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隶社会建筑[1]

合集下载

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摘要:
1.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2.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
3.奴隶社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正文:
一、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主要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

生产力方面,奴隶社会主要依靠人力和简单的生产工具进行生产,如耕种、纺织等。

生产关系方面,奴隶社会以奴隶主对奴隶的占有和剥削为特点。

奴隶主拥有生产资料,奴隶则负责生产,生产成果全部归奴隶主所有。

二、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
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政治上,奴隶主阶级通过军队、警察、法庭等国家机器维护其统治地位。

法律上,奴隶制法律主要用于维护奴隶主的权益,对奴隶进行严格管制。

思想上,奴隶社会盛行迷信和宗教信仰,奴隶主阶级通过宗教思想控制奴隶的精神生活。

文化上,奴隶社会的文化发展相对落后,主要表现为简单的音乐、舞蹈、绘画等。

三、奴隶社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在奴隶社会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决定了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

而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如政治、法律、思想、文化等方面,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巩固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总之,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奴隶社会的发展。

中国古代建筑简史

中国古代建筑简史

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带,亚温带。

东南多雨,故建筑朝向为南偏东。

(东南风为主导风向)西北方,建筑朝南北向为主。

文化背景:黄河流域文化→窑洞↗浅穴居↗窝棚↗聚落长江流域文化→吊脚楼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分段:(一)原始社会建筑:旧石器时代:50万年前天然崖洞居住,有色陶土出现在洞壁。

新石器时代:5万年前在后期母系氏族中,已出现木构建筑的雏形。

(二)奴隶社会建筑:夏朝: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商朝:青铜文化的出现(工具改进,建筑材料改进为石头)。

周朝:西周↓东周:春秋瓦的出现战国:建筑等级制度形成(型制)管理建筑工程的官:司空建筑著作:《考工记》(三)封建社会的建筑:秦朝:高台建筑汉朝:西汉:高台建筑依然流行东汉:斗拱的出现使檐更为深远,高台建筑抹落出现砖劵,砖石,石劵结构木结构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完成两晋,南北朝:佛教在中国大力推广,建筑物主要为寺,庙,塔,石窟装饰手段要求开始增加,雕塑,壁画开始大量的出现隋朝,唐朝:木构建筑步入成熟期城市建筑:唐朝的长安城南北大运河宋朝:建筑体型较隋唐为小,装饰手段较为华丽,精巧。

“里坊制”的取消。

装修,彩画,家俱基本定型,室内布置开始受到重视。

《营造法式》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完成。

元,明,清朝:元朝使各个民族文化交融。

“减柱法”,“偷心造”。

明清封建制度更加严密,严格,制砖业有广泛的民展。

官式建筑定型。

皇家,私家园林民展,是封建社会建筑的最后高潮。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一)结构上的特点:木结构形式1,结构的方式:〈1〉抬梁式:梁瓜柱〈2〉穿斗式:较小的柱和穿〈3〉井干式:木制四周墙体2,木结构的优点:〈1〉围护与承重结构截然分开,使建筑形式更加自由。

〈2〉适应不同的气候环境,利用墙体厚度,窗大小位置的变化来适应。

〈3〉有减少地震的危害性,榫卯镶接方式,柔性连接。

〈4〉材料造取方便,易于加工运输,预制建筑。

3,木结构外的其他建筑材料:瓦,空心砖,陶质砖,琉璃砖,琉璃瓦。

房屋建筑的发展史

房屋建筑的发展史

房屋建筑的发展史房屋建筑是一个古老的话题、通俗的话题、也是一个深刻的话题。

自从有了人类、当天然洞穴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人口所需的遮风避雨、防止野兽侵袭的时候,人们用树枝、石快搭建棚穴,房屋建筑就应运而生了,几千年来不断发展、日新月异。

人们的每时每刻、生产生活都与房屋建筑密不可分,大街小巷,高楼林立、耳濡沫染,都是形形色色房屋建筑。

房屋建筑与人类的历史、文化、艺术、政治、宗教、美学、和科学技术有着千丝万屡、密不可分的联系。

建筑的定义:建筑:指建筑物和构筑物。

建筑物:它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在科学规律和美学法则的支配下,通过对空间的限定、组织而创造的人为的社会生活环境。

构筑物:是指人们一般不直接在内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建筑物,如水塔、烟囱、堤坝等。

建筑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人类的建筑活动,从穴居、巢居到现代的摩天大楼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一、原始社会的建筑:树枝、石快。

二、奴隶社会的建筑:1.世界七大奇迹之首--古埃及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500---2600年)2.古埃及文明奇迹之卡纳克—阿蒙神庙(建于公元前2500---2600年)3.希腊雅典卫城(建于公元前五世纪)4.罗马大斗兽场三、封建社会的建筑:1.北京故宫:2.中国苏州园林:3.北京颐和园:4.巴黎圣母院5.比萨斜塔比萨斜塔图片四、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欧洲文艺复兴时期)1.罗马圣彼得大教堂2.法国凡尔赛宫:五、资本主义近、现代建筑: 1.德国包豪斯校舍、包豪斯校舍Bauhaus Building 2.法国萨伏伊别墅(the Villa Savoye)六、当今世界十大最高建筑:第十名:香港中银大厦建成时间:1990年建筑特点:结构采用4角12层高的巨形钢柱支撑,室内无一根柱子。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由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设计,1990年完工。

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地上70层,总高369米。

第九名:香港中环广场大厦建成时间:1993年建筑特点:大厦看起来是三角形造型,大厦顶部以金字塔形状的坡顶以及立于其上的桅杆作收束1993年香港中环广场大厦建成,高374米,78层,是香港目前最高的摩天大楼。

奴隶社会的建筑

奴隶社会的建筑

第三章奴隶社会的建筑(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一、社会背景:◆夏、商、周、春秋。

◆夏:出现军队,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商:有人殉,出现青铜、铁器,最早的甲骨文字,有相当的文化发展。

青铜业很发达。

商甲骨文中与建筑有关的文字二、夏代建筑遗址:(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河南偃师二里头成汤都城━━西亳宫殿遗址:遗址为一残高300mm-800 mm的夯土台,南高北低,台东西宽约108m,南北深101m ,近于方形,东北角有缺;周边环廊,形成庭院,南边正中是门,庭院北部有一堂基,上有一座宽八间,进深三间的殿堂;计36个柱位,柱径400mm,每柱外有两个擎檐柱,柱径为180-200mm。

殿东,廊下突出部应是东厨。

这是我国最早的封闭式庭院和最大木构架夯土建筑。

三、商代建筑遗址(公元前16 世纪─公元前11 世纪)奴隶制发展时期,有家奴,手工奴,没有农奴; 用奴隶殉葬。

始有文字;使用青铜,青铜器有:斧、刀、锯、凿、钻、铲等。

⒈商中期,河北藁城台西村宫殿遗址;占地面积约五百多平米,共12 座房子, 其中一座半穴居,其余皆地面建筑。

房子大小不一,有单间的,有二间、三间相连的。

斗栱的历程〖二号房子〗:二间,正面朝东;南北面宽10.35M,东西进深3.6M。

在房基沟槽两边,云母粉画出的白线,线条笔直,转角规整;说明该建筑是根据设计画线的,这是我国建筑设计史上最早的一例。

地基平整后挖去0.5M 活土层,再填入纯净的暗褐色胶性土,每50-80mm厚就用小石夯实,这是我国早期建筑的特点。

外墙下部为板筑夯土墙,上半用土坯垒成。

十二号房子有21层土坯墙,土坯之间用草泥胶结。

(土坯尺寸是:390×300×60mm)使用土坯是一大进步,也是用砖的前声。

隔墙用草泥垛成;墙内外有30mm厚的草泥粉刷,并用火烘烤室内的墙面和地面,使其平整坚硬,且避免潮湿。

屋顶为两坡悬山顶,椽子方形,60×60mm,长1600mm,上敷草泥。

中国建筑史 第一章古代建筑(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中国建筑史 第一章古代建筑(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巢居与穴居的发展
长江流域多水地区:巢居——干阑式建筑 黄 河 流 域 :穴居——木骨泥墙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1 发展概述
1.1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 浙江余姚河姆渡建筑遗址——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
■南方较潮湿地区,“巢居”已演进为初期的干阑式建筑。
长江下游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许多干阑建筑构件,甚至有较为精细 的 卯、启口等。其距今约六、七千年,是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 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 已发掘部分是长约23米、进深约8米的木构架建筑遗址,推测是一座长 条形的、体量相当大的干阑式建筑。木构件遗物有柱、梁、枋、板等,许 多构件上都带有榫卯,有的构件还有多处榫卯。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1 发展概述
1.1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 黄河中游原始社会晚期文化 ——仰韶文化(母系氏族社会)
■ 西安半坡遗址分为三个区 域:南面居住区、北为墓葬区、 东面则是制陶窑场;居住区与窑 场、墓地之间有一条壕沟隔开。 ■ 居住区内居住建筑平面有圆 形和方形两种;就建筑风格及构造 方式而言,又可分为半穴居式和 地面木架建筑。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1 发展概述
1.1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 原始人的“居住”模式
“穴居”与现代建筑设计
70年代设计 年代设计 穴居半穴居住宅
威廉·摩根 威廉 摩根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1 发展概述
1.1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 原始人的“居住”模式
西安半坡遗址1号方形大房子 1 号 方 形 大 房 子 复 原 图 甲
西安半坡遗址2号圆形大房子 2号 方 形 大 房 子 复 原 图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甲

建筑的产生和发展

建筑的产生和发展

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最后一个高潮,同时也是走 向衰落的开始。 皇宫建筑规范严整,严格按古代礼制要求布局,“左祖右社”, “五门三朝”。北京故宫是完整保存下来的明清宫殿建筑群,其中 重要建筑是太和殿 。
从国外传入的建筑形式
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大盛,出现了以前 未有过的建筑类型——寺庙(Temple)和塔(Tower)。 塔由印度建筑形式演变而来,和中国传统的建筑相结合 形成新的形式。
1.1.4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建筑
欧洲文艺复兴建筑
(14世纪——19世纪)
14世纪,首先从意大利开始了“文艺复兴运动”,随后遍及 全欧洲。文艺复兴是一场思想文化领域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 运动,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到来。这一时期的建筑在图 形上排斥象征神权至上的哥特式建筑风格,提倡复兴古罗马时 期的建筑形式。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各种重叠的拱顶、券廊,特 别是各种柱式的巧妙运用。随着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上升,文 艺复兴建筑广泛流行于贵族府邸、王宫、教堂等建筑中 。
建筑的产生和发展
1.1.1 原始社会的建筑
旧石器时代
巢居 Nest
《韩非子· 五蠹》:“有圣人作, 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穴居:
Troglodytism
天然洞穴
Savageness
Caanual Work Cave
新石器时代
在黄河流域地区 西安的半坡村氏族聚落遗址
人类进入了农业和畜牧业石器,开始用木材、 土坯等人工加工的材料来建造房屋,村落的雏 形开始出现。
当代建筑
罗伯特文丘里 费城母亲之家
新现代主义
高技派
解构主义
西雅图中央图书馆
中国古代建筑历史
Architectural 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times

中国古建筑特征

中国古建筑特征
漫长的封建社会我国经历了十几个主要封建王朝,历时 2000多年。 中国建筑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出现了大量的都城、 宫殿、坛庙、衙署、寺观、宅第、园囿、陵寝、桥梁、堰 坝等建筑和工程。 这一时期是我国古代建筑发展中最重要的阶段。
首先是古代工匠根据不同的功能需要创造出一些新的建筑类 型,如书院、场、文庙等儒家建筑,佛寺、石窟、塔、天主 教堂等宗教建筑,城防建筑工程有了许多创新,长城便是突 出的例子。 其他各种建筑物如住宅、园林、宫殿、陵寝等,其形式结构 也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演化和发展。
随着封建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不仅帝王们的宫殿、园林、 王府雕梁画栋,大加装饰美化,就是地方官府、地主乡绅 们也大兴土木,装饰宅第,美化园圃。 建筑物的艺术造型从早期简单的外轮廓发展成为各式各样 的亭台楼阁,形制多样的屋顶和平面,优美的轮廓和曲折 的变化成为东方建筑形象的特色。 此外,建筑色彩、彩画装饰和雕刻装饰的发展也随着时代 的要求崇尚而不断变化,从简单质朴向繁复精细发展演化, 并确立了严格的做法和等级制度。
龙山文化遗址
从巢穴居住发展到地面建筑,经历了几十万年的漫长岁月, 简陋的原始房屋在建筑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和革命性的贡献。 中国原始社会的建筑以木材为基本材料,形成了“人”字形 的基本架构,但尚无人工建材的加工和使用,仅限于对自然 建材的直接利用。
2.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
南方地区有一种白蚂蚁,专喜好蛀食木料,可以把立柱 与横梁蛀成空壳。
破坏自然生态
六 王 毕 , 四 海 一 ; 蜀 山 兀 , 阿 房 杜 出 牧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定都咸阳并开始大 建宫室。二百多座宫室甬道全都是木结构的房屋。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又继续营建皇宫。
事隔15年,项羽引兵至咸阳,放火烧毁秦皇宫,大火 三月不灭。

中国建筑史_第一章古代建筑(原始社会_奴隶社会)

中国建筑史_第一章古代建筑(原始社会_奴隶社会)
域:南面居住区、北为墓葬区、 东面则是制陶窑场。居住区与窑
场、墓地之间有一条壕沟隔开。
■ 居住区内居住建筑平面有圆 形和方形两种;就建筑风格及构造 方式而言,又可分为半穴居式和
地面木架建筑。
西安半坡遗址1号方形大房子 1号方形大房子复原图乙
西安半坡遗址2号圆形大房子 2 号 方 形 大 房 子 复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原图
地面木架建筑。
西安半坡遗址1号方形大房子
西安半坡遗址2号圆形大房子
1
2














原 图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原图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1.1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1 发展概述
? 黄河中游原始社会晚期文化 ——仰韶文化(母系氏族社会)
■ 西安半坡遗址分为三个区
前、后室有过道相连,屋内为平 整的硬土地面。后室(内室)圆形 或长方形,中部有一个烧灶面 , 用以煮食、取暖;前室(外室) 呈长方形,挖有 “壁炉”和窖 穴,分别兼作保存火种和藏粮放 物,筑有一段斜坡或台阶式门道
通向室外。
■双室房屋套间的出现,是与父 系氏族社会个体家庭生活需要相
适应的。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客省庄遗址的“吕”字形半地穴式房子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1.1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1 发展概述
? 黄河中游原始社会晚期文化 ——龙山文化(父系氏族社会)
营造技术
■ 已广泛地在室内地面上涂抹 光洁坚硬的白灰面层,使地面收 到防潮、清洁和明亮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使西周 建筑从“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进入了比较高级 的阶段。但这时在建筑上使用的 瓦的数量比较少。
奴隶社会建筑[1]
西周中晚期,扶凤召陈遗址中发现的瓦的数量就比较 多了,瓦的质量也有较大的提高,并且出现了半瓦当。
奴隶社会建筑[1]
奴隶社会建筑[1]
召陈建筑遗 址中出土的 瓦件:
奴隶社会建筑[1]
• 一、夏(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
– 夏王朝的统治中心在现在的河南西部一带
奴隶社会建筑[1]
河南偃师二里头 一号宫殿遗址: 夯土台残高约 80CM,东西约 108米,南北约 100米。台上有 8开间殿堂一座, 周围有回廊环绕, 南面有门的遗址, 反映了我国早期 封闭院落的面貌 (廊院)。
奴隶社会建筑[1]
湖北黄阪宫殿遗 址中商时期一个 诸侯国的宫殿遗 址。建筑周边檐 柱内有四间木骨 泥墙的居室。
奴隶社会建筑[1]
奴隶社会建筑[1]
小屯殷墟宫殿 遗址:未发现瓦, 应当仍然采用 “茅茨土阶”的 构筑方式。遗址 中有“铜踬”出 土,显示木柱已 经从栽柱演进为 露明柱的迹象, 表明上部木构的 稳定性有了进步。
奴隶社会建筑[1]
殿堂内柱列整齐,
前后左右对应,开 间统一,木构技术 有了较大的进步。 这座宫殿遗址是至 今发现的我国最早 的规模较大的木架 夯土建筑和庭院的 实例。
遗址中没有发现
瓦件,构筑方式应 当是“茅茨土阶” 形态。这个宫殿开 创了中国宫殿的先 河。表明了华夏文 明初始阶段大型建 筑采用的是“茅茨 土阶”的构筑方式;
单体殿屋内部已经 可能出现“前堂后 室”的空间划分。
奴隶社会建筑[1]
河南偃师二里头 二号宫殿遗址:
面积比一号小, 同样也是门、堂、 回廊的布局,说 明庭院布局在夏 到早商已经是大 型建筑的常规布 局方式,中国传 统院落式建筑组 合开始走向定型 化。
• 二、商(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
– 统治中心在河南中部黄河两岸地区,商 是奴隶社会大发展时期。开始出现一甲 骨文为载体的文字记载,有灿烂的青铜 工艺,手工业分工已经非常明显,大量 奴隶集中劳动,这些都促进了建筑技术 水平的进步。
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070
年~前476年)
奴隶社会建筑[1]
• 主要成就:
– 中国木构架建筑体系的奠定期。夯土技术已 达到成熟阶段;木构榫卯十分精巧;梁柱构 架已经在柱间使用阑额,柱上用斗,开启了 运用斗拱的滥觞;组群空间的庭院布局以及 功能形成,既有体现“门堂之制”的廊院, 也出现了纵深串联的合院。中国木构建筑体 系的许多特点,都已经初见端倪。
奴隶社会建筑[1]
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 遗址:
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建筑, 由两进院落组成。中轴 线上依次排列着影壁、 大门、前堂、后室。前 堂与后室之间用廊子连 接。门、堂、室两侧为 通长的厢房,将院围成 封闭空间。院落四周有 檐廊环绕。屋顶已经采 用瓦。整个建筑南北长 45米,东西长32米, 规模并不大,但是是我 国已知的最早、最严整 的四合院实例。
奴隶社会建筑[1]
半瓦当,全瓦当,板瓦,筒瓦 –砖 – 高台建筑 – 色彩装饰
奴隶社会建筑[1]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16.11.2020
奴隶社会建筑[1]
• 三、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
– 在严格的宗法制度下形成了许多大小 不等的城市,由不同等级的奴隶主统 治,但随奴隶制的急剧崩溃,代之以 战国时期大量新兴城市。
奴隶社会建筑[1]
奴隶社会建筑[1]
“匠人营国,方九 里,旁三门,国 中九经九纬,经 涂九轨。面朝后 市,左祖右社, 市朝一夫。”— —战国《考工 记》,最早的关 于城市规划的记 叙
改进了屋顶 的防水性能, 延长了屋顶 的使用寿命, 并由于加重 了屋顶的荷 载从而成为 构架发展的 一种推力。
• 四、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 青铜时代进而演进为铁器时代。生 产力水平有很大提高,建生产关系开始出现。
– 建筑上的主要成就是瓦的普遍使用 和作为诸侯宫室用的高台建筑(台 榭)的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