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鲁教版复习巩固九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度鲁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2课 北伐战争复习巩固九十三

2019-2020学年度鲁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2课 北伐战争复习巩固九十三

2019-2020学年度鲁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2课北伐战争复习巩固九十三第1题【单选题】随着国共两党互信的加深,随着海峡两岸三通交往的实现,可以乐观的预见两党再次合作的希望。

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有( )①黄埔军校的创建②北伐战争③平津战役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这首军歌广为流传的历史时期是( )A、辛亥革命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单命,齐奋斗,齐奋斗。

”这首歌曲在哪一历史时期被广泛传唱( )A、辛亥革命B、北伐战争C、解放战争D、抗美援朝【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音乐老师正在教初二(5)班学生唱一首歌曲:“打倒列强,打倒列强;打倒军阀,打倒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这一首歌反映的历史背景是在( )A、北伐战争B、武昌起义C、护国运动D、辛亥革命【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这是哪一次重大军事行动的作战方针( )A、武昌起义B、北伐战争C、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诞生于A、辛亥革命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

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有(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C、创建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有一座城市,见证了中国第一个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屈辱外交的起点,它同时也是蒋介石国民政府统治的终点。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鲁教版巩固辅导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鲁教版巩固辅导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鲁教版巩固辅导第1题【单选题】被美国人称为“中国版《辛德勒名单》”的纪录片《南京》是第一部以外国人的视角回顾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

请问这部纪录片控诉了哪一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A、英国B、法国C、日本D、德国【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940年日本天皇曾忧心忡忡地说:“侵入莫斯科的拿破仑军队就是败在消耗战与游击战中,日本军对中国是否感觉到无法对付了?”这说明( )A、中华民族最早举起反法西斯旗帜B、中华民族的抗战使日军深陷中国战场而无法自拔C、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消耗占和牵制了日本D、中国战场始终抗击和牵制着日本法西斯全部力量【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如图是日本《东京日日新闻》在1937年12月报道的消息。

它客观反映了日军在中国进行灭绝人性的( )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八一三事变D、南京大屠杀【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日军屠杀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士兵人数达三十万以上的城市是( )A、上海B、北京C、重庆D、南京【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与下图历史人物无关的历史事件是( )A、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B、参与领导1927年的南昌起义C、西安事变中被中国共产党派往西安参与调停D、领导新文化运动【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西安事变,张无忌,杨不悔”有人曾用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人物来诠释历史。

这里的“张无忌和杨不悔指的是( ) ①张作霖②张学良③杨靖宇④杨虎城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屡战屡败,那么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是( )A、甲午中日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抗日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假期里,阳阳同学观看了以下四部影视剧,按照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鸦片战争》②《井冈山》③《甲午风云》④《血战台儿庄》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③②④D、③④①②【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作品创作于全面抗日战争期间的有( )①《义勇军进行曲》②《毕业歌》③《黄河大合唱》④《愚公移山》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2015·湖南常德)“给力”是近年来出现的网络流行语之一,意即特别有力支持、有利于促进事物朝着充满希望的方向发展等。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 难忘九一八鲁教版复习巩固四十七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 难忘九一八鲁教版复习巩固四十七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难忘九一八鲁教版复习巩固四十七第1题【单选题】“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

这一历史现象曾发生在( )A、华北地区B、东北地区C、华东地区D、台湾地区【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945年9月18日,因西安事变被幽禁在贵州桐梓的一位国民党将军写下日记:“这是第十四个‘九一八’了,今年更比往年大不相同,我虽然还不能自由地走上我的故土,可是我的故土是在压迫之下而得到了自由……我衷心期待着解放了的故土,焕然一新。

”这位将军是( )A、张学良B、赵登禹C、佟麟阁D、张治中【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某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周恩来见到蒋介石后称他为“校长”,并让他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

该影片再现的是下列哪一历史场景?( )A、创办黄埔军校B、第一次国共合作C、西安事变D、重庆谈判【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采用年代尺是我们归纳整理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面是小明在探究某两国关系发展简史时制作的年代尺。

他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日美关系B、中美关系C、中日关系D、英美关系【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蒋介石逼张、杨执行"剿共"计划B、张、杨受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C、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活动的加剧D、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 的政策【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近年来随着国共两党互信的加深,随着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随着两岸同胞交往的增多,可以乐观地预见两党再次合作的希望。

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有( )①黄埔军校的创建②北伐战争③南昌起义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胜利……在今天以前,是我们屈辱悲苦的黑暗时代,自今天起,将是我们富强康乐自由平等的光明时代。

鲁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巩固辅导

鲁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巩固辅导

鲁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巩固辅导
➢第1题【单选题】
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都有自己的选择,谭嗣同选择为变法流血牺牲,邓世昌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侯德榜选择打破碱业垄断。

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
A、推翻满清政府
B、实行君主立宪
C、挽救民族危亡
D、实现民主共和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是( )
A、徐寿
B、侯德榜
C、茅以升
D、詹天佑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1874年,日本人将“Science”,后于1915年引入中国。

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有关京张铁路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1905年建成②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③詹天佑设计出”人“字形路轨,保证了安全顺利通车④是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创办《新青年》杂志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答案】:。

配套K12山东省济南市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七上 第二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配套K12山东省济南市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七上 第二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济南真题演练考点一秦的兴亡命题角度秦始皇巩固统一(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2018·济南学考)“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当时消除了国家分裂的局面……关键在于它找到了一套大一统制度。

”关于秦朝“大一统制度”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创立皇帝制度B.中央设立丞相等官职C.在地方推行郡县制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2017·济南学考)以下四幅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中央机构设置情况。

其中,属于秦朝的是( )考点二大一统的汉朝命题角度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思想、教育方面)3.(2016·济南学考节选)山东历史悠久,地理位置重要,中国古代历朝统治者都注意对其进行有效管辖。

阅读下面材料:材料二西汉初年山东行政区划一览表请回答:(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汉初年山东的行政制度有何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是如何改变这种局面的。

参考答案1.D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大一统的相关知识点。

A、B、C三项都是秦朝大一统制度的内容,而D项是汉武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故选D项。

2.A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秦朝创立了一套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故选A项。

B项是创立于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C项是元朝的中央机构;D项是明朝时期的中央机构。

3.(2)特点:郡国并行。

改变:实行“推恩令”,削弱封国的实力。

【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第(2)题,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中的“郡”“诸侯国”可判断出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2019年精选鲁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巩固辅导第二十三篇

2019年精选鲁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巩固辅导第二十三篇

2019年精选鲁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巩固辅导第二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87周年,学校要放映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重大历史题材的影片,应该选择的是( )A、《甲午风云》B、《开天辟地》C、《狼牙山五壮士》D、《大决战》【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201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回顾历史篇章,中国共产党创立革命军队,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 )A、秋收起义B、南昌起义C、广州起义D、武昌起义【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总的特征是“合作-对峙-再合作-再对峙”。

对此正确的分析有( )A、两次合作的目标都是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B、两次合作的方式都是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进行合作C、制约两党关系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两党的阶级属性D、两次合作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都是中日民族矛盾【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李大钊认为:“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

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

”下面把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B、黄埔军校的创办C、南昌起义的发动D、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为了体验长征的艰辛,发扬长征精神,某班计划组织“重走长征路”活动,请你帮助设计一条符合史实的线路( )A、瑞金—遵义—赤水河—吴起镇—会宁B、瑞金—遵义—泸定桥—赤水河—会宁C、瑞金—赤水河—遵义—泸定桥—会宁D、瑞金—遵义—泸定桥—赤水河—吴起镇【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巴黎和会传来了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在北京以学生为先导的爱国运动爆发。

下列能体现中国人民的要求口号是:( )①外争国权,内除国贼②誓死争回青岛③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④“自强”、“求富” ⑤提倡民主,反对专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③④⑤【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孙中山未竟的事业,主要表现在(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D、建立起公有制,实现了共同富裕【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1927年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的多事之秋。

2019年精选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复习巩固第三十五篇

2019年精选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复习巩固第三十五篇

2019年精选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复习巩固第三十五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各条款不属于《辛丑条约》的是( )
A、赔款2亿两白银
B、拆毁大沽炮台
C、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1902年2月,《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说过:“我们在‘暴乱’中并无所失。

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

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

”他们的感慨源于( )
A、《辛丑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南京条约》的签订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清政府苦心经营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是在( )
A、镇海之战
B、黄海之战
C、辽东之战
D、威海卫之战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组合中,因果关系错误的一组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一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一一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C、甲午中日战争一一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哪些是史实,哪些是结论。

下列属于“结论”的是( )
A、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答案】:。

精选2019-2020年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2课 北伐战争复习巩固九十九

精选2019-2020年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2课 北伐战争复习巩固九十九

精选2019-2020年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2课北伐战争复习巩固九十九第1题【单选题】穿越时空,见证历史!假如你穿越到1924年,可能看到孙中山、蒋介石与周恩来正在商量筹建( )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C、北京大学D、黄埔军校【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的对象不包括( )A、吴佩孚B、孙传芳C、张作霖D、袁世凯【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A、平津战役B、北伐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鸦片战争【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鲁迅先生深刻地指出:“中国现代社会的情况,只是实地的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这里的“一炮”指的是( )A、辛亥革命B、武昌起义C、北伐战争D、五四运动【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

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

”这是一次革命战争中的誓词,其“军阀”主要是指北洋军阀,“总理”即孙中山。

与这一誓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B、五四运动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到1926年11月底,湖南已有54个县建立农民协会组织,会员达107人;到1927年1月,会员又增加到了200万人。

湖北全省农民协会会员1926年7月有三万多人,到11月增加到20万人左右。

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也得到很大的发展.与材料所述意思相符的是( )A、工农群众是北伐的主力军B、工农运动的支持是北伐胜利的原因C、湖南、湖北是北伐的主战场D、北伐胜利后在各地建立了政权【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国共两党联合起来,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开展了( )A、新文化运动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重庆谈判【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 )A、张作霖B、吴佩孚C、孙传芳D、袁世凯【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国共两党是中国两大政党,近代以来,推动国共两党多次合作的因素包括( )①北洋军阀②日本侵华③人民的推动④共产党的努力推动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这是哪一次重大军事行动的作战方针( )A、武昌起义B、北伐战争C、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文中所指这所学校的政治部主任是( )A、袁世凯B、孙中山C、李大钊D、周恩来【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鲁教版复习巩固九第1题【单选题】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从他的话中我们更能够看出( )A、洋务运动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B、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C、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D、洋务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从此敢有帝制自为着,天下共击之。

”这一现象说明辛亥革命( )A、推翻了帝制B、建立了中华民国C、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在中国近代史上许多救亡图存的探索都以思想传播为先导,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①维新思想——百日维新②三民主义——五四运动③“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④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建立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

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D、新文化运动【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毛泽东曾经说过“讲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下列关于两人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都是洋务派的地方代表B、都大力主张“实业救国”C、都为近代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D、都提出了“自强”和“求富”的口号【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康有为是近代著名政治家。

他的主张在当时思想界引发极大轰动。

这是因为他提倡( )A、废除君主B、维新变法C、民主共和D、发动革命【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请将下列事件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 )①国民党在屠杀大量的共产党员②日本企业家在中国开设工厂③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④北京高师被捕的学生返回校园。

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③①②④D、②③④①【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此话出自( )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康广仁【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面是几位同学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主题讨论中的发言,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AB、BC、CD、D【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A、挽救中华民族B、实行君主立宪C、发展资本主义D、实现人民民主【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某校几位八年级同学在学习完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观点错误的是( )A、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C、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D、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提倡新文学,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与这一主张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答案】:【解析】:第13题【单选题】下列企业在洋务派“自强”口号下兴办的军事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B、开平矿务局C、汉阳铁厂D、上海轮船招商局【答案】:【解析】:第14题【单选题】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个高举十月革命大旗的是( )A、陈独秀B、李大钊C、蔡元培D、胡适【答案】:【解析】:第15题【单选题】如下图,漫画是对哪一事件的形象描述(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答案】:【解析】:第16题【单选题】不懈的探索是中国近代史的主题之一。

下列探索中的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 ①“民主”和“科学” ②“自强”与“求富”③“民族”“民权”“民生”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②①③【答案】:【解析】:第17题【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总之,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乎之方。

……使天下有志之士无不明于洋务,庶练兵、制器、造船各事可期逐渐精强。

”——《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材料二:“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要,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兴,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请回答:(1)上述材料是哪些派别的言论?(2)对比上述材料中所论及的“变”有何差异?(3)对比上述材料中所言的“变”有何本质上的不同?【答案】:【解析】:第18题【问答题】“民主”是无数先贤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党的十八大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许多人在追求民主的路上不断前行。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①材料中伏尔泰提出了什么观点?他生活的时代被后人称为什么时代?②陈独秀提出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伏尔泰和陈独秀的共同贡献是什么。

(2)许多人为建立民主制度做出了贡献。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①材料反映了《权利法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该法案的颁布,使英国逐渐确立了什么制度?②华盛顿认为新政府有何作用?写出这个政府建立的前提条件。

美国人是如何赞誉华盛顿的?(3)今天,我们的使命就是践行民主。

根据上述民主的演变史,概括民主的本质。

【答案】:【解析】:第19题【问答题】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断向西方学习,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

材料一:暨道光二十年,林文忠公始译洋报,为讲求外国情形之始。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也称“林文忠公”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冯忠辉《近代前期主要政治派别与中国文化的走向》(1)材料四中的“林文忠公”是谁?他的功绩还有?材料二:“复(严复)殚心著述,於学无所不窥,举中外治术学理,靡不究极原委,抉其失得,证明而会通之。

精欧西文字,所译书以朅辞达奥旨。

”——《清史稿》(2)史料中“复”影响最大的译著是?“复”提出的观点有?材料三:中日和约十一款,全权大臣既画押,电至京师,举国哗然,内之郎曹,外之疆吏,咸有争论,……。

初则广东举人梁启超联名百余,湖南举人任锡纯、文俊铎、谭绍裳各联名数十,首诣察院,呈请代奏。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3)材料四反映的是近代史的什么事件?材料四:……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4)材料四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陈独秀创办的著名杂志是?在哪一会议上陈独秀被选为中央局书记?材料五: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

……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

……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5)指出先进的中国人为解决“器物”、“制度”、“文化”的不足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答案】:【解析】:第20题【材料分析题】材料:“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

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上感觉不足。

” 摘自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一部分中国人是怎么办的?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因“制度上感觉不足”,中国发生了哪两件历史事件?""因为“从文化上感觉不足”,一批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从以上材料和(1)(2)(3)所列的问题中你明白了哪些道理?""【答案】:【解析】:第21题【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倡言学习西方,主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材料一:“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注:指器物方面)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材料二:“东西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康有为材料三:毛泽东曾回忆说:“________________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杂志,由陈独秀主编。

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这本杂志。

我特别爱好胡适、陈独秀的文章。

他们代替了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模范。

”材料四:五四文化思潮对国民的作用即在于启蒙……先驱们注重将文学作为改造社会人生的工具。

被新思潮唤醒的一代青年作家,常常有着梦醒后无路可走的感受,于是苦闷、彷徨、感伤,但俄国革命的成功却带来另一条走向光明的康庄大道。

材料一所说“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指的是什么?请列举一位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依据材料二可知,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哪方面的内容?该学派后来掀起一场救亡图存的实践活动的名称叫什么?材料三中的横线应该填上的杂志名称是什么,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为什么胡适、陈独秀能成为毛泽东的模范?据材料四,“五四文化思潮”发生的时间是何时?“五四文化思潮对国民的作用即在于启蒙”,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四则材料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的共同点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先进的中国人在探索救国道路上有何特点?【答案】:【解析】:第22题【材料分析题】作为江湖海洋的重要交通工具,船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联。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船的动力经历了从人力、风力向机械力发展的过程。

在人力风力时代,我国造船、航海技术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请以史实说明。

明清时期,我国造船业在达到顶峰后迅速下滑。

到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时,清军水师还在使用木制帆船,与部分舰船已使用蒸汽动力的英国舰队形成鲜明对比,造成这一巨大差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追赶西方“船坚炮利”,自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创办开始,我国进入了一个造船造炮的高峰时期。

当时创办的造船企业主要有哪些?甲午中日战争中,中日舰船水平基本相当,但战争中北洋水师却全军覆灭。

战争的失败说明了什么?材料中有三处日本与美国涉及舰船的历史事件,简要介绍其中一个历史事件。

依据材料,简要概括我国船舶业发展历程的主要特点。

【答案】:无【解析】:第23题【材料分析题】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器物和经济的改变】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维护清朝统治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器物和经济的改变】“机械化生产取代古老的手工操作,大工厂把小作坊远远抛在后面,铁路与轮船取代马车和帆船。

”这一巨变把人类带入什么时代?【政治制度的改变】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所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政治制度的改变】法国大革命不仅摧毁了国内的封建制度,而且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