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散文二篇(部编版教材,实用性超好)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本课两篇散⽂都与⽣命密切相关,那么⽣命的意义是什么?⽆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永久的⽣命 严⽂井 过去了的⽇⼦永不再回来。

⼀个⼈到了三⼗岁的时候就会发现⾃⼰丢失了⼀些什么,⼀颗⾅齿,⼀段盲肠,脑门上的⼀些头发,⼀点点和⼈开玩笑的兴味,或者就是你那整个的青春。

那些东西和那消逝了的岁⽉⼀样只能⼀度为你所有;它们既已离开了你,就永不会再返回。

即令你是⼀个智者⼜怎么办呢!你的⼒量是那样的⼩,对于⽣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命不像⼀件衬衫;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你就可以脱下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你如果曾经为什么事忧虑过,顶多你只能尽⼒地去忘却它,你却不能取消它存在过的迹印。

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然⽽,⼀切还都是乐观的。

这是由于⽣命⾃⾝的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命。

这是⼀件平常的事,也是⼀个奇妙的魔术。

就像地⾯上的⼩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根根地从⼟壤⾥钻出来,欣喜地迎着春天的风,似乎对那过去的残酷⼀⽆所知⼀样。

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坡上那些跳着蹦着的⼩⽜犊,它那⾦黄⾊的茸⽑像是刚从太阳⾥取得的。

我不得不想到永久不朽的意义。

感谢⽣命的奇迹!它并不是⼀个暂时的东西。

它仿佛⼀个不懂疲倦的旅客,也许只是暂时地在哪⼀个个体内住⼀会,便⼜离开前去了,但它是永远存在的。

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它的快乐和威势。

这该是如何值得赞叹的⼀件事! 我的伙伴们,看起来我们应该更加勇敢了。

我们了解了⽣命的真实的意义,我们的⼼就应该更加光明。

让我们以全部的信⼼喊出我们所找到的真理吧;没有⼀种永久的、不朽的东西能被那些暴君们杀害掉的!让我们赞美⽣命,赞美那永久的⽣命吧,我们将要以⼯作,以爱情来赞美它。

它是⼀朵永不会凋谢的花,它将永远给世界以⾊彩,永远给以芬芳。

凋谢和不朽混为⼀体,这就是奇迹。

我为什么⽽活着 [英]罗素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但⽆⽐强烈的激情⽀配着我的⼀⽣。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大赛获奖教学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大赛获奖教学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大赛获奖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散文二篇》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我的叔叔于勒》两篇散文。

本节课将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两篇散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散文作品,对于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和解读散文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散文的特点,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能够分析和解读散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散文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难点:分析和解读散文,理解散文中的深层含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和分析散文。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散文二篇》2.参考资料:相关散文作品、散文阅读方法指导资料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两篇散文的标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分别呈现两篇散文,让学生自主阅读,感受散文的语言特点和情感氛围。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散文的主题和结构,探讨散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散文阅读方法。

5.拓展(10分钟)学生自主选择一篇喜欢的散文进行阅读和分析,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散文阅读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散文二篇》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散文二篇》课件

拓展延伸----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 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学生 自己探究,自由发言。
① 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弱的,但整个人类的生 命却是无穷无尽的。 ②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但它是强大的, 永久不朽,不能被任何的艰难困苦所阻挡。 ③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 限的价值。 ④ 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⑤ 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做有意义的事。
张海迪
邰(táіபைடு நூலகம்丽华
海伦·凯勒
生命不息,精彩无限---残疾人 的骄傲和榜样。
课堂小结

学习这篇文章,我们要感谢生命,生 命是短暂的,易逝的,但它却是永恒 的。我们要感谢生命,尊重生命,向 生命的顽强不息敬礼,我们珍惜生命, 就应向生命的高贵顶礼膜拜,为生命 全过程的每一分钟喝彩,用全部的热 情创造无限的价值。
15 散文二篇
导入新课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 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 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 命。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 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吧!
永久的生命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
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3、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
2、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撼的 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 的深渊。
句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后边的语句解释 前边的“孤寂”的感觉。其意思是说,没有爱情滋润 的感觉就象亲身经历过可怕孤寂而产生的战栗的感觉。 处于这种可怕孤寂中的人,有时会感觉到除了自己, 这世界好象再也没有其他的生命,自己也似乎走到生 命的尽头,沉在没有情感,没有温暖的无底深渊之中。 作者的语言运用得含蓄、深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散文二篇》教案及反思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散文二篇》教案及反思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反思15、散文二篇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作者,把握课文主要观点,领悟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初步把握哲理性散文特点。

3.探寻作者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教学过程:第1课时永久的生命一、导入新课生命,总是令人深思。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家严文井的答案吧!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阅读文章,把握文章观点1.世界上会存在永久的生命吗?阅读文章之前,请说说你对题目《永久的生命》的理解。

明确:(1)没有永久的生命;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寿命,从生物学的角度以及自然规律来看,不会存在永久的生命。

(2)有永久的生命;个体的生命也许总是有生有灭,但是生命总体却永远生机勃勃。

【教学提示】是否存在永久的生命?这本是个有趣而深刻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思考,引起学生对生命的关注。

或许,思维敏捷的同学已经有了超越表象的答案,这无疑更有利于文本教学。

2.阅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明确:本文主要表达了“生命是永久的”这一观点。

探究:请你在文中找寻支撑“生命是永久的”这一观点的段落或语句,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1)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理解:结合后文小草生长的事例可知,生命是“流动”着的,这个流动即小草随着寒暑易节的变化有生灭的现象,但它总能长出草,新生的草芽总能破土而出,说明生命的现象一直存在。

(2)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理解:结合后文形象的比喻可知,生命是以个体的方式存在的,一根草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一只虫子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一个人也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他们作为个体都会出生与死去。

但是,老的个体生命逝去,总有新的生命诞生,因此从整个宏观的生命历程来看,生命是向前奔流不息的,是永久的。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散文二篇》精品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散文二篇》精品课件

永久的生命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3、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史永久 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预习检测
1、读准字音
jiù róng
màn
diāo

臼 齿
茸 毛
蔓 延
凋 谢
洗 涤
2、积累词语 臼齿:一般上下颌各六个,其形如臼。 茸毛:一般指动物初生柔软的细毛。 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 凋谢 : 指(草木花叶)脱落、衰落、零落。 洗涤 : 冲荡;清洗。 又作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
联系实际,怎样理解 “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 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 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 芬芳”?
生命像花朵一样,最终必将凋零。但
是,生命的意义不是去哀伤,而是在凋零
之前,给世界以色彩和芬芳,让世界变得 更加美好。这样的生,将和世界一起, 获得永存。
板书设计
我为什么而活着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罗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细读感悟
作者为什么把追求爱情作为活着的第一 条理由? 爱情可以带来狂喜; 爱情可以解除孤寂; 爱情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想象的仙境的神 秘缩影。
总之,爱情使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追求 爱情,则是追求人生的境界。在这里,作者
把爱情描写得极其美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作者为什么追求知识?
一是可以了解人类心灵;二是可以知道
星辰为什么发光;三是能够理解毕达哥拉斯
的思想威力。这三方面实际上包含了人类知
识的几个重要方面:人类、自然和社会。
作者活着的第三条理由是什么?这表现 了作者怎样的胸怀?
爱情和知识把人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 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人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 于是,作者耳边经常回响起痛苦的呼唤,眼 前浮现的是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者和孤苦 无依的老人。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课文原文及教案永久的生命严文井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

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脑门上的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或者就是你那整个的青春。

那些东西和那消逝了的岁月一样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已离开了你,就永不会再返回。

即令你是一个智者又怎么办呢!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生命不像一件衬衫;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你就可以脱下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你如果曾经为什么事忧虑过,顶多你只能尽力地去忘却它,你却不能取消它存在过的迹印。

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然而,一切还都是乐观的。

这是由于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这是一件平常的事,也是一个奇妙的魔术。

就像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一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地从土壤里钻出来,欣喜地迎着春天的风,似乎对那过去的残酷一无所知一样。

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跳着蹦着的小牛犊,它那金黄色的茸毛像是刚从太阳里取得的。

我不得不想到永久不朽的意义。

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并不是一个暂时的东西。

它仿佛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也许只是暂时地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便又离开前去了,但它是永远存在的。

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这该是如何值得赞叹的一件事!我的伙伴们,看起来我们应该更加勇敢了。

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的意义,我们的心就应该更加光明。

让我们以全部的信心喊出我们所找到的真理吧;没有一种永久的、不朽的东西能被那些暴君们杀害掉的!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永久的生命吧,我们将要以工作,以爱情来赞美它。

它是一朵永不会凋谢的花,它将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以芬芳。

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我为什么而活着[英]罗素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第15课《散文二篇》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第15课《散文二篇》

我 为 什 么 而 活 着
每个人都需要问问自己:
我为什么而活着?
人活着,为了什么?
一个人应当为活着而吃饭,而不是为吃饭而活着。 ——莫里哀 人如果只靠吃饭活着,那饭就不叫饭,叫饲料。
——佚名 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 但丁
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
——肖洛霍夫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 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 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 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 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冰 心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 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 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 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 愧.这样,当他临终的时候,就可以 骄傲的说,我已将全部的精力和生 命都献给了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
田世国和他的母亲
孝愿 子将 毅生 然命 捐回 肾赠 救母 母亲
总结:
个体生命易逝(先抑)
一、整体生命永久 生命自身神奇(后扬) 二、生命是奇迹,礼赞生命 表现手法:欲扬先抑 人生态度:积极乐观
主题
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 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体而 言,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 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 度,同时要我们感谢生命, 并以自己的全部热情回报生 命。
罗 素
这画面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他为 什么而活着?从他身上你又读出了怎样的 情感和精神?
王致中17 岁,在贵州 以背煤为 生。一筐 煤40斤, 从煤坑向 上爬100 米,然後 再走1000 米路,挣1 元人币...
他为希望梦想而活!
财产不分给子女,这是盖茨和妻子 梅琳达的共同决定。
• 财产不分给子女,这是盖茨和妻子梅琳达 的共同决定。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15《散文二篇》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15《散文二篇》教案

15《散文二篇》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文章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3.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4.感悟作者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教学难点1.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2.感悟作者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永久的生命》一、导入新课(视频导入)视频播放:一粒种子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一条小溪从雪山发源,流入大海。

导言:上面两组画面,让我们看到生命的进程,感受生命的蓬勃。

生命,是大自然伟大的作品,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精辟的语言来揭示生命的真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关于生命的文学财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严文井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永久的生命》,来感知作者是如何理解生命的。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1.作者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

湖北武昌人。

现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

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

2.写作背景《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比喻,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它不仅哲思深邃,鲜明生动,而且语言通俗易懂,感情充沛。

三、文体知识1.文体:议论性散文2.文体特点:议论性散文以说理为主,也称为“哲理散文”或“哲学散文”,许多随笔、杂感都属于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的写作目的主要不是让读者获得某种更改的概念,而是要通过富有哲理的形象、带有感情的叙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考和联想的空间。

议论性散文有双重属性:一是议论文的属性,二是散文属性。

四、字词学习1.给加点字词注音臼.齿jiù茸.毛róng蔓.延màn 凋.谢diāo洗涤.dí2.解释下列词语⑴臼齿:哺乳类或似哺乳类动物位于颔末端,较大的、以研磨为用途的牙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词测评
生难字
兴味( xìnɡ )
茸毛( rónɡ )
洗涤( dí )
牛犊( dú )
卑微( wēi )
消逝( shì ) 遏制( è )
繁殖( fán zhí )凋谢(diāo)
濒临( b yuān )
词语集注
濒临:紧接,靠近。 俯瞰:俯视。 遏制:制止,控制。 臼齿:牙齿名。在口腔后方的两侧,一般上下颌 各一个。 消逝:(声音、时间等)慢慢逝去,不再存在。
最具天才的预言 罗素在《中国人的性格》一书中写道:“中国人 民日常生活中除了有点懒散和缺乏激情外,大凡 聪明能干而又多心多疑。但是,这只是他们性格 中的一方面。在另一方面,中国人又很会狂热激 动,而且常常是一种集体的狂热激动。正是中国 人性格中的这种因素使他们变的不可捉摸,甚至 对中国人的将来也难以预料。你可以想象他们中 一部分人会变成积极的布尔什维克者、勇敢无畏 的抗日救国者、狂热的基督徒或狂热地献身于某 个最终宣称自己为绝对统治者的领袖。”
洗涤:冲荡;清洗。又作除去罪过、积习、 耻辱等。 凋谢:(草木花叶)脱落。
深渊:深潭,指很深的水。也比喻艰难的
境地和险境。 繁殖:生物产生新的个体
导入新课
永久的生命
作者名片
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 文锦。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作家。 曾在北京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 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第一部童话集 《南南和胡子伯伯》出版于1941年。
15* 散文二篇
R ·八年级上册
新课导入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 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 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生命到底是怎 样的呢?
文体知识
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 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 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 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 动。随笔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由法国散文 家蒙田所创的。
兴味,这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那大半个青春。
从人的生理变化写起有何妙处?
有限的岁月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然 离开,就永远不会再返回。智者对此也无能为 力!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
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
好。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
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我们都非常可怜!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近 作》《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 1958年出版的中篇童话《“下次开船”港》被译 成多种外文介绍到国外。《严文井散文选》获中 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在第二次 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被授予荣誉奖。
写作背景 《永久的生命》:本文选自《严文井选集》 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略有改动。 这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比喻和哲理意 蕴的散文,是作者对生命的严肃认真思考的总结, 充满乐观情绪。
梦想
我为什么而活着
作者名片 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 家、数学家、作家。他一生坎坷,命 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成为 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他被称为 “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 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 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
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 才的辩论家”。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 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 型论”。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 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 传》的写作。
罗素的这些言论都写 于1925年以前,他能 预料到中国人对马克 思 、 列宁主义的态 度,预料到中国可能 会发生的抗日战争, 预料到没有外 国人奴 役的、以毛泽东为代 表的中国命运主宰者 的诞生!
写作背景 《我为什么而活着》:本文选自《罗素自传》 第一卷(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胡作玄、赵慧 琪译。略有改动。本文是《罗素自传》的序言, 从中可看出罗素思想的全部内涵,也可以看作罗 素生活的宣言书,这其实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伟大 人物共同的人生准则。
为什么说“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
衬衣是具体物件, 可以洗涤、缝补,但是 生命一去不复返,无法 修补留存。
《永久的生命》第一段末句说“我们都 非常可怜!”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 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我们的 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情丝毫不 能做主。
读一读第2自然段,说说写小草和小牛 犊的用意是什么? 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我们没有时间
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 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我的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那 些暴君们能够杀害许多许多人,但是他们消灭 不了生命。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 的生命吧!我们将要以不声不响的爱情来赞美 它。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 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悲观。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
着,永远不朽。地面上的小草„„永远的小牛犊,
永远的金黄色茸毛!
从生命的流动性上与小草和小牛犊作比较, 化抽象为具体,便于理解,形象生动。
指生命离开肉体
指生命在下一代延续
分开来 合起来 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 却是永久。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 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那 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它充满了希望, 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 和威势。 “分开来”“合起来”分别指什么?
为什么说生命是奇迹?
因为生命的消逝是暂 时的,而不朽却是永久的。
主旨归纳
作者从生命的短暂和生命的延续上,感
悟到生命的快乐和威势,对生命发出由衷的
赞叹。
结构梳理 时间流逝 生命创造新的生命 生命的快乐和威势 可怜 感动 赞叹 赞先 美抑 生后 命扬
永 久 的 生 命
人为什么活着?
金钱 荣誉
名利
课文讲解 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划分层 次,概述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生命易逝。
第二部分(2-4):生命永久。
第三部分( 5):赞美生命。
人们感受最真切,既 符合实际,又能感染人。 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一个人到了三十
岁的边头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
齿,一段盲肠,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