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3 诗词三首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课件

月照 无眠 恨月 悟理
愿人久
下阕:
转朱阁,
蕴含哲理: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醉赠 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 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 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 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 二十三年折太多。
开。
刘禹锡的真正思想才显露出来。 本来白诗的意思是:您长守寂寞独自 蹉跎,真令人悲叹不已。而刘诗的意 思是反过来:他安慰白居易不必为自 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 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开朗、豁达、 乐观、坦荡的气魄和襟怀。
【补充2】
此联被后人赋予的的哲理意义是什么?
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 发展,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刘禹锡(公元772——842年)唐 文 学家、哲学家。字 梦得,洛阳人。晚年任 太子宾客,世称刘宾 客。被白居易称为“诗 豪”,有《刘梦得文 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刘禹锡
首联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晗联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颈联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尾联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短句字数少,
行路难,行路难, 容量小,简 多歧路,今安在? 洁有力。
行路难啊行路难, 多歧路兮今安在。
路修远兮穷且艰! 青天大道知何边?
长句字数多, 容量大,合 适表达比较 复杂的内容, 表述往往更 准确周 密。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语文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语文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
4
行路难
zūn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zhù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sè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三、朗读,注意断句及作者情感变化.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重新唱出高昂乐观的调子。
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这首诗充满了隐喻,借乐府古题抒发情志。 诗歌 主要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情怀,在悲愤中不乏豪迈 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2、这首诗表现诗人远大抱负和坚定自信 的千古名句是哪两句?请赏析这两句。
明确:
千古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 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 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 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现在常用这两句诗表达 自己有宏大的理想抱负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
5、收集古诗词中表雄心壮志的句子。
古诗词中表雄心壮志的句子: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 心 不已。
} 。 上 ,
希朝对得从 望廷自到古 。还己安人 用抱重慰那 典有回,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13 《诗词三首》(共42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13 《诗词三首》(共42张PPT)

• 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 今晚该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 殿的高寒。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么比得上人间。 • 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贴近雕花的窗户,照着离人不能成眠。 它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别离时又亮又圆?人间有 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乐,月亮也会阴天隐藏、晴天出来,团圆残 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永久圆全。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 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
2019/7/17
1329138109@
18
课堂练习
4.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 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 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 实现的豪迈气概。
2019/7/17
19
课堂练习
名句积累
5.收集古诗词中表雄心壮志的句子。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
酬乐答天谢 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被。抛弃的人 怀怀旧念空老吟朋闻友笛赋,到乡翻似烂反柯而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枯朽的树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增长、振作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歌Biblioteka 我在巴山楚水这凄凉的地方,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13、诗词三首 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13、诗词三首   课件

层次内容分析: 这首诗其十四句,八十二字,按诗人的情感起伏和心理 变化可分为五层:
一层(前四句)——以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 投箸、拔剑四顾的情态,揭示胸中郁积的苦闷。 (停、投、扳、顾四个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 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二层(五、六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 写“行路难”。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 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艰难,用“欲渡黄河”、 “将登太行”象征对某种理想的追求)
整体感知上片大意——叙述作者身世感慨 和矛盾心理
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透露 了诗人主要的心愿?
——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 这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 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整体感知下片大意——怀人抒情
4.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这一问,转入了什么?
转入了抒发怀人之情。好像是对 月有怨怼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 能团聚的惆怅。
全诗前四句写朋友为李白设宴送行,表达出对 诗人的浓厚的友情。前两句写酒宴的还丰盛: 金质的酒杯盛满清澈的美酒,每斗价值十千; 玉质的盘子装满珍奇的食品,价值万钱。面对 如果丰盛的酒宴,诗人应该畅怀痛饮,可诗人 却放下酒杯,撂下筷子,离开座席,拔出宝剑, 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这一细节描写显示出诗人内心的 苦闷、抑郁、悲愤难奈之情。
[韵译]: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 肴菜,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 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 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 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 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 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

写作特点: A、用典恰当:颔联引用历史典故自然贴切,借向秀、 王质的典故表达了诗人被贬谪的悲痛心情和对岁月蹉 跎的感慨,含义十分丰富。 B、寓理于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将人生哲理寓于自然景物中,暗示随着社会的发展, 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表明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水调歌头
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 士,四川眉山人,宋代文学家。与父苏洵、 弟弟苏辙同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他 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散文、诗、词、
金酒杯里的清醇美酒,玉盘里装满价值万钱 的佳肴。(我)放下杯子和筷子,不能下咽,拔出 剑来,四处看看,心中一片茫然。
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突出“行路难”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意:
想渡过黄河,可坚冰状元封成才路 住了河面,想要登上 太行山,但大雪盖状元成才满路 了山。闲时坐在碧溪上垂钓, 忽又想象在梦中乘船从日边经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kē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用“凄凉地”“弃置身”, 表达辛酸和愤懑不平之情
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诗意:用典,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和对人事变迁的感叹
赏析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A、“沉舟”“病树”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抒 发其身世之感,表达了无限的辛酸和悲凉。 B、还运用对偶,借“千帆过”“万木春”的自然景 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和状元成才新路 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蕴含深刻哲理(新状生元成才路 事物无限美好,社会总是向前 发展)。也表现出诗人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人 生态度。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背景、注释、译文、赏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背景、注释、译文、赏析

行路难·其一【作者】李白【朝代】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创作背景】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注释】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旧题。

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玉盘:精美的食具。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投箸:丢下筷子。

箸(zhù):筷子。

不能食:咽不下。

茫然:无所适从。

太行:太行山。

碧:一作“坐”。

忽复:忽然又。

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岔路。

安:哪里。

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会:当。

云帆:高高的船帆。

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济:渡。

【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课件(共15张PPT)优质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课件(共15张PPT)优质课件

束缚自己的。因此,只把这些溢美之词当作自己生活中的点缀。人生的棋局该由自己来摆。不要从别人身上找寻自己,应该经常自省。有时候我们不做一件事,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握做好。我们
感到自己“状态不佳”或精力不足时,往往会把必须做的事放在一边,或静等灵感的降临。你可不要这样。如果有些事你知道需要做却又提不起劲,尽管去做,不要怕犯错。给自己一点自嘲式幽
——《陋室铭》

我们很容易遭遇逆境,也很容易被一次次的失败打垮。但是人生不容许我们停留在失败的瞬间,如果不前进,不会自我激励的话,就注定只能被这个世界抛弃。自我激励能力是人自我调节系统
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对于在压力或者困境中,个体自我安慰、自我积极暗示、自我调节的能力,在个体克服困难、顶住压力、勇对挑战等情况下,都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具备自我
十年后,刘禹锡被召回京,三个月后,因题诗触犯 了执政者,又被贬到外地13年
公元826年,57岁的诗人才被召回京城洛阳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
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被贬谪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方,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之情。
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怀念故友,只能徒然地吟诵《思旧赋》,回到家乡却像王质那 般恍如隔世。
典故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 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 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 了《思旧赋》。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老朋友。
1、点击输入文字内容点击输入文字内容
阳,白居易从苏州回洛阳,两位同龄人在扬州相逢。一 对饱经世事沧桑,同在天涯沦落的人,早已互有耳闻, 互相之间一见如故,白居易在酒宴上感时伤怀,写下一 首诗送给刘禹锡。

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13诗词三首

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13诗词三首

13 诗词三首
栏目索引
长风破浪①会有时, 终有一天,我会乘长风破万里浪, 直挂云帆②济③沧海。 高高地挂起云帆渡过大海。 [注释] ①长风破浪: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理想。南朝宋时宗悫(què)少年 有大志。他叔父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②云 帆:高高的帆。③济:渡。 [评析] 最后两句在沉郁中振起,意境开阔,气势磅礴,表现了诗人自强 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这两句诗是鼓励 人们奋发图强的千古传诵的名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3 诗词三首
栏目索引
[注释] ①金樽:金酒杯。樽,盛酒的酒杯。②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 万钱),形容酒美价贵。③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 物。④直:同“值”,价值。 [评析] 以叙事开篇,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写“金樽清酒”“玉盘珍 羞”,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使人感到似乎是一首庆祝饮酒的诗 歌。 停杯投箸①(zhù)不能食, (面对这美酒佳肴,)我却放下酒杯扔掉筷子,难以下咽, 拔剑四顾②心茫然③。 抽出宝剑四下看,心里(十分)茫然。 [注释] ①箸:筷子。②四顾:四下看。顾,看。③茫然:无所适从的样子。
13 诗词三首
栏目索引
2.巧用典故 诗的颔联,刘禹锡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 《思旧赋》。另一个是“烂柯人”。“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 朋友王叔文等人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 的感叹。用典贴切,感情深沉。
13 诗词三首
栏目索引
水调歌头 1.寓哲理于抒情中 这首词虽有感伤情调,但并不使人感到压抑,词人的豁达胸襟处处可 见。他把“天”和“月”都人格化了,上阕问天,下阕问月,创造了一个 神话般美丽的境界。应当指出,词人的问天、问月,归根结底是问人 生。在经过一番认真探求之后,他终于得出了人生哲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拨】D项应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新知积累·基础练
5.下列诗词句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D ) A.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新知积累·基础练
6.按要求默写填空。 (1)[2019•福建]李白《行路难》(其一)中,表达诗人坚信理想 终会实现的诗句是:_长__风__破__浪__会__有__时__,_直__挂__云__帆__济__沧__海_。 (2)[中考•山东淄博]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 诗中,巧妙用典,发出了世态变迁、恍如隔世的感慨: “_怀__旧__空__吟__闻__笛__赋____,___到__乡___翻__似__烂__柯__人______。”
新知积累·基础练
(3)[中考•四川广安]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我们要用发展的 眼光看待新事物。在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 赠》一诗中“_沉__舟__侧__畔__千__帆__过___,__病__树__前__头__万__木__春____” 两句诗恰好表达了这种观点。
(4)[2019•吉林长春]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用 “_____但__愿__人__长__久_______,___千__里__共__婵__娟_________”发 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
新知积累·基础练
7.文学常识填空。
(1)《行路难》 (其一)的作者是__李__白______,____唐______朝人。 他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___诗___仙______”。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涉及中唐时期的两位大
诗人,他们分别是_白___居__易__和__刘__禹__锡__,两人志同道合,
语言建构·能力练
二、拓展阅读 [中考·浙江杭州]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42页第14-15题。
14.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 ____清__幽__恬__静____的氛围。
语言建构·能力练
15.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 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
这首词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词人游仙“归去”与起舞 “人间”、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 乐观的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全词立意高远,构思新颖, 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 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 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
新知积累·基础练
2.下列诗词句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C ) A.金尊清酒斗十千 金樽清酒斗十千 B.玉盘珍羞值万钱 玉盘珍羞直万钱 C.到乡翻似烂柯人 D.不知天上宫阕,今夕是何年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新知积累·基础练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长风破浪会有时 会:_________终__将___________________
(5)何• 事• 长向别时圆 何事:_____为__什__么___________________
(6)千里共婵• 娟• 婵娟:本__意__指__妇__女__姿__态__美__好__的__样__子__,__这__里__指__月__亮_
新知积累·基础练
4.下列诗词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D )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人教版九年级·上
13 诗词三首
新知积累·基础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A.婵• 娟(chán)
凄• 凉地(qī)
B.绮• 户(qí) qǐ
闻笛赋• (fù)

C.宫阙(què) •
冰塞• 川(sāi)
D.侧畔• (bàn) pàn 烂柯• 人(kē)
金樽• 清酒(zūn) 停杯投箸• (zhù) sè 玉盘珍羞• (xiū) 琼• 楼玉宇(qióng)
写诗互赠。
(3)《水调歌头》的作者是___苏__轼___,他与父亲___苏__洵___、弟 弟___苏__辙_____合称为“三苏”,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语言建构·能力练
一、精段品读 阅读李白的《行路难》 (其一) ,完成题目。
8.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
“顾”的意思是看。“济”的意思是渡。
语言建构·能力练
9.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开头两句描绘了隆重而奢华的宴会场面,反衬诗人悲愤、 失望的情绪。 诗人借用姜尚和伊尹的
B.“欲渡”两句运用比喻典统的治故修阶,辞级表手达的法了重,希视表望和现得任诗到用人,想有所作为 但事与愿违,志向难施以展实才现华的和矛抱盾负、的痛愿苦望的。心情。
语言建构·能力练
[中考•湖南郴州]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完成题目。 1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词的上下阕内容。
上阕:望月 下阕:怀人
语言建构·能力练
13.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评价本词:“中秋词自 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请从本词蕴 含的人生哲理或作者表现的情怀做出分析。
语言建构·能力练
语言建构·能力练
17.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
词句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兰花于松竹底下悄然开放 的情态。虽然在不显眼处,但依然故我,灿烂绽放; 虽无人在意,却笑迎春风。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兰花的 高贵品质。
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 闲生活的渴望、向往。
D.末尾两句是全诗的最强音,表现诗人摆脱苦闷,相信理 想终会实现的乐观与自信。
语言建构·能力练
10.诗的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闻笛赋”表达了诗人怀念友人之情;“烂柯人” 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 (2)直挂云帆济• 沧海
济:___________渡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酬• 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酬:_这__里__是__以__诗__相__答__的__意__思___
(4)暂凭杯酒长• 精神 长:____增__长__,__振__作__________________
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 《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两处都 通过写月亮做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 情怀。
语言建构·能力练
三、国学阅读 [中考·山东济宁]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42页第16-17题。
16.词中为什么要写松篁和桃李?
词中写松篁和桃李,都是为了突出兰花的君 子之品,为写兰花做铺垫和陪衬。
语言建构·能力练
11.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做简要分析,并说说这两句所蕴含的哲理。 ①“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 情;②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 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 迈的胸襟。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 深刻的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 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总是有希望的,前景将无限美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