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离子及配位聚合习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第4章 习题及答案精选版演示课件-

第4章 习题及答案精选版演示课件-
可能性减小;在无溶剂化作用的溶剂中, 随反离子半径的增大, 与 B-之间的库伦引力减小, A+与B-之间的距离增大。
活性中心离子与反离子的不同结合形式和单体的反应能力顺序
如下:
A+ + B- > A+//B - >A+B-
h共kui 价键连接的A-B一般无引发能力
11
5.分别叙述进行阴、阳离子聚合时,控制聚合反应速度和聚合 物分子量的主要方法。
hkui
9
4.在离子聚合反应过程中,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之间的结 合有几种形式?其存在形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不同存在形式和 体的反应能力如何?
在离子聚合中,活性中心正离子和反离子之间有以下几种结合 方式:
共价键合 紧密离子对 疏松离子对 自由离子
以上各种形式之间处于平衡状态。结合形式和活性种的数量受
hkui
4
引发剂:
(1) 为过氧化苯甲酰, 属过氧化物自由基引发剂;(2)为过氧化物+ 低价 盐, 属自由基聚合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3)钠-萘属电子间接转移 阴离子聚合引发剂;(4)n-C4H9Li属烷基金属化合物阴离子聚合 引发剂;(5) BF3+H2O为Lewis酸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5)为 碳阳离子源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 其中t-BuCl为碳阳离子源, 是引发 剂, AlCl3为Lewis酸活化剂。
hkui
14
7、写出在丙烯的阳离子聚合中, 向单体、向聚合物链转移反应 的方程式, 哪种链转移方式为主, 并分析丙烯在阳离子聚合条 件得不到高分子量产物的原因。
向聚合物链转移反应: 向单体链转移反应: 为主
生成稳定的烯丙基正碳离子(烯丙基单体自阻聚).
hkui

(完整word版)高聚物合成工艺课后题答案

(完整word版)高聚物合成工艺课后题答案

1生产单体的原料路线有哪几种?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答:①石油路线:目前最主要的单体原料路线②煤炭路线:乙炔,电石生产需大量电能,经济上不合理,由于我国历史原因和资源情况,乙炔仍是高分子合成的工业的重要原料。

③可再生资源路线,原料不充足,成本高,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变废为宝的基础上,小量生产某些单体出发点还是可取的。

2、如何有C4馏分制取1,3丁二烯?①用C4馏分分离出来的丁烯进行氧化脱氢制取②将裂解气分离得到的C4馏分用PM下进行萃取蒸馏抽提制取。

第三章本体聚合1、简述高压聚乙烯工艺流程答:精制的乙烯进入一次压缩(一级);来自低压分离的循环乙烯与相对分子量调节剂混合后,进入一次压缩机入口,压缩至250MPa,然后与来自高压分离器循环乙烯混合后进行二级压缩;冷却单体进入聚合反应器,引发剂溶液用高压泵送入进料口或直接进入气相聚合;然后高压分离、低压分离挤出切粒,未反应单体分离循环使用。

2、高压PE有哪两种主要工艺路线?各有什么特点?管式反应器进行、反应釜中进行两条主要工艺路线管式反应器反应中:物料在管内呈柱塞状流动,无返混现象,反应温度沿反应管长度而变化,得高压聚乙烯分子量分布较宽,耐高压。

无搅拌系统,长链分枝少。

生产能力取决于反应管参数。

釜式反应器:物料可充分混合,反应温度均匀,还可分区操作。

耐高压不如管式,反应能力可在较大范围内变化,反应易控制。

PE分布窄,长链分枝多。

3、高压PE合成反应条件比较苛刻,具体条件如何?为什么采用这样的工艺条件?反应温度设在150℃~330℃,原因有二:①乙烯无任何取代基,分子结构对称,纯乙烯在350℃以上爆炸性分解,从安全角度,避免因某些特殊不可预知的因素造成温度上升,引发事故,故使T<330℃②PE 熔点为130℃,当T<130℃时造成大量PE凝固,堵塞管道,同样造成反应难以进行,造成事故,故最低温度不低于130℃,一般温度大于150℃。

反应在低压下进行,原因:乙烯常压下位气体,分子间距离远,不易反应,压缩后,分子间距离显著缩短,极大增加了自由基与单体分子之间碰撞几率,易反应,在100~300MPa下,C2H4接近液态烃,近似不可压缩状态,其次T上升,需压力也增加,才能使PE与单体形成均相状态,保持反应顺利进行。

高分子科学简明教程课后习题及试题答案

高分子科学简明教程课后习题及试题答案

▲为08年6月考试题目*为14年6月考题第一章概述3. 说出10种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高分子的名称。

答:涤纶、聚四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PET、蛋白质、核酸、涂料、塑料、合成纤维6.下列物质中哪些属于聚合物?(1)水;(2)羊毛;(3)肉;(4)棉花;(5)橡胶轮胎;(6)涂料答:羊毛、棉花、橡胶轮胎、涂料、肉*7.写出下列高分子的重复单元的结构式:(1)PE;(2)PS;(3)PVC;(4)POM;(5)尼龙;(6)涤纶答:(1)PE——聚乙烯-CH2-CH2-(2)PS——聚苯乙烯(3)PVC——聚氯乙烯(4)POM——聚甲醛-O-CH2-(5)尼龙——聚酰胺-NH(CH2)5CO-(6)涤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7名称结构单元单体单元H2C CCH3H3COO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一样一样H2 C H CH3COOC聚丙烯酸甲酯一样一样—NH(CH2)6NHCO(CH)4CO—尼龙-66 —NH(CH2)6NH——CO(CH)4CO—无H2C CH3C HCCH2聚异戊二烯一样一样▲(1)高分子;(2)链节;(3)聚合度;(4)多分散度;(5)网状结构;(6)共聚物答:(1)高分子也叫聚合物分子或大分子,具有高的相对分子量,其结构必须是由多个重复单元所组成,并且这些重复单元实际是或概念上是由相应的小分子衍生而来的。

(2)链节是指结构重复单元,重复组成高分子分子结构的最小结构单元。

(3)聚合度是单个聚合物分子所含单体单元的数目。

(4)多分散性:除了蛋白质、DNA等外,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不均一的(5)网状结构是交联高分子的分子构造。

(6)共聚物:由一种以上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

14、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0万的超高相对分子质量PE的平均聚合度是多少?P=100×10000/28=35700▲21、高分子结构有哪些层次?各层次研究的内容是什么?答:高分子结构由4个层次组成:a、一级结构,指单个大分子内与基本结构单元有关的结构,包括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链接方式,构型,支化和交联以及共聚物的结构b、二级结构,指若干链节组成的一段链或整根分子链的排列形状。

分析化学第四版第四章答案

分析化学第四版第四章答案

第四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思考题l .解释下列现象。

a . 将氯水慢慢加入到含有 Br -和I -的酸性溶液中,以CCl 4萃取,CCl 4层变为紫色。

答:酸性条件下氯水中HClO 可将Br -和I -氧化为单质Br 2和 I 2。

由于 323I e I --+=3/0.545I I E V θ--= 222Br e Br -+=2/ 1.05Br Br E V θ-= 1222HClO H e Cl H O +++=+2/ 1.63HClO Cl E V θ= 所以 I -更易被氧化为I 2,I 2被CCl 4所萃取,使CCl 4层变为紫色。

b. θ-IIE /2( 0.534V ) >θ++Cu Cu E /2(0.159V),但是Cu 2+却能将I -氧化为I 2。

答:这是由于生成了溶解度很小的 CuI 沉淀(pK sp =11.96),溶液中[Cu 2+]极小,Cu 2+/Cu + 电对的电势显著增高,Cu 2+成为较强的氧化剂。

222///1()0.059lg 0.1590.05911.960.865(0.534)spCu CuI Cu Cu II K CuI E E V E V θθθ+++-=+=+⨯=>所以,Cu 2+能将I -氧化为I 2。

c.间接碘量法测定铜时,Fe 3+和AsO 43-都能氧化I -析出I 2,因而干扰铜的测定,加入NH 4HF 2两者的干扰均可消除。

答:424NH HF NH HF F +-++,组成HF-F -缓冲体系,pH ≈3.2。

因为3343222AsO H e AsO H O -+-++=+,[H +]< 1 mol ·L -1所以,33334343//AsO AsO AsO AsO E E θ----<。

而F -能与Fe 3+形成络合物,溶液中[Fe 3+]大大减小,3232//Fe Fe Fe Fe E E θ++++<。

高分子化学(第四版)潘祖仁版课后习题答案

高分子化学(第四版)潘祖仁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思考题1. 举例说明单体、单体单元、结构单元、重复单元、链节等名词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别。

答:合成聚合物的原料称做单体,如加聚中的乙烯、氯乙烯、苯乙烯,缩聚中的己二胺和己二酸、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等。

在聚合过程中,单体往往转变成结构单元的形式,进入大分子链,高分子由许多结构单元重复键接而成。

在烯类加聚物中,单体单元、结构单元、重复单元相同,与单体的元素组成也相同,但电子结构却有变化。

在缩聚物中,不采用单体单元术语,因为缩聚时部分原子缩合成低分子副产物析出,结构单元的元素组成不再与单体相同。

如果用2种单体缩聚成缩聚物,则由2种结构单元构成重复单元。

聚合物是指由许多简单的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重复键接而成的分子量高达104-106的同系物的混合物。

聚合度是衡量聚合物分子大小的指标。

以重复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重复单元数目的平X表示。

均值,以DP表示;以结构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结构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n2. 举例说明低聚物、齐聚物、聚合物、高聚物、高分子、大分子诸名词的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答:合成高分子多半是由许多结构单元重复键接而成的聚合物。

聚合物(polymer)可以看作是高分子(macromolecule)的同义词,也曾使用large or big molecule的术语。

从另一角度考虑,大分子可以看作1条大分子链,而聚合物则是许多大分子的聚集体。

根据分子量或聚合度大小的不同,聚合物中又有低聚物和高聚物之分,但两者并无严格的界限,一般低聚物的分子量在几千以下,而高聚物的分子量总要在万以上。

多数场合,聚合物就代表高聚物,不再标明“高”字。

齐聚物指聚合度只有几~几十的聚合物,属于低聚物的范畴。

低聚物的含义更广泛一些。

4. 举例说明和区别:缩聚、聚加成和逐步聚合,加聚、开环聚合和连锁聚合。

答:按单体-聚合物组成结构变化,可将聚合反应分成缩聚、加聚、开环聚合三大类;而按机理,可分成逐步聚合和连锁聚合两类。

离子聚合习题答案

离子聚合习题答案

离子聚合习题答案离子聚合习题答案离子聚合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过程,常见于溶液中的离子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离子聚合的习题中,我们需要根据已知的条件和反应方程式,推导出最终的产物和反应物的摩尔比例关系。

下面将通过一些典型的离子聚合习题,来探讨其答案和解题思路。

习题一:已知溶液A中含有1mol Na+离子和2mol Cl-离子,溶液B中含有1mol Ca2+离子和3mol OH-离子。

当A和B两溶液混合后,发生离子聚合反应。

求反应后生成的产物以及摩尔比例。

解答: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写出反应方程式:2Na+ + Ca2+ + 3Cl- + 3OH- -> 2NaCl + Ca(OH)2根据反应方程式,我们可以得出产物为2mol NaCl和1mol Ca(OH)2。

因此,反应后生成的产物摩尔比例为NaCl:Ca(OH)2 = 2:1。

习题二:已知溶液A中含有1mol Fe2+离子和2mol OH-离子,溶液B中含有1mol Al3+离子和3mol Cl-离子。

当A和B两溶液混合后,发生离子聚合反应。

求反应后生成的产物以及摩尔比例。

解答: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写出反应方程式:3Fe2+ + 2Al3+ + 6OH- + 6Cl- -> 3Fe(OH)2 + 2AlCl3根据反应方程式,我们可以得出产物为3mol Fe(OH)2和2mol AlCl3。

因此,反应后生成的产物摩尔比例为Fe(OH)2:AlCl3 = 3:2。

习题三:已知溶液A中含有1mol K+离子和2mol SO42-离子,溶液B中含有1molMg2+离子和3mol OH-离子。

当A和B两溶液混合后,发生离子聚合反应。

求反应后生成的产物以及摩尔比例。

解答: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写出反应方程式:2K+ + Mg2+ + 2SO42- + 6OH- -> MgSO4 + 2KOH根据反应方程式,我们可以得出产物为1mol MgSO4和2mol KOH。

无机分析化学第4章 习题答案

无机分析化学第4章 习题答案

第四章配位化合物习题参考解答1. 试举例说明复盐与配合物,配位剂与螯合剂的区别。

解复盐(如KCl·MgCl2·6H2O)在晶体或在溶液中均无配离子,在溶液中各种离子均以自由离子存在;配合物K2[HgI4]在晶体与溶液中均存在[HgI4]2-配离子,在溶液中主要以[HgI4]2-存在,独立的自由Hg2+很少。

配位剂有单基配位剂与多基配位剂:单基配位剂只有一个配位原子,如NH3(配位原子是N);多基配位剂(如乙二胺H2N-CH2-CH2-NH2)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位原子,这种多基配位体能和中心原子M形成环状结构的化合物,故称螯合剂。

2. 哪些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可以作为配合物的形成体?哪些分子和离子常作为配位体?它们形成配合物时需具备什么条件?解配合物的中心原子一般为带正电的阳离子,也有电中性的原子甚至还有极少数的阴离子,以过渡金属离子最为常见,少数高氧化态的非金属元素原子也能作中心离子,如Si(Ⅳ)、P(Ⅴ)等。

配位体可以是阴离子,如X-、OH-、SCN-、CN-、C2O4-等;也可以是中性分子,如H2O、CO、乙二胺、醚等。

它们形成配合物时需具备的条件是中心离子(或原子)的价层上有空轨道,配体有可提供孤对电子的配位原子。

3. 指出下列配合物中心离子的氧化数、配位数、配体数及配离子电荷。

[CoCl2(NH3)(H2O)(en)]Cl Na3[AlF6] K4[Fe(CN)6] Na2[CaY] [PtCl4(NH3)2]数。

K2[PtCl6] [Ag(NH3)2]Cl [Cu(NH3)4]SO4 K2Na[Co(ONO)6] Ni(CO)4[Co(NH2)(NO2)(NH3)(H2O)(en)]Cl K2[ZnY] K3[Fe(CN)6]二硫代硫酸合银(I)酸钠四硫氰酸根⋅二氨合铬(III)酸铵;四氯合铂(II)酸六氨合铂(II) 二氯⋅一草酸根⋅一乙二胺合铁(III)离子硫酸一氯⋅一氨⋅二乙二胺合铬(III)解Na3[Ag(S2O3)2] NH4[Cr(SCN)4(NH3)2] [Pt(NH3)6][PtCl4][FeCl2(C2O4)(en)]-[CrCl(NH3)(en)2]SO46. 下列配离子具有平面正方形或者八面体构型,试判断哪种配离子中的CO32-为螯合剂?[Co(CO3)(NH3)5]+[Co(CO3)(NH3)4]+[Pt(CO3)(en)] [Pt(CO3)(NH3)(en)]解[Co(CO3)(NH3)4]+、[Pt(CO3)(en)]中CO32-为螯合剂。

4.配位滴定习题答案新

4.配位滴定习题答案新

第4章配位滴定法部分思考题参考答案1.金属离子与EDTA形成的配合物有何特点?答: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时,它的两个氨基氮和四个羧基氧都能与金属离子键合,形成配位数为4或6的稳定的配合物。

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位反应具有如下特点:(1)EDTA与许多金属离子可形成配位比为1:1的稳定配合物。

只有极少数高氧化值金属离子与EDTA螯合时,不是形成1:1的配合物。

(2)(3)(4)2.值越大,MY上式中M与金属离3.黑T:铬黑T在pH8~11时呈现蓝色,它与Ca2+, Mg2+,Zn2+等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呈酒红色。

EDTA滴定这些金属离子时,加入铬黑T指示剂,滴定前它与少量金属离子形成酒红色配合物,而大多数金属离子处于游离状态。

随着EDTA 的不断滴入,游离金属离子逐步被配位形成配合物M-EDTA。

当游离的金属离子几乎完全配位后,继续递加EDTA时,由于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M-EDTA)的条件稳定常数大于铬黑T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M-铬黑T)的条件稳定常数,因此,EDTA夺取M-铬黑T中的金属离子,从而将指示剂释放出来,溶液显示出游离铬黑T的蓝色,指示滴定终点的到达。

反应方程式如下;M-铬黑T + EDTA M-EDTA + 铬黑T4.什么是金属指示剂的封闭和僵化?如何避免?答:如果指示剂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稳定性太高,会使终点拖后,而且有可能虽加入过量的EDTA也不能夺走其中的金属离子,得不到滴定终点,这种现象称为指示剂的封闭。

通常可采用加入适当的掩蔽剂来消除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如果指示剂或指示剂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溶解度很小,将使EDTA与指示剂的置换速率缓慢,终点拉长,这种现象称为指示剂的僵化。

解决的方法可以加入有机溶剂或加热,以增大其溶解度。

5.用EDTA滴定Ca2+和Mg2+,采用EBT为指示剂。

此时若存在少量的Fe3+和Al3+, 对答:Fe3+6.答:掩蔽Cu2+和Zn2+坏[Zn(CN)7.答:pH配位滴定法是由8Cu2+?答:利用在氨缓冲溶液中金属离子可以与铬黑T反应生成红色配合物;若金属离子封闭指示剂,则滴加EDTA时终点变色不敏锐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离子聚合和配位聚合-习题参考答案
1、分析下列引发体系与单体,并判断何种引发体系可引发何种单体?按哪种机理进行聚合?写出反应式。

答: 1、
(C 6H 5COO)2 引发自由基聚合
Na +
引发阴离子聚合
BF 3 + H 2O 引发阳离子聚合
(CH 3)3COOH + Fe 2+ 引发自由基聚合
H 2SO 4 引发阳离子聚合 n C 4H 9Li
引发阴离子聚合
(NH 4)2S 2O 8 引发自由基聚合 n H 2C
CHC 6H 5
CH 2CH
C 6H 5
n
自由基、阴离子、阳离子聚合
n H 2C
CH CH CH 2CH 2CH CH CH 2
n
自由基、阴离子、阳离子聚合
n H 2C
CHCl
CH 2
CHCl
n
自由基聚合
n H 2C
C(CN)
CH 2
C
2
n
阴离子聚合
n H 2C
C(CH 3)COOCH 3
CH 2
C COOCH 3
CH 3
n
自由基聚合
n H 2C
C(CH 3)2
CH 2
C
CH 3
3
n
阳离子聚合
n H 2C
CH OC 4H 9CH 2
CH
4H 9
n
阳离子聚合
4、用萘钠引发α一甲基苯乙烯聚合,获得分子量为354000的聚合物1.77kg ,计算反应初始加入的萘钠为多少克? 解:
3000118
100000
54.3=⨯=
Xn
2
/][118
/100077.1/][][C n C M Xn ⨯==
[C]=
mol 01.03000
30
萘钠用量为:0.01×23=0.23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