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历史名人故事——李广
历史名人故事:《李广》

历史名人故事:《李广》不过,这位战功卓著、倍受士卒爱戴的名将,却一生坎坷,终身未得封爵。
王勃就感叹:“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镇守边塞,力战而名的故事吴楚七国之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叛军军旗,立了大功,以此名声显扬。
但因梁王授下授给他将军印,还师后,没有给予封赏。
调为上谷太守,天天与匈奴交战。
典属国公孙昆邪哭着对汉景帝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负,屡次与敌虏肉搏,恐怕会失去他。
”于是调他为上郡太守。
后来转任边郡太守,曾为陵西、雁门、代郡、云中太守,都因奋力作战而出名。
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时,汉景帝派亲近的宦官跟随李广整训士兵,抗击匈奴。
一次,这位宦官带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与他们交战。
那三个人转身射箭,伤了宦官,那几十名骑兵也被射杀将尽。
宦官跑到李广跟前,李广说:“这个定是射雕的人。
”李广于是带一百名骑兵,急追这三个人。
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行走,走了几十里。
李广命令骑兵散开,从左右两面包抄,并亲自射击那三人,结果射死二人,活捉一人,果然是匈奴射雕的人。
待*好俘虏上马,却望见匈奴有数干骑兵。
他们看见李广,以为是诱敌的骑兵,都吃一惊,上山布阵。
李广的一百骑兵也非常恐慌,想奔驰转回。
李广说:“我们离大军几十里,现在以一百骑兵这样逃跑,匈奴一追赶射击马上就全完了。
现在我们若留下,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为大军来诱敌,必然不敢来袭击我们。
”李广命令骑兵说:“前进!”进到约离匈奴阵地二里许停了下来,又下令说:“都下马解鞍!”他的骑兵说:“敌人多而且离得近,如果有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以为我们会走,现在都解鞍就表示不走,能够使敌人更加坚持认为我们是来诱敌的错误判断。
”于是匈奴骑兵就没敢袭击。
有个骑白马的匈奴将军出阵监护他的兵卒,李广上马与十几名骑兵奔驰前去射杀了这个匈奴白马将军,然后又返回到他的骑兵中间,解下马鞍,命令士兵把马放开,随便躺卧。
【名人故事】飞将军李广的故事

【名人故事】飞将军李广的故事
飞将军李广的故事
飞将军李广射石搏虎的故事
飞将军李广出猎,看到草丛中的一块石头,以为是老虎,张弓而射,一箭射去把整个箭头都射进了石头里。
仔细看去,原来是石头,过后再射,就怎么也射不进石头里去了。
李广一听说哪儿出现老虎,他就常常要亲自去射杀,居守右北平时一次射虎,恶虎扑伤了李广,李广带伤最终还是射死了这只虎。
飞将军李广的故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飞将军李广英勇善战,历经汉景帝、武帝,立下赫赫战功,对部下也很谦虚和蔼。
文帝、匈奴单于都很敬佩他,但李广年纪不大被迫自杀,许多部下及不相识的人都自动为他痛哭,司马迁称赞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意寓桃李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于树下走出一条小路出来。
比喻一个人做了好事,不用张扬,人们就会记住他。
只要能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为人诚恳,真挚,就会深得人心。
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比喻为人诚挚,自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唐代名将李广的英勇事迹

唐代名将李广的英勇事迹1. 引言李广是唐代著名的将领之一,以其勇猛无畏、忠诚奉国而闻名于世。
他在多次战争中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意志,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备受尊敬和称赞的英雄人物。
2. 李广的早年经历李广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年少时便显示出卓越的勇气和决心。
经过努力,他得到了进入唐朝军队的机会,并迅速崭露头角。
他在私下自学武艺和军事战略方面也下了很大工夫,提高了自己在战场上的表现。
3. 李广与安禄山之间的斗争安禄山是唐朝时期一个野心勃勃、叛逆不羁的宦官,在国家动荡时期谋图篡位。
李广对此深感危机,积极与其他将领合作,一起抵抗安禄山的叛乱活动。
李广通过精心策划并运用各种战术手段,成功阻止了安禄山的军事进攻,保护了唐朝的稳定与繁荣。
4. 李广在边境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唐朝时期经历了多次与邻国的边境战争,在这些战斗中,李广展现出了无比勇武和领导才能。
他率领士兵们奋勇作战,取得多次胜利,并赢得了军队和民众的敬仰。
他善于运用兵力、精准判断战局,并始终保持着必胜的信念。
5. 李广对国家与社会的贡献除了在战场上显示出卓越的能力外,李广还致力于国家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他推行军事改革,提高士兵们的训练标准;帮助平息内乱并恢复社会秩序;积极参与政府工作,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
6. 李广晚年及遗产李广在晚年过上宁静平和的生活。
尽管曾经屡屡立功、备受崇敬,但李广始终保持谦逊和低调的态度。
他的热忱、勇敢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精神成为了后世仰慕学习的楷模。
7. 结论李广是一位具有卓越军事才能和高尚品德的唐代名将,他不仅在战场上英勇无畏,而且对国家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事迹激励着后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朽的英雄。
历史故事——飞将军李广

历史故事——飞将军李广汉武帝在位时,国家还很富强,但汉武帝心情却老是闷闷不乐,因为他有块心病至今还没解决,那就是北方的匈奴不断来骚扰,使得中原的汉族百姓过不上安稳日子。
没办法,汉武帝只好年年向匈奴进贡,表面上跟他们拉好关系,暗地里却在积极准备用武力征服匈奴。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派大将军李广等人,率领30万大军,埋伏在马邑(山西省朔县)的大山中。
然后派人假装向匈奴投降,以请他们出来察看进贡的牛羊为借口,把匈奴的10万骑兵引了出来,但很快被匈奴人看出了破绽,半途缩了回去。
匈奴人一气之下,和汉朝断绝了关系,紧接着,大规模的战争爆发了。
李广是汉朝的一员大将,他家世世代代擅长射箭,李广也以射箭而出名。
在一次抗击匈奴的战斗中,李广立了头功,被提拔为皇帝的侍卫官,李广常有机会陪汉文帝去游猎。
他那百发百中的箭法,多次赢得文帝的惊叹。
有一天,文帝笑着说:“可惜你生不逢时,只能跟着我打猎,要是生在高祖那个时代,封个万户侯是不成问题的!”机会终于来了。
有一次,李广带着一百多名骑兵去追赶三个匈奴人,李广飞起两箭,即射死两个,另一个也被他活捉了。
正准备往回撤,突然,在山背后转出几千个匈奴的骑兵。
跟随李广的将官个个吓得脸色发灰,心想,这下完了,李广却镇定自若,叮嘱大家:“别慌张,沉住气!”一个将官正要策马逃跑,李广上前扯住他的马缰,悄声道:“不能跑,你要一跑,匈奴人就会猛追过来,一阵乱箭把我们全部射死。
倘若我们不急不慌,说不定他们还以为我们是汉朝大军派来诱降的。
那样,他就不敢轻易地打我们了。
”那将官想了想,很快镇静下来。
李广坦然地补了一句:“怕什么呢!我们的大部队离此不过几十里。
”一颗颗悬在喉咙口的心这才落了下来,有的将官干脆跳下马,席地而坐,嘴里哼着小曲,任战马在一边吃草、游荡。
匈奴的骑兵这下倒愣住了,站了一会,又慢慢朝他们靠拢过来。
李广手下的一位将官吓得鼻尖上沁出了点点汗珠,低声问李广:“怎么办?他们就要冲过来了,快上马吧!”李广白了他一眼:“看把你吓的,怕什么!”他抬手将自己的马鞍卸了下来,往地上一扔,把身子往马鞍上一靠,眯起眼,打起盹来。
中国古代名将故事

中国古代名将故事
在古代中国,有一位名叫李广的名将。
他出生于一个军人世家,自幼便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
李广凭借着他的勇气和智慧,在多次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有一次,李广率领军队在敌境作战,被敌军包围。
他毫不畏惧,冷静分析形势,制定战略。
最终,他成功地指挥军队突围,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在另一次战役中,李广面对的是一支擅长使用弓箭的敌军。
他决定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将敌军引入埋伏圈。
这一招果然有效,敌军被李广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
然而,李广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
他知道,作为一个名将,不仅要有勇猛的武艺,更要有智慧和谋略。
因此,他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战术策略,不断提高自己的军事素养。
李广的威名传遍了四方,他成为了当时最受尊敬的将领之一。
他的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了中国古代名将的代表之一。
“败将军”李广

“败将军”李广李广,字公达,汉朝末年名将。
他原本是普普通通的一个士兵,但凭着他勇敢果敢、足智多谋的才能,很快在军中崭露头角。
后来他被任命为南阳县令,打击腐败,为民除害,收到了很好的口碑。
随着时代的变迁,李广的名声越来越大,他成为了当时著名的将领之一。
他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战役,比如平定“黄巾起义”、镇压“草莽义军”、镇守边疆等等。
在这些战役中,他都表现出了极高的指挥才能和巨大的勇气,赢得了军队和民众的广泛赞誉。
尤其是在对抗民族游牧族羌族的战争中,李广更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当时汉朝的北方边疆频繁遭到游牧族的侵袭,普通士兵在面对强盛的敌人时往往意志消沉,甚至惧怕生死。
但是李广却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果敢的决策,极大地提高了士兵的士气和战力。
正是凭着这种气概和能力,他击败了许多游牧族的强敌,守卫了边疆的稳定,为汉朝创造了许多战功。
但是,有一次李广却失利了。
那是在他晚年时,当时他已经是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号称“败将军”。
那次他率领部队出征,希望能像以往一样顺利地解决问题。
然而,他却遇到了非常顽强的敌人,甚至被对方的弱冠少年所斩杀!这是李广一生中最为痛苦的一次经历,他深感往昔的辉煌已逝去,自己的身体也身心俱疲,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
但是,最令人钦佩的是,尽管失败了,李广并没有放弃。
他承认了自己的失败,但不是为此而沮丧,反而振奋精神,重新投入到事业中去。
他经历过苦难和挫折的洗礼,这让他变得更加坚韧和有魄力。
所以,即便是在最后的日子里,李广依然还是一位充满信念和斗志的战士。
李广之所以成为一位伟大的将领,是因为他不仅具有勇敢果敢、足智多谋的才智,更重要的是,他严守军纪,尊重人才,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赢得了战争和人民的喜爱和尊重。
他与战友团结一心,锐意进取,战无不胜,以士气和智慧,化解了危难并保护人民的安全。
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仍然可以从李广的生平经历中获得不少启示。
特别是他化众志为猛龙的决心和成就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应当时刻保持对于问题的清醒和果敢执著,同时注重团队的合作与风险的控制,这才能在竞争与挑战的环境中胜利,创造更大的价值。
上下五千年汉朝的故事-飞将军李广

上下五千年汉朝的故事-飞将军李⼴ 李⼴是西汉时期著名将领,曾在汉⽂帝、汉景帝、汉武帝时期任职。
他骁勇善战,被誉为“飞将军”,在汉朝抗匈奴中起到了很⼤作⽤。
⼩编为⼤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编带⼤家⼀睹为快! 飞将军李⼴ 公元前129年,匈奴派兵进犯上⾕(治所在今河北怀来东南)。
汉武帝派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四名将军带领⼈马分头出击。
在四名将军中,要数李⼴年纪最⼤,资格最⽼。
李⼴在汉⽂帝时候就做了将军;汉景帝的时候,他跟周亚夫⼀起平定七国之乱,⽴过⼤功;后来,汉景帝⼜派他去做上郡(治所在今陕西榆林东南)太守。
有⼀次,匈奴进了上郡,李⼴带着⼀百个骑兵去追赶三个匈奴射⼿,追了⼏⼗⾥地才追上。
他射死了其中的两个,把第三个活捉了,正准备回营,远远望见有⼏千名匈奴骑兵赶了上来。
李⼴⼿下的兵⼠突然碰到那么多匈奴兵,不由得都慌了。
李⼴对他们说:“我们离开⼤营还有⼏⼗⾥地。
如果现在往回跑,匈奴兵追上来,我们就完了。
不如⼲脆停下来,匈奴兵以为咱们是来引诱他们的,⼀定不敢来攻击我们。
” 接着,李⼴下令前进,在离开匈奴阵地仅仅两⾥的地⽅停了下来,命令兵⼠⼀齐下马,把马鞍全卸下来,就地休息。
兵⼠们都发急了,说:“匈奴兵马这么多,⼜这么近,要是他们打过来,怎么办?” 李⼴说:“我们这样做,表⽰不⾛,使敌⼈相信我们是诱骗他们的。
” 匈奴的将领看到李⼴这样布置,真的有点害怕。
他们远远地观察汉军动静,不敢上来。
这时候,匈奴阵地上有⼀个骑⽩马的将军,⾛出来巡视队伍。
李⼴突然带着⼗⼏名骑兵翻⾝上马,飞驰过去,⼀箭把他射死。
然后再回到⾃⼰队伍,下马躺在地上休息。
匈奴兵越看越怀疑。
天⿊下来,他们认定汉军⼀定有埋伏,怕汉军半夜袭击他们,就连夜全部逃回去。
到了天亮,李⼴⼀瞧,⼭上已没匈奴兵,才带着⼀百多名骑兵安然回到⼤营。
这⼀回,汉武帝派了四路⼈马去抵抗匈奴。
匈奴的军⾂单于探明了汉兵的情况,知道四名将军中最难对付的是李⼴,就把⼤部分兵⼒集中在雁门,沿路布置好埋伏,命令部下活捉李⼴。
李广将军的故事

李广将军的故事李广,字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之一。
他出生于汉朝,曾经历了数次战争,最终成为一位备受敬仰的将军。
他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李广将军的故事。
李广将军的早年生活李广将军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位勇敢的农民,常常在野外打猎。
李广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射箭和战斗技巧。
他很快就展现了出色的天赋和勇气,成为了当地村民眼中的英雄。
在年轻的时候,李广加入了军队,并成为了一名士兵。
他很快就表现出了出色的战斗技巧,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军官。
他的勇气和智慧让他在战场上取得了多次胜利,并赢得了军队和民众的尊重。
李广将军的战争经历李广将军在战争中展现了出色的表现。
他曾参加过多次战争,其中最有名的是攻打匈奴的战争。
当时,匈奴是中国的敌人,经常进行袭击和掠夺行动。
李广将军率领军队出征,与匈奴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在战斗中,他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最终取得了胜利。
随后,他又率领军队追击匈奴,击败了敌人,使中国得以保持了长期的和平。
在另外一次战争中,李广将军遭遇了一次严重的失败。
在一次战斗中,他的部队被敌人包围,他不得不率领手下冲出重围。
虽然他成功逃脱,但他的部队损失惨重,他也受了伤。
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坚持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
李广将军的智慧除了勇气和战斗技巧,李广将军还有出色的智慧。
他善于分析战争形势,制定作战计划,并通过巧妙的策略取得胜利。
在一次战争中,他利用敌人的虚弱点,发动了一次突袭,最终取得了胜利。
在另外一次战争中,他利用了地形的优势,集中火力对敌人进行了打击,取得了关键的胜利。
李广将军的品德李广将军不仅勇敢,智慧,而且还有高尚的品德。
他始终坚持正义和公正,不将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和人民之上。
他尊重他人,关心士兵的生活和安全,让他的部下对他深感敬意。
他的高尚品德也为他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尊重。
结语李广将军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传奇。
他的勇气,智慧和高尚品德,让他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将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历史名人故事——李广
李广。
善射。
有才气。
匈奴号曰飞将军。
避之。
不入境。
广之军吏。
士卒。
或封侯。
而广不得爵。
尝语望气王朔曰。
岂吾相不当侯耶。
且固命也。
朔曰。
将军自念。
有所恨乎。
广曰。
我尝诱降羌八百余人。
诈而杀之。
至今大恨。
朔曰。
祸莫大乎杀已降。
此将军所以不得封侯也。
后因失道。
自刭。
至孙凌降单于。
汉族陵母妻子。
又广尝出猎。
见草中石。
以为虎。
射之。
中石。
没镞。
视之。
石也。
更射之。
终不能入。
(李广列传)
李广汉朝成纪人(今甘肃省天水县),才气过人,胳臂长,善射箭。
景帝即位时,提升为将军,曾经与匈奴交战七十多次,每次制敌先机,匈奴称他为飞将军。
武帝在位时派李广镇守右北平,匈奴听说李广来了,都畏惧得相率逃避,多年不敢侵入境内。
李广曾经出猎,看见草中一块大石,误以为虎,随即张弓射箭,正中大石,近前一看,箭头深没石中,心中十分惊奇,何以竟有如此功力,于是对准石头,引箭再射,可是终究不能射入。
然而李广一生命运不济,他的部吏得机会封侯者不少,而李广始终不得侯爵。
他曾询问相命专家王朔说:难道我的相貌不配封侯吗?或是命中注定不该受爵?王朔说:将军自当省察,平生是否作过愧对良心的恨事?李广说:过去我镇
守陇西时,羌人造反,我曾使用诈术,诱羌兵八百多人投降,加以坑杀,至今追悔不及,感到终身引恨。
王朔说:最大的罪咎,莫过于使用诈术,最大的灾祸,莫过于杀害已降,这就是将军平生不得封侯的原因了。
后来匈奴犯境,武帝命大将军卫青领军出击匈奴,李广自愿奏请随军出征,卫青因广年老,于军不利,不令他居前军,对当单于,而命他出东道围攻,结果因不熟地理,迷失道路,使单于遁走,大将军卫青责怪李广,要上奏朝廷,广回到幕府,对部属说:我从弱冠与匈奴七十余战,今幸有机对战单于,不料大将军却调遣广部绕出东道,迷失道路,这岂非天意,广已六十多岁,无功老将,何颜面对有司审判?说罢,引剑自刎而死。
李广一生为人清廉,爱护部属。
每得赏赐就和士卒共享,为官四十多年,死后家无余产。
生平治军宽简,带领军队,遇到粮运缺绝时,发现水源,士卒不尽饮,李广不近水边,士卒不尽吃饱,李广决不先食,因此士卒,都乐于追随,听命效忠。
见李广死,部属全军恸哭,百姓不论老少,听到消息,也都叹息流涕。
李广有三子,其中两子先广而死,三子为报父仇,偷击卫青未遂,后被霍去病射杀身死。
李广孙李陵也善射,爱士卒,领兵深入匈奴,兵尽粮绝而降匈奴,武帝得知,将李陵母亲妻子全家斩首处死。
李广家声,从此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