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各科研中心及下属院所名称指引-中国科学院

合集下载

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调研分析

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调研分析

1、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调研1.1 简介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是德国最大和最官方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其科研使命是面向社会、科学和产业所面临的中长期重大战略性需求和挑战,在能源、地球与环境,医学卫生,航空航天及交通运输,物质以及关键技术领域从事国际一流的研究。

亥姆霍兹联合会主要通过开发运行大规模的科研设施和科学装备,携手国内和国际伙伴共同从事多学科综合性研究,依托国家中长期的创新规划任务实施旨在塑造人类共同美好未来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主要特性指标联合会成员单位:在所有的联邦州有分布 18 个科研中心(2014 年)单位人员总数:38000 人(2014 年),21,000人为科学家、工程师,7500人为博士研究生,1650人为实习生。

基础科研经费:26.9 亿欧元(90%来自联邦 10%来自所在州)第三方经费:13.3 亿欧元(2014 年)目前规划实施的项目导向预算总盘面:128 亿欧元(2014/15 -2018/19)六大领域包括:能源、地球与环境、生命科学、航空航天交通、关键技术、物质结构。

亥姆霍兹联合会六大领域的科研工作主要解决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重大问题,为以后和未来提出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1.2 组织架构与法律形式亥姆霍兹联合会是一个专门注册的会员机构,目前会员包括 17 家独立法人资质的科研中心和一家非独立法人的中心。

各个会员自身享有多种不同的法律框架结构(公募基金会、注册协会,有限责任公司,国营事业单位)。

联合会自 2001 年成立之后,联合会的活动都受联合会章程的约束,所有的会员中心实施共同的科研、经费和管理架构。

联合会设置一名全职主席负责整个项目导向的经费管理转型和全机构的总体对外战略的协调。

支持联合会主席日常工作的是一位总裁、分设在柏林和波恩的两个总部以及在布鲁塞尔、北京和莫斯科三个代表处。

1.2.1组织架构联合会的核心决策群体是成员单位委员会和理事会。

其中成员单位委员会由联合会内部成员组成,理事会由外部成员组成。

德国主要研究机构

德国主要研究机构

德国的科研系统–德国最主要的科研机构德国高校的科学研究所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MPG,简称马普学会)亥姆霍兹联合会(HGF)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FhG)莱布尼茨科学联合会(WGL)各联邦州的科研院所德国的公共科学资助德国科学基金会(DFG)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德国洪堡基金会(AvH)德国民众奖学金基金会国家科学管理机构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BMBF)德国联邦环境部(BMU)德国联邦经济与技术部(BMWi)德国科学联席会(GWK)民间科学研究德国企业界的研究与投资德国联邦工业合作研究会(AiF)"Ottovon Guericke" 民间科学基金会德国科学赞助者联合会大众汽车基金会罗伯特· 博世基金会蒂森科学基金会克虏伯基金会德国的科学院欧洲科研资助机构欧盟委员会欧洲研究理事会(ERC)欧洲科学基金会(ESF德国最主要的科研机构德国共有700多家公共财政支持的科研机构,按照所属关系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德国高校的科学研究所从数量上来说,从事科研工作最多的机构是分布在德国各联邦州的高等院校(见地图http://www.bmbf.de/de/6574.php)。

德国总共有282所高校,其中103所大学和176所理工高校。

德国科学基金会(DFG)资助名单显示,德国的40所大学在科研方面较为突出。

威廉·冯·洪堡提出的“教研合一”的理念缔结了德国高校科学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相符合的传统。

高校科研的重点在于基础研究,与此同时也在相应的学科领域进行应用研究。

因此而言,德国高校的科研领域几乎是包罗万象的。

德国高校的科研经费主要由政府财政拨款,同时也接受私人基金会的资助或者接受委托研究。

2005年德国高校用于研发经费共计92.2亿欧元,其中36.6亿欧元是第三方经费(出自:德国联邦统计局主页http://www.destatis.de)。

(第三方经费是指科研资助经费中除了主管部委拨付给科研机构的基本预算经费外,来自私人企业或公共科研资助机构(比如德国科学基金会)的经费)。

战略性基础研究:认识与对策

战略性基础研究:认识与对策

*通信作者资助项目: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项目(2021-ZW 02-W-003)修改稿收到日期:2022年2月27日学部咨询与院士建议:战略性基础研究Consultation of Academic Divisions and Suggestion of Academicians: Strategic Basic Research编者按 当前,科技竞争空前激烈,主要国家高度重视基础研究:一方面,识别对未来有重要影响的优先领域;另一方面,建立对不同类型基础研究的分类支持、分类管理,既重视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也重视与国家需求更加紧密相关的战略性基础研究。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制定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

战略性基础研究无疑是战略性科学计划支持的关键内容。

我国现有科技资助体系中,对战略性基础研究的持续稳定支持不足。

设立战略性科学计划并将其定位于战略性基础研究,既是我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国际科技竞争的需要。

为推动我国战略性基础研究资助和管理机制的发展和完善,在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指导推进下,《中国科学院院刊》特组织策划“战略性基础研究”专题,围绕中国科学院学部相关咨询项目内容,邀请领域专家和政策专家就战略性基础研究的概念、领域特征及对策等进行深刻思考和阐述,以期对国家宏观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引用格式:李晓轩, 肖小溪, 娄智勇, 等. 战略性基础研究:认识与对策.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2, 37(3): 269-277.Li X X, Xiao X X, Lou Z Y , et al. Strategic basic research: Cognition and suggestions. 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22, 37(3): 269-277. (in Chinese)战略性基础研究:认识与对策李晓轩1,2 肖小溪1 娄智勇3 朱 冰4 饶子和3*1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北京 100190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493 清华大学 医学院 北京 1000844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101摘要 如何建立对不同类型的基础研究的分类支持体系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梳理和明确了战略性基础研究的概念,总结了国际上支持战略性基础研究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存在的对战略性基础研究的支持缺乏顶层设计、资助对象不明确、持续稳定支持不够等突出问题,并提出设立独立的战略性基础研究计划、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组织和实施战略性基础研究计划的主要力量、建立指向性项目支持与机构稳定拨款相协调的双轨支持模式等建议。

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的情况介绍(2012)

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的情况介绍(2012)

- 核安全研究
参与该研究领域的 7 个研究中心分别是:德国宇航中心(DLR)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 、于利 希研究中心(FZJ) 、亥姆霍兹波茨坦地质研究中心(GFZ) 、德累斯顿罗森多夫研究中心(HZDR)以 及马克斯-普朗克等粒子物理研究所(IPP) 。 亥姆霍兹的能源专家与工业界人士认为,能源供应是一切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的瓶颈,现阶段不能 放弃对任何一种能源形式的研究。能源工业界目前的中心任务是解决两大难题:减少原料消耗,降 低废物和残渣带来的各种危害及相关风险。 2、地球与环境_该研究领域可以分为以下六大科研计划并多个重点科研方向: - 地理系统:变化中的地球 地球重力场及磁场研究 自然资源及物资的循环利用 气候的变化及人的生存空间 自然灾害与救灾保障策略 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 - 大气与气候 几百年来大气成份的变化 自然界的水循环以及如何改善水供应 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 海洋、海岸与极地系统
9, 亥姆霍兹达姆斯达特重离子研究中心 GSI http://www.gsi.de; 10, 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德国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 HMGU http://www.helmholtz-muenchen.de; 11, 亥姆霍兹柏林材料与能源中心 HZB http://www.helmholtz-berlin.de;


【经费与支出】 亥姆霍兹联合会 2011 年的经费预算达到 34 亿欧元左右。这些经费主体是政府的事业拨款(其中联 邦政府和所在州政府的经费比例为 9:1) ,只有不到 20%的经费来自竞争到的经费,比如来自其他的 德国国家部门、欧盟、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各私立机构的项目经费。 【研究领域和主要科研活动】 亥姆霍兹联合会的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能源、地球与环境、生命科学、关键技术、物质结构以及 航空航天与交通 6 大领域。这些领域的研究活动又被归并到 30 个左右的科研计划里,实行首席科学 家制度,并实施计划单列的项目管理。 原则上,亥姆霍兹联合会每年将对两个领域进行战略以及科研计划的规划,并邀请来自本机构之外 的全球杰出科学家对项目以及项目经费预算进行评审(评委中半数为其他单位的德国杰出科学家、 半数为非德国的国际知名专家) 。 而联合会体系的科学家要想获取体系内的经费,也必须依据自己的优势、在相应的科研计划中提出 有五年为期的科研课题,并要提供具有可检验性的阶段性指标。只有申请的科研课题具有符合亥姆 霍兹联合会的科研定位、具有学术上的先进性、具有与应用结合的前景、能够促进人才培养,才能 优先被考虑。为此,亥姆霍兹的科学家不仅被鼓励要加强内部合作,还要与联合会以外的科学家进 行跨学科、跨机构、跨国界的合作。 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名访问学者和研究人员来到亥姆霍兹所属的各研究中心,利用这里的 大型科研设施和设备开展研究工作。有许多设备就是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在亥姆霍兹联合会 的支持下,许多青年科技人员可以参与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并且有机会在科研过程中使 用各种先进的科研设施。每年有 6,000 多名外来科学家来到亥姆霍兹的研究中心进行科学研究,其 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员是由亥姆霍兹联合会提供的经费资助。 【战略领域及重点项目方向】 1、能源_该研究领域主要有 4 大主题以及主题中的重点研究方向: - 可再生能源

德国四大科学研究会

德国四大科学研究会

德国四大科学联合会德国拥有世界上最密集的科研机构、高校和完整的体系,除了欧盟设立在德国境内的众多科研机构,德国有世界著名的四大科学联合会马克思-普朗克学会(81个研究所)、弗朗霍夫学会(80个研究所)、赫尔曼-冯-赫姆霍兹协会(15个大科学中心、250个研究所)、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协会(84个研究所)。

1 马克思普朗克学会马普学会共有81个研究所,涉及物理技术、生物医学、基础科学技术与人文三个学科领域,致力于国际前沿与尖端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约12 000名雇员,9 000名客座科学家、博士后与学生。

年经费约16.5亿欧元,几乎全部由联邦与州政府拨款。

马克斯--普朗克科学促进协会是一所公益性的独立科研组织。

为获得新的认知,该协会进行基础研究,并以杰出的科研人才为核心建立研究所。

马克斯-普朗克协会的各研究所被视作基础研究领域的“杰出中心”,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这完全受之无愧,因为自1948年马克斯-普朗克协会成立以后,仅该协会的研究所就有25名研究人员获得了诺贝尔奖。

2 弗朗霍夫学会弗朗霍夫学会是为中小企业、政府部门、国防安全等提供合同科研服务的非营利性机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微电子、制造、信息与通讯、材料与零部件、生命科学以及工艺(surface technology)与表面技术和光子学等。

弗劳恩霍夫协会目前在全德40个多个基地拥有共约80个科研机构,其中58家研究所,位于欧洲、美国和亚洲的分部及代表处,雇员13 500人(其中大部分是资深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

年经费15亿欧元,其中1/3由政府资助,1/3来自企业,1/3来自联邦、州及欧盟等的项目。

弗劳恩霍夫协会的目标为实用研究,为工业界、服务性企业和公共部门委托科研项目,在经济界客户的委托下,致力于技术与组织环节的可实际运用的成熟方案的开发。

中心目标为科技知识的实用转化;同时为硕士生和博士生提供在实用研究领域中进修的可能性;第三是经济与科研的全球性布局使得国际合作不可或缺。

(1965年)德国亥姆霍兹传染研究中心

(1965年)德国亥姆霍兹传染研究中心

(1965年) 德国亥姆霍兹传染研究中心2020-10-22(正文字数:5312)上图:Covid-19冠状病毒颗粒的3D显示全世界都在密切关注新冠肺炎疫情,未来疫情会怎样?坚守严谨的德国科研机构--德国亥姆霍兹传染研究中心更加谨慎。

2020.2.12该中心流行病学项目负责人热拉尔·克劳泽说:“我们对此还不清楚。

”这个回答好像答非所问,但有3种可能的发展趋势。

1、发生全球大流行如果目前不是最糟糕的情况,那么可以想象的最糟糕情况是什么样子?新冠病毒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传播到世界各地。

1957年就发生超过100万人死于新的H2N2流感病毒。

如果新冠病毒传播到没有能力检测出感染者且遏制措施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国家,那么现在可能也会发生这种情况。

那样的话,这些地方可能会暴发新疫情。

注解:H2N2流感病毒,1957年2月最初发生在贵州省南部,当时仅北京市就有总人口数40-50%的人患上感冒,是我国建国以来出现的最严重的流感疫情。

3月~4月传播到香港,随后急剧扩散亚洲的所有国家,接着又在澳洲、美洲和欧洲登陆,历遍了几十个国家。

在8个月的流行期内,“亚洲大流感”造成了最少100万人死亡。

2、在某个时候消失专家们一直在努力控制疫情。

该国仍然希望通过严格的隔离规定来实现这一目标,例如对一些人实行严格的旅行限制和出门限制。

3、表现如普通流感引克劳泽的话说,如果未能把新冠病毒疫情阻挡在单一地区,“这可能是最现实的情形”。

被感染的人可能会在不知道自己携带病毒的情况下离开,然后又感染其他人。

那不一定意味着一场灾难。

这种病原体可能会长期在人群中传播。

世界范围内约有1/5的死亡可归因于传染病,而与消减有关的各种问题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

对于这些疾病中的许多,既没有手术保护性疫苗也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地处德国布伦瑞克(Braunschweig)的亥姆霍兹感染研究中心(HZI)把应对这项医学挑战作为自己当仁不让的使命。

为了长期应对传染病,迫切需要新的活性成分和预防药物。

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调研

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调研

1、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调研1.1 简介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是德国最大和最官方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其科研使命是面向社会、科学和产业所面临的中长期重大战略性需求和挑战,在能源、地球与环境,医学卫生,航空航天及交通运输,物质以及关键技术领域从事国际一流的研究。

亥姆霍兹联合会主要通过开发运行大规模的科研设施和科学装备,携手国内和国际伙伴共同从事多学科综合性研究,依托国家中长期的创新规划任务实施旨在塑造人类共同美好未来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主要特性指标联合会成员单位:在所有的联邦州有分布 18 个科研中心(2014 年)单位人员总数:38000 人(2014 年),21,000人为科学家、工程师,7500人为博士研究生,1650人为实习生。

基础科研经费:26.9 亿欧元(90%来自联邦 10%来自所在州)第三方经费:13.3 亿欧元(2014 年)目前规划实施的项目导向预算总盘面:128 亿欧元(2014/15 -2018/19)六大领域包括:能源、地球与环境、生命科学、航空航天交通、关键技术、物质结构。

亥姆霍兹联合会六大领域的科研工作主要解决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重大问题,为以后和未来提出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1.2 组织架构与法律形式亥姆霍兹联合会是一个专门注册的会员机构,目前会员包括 17 家独立法人资质的科研中心和一家非独立法人的中心。

各个会员自身享有多种不同的法律框架结构(公募基金会、注册协会,有限责任公司,国营事业单位)。

联合会自 2001 年成立之后,联合会的活动都受联合会章程的约束,所有的会员中心实施共同的科研、经费和管理架构。

联合会设置一名全职主席负责整个项目导向的经费管理转型和全机构的总体对外战略的协调。

支持联合会主席日常工作的是一位总裁、分设在柏林和波恩的两个总部以及在布鲁塞尔、北京和莫斯科三个代表处。

1.2.1组织架构联合会的核心决策群体是成员单位委员会和理事会。

其中成员单位委员会由联合会内部成员组成,理事会由外部成员组成。

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青年科研人员联合培养

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青年科研人员联合培养

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青年科研人员联合培养项目项目概况为进一步促进中德两国在教育、科研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会(Helmholtz Associatio of German Research Centres)与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 CSC)于2006年9月签 署合作协议,设立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青年科研人员联合培养项目。

双边将每年联合选拔50名优秀学生及学者,并以中方国家公派的形 式,赴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所属的研究机构攻读博士学位或进修深造。

全国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即将毕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在读的博士研究生以及近三年内新毕业 的博士均有资格申请。

本实验室或单位与德方已经有合作基础的人员,将获得特别关注。

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会共拥有15个国家级的研究中心,是欧洲最大的科研机构之一,共拥有员工25700人,年经费23亿欧元。

亥姆霍兹联合会致力于解决社会、科学和工业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主要在能源、地球与环境、医疗卫生、关键技术、物质结构以及航空航天与交通等六大领域利用大型设备开展跨学科的前瞻性研究。

青年学者类型A类,博士预备生资助对象:即将或已硕士毕业,欲以三年时间在德完成博士学位的青年科研人员资助期限:不超过36个月资助金额:第一年1000欧元每月,经德方评审能完成学业者,第二年和第三年获得德方资助1200欧元每月B类,联合培养博士生资助对象:来自中方伙伴单位的在读博士生,未来在国内答辩获中方学位资助期限:6-24个月资助金额:第一年1000欧元每月,第二年1200欧元每月C类,博士后资助对象:即将获得博士学位或毕业尚不超过三年的博士资助期限:6-24个月资助金额:第一年1100欧元每月,第二年1800欧元每月申请程序:本项目为联合奖学金项目,申请程序分为两步,分别是国外部分与国内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各科研中心的所属院所及重要科研团队1,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极地与海洋研究院AWI (www.awi.de)◆地学部●地质物理学●冰川学●冰缘冻土带研究●海洋地质与古生物学●海洋地化实验室◆生命科学部●底栖过程●功能生态学●集成生理生态学●海洋生物地学●极地巨藻生物学●海岸生态学●海岸架生态学●生态化学●极地生物海洋学◆气候科学部●大气循环●极气气象学●勘测海洋学●海洋动力学●洋冰物理学●古气候动力学◆高校联合青年教授项目:全球变化与未来海洋碳循环用放射性14C做海洋沉积物断代极地冻土带的敏感性研究生物光学法研究浮游植物极地与波罗地海浮游生物群落研究2,德国电子同步辐射装置DESY (www.desy.de)◆加速器运行及研究所◆光子学研究所◆高能粒子物理学所3,德国癌症研究中心DKFZ( www.dkfz.de)七大主要科研方向:◆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生物学◆结构与功能基因组学部◆致癌风险因素及预防学部◆肿瘤免疫学部◆成像与肿瘤放谢学部◆感染与癌症学部◆科研成果向肿瘤治疗转移对接部青年科学家团队Junior Research Groups∙Molecular Biology of Centrosomes and Cilia Dr. Gislene Pereira∙Posttranscriptional Control of Gene Expression Dr. Georg Stöcklin∙Cellular Senescence Dr. Thomas G. Hofmann∙Membrane Biophysics Dr. Ana Garcia-Sáez∙Systems Biology of Cell Death Mechanisms Dr. Nathan Brady∙Cellular Biophysics (BIOMS) Dr. Matthias Weiss∙Chip-based Peptide Libraries PD Dr. Ralf Bischoff, PD Dr. Frank Breitling, Dr. Volker Stadler ∙Signal Transduction in Cancer and Metabolism Dr. Aurelio Teleman∙Molecular RNA Biology and Cancer Dr. Sven Diederichs∙Innate Immunity PD Dr. Adelheid Cerwenka∙Immune Tolerance Dr. Markus Feuerer∙Molecular Radiooncology Dr. Dr. Amir Abdollahi∙Oncolytic Adenoviruses PD Dr. Dirk M. Nettelbeck∙Toll-like Receptors and Cancer Dr. Alexander Weber∙Immunotherapy and -prevention PD Dr. Dr. Angelika Riemer∙Experimental Neuroimmunology PD Dr. Michael Platten∙Experimental therapies for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Dr. Marc-Steffen Raab∙DNA Repair and CNS Diseases Dr. Pierre-Olivier Frappart∙Molecular Mechanisms of Head and Neck Tumors PD Dr. Jochen Heß∙Mechanisms of Leukemogenesis Dr. Daniel Mertens∙Molecular Neurobiology PD Dr. Ana Martin-Villalba核心公共设备∙Genomics and Proteomics PD Dr. Stefan Wiemann (in ch.)∙Microscopy Prof. Jürgen Kartenbeck (in ch.)∙Information Technology Holger Haas∙Chemical Biology Core Facility4,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 (www.dlr.de)DLR航空流体力学与湍流技术研究所DLR航空弹性力学所DLR飞行动力研究所DLR建筑事务与构造研究所DLR飞行器概念设计所DLR纤维轻结构与衔接技术所DLR飞行导航所DLR空港事务与航空交通研究所DLR飞行系统技术研究所DLR高频技术与雷达系统研究所DLR通讯与导航研究所DLR航空与航天医学研究所DLR空间材料物理所DLR遥感方法学研究所DLR大气物理研究所DLR行星研究所DLR太空飞行推进技术研究所DLR太空飞行系统研究所DLR机器人与机电一体化研究所DLR技术物理所DLR技术热力学所DLR燃烧技术研究所DLR交通研究所DLR交通系统研究所DLR材料学研究所DLR空间飞行推进与航天员训练所DLR遥感数据中心(DFD)德国-荷兰风洞(DNW)DLR开发管理部DLR飞行实验部DLR太空运输部DLR太空飞行与航天员训练部DLR模拟与软件技术部DLR交通研究部5,德国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http://www.dzne.de/en/research.html)德国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重点关注是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原因、机理、诊断与治疗。

不仅包括跟年龄相关的阿兹海默、帕金森氏病,同时也包括其他罕见的神经退行性病症(朊病毒疾病,亨廷顿氏症,ALS的,FTD等)主要研究方向包括:∙The understanding of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risk factors that may facilitate the onset of neurodegeneration.∙The mechanism involved in neuronal injury and death in neurodegeneration.∙The protective mechanisms that prevent or limit neuronal damage.∙The role of the immune system in neuronal demise.∙The factors that link ageing to neurodegeneration.∙The factors that link other chronic disorders (depression, diabetes) to late onset dementia.∙The role of misfolded proteins in the onset and propagation of neurodegeneration.∙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loss of connectivity in neuronal networks.∙The mechanisms of axonal damage and synaptic pruning.∙The mechanisms leading to neurotransmitter abnormalities and cognitive dysfunction.∙The development of new strategies to integrate non-invasive approaches (brain imaging) with protein analyses in blood and CSF leading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early disease biomarkers. ∙The identification of new pharmacological targets and the design of better clinical trials.∙The identification of new preventive strategies through large population studies.∙The study of factors that can help improving quality of life for patients affected by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and care givers.6,于利希研究中心FZJ (www.fz-juelich.de)◆高级模拟研究院(IAS -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imulation)于利希超级计算中心材料量子理论所软物质与生物物理所结构成形理论所强相互作用理论所◆生物与地学研究院(IBG - Institute for Bio- and Geosciences )生物技术所(IBG-1)a)系统微生物b)系统生物技术植物科学所(IBG-2)农业生态圈(IBG-3)◆生物与纳米系统研究院(Institut für Bio- und Nanosysteme)半导体薄膜与元器件设备所(IBN-1)生物电子学所(IBN-2)界面与表面所(IBN-3)生物膜层所(IBN-4)工艺技术部(IBN-PT)技术与设施管理部(IBN-TA)◆能源与气候研究院(Institut für Energieforschung)IEF-1所:材料合成与生产工艺IEF-2所:材料结构与性能IEF-3所:燃料电池IEF-4所:等离子体物理IEF-5所:太阳能光发电所IEF-6所:安全研究与反应堆技术所IEF-7所:平流层研究所IEF-8所:对流层研究所IEF-STE:系统研究与工艺研发IEF-PBZ:燃料电池项目部IEF-KFS:核聚变项目部◆固体研究院(Institut für Festkörperforschung)IFF-1所:材料的量子理论IFF-2所:软材料与生物物理理论IFF-3所:结构形成理论IFF-4所:散射方法IFF-5所:中子散射IFF-6所:电子态材料IFF-7所:软物质IFF-8所:微结构研究IFF-9所:电子特征研究IFF-TA部:技术及管理设施◆核物理研究院(INSTITUT FÜR KERNPHYSIK)IFK-1所:强子结构的实验研究IFK-2所:强子动力学实验研究IFK-3所:理论核物理IFK-4所:核物理大型装备◆神经科学与医学研究院(Institut für Neurowissenschaften und Medizin)大脑结构与功能分区研究所(INM-1)大脑分子构造所(INM-2)识别神经生理所(INM-3)医学组织构成物理学所(INM-4)核化学所(INM-5)系统生物学与神经信息学(INM-6)神经调节(INM-7)神经科学中的伦理学所(INM-8)6,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的科研中心团队()植物园艺所德法环境研究所(DFIU)电子技术所(ETI)埃格勒-彭特研究所,化学能量传输-燃料技术领域(EBI-CEB)埃格勒-彭特研究所,燃烧技术领域(EBI-VBT)埃格勒-彭特研究所,水化学领域湍流机械领域(FSM)大地测量所()地球物理所(GPI9)几何与对称研究所普通教育研究所分析所应用企业经济研究所-企业管理(IBU)应用生命科学所应用地球科学所应用信息科学所应用信息学与描述技术所(AIFB)应用信息学与自动化技术所(AIA)应用材料所-应用材料物理学(IAM-AWP)应用材料所-材料与生物力学(IAM-WBM)应用材料所-材料过程技术(IAM-WPT)应用材料所-材料科学(IAM-WK)应用材料所-机械陶瓷(IAM-KM)应用材料所-元件与系统的可靠性(IAM-ZBS)应用数字数学所应用物理学所(AP)无机化学所人类学所工作科学与企业架构所(IFAB)结构分析所(IFA)职业教育所企业与对话系统所(IBDS)生物界面研究所(IBG)生物与食品技术所,方向1:食品加工技术所(LVT) 生物与食品技术所,方向2:技术生物学生物与食品技术所,方向3:生物过程技术生物与食品技术所,方向4:生物产品的分子学后加工 生物医学技术所地块与山峦力学所(IBF)化学加工技术所(CVT)电子能源系统与高压技术决策理论与企业研究所(ETU)设计、艺术与理论研究所设计与建筑技术研究所城市与乡村设计所实验核物理学所(IEKP)车辆系统技术研究所(FAST)固体物理研究所(IFP)金融、银行及保险业研究所(FBV)应对技术与物流系统所(IFL)功能界面研究所(IFG)聚变技术与反应堆技术研究所(IFRT)地理与地球生态学所历史所高功率脉冲及微波技术所(IHM)流体力学所(IfH)企业学与企业产品所(IIP)工业信息技术所工程事务中的信息管理所(IMI)情报与经济法研究所(IIWR)信息经济学与管理研究所(IWM)工程生物学与下排水生物技术研究所催化研究与技术所(IKFT)核物理研究所(IK)核技术与能源技术研究所(IKET)核技术与反应堆安全研究所(IKR)活塞机械研究所(IFKM)密码与安全技术研究所(IKS)艺术与建筑史研究所文艺科学研究所大型工程与建筑材料技术所力学所(IFM)机械过程技术与力学所(MVM)气候与气象学所材料科学研究所(Institut für Materialforschung)气象学与环境科学研究所(Institut für Meteorologie und Klimaforschung)微结构技术研究所(Institut für Mikrostrukturtechnik)微系统加工工艺研究所(Institut für Mikroverfahrenstechnik)核去危害化研究所(Institut für Nukleare Entsorgung)纳米技术研究所(Institut für Nanotechnologie)过程数据加工与电子学研究所(Institut für Prozessdatenverarbeitung und Elektronik)核安全研究所(Institut für Reaktorsicherheit)同步辐射研究所(Institut für Synchrotronstrahlung)技术效果评测及系统分析所(Institut für Technikfolgenabschätzung undSystemanalyse)技术化学所(Institut für Technische Chemie)ITC化学物理工艺部(BereichChemisch-Physikalische Verfahren)技术化学所(Institut für Technische Chemie)-TAB废物热处理部(Bereich Thermische Abfallbehandlung)技术化学所(Institut für Technische Chemie)-WSG水与地学技术部(Bereich Wasser- und Geotechnologie)毒理与遗传学所(Institut für Toxikologie und Genetik)技术物理所(Institut für Technische Physik)STEINBUCH计算中心(Institut für Technische Physik)7,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GSI (Helmholtzzentrum für Schwerionenforschung)◆核物理学部(Kernphysik)-●核反应与太空核物理●核物理一室●核物理二室●强子物理室◆原子物理学部(A TOMPHYSIK)●理论物理(Theorie)●等离子物理(Plasmaphysik)◆材料研究部(Materialforschung)◆生物物理研究部(Biophysik)◆实验室超态物理研究所(Extremes of Density and Temperature in the Laboratory)8,吉斯塔赫研究中心GKSS (GKSS Forschungszentrum Geesthacht )海岸带研究所(Institute of Coastal Research)高分子材料研究所(Institute of Polymer Research)●Geesthacht膜及结构材料中心●Teltow生物工程材料研发中心轻质合金材料研究所(Institute of Materials Research)●材料力学●材料物理学●材料工艺●MagIC 镁合金创新中心9,亥姆霍兹柏林材料与能源中心HZB (Helmholtz-Zentrum Berlin für Materialien und Energie) (http://www.helmholtz-berlin.de)因为将与BESSY于2009年1月合并,网站建设中,全部信息暂不对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