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毛概考试知识点总结

毛概考试知识点总结《毛泽东思想概论》知识点梳理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要性1适应了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2顺应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3是为解决面临的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4问题意识和人民情怀,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的最深刻根据,它集中体现了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意义1是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新成果;2是对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3集中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喝国家工作的新要求;4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4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三、中国梦1、中国梦思想内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2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并将其传递给全世界,从而影响世界、改变世界;3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涵及解读观点综述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涵及解读观点综述作者:吴才唤来源:《党政论坛》2015年第06期去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第一次提出“四个全面”。
人民日报在今年2月底3月初连发五篇评论员文章。
同期,人民出版社迅速组织人力,出版了《“四个全面”学习读本》,以总分形式、五个部分,分别收编“评论员文章”、“深入解读”和“文献摘编”三方面内容,力图全面、准确、系统、完整讲解“四个全面”的内涵和精髓,提供给广大干部党员学习,在全党掀起了学习、解读和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热潮。
本文结合《读本》,在收集现有发表论文的基础上,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一较为系统的梳理,供进一步研究参考。
一、“四个全面”的战略意义、逻辑关系及整体性解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理论内涵及其“四个全面”之间的相互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作了明确和科学的回答。
他指出,“四个全面”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既要注重总体规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要自觉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
刘云山把中国比作一列“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发的列车”,“改革”、“法治”和“党的领导”分别是“发动机”、“稳压器”和“火车头”的关系。
这些论述对于我们学习、研究、解读和宣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价值。
人民日报站在“民族复兴”和“中国梦”的高度发表评论员文章认为,“四个全面”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逻辑及意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逻辑及意义汪 宗 田 李 霞 玲提 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科学内涵、内在逻辑和重要意义。
就内涵而言:“全面”是核心,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质是发展问题,关键在建成;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在于“深化”;全面依法治国,要抓住“总目标”, 突出“党的领导和宪法权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从严治党,要害在“严”。
就内在逻辑而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制度保障;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中国梦锻造坚强领导核心。
就其意义而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关键词:四个全面 内涵 逻辑 意义作者汪宗田,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副院长;李霞玲,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武汉 43007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其丰富的科学内涵,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四个全面”科学内涵,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科学内涵(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经过30多年的理论和实践发展,从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涵不断丰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涵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质是发展问题。
在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发展的主要65“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逻辑及意义内涵是追求效益、质量、可持续、健康的发展;抓住发展中存在的而突出矛盾,瞄准经济、社会和人的素质全面提升,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靠科技力量,劳动者素质提高,实现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型。
论“四个全面”的意义

论述四个全面“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的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
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指引。
“四个全面”闪耀着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光辉。
认真学习领会和正确贯彻落实这一战略布局,从哲学高度去认识和把握它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一、“四个全面”是一个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四个全面”就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
我们说“四个全面”是一个过程,不仅是因为它的提出和形成是一个过程,而且它的协调推进也将是一个过程。
首先,我们看一看“四个全面”是怎样提出和形成的。
其次,我们分析一下“四个全面”将如何协调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2月11日,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喜迎新春·联欢茶话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说,“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这就一语中的,深刻阐述和揭示了“四个全面”提出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来的,它是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它们之间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内涵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外延大大拓展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正在进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则是将来完成时。
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主题,是三中全会对我国改革作出的战略部署。
全面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所确定的主题,是四中全会对我国法治建设提出的战略任务。
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解

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解一、“四个全面”的概念“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它抓住了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整体。
在这个整体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
“四个全面”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全过程。
二、“四个全面”的精神实质“四个全面”实际上就是一个“战略布局”,而这个战略布局蕴含了深刻的战略思想。
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抓手、定海神针和助推器”;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
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
四个“全面”加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它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三、“四个全面”的具体内涵“四个全面”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每一个“全面”都有其特定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战略意义。
党的十八大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新要求,强调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同时强调要确保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发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的小康社会。
“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及战略意义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库 教育2015年24期 219“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及战略意义王学芬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彰显了我党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因此从时代的角度认识和把握每一个“全面”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四个全面;科学内涵;战略意义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61(2015)24-0219-01“四个全面”深刻反映了时代发展趋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集中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
“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我们在新时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锐利的思想武器。
1 “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 “四个全面”,既是重大战略布局,也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思想,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和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
1.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是党的十八大所确定的,它是目标系统,其基本内涵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从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1.2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系统,它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容是 “5+1+1”,即覆盖构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相对应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等。
1.3 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保障系统,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是: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作者:张丽霞程晓霞来源:《新长征》 2015年第9期张丽霞程晓霞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重大战略思想,不但丰富了党的执政理论和治国思想,而且更加明晰了中国梦的美好图景。
“四个全面”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是引领和指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
一、深入理解“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理论内涵“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布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四个全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飞跃。
“四个全面”深刻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要求,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是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束缚;全面依法治国是要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治理体系;全面从严治党是要加强和巩固发展生产力的领导力量。
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论述中不难看出,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放在中国梦的大格局中审视,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把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首次为全面从严治党确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强化领导核心的地位。
其实质是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民族复兴、怎样实现民族复兴”这样的基本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发展的基本观点,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取得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完善。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布局具有逻辑严密、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举措科学统筹,实现了执政目标、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有机统一。
关于四个全面精神心得体会

关于四个全面精神心得体会四个全面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这四个全面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战略布局。
实现这四个全面的目标,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下面将结合我的体会,详细阐述这四个全面对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的重要决策,是实现中国梦的战略目标。
小康社会,就是在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全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福祉和幸福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任务是解决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素质,确保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共同参与,需要积极的政策支持和合理的资源配置,需要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和奋斗。
我们不能忘记,只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能够实现中国梦。
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由之路。
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发展模式和动力出现问题,改革任务更加繁重和复杂。
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的统一,坚持改革和稳定的统一。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需要解决好改革中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坚持开放合作的发展战略,需要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够实现中国梦。
全面依法治国,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支撑。
全面依法治国的目的是推动各级党组织和政府按照法律和法规办事,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创新的时代性内容和严密的逻辑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探索。
深刻分析“四个全面”的创造性、科学性,全面把握“四个全面”的历史地位、深邃内涵与指导作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四个全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为了回答和解决中华民族所遇到的重大现实问题而产生的。
资料图片
鲜明的民族性主题
理论是为了回答和解决实际问题而产生、发展的。
一个理论所要回答和解决的实际问题,就是这个理论的主题。
任何理论的主题,都因回答和解决的问题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性。
“四个全面”鲜明的理论特性就是民族性——它是为了回答和解决中华民族所遇到的重大现实问题而产生的。
具体地说,它是为了回答和解决新形势下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整个中华民族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而产生的理论。
“四个全面”揭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国梦的政治保证。
由此可见,“四个全面”是紧紧围绕实现中国梦而设计和展开的,它的问题域就是当前中华民族面临的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
在这个意义上,民族性成为“四个全面”的鲜明特性。
创新的时代性内容
任何理论都有自己的理论渊源,都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在继承前人有关理论成果基础上的创新发展。
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没有根据时代要求的创新就称不上
是新的理论。
众所周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代,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在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与发展,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世界已经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时代,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在世界进入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曲折的时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理论。
同样,“四个全面”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崭新形态,是根据我国所面临的新的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对前人理论继承并发展的结果。
这个前人的理论,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可以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四个全面”的基本理论资源和哲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四个全面”的直接来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经对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依法治国、从严治党进行过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先后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
可以说,“四个全面”的理论内容,每一项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逻辑延续。
由此可知,“四个全面”的创新性在于,它根据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需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等提升到“全面”的高度,并把“四个全面”作为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崭新成果。
严密的逻辑体系
完整的逻辑体系,是一个理论成熟的重要标志。
“四个全面”就是一个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科学理论。
这个理论的主题或逻辑起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围绕这一主题,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实践需要和时代特征,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目标、强大动力、法治保障、政治保证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的问题,做出了全面、系统、深刻的回答,以全新的视角深刻地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重大意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基本目标是:到2020年,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全面深化改革论”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提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相对应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战略任务;明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动力是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论”指出,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施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明确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全面从严治党论”指出,要把党建设好,充分发挥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要求全面从严治党必须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
这些要求概括起来就是,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在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进程中,要坚持严思想、严教育、严组织、严标准、严作风、严执纪、严惩治、严制度、严管理,把“严”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部环节,以“严”增强党的建设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明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政治和组织保证是全面从严治党。
总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战略目标,又构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动力支撑”“法治保障”和“政治保证”,是一个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的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崭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