园林有所接触,但是理解肤浅,造成审美障碍。
但是经过历史课程的学习,七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历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因此,本活动课选以“苏州园林”为题,共同来感受身边的历史。
本节活动课,选取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为代表,采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教学内容包括:理解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了解苏州园林的现状;梳理历史发展脉络;实地考察上述四座园林的布局和造景手法;手工制作园林模型四个活动模块。
以此,让学生感受到苏州园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认识历史与现实的密切关系。
【活动目标】本活动课的主要目标在于学生“感受”身边的历史,重在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和体验。
知识与技能:理解体会苏州园林“道法自然”的布局特点;知道苏州园林从春秋到明清时期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及阶段特征;知道现存的苏州园林的现状及“文人写意山水园”的艺术风格;体会苏州园林基本的造景手法,如借景、对景、障景、框景等过程与方法课前准备:1、教师指导学生了解收集资料的方法途径,如查阅相关书籍、浏览网站、收看纪录片、实地考察等。
2、要求学生在行动之前,先制定活动计划,其主要包括:活动目标、团队组建与分工、时间计划安排、邀请家长或老师参与、交通方式、活动成果展现方式(如文字、历史小报、照片、PPT制作等)。
活动计划应目标明确、内容具体、力所能力。
课中展示探究:1、通过学生手绘园林平面图的活动及中西园林的对比,来探究苏州园林的“布局不规则、道法自然”的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