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案例分析与论述题
教育学试题(含答案)

教育学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A. 传授知识B. 培养能力C.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答案:D2. 我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其中“九年”指的是什么?A. 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B. 小学五年和初中四年C. 小学四年和初中五年D. 小学三年和初中六年答案:A3. 教育过程中,教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因材施教B. 尊重学生C. 科学施教答案:D4. 我国教育法规定,学校应当把什么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A. 爱国主义教育B. 集体主义教育C. 社会主义教育答案:D5. 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B. 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C.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答案:D二、简答题1. 简述我国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答案:我国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教育的公平性;坚持教育的普及性;坚持教育的全面性;坚持教育的民主性。
2. 简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案: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科学施教;以身作则;寓教于乐。
3. 简述我国教育法规定,学校应当把什么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
答案:我国教育法规定,学校应当把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
4. 简述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
答案: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论述题1. 论述我国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及其意义。
答案:我国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教育的公平性;坚持教育的普及性;坚持教育的全面性;坚持教育的民主性。
这些原则的意义在于:确保我国教育的正确方向;保障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教育的民主性。
2. 论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及其意义。
答案: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科学施教;以身作则;寓教于乐。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汇总(有答案)

第 4 页(共 5 页)------------------------------------------------- 密 ---------------------------------- 封 ----------------------------- 线 --------------------------------------------------------- ----------------------华中师范大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卷)三、判断题:(在题前括号内打×或√。
每题1分,共10分)()1. 最早提出“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2. 2001年下半年,教育部在各地自愿申报的基础上确定了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8个区(县、市)作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区。
()3. 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4.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教育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5. 宜用于升级考试、毕业考试、合格考试的教学评价是目标参照性评价。
()6. 生产力是教育目的产生和变化的现实基础。
()7.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8. 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这是教育所独有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特征。
()9. 重视教材的心理组织是活动课程论的特点之一。
()10.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这句话出自《学记》。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 分析下列材料所揭示的问题及其原因,并论述如何通过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促进教学过程中的机会均等。
每个教师都意识到应努力为班内的所有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然而,群体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与这种理想相差甚远。
对师生在课堂里相互作用所进行的观察表明:教师(十分无意识地)针对某些学生进行教学与讲解,而忽视了其他学生。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论述题1-1、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1-2、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3、近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4、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5、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6、《学论》中表达的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7、科举制j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影响是什么?1-8、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他的"产婆术"的特点是什么?1-9、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他在《理想国》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教育思想?1-10、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11、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12、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13、杜威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14、当代教育学发展的趋势是什么?1-15、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1-16、构建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1、试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2-2、试论"经济要发展,教育需先行"。
2-3、简述科技对教育的影响。
2-4、论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2-5、简述新科技革命改变人的教育观念的主要表现。
2-6、论述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功能。
2-7、为什么说教育具有创新文化的功能?2-8、传统价值取向中的消极因素对当今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9、请阅读以下案例,并运用所学的理论加以分析。
案例一:深圳市南山区绿色校园建设。
2000年6月,深圳市"绿色学校"评估组对南山外国语学校进行了全面的评估,2001年3月,广东省"绿色学校"评估组也对该校建校六年来在创建一流学校的学习化环境,精心营造学校高品位的环境文化以及具有前卫意识的环境教育和研究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该校先后被评为市级、省级"绿色学校"。
该校从1999年9月起,结合环境教育活动,全面实施整治校园环境的"ST。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论述题1、简述科教兴国。
答:(1)科教兴国提出的背景:1995年提出。
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提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
“科教兴国”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
(2)科技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3)教育的科技作用。
现代教育是科技人才培养的摇篮;现代教育有利于科技知识的传承与创新;现代教育有利于国民科技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养成。
2、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教师的能力结构。
答:(1)了解学生的能力;(2)对知识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3)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施加影响的能力;(4)自我调控能力(5)联系实际3、简述我国教育先行战略。
答:(1)教育学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及生产力发展不平衡。
(2)教育具有滞后性,培养人才是个长期过程,所以教育要先行(3)教育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教师的知识结构。
答:(1)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知识(2)精深的专业知识(3)广博的基础文化知识(4)教育理论知识,(5)联系实际5、马卡连柯转化爱迟到的彼得连柯贯彻的什么原则?答:个别教育的集体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6、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怎样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答:(1)学校教育是每月的培养人的活动,规定人的发展方向(2)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全面、系统、深刻;(3)学校有专职教师;(4)教育要遵循顺序性,循序渐进地进行;(5)教育要遵循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7、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要让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请分析这句话的教育原理。
答: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8、联系自身实际,说明你打算如何培养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
(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应具备哪些修养?)答:(1)职业道德修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与教师团结互助,以身作则;(2)知识能力修养:精勘的专业知识、广博的基础文化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各种能力。
教育学论述题

1.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任校长的帕夫雷学校,发生了一件事,一年级新生格里沙,由于母亲工作忙,开学第一天来上课时,耳朵没有洗干净。
女老师发现格里沙的耳朵很脏,就叫他站起来给大家看,把他作为典型,教育其他学生要爱清洁讲卫生。
在这以后,每当上这位女老师的课时,格里沙就感到似乎大家的眼睛都盯着他的耳朵,让他抬不起头来。
这种反常的心理妨碍了他集中精力听课,所以对女老师所教的算术和阅读课,格里沙都学得很差,女老师对自己的教育措施所产生的后果却丝毫没有察觉。
她不了解格里沙的痛苦,反而把学习不好的原因归罪于他上课思想不集中、不肯用功,并多次进行指责。
这一切更加重了孩子的思想负担。
格里沙流着眼泪向母亲倾诉了自己全部的痛苦。
母亲向学校要求调换班级。
学校领导在了解事实真相后,同意将格里沙调到其他班级。
后来,格里沙到五、六年级时,在数学方面表现出极大的才能。
问题:结合案例谈谈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
答:很显然,这位女老师在教育方法上出现了错误。
我们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知道,这位女老师的行为违背了德育教育的“正面教育、疏通引导的原则”。
对学生的问题,她不是循循善诱,利用榜样来正面教育学生、关爱学生,而是不顾学生的自尊心和内心感受,采用“示众”“出丑”的方式,用该同学来警示其他学生。
这种行为对格里沙的心灵造成了严重的创伤和精神上的痛苦,从而加重了孩子的思想负担,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学习,阻碍了孩子的智力发展。
对于这位女老师的做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她完全可以采用正面的教育方法:如,可以找一位衣着整齐,手和脸洗得干净得学生,叫这个学生站起来给大家做榜样。
而对格里沙,只要注意地看他一眼就行了。
所以,如果我们能在学习了教育的理论、原理、原则与方法的基础上,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加以自觉地运用,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不仅没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反而摧残了孩子幼小的心灵,严重的甚至造成儿童犯罪。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所所长皮艺军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发人深醒的话“孩子们的压力已经够大的了,千万不要再把他们的脸拿走。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过程和理论的学科,其中有许多论述题涉及到教育的不同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育学论述题:
1.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论述教育的最基本目的是什么?教育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意义是什么?它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价值观?
2.学习理论:分析和比较不同的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构建主义等。
探讨这些理论对于教学设计和实践的影响。
3.教育制度和改革:论述当前教育制度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可能的改革方向。
思考教育体系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技术的发展。
4.教育心理学:探讨学生的发展、动机、认知过程等方面的心理学原理如何影响教学和学习。
5.教育技术:论述教育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角色和影响。
讨论在线学习、远程教育和数字化教学的挑战和机遇。
6.多元文化教育:探讨教育如何更好地应对不同文化、种族和背景的学生。
讨论多元文化教育的原则和实践。
7.教育伦理:论述教育工作者应该遵循的伦理标准,包括教育公平、学术诚信、师德等方面的问题。
8.教育评估:探讨教育评估的目的、方法和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讨论如何更有效地评估学生和教学质量。
【教资考试】教育学论述题(含解答)

【教资考试】教育学论述题(含解答)【考前必背】教育学论述题教育学-论述题(1-3)1、试述教育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1)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是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
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
(2)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着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无法实现。
(3)教育是由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各个要素本身的变化,必然导致教育系统状况的改变。
不同教育要素的变化及其组合,最终形成了多样的教育形态,担负起促使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社会环境下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神圣职责。
2、试述教育民主化的内涵。
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教育民主化包括教育的民主和民主的教育两个侧面。
前者是把民主的外延扩大,即把政治的民主扩展到教育领域,使受教育成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后者是教育的内涵的加深,即把专制的、不民主的、不充分民主的教育改造成为民主的教育。
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引申。
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即教育要为所有的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教育权利,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这意味着要对社会弱势群体学生给予特殊照顾;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最后是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等。
概言之,教育民主化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
教育学原理之论述题及案例分析(全)

四、论述题(本大题13分)32.教育内容的确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请结合实际论述某一因素的影响作用。
五、案例分析(本大题15分)33.有一项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实验,其中心是尊重学生,发挥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
实验的核心为十六字方针:‚学生主体,分层指导,激励评价,及时反馈‛。
此实验在初一年级选了一个学习成绩和班风都差的‚双差班‛进行。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按十六字方针进行工作,使学生感到老师尊重他们、爱护他们、帮助他们。
到初中三年级毕业时,该班学习成绩及班风处于全年级领先位臵,由‚双差班‛转变为‚双优班‛。
请结合相关的教育理论分析该实验成功的原因。
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评述实验教育学。
2.论述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史,从中得到什么经验,对我国现行学制改革有哪些启示?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论述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辨证关系。
2.论述美育的主要内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3分)32.经济基础对教育具有哪些制约作用?请联系实际就其中的某一方面展开论述。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33.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
大学毕业走上工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
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信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
但是,一学年下来,赵老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抱怨老师有偏向。
为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
(1)请从教育学有关原理的角度,指出赵老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2)试结合教师素养的理论观点,谈谈如何改进赵老师的工作。
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论述教育如何促进青少年的四、论述题(本题13分)32.试分析论述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有哪些?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33. 小强的父母为了他的教育问题,常常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样类型的案例
案例(1):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曾根据名家传记和其它方 面的材料,选取了包括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画 家、音乐家在内的977位名人作为研究对象,他把对这些名 人的调查结果同一般人的家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这些名人的家属中,出名的父亲有89人,儿子129人,兄弟 114人,共332人,而4000名一般人组中出名的亲属只有1人。 因此,高尔顿认为人的智能高低是由遗传决定的。高尔顿 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案例2参考答案(1)以上材料说明了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 (2)环境有一般环境和特殊环境,其中教育是特殊的环境。 环境制约着身心发展的水平、方向,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进 程和速度,案例中的孟子住在坟墓边、街市和学校旁边,这 三种环境对孟子的成长水平和方向有着重要影响,其中前面 两种环境对孟子产生了负面效果,引导其步入歧途。学校教 育环境能够排除负面因素,对孟子的成长起着主导作用。在 这种正面的环境中,孟子“学习来往行人的礼貌动作”,这 使得他走上了正途,成为儒学代表人物。(3)环境对人的 发展能够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不起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 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实际上,如果孟子搬到了学校旁边,但 是他消极被动,不愿意接受学校教育的影响,那么,不管学 校教育环境如何正面,也无法对他产生效果。
1.“遗传决定论”案例的解析
答题步骤 (1)明确指出是属于遗传决定论,并指出观点是错误的。 (2)指出遗传在人的发展的作用(只是提供生理前提或可能
性,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 (3)指出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的作用。(环境和教育也
是影响个体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决定因素是主观能动性)
案例1参考答案:
(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2)爱德华家族人才辈出固然与他们优良的遗传因素有关,
在一个村庄的边缘,附近是一片坟地。孟子出于好奇,小时 候常去墓间玩耍,看见人家埋葬死人,他就和一些小朋友学 着样子玩抬棺材、挖坑、哭嚎的游戏。孟母见此情景很担心, 认为这个地方对孩子成长不利,就搬了家。孟母搬到城里的 一条街上,附近是集市和商店,商人云集,一天到晚吆喝声 不断。孟子搬到那儿后,又和小朋友学起商人做买卖的游戏 来。孟母感到这个地方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利,于是又搬家了。 孟母第三次住的地方是一所学校的旁边。到这里来的除一些 学生,还有一些著名的学者。他们出出进进很有礼貌,早晚 还会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孟母高兴地说:“这个地方很好, 有利于教育孩子。”孟家便定居在此。孟子住在这里,常到 学校旁看学生游戏,听老师上课和学生朗读,学习来往行人 的礼貌动作,孟母看了十分高兴。直到他上学,孟母仍不放 松对他的教育。后来,他终于成为儒学代表人物。请运用所 学的教育学原理知识对这一案例进行解析。
(2010年招聘考试题目)小黎是初一女生,父母双双外出打 工。她的个性很特殊,她与同学关系不太融洽,甚至有点紧 张。开学初曾与一男生打架,对班主任的批评教育反映强烈, 存在明显抵触情绪。有次自习,她戴耳机听音乐,被班干部 值日提醒并记下名字,她当众撕掉记录本,并辱骂班干部。 同学们基本上对她敬而远之,避免与她发生正面冲突。表面 上她与同学相安无事,实际上特别渴望别人对她的认同和欣 赏。可是她又把自己封闭起来,不能真诚的与人交流,时时 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在班级里,她没有真正要好的朋友。在 学习上,她几乎丧失了兴趣,老师上课时,她表现出爱理不 理的样子,有时候连课本都不愿意打开;甚至有时候自顾
3.“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作用”的案例解析
答题步骤 (1)指出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
作用。教育这一环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它择取了对人发展 具有积极意义的因素,排除了各种消极因素,从而能够有组பைடு நூலகம்织、有计划、有系统地影响人发展 (2)指出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不是万能的;影响其发展的因 素还有遗传、环境和个体主观能动性。其中,起决定作用的 是主观能动性。
教育学原理
案例分析
一、有关“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的案例
1.了解各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遗传、环境和教育都不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起决定作
用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批判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 论的支撑性观点。 3.遗传不是可有可无。在案例分析时要注意辩证性,不能走 极端,完全否定遗传的作用。
案例1:美国康乃尔狄克州有一个嘉纳塞.爱德华家族,这 个家族八代子孙共600多人。爱德华一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 神学家、哲学家、道德家。他的八代子孙中有13人当了大 学校长,100多人当了教授,14人创建了大学和专科学校, 60多人当医生,l00多人当牧师,75人是军官80多人成了文 学家。一人担任过副总统,一人担任过大使,20多人任议 员,l20多人大学毕业后有18人成为报社、杂志的主编或负 责人。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家族。有人认为对这种现象的 出现起决定作用的爱德华家长的优良遗传基因。请对这种 说法进行评析。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的案例解析
答题步骤 (1)指出案例中的材料反映了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作用 (2)指出环境对人发展作用的表现:一是环境使遗传提供的
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二是环境制约着身心发展的水平、方 向,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进程和速度 (3)明确指出环境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 是主观能动性
自地写东西。做小动作等等的方式逃避现实,但她读的大多 是离奇鬼怪的故事书。她在日记中写到:“课根本就听不进 去,整天在混日子,学校像座监狱把人关在里面,而我需要 自由……”小黎的表现跟她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有关。我 在实习期间尝试努力去改变她,但收效甚微。面对小黎,我 感到力不从心……问题4:结合小黎等留守儿童的实际,我 们应该怎样看待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案例(2):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金 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 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 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请用遗传、环境、 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
案例2:孟母的祖辈以农耕为主,家境非常贫寒。孟子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