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以太网的设计
FTTH网络设计方案

FTTH网络设计方案FTTH(Fiber To The Home)是一种将光纤接入到居民家庭的网络连接方式,通过光纤的高速传输和稳定性,可以提供更快速、更稳定的互联网接入服务。
下面将为您提供一种FTTH网络设计方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1.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采用星型拓扑结构,将光纤中心局连接到各个用户的光猫设备。
光纤中心局作为网络的核心节点,连接至多个OLT (Optical Line Terminal)设备,其中每个OLT可以连接数百个用户。
每个OLT设备通过纤芯交换机与居民楼或住宅小区的光网络终端(ONT)连接。
2.光纤布线设计:为了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建议使用单模光纤作为主干线,连接OLT设备和光网络终端。
由于单模光纤具有较小的衰减和延迟,可以提供更远的传输距离和更高的信号质量。
使用FTTH技术,可以在居民家庭内部进行光纤到户(FTTP)布线,确保每个用户都能接收到高质量的光纤信号。
3.光猫设备选择:光猫设备是将光纤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提供局域网连接的设备。
在FTTH网络中,光猫设备将安装在用户家中。
为了提供更好的连接速度和稳定性,建议选择具有高速以太网端口和无线路由器功能的光猫设备。
另外,为了保护用户隐私和网络安全,光猫设备应支持强大的防火墙和加密功能。
4.网络安全设计:在FTTH网络中,网络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和保障网络的安全性,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使用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技术建立安全连接,加密数据传输;-安装防火墙设备,以阻止潜在的网络攻击;-为用户提供独立的网络接入账户,并设置强密码;-定期更新软件和固件,以修复安全漏洞。
5.网络管理与维护:为了确保网络运行的稳定性和高效性,需要进行网络管理和维护工作。
可以采用以下措施:-监控网络状态和带宽利用率,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问题;-定期进行网络设备的维护和升级,以确保它们的正常运行;-提供24小时的技术支持服务,以解决用户的问题和故障。
基于FPGA的万兆光纤以太网高速传输系统设计

基于FPGA的万兆光纤以太网高速传输系统设计作者:尹虎刘伟李昌杰戚明珠王超徐家齐王鹍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8年第4期引言在数据采集领域,单位时间内获取环境感知数据的数据量越来越巨大,对数据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效率与速度提出苛刻要求。
本文设计采用纯硬件描述语言实现万兆以太网UDP/IP 协议及ARP 协议,在精简协议簇的基础上,提高以太网UDP/IP 协议栈的数据通信速度,经验证该方案能够速度能到达到800Mbit/s 以上,能够满足高速数据传输的需要。
一、系统基本架构所设计系统的基本架构如图1 所示,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划分几大功能模块如下:10GbE MAC 核、PHY 核、MAC 控制模块、发送和接收FIFO 缓冲模块、协议解析模块、ARP 请求和应答模块、协议打包模块。
整个系统的所有功能模块都采用verilog HDL 纯硬件语言编写实现,包括对MAC 核的初始化配置及控制、协议解析及数据打包;该系统还实现了ARP 请求解析和ARP 应答功能,可以实现大规模系统级联,例如水听器监测系统需要进行大数据量采集,这样多个数据采集卡通过交换机与上位机相连,上位机下发ARP 请求,数据采集卡解析识别ARP请求,发送ARP 应答,上位机获得各个采集卡对应的MAC地址和IP 地址,各个采集卡与上位机形成数据链路。
二、主要功能模块设计2.1 MAC 核的寄存器配置模块本设计调用了ALTERA 的10GbE MAC 核[1]、PHY 核[1],要想让其正常工作必须对MAC 控制寄存器通过Avalon-MM总线进行基本配置。
涉及的主要寄存器配置有:MAC 地址、最大帧长(frame_length)、外部PHY 地址等。
详见10GMAC 核用户手册。
2.2 协议解析模块、ARP 请求解析模块、UDP/IP 数据解析模块SC RX FIFO 是接收缓冲模块,接收MAC 核发送的MAC帧数据,协议解析模块的功能就是对MAC 帧数据进行解析从而判断上位机发来的是ARP 请求还是IP 协议数据包,如果是ARP 请求就进行ARP 协议解析提取上位机的MAC 地址和IP 地址;如果是IP 协议就进行UDP/IP 协议解析提取有用的数据信息。
采用光纤传输技术的多串口以太网连接器设计

第 2卷 8
20 年 08
第 2期
3月
核 电 子学 与探 测 技 术
Nu la e to is& De e to c n lg ce rElcr nc t cin Te h oo y
V0 8 No 2 L2 .
Mac 2 0 rh 08
抗 辐照 、 易加 工 、 能 制 成 大 直 径 ( ~ 3毫 米 , 并 1 以增 大 受 光 角 度 , 扩大 使 用 范 围) 一 系 列 优 等 点 , 以备 受青 睐 。 所 () 受 电磁 场 干 扰 。因 为 光 纤 为 非 金 属 3不 的介 质 材料 , 因此 它不受 电磁 波 的干扰 。
关键 词 : P D ̄ mea2 ; 纤 ; C L At g1 8光 以太 网 中图分类号 : TL 2 . 8 21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0 5—9 4 2 0 ) 20 5 -4 2 80 3 (0 8 0 —3 00
在 粒 子 加 速 器 自动 控 制领 域 , 常 需 要将 经 带 有标 准 R -3/ 8 S22 45串行 接 口的设 备 通 过 以
35 0
() 2支持 l/ o p 全速的 I E 23 o lo Mb s E E8 . 0
标 准 用 于 网络连 接 。 ( ) 1k 3 52 B的 S AM , 2k 的 i-ytm R 18 B nsse
维普资讯
可 编 程 Fah R M 和 52 B 的 串 行 D t ls O 1k a —
为 5 04MHz光 纤 的带 宽 为几 千 兆 赫 兹甚 ×1 1 ,
小, 只有 0 1 . mm 左 右 , 此 制 成 光 缆 后 , 径 因 直 要 比电缆 细 , 而且 重量 也轻 。因此 , 便于 制造 多
EPON的关键技术及实现原理

EPON的关键技术及实现原理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是一种基于以太网技术的无源光网络,它使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在光线从中心局传入用户终端的过程中不需要中继节点的参与。
EPON将以太网和光纤接入技术结合,实现了大带宽、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的宽带接入。
一、光传输技术光传输技术是EPON中最基础的技术之一,它包括了光纤的选择和光纤传输的参数设计。
在EPON中,一般采用单模光纤进行传输,因为它具有更低的衰减和更高的带宽。
此外,还需要考虑光纤的长度、连接等参数的设计,以实现光信号的高速传输。
二、光分配技术光分配技术是EPON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它主要包括了光发送和接收的技术。
EPON使用了一种被称为比例脉冲宽度调制(PON)的技术,它通过在一个周期内改变光脉冲的宽度来传输数字信号。
在EPON中,光发送端使用激光器将数字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通过光纤传输到用户终端,光接收端再将光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实现数据的传输。
三、以太网技术以太网技术是EPON的核心技术之一,EPON使用以太网协议作为数据的传输协议,这使得EPON可以兼容现有的以太网设备和系统。
EPON将以太网帧封装在光信号中进行传输,用户终端上的以太网设备可以直接接入EPON,无需进行额外的协议转换。
四、调度控制技术调度控制技术是EPON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它主要用于实现共享信道的调度和管理。
EPON中采用了一种被称为动态带宽分配(DBA)的技术,它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和网络负载情况动态地分配带宽资源。
DBA技术通过控制ONU(光网络单元)的发送速率和发送时隙来实现带宽的分配,从而提高网络的效率和性能。
EPON的实现原理主要是基于光纤传输和以太网技术的结合。
当用户需要接入宽带网络时,光纤连接到用户终端设备的光接收端口,光信号经过光分配器进入光纤传输中。
同时,用户终端设备上的以太网设备通过以太网接口与EPON网络相连,可以直接发送和接收数据。
以太网通信接口电路设计规范

以太网通信接口电路设计规范1.通信标准选择:以太网通信接口电路设计应符合IEEE802.3标准,并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适当的以太网标准,如10BASE-T、100BASE-TX或1000BASE-T。
2.电路布局设计:以太网通信接口电路布局应遵循信号完整性原则,电源和地线应分开布局,采用合适的终端电阻和衰减器以减少信号反射和串扰。
电路板上的噪声源应尽量避开关键信号传输路径。
3.信号线设计:以太网通信接口电路应采用高速差分信号线传输数据,信号线的长度应尽量短,保持相同长度以减小信号延迟和失真。
信号线的阻抗应匹配传输线特性阻抗以确保信号传输的完整性。
4.EMI设计:以太网通信接口电路应采取合适的电磁干扰(EMI)抑制措施,如添加滤波器、电源线柔性涂层和屏蔽罩等,以减少电磁辐射和敏感器件对外界电磁干扰的敏感性。
5.電源设计:以太网通信接口电路设计应确保电源电压稳定,并避免电源波动和噪声对接口电路的干扰。
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可以采用分离式电源或添加稳压电路等措施。
6.技术参数要求:以太网通信接口电路的设计应满足相关技术参数的要求,如传输速率、最大传输距离、带宽等。
设计人员应仔细考虑电路组件的选型和参数设置,确保在实际应用中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
7.抗干扰性能测试:以太网通信接口电路设计完成后,应进行抗干扰性能测试,包括共模噪声、差模噪声和电磁干扰等方面的测试,以确保接口电路可以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正常工作。
8.安全性设计:以太网通信接口电路应考虑安全性设计,包括对传输数据的加密和解密、身份验证、访问控制等安全措施的支持。
总之,以太网通信接口电路设计规范旨在确保以太网通信接口电路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设计人员应根据具体应用需求和相关标准要求,合理选择电路布局、信号线设计和EMI抑制等方面的措施,并通过测试和验证确保接口电路的性能符合预期。
光纤以太网

• 最小帧长越长,允许的网络站点距离越远。 • 但最小帧长加大将导致短帧填充过多而降低效率。
时间槽:
• 即碰撞时隙,碰撞发生在帧开始发送后碰撞时隙时间 长度内,超过此时间长度还没有碰撞的话就一定不会 碰撞。 • IEEE 802.3标准中,最小帧长64字节,即512bit,10M 以太网中对于51.2s。
• 不需要改变网络其他硬件,只需用交换机替换共享式 HUB。 • 同时提供多个通道,允许多对用户同时通信。 • 能提供更高带宽和速度。
全双工交换式局域网
在广域网上的连接通常是全双工的,但以前局域网一直工 作在半双工方式下。 原因:在总线方式下采用CSMA/CD协议,如果两台工作 站同时发送就会产生碰撞,所以只能是半双工方式。 所谓全双工FDX(full-duplex)是在一个连接上同时进行 数据的接收和发送。在10BASE-T的局域网中,虽然使用 两对双绞线与集线器相连,一对用于发送,另一对用于接 收,但根据10BASE-T规定,在发送时必须在接收电缆上 监听碰撞信号,而不能接收数据,所以也作为半双工方式 工作。
10M 以太网 10M 以太网 10M 以太网 100M 以太网 100M 以太网 100M 以太网 1000M 以太网 1000M 以太网 1000M 以太网
后退等待时间=r ST
0 r<2k k min(n,10) 重发次数n<15(802.3标准规定)
最小帧长: Lmin 2
• • • • 载波监听 冲突检测 干扰(拥挤):jamming信号 等待
以太网数据的发送
• • • • 先听后发 边听边发 冲突停发 延迟重发
以太网数据的接收
• 在接收过程中,以太网中的各节点同样需要监测信道 状态。如果在整个接收过程中没有发生冲突,接收节 点在收到一个完整的数据后即可对数据进行接收处理。
千兆位以太网光纤收发器应用电路设计

千兆位以太网光纤收发器应用电路设计
快速以太网光纤收发器不仅大大简化局域网的设计,而且可以保护原有铜缆LAN 设备的投资,成为当前市场的迫切需要。
光纤收发器可让设计者
实现单模千兆位以太网应用的解决方案。
该产品由三部分构成:光发射器、光接收器以及内置双工SC 连接器的机盒。
发射器包含一个符合GE LX 规范的1300nm 激光器,它是由一个定制的、硅双极IC 驱动的,将差分PECL 逻辑信号变换为激光二极管模拟驱动信号。
接收器含有一个InP PID 光电二极管,它与一个定制的硅双极跨导型前置放大器IC 安装在一起,并连接至后置放大器
与数字化电路。
后置放大器中设置的信号检测电路,一旦检测到有用的光信号就提供一个PECL 逻辑高信号,这个单端PECL 输出通过一个负载驱动标准PECL 输出。
机盒由高强度、抗热、抗化学腐蚀和良好阻燃性的塑料制成,整体设计有极高的抗干扰和EMI 性能。
数据线互连
该收发器可直接与+5V PECL 信号互连。
发射器输入是直流耦合至激光器驱动电路的,亦即在输入处,并未设置电容耦合终端电阻。
激光器的驱动电路也是直流耦合的,使各种占空比数据图形的输出光功率相对地平衡。
如果数据具有长又连续的状态时间,输出光功率则会渐渐地将其平均值改变至它的预设值。
在接收器部分,前置放大器与后置放大器之间是交流耦合的,而后置放大器输出的实际数据是直流耦合至各自的输出引脚。
信号检测输出是单端、
+5V PECL 信号,也是直流耦合至它的输出引脚。
当然,在收发器与支持的物理层集成电路之间应设置正确的互连电路,图1 是推荐的接口电路。
一种新型光纤实时以太网媒质接入协议的设计

S a g a J oo gU ies y h n a 2 0 4 ,C ia h n h i i tn nvri ,S a g i 02 0 hn ) a t h
Absr c t a t:Th s p pe r s n s a me i m c e s c n r lpr tc lo e ltme Et e n t i a rp e e t d u a c s o to oo o fr a —i h r e ,whih b s d o c ae n mu tp i —o p i tpa sv p i a ewo k sr t r .The c n r ln d n c e s no e o h s n t r li ontt — o n s ie o tc ln t r tucu e e ta o e a d a c s d ft i e wo k a e i e n e n FPGA lto m o s tup 0 r mplme td i p a r t e a 1 0Mb s e p rme tl n t r f p x e i n ewo k,wh c a u p r he a ih c n s p o t t r a —i e lt me CAN u s rd t .T e smu a in a x rme tto e u  ̄ s o t a i e lt p c l b s u e a a h i l t nd e pei n a n r s l h w tt sr a — me o t a o i h h i i Et e n tme i c e s c nr lp o o o a r vde a x e ntr a —i e o a c h r e d a a c s o to r tc lc n p o i n e c He e ltme p r r n e,e. . 1 s a f m g e st n h 2 0r s o e t 0 e p ns me whe o n ce t 6 us r . i n c n e td wi 1 e s h Ke r s: r a —i he n t p si e o tc lne o k; F y wo d e ltme Et r e ; a sv p ia t r w PGA ; CA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纤以太网一、什么是光纤以太网光纤以太网指利用在光纤上运行以太网LAN数据包接入SP网络或在SP网络中进行接入。
底层连接可以以任何标准的以太网速度运行,包括10Mbps、100Mbps、1Gbps或10Gbps,但在此情况下,这些连接必须以全双工速度(例如双向10Mbps)运行。
光纤以太网业务能够应用交换机的速率限制功能,以非标准的以太网速度运行。
光纤以太网中使用的光纤链路可以是光纤全带宽(即所谓的“暗光纤”)、一个SONET连接或者是DWDM。
光纤以太网可以在交换式LAN的基础上运行,尽管它们可以互联共享的LAN。
二、光纤通讯、以太网、光纤以太网的区别光纤通讯光纤通讯(Fiber-optic communication)也作光纤通信,是指一种利用光与光纤(optical fiber)传递资讯的一种方式。
属于有线通信的一种。
光经过调变(modulation)后便能携带资讯。
以太网(Ethernet)指的是由Xerox公司创建并由Xerox、Intel和DEC公司联合开发的基带局域网规范,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
以太网络使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及冲突检测)技术,并以10M/S的速率运行在多种类型的电缆上。
以太网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局域网,包括标准的以太网(10Mbit/s)、快速以太网(100Mbit/s)和10G(10Gbit/s)以太网,采用的是CSMA/CD 访问控制法,它们都符合IEEE802.3。
光纤以太网指利用在光纤上运行以太网LAN数据包接入SP网络或在SP网络中进行接入。
底层连接可以以任何标准的以太网速度运行,包括10Mbps、100Mbps、1Gbps或10Gbps,但在此情况下,这些连接必须以全双工速度(例如双向10Mbps)运行。
光纤以太网业务能够应用交换机的速率限制功能,以非标准的以太网速度运行。
光纤以太网中使用的光纤链路可以是光纤全带宽(即所谓的“暗光纤”)、一个SONET连接或者是DWDM。
光纤以太网可以在交换式LAN的基础上运行,尽管它们可以互联共享的LAN。
光纤以太网产品可以借助以太网设备采用以太网数据包格式实现WAN通信业务。
该技术可以适用于任何光传输网络——光纤直接传输、SDH以及DWDM网络传输。
说白了光纤通讯是一种概念上的称谓,以太网就是局域网的发展技术,光纤以太网就是利用光纤资源建立起来的网络。
三、光以太网的特点光以太网的连接业务具有以下特点:(1)对于本地设备10M/100M自适应。
(2)基于以太网连网标准。
(3)能无缝升级到1G。
(4)基于网络的业务实现减少了客户投资,避免了复杂的维护。
(5)灵活地满足无连接的IP流量性能要求和固定比特率的话音通信要求。
(6)能迅速激活新业务,从业务订购到实现可以立刻完成。
四、光以太网的优势1.保护已有的网络和设备投资。
2.能适应未来任何应用和带宽需求。
3.具有灵活的带宽定制和业务选择。
4.促进了带宽和业务的方便扩展。
5.由于其简单性,减少了服务提供的挑战与障碍。
五、常见的骨干技术目前最常见的骨干技术是帧中继(FR)、ATM、SONET以及本地以太网。
为最终用户提供最后一公里物理连接的宽带解决方案有市话网上的拨号调制解调器、xDSL、ISDN以及光以太网。
那么,哪些技术能支持最广泛的业务并能确保灵活性和可扩充性,以满足未来的需求呢?帧中继被广泛使用于企业局域网的互联。
目前,大多数的企业网是由帧中继永久虚电路提供的点到点连接创建的,格形网把不同地点的办公室连接在一起。
这种方案能提供足够的服务质量(QoS)并支持多协议环境。
通过多种服务类别(CoS)选项,服务提供商能够以不同的价格支持不同的服务水平协议(SLA)。
帧中继的缺点是网络体系结构、成本以及对于大多数现有网络而言,是一种相对贫乏的带宽选择。
在格形网中若增加办公室,通常需要为每一个办公室增加一条PVC,因此,帧中继与其他技术相比,在组网方面欠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在所有的网络技术中,ATM能提供最多的QoS和CoS选项。
ATM能支持固定速率(CBR)业务、视频以及可变速率(VBR)业务。
ATM的设计者希望它能成为下一代的基础设施技术,但是,由于协议开销大、结构复杂,ATM技术的部署成本过于昂贵。
像帧中继一样,ATM主要是由PVC组成的一个大型的格形网。
由于这种技术过于复杂,ATM并没有如它的设计者所希望的那样被广泛应用。
SONET(同步光纤网络)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骨干技术,经常与ATM技术结合使用,向最终用户提供OC-3(155Mbps)的高速传输业务。
SONET对于最终用户是透明的,它只在骨干网络中运行,而在用户的网络中没有终结点。
SONET可以部署在一个双向环的拓扑中,具有极高的可行性,在网络发生故障时,恢复时间可控制在50ms之内。
SONET在骨干网中是网中之王,但是由于它的成本高、灵活性低,妨碍了它的进一步发展。
在互联网的骨干通常使用SONET OC——192(10Gbps)电路,OC——768(40Gbps)也正在逐步地投入使用,但是以这样的速率承载SONET,开销成本也是非常大的。
六、光纤以太网的应用在打造光纤以太网的众多技术中,10G以太网技术是目前受到业内人士高度关注的链路层技术,10G以太网的优点是减少网络的复杂性,兼容现有的局域网技术并将其扩展到广域网,降低了系统费用,并提供更快、更新的数据业务。
是一种融合LAN/MAN/WAN的一种链路技术,可构建端到端的以太网链路。
归纳起来10G光纤以太网在LAN/MAN/WAN中的应用包括:1.局域网应用这种应用是传统的局域网应用,针对运营商数据中心和企业网,包括骨干层中的LAN交换机上行10Gbps汇聚,服务器到交换机间的高速数据链路,数据中心服务器池的数据交换以及连接不同楼宇间的交换设备。
2.城域网应用城域网应用可采用暗光纤和DWDM设备两种传输形式,前者采用10G路由交换机作为节点设备,直接采用城市中敷设的暗光纤,可直接构建格状网络(采用单模光纤,端口链路距离可长达40km),后者采用城域DWDM设备,通常是环网方式组网,提供光层的业务上/下路和网络自愈恢复保护,对企业/园区骨干网,可实现无服务器建筑、远程备份/系统容灾,对运营商而言,该方式成本大大低于采用T3或OC-3传输设备的组网方案。
此外在SAN中,10GbE相对Fiber Channel ,Ultra160/320 SCSI,ATM以及HIPPI(High Performance Parallel Interface)等方式具有更加良好的时延性能,目前已经出现在SAN中应用。
3.广域网应用这是10GbE一个新兴的应用场合,连接ISP的电信级以太网交换机和NSP DWDM光纤传输设备的链路可以是极具成本优势的以太网链路,代替传统方式的昂贵的ATM交换机。
10GbE WAN接口还可以将园区中分散的LAN和节点设备连接到广域网。
考虑到骨干网中SDH传输设备大量存在的事实,IEEE802.3ae中定义的10Gb EWAN接口采用速率匹配和直接映射的方式,将10GbE MAC帧封装入OC-192c的净荷中传输,确保和现有SDH设备的无缝连接。
光网络正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如现在兴起的自动交换光网络技术ASON,假如未来的ASON节点设备(如大容量的OXC)可以实现全光域上的恢复保护(电信级),实现多波长动态分配和路由,灵活的波长上/下路,SDH体系和产品也会逐步向电信网络的边缘转移,演变为一种客户层信号或标准接口,10Gethernet over Fiber将完全可以实现,网络形态将更为简单。
七、高速以太网的发展趋势1.以太网在1995年后期,IEEE 802.3委员会就组建了一个工作小组,以研究在以太网的环境下如何使分组包的传输速度达到Gbit(即千兆)级。
如今千兆以太网的技术标准已经成熟,并有了一些成功的应用。
千兆以太网不仅仅定义了新的媒体和传输协议,还保留了10M和100M以太网的协议、帧格式,以保持其向下兼容性。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100M以太网,越来越多的业务负荷在骨干网上承载,千兆以太网就应运而生。
千兆以太网用于连接核心服务器和高速局域网交换机。
每个局域网交换机都有10/100M自适应端口和1G的上行端口。
图1为千兆以太网的典型应用。
千兆以太网的协议栈结构包括物理层和介质访问层(MAC),该MAC层是802.3的MAC层算法的增强版本。
除了使用非屏蔽的双绞线,对于其他媒介,都可以使用新定义的gigabit medium-independent interface (GMII),GMII是一种8bits的并行同步收发接口,它用于芯片和芯片的标准接口,可以满足不同芯片供应商对于MAC层和物理层的互连互通。
1.1 介质访问层千兆以太网使用IEEE 802.3定义的10M/100M以太网一致的CSMA/CD帧格式和MAC层协议。
以太网交换机(全双工模式)中的千兆端口不能采用共享信道方式访问介质,而只能采用专用信道方式,这是因为在专用信道方式下,数据的收发能够不受干扰地同步进行。
由于以太网交换技术的发展,不采用CSMA/CD协议也能全双工操作。
千兆以太网规范发展完善了PAUSE协议,该协议采用不均匀流量控制方法最先应用于100M以太网中。
1.2 物理层千兆以太网协议定义了以下四种物理层接口:● 1000BASE-LX:较长波长的光纤,支持550 m长的多模光纤(62.5μm或50μm)或5 Km长的单模光纤(10μm),波长范围为1270到1355 nm;● 1000BASE-SX:较短波长的光纤,支持275 m长的多模光纤(62.5μm)或550 m长的多模光纤(50μm),波长范围为770到860 nm;● 1000BASE-CX:支持25 m长的短距离屏蔽双绞线,主要用于单个房间内或机架内的端口连接;● 1000BASE-T:支持4对100 m长的UTP5线缆,每对线缆传输250M数据。
1.3 用于千兆以太网的数字信号编码技术除非物理层是双绞线方式,千兆以太网的数字信号编码方式均是8B/10B,这种方式在发送的时候将8bits数据转换成10bits,以提高数据的传输可靠性。
8B/10B方式最初由IBM公司发明并应用于ESCON(200M互连系统)中。
这种编码方式具有以下优点:●实现相对简单,并以廉价的方式制造可靠的收发器;● 对于任何数字序列,相对平衡地产生一样多的0,1比特;● 提供简便的方式实现时钟的恢复;● 提供有用的纠错能力。
8B/10B编码是mBnB编码方式的一个特例。
所谓mBnB编码即在发送端,将m bits的基带数据映射成n bits数据发送。
当n > m时,在发送侧就产生了冗余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