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审评基础
茶叶审评

茶叶审评六大基础评审因子茶叶审评一般分为(把盘、开汤、嗅香气看汤色、尝滋味、评叶底)根据这些项目逐一进行茶叶审评,并按照评茶术语写出评语。
把盘嫩度:嫩度是外形审评因素的重点,一般嫩度好的茶叶,应符合该茶类规格的外形要求,条索紧结重实,芽毫显露,完整饱满。
条索:条索是各类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规格,是区别商品茶种和等级的依据。
整碎:整碎是指茶叶的匀整程度,好的茶叶要保持茶叶的自然形态,精制茶要筛档是否匀称,面张是否平伏。
色泽:色泽是反应茶叶表面的颜色、色的深浅程度,以及光线在茶叶面的反射光亮度。
开汤俗称泡茶或沏茶,为湿评内质重要步骤。
开汤前应先将审评杯碗洗净擦干按号码次序排列在湿评台上。
一般红、绿、黄、白散茶,称取样茶3g投入审评杯内(毛茶如用200m1容量的审评杯则称取样茶4g,杯盖应放入审评碗内,然后以沸滚适度的开水以慢快慢的速度冲泡满杯,泡水量应齐杯口一致。
嗅香气香气:香气是茶叶冲泡后随水蒸气挥发出来的气味。
由于茶类、产地、季节、加工方法的不同,就会形成与这些条件相应的香气。
茶叶审评香气除辨别香型外,主要比较香气的纯异、高低、长短。
香气纯异指香气与茶叶应有的香气是否一致,是否夹杂其他异味;香气高低可用浓、鲜、清、纯、平、粗来区分;香气长短也就是香气的持久性,香气高、持久是好茶;烟、焦、酸、馊、霉是劣变茶。
看汤色汤色:汤色是茶叶形成的各种色素,溶解于沸水中而反应出来的色泽。
汤色在审评过程中变化较快,为了避免色泽的变化审评中要先看汤色或者嗅香气与看汤色结合进行。
汤色审评主要抓住色度、亮度、清浊度三个方面。
尝滋味滋味:滋味是评茶人的口感反应。
评茶时首先要区别滋味是否纯正,一般纯正的滋味可以分为浓淡、强弱、鲜爽、醇和几种。
不纯正滋味有苦涩、粗青、异味。
好的茶叶浓而鲜爽,刺激性强,或者富有收敛性。
评叶底叶底:叶底是冲泡后剩下的茶渣。
一般好的茶叶的叶底,嫩叶含量多,质地柔软,色泽明亮均匀一致。
好茶叶的叶底明亮、细嫩、厚实、稍卷,差的叶底表现暗、粗老、单薄、摊张等,而焦叶、劣变叶、掺杂叶则不允许存在。
茶叶审评基本流程

茶叶审评基本流程茶叶审评是对茶叶进行综合评价的一项工作。
茶叶审评的基本流程通常包括茶叶样品的收集、外观评价、茶叶干香评价、冲泡汤色评价、茶叶湿香评价、品尝评价和总体评价等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流程。
首先,茶叶审评需要收集茶叶样品。
茶叶样品的选择要考虑茶叶的产地、品种、生长环境、采摘季节等因素。
一般来说,茶叶样品应当是符合国家标准的合格茶叶产品。
接下来,对茶叶的外观进行评价。
外观评价是通过观察茶叶的外形、大小、色泽等方面来判断茶叶的质量。
良好的茶叶应当具有色泽鲜亮、完整的叶片、均匀的大小等特点。
然后,对茶叶的干香进行评价。
干香是指茶叶在未冲泡前的香气。
茶叶的干香可以分为花香、果香、香草香等不同种类。
评价者需要通过嗅闻茶叶的干香来判断其香气的浓郁程度和是否具有特异的香味。
接着,对茶叶的冲泡汤色进行评价。
冲泡汤色是指泡制出的茶汤的颜色。
良好的茶叶泡制出的茶汤通常色泽鲜亮、清澈透明,不混浊或有杂质。
评价者需要观察茶汤的颜色、亮度、透明度等特征,并判断茶汤是否符合茶叶的品种特点。
然后,对茶叶的湿香进行评价。
湿香是指茶叶在冲泡后散发出的香气。
茶叶的湿香可以分为花香、果香、香草香等不同种类。
评价者需要通过嗅闻两片茶叶相碰撞时所散发出的湿香来判断其香气的浓郁程度和是否具有特异的香味。
接下来,进行品尝评价。
品尝评价是将冲泡出的茶汤品尝口感和味道。
茶叶的品尝评价需要考虑茶汤的滋味、回甘、喉韵、滋味层次等因素。
评价者需要品尝茶叶的滋味,判断其是否醇厚、甘甜、爽口,并体验茶叶的口感和唇齿留香。
最后,进行总体评价。
总体评价是对茶叶进行全面评价的环节,需要综合考虑茶叶的外观、香气、冲泡汤色、湿香、口感等各个方面的特点,进行综合评分,并给出茶叶的整体质量和品质。
茶叶审评的基本流程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通过对茶叶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帮助生产者了解茶叶的品质,指导茶叶的生产和加工,并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茶叶产品。
茶叶审评基本流程

茶叶审评基本流程
将冲泡好的茶汤倒入茶海中,通过茶海的过滤器将茶叶渣过滤掉,留下清澈的茶汤。
八、评汤色
用目测的方法,观察茶汤的颜色,判断其是否清亮,色泽是否鲜艳,是否有杂质。
九、嗅香气
将茶汤杯靠近鼻子,用鼻子深深地吸一口气,闻其香气,判断其香气是否纯正,是否有异味,香气强弱等。
十、尝滋味
用茶汤勺舀起一口茶汤,放入口中,以舌头、喉咙、口腔、鼻腔等感官器官感受茶汤的滋味,判断其滋味是否醇厚,苦涩,甘甜等,口感是否柔和,余味是否悠长。
十一、评叶底
将沥干的茶叶放在白色的评叶盘中,用目测和手触的方法,观察茶叶的形状和颜色,判断其是否完整,是否有折断的情况,颜色是否均匀,是否有杂质。
十二、审评结果与判定
根据以上步骤的评分和判定标准,综合考虑茶叶的外形、干茶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等方面的品质,给出最终的评价结果和质量等级判定。
如果需要再次审评,可以重复以上流程进行。
茶叶审评基础花茶审评

茶叶审评基础中级班一、基本概念(一)、茶叶感官品质。
是指茶叶鲜叶(茶青)加工成成品茶后所表现出来的色、香、味、形品质。
(二)、茶业感官审评。
是指依靠人的嗅觉、味觉、视觉和触觉等感觉器官对茶叶品质进行评估的方法。
二、茶叶感官审评基础知识(一)、审评室的环境条件审评室是指供茶业品质感官审评的专用实验室。
茶室面积不应小于15平方米。
01、室外环境:安静;无污染、无异味;地势干燥;房间取南北朝向,朝北向开窗(也就是阴面房间),窗外空旷,光线充足。
02、室内环境:安静(室内噪声不得超过50dB);干燥整洁;空气新鲜流通;光线充足,明亮(窗宜大);室内墙壁和天花板应刷成白色。
有条件的安装空调(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5~27℃)和辅助照明设备(白炽灯强度不低于700lux灯光)。
(二)、设备条件(用具)01、干评台。
是评定茶叶外形的工作台。
高900mm,宽600mm,长短视审评室大小及日常工作量而定,台面漆成无反射光的黑色,靠北窗口安放。
02、湿评台。
是评定茶叶内质的工作台。
高850mm,宽450mm,长1500mm,台面漆成无反射光的乳白色,安放在干评台后1m左右,前后平行。
03、审评盘、匾评茶盘。
白色,正方形(长方形)边长240mm,边高33mm(边长250mm,边宽160mm,边高35mm),用无气味的木板、亚克力板或胶合板制成。
样茶匾。
用竹编成,圆形,直径500~1000mm,边高40mm,用于毛茶的审评。
叶底盘。
黑色正方形小木盘看精茶(边长100mm,边高15mm)或白色长方形搪瓷盘看毛茶和名茶(边长200mm,边宽130mm,边高20mm)。
04、审评杯碗审评杯碗为纯白瓷烧制,各杯碗的厚薄、大小和色泽要求一致。
标准审评杯碗(适用于红、绿、黄、白成品茶及花茶):杯高65mm,内径62mm,外径66mm,容量为150ml。
杯盖上有一小孔(放在杯柄位置),与杯柄相对的杯口上缘有锯齿形的小缺口。
碗高58mm,内径94mm,外径98mm,容量为200ml。
茶叶审评基础知识 知乎

茶叶审评基础知识知乎以茶叶审评基础知识茶叶审评是指对茶叶的外观、香气、滋味、汤色等进行评判和评分的过程。
通过茶叶审评,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品味茶叶的特点,从而选择出适合自己口味的茶叶。
以下是关于茶叶审评的一些基础知识。
一、外观评价茶叶的外观是茶叶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外观可以初步判断茶叶的质量。
外观评价主要包括茶叶的形状、色泽、锋毫等。
茶叶的形状有卷曲、扁平、条索等,不同的形状代表着不同的制茶工艺和茶叶品种。
色泽鲜亮、锋毫完整的茶叶往往品质较好。
二、香气评价香气是茶叶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品味茶叶时最直接感受的因素之一。
茶叶的香气可以分为干香、叶香和汤香三个层次。
干香是指茶叶在未冲泡时的香味,叶香是指冲泡后茶叶的香气,汤香是指冲泡后茶汤的香气。
香气评价主要考察茶叶的香气浓郁度、清香度和持久度。
三、滋味评价滋味是茶叶品质的核心指标,也是茶叶品鉴的重要内容。
滋味评价主要包括滋味的醇厚度、浓淡度、甘甜度、回甘度、涩度等。
醇厚度是指茶叶的滋味是否醇厚,浓淡度是指茶叶的滋味浓度,甘甜度是指茶叶的滋味是否带有甜味,回甘度是指喝完茶后口中是否有余香,涩度是指茶叶的滋味是否带有涩感。
四、汤色评价汤色是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茶叶审评中必须考察的内容。
汤色评价主要观察茶叶冲泡后茶汤的颜色深浅和清澈度。
茶叶的汤色可以分为明亮、黄绿、金黄、琥珀、红褐等不同颜色,不同颜色代表着不同的茶叶品种和制茶工艺。
汤色的清澈度也是评价茶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好的茶叶汤色清澈明亮,不含杂质。
以上是茶叶审评的基础知识,通过对茶叶的外观、香气、滋味、汤色等方面的评价和评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茶叶的品质和特点。
在茶叶审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因素,严谨客观地评价茶叶的品质。
同时,茶叶审评也是一项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的技巧,通过多次品鉴和比较,逐渐提高自己的茶叶品评水平。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了解茶叶审评基础知识有所帮助。
四、茶叶审评基本知识

水、电是评茶室的基础设施之一,布置上应注意安全和便利。 安全,是指在选取开关、插座、电线时,充分考虑用电器的负荷。 其布局时必须规范操作,不留隐患。
2)区域清晰,合理布置
评茶室的区域一般分为四个 部分。即:干评区、湿评区、样 茶区、洗涤区。各功能区的清晰 划分,是合理布局的基础。
长短视日常工作量而定,在前。
2)湿评台:高800mm、宽450-550mm,白色;平整、光洁、防漏;
在后。 3)杯碗柜:放置审评杯碗、汤碗、 汤匙等的用具。其尺寸一般约为 长×宽×高 = 4 0 0 mm×600mm×700mm。 分为上下两层,要求通透性较好, 器皿易于干燥。
上下层可用抽屉或横隔断的 形式,分为数格。各档高度可根 据放置的物品大小而定。可与湿 评台组合。
4) 审评设备用具
审评盘:正方形230×230×30mm,白色; 长方形250×160×30mm,白色。
评茶杯碗:专用白瓷标准杯碗,精茶150ml(高65mm,内径62mm, 外径66mm,杯柄有锯齿型缺口,杯盖内径为61mm,外径72mm,盖上 有一小孔,容量为150ml,国际上采用的标准碗为:外径95mm,内径 86mm,高52mm);毛茶200-250ml。
直尺:对特殊茶样的外形规格进行测量的仪器。长度为300mm,最小 刻度为lmm。
定时器:确定冲泡时间的仪器,感量为秒。
6) 封口机
7) 茶样橱、冰柜及茶样贮存桶
茶样橱:放置茶叶标准样的用具,一般以铝质框和玻璃为材料制成。
尺寸、规格根据需要而定,橱门具锁。
冰柜或冰箱:用于实物标准样及具有代表性实物参考样的低温贮存。
示例: 北 干评台
评茶程序与审评项目精讲课件

一 、评茶设备和要求
➢ 评茶要尽可能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或影响。 ➢ 如不同光线的照射,就影响茶叶形状、色泽、
汤色的正确反映。 ➢ 又如评茶用具不齐备,不完善,规格不一致,
同样会造成不必要的误差。
龙井 一级
氨基酸
2.20
100
1.97 89.55 1.54 70.00
多酚类 11.29 100 8.36 74.05 5.59 49.51
2、不同水温对茶叶维生素C泡出量的影响
处理项目
Vc (mg/杯)
Vc (mg/g)
%
全量法测定
5.25
100
100℃ 五 分 90℃ 钟 杯 80℃ 泡 法 70℃
➢ 1、正方形长宽各10cm,边高2cm; ➢ 2、长方形的长12cm,宽8.5cm,高2cm。3、
长方形白色搪瓷盘,盛清水漂看叶底。
(5)其它用具
➢ 5. 样茶秤:可用十分之一粗天平称取样茶。 ➢ 6、计时器: ➢ 7. 网匙: ➢ 8. 茶匙: ➢ 9. 汤杯: ➢ 10. 吐茶筒: ➢ 11. 烧水壶:
围而定。一般的湿评台长140cm,宽36cm, 高88cm, ➢ 包括台面镶边高5cm,台面一端应留缺口以利 清除茶汤茶渣。 ➢ 湿评台应放在干评台后。
样茶柜架:
➢样茶柜架: ➢在审评室内要配备样茶柜或样茶架,用以
存放茶叶罐。 ➢一般放在湿评台后方,也有放在湿评台侧
边靠壁的。 ➢室内的布置与设备用具的安放,以便于审
矿质 1 Fe2+
Fe3+ 2铝
3钙
4镁 5铅 6锰 7铬 8 镍味 9银 10 锌 11 硫酸盐
茶叶感官审评的基础知识

茶的品质主要是依靠人的感觉(视觉、嗅 觉、味觉、触觉)来鉴定。相对于理化检验, 茶叶感官审评的主要内容是茶叶品质、等级、 制作等质量问题。包括外形、汤色、香气、 滋味、叶底五项,简称“五项因子”,相应 定义了500余条专用评茶术语。
评茶是否准确,除评茶人员的技能外,必 须具备适应审评的设备,良好的环境,以及 一套合理的程序和正确的方法。尽量做到主 客观条件一致。
4、 叶底盘:审评叶底用,一般为木质,涂成黑色,有正方(10X10X2CM) 和长方形(12X:
7、 网匙:用于取茶汤中的碎片茶渣。
8、 茶匙:取茶汤评滋味用。
9、 吐茶筒:审评时吐茶及盛废水茶渣用。 10、 烧水壶:用于烧开水。
三、评茶用水
1、 审评盘:用于审评茶叶外形,以木质为宜,涂成白色,形状有方形和 长方形,规格为23X23X3CM或25X16X3CM。
2、 审评杯:用来泡茶和审评香气,瓷质白色,杯盖上有一小孔,在杯柄 对面的杯口上有一弧形或锯齿形,容量一般为150ML。
3、 审评碗:用于审评汤色和滋味,白色瓷质,容量与审评杯一致。
一、审评室的要求
(一) 、光线均匀、充足、避免直射 1、为避免光线直射,可在北窗加装黑斗窗 2、室内天花板、墙壁应漆成白色,并加装人工照明 备作自然光较差时使用
(二) 、方位背南朝北(北半球) (三) 、空气清新,与异味场所保持距离 (四) 、环境安静,注意次序,尊重主题. (五) 、室内环境:清洁、干燥.
地板不要打蜡 温度20 ℃ ±5℃,相对湿度50%~60%
二、审评室的设施及评茶用具
(一) 、评茶设施 1.干评台,靠窗口设置,台面漆成黑色,高度在90cm左右 2.湿评台在干评台后1m以上距离,高度在85cm左右,台 面漆成无反光的乳白色 (二) 、评茶用具 评茶盘、审评杯、审评碗、叶底盘、称茶器、计时器、 网匙、茶匙、汤杯、吐茶筒、烧水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茶环境要求
茶叶审评的人员要求审评前要求个人洁净 茶叶审评的产地要求白色桌面,光照充足,无异味,通风良好
7
扦样 评叶底
称量 观汤色
开汤 尝滋味
嗅香气
主要茶类品质特点和审评用语
红茶
外形:条索细紧有锋 苗,显金毫,棕褐油 润匀整
9
主要茶类品质特点和审评用语
红茶
汤色:红透明亮,有金边 香气:有嫩香甜香花果香味 滋味:鲜醇,爽滑
普洱茶
主要茶类品质特点和审评用语
叶底:鲜嫩多芽,黄绿明亮匀齐
色泽黄褐,肥硕明亮,匀整
16
阅三篇陆羽经,品七碗卢仝茶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17
感谢您的聆听!
10
主要茶类品质特点和审评用语
红茶
叶底:细嫩多芽,红明亮 11
普洱茶
主要茶类品质特点和审评用语
外形:形状符合要求,松紧适中,肥硕壮结显毫,面饼匀整, 润泽度好
14普Leabharlann 茶主要茶类品质特点和审评用语
汤色:生茶橙黄明亮
红浓透亮
香气:香气纯正,高爽,无异味
沉香明显,无杂味
滋味:醇厚回甘
润滑,甘爽
15
理想茶艺培训
茶叶审评基础
茶叶的审评
分享安排
什么是评茶
评茶要怎么做
学会用专业术语审评茶叶
什么是评茶
• 茶叶感官审评,国家标准GB/T23776-2009 • 审评茶叶的五项八因子 • 五项: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 • 八因子:形状,色泽,整碎,净度,汤色,香气,滋味,叶底
5
评茶用具
用具要求:审评杯、审评碗、样茶盘、天平、汤匙、热水壶、吐茶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