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刷镀镀层结合强度和硬度的试验方法
涂层硬度测试方法

涂层硬度测试方法
涂层硬度测试方法是测量涂层在受力时的抗划伤、抗磨损和抗压强度等性能的测试方法。
在涂层工程中,涂层的硬度测试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
首先,常见的涂层硬度测试方法有刮痕测试、压痕测试和摩擦测试。
其中,刮痕测试是通过将不同硬度的工具在涂层表面进行刮拉实现的,可以用来评估涂层与底材之间的附着力、耐划伤性能和表面硬度。
压痕测试是通过对涂层表面施加不同深度的金刚石棱柱进行压入以实现涂层硬度的测量。
摩擦测试可用于测量涂层与外部物体的摩擦性能。
其次,在涂层硬度测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测试仪器的准确性、试样表面的平整度以及试样的选取与处理等因素。
在测试结果的分析与解释中,需要结合具体的应用环境和要求来进行综合评估。
总之,在工程生产和质量控制中,涂层硬度测试方法的应用能够为涂层的性能改进和质量保证提供有力的支持。
镀层性能检测项目及方法

镀层性能检测项目及方法科标涂料检测中心可提供镀层性能测试,主要涉及外观检测、结合力检测、厚度检测、孔隙率检测、硬度检测、内应力检测、镀层脆性检测以及焊接性能检测等。
电镀层外观检验金属零件电镀层的外观检验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检验。
外观不合格的镀件就无需进行其它项目的测试。
检验时用目力观察,按照外观可将镀件分为合格的﹑有缺陷的和废品三类。
外观不良包括有针孔,麻点,起瘤﹑起皮﹑起泡﹑脱落﹑阴阳面﹑斑点﹑烧焦﹑暗影﹑树枝状和海绵状江沉积层以及应当镀覆而没有镀覆的部位等缺陷。
结合力试验镀层结合力是指镀层与基体金属的结合强度,即单位面积的镀层从基体金属上剥离所需要的力。
镀层结合力不好,多数原因是镀前外理不良所致。
另外,镀液成分与工艺规范不当或基体金属与镀层金属的热膨胀系数县殊,均对镀层结合力有明显影响。
评定镀层与基体金属结合力通常采用定性方法。
定性测量法,是以镀层金属和基体金属的物理-机械性能的不同为基础,即当试样经受不均匀变形,热应力和外力的直接作用后,检查镀层是否有结合不良现象。
具体方法可根据镀种和镀镀件选定:(一)弯曲试验;(二)锉刀试验;(三)划痕试验;(四)热震试验电镀层厚度的测量电镀层厚度的测量方法有破坏检测法与非破坏检测法两大类。
其中破坏检测法有点滴法科标涂料检测中心(SCT)是一家专业从事涂料检测的机构,中心主营涂料的成分分析、成品检测、老化测试以及防火阻燃测试,由青岛科标化工分析检测有限公司运营。
﹑液流法﹑溶解法﹑电量法和金相显微法等多种;非破坏检测法有磁性法﹑涡流法β射线反向散射法和光切显微镜法等等。
测量时除溶解法等是镀层的平均厚度外,其余多数是镀层的局部厚度。
因此,测量时至少应在有代表性部位测量三个以上厚度,计算其平均值作为测量厚度结果。
孔隙率的测定镀层的孔隙是指镀层表面直至基体金属的细小孔道。
孔隙大小影响镀层的防护能力。
测定孔隙的方法有贴滤法﹑涂膏法﹑浸渍法等。
1.贴滤纸法:将浸有测试溶液的润湿纸贴于经预处理的被测试闰上,滤纸上的试液渗入孔隙中与中间镀层或基体金属作用,生成具有物征颜色的斑点在滤纸上显示。
镀层结合强度的检测方法

镀层结合强度的检测方法有许多,但是定量检测较困难,一般常用定性检测方法。
这些方法是通过对镀层的摩擦试验、切割试验、变形试验、剥离试验等,然后对镀层进行观察,看镀层是否被破坏。
1.摩擦滚光试验法将试样放人一滚筒内,筒内装有3mm钢球和皂液润滑剂,经转动摩擦后不合格镀层会起泡。
此法适用于小型零件。
2.摩擦抛光试验法使用直径为6mm,末端为光滑球形的钢条对镀层摩擦l5s。
摩擦时只能对镀层抛光,不能对镀层进行切割。
若随着摩擦的进行镀层出现鼓泡则说明镀层的结合强度差。
该法适用于检测较薄的镀层。
3.锉刀试验法将镀件固定在台钳上,用扁平粗锉刀锉其镀层的边缘,锉刀与镀层表面成45。
角,由基体向镀层方向锉。
镀层不得揭起或脱落。
本法仅适用于较厚和较硬的镀层,对薄而软的镀层不适用。
4.划线、划格试验法用硬质钢划刀在镀层表面划两条相距2mm的平行线或l mm2的正方形格子,划线时应一次性划破镀层。
若镀层揭起或脱落结合强度则不合格。
本法适用于薄镀层。
5.弯曲试验法弯曲试验法有以下几种:a.将试样沿直径等于试样厚度的轴弯曲180。
,然后用4倍放大镜观察弯曲部位,镀层不得起皮或脱落。
b.将试样夹在台钳上反复弯曲直到试样断开,观察断口处,镀层不应起皮或脱落。
本方法广泛应用于薄片试样。
c.直径1mm以下的试样可以绕在直径为线径3倍的轴上,直径1 mm以上的线材试样绕在与线径相同的轴上,共绕l0~15匝。
镀层不得有剥落、碎裂和脱落现象。
本方法适用于检测线材。
6.粘接一剥离试验法将胶带粘在镀层上,用橡皮辊筒在上面辊压,10s后用垂直于镀层方向的力剥离胶带,镀层无剥离现象说明强度好。
本法特别适用于印刷电路板镀层结合强度的检测。
7.热循环试验法本法适用于塑料件上的电镀层。
塑料的热膨胀系数比金属的高6~7倍,经过反复多次冷热循环试验镀层会产生裂纹,以此可以判断镀层的结合强度。
冷热试验条件按GB/T 12610一90塑料上电镀层热循环试验》的规定进行。
镀层性能检验标准

镀层性能检验标准文件号:格式号:版本号:共 6 页第 1 页1.目的:为了使公司生产的及外托加工的部件符合产品标准;2.适用范围:所有的电镀部件;3.定义:(无)4.要求:5. 相关文件:(无)6.附件及表单:(无)7. 发行范围:事业一二部品管部、事业一二部技术设备部、采购部、技术开发中心生技部及开发部附录A镀层外观检验方法1. 本方法适用于钢铁为基体的镀层外观的检验;2. 试样:已电镀的工件;3. 仪器: 6倍放大镜4. 测试方法:灯光照度要求大于500LX,观在天然光或混合照明条件,其中天然光照度要求不小于300Lx,观察方向与水平成45度,眼睛距工件的距离为30CM处目视,采光系数最底值为2%;具体检验标准如下表:注意:A级—工件主视面的外观要求B级—工件可视面的外观要求C级—工件不可视面的外观要求依不同的工件在现场作具体的样本示范;附录B镀层光泽的测定1. 本方法适用于钢铁为基体的镀层光泽的测量;2. 试样:电镀的工件;3. 仪器: a、光泽计b、标准板4. 测试方法:每次操作开始,先将仪器调整,并校准光泽计使其能正确读出高光泽工作标准板的光泽值,然后再读出低光泽工作标准板的光泽值,光泽计校准以后,在试漆膜的平行于涂布方向的不同位置取得3个读数,再用高光泽的工作标准板校准仪器以确保读数没有偏差,如结果误差范围小于5个单位,其记录其平均值作为镜面光泽值,否则再进行3次测定,记录全部6个值的平均值及极限值;注意:本法仅在平整性好的表面上测定漆膜光泽才有效;5. 要求: 镀层光泽的要求为亚光(6--30)%,半光(30--70)%,高光泽(70%以上);附录C镀层磁性测厚仪法1. 本方法适用于钢铁为基体的镀层厚度的测量;2. 试样:电镀的工件;3. 仪器: 磁性测厚仪:精确度为0.1um;4. 测定方法:先将测厚仪在标准样板上调零,接着选择相应的标准值进行校正,在进行测量过程中,取距样品边缘不少于1CM的上、中、下3个位置进行测量,记录其测量值并计算平均值;5. 要求:工件的平面镀层厚度为3--15um;附录D镀层显微硬度的测定1.本方法适用于钢铁为基体的镀层显微硬度的测定;2. 试样:电镀的工件;3.测试设备: 检验镀层显微硬度的设备是专用显微硬度计:国产有设备如631 型、71型、HX-1000型等多种,显微硬度计的技术要求如下:A.放大倍率600倍以上;B. 测微目镜分度值0.01mm;C. 负荷重量10--200g;D. 工作台调节范围10--40mm;4. 测试条件4.1使用环境测试应在室温20±1℃,周围介质干燥,无灰尘及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进行, 仪器放在稳固,无震动的工作台上,并保持水平位置;4.2 试样表面状态受检测试样表面应是洁净,平整,光滑状态,表面粗糙度Ra<0.4;4.3 测试位置受检测的试样部位可以是镀层表面或剖面,在镀层表面测试时,应以主表面中心为宜(防止电流密度和边缘影响),并避免镀层表面缺陷对测试的干扰,试样同一测试部位中,压痕之间的距离应在压痕对角线长度2.5倍以上;4.4 负荷重量载荷大小应根据试样表面镀层厚度和硬度不同来选择,通常载荷大小可按下式估算:m = HV.δ^2/7.4176式中 m----载荷质量(g);HV----估计镀层硬度值(kg/mm2);δ----镀层厚度(um);4.5 加荷速度一般要求尽量在接近静压状态下选择合适的速度,通常选用30s左右完成加荷;5. 试验方法5.1 试样准备试样测试部位应平整、光滑、无油污,测量剖面时,则按金相测厚法制备试样;5.2 仪器检查及校正按仪器说明书进行,使仪器工作正常、压痕清晰、并符合标准硬度值范围;5.3 选择载荷和速度根据被测镀层金属的性质和厚度选择好载荷质量和加荷速度,在可能范围内尽量选用较大负荷和最小的速度;5.4 加荷将试样置于硬度计的物镜下,选择压痕合适位置后,缓慢地移至金刚石压头下方,均匀缓慢地进行加荷,直至仪器指示灯指示加荷结束,立即卸去负载;5.5 观察压痕重新将试样移至物镜下,若工作正常,通过硬度计目镜可以清晰地看出正方形角锥体压痕及压痕的对角线;5.6 测量压痕的长度准确测出压痕两条对角线的长度,若两条对角线长度相等或接近时,说明测量有效,然后计算对角线长度平均值,并计算镀层的硬度值;5.7 对于同一试样,应在相同条件下测量三次以上,以算术平均值作为镀层的测量结束;附录E镀层结合力的测定1. 本方法适用于钢铁为基体的镀层结合力的测量;2. 试样:电镀的工件;3. 仪器: 刃口为30°的硬质划刀4. 测试方法:4.1 用一刃口为30°的硬质划刀,划两条相距为2mm的平行线,划线时,应施以足够的压力,使划刀一次就能划破镀层达到基体金属,如果两条划线之间的镀层有任何部分脱离基体金属,则认为结合力不好;4.2本试验的另一划法是:划边长为1mm的正方形格子,观察格子内的镀层是否从基体上剥落;附录F镀层孔隙率滤纸测定法1. 本方法适用于在钢铁上的镀层孔隙率的测定;2. 仪器:a、150ml烧杯 b、分析天平:感量为0.1mg c、滤纸;3. 试样:经电镀的工件;配制时所用试剂均为化学纯,溶剂为蒸馏水;5. 测定方法:5.1试样表面用有机溶剂或氧化镁仔细除净油污,经蒸馏水清洗后用滤纸吸干,如试样在镀后立即检验,可不必除油;5.2将浸润相应试液紧贴在被测试样表面上,滤纸与试样间不得有气泡残留,至规定时间后,揭下滤纸,用蒸馏水小心冲洗,置于解决6的玻璃板上凉干;5.3为显示直至铜或黄铜基体上的孔隙,可在带有孔隙斑点的滤纸上滴加4%的亚铁氰化钾溶液,这时滤纸上原已显示试液与镍层作用的黄色斑点消失,剩下至钢铁基体的蓝色斑点和至铜或铜底层作用的红色斑点,冲洗后贴于玻璃板上干燥;5.4为显示直至镍层的孔隙,可将带有孔隙斑点的滤纸,放在清洁的玻璃板上,并在滤纸上平均滴加溶度为500ml/L25%的氨水含二甲基二醛亏2g/L的溶液,这时滤纸上显示镍层的黄色斑点转为玫瑰红色,而原显示至铜层及钢铁基体的有色斑点转为无色,因而更有利于判别至镍层孔隙的结果;5.5检验外层为落层的多层镀层时,应在镀后放置30min ,进行,在镀铜的钢件,铜及铜合金基体上的镀层,测定至铜层的孔隙时,其有色斑点不完全印在滤纸上,应计算试样上呈现的红褐色斑点;5.6孔型的计算:在自然光或荧光灯下直接观察相应镀层孔隙的有色斑点,将刻有平方厘米方格的有机玻璃板,放在印有孔隙痕迹的滤纸上,分别计算一平方厘米方格内的各种有色斑点数目,并将所得点数相加,最后根据滤纸与试样接触面积,计算镀层的孔隙率:孔隙率 = n/s (个/cm^2)式中: n--孔隙斑点总数(个)s--所测试样面积(cm^2)一般以三次试验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检验的结果;6. 要求:镀层的孔隙率要求为2—5个/cm^2;附录H镀层耐中性盐雾的测定(NSS)1.本方法适用于钢铁为基体的镀层耐试蚀性的测定;2. 试样:2.1试样的数量一般规定为3件,也可按有关方面协商确定;2.2试验前必须对试样进行洁净处理,但不得损坏镀层和镀层的钝化膜;2.3试样在盐雾箱中一般有垂直悬挂或垂直线成15°--30°角两种放置方式,试样间距不得小于20mm,试样支架用玻璃或塑料等材料制造,支架上的液滴不得落在度样上;2.4试验后用流动冷水冲洗试样表面上沉积的盐雾,干燥后进行外观检查和评定等级;3. 试验药品与设备:3.1将化学纯的氯化钠溶于蒸馏水中或去离子水中,其浓度为50±5g/L;3.2溶液的pH值为6.5-7.2,使用前须过滤;3.3用于制造试验设备的材料,必须抗盐雾腐蚀和不影响试验结果;3.4箱的容积不小于0.2m3,最好不大于0.4m3,聚积在箱顶的液滴不得落在试样上;3.5要能保持箱内各个位置的温度达到规定的要求。
电镀表面检测方法

1.目的:为检验提供指导和依据,确保电镀喷涂质量,以满足客户要求。
2.所需测试仪器或工具2.1.单边刀片(要锋利)2.2.3M,600或同等,约75mm(3 in.)长透明胶带2.3.橡皮擦2.4.铅笔芯:2H 、3H 、或4H2.5.笔芯套2.6.沙纸:400粗砂3.0. 膜厚 & 测试方法适用范围:3.1. 涂镀层的干膜厚度≤2.0 mils (50 μm),使用测试方法B,割11条线,每条线之间间隔1mm。
3.2. 2.0 mils (50 μm)< 涂镀层的干膜厚度≤5.0 mils (125 μm),用测试方法B,割6条线,每条线之间间隔2mm。
3.3. 膜厚> 5 mils (125 μm),使用测试方法A。
4.0.附着力测试方法:4.1. A –“X”-割线胶带测试:在膜层上割两条线,两条线在中间位置交叉交,较小的夹角在30°到45°之间,每条线长度40 mm (1.5 in.)。
在割线时,借助直尺,使用均衡的动作割到涂镀层的底层。
不要尝试加深一条已经割过的切线,因为这样有可能影响到切线边缘的附着力。
4.1.1.将胶带的中部粘到切线的交叉点,胶带的覆盖方向同较小的角度方向。
在交叉点,用手指将胶带压平滑,然后用铅笔上的橡皮擦抹牢固。
4.1.2.在胶带粘贴后1-2分钟内,捏住胶带的一端,迅速(不是猛拉)移开胶带,尽量使拉起的胶带与所贴平面的角度接近180°。
4.1.3.检查”X”切线区域底层或之前涂镀层的脱落情况,根据附表1来判定附着力等级,Hunter& CASA 最低要求是达到4A.4.2. B- 十字割线胶带测试:对于涂镀层干膜厚度达到(包括) 2.0 mils (50 μm),割11条线,每条线之间间隔1mm,除非有其他规定;对于涂镀层干膜厚度在2.0 mils (50 μm) 和 5 mils (125 μm)之间,割6条线,每条线之间间隔2mm。
电镀检验作业指导书

电镀检验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电镀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工艺,用于提高金属制品的耐腐蚀性和美观性。
在电镀过程中,检验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可以保证电镀质量符合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镀检验作业的指导书,帮助操作人员正确进行检验工作。
一、检验前准备1.1 确定检验标准:根据客户要求和产品规格,确定电镀质量标准,包括表面光洁度、厚度、附着力等指标。
1.2 准备检验设备:准备好各种检测设备,如厚度计、显微镜、拉力计等,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1.3 检查样品:检查待检测的电镀样品,确保表面无损伤、氧化等缺陷,以保证检验结果准确。
二、检验过程2.1 表面光洁度检验:使用显微镜或目视检查表面光洁度,确保表面光滑、无划痕、气泡等缺陷。
2.2 厚度检测:使用厚度计测量电镀层的厚度,确保符合要求,避免厚度不足或过厚导致质量问题。
2.3 附着力测试:使用拉力计测试电镀层与基材的附着力,确保电镀层不易剥落,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三、检验记录3.1 记录检验结果:将检验结果详细记录在检验报告中,包括样品信息、检验日期、检验人员等信息。
3.2 留样处理:对合格的样品进行标记并留样,以备日后查验;对不合格的样品进行处理,如返工或报废。
3.3 汇总统计:定期对检验结果进行汇总统计,分析质量问题的原因,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提高电镀质量。
四、质量控制4.1 定期培训:定期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质量意识,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
4.2 设备维护:定期对检测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3 反馈改进:定期收集用户反馈意见,改进电镀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五、安全防护5.1 佩戴防护装备:在检验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装备,确保安全。
5.2 防止化学品接触:电镀液中含有化学品,操作人员应注意避免接触,避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5.3 定期体检: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避免工作中发生意外。
电镀检验作业指导书

电镀检验作业指导书一、引言电镀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工艺,广泛应用于金属制品的防腐、美化和改善机械性能等方面。
为了确保电镀质量的稳定和产品的可靠性,进行电镀检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为电镀检验人员提供详细的工作指导,确保电镀检验作业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二、检验前准备1. 检验设备和工具的准备:- 金相显微镜:用于观察电镀层的显微结构和缺陷。
- 电子显微镜:用于观察电镀层的微观形貌和成分分析。
- 电镀层厚度测量仪:用于测量电镀层的厚度。
- 电镀层附着力测试仪:用于测试电镀层与基材的附着力。
- 电镀层硬度测试仪:用于测试电镀层的硬度。
- 其他常用的检验设备和工具。
2. 检验样品的准备:- 根据检验要求,选择代表性的电镀样品。
- 确保样品表面干净、无油污和杂质。
三、检验项目和方法根据电镀产品的不同要求,电镀检验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项目:1. 外观检验:- 观察电镀层的颜色、光泽和均匀性。
- 检查是否存在气泡、孔洞、皱纹等缺陷。
2. 厚度测量:- 使用电镀层厚度测量仪,按照操作说明进行测量。
- 测量不同部位的厚度,计算平均值。
3. 附着力测试:- 使用电镀层附着力测试仪,按照操作说明进行测试。
- 根据测试结果,评估电镀层与基材的附着力。
4. 显微结构观察:- 使用金相显微镜,观察电镀层的显微结构。
- 检查是否存在晶粒过大、晶粒析出、裂纹等缺陷。
5. 微观形貌观察:- 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电镀层的微观形貌。
- 检查是否存在颗粒、孔洞、裂纹等缺陷。
6. 成分分析:- 使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能谱分析,确定电镀层的成分。
- 检查是否存在成分偏差、杂质等问题。
7. 硬度测试:- 使用电镀层硬度测试仪,按照操作说明进行测试。
- 根据测试结果,评估电镀层的硬度。
四、检验记录和报告1. 检验记录:- 检验人员应详细记录每个检验项目的结果。
- 记录包括样品信息、检验设备和工具、检验方法、检验结果等内容。
2. 检验报告:- 根据检验记录,生成检验报告。
电镀层附着力测试方法

电镀层附着力测试方法电镀层附着力是评估镀层质量和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
它衡量的是电镀层与基材之间的结合程度,也被用来确定电镀层在使用过程中是否会出现剥离、剥落或破裂等问题。
为了确保电镀层的高质量和可靠性,因此需要进行附着力测试。
电镀层附着力的测试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需求和适用范围,我们可以选择适合的方法来进行测试。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电镀层附着力测试方法。
1. 拉剥试验(Pull-off Test)拉剥试验是一种简单常用的附着力测试方法。
在测试中,使用一个专用的设备将拉剥头固定在电镀层表面,并施加一个持续增加的力,在力逐渐增大的过程中观察电镀层是否出现剥离或破裂。
拉剥试验可以定量评估电镀层与基材之间的结合强度。
2. 硬度测试(Hardness Test)电镀层的硬度对附着力有一定的影响。
通过对电镀层进行硬度测试,可以间接地评估电镀层的附着力。
硬度测试可以使用硬度计进行,一般常用的方法有龙门硬度计和维氏硬度计。
硬度测试的原理是通过压入和测量电镀层表面的凹痕大小来确定电镀层的硬度,从而推测其附着力。
3. 刮痕试验(Scratch Test)刮痕试验是通过在电镀层表面进行人工划伤,观察电镀层是否出现剥离或破裂来评估附着力。
常用的刮痕试验方法有莫氏硬度钼笔试验和针尖划痕试验。
刮痕试验可以模拟实际使用中可能遇到的划伤情况,对电镀层的附着力进行初步评估。
4. 自洁性测试(Self-Cleaning Test)对于某些电镀层,特别是一些应用于户外环境中的材料,其自洁性能对附着力也有一定的影响。
自洁性测试是通过模拟实际使用中的降水或污染物清洗过程来评估电镀层的附着力。
常见的自洁性测试方法包括喷淋测试和模拟降雨测试。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电镀层附着力测试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材料和应用场景。
在选择测试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为了获得更准确的测试结果,还应该遵循标准测试程序进行操作,并使用合适的测试设备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