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二)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
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分析

1试比较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在艺术表现力上的优劣势,并以影片实例举例说明。
答:固定镜头让摄影机处于静观的位置,不参与到场景中,具有不做任何引导和评价的客观性。
同时,固定镜头常常用来描述或强调细节,以及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建立镜头节奏感。
但固定镜头缺乏真实立体感,没有主观能动性,同时镜头语言没有运动镜头丰富多彩。
都说一部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很重要,而影片《铁皮鼓》中的第一个镜头就是一个远景的固定镜头。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是在一大片一大片的土豆地里,主人翁Oscar的外婆蹲着的一个背影,旁边放着两大筐土豆,外婆前面就是一堆炊烟。
在着这个远景的固定镜头中,我们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天和土豆地分界线上有一个人在跑动,后面有两个影子在追。
这也为后面外祖父怎么钻到外祖母的裙底下,以及妈妈的出生先交代了大的环境的缘由,为下文做了铺垫。
都说影片中每个镜头都不是多余的,都有他自己的作用,而导演施隆多夫对这个开头的固定镜头的布置和设计以及对隐喻的深刻运用,大气而又尖锐,深刻而又鲜明,完全体现了一个优秀导演的厚道功底。
而运动镜头因为有多变的景别和角度,多变的空间和层次,以及多变的画面构图和审美效果,所以画面丰富多变,动感十足,也使得电影脱离了戏剧的美学特征,动作发生的空间和时间得到完整的和连续的表现,同样也使得银屏艺术拥有了立体的空间感,成为更加逼近生活、逼近真实的艺术。
而运动镜头具有强制性,不够客观真实。
就拿《刺客联盟》来说吧,韦斯利在得知自己被斯隆利用并杀死自己的亲生父亲时,便展开了一场复仇计划。
当韦斯利把一车的老鼠炸药倒出来,老鼠在地上快速的涌动,一个个特写镜头镜头呈现在我们眼前,镜头紧紧跟着老鼠,模拟逼真和身临其境的视线效果。
在老鼠进入房间后,人们发现满地的老鼠并且还绑着炸弹,那多镜头多景别的切换运用营造出紧张、激烈的快节奏感。
同时,对一个飞在空中的老鼠炸弹进行特写追拍,后期还对时间进行了延伸和冻结的处理,紧接着就是炸弹爆炸的场面。
固定画面与运动摄像

固定镜头的拍摄
固定镜头在影视制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从信息传播角度和观众的观看心里来说,固定 镜头拍摄的画面使观众在观看时保持冷静、客 观的心态,有利于排除某些信息噪声,提高画 面信息的接受效率。
运动摄像 —— 移 摄
拍摄要求
力求画面平稳 多使用广角镜头 适时调整焦点
运动摄像 —— 跟 摄
画面特征
画面始终跟随着一个运动主体 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景别相对稳定 注意和推镜头、前移镜头区别
运动摄像 —— 跟 摄
功用和表现力
连续而详尽地表现运动主体 通过主体引出其所处的环境 可表现主观镜头(背跟) 具有纪实性意义(新闻、纪实类)
运动摄像 —— 摇 摄
拍摄要求
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 摇摄的速度应与画面内的情绪相对应 要讲求整个摇动过程的完整与和谐
运动摄像 —— 移 摄
画面特征
画面框架产生运动 调动观众的视觉感受,身临其境 不断改变观众视点,形成多景别、多构图的画面
运动摄像 —— 移 摄
功用和表现力
开拓了画面的造型空间 适于复杂场景 可表现成主观镜头 形成多样化视点
固定画面
固定画面的功用
善于表现静态物体 利用框架突出和强化动感 建立起画面内的时空感 较客观记录和反映被摄主体的运动速度和 节奏变化 和运动画面相比,具有静态造型之美
固定画面
固定画面的局限
视点单一,视域受限 构图单一 难以表现立体画面空间 难以表现复杂的运动
[解读]运动镜头和固定镜头组接
![[解读]运动镜头和固定镜头组接](https://img.taocdn.com/s3/m/6f4881f8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3a.png)
运动镜头和固定镜头组接1、组接逻辑所谓组接逻辑,就是按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观众的思维规律组接镜头,使镜头组接合乎逻辑,顺理成章。
1、按照时间顺序一般事物的发展都是有先有后,有始有终。
编辑电视新闻时,有时要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进行镜头组接。
比如:石油勘探,先打井,后出油;修建铁路,先修路基,后铺轨;航线投入运营,先登机,后起飞;文艺演出,先表演,后鼓掌,再谢幕。
2、按照事物的空间变化顺序有些新闻事件不是固定在某一地点不变,而是所处的空间位置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画面组接时,要按照新闻事件发生地点的先后变化顺序进行组接。
比如,有时一个现场会先在室内开,然后再到室外去参观,最后又回到室内总结,编辑时,则不应室内室外,跳来跳去,而应把室内镜头编成一组,然后再编室外镜头,从空间上给观众一种明确的层次感。
而两组在时间上并不衔接的室内镜头可以用解说词加以整合,把它们的关系交待清楚。
3、符合观众的视觉心理人们在观察事物时,一般总是由远及近,先粗后细,或者先知局部而后推及整体。
如果和事物发展进程合拍,从大景别到小景别,或从小景别到大景别这样的组接方式,在视觉上就会十分流畅。
如反映一油轮建成下水的镜头:①油轮全貌(远景)②参加下水仪式的人员(全景)③一头面人物手执香槟(中景)④香槟被打开(近景)⑤油轮徐徐下水(全景)2、匹配原则所谓匹配原则,就是两幅画面在连接时要具有一种和谐、对应的关系。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位置的匹配位置的匹配,主要指两幅画面中的主体在剪接到一起时,要相互协调,处于一种和谐的关系之中。
由于屏幕画框的存在,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画框的移动,主体可以被放置在画面任意一个部位。
主体必须处于一个非常醒目的位置上,让人一眼看去便被吸引。
根据一般的构图规则,主体在画面中应处于视觉中心的位置,这样容易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在主体上。
然而,电视画面由于运动因素的介入,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不是为了寻求单幅画面自身的均衡,主要是为了上下两幅画面的对应关系,以求得视觉感受的流畅。
无人机影视航拍及后期制作课件:运动镜头

参与者,从而增加真实感
5. 较好地渲染开朗、压抑、舒畅、紧张等各种气氛、情绪,
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运动镜头
推镜头
快速地推:节奏感强,视觉冲击力强,可造成紧张不安或
惊险刺激的感觉
慢速地推:节奏舒缓,可显示安宁、幽静气氛,有比较强
的抒情意味
运动镜头
推镜头
推镜头具有明确的主体目标,推进的方向、最终落点落幅
还可以几种运镜方式结合使用
运动镜头
优势
1. 可以展现出情绪、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2. 有助于突破固定的画幅限制,扩张视野,增强画面的动感
和空间感,丰富画面的造型形式
3. 起到描绘事件的发生、发展的真实过程,表现事物在时空
转换中的因果关系和对比关系,增强画面的可信度
4. 将观众从旁观者的地位,逐步引人画面,成为身临其境的
拉镜头
拉镜头有利于表现主体与环境、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并且强调主体 所处的环境
运动镜头
摇镜头
指摄像机机位不动,借助于云台或拍摄者自身,变动摄像机光学 镜头轴线拍摄的镜头 航拍时,以飞行器为轴心做旋转运动,或者控制云台相机做纵向 旋转运动,画面扫过一定角度即为摇镜头
运动镜头
摇镜头
摇镜头具有介绍环境的功能,可以包容更多的视觉信息 对于横向分布的物体,如群山、大坝、大桥、长城等横线条景物 用水平摇;纵向分布的物体用垂直摇,能够完整而连续地展示其 全貌,形成高大、威武、壮观、雄伟的气势
运动镜头
运动镜头
一、运动镜头 二、固定镜头
运动镜头
运动镜头
定义
运动镜头这个词来自于电影工业
视频中的运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拍摄时镜头的
运动,一个是被摄对象的运动
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组合拍摄

实验五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组合拍摄一、实验目的发挥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造型的优势,掌握实现多角度多构图多景别的造型效果。
二、实验器材摄像机1台/组,电池2块,录像带1盘,三脚架三、实验要求综合运用固定镜头和运用镜头构思拍摄3-5分钟电视片断。
写出实验报告和拍摄心得。
四、实验内容有人说,影视是展示运动之美的大舞台。
表现运动是影视画面的重要造型特性,而运动表现(在运动中表现被摄对象)也是影视画面造型表现的一大优势。
摄像机通过各种方式的运动摄像,可以使原本不动的景物动起来,使运动的物体更富有动感,从而实现了创造性拍摄。
运动摄像拍摄的画面富有节奏和韵律,富有运动的美感;镜头运动产生时空联系,可以创造出强调、联想、寓意等多种艺术效果;运动镜头对时空的表现连贯完整、富有现场感和真实感,能够满足观众求真、求实、求美的欣赏心理。
如今,在荧屏上展示生活之美、光影之美、运动之美已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
运动镜头的拍摄,可以分为推摄、拉摄、摇摄、移摄、跟摄、甩摄、升降拍摄、变焦推拉拍摄、综合运动摄像等。
相对应的拍摄结果就得到了推镜头、拉镜头、移镜头、跟镜头、甩镜头、升降镜头、综合运动镜头等。
因此,推摄可以解释为推镜头的拍摄,同样拉摄、摇摄的意思您也明白了吧。
圈内的人士一提运动摄像的几种拍摄方法常常以一句“推、拉、摇、跟、移、甩”概括之,是不是挺好记的?将这几个字多读两遍脱口而出,是不是挺有专业味的?在实际拍摄中常常用到综合运动摄像,即将两种以上运动摄像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例如跟摇、拉摇、移推等),实现多角度多构图多景别的造型效果。
综合运动镜头的视点更自由,信息量更丰富,表现力更强,更自然真实,贴近生活,视觉连贯流畅,构图形式丰富多彩,当然拍摄技巧上要求更高些。
至此,我们介绍了推摄、拉摄、摇摄、移摄、跟摄、甩摄、升降拍摄、变焦推拉拍摄和综合运动摄像的有关知识。
在实际拍摄中必须明确的是“节目是做给人看的”,拍摄时多想一想“我要表现什么,该怎样表现”。
固定画面与运动摄像

• 可以用跟摇镜头来描绘运动主体、展现场面或完 成转场。
摇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
• 跟摇运动主体,表现其运动状态
• 用长焦镜头摇摄远处景物,可取得类似横移 镜头的效果。 • 通过快摇形成甩镜头,可以作为转场,也可 以用来代表一种快速移动的视线。快速的旋转 闪摇镜头可用来表示眩晕。快速摇以虚化画面 形象,形成甩镜头
• 开拓了画面的造型空间,创造了独特的视觉效 果 • 有利于表达复杂的场景和环境空间 • 有利于表达主观的视觉感受,突出真实 感和现场感 • 形成多样化视点,表现各种运动条件 下的视觉效果
移动镜头的拍摄要求
• 画面要平
• 多用广角镜头 • 移摄过程中保持主体焦点清晰
跟摄--摄像机始终跟随运动主体而进行的
固定画面的功用
• 有利于表现静态环境 • 可突出表现静态人物 • 可比较客观地表现运动的速度、节奏 • 利用框架因素突出和强化动感 • 有绘画和图片效果,能发挥静态造型的形式美 • 引发趋向“静”的心理反应 • 有客观描绘的效果 • 有利于表现过去、历史、往事
固定画面的局限
• 画面视点单一,视域受到画框的限制
摇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
• 摇出意外之象,制造悬念 • 摇摄一组相似主体,形成积累效果
摇镜头的拍摄要求
• 摇镜头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 • 摇速要与画面的内容、节奏的需要一致 • 摇动过程要完整和谐 • 摇动过程中有时需要随着被摄对象不断 调整焦点和构图
• 手持机做大幅度摇摄时,身体要尽量朝 向落幅时的镜头方向。
推镜头的画面特征
• 形成视觉前移的效果 • 具有明确的主体目标
• 主体由小变大,环境由大变小
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

如:
在行进的过程中边走边向旁边张望; 在行驶的汽车上透过车窗玻璃向外观看不断映入眼帘的街
景和不断后退的建筑物、树等; 站在升降电梯里观看对面不断上升的楼层。
二、运动镜头
4、移镜头
为保证移摄过程中画面的稳定性、流畅性和流动感,一 般将摄像机安装在可自由移动的装置上,如轨道车、升 降机、摇臂、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
1896年,卢米埃尔把摄影机架在前行的船头,来拍摄威 尼斯的风光。
根据摄影机运动的方式,可将运动镜头分为:推、拉、 摇、移、跟、升降、甩、旋转镜头。
特定的镜头运动形式,往往具有特定的叙事、抒情和表 意的功能。
1、推镜头 2、拉镜头 3、摇镜头 4、移镜头 5、跟镜头 6、升降镜头 7、甩镜头 8、旋转镜头
人与物的联系。
二、运动镜头
3、摇镜头
大全景的摇镜头可以展现场面之宏伟、气势之宏大,故 在影片开始交代大的空间环境的镜头多用摇的方式拍摄。
【影片示例一】——《巴顿将军》(00:06:24-00:08:26)
开头部分交代战争的环境,用大全景的摇镜头来表现。
二、运动镜头
4、移镜头
移摄是让摄像机在沿着某个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进行拍摄, 一般为横移,即沿着水平方向左右横移。
楚门在地下室享受自己的私人空间,其妻子下来对着镜头做 爱妻牌剪草机广告。
二、运动镜头
2、拉镜头
与“推”刚好相反,拉镜头指沿摄影(像)机视轴方向 向后移动的远离式拍摄。
拉镜头使画框所包含的空间范围↗,景别由小→大景别, 被摄主体在画幅中的比例↘,而周围的环境和场景逐渐 出现(入框)。
可通过两种方式达到“拉”的效果:
镜头固定与运动-文档资料

固定镜头造型特点:
1有利于表现静态环境
2固定镜头可利用框架因素,突出和强化 运动物体的速度
3固定镜头在造型上可以结构具有绘画美 的画面
4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相比较,较少主观 因素,镜头更具客观性
固定镜头的局限和不足:
1 固定镜头视点单一,视域区受到画 面框架的限制;
2 固定镜头在一个镜头中构图难以发 生很大变化;
• 移镜头善于表现运动物体的运动姿态和
运动节奏,突出动感效果。
跟镜头
跟镜头是指摄影师手持机器或利用轨 道推动机器,跟随人物一并向前或后退运 动的一种运动摄影方式。
跟镜头的两种方式 1 后跟式拍摄 2 倒退式拍摄
跟镜头的造型能力
• 有利于通过人物引出环境 • 有着重要的纪实性意义,有“身临其
境” 的效果
头相比,较能发挥感情上的余韵, 产生许多微妙的感情色彩。
• 拉镜头常被用作结束性和结论性的
转场镜头。
• 摇镜头:主要是指摄影机的机位在
拍摄中不做位移运动,而是运用三 脚架云台的可变功能使摄影机的机 身做上下、左右、旋转等各种运动, 改变拍摄的方向和范围.
摇镜头的造型能力
• 用摇镜头拍摄运动物体可以展现运动
定运动轨迹进行运动拍摄即为移动 摄影.此时摄影机机位发生位移.
• 移镜头能较好的展示环境的空间感,
具有极强的主观性.
移镜头的造型能力
• 移动镜头往往能够产生丰富的空间透视
效果,模仿人眼的探索过程。作为主观 运动镜头,产生引人入胜的参与感或离 奇的视觉效果。
• 跟拍的移镜头可以很好地展现被摄对象
的运动状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因 素成为造型的重要内容。
固定镜头的造型表现力
什么是固定镜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间歇摇(打点摇) 间歇摇(打点摇)
摄影机在顿歇性的运动过程中, 摄影机在顿歇性的运动过程中,从一个被 摄对象摇至另一个或数个拍摄对象。 摄对象摇至另一个或数个拍摄对象。 (几个重点的地方稍有停顿,其余一带而过。) 几个重点的地方稍有停顿,其余一带而过。)
表示几个物体同处一个空间; 表示几个物体同处一个空间; 把几个同因素的被摄对象串连起来, 把几个同因素的被摄对象串连起来,构成具有 内在联系的整体。 内在联系的整体。
• 4、固定画面在表现上的局限 、
• ①固定画面视点单一 • ②在一个镜头中 , 难以产生较大的画面构图变 化。 • ③对运动轨迹和运动范围较大的被摄主体难以 对运动轨迹和运动范围较大的 很好的表现。 很好的表现。 • ④难以表现复杂、曲折的环境和空间 。 难以表现复杂、 • ⑤在纪实性拍摄中 , 仅采用固定画面 , 难以展 现一段相当完整的、 现一段相当完整的、处于真实环境中的生活流 程 , 难以构成较长的画面叙事段落和营造特定 的气氛。 的气氛。
• 5、固定拍摄的适用场合 、
• 1) 远、大场面 • 2) 单构图画面表现的场合 • 3) 需要对某一细小事物进行演示的场合
• 固定画面的拍摄要求: 固定画面的拍摄要求:
– – – – 选择拍摄角度 捕捉动态因素 表现纵深空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考虑画面组接时的连贯
– 力求稳定
运动镜头( 运动镜头(Movie shot) ) 机身、 摄像机的机身 机位、 摄像机的机身、机位、镜头焦距 有一者发生变化所拍摄的片段。 有一者发生变化所拍摄的片段。
摇镜头的拍摄及要求: 摇镜头的拍摄及要求:
• 运动的目的性 • 摇摄速度与视觉感受上的微妙变化 正确设计 精心控制 • 摇摄过程中的适时与和谐
拍摄摇镜头的注意事项: 拍摄摇镜头的注意事项:
1. 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 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 满足观众的期待心理 为什么要摇?要摇出什么物体?什么关系? ?为什么要摇?要摇出什么物体?什么关系? 要达到什么目的?实现什么意图? 要达到什么目的?实现什么意图? 2. 起幅、落幅两个画面的构图要饱满、充实,主体 起幅、落幅两个画面的构图要饱满、充实, 一定要鲜明突出; 一定要鲜明突出; 3. 要有摇的契机和落的依据 4. 跟摇镜头要以动体运动涵盖镜头运动 (起幅后的运动后于主体,落幅在主体结束运动之前) 起幅后的运动后于主体,落幅在主体结束运动之前)
5. 摇的速度要有情绪依据 6. 要注意焦距和景别对镜头技术质量的影响 7. 对摇镜头技术质量的要求: 对摇镜头技术质量的要求: 平、匀、稳、准 在构图上应该是工整的, 起幅与落幅 在构图上应该是工整的, 在内容上应该是最重要的两个部分。 在内容上应该是最重要的两个部分。 不可反复同向或相向摇; 不可反复同向或相向摇; 动作姿势:难受位置起,舒服位置落。 动作姿势:难受位置起,舒服位置落。
一个标准的(规范的)运动镜头的拍摄: 一个标准的(规范的)运动镜头的拍摄: 起幅 + 运动过程 + 落幅
内容上
起幅、 起幅、落幅
形式上
要求明确
起幅: 起幅:运动镜头开始的画面 要求:讲究构图,有适当长度, 要求:讲究构图,有适当长度,由固定转为运动 画面时要自然流畅。一般,有表演的场面, 画面时要自然流畅。一般,有表演的场面,让观 众看清戏剧动作;无表演的场面, 众看清戏剧动作;无表演的场面,让观众看清景 色。 落幅:运动镜头终结的画面。 落幅:运动镜头终结的画面。 要求:由运动转为固定画面时能平稳、自然, 要求:由运动转为固定画面时能平稳、自然,尤 其要准确( 其要准确(恰到好处地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景物范 围或主要被摄对象位置停稳画面), ),画面构图要 围或主要被摄对象位置停稳画面),画面构图要 精确。 精确。
• 由于有多个注意中心,应根据情节的需要, 由于有多个注意中心,应根据情节的需要, 恰当地安排停顿,使观众理解; 恰当地安排停顿,使观众理解;
• 利用恰当的动作,使摄影机运动有充分的 利用恰当的动作, 动因。 动因。
逆向摇: 逆向摇: 逆主体运动方向摇。 逆主体运动方向摇。
• 加快运动物体在画面框架中的位移 加快运动物体在画面框架中的位移——逆向摇 逆向摇 要求运动物体周围没有明显的参照物); (要求运动物体周围没有明显的参照物); • 作为转场的手法之一,完成空间的变换。 作为转场的手法之一,完成空间的变换。
• 水平方向的摇(横摇) 水平方向的摇(横摇)
– 左摇(Pan Left) 左摇( ) – 右摇(Pan Right) 右摇( )
• 竖直方向的摇(纵摇) 竖直方向的摇(纵摇)
– 仰摇(Tilt Up) 仰摇( ) – 俯摇(Tilt Down) 俯摇( )
慢摇(常速摇) 慢摇(常速摇)
摇的速度比人眼观察事物的速度慢些。 摇的速度比人眼观察事物的速度慢些。 设计摇镜头的目的: 设计摇镜头的目的: 1. 兴趣点遍布,逐一展示多个事物及它们之间 兴趣点遍布, 的联系; 的联系; 2. 巡视环境,展示规模; 巡视环境,展示规模; 逐渐扩展事物,使观众获得更广阔的视野; 逐渐扩展事物,使观众获得更广阔的视野; 3. 制造悬念,加强期待效果。 制造悬念,加强期待效果。 揭示人物精神面貌与内心世界, 揭示人物精神面貌与内心世界,烘托情绪与 气氛。 气氛。
大范围展示环境
甩(Zip pan)甩摇、急摇、闪摇 )甩摇、急摇、 表示视点的迅速转换。 表示视点的迅速转换。 表示: 表示: 内容突然过渡 同一时间在不同场景发生的并列情景 代替人的主观视线
• 甩是前一个画面结束时摄像机的一种快速摇转, 甩是前一个画面结束时摄像机的一种快速摇转, 当镜头运动到落幅时,画面很难停稳。 当镜头运动到落幅时,画面很难停稳。 • 可用一个模糊的甩摇画面接在两个固定镜头之 能产生同样的效果。 间,能产生同样的效果。
移动摄影: 移动摄影: 将摄影机架在活动物体上随之运动而 进行拍摄, 进行拍摄,用这种方法拍出的镜头称为 移动镜头。 移动镜头。 • 移动摄影以人们的生活感受为基础,通 移动摄影以人们的生活感受为基础, 过摄影机的运动, 过摄影机的运动,在电视屏幕上还原出 人们生活中的这一种视觉感受。 人们生活中的这一种视觉感受。
第四节 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
从艺术的概念, 从艺术的概念,不同镜头的含义与作用 • 固定镜头 • 运动镜头
– 推、拉、摇、移、跟、升降…… 升降
固定镜头( 固定镜头(Still shot) )
摄像机的机身、机位、镜头焦距均不发生变化 摄像机的机身、机位、镜头焦距均不发生变化 机身 所拍摄的片段。 所拍摄的片段。 固定的画面框架带来其在画面表现上的许多特点: 固定的画面框架带来其在画面表现上的许多特点: —— 带来稳定的视觉感受 提供客观的参照物 观众视线可在画面上随意浏览 镜头可塑性大, 镜头可塑性大,容易造成视觉节奏
建立同一空间中各形象之间的关系 并列关系、视线关系、因果关系、 并列关系、视线关系、因果关系、 对比关系、 对比关系、隐喻关系
• 表现三个以上事物联系时,形成若干段 表现三个以上事物联系时, 落和间歇, 落和间歇,常表示一组物体由同一原因 而构成的内在联系; 而构成的内在联系; 对一组外形相同或相似的物体, 对一组外形相同或相似的物体,用摇 的方式让它们在画面上逐个出现, 的方式让它们在画面上逐个出现,可形 成积累的效果; 成积累的效果; • “甩”常用以表示同一时间内几个空间 里的事物变化的情况,动感强,力度大; 里的事物变化的情况,动感强,力度大;
固定镜头画面的特征: 固定镜头画面的特征: 画框相对固定 固定的画框给观众带来稳定的视觉感受
固定画面的功用: 固定画面的功用:
有利于表现静态环境 对静态的人物有突出的表现作用 较为客观地记录和反映被摄对象的运动速 度与节奏变化 利用框架因素突出和强化动感 在造型上更富于绘画和图片的造型美感 趋于引发观众“ 趋于引发观众“静”的心理反应 比较容易表现出“久远”的时间感,表现 比较容易表现出“久远”的时间感, 追 回想等; 忆、回想等;
移动摄影的特征: 移动摄影的特征:
1. 画面框架始终处于运动之中,画面内所有的物体 画面框架始终处于运动之中, 都呈现位置不断移动的态势, 都呈现位置不断移动的态势,画面背景不断变化 使镜头表现出一种流动感; 使镜头表现出一种流动感; 2 . 移动镜头表现的画面空间是完整而连贯的, 移动镜头表现的画面空间是完整而连贯的, 摄影机的运动 视点的连续变化 在一个镜头中构成了 多景别多构图的造型效果
水平摇(横摇) 水平摇(横摇) 按摇的方向: 垂直摇(竖摇) 按摇的方向: 垂直摇(竖摇) 斜摇 扇形摇(< (<180°) 扇形摇(< ° 半圆形摇(相当于180°左右) 按摇的角度 :半圆形摇(相当于 °左右) 圆形摇(相当于360°的摇) 圆形摇(相当于 °的摇) 慢摇 中速摇 按摇的速度 : 快摇 极快的摇( 极快的摇(甩) 间歇摇(打点摇) 间歇摇(打点摇)
摇镜头
镜头运动时间 结合 画面框架空间 人们观看画面内景物的时间相对短了, 人们观看画面内景物的时间相对短了, 不通过剪接而观察到画面内容的变化, 不通过剪接而观察到画面内容的变化, 使观众在观看时受到某种制约(具某种强制性) 使观众在观看时受到某种制约(具某种强制性) 积累地表现空间形象
摇镜头的分类: 摇镜头的分类:
• 介绍、交代同一场景中两个物体或事物 介绍、 的内在联系(引导思路、引起思考); 的内在联系(引导思路、引起思考); • 利用性质意义相反或相近的两个事物, 利用性质意义相反或相近的两个事物, 通过摇连接起来形成对比, 通过摇连接起来形成对比,表示某种暗 比喻、并列、因果关系等; 喻、比喻、并列、因果关系等;
纵摇
仰摇(上摇) 仰摇(上摇)Tilt up 俯摇(下摇) 俯摇(下摇)Tilt down 带来仰角度和俯角度拍摄的画面效果。 带来仰角度和俯角度拍摄的画面效果。 不可多用, 不可多用, 忽上忽下,视线上下移动, 忽上忽下,视线上下移动,应注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