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鹰潭市政府工作报告
鹰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鹰潭市2011年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

鹰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鹰潭市2011年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鹰潭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6.20•【字号】鹰府办字[2011]117号•【施行日期】2011.06.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鹰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鹰潭市2011年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鹰府办字〔2011〕11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龙虎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鹰潭市2011年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日鹰潭市2011年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为切实做好2011年全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根据《江西省2011年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自力更生和政府扶持相结合,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扎实稳妥推进,切实解决农村困难群众安居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目标任务。
根据《江西省2011年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要求,12月底前完成我市全部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第一批农村危房改造户数1302户,其中新建1107户,维修加固195户。
2011年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根据各地农户数、危房数和上报的“农村危房改造‘十二五’规划”等进行分配,并重点向偏远贫困地区、受地质灾害威胁区、少数民族地区倾斜。
各城市及县城关镇规划建成区范围一律不纳入农村危房改造范围;建制镇和集镇规划区范围的农村,原则上不安排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风景名胜区要按照村镇规划建设管理职能及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实施农村危房改造。
(三)基本原则。
政府支持、农户自愿。
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各级政府要予以政策支持,充分整合可用资源加大推进力度。
同时要充分尊重困难农户改造危房的意愿,调动群众自主建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力更生建设家园。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金点子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金点子建设长江三桥开启忠县高速外环时代县委十二届五次全委会提出要“加快建设一江两岸忠州都市圈”。
按照《忠州都市圈十二五规划》,忠州都市圈将覆盖忠州镇、新生镇、东溪镇、复兴镇、乌杨镇5个行政区,辖20个社区、43个村。
从2010年统计公报看,这一区域的经济总量占到了全县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
可以说忠州都市圈对忠县的跨越式发展将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但是忠州都市圈建设面临交通设施滞后这一巨大瓶颈。
目前,忠县仅有渝沪高速过境,在忠州都市圈内长度不足50公里;长江大桥2座,其中一座为高速公路桥。
可喜的是,沿江高速南线将马上开工,梁黔高速将于2011年开工,沿江高速北线建设也正争取纳入全市十二五规划,并有望于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
按照规划,沿江高速南线采取西南至东北走向,经过洋渡、乌杨、磨子至石柱;沿江北线与南线平行走向,将沿任家、新生、忠州、涂井、石宝至万州;梁黔高速采取西北至东南走向,沿石黄、官坝、兴峰、黄金、忠州接沿江高速北线。
到十二五末期,忠县将形成渝沪、沿江高速南北线、梁黔四条高速公路交汇的高速网络。
但美中不足的是,沿江高速南北线只通过渝沪高速相交,四条高速没能形成一个“井”字型布局,不能构成一个忠州都市圈外环大通道。
因此,笔者建议在沿江高速北线忠州镇与涂井乡之间选择一合适地点,规划建设一座高速公路长江大桥(即长江三桥),将忠州镇与复兴镇连接起来,并延伸至沿江高速南线,形成一条包围“忠州都市圈”的外环大通道,进入城市“高速外环时代”。
这样不仅能破解忠州都市圈”交通瓶颈制约,降低圈内各分区的物流成本,进一步增强圈内经济发展的活跃度,加大对外部生产要素的吸纳力,促进忠县迅速发展,而且能为忠县未来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促进土地等要素增值,进一步提高忠县的城镇化水平。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金点子打造区域性物流基地发展现代物流业在快速发展和分工日益精细化的今天,物流业已经迅速成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
鹰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作任务责任分工的通知

鹰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工作任务责任分工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鹰潭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1.04.10
•【字号】鹰府办字[2011]91号
•【施行日期】2011.04.1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鹰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作任
务责任分工的通知
(鹰府办字〔2011〕9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龙虎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鹰潭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信江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经市政府研究,现将《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各主办单位要认真落实“一把手”负责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并做到周密部署、精心组织、严格考核。
各协办单位要增强全局观念,齐心协力,积极协助,坚决落实协助责任,提高办事效率,形成工作合力。
各地、各部门对承办的工作任务要建立完善督查机制,及时掌握工作进度,有效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切实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市政府督查室将对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办,并通报工作进展和完成情况。
请主办单位分别于6月10日和12月10日前将工作任务上半年进展情况及年度完成情况报市政府督查室。
联系电话:6442800,电子信箱:**************。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日附件:。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3月日在小孟镇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镇长孙恒各位代表,同志们: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过去的五年,是我们经受严峻考验,加快转型升级,拓宽思路谋发展的五年,也是经济与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的五年。
五年来,全镇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镇党委的正确决策下,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不动摇,围绕全面建设“经济主导工业化、农业生产产业化、各项要素城镇化”的现代化新小孟的奋斗目标,以做好计生和稳定工作为前提,以抓好队伍建设为保障,紧紧抓住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新农村建设三个重点,发扬“团结、苦干、创新、跨越”的小孟精神,有力地推动了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进程,实现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快速发展,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目标。
全镇呈现出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经济指标快速攀升。
2010年,完成两税地方收入1300万元,年均增长x%;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亿元,同比增长36%;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x亿元,是“十五”时期的x倍。
规模工业销售收入5.67亿元,利税9324万元,分别增长72.9%、81.92%。
全镇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企业迅速发展。
市外国内资金3.2亿元,外资100万美元,外贸进出口200万美元;新增限额服务业x家;新上过亿元项目x个,过5000万元项目x个,签约过亿元项目x个。
各项经济主要发展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十一五”计划。
——突出园区平台建设。
我镇经济开发区小孟工业园和镇机械工业园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机械加工产业主体地位进一步凸现,支撑小孟经济的企业群体正在崛起。
永华机械、育达X光机、科大鼎新、鑫旺机械、弘诚金属、金泰金属等项目建设,跨出了外引内联、提质增量的坚实步伐。
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走出去,请进来,广泛对外招商引资,培植壮大了机械加工产业链,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鹰潭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鹰潭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常规发展的实施意见

鹰潭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鹰潭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常规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鹰潭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2.14•【字号】鹰府发[2011]34号•【施行日期】2011.12.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鹰潭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鹰潭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常规发展的实施意见(鹰府发〔2011〕3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龙虎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鹰潭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信江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抉择。
为贯彻执行《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常规发展的若干意见》,推进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常规发展,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新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在产业链延伸、提高“四率”水平、引进企业合作、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使战略性新兴产业真正成为鹰潭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脊梁。
二、发展目标大力发展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绿色照明及光电产品、光伏及节能、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航空制造、生物和新医药、电子信息、绿色食品、文化及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形成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总量的50%左右。
三、基本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遵循经济发展规律,高水平规划,高起点布局,防止盲目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推动集约发展。
--鼓励创新,抢占高地。
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加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再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竞争制高点。
--项目带动,延伸产业。
以项目为载体,聚集生产要素,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
2011年江西省各市GDP人均GDP排名与各主要经济指标

2011年江西省各市GDP人均GDP排名与各主要经济指标(2011年 - 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亿元)财政总收入(亿元)人均GDP(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亿元)绝对值增长%绝对值增长%人民币美元绝对值增长%绝对值增长%全省11583.812.51645.0 34.22599040243910.919.18756.127.7南昌市2688.8713.0325.50 25.5533238256761.2318.02002.6626.1景德镇564.7112.168.89 29.7355735508181.8318.5394.4715.0萍乡市658.1514.386.92 35.7354895495260.6521.0577.2939.1九江市1256.4113.2161.81 38.7265704114480.9718.31006.5439.4新余市779.2113.3111.27 38.06842010593354.4019.2626.3828.2鹰潭市426.7012.371.11 28.9379325873239.5515.0276.8623.0赣州市1335.9812.5180.32 40.5159652472430.3518.7819.5528.1吉安市879.0612.8118.31 33.5182742829330.8019.2739.2330.2宜春市1077.9812.8149.14 38.2198903080386.5021.7779.4630.0抚州市742.5112.5100.12 35.2189792938174.2719.6553.1215.3上饶市1110.5813.1151.54 33.0168792613316.2321.2828.4625.9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出口总额(万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绝对值增长%绝对值增长%绝对值增长%绝对值增长%绝对值增长%全省3457.717.9 218812163.160588118.81749513.0689219.1南昌市928.3418.556567553.916816013.92074113.5848417.9景德镇165.3517.412387059.610500-13.51896413.9767617.7萍乡市183.2117.67148959.51799017.01864613.8859819.1九江市329.7418.1262644116.67725816.11791113.6677721.3新余市132.8018.2207260 3.05938311.81971913.6881317.9鹰潭市103.2717.56097068.21453521.41751812.2762322.0赣州市432.3217.325226792.587736 5.01605813.1468412.0吉安市228.4717.7207019108.25024614.21769213.8630813.3宜春市309.7618.010038580.04307719.21643114.6698120.4抚州市266.1717.29476973.91763016.31663315.1705020.6上饶市378.2318.024177259.05936617.71769813.9613415.4。
鹰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快鹰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

鹰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快鹰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鹰潭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2.14•【字号】鹰府发[2011]33号•【施行日期】2011.12.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进出口贸易正文鹰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快鹰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鹰府发〔2011〕3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龙虎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鹰潭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信江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鹰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简称高新区)是我市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载体和共享平台。
为进一步加快高新区发展,把高新区打造成为工业新城,引领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坚持做大总量与调优结构并举,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并重,开发建设与生态环保同步,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举措,完善管理体制,理顺运行机制,创优发展环境,推进“绿色世界铜都” 建设,实现鹰潭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
二、功能定位2.高新区要以“鹰潭工业经济的增长极、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区”为定位,按照“做大经济总量、做强主导产业、做优发展环境、做实民生工程”的总体思路,以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契机,以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努力把高新区打造成一个具有“工业化发动机”和“城市化推进器”双重功能的新型城市综合体,成为以工为主、工商贸协调发展的“高新产业聚集区、新型工业化标志区、新型城市化样板区、财政增收共享区”。
三、发展目标3.打造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力争到2016年工业企业总数超过300家,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财政收入35亿元,工业增加值200亿元,实现由工业园区向工业新城转变。
2011年鹰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鹰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发展形势,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这一主线,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全市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持续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实现了“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426.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
增幅连续11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14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276.17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112.39亿元,增长13.0%。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5:62.8:27.7调整为8.9:64.7:26.4。
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61.0%,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3%、67.3%和29.4%。
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201.45亿元,增长14.3%,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重47.2%,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
人均生产总值37754元,增长11.4%,按年均汇率折算为5845美元。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
实现财政总收入71.11亿元,增长28.9%,收入总量是“十一五”开局之年的3.6倍,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6.7%,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38.82亿元,增长31.6%。
县域经济实力增强,实现财政总收入60.90亿元,增长23.3%,其中贵溪市财政总收入达30.1亿元,同比增长13.5%;余江县、鹰潭高新技术产业园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财政收入均实现两年翻番,余江达10.67亿元,增长18.5%,鹰潭高新区达12.05亿元,增长73.8%。
全市过亿元的乡镇由去年的6个增加到8个。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
民生领域支出继续加大,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住房保障、农林水事务等民生性支出达36.75亿元,增长19.5%,占财政支出的53.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鹰潭市政府工作报告(提纲)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关于“十一五”期间和2010年政府工作回顾“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发展史上极不简单、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发展凝聚人心、以改革拓展空间、以正风气形成合力、以加强组织建设强化保障”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四大一新”发展战略,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战胜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特大洪涝灾害,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超常发展,跨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综合实力实现大跨越。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320亿元,五年翻一番多,年均增长13.6%,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
财政总收入50亿元,五年增长2.5倍,年均增长28.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60亿元,五年翻两番多,年均增长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85亿元,年均增长1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亿元,增长1.3倍,年均增长18.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30元,年均增长11.7%;农民人均纯收入5950元,年均增长10.3%。
县乡经济。
——经济质量实现大提升。
三次产业结构比;大铜业;大旅游;大物流;楼宇经济;农业经济。
——发展后劲实现大增强。
“十一五”累计完成投资740亿元,是“十五”期间投资总和的4.4倍。
项目建设(固投);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外贸,园区发展);各项改革;全民创业。
——城乡统筹实现大突破。
城市建设(大框架格局,城市品位,城市人口,城市化率);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大四小”;农村卫生清洁工程。
——人民生活实现大改善。
民生工程(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光明微笑关心工程);节能环保;教育、卫生、体育、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
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主线,努力克服特大洪涝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扎实推进“四大一新”发展战略,负重奋进,锐意进取,全市经济社会呈现速度加快、质量提升、后劲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
全市完成生产总值320亿元,增长14.5%。
实现财政总收入50亿元,增长34.8%;地方财政收入24亿元,增长32.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0亿元,增长4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亿元,增长19.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50元,增长8.56%。
农民人均纯收入5950元,增长8%。
1.经济发展提速增效。
三次产业结构比。
工业经济(铜产业,非铜工业,园区经济);旅游经济;物流经济;楼宇经济;农业经济。
2.抗洪救灾取得重大胜利。
今年6月中下旬,我市遭受了千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达79亿元。
面对历史罕见的严重灾害,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抗洪抢险决策部署,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按照“属地管理、独立自救”的原则,坚持以县(市、区)为救灾主体,以乡镇为抗灾单元,展开乡自为战、村自为战,夺取了抢险救援、转移安置、保卫堤坝三个关键性胜利,创造了无一人死亡、无一重点圩堤决口、无一座水库垮坝的奇迹。
在抗洪抢险告一段落后,我市迅即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灾后创建上来,全力做好灾民救助,全力恢复农业生产,全力修复水毁设施,全力强化卫生防疫,全力开展倒房民居重建,全力争取灾后重建项目,确保了大灾之年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3.项目建设加速推进。
项目建设完成数量、投资情况;过境及中央、省属项目;工业项目;城建项目;涉农项目;旅游项目;社会事业项目。
4.改革开放步伐加快。
各项改革(七大系统国有企业改革等);对外开放(招商引资,重大招商项目,进出口贸易)。
5.惠民成果不断扩大。
民生工程深入实施,省政府下达给我市的92项民生工程指标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
新增城镇就业18223人。
“光明·微笑·关心”工程取得实效,累计完成白内障手术925例、唇腭裂手术45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95例。
开工建设廉租房6584套,阳光小区一区廉租房完成公开摇号,解决了676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成功举办了江西省第十三届运动会。
大型畲族山歌戏《七彩畲乡》荣获中国少数民族戏剧“金孔雀”综合大奖和第二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综合金奖,填补了我省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全国综合大奖的空白。
深入开展了严厉打击防范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秩序和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战胜困难,开拓进取,实现全市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跨越、大崛起,最核心的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市委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四大一新”发展战略;最关键的是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抓项目作为加快发展的硬道理、硬任务、硬要求,加速经济超常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最重要的是全面优化发展环境,把创优发展环境作为第一品牌来抓,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以开明的政策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良好的法治环境,增强对外吸引力和对内凝聚力。
最根本的是着力提升政府执行力,把真抓实干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始终坚持“言必责实,行必责实,功必责实”,推进依法高效行政,创造性开展政府各项工作。
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驻兴部队、武警官兵、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人民团体,向所有参与和关心兴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广大干部群众、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与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不强,就业再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不少,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在今后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关于“十一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我市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编制和实施好“十一五”规划,意义十分重大。
根据《中共鹰潭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政府组织力量起草了《鹰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这次一并提交大会审查,市政府将根据大会通过的《纲要(草案)》,认真组织实施。
下面,我就《纲要(草案)》作如下说明。
“十二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调整优化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加快实施“四大一新”发展战略,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我市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一是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到2015 年,全市生产总值达640亿元,按可比价测算,年均增长12%,人均生产总值超过7000美元(汇率按6.8:1测算);财政总收入达到124亿元,年均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五年累计投资突破2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达到170亿元;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达到4.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8%,达到1.8亿美元。
二是经济结构明显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64:30,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左右;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90%以上;科技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8%。
三是人民生活明显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保持与GDP同步增长,绝对值较2010年翻一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基本构建起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统筹步伐加快,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0%,农民可无门槛进城生活和消费。
四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人口、资源和环境与经济发展日趋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期末总人口预期在130万人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0%和85%;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平方米以上;节能减排力度进一步加大,全面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大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小巨人建设新跨越。
一是依托铜产业优势,建设“绿色世界铜都”;二是依托传统优势产业,建设非铜工业优强基地;三是依托丹霞地貌和道教文化,建设中国丹霞·道教文化旅游胜地;四是依托区位交通优势,建设全国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
(二)完善城区功能,实现大框架城市建设新跨越。
一是做大城市框架;二是做强城市功能;三是做美城市形象;四是做优城市管理。
(三)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新跨越。
以宜居宜业宜游、城乡统筹为目标,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一是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化(发展现代农业);二是推进城乡基础建设一体化(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改善人居环境,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跨越。
一是创建国家级生态市;二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三是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四是建立防灾减灾体系。
(五)深化改革开放,实现创新型鹰潭建设新跨越。
一是着力抓好各项改革;二是全面扩大对外开放;三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六)发展民生社会事业,实现和谐社会建设新跨越。
一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二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三是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四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关于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工作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鹰潭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十分重要的一年。
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对于“十二五”开好头、起好步,顺利实现《规划纲要》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璀璨明珠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坚持城区、园区、景区互动,市、县、乡联动,突出做强工业、做靓城市、做旺旅游、做活物流、做实民生五个重点,全面提升“四大一新”发展水平,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实现372亿元,增长13%。
财政总收入60亿元,增长20%。
地方财政收入28.8亿元,增长20%;力争30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0亿元,增长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