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校园食品安全事故案例剖析及警示

校园食品安全事故案例剖析及警示近年来,我国校园食品安全事故屡见不鲜,为广大师生和家长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的校园食品安全事故为例,剖析事故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警示。
一、案例剖析1.案例一:某中学食堂食物中毒事件某中学食堂在为学生提供午餐的过程中,因食材不合格导致食物中毒事件。
经调查,该食堂在采购食材时,未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验收,导致有毒食材流入食堂。
此次事故共造成数十名学生中毒,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
剖析:该事故暴露出学校食堂在食材采购、验收环节的监管不力。
学校应当加强对食堂的监管,确保食材安全。
2.案例二:某幼儿园零食中发现老鼠药在某幼儿园,学生在食用零食时,意外发现零食中含有老鼠药。
经调查,该零食是由幼儿园内部小卖部销售。
此次事故幸运的是未造成学生伤亡,但足以引起高度重视。
剖析:该事故反映出幼儿园小卖部在食品安全管理上的漏洞。
幼儿园应当严格把控食品安全,禁止销售不合格食品,确保学生饮食安全。
3.案例三:某高校食堂地沟油事件某高校食堂被曝使用地沟油烹饪食物。
经查,食堂为节省成本,非法采购地沟油。
此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对该高校的声誉造成严重影响。
剖析:该事故凸显出高校食堂在食材采购环节的监管缺失。
高校应当加强对食堂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采购行为,保障学生饮食安全。
二、警示1.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学校、家长、学生都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学校要加强对食堂、小卖部的监管,家长要关注学生的饮食状况,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2.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学校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对食堂、小卖部的监管。
同时,要定期对食品安全进行检查,确保食品安全。
3.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学校要加大食品安全教育力度,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要通过举办食品安全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素养。
4.严格执法监管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校园食品安全的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销毁引起中毒的食物
针对污染原因及时督促改进;有传染病的炊事 人员应暂时调离饮食服务工作,制定和完善卫 生管理制度
指导现场消毒
(四)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
针对本次事件总结经验教训,制定严格的卫生 制度和预防措施。此外,加强卫生宣教工作,增强 个人卫生意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卫生标 准,搞好食品卫生工作。
口腔班 第三组
【案例一】
某年8月13日上午11时,家住某市城南 区的李某出现发烧、腹痛、腹泻、恶心、 呕吐等症状而急诊入院。体检发现:体温 39.5℃,腹部有压痛,大便为水样便,带 有粘液。此后,居住其周围的一些居民因 同样的症状体征入院就诊。到16日夜间12 时,同辖区内共有59户,117人因相似的症 状体征到医院住院或门诊观察治疗。
问题三
按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原则,你认为 食物中毒的调查必须包括哪些工作?
一.食物中毒
概念 摄入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
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 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 是最典型、最常见的食源性疾病
二.食物中毒调查处理
(一)明确诊断和抢救病人 (二)现场调查 (三)现场处理 (四)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
(二)现场调查
3 确定中毒食物
• 1)详细了解病人发病前24~48小时内进食的各餐食谱, 找出可疑食物。 2)进一步了解可疑食物的来源、运输、贮存情况、制 作过程及出售中有无污染的可能。
4 采样检验
• 对食剩的可疑食物、餐具及用具涂抹物、病人排泄物、
炊事人员的手部等进行检验,查明病原.
(三)现场处理
人
必须开展现场卫生学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 对病人、同餐进食者的调查(如血尿便等常规 检查,病原学检查,询问病史,饮食习惯)
养老院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养老院食物中毒案例分析一、背景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加剧,使得养老院成为了许多老年人的居住选择。
养老院的饮食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分析一起养老院食物中毒案例,找出原因,总结教训,为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提供参考。
二、案例概述2021年某月,我国某养老院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共有20名老年人受到影响,其中5人病情较重。
经过紧急救治,所有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无生命危险。
事故原因经调查确认是食物中毒,具体原因为沙门氏菌污染。
三、案例分析1. 原因分析(1)食品原料采购:沙门氏菌污染的食品原料可能是采购过程中未能严格把关,导致不合格产品流入养老院食堂。
(2)食品加工:食堂工作人员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可能未能严格执行卫生操作规程,如生熟食品交叉污染等。
(3)食品储存:食品在储存过程中可能存在温度控制不当,导致细菌滋生。
(4)食品配送:配送过程中可能存在容器清洁不当,导致细菌传播。
2. 过程分析(1)事故发生:老年人食用了受沙门氏菌污染的食品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2)病情发展:患者病情迅速恶化,部分患者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3)紧急救治:养老院发现病情后,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救治,同时报告有关部门。
(4)调查处理:有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查明原因,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四、教训与建议(1)加强食品采购管理,严格把关原料质量,确保食品安全。
(2)提高食堂工作人员的卫生意识,加强培训,严格执行卫生操作规程。
(3)完善食品储存制度,确保食品在储存过程中的温度控制,防止细菌滋生。
(4)加强食品配送管理,确保容器清洁,防止细菌传播。
(5)建立食品安全应急预案,提高养老院应对食品安全事件的能力。
五、总结养老院食物中毒事件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也暴露出我国养老院食品安全管理的不足。
通过本次案例分析,我们应吸取教训,加强养老院食品安全管理,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居住环境。
一起食物中毒案例分析有答案

一起食物中毒案例分析有答案
未充分解冻案例
2013年秋,某区一学校食堂将未解冻的鸡切块后,立即烹饪加工制成咖喱鸡块,在室温下放置4个多小时后,供应给学生食用。
l50名食用该食品的学生中,有45人在食用后出现恶心、头晕、寒战、冷汗、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
在剩余的咖喱鸡块中检出沙门菌,确认这是一起沙门菌食物中毒。
【评析】
本案例是由于未解冻的鸡块仍按平时新鲜鸡块的烹调方式加工,致使未能将存在于鸡块中的沙门菌全部杀灭,含沙门菌的咖喱鸡块在危险温度带放置4个多小时,造成沙门菌迅速生长繁殖,数量达到可使人中毒的水平,导致了本起食物中毒。
【标准做法】
冻货解冻时要按照“缓慢解冻”的原则充分解冻,不得以“紧急需求、来不及”为借口而违反解冻流程。
充分解冻后要经厨师长确认合格后才可使用。
烹调时,食品中心温度不低于70℃。
预防医学食物中毒案例讨论

预防医学食物中毒案例讨论食物中毒是指由于食用了受污染的食物或饮水而引起的急性疾病。
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都会发生大量的食物中毒案例。
食物中毒不仅会给个人的健康带来危害,还会对社会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预防食物中毒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一些具体的食物中毒案例为例,探讨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案例一:餐厅食物中毒在一家餐厅用餐后,多名顾客出现了食物中毒的症状,包括腹泻、呕吐、腹痛等。
经调查发现,是因为餐厅的食材保存和加工不当导致的食物中毒。
为了预防此类情况发生,餐厅应该加强食材的采购和储存管理,确保食材的新鲜和卫生。
另外,餐厅在加工食物时,应该严格遵守食品安全卫生标准,确保食物的熟透和卫生。
案例二:家庭食物中毒在一户家庭中,几名家庭成员因为食用了变质的食物而引发了食物中毒。
这是因为家庭主妇没有及时清理冰箱中的过期食物,导致食物变质。
为了预防此类情况发生,家庭主妇应该定期清理冰箱,及时清理过期食物,确保食物的新鲜和卫生。
另外,家庭成员在食用食物时,也应该留意食物的保存时间,避免食用过期食物。
案例三:集体食堂食物中毒在一所学校的食堂,多名学生因为食用了受污染的食物而引发了食物中毒。
经调查发现,是因为食堂的卫生条件较差导致的食物中毒。
为了预防此类情况发生,学校食堂应该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和清洁消毒,确保食堂的卫生条件达标。
另外,学生在用餐时也应该注意食品的卫生情况,避免食用受污染的食物。
总结起来,预防食物中毒需要从源头抓起,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食品的新鲜和卫生。
另外,公众也应该增强食品安全意识,避免食用受污染的食物。
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才能有效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能够引起大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共同努力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食物中毒死亡案例

食物中毒死亡案例食物中毒是指通过口腔摄入、消化道吸收或者经皮肤吸收进入体内的食物中毒性物质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中毒症状。
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危害性不可小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因食物中毒而导致死亡的案例。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食物中毒死亡案例,以引起大家的重视和警惕。
案例一,2015年,某餐馆因食物中毒事件导致3名顾客死亡。
经调查发现,该餐馆存在食品卫生问题,食材保存不当,加工过程中卫生条件差,导致食物受到污染,引发了严重的食物中毒事件。
案例二,一对新婚夫妇因食用了变质的海鲜而中毒身亡。
他们在市场上购买了海鲜,却没有注意到海鲜的新鲜度,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在购买食材时一定要注意新鲜度和保存条件,避免食用变质食品。
案例三,某公司年会上因食用了受到细菌污染的自助餐而导致多人中毒,其中一名员工不幸身亡。
这个案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提醒了人们在集体用餐时要注意食品的卫生安全。
这些案例都是由于食物中毒而导致了不可挽回的生命损失。
食物中毒的危害不仅在于短期内的身体不适和疾病,更重要的是可能导致死亡。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注意食品的选择、存储和加工,避免食物中毒的发生。
为了预防食物中毒,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选择新鲜食材。
在购买食材时要选择新鲜、无异味的食品,避免购买变质食品。
其次,注意食品的保存。
食品保存的环境和温度会直接影响食品的新鲜度,因此要注意食品的保存条件,尽量避免食品受到细菌的污染。
另外,加工食品时要注意卫生。
在家里烹饪食物时,要注意洗手、清洗食材和餐具,保持厨房的清洁卫生,避免细菌的滋生。
最后,定期清理食品储存空间。
食品储存空间是细菌滋生的重要场所,要定期清理和消毒,避免食品受到污染。
总之,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但危害严重的疾病,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注意食品的选择、保存和加工,避免食物中毒的发生。
只有做到这些,我们才能有效预防食物中毒,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食物中毒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食物中毒典型事故案例分析8.1.1某大型酒店发生食物中毒事故2006年8月28日和29日,某市某大酒店连续承办两次婚宴先后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达89人,现将此次事件的处理经过及经验教训评析如下。
8.1.1.1事故经过(1)首次食物中毒情况8月28日中午12时38分,450余人在该酒家参加婚宴。
餐后下午4时许,出现一例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病人。
当晚8时至29日中午1时,陆续有多名患者以急性胃肠道症状在市内数家医院就诊,这些患者均于28日中午在该酒家参加婚宴。
病人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医院门诊以“泻泄”、“食物中毒”收治。
中毒病人经抗炎、解痉、补液等治疗处理后病情好转。
截止中午就诊人数已达34人,其中5名腹泻症状较重。
大部分病人经治疗后于次日陆续痊愈回家。
调查人员对中毒病人进行个案调查,首发病例于8月28日下午4时左右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症状,所有中毒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且以腹泻为主要症状;少数病人同时伴有发热、头痛、头昏等症状。
当餐食谱为四色凉碟、卤菜拼盘、肥牛锅仔、东坡肉、白灼虾、红烧武昌鱼、烧鹅、松仁玉米、红油牛腩煲、粉蒸酥肉、水煮毛血旺、橄榄蒸鸡蛋、山药鸡汤、酸辣藕条、米酒汤圆、炒小白菜、米饭、小馒头、白酒、饮料等。
中毒病人的进食菜肴品种不尽一致,但大多数中毒病人吃的共同食物为肥牛锅仔、四色凉碟、卤菜拼盘。
调查人员在该酒家现场检查发现,该店已没有当餐剩余菜肴,对其操作间的加工环境、工具和容器进行了无菌采样。
调查过程中,婚宴主人将其于28日中午在该酒家打包带回的9种剩余菜肴原样送交给调查组以供检验。
28日晚10时许,调查人员现场检查该酒家的操作间,发现存在以下突出的卫生问题:操作间面积与餐厅面积的比例不相适应,布局不合理,杂物较多。
凉菜间约12m2,无专用的清洗、消毒设施,墙壁、地面、操作台等处蟑螂较多,一视野可见4至5只蟑螂;盛放皮蛋的塑料盒没有盖子,盒内发现一只蟑螂。
关于食物中毒的案例

关于食物中毒的案例
案例一,2018年某地一家餐馆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有数十名食客因食用该餐馆的食物后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
经过调查发现,该餐馆存在食品卫生隐患,食材保存不当,厨房卫生状况较差。
最终,该餐馆被责令停业整顿,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
案例二,一家食品加工厂生产的某种罐装食品在市场上销售后,引发了大规模
的食物中毒事件。
经过检测发现,该批次食品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有毒物质,严重超标。
事件曝光后,该食品加工厂被吊销生产许可证,相关负责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三,某学校食堂在一次食品采购中购进了过期食材,导致数十名学生因食
用食堂饭菜后出现食物中毒症状。
学校立即停止使用该批食材,对食堂进行了全面清洁和消毒,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
以上案例反映了食物中毒对人们健康和生命的严重威胁,也呼吁我们要高度重
视食品安全问题。
为了避免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选择正规的餐饮场所就餐,注意餐厅的卫生情况和食品的新鲜程度。
其次,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尽量避免食用生冷食品,尤其是生鱼片、生蚝等海鲜。
另外,购买食品时要仔细查看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避免购
买过期食品。
最后,做饭时要注意食材的新鲜程度,烹饪过程中要彻底煮熟食材,避免食用
生熟不分的食物。
总之,食物中毒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加强食品安全
意识,共同维护食品安全,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让我们的餐桌更加安全和放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期以来,河豚一直是我国食品卫生部 门禁止鲜食的鱼类之一,1990年的《水 产品卫生管理办法》明文规定:河豚鱼 有剧毒,不得流入市场,应剔出集中妥 善处理,因特殊情况需进行加工食用的 应在有条件的地方集中加工,在加工处 理前必须先去除内脏、头、皮等含毒部 位,洗净血污,经盐腌晒干后安全无毒 方可出售,其加工废弃物应妥善销毁。
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背景
• 2014年3月28日20时,村民杨某、杨某的孙 儿、杨某的孙女及杨某的婆婆4人在家中吃 晚餐, 20时30分杨某的孙女出现恶心,呕 吐不止,嘴唇发麻等症状,杨某于21时04 分将孙女送至村卫生站就诊,村卫生站医 生初诊发现杨某的孙女舌尖为紫色,面色 苍白,瞳孔缩小,只有模糊意识,怀疑中 毒,于21时22分转入镇中心卫生院进行抢 救,经入院检查发现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呼吸心跳停止,已死亡。
(2)河豚毒素检测及结果 对杨某的孙女心血及胃内容物采用LC-QTOF法 进行河豚毒素的筛查检测,其中胃内容物为阳 性。对送检死者的心血、胃内容物和肝脏组织 进行河豚毒素确诊实验,结果:杨某心血 <4.7ug/L、胃内容物322ug/kg;杨某孙儿心血 <4.7ug/L、胃内容物<7.8ug/kg、肝脏<7.8ug/kg; 杨某孙女肝脏<7.8ug/kg。根据相关文献报道1 河豚毒素对人的致死剂量为6~7μg/kg,因此杨 某的胃内容物中河豚毒素的含量超过了致死剂 量。
现场初步评估
• 提出初步预防控制措施 1.监测新病例 2.厨房使用过的餐饮具、用品、剩余食物等 已焚烧并深埋至远离水源的荒坡。 3.对厨房墙壁进行了喷洒消毒、地板进行了 擦拭消毒并将墩布及污水深埋至远离水源 的荒坡。 4.对周边环境进行了清理和消杀处理。
制定病例定义
病例定义: 2014年3月26日-3月30日某县某镇某村村 民中出现恶心、呕吐、口唇发绀、口吐白 沫、嘴唇发麻症状之一者。
• • • • • • • 两种菲律宾的螃蟹 许多的海洋蜗牛 扁型虫 海鞘 蠕虫和箭虫(都用 TTX 作为捕食时的毒液) 软体动物(日本的海螺壳) 海藻
含有TTX的陆地生物
• • • • 罗曼史蛙 哥斯达黎加蛙 三种加利佛尼亚的蝾螈 大量的火蜥蜴
Tetraodon sp 河豚鱼
食用习惯
河豚因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而久为 广大人民群众所喜好,我国民间食用 河豚鱼的历史也非常悠久,并在一些 地区形成了河豚鱼特有的饮食文化。
经济价值和现状
• 河豚鱼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它的综合利用 率较大,而且需求量很大。 • 长期以来,我国虽有禁止鲜食河豚鱼的规 定,实际的状况却是屡禁难止,我国海域 每年都有较大的河豚捕捞量,除按照外贸 合同出口外,大量的河豚鱼捕捞上岸后被 非法贩卖,流入市场,每年因误食或加工 不当有毒河豚而引起的食物中毒甚至死亡 已成为严重的食品卫生问题。
3、就餐史
28日 午餐 杨某的婆婆 杨某 杨某的孙儿 杨某的孙女 ① ① ② ② 晚餐 ① ① ① ①
①表示在家中
②表示在学校
三个病人共同的暴露史是晚餐,晚餐为可疑 餐次。
4、计算潜伏期 以晚餐作为暴露计算潜伏期 3个病人最短潜伏期约30分钟,最长潜伏期 约100分钟,中位数60分钟。
5、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因为我们有全部研究人群(几乎)的 信息,可以计算率 计算各类食物的罹患率及RR值,寻找可疑食物
河豚毒素
27
标本的采集
• 县疾控中心采集了厨房呕吐残余物、干鱼。 县公安局采集了杨某的心血、胃内容物; 杨某孙儿的心血、胃内容物、肝脏;杨某 孙女的胃内容物、肝脏;厨房地面上的呕 吐物。
实验室检测结果
1、尸检情况 3月31日,该县公安局对杨某的孙儿、杨 某的孙女的尸检情况做出说明,通过检验, 未见损伤。心肌表面、肺表面均见细小点 状出血,胃内容物无异常气味。各脏器均 未见异常。初步判断为中毒的可能性大。
河豚毒素的发现与命名
• 河豚毒素最初是从豚科鱼中发现, 故1909年被Tahara命名为 Tetrodotoxin(简称TTX)。 • 河豚毒素是一种具有热稳定性的强 效海洋神经毒素。
河豚毒素中毒背景(续)
• 河豚毒素被发现也存在于腹足软体动 物体内、鲎的卵中、Taricha蝾螈中、 Atelopid蛙中、豪猪鱼的皮肤和内脏 中、河豚鱼、气球鱼、黄麻鲈、翻车 鱼、豹蟾鱼、蓝环章鱼和火蜥蜴的一 些品种中。
提供的食物 吃某种食物的人数 谱 未吃某种食物的人数 罹患率
之比 发 未发病 计 罹患 发病 未发病 计 罹患率 病 率 3 1 4 75% 0 0 0 3 1 4 75% 0 0 0 -
羊角菜 午餐剩饭
青椒炒鱼干 3
0
3
100%
0
1
1
0%
无穷大
19
• 吃了青椒炒鱼干 的3人都发病,没有吃青椒 炒鱼干的1人没有发病,所以青椒炒鱼干是 可疑食物。
经验和不足之处
• 鱼干未进行种类鉴定和河豚毒素检测 • 河豚毒素不仅存在于河豚鱼中,也广泛分布 在其他动物体内,同时发现多种细菌可产生 河豚毒素,因客观原因本次事件调查中未 对剩下的鱼干进行鱼种类的鉴定和河豚毒 素的检测,因此此次河豚毒素是来自河豚 鱼干还是被河豚毒素污染的其他鱼干无法 定论。
河豚毒素及其中毒
2、死者胃内容物、心血及肝脏组织检测及结果 (1)常见农药及亚硝酸盐检测及结果 对送检的呕吐物做了毒鼠强、丁草胺、呋喃丹、 辛硫磷和亚硝酸盐的检测,前4项结果均为阴 性,亚硝酸盐含量为0.130mg/kg,所取的呕吐 物含量为50g,因此呕吐物中亚硝酸含量为 6.5×10-6g,此剂量小于WS/T《食源性急性亚硝 酸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中亚硝酸的 中毒剂量0.3g-0.5g。
• 当日21时40分杨某的孙儿出现恶心呕吐, 送到镇中心卫生院就诊,检查发现精神状 况差,生命体征平稳,给予清水洗胃,建 立静脉通道,给予琥珀钙、林格液静推, 出现意识障碍时给与纳洛酮静推,出现心 跳骤停时经行胸外按压,给予阿托品、肾 上腺素静推,患者仍无大动脉搏动,瞳孔 反射消失,散大固定,22时36分宣布临床 死亡。
河豚鱼简介
•河豚鱼是指硬骨鱼纲豚形目豚科的各属鱼 类,体型似“豚”,常在河口捕到而得名。 •产于我国的河豚鱼种类有40余种,分隶于8 属,以东方豚(Fugu)为典型代表,我国的河 豚鱼广泛分布于各江河下游和近海区,其中 以长江下游等地为主要产卵场所。
背景简介
• 河豚装备有四个巨大的牙齿,形成 咬合力巨大的结构,用于咬破贝类、 其它无脊椎动物以及刮食珊瑚礁表 层珊瑚或水草。
常见农药检测报告
亚硝酸盐检测报告
河豚毒素检测报告
调查结论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 结果,按照GB 14938-94《食物中毒诊断标 准及技术处理总则》,认定该起事件是一 起河豚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
经验和不足之处
• 此次中毒事件病死率为100%,高于日本统计 的河豚鱼中毒死亡率为60%,也高于我国江阴 市1977~2007年发生的29起河豚中毒的病死率 为3.85%,其原因可能与河豚毒素中毒本身无 特效解毒药,发病快,病死率高外,还可能因 为四川为内陆地区河豚毒素食物中毒较少见, 能够检测河豚毒素的机构很少,及时确诊为河 豚毒素中毒存在困难,参与抢救的诺水河中心 卫生院属于乡镇卫生院尚缺乏救治河豚毒素中 毒的经验。
• 鱼干是可疑食物,那么致病因素是什么? 根据可疑食物是鱼干,临床症状恶心呕吐、 嘴唇发麻,潜伏期30分钟-100分钟,病死率 高,重点怀疑哪些致病因素? 化学性? 有毒动植物?
潜伏期范围 (小时)
主要症状
病原体或 毒素
1-2
口唇、耳廓、舌及指(趾)甲、皮肤黏膜等出现不同程度发绀, 可伴有头昏、头痛、乏力、恶心、呕吐;中毒明显者可出现心 亚硝酸盐 悸、胸闷、呼吸困难、视物模糊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嗜睡、 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甚至休克、昏迷、抽搐、呼吸衰竭 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神经系统症状明显,主要表现为头 昏、头痛、乏力、四肢麻木;稍重者意识丧失和抽搐、骤 发性惊厥,常表现癫痫大发作。严重者可因呼吸麻痹、衰 竭死亡。 轻度:以M样症状为主,如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 泻、头痛、头昏、乏力、多汗、流延、视力模糊;中度:上述 症状外还有大汗、面色苍白、轻度呼吸困难、瞳孔缩小、肌肉 震颤。中度:明显的胸部紧束感等N样症状,甚至肺水肿、脑 水肿,昏迷,呼吸衰竭
青椒炒鱼干的制作过程
先从塑料 口袋中取 出鱼干用 开水泡十 几分钟使 其软化
将鱼干切成 块
与青椒 一起炒 制
起 锅 食 用
6、可疑食物调查 青椒属自产,常食用,未出现不良反应,所以可 疑食物应重点关注鱼干。 鱼干是2013年11月由杨某的儿子第一次在福建省 某水产品干货门市购买的散装鱼干,名称用福建话 为“gei 鱼”,无头、无皮,剖面为两个手掌大小, 只有躯干,无小刺。杨某的儿子是在约为1米高的 大口袋中自行选择的。购买后自行用3-4个塑料袋包 裹好后第二天由岳父带回家中,其中有2条送给了 亲戚家,已食用没有听说不良反应。剩下的鱼干春 节前已吃过两次,第三次就是事发当日,最后还剩 一条鱼干。
– 起病急,病死率高,为100%,发通常是指在地点(或人群)和时间 比预期的病例数多的事件。
现场初步评估
暴发的原因? 传染病?
急性胃肠炎?
其他原因?
集中死亡的传染病
肺鼠疫? 肺炭疽?
SARS?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这类传染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呼吸道症状, 而此次事件中临床表现主要是消化道症状, 所以重点还是考虑急性胃肠道炎。
3、鱼干检测及结果 对剩下未烹调的鱼干进行了毒鼠强、丁草胺、 呋喃丹、辛硫磷和亚硝酸盐的检测,前4项结 果均为阴性,亚硝酸盐含量为0.040mg/kg,所 取的鱼干含量为50g,因此鱼干中亚硝酸含量为 此剂量为2×10-6g ,此剂量小于WS/T《食源性 急性亚硝酸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亚 硝酸的中毒剂量0.3g-0.5g。 因鱼干样品含量有限而未对其进行鱼类品种鉴 定和河豚毒素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