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食物中毒案例的分析(有答案)

合集下载

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确定食中毒类型后,针对原因立即对现场进行处 理,以防止事件扩大蔓延:
销毁引起中毒的食物
针对污染原因及时督促改进;有传染病的炊事 人员应暂时调离饮食服务工作,制定和完善卫 生管理制度
指导现场消毒
(四)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
针对本次事件总结经验教训,制定严格的卫生 制度和预防措施。此外,加强卫生宣教工作,增强 个人卫生意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卫生标 准,搞好食品卫生工作。
口腔班 第三组
【案例一】
某年8月13日上午11时,家住某市城南 区的李某出现发烧、腹痛、腹泻、恶心、 呕吐等症状而急诊入院。体检发现:体温 39.5℃,腹部有压痛,大便为水样便,带 有粘液。此后,居住其周围的一些居民因 同样的症状体征入院就诊。到16日夜间12 时,同辖区内共有59户,117人因相似的症 状体征到医院住院或门诊观察治疗。
问题三
按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原则,你认为 食物中毒的调查必须包括哪些工作?
一.食物中毒
概念 摄入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
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 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 是最典型、最常见的食源性疾病
二.食物中毒调查处理
(一)明确诊断和抢救病人 (二)现场调查 (三)现场处理 (四)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
(二)现场调查
3 确定中毒食物
• 1)详细了解病人发病前24~48小时内进食的各餐食谱, 找出可疑食物。 2)进一步了解可疑食物的来源、运输、贮存情况、制 作过程及出售中有无污染的可能。
4 采样检验
• 对食剩的可疑食物、餐具及用具涂抹物、病人排泄物、
炊事人员的手部等进行检验,查明病原.
(三)现场处理

必须开展现场卫生学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 对病人、同餐进食者的调查(如血尿便等常规 检查,病原学检查,询问病史,饮食习惯)

一起食物中毒案例分析有答案

一起食物中毒案例分析有答案

一起食物中毒案例分析有答案
未充分解冻案例
2013年秋,某区一学校食堂将未解冻的鸡切块后,立即烹饪加工制成咖喱鸡块,在室温下放置4个多小时后,供应给学生食用。

l50名食用该食品的学生中,有45人在食用后出现恶心、头晕、寒战、冷汗、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

在剩余的咖喱鸡块中检出沙门菌,确认这是一起沙门菌食物中毒。

【评析】
本案例是由于未解冻的鸡块仍按平时新鲜鸡块的烹调方式加工,致使未能将存在于鸡块中的沙门菌全部杀灭,含沙门菌的咖喱鸡块在危险温度带放置4个多小时,造成沙门菌迅速生长繁殖,数量达到可使人中毒的水平,导致了本起食物中毒。

【标准做法】
冻货解冻时要按照“缓慢解冻”的原则充分解冻,不得以“紧急需求、来不及”为借口而违反解冻流程。

充分解冻后要经厨师长确认合格后才可使用。

烹调时,食品中心温度不低于70℃。

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参考答案:调查处理方法3
• 11、积极妥善地做好病人和死者家属的安抚工作, 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 12、加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特别是要严厉 打击无证照经营、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 的违法犯罪行为,规范食盐流通渠道,强化食盐 定点销售和统一配送向社会统一发布事件情况和所采取的措施,并 将此事件在全市进行通报。 • 14、事件处理完毕后,撰写调查报告,并分别在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报告系统和食源性疾病(食物 中毒)报告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2014-4-18
案例
• 9月7日19时20分,接到120报告称5名儿童集体发病报120 急救,病情不清。 • 市、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立即组织有关人员 赶赴现场调查处理。初步调查结果如下: • 截至7日23时20分,共有32人中毒,其中18名儿童,14名 成人,均为居住在该村的河南籍外来人口。 • 中毒者均食用了崔各庄村2名商贩(夫妻,河南籍)出售 的毛鸡蛋。经查,该商贩将生毛鸡蛋剥皮、清水煮、油煎, 穿成3个1串,再撒调料。有混合调料或单独调料,今天上 午共加工约80个,售出约70个。 • 病人症状为恶心、呕吐、口唇青紫、头晕等。 • 其中1名儿童(吴佳志,男,3岁)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其他病人分别在市、区各级医院救治,并用美蓝治疗有效。 • 现所有住院病人病情平稳,无危重病人。
参考答案:调查处理方法2
• 7、积极组织搜索食用毛鸡蛋的人员,找到所有食用毛鸡 蛋的人员,对已收治的住院病人由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责 成相关的医疗机构积极救治,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对危重 病人进行全力抢救,确保不再发生死亡病例。 • 8、现场采集毛鸡蛋、食盐、调料、油,病人呕吐物和生 物样本等样品。 • 9、快速检测呕吐物、毛鸡蛋、调料、油等样品,先定性, 后进行定量检验。 • 10、市、区卫生、公安和工商等部门在市(区)政府、食 品安全办协调下,进一步加大事件调查力度,公安部门对 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两名犯罪嫌疑人进一步审查并依法进 行处罚,尽快摸清食品原料的来源和进货渠道,防止再次 发生中毒。

食物中毒案例

食物中毒案例

三、实验室检验: 库存花生、大豆、剩余豆浆样品中, 检出黄曲霉毒素B1分别为375ug/Kg、20 ug/Kg、11.5 ug/Kg。 排除了有机磷农药、铅、砷、豆浆中 可能存在的生物有毒物质及细菌性食物 中毒的可能性。
四、确诊为集体食用霉变花生、大豆所 致食物中毒。
五、经验教训: 1、 教训:在实验室检出氟乙酰胺阳性的情况 下,尽管感到临床表现不典型,未大胆对此予 以怀疑;经验不够,主观认为市级检验水平不 可能出现这样大的差错。 2、 经验:在实验室告知排除了有机磷农药、 铅、砷、豆浆中可能存在的生物有毒物质及细 菌性食物中毒的可能性的情况下,仔细查找每 一个线索,常规花生易霉变产毒,由于原料花 生霉变不明显,便在大豆上找突破口,感观发 现大豆霉变较为明显,马上检查百分率,确认 为霉粒率为6.6%,认为有意义,立即通知实验 室检查黄曲霉毒素B1,最终找到证据。
二、调查、救治和处理过程
(一)中毒报告情况: 1、学校未报告疫情; 2、发病近20小时病人陆续进医院后,市 医院向市防疫站报告,发病与接到报告时差
23.5小时。
(二) 救治情况
1、对症治疗 2、抗菌治疗
(三)流行病学调查 :
1、中毒潜伏期短,最短6h,最长72h, 一般集中在10~14小时。 2、发病急剧,病程较短,1-3天; 3、中毒学生都有同食堂进食史; 4、所有中毒学生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5、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3、流行病学调查 : (1)中毒潜伏期短,为3小时10分钟-5 小时; (2)发病急剧,病程较短,1-3天; (3)中毒学生都有同餐进食史; (4)所有中毒学生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5)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4、卫生学调查资料: (1)发病当餐进食的食物有:红烧豆腐、回 锅肉、炒云南扁豆、白菜汤、米饭和玉米饼。 (2)经询问当事炊事员,其承认扁豆分三锅 炒,其中有一锅炒的时间稍短,扁豆有些生硬 (只有7-8成熟),三锅混合后分发给学生食 用; (3)现场未查找到亚硝酸盐。

食品安全案例分析

食品安全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1. 2010年10月8日,四川甘孜州海螺沟景区明珠花园酒店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造成35人中毒,1人死亡。

食物中毒事故原因系厨师将亚硝酸盐当做食盐误用导致。

——因亚硝酸盐的高毒性,按照国家《食品添加剂管理规定》全面禁止使用亚硝酸盐。

2. 某零售企业的生鲜区租户,因在加工过程中用盛装生鱼、生禽的容器盛装快餐,且快餐中的鱼肉与禽肉未煮熟煮透,导致七十余人副溶血弧菌中毒。

——手与容器的清洁不足、生熟交叉污染和食物未煮熟是零售业最主要的食物中毒诱因。

3. 某门店需冷藏销售的包点在常温中销售,消费者把这些包点买回去后发现大量包点发霉。

——商品储存与销售时应按照其储存要求操作。

4. 深圳樱桃食品有限公司,销售因受沙门氏菌污染的三明治致166人食物中毒。

——该公司使用鸡蛋时未彻底清洗,用这些鸡蛋制作的三明治受到鸡蛋带入的沙门氏菌污染,消费者吃后引起食物中毒。

5. 2011年1月,广州一家“好又X”超市销售的大米、香菇、粉丝等散装食品被人恶意投毒、勒索。

超市报案时已有部分商品售出。

但由于召回较迟,消费者极度不满。

——超市应对散装销售产品加强管理,专人销售,并在发现销售的商品存在潜在风险时暂停销售并召回。

6. 从2005年开始,泉州开始出现一些“进口食品”专营店,主打食品均标明来自欧洲、日韩以及东南亚等国。

尽管所售食品价格不菲,但这些食品商店还是受到了不少市民的频频光顾。

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一些进口食品几乎都没有中文标签。

全韩文、日文的包装不仅让人看不明白,更让人担忧这些商品到底是不是正牌货?——凡进口食品、化妆品要在国内市场销售,必须通过检验检疫部门相关程序的审核,同时必须附上合格的中文标签。

如果没有贴上中文标签的“进口食品”,存在着来路不明的嫌疑,有可能是走私进口食品,也有可能是国内厂家生产的假冒产品是不允许销售的。

食物中毒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食物中毒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食物中毒典型事故案例分析8.1.1某大型酒店发生食物中毒事故2006年8月28日和29日,某市某大酒店连续承办两次婚宴先后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达89人,现将此次事件的处理经过及经验教训评析如下。

8.1.1.1事故经过(1)首次食物中毒情况8月28日中午12时38分,450余人在该酒家参加婚宴。

餐后下午4时许,出现一例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病人。

当晚8时至29日中午1时,陆续有多名患者以急性胃肠道症状在市内数家医院就诊,这些患者均于28日中午在该酒家参加婚宴。

病人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医院门诊以“泻泄”、“食物中毒”收治。

中毒病人经抗炎、解痉、补液等治疗处理后病情好转。

截止中午就诊人数已达34人,其中5名腹泻症状较重。

大部分病人经治疗后于次日陆续痊愈回家。

调查人员对中毒病人进行个案调查,首发病例于8月28日下午4时左右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症状,所有中毒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且以腹泻为主要症状;少数病人同时伴有发热、头痛、头昏等症状。

当餐食谱为四色凉碟、卤菜拼盘、肥牛锅仔、东坡肉、白灼虾、红烧武昌鱼、烧鹅、松仁玉米、红油牛腩煲、粉蒸酥肉、水煮毛血旺、橄榄蒸鸡蛋、山药鸡汤、酸辣藕条、米酒汤圆、炒小白菜、米饭、小馒头、白酒、饮料等。

中毒病人的进食菜肴品种不尽一致,但大多数中毒病人吃的共同食物为肥牛锅仔、四色凉碟、卤菜拼盘。

调查人员在该酒家现场检查发现,该店已没有当餐剩余菜肴,对其操作间的加工环境、工具和容器进行了无菌采样。

调查过程中,婚宴主人将其于28日中午在该酒家打包带回的9种剩余菜肴原样送交给调查组以供检验。

28日晚10时许,调查人员现场检查该酒家的操作间,发现存在以下突出的卫生问题:操作间面积与餐厅面积的比例不相适应,布局不合理,杂物较多。

凉菜间约12m2,无专用的清洗、消毒设施,墙壁、地面、操作台等处蟑螂较多,一视野可见4至5只蟑螂;盛放皮蛋的塑料盒没有盖子,盒内发现一只蟑螂。

酒店食物中毒案例

酒店食物中毒案例

酒店食物中毒案例近日,某酒店发生了一起食物中毒案例,造成了多名客人中毒。

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对酒店食品卫生及管理的质疑。

下面将就该案例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

这起食物中毒案例发生在某城市一家知名酒店的自助餐厅。

当天晚上,该酒店的自助餐厅迎来了一拨多人聚餐的团队,他们是当地一个企业的年会上的宾客。

晚餐过后不久,很多客人开始出现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的症状,情况相当严重。

这一事件立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酒店立即采取了紧急措施,卫生部门也迅速介入调查。

在调查中发现,食物中毒的客人主要集中在食用了一品牌的冷切肉和烤串。

而其他客人食用的其他菜品并没有出现问题。

经过化验,冷切肉和烤串被发现含有大量的细菌,是直接导致食物中毒的原因。

初步调查显示,该酒店食品供应链上的问题导致食物中毒。

该品牌的冷切肉和烤串供应商在运输、储存和加工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导致了食品的污染。

而对于酒店自身的食品管理措施来说,也存在一定的漏洞。

酒店在选择供应商时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抽检,管理层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监控体系。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食物中毒的发生。

此外,酒店在发现问题后的处理态度不够积极,缺乏对中毒客人的救治和后续补偿措施。

这起食物中毒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在酒店行业,食品安全是关系到客人健康和酒店声誉的重要问题。

酒店应该切实加强对食品供应链的监控和管理,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筛选,并定期进行食品抽检。

同时,酒店管理层应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员工培训,并定期进行食品安全演练。

此外,酒店在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后应果断采取措施,及时进行疏散和救治,并对受害客人进行合理补偿,以维护酒店形象和客人的权益。

总之,这起酒店食物中毒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酒店行业对于食品安全问题要高度重视。

只有通过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提高食品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才能确保客人的健康和酒店的可持续发展。

一起食物中毒案例的分析(有答案)

一起食物中毒案例的分析(有答案)

卫生检验综合技术-微生物检验部分课堂讨论模块二:细菌性食物中毒案例讨论一、一起食物中毒案例的分析目的要求:1.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实验室检测流程及检测技术2.熟悉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食物中毒类型、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处理原则3.熟悉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的方法4.了解食物中毒案例的分析方法学时:11学时课程内容:一、事件概述B市C镇初级中学为政府公办初级中学,共有学生1132名,22个班级,83名老师,7名食堂工作人员。

其中寄宿生630名,走读生502名,周一至周五上课,周六至周日放假。

根据学校报告,6月5日下午17:20开始,有学生出现腹痛、腹泻、呕吐、恶心和头痛、头昏等症状,到6月6日晨检发现有80余名左右出现同类症状,因这些学生在学校有共同就餐史,且发病时间非常集中,怀疑为食物中毒。

6月6日上午7:30学校向C镇卫生院报告并组织患病学生就诊。

【问题1】C镇卫生院接到报告后,首先应当开展什么工作?当卫生院同天接到数例相同症状体征的病人时,应如何考虑?作何处理?【参考答案】C镇卫生院接到报告后应第一时间奔赴现场核实情况,并及时开展救治。

当同一天接到数例相同症状体征的病人时,则考虑食物中毒的可能。

因此,对病人采取紧急处理的同时及时报告当地CDC或卫生执法监督机构。

镇卫生院接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核实,核实后于6月6日上午8:30向B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问题2】B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如果怀疑是食物中毒,应做何处理?【参考答案】及时将事件报告给市卫生局和省疾控中心。

除了及时报告之外,还应:○1对病人采取紧急处理,包括停止食用中毒食品;采取病人标本,以备送检;对病人的急救治疗;○2对中毒食品的控制:保护现场,封存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追回已售出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3对中毒场所采取消毒处理B市疾控中心立即将情况报告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于6月6日上午9:20分到达现场。

同时B市疾控中心向省疾控中心报告,并立即调集流行病学、食品卫生学、微生物检验、理化检验等学科专业人员前往现场调查,上述专家于6月6日下午13:00到达现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检验综合技术-微生物检验部分课堂讨论模块二:细菌性食物中毒案例讨论一、一起食物中毒案例的分析目的要求:1.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实验室检测流程及检测技术2.熟悉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食物中毒类型、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处理原则3.熟悉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的方法4.了解食物中毒案例的分析方法学时:11学时课程内容:一、事件概述B市C镇初级中学为政府公办初级中学,共有学生1132名,22个班级,83名老师,7名食堂工作人员。

其中寄宿生630名,走读生502名,周一至周五上课,周六至周日放假。

根据学校报告,6月5日下午17:20开始,有学生出现腹痛、腹泻、呕吐、恶心和头痛、头昏等症状,到6月6日晨检发现有80余名左右出现同类症状,因这些学生在学校有共同就餐史,且发病时间非常集中,怀疑为食物中毒。

6月6日上午7:30学校向C镇卫生院报告并组织患病学生就诊。

【问题1】C镇卫生院接到报告后,首先应当开展什么工作?当卫生院同天接到数例相同症状体征的病人时,应如何考虑?作何处理?【参考答案】C镇卫生院接到报告后应第一时间奔赴现场核实情况,并及时开展救治。

当同一天接到数例相同症状体征的病人时,则考虑食物中毒的可能。

因此,对病人采取紧急处理的同时及时报告当地CDC或卫生执法监督机构。

镇卫生院接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核实,核实后于6月6日上午8:30向B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问题2】B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如果怀疑是食物中毒,应做何处理?【参考答案】及时将事件报告给市卫生局和省疾控中心。

除了及时报告之外,还应:○1对病人采取紧急处理,包括停止食用中毒食品;采取病人标本,以备送检;对病人的急救治疗;○2对中毒食品的控制:保护现场,封存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追回已售出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3对中毒场所采取消毒处理B市疾控中心立即将情况报告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于6月6日上午9:20分到达现场。

同时B市疾控中心向省疾控中心报告,并立即调集流行病学、食品卫生学、微生物检验、理化检验等学科专业人员前往现场调查,上述专家于6月6日下午13:00到达现场。

6月7日请省疾控中心专家一起,再次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置。

自6月5日17:20出现首发病例后,截止6月7日11时,共发生符合病例定义的病例94例。

6月7日11时后无新发病例。

【问题3】什么是“符合病例定义的病例”,本次事件的病例定义是什么?【参考答案】确定食物中毒患者的病例定义是国际通用的食物中毒的基本调查步骤。

但我国目前的法规没有给出明确的病例定义标准。

食物中毒患者的病例定义就是通过现场核实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有关发病情况和进食情况,依据中毒病例的共同特征,提出该起物中毒事件引发病例的判定标准。

并以此为标准,对已发现或报告的可疑病例进行鉴别。

对尚未报告或就诊的符合病例定义的病人应进一步进行登记调查。

在实际工作中,病例定义以最先发病病人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为依据,以后随着调查工作的逐步展开,在获得进一步的临床、流行病学和实验室资料后再修订,形成最终定义。

内容包括:某一时间内,某一人群/地点(考虑暴露因素),主要症状和体征。

症状及体征必须有病理学意义,如肠道致病菌中毒者的定义应符合:24小时腹泻3次以上并有大便性状的改变,或呕吐1次以上。

单独腹痛、恶心不能作为定义内容,否则将会造成调查分析的偏倚。

根据以上阐述,一个完整的食物中毒病例的定义应表述为:“×年×月×日,在×地食用过×餐(或×食品)的×人,“在食用后×小时至×小时之间产生”或者“从×时×分开始至×时×分产生”以下症状:①具有一项及以上的客观症状;②具有一项及以上的主观症状;(某些极具典型特征性临床表现的中毒病例定义具有上述一项症状亦可)③有临床就诊记录或者实验室检查依据(如留样食品、环节采样、吐泻物检测报告等等)定义为该事件的病例。

本次事件的病例定义为:2015年6月5日中餐在该校食堂就中餐,出现呕吐或24小时腹泻3次及以上,伴或不伴头昏、头痛、恶心、腹痛、发热等症状的学生作为本次食物中毒事件的病例定义。

【知识补充】病例定义的诊断分级是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和实验室结果将病例分为确诊、疑似、可疑、和不是4类:确诊病例——指有当前和近期感染的明确的实验室证据(如血清学、细菌学、病毒学等),无论是否具有或已出现过临床症状和体征。

疑似病例——指有与疾病符合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建议性但非结论性的实验室证据提示近期感染(如单份血清学检查)。

可疑病例——只有与疾病符合的症状和体征,但缺乏感染的实验室证据(阴性、缺乏、或未知)【问题4】如果你是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开展流调工作,你认为食物中毒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必须包括哪些内容?【参考答案】调查应包括流行病调查和卫生学调查:a)对病人、同餐进食者的调查(食物中毒个案调查登记表)b)了解中毒发生的时间、经过、中毒人数及严重程度,初步确定可疑餐次和食品c)对可疑食物加工现场的卫生学调查:了解食品加工现场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加工环节可能出现的原料问题、加工场所卫生及违规操作问题d)采样进行现场快速检验和送实验室检验e)根据初步调查结果提出可能的发生经过及防止中毒进一步扩散的控制措施【知识补充】抢救病人与现场调查应同时进行的原则——立即抢救病人为首要任务,但同时应组织现场卫生学与流行病学调查【问题5】与此同时,镇卫生院除实施常规治疗措施,还可以开展哪些临床实验室检验工作辅助诊断?【参考答案】血常规和大便常规检查。

二、流行病学特征调查结果自6月5日17:20出现首发病例后,截止6月7日11时,共发生符合病例定义的病例94例。

6月7日11时后无新发病例。

1、病例定义:2015年6月5日中餐在该校食堂就中餐,出现呕吐或24小时腹泻3次及以上,伴或不伴头昏、头痛、恶心、腹痛、发热等症状的学生作为本次食物中毒事件的病例定义。

2、首发病例:刘某,女,13岁,125班走读生,于6月5日17:20出现不适,主要为呕吐(3次)、腹痛,以脐周阵发性疼痛为主,并有头痛、头晕症状,6日8时左右前往**医院就诊,入院后出现体温升高(38.2℃),经积极治疗,患者已痊愈出院。

3、临床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腹痛、腹泻(黄色水样便)、呕吐、恶心、乏力等症状,部分病例低热。

详见表1。

表1 病例临床症状统计4、病例的三间分布人群分布:所有发病均为学生,无教职员工发病,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1.69(35/59)。

年龄最大16岁,最小12岁。

寄宿生64例,走读生30例。

班级分布:学校22个班级均有病例发生,无明显班级聚集性。

时间分布:病例潜伏期最短为5小时,最长为47小时。

中位数为13小时。

6月5日发病23例,6月6日发病70例,6月7日发病1例。

发病在时间上出现聚集性。

4、临床实验室结果共收集了140人的血常规结果,白细胞升高39人,中性粒细胞升高的86人。

部分病例碱性磷酸酶升高。

收集了24人大便常规检查结果,粪便隐血试验(+)7人,个别伴有WBC或RBC。

三、现场卫生学调查结果1、食堂基本情况学校有两个食堂,分为学生和教师食堂,两个食堂共用一个加工制作间,就餐地点分学生和教职工食堂。

学校食堂有工作人员7名,其中4名无有效健康证明,3名有健康证明可查。

食堂工作人员自述近段时间身体无不适症状。

食堂加工制作间防蝇防鼠设施不齐全,卫生状况一般,食品冷藏设施容量不足,过夜食品(熟食)未进冷柜冷藏。

餐具无专用消毒设施,现有的消毒池用于洗菜,餐具保洁柜内有污物、霉斑。

食堂所有中、晚餐食用原料当天购买,前一天买第二天早餐的原料;所有米面、配料、鸡蛋等配料分段统一从相关食杂店采购。

2、发病前2天食谱调查研究6月4日至5日学生的食谱如下表2:表2 6月4日至5日该校食堂供应食谱餐次6月4日6月5日早餐干豆角炒肉、豆笋、包菜莴苣炒肉、香干、干菜蛋汤、黄瓜炒香肠中餐黄豆炒肉、火焙鱼、卤菜莴苣炒肉、青辣椒炒蛋、包菜、豌豆肉骨汤晚餐小炒鸡肉、香干子、湘粉辣椒炒肉、莴苣、豆腐教师的菜谱除包菜改成蒸豆角外,其余与学生菜谱一致,另学生的青椒炒鸡蛋,教师则为干椒炒鸡蛋。

3、共同暴露餐次详细调查所有学生和教职工均在学校就中餐。

寄宿生在学校就早、中、晚三餐。

走读生均在学校就中餐,均不在校进晚餐,有个别走读生在学校进早餐。

因此6月5日中餐为所有病例的共同暴露餐次。

据调查,病例大部分进食了食堂提供的四个菜,有的食其中1个或2个或3个,各不相同。

据部分病例反应,5日中餐的菜有异味。

对25名就中餐未发病的学生了解,多数也食用了中餐的每个菜,只因除汤菜以外其它三个菜感觉有异味,所以就食量很少。

4、可疑食物详细调查鸡蛋:经过对6月2日学校鸡蛋供应商了解,近段时间同样鸡蛋销售过十几个地方,其余地方均未反映出现相似情况。

进一步跟该省鸡蛋生产商电话了解,鸡蛋均为新鲜鸡蛋,且其余供应地方也未反映出现类似情况。

莴苣、包菜:针对6月5日莴苣和包菜两位供应商进行了解。

两位供应商均为附近村农民。

到莴苣农户家及菜地进行了解查看,该农户称莴苣施肥的肥料为菜饼、沼气废渣,且最近20日未施肥,近段时间也未喷洒农药,菜地周围环境一般。

到包菜农户家及菜地了解查看,该农户称包菜施肥就是栽种前施了一次猪粪水,且近段时间未喷洒农药,菜地周围环境差,菜地旁为一养猪场,废水从菜地旁一条小沟排出,臭气熏天,遇大雨情况有废水漫入菜地的可能。

食用油:6月4日食堂从一黄姓村民(C镇金田社区)处购进了380斤菜籽油,6月5日中餐使用了30-40斤左右,因学生反应油有异味,晚餐就停止使用该食用油。

经过对同样购买与学校6月5日中餐使用的同样食用油的8户居民进行调查,均表示未发现该食用油有异常,自身也未出现相似异常情况。

对油销售的村民进行调查,为一私人作坊,属土法生产油,生产工艺简陋,直接用菜籽经榨油机直接榨油,经二次榨油后再加热过滤,变成成品油。

现场原材料菜籽闻有霉味,卫生状况一般。

5、食品制作过程调查经对学校食堂工作洗菜人员了解,称各种菜均分开清洗,且每种菜炒前至少经过两次清洗。

莴苣买入时已削粗皮,清洗后经切片机一端切片,用盐腌几分钟后再用水清洗后待炒,所有肉由切片机另一端切成,工作人员称每日进行绞肉机清洗,但无清洗记录和相应管理制度。

鸡蛋为两手各拿一只进行相撞,敲破后蛋液落入大盆内,等够用后再放入锅内进行炒制。

所有菜均分不同批次炒熟,加入的调料与平时无异。

老师的菜与学生的菜分不同批次炒熟。

每样菜品的炒制大概为5-10分钟左右。

6、饮用水卫生调查学校水源有自来水和自备水源。

自来水仅用于新教学楼卫生间、新学生公寓。

学校自备水源为40米井,位于该校篮球场中,有井盖,井旁围栏有一缺口,水井口与地面相平,且水井所处地势较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