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审评

合集下载

茶叶审评术语

茶叶审评术语

茶叶审评术语
1. 外形评价:指评价茶叶的外观特征,例如叶形、叶色、叶片完整度等。

2. 香气评价:指评价茶叶的香气特点,例如花香、果香、甜香等。

3. 韵味评价:指评价茶叶的口感特点,例如回甘、醇厚、清爽等。

4. 汤色评价:指评价茶叶冲泡后的汤液颜色,例如黄绿色、红褐色、碧绿色等。

5. 叶底评价:指评价茶叶冲泡后的茶渣特征,例如茶叶底的嫩度、均匀度等。

6. 味道评价:指评价茶叶的口感特点,例如苦涩、鲜甜、浓香等。

7. 浓度评价:指评价茶叶冲泡后的浓度,例如浓烈、微淡、适中等。

8. 持久度评价:指评价茶叶的回味时间和持续时间,例如余香悠长、回味久远等。

9. 喉韵评价:指评价茶叶的入喉感受,例如喉控舒服、绵柔顺滑等。

10. 平衡度评价:指评价茶叶各个特点之间的平衡度,例如香气与味道的平衡、韵味与韵味的平衡等。

茶叶审评标准范文

茶叶审评标准范文

茶叶审评标准范文一、外形:外形是第一个影响茶叶审评的要素,正常情况下,茶叶应该有完整的形状,色泽鲜艳,大小均匀。

具体而言,外形包括茶叶的长度、宽度、卷曲程度、均匀性等方面。

茶叶的外形清晰、整齐,无杂质,表明茶叶的健康和美观度,因此一般会给予较高的评分。

二、香气:香气是茶叶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使用口腔闻香和杯中品香两种方式进行评估。

杯中品香是将茶叶注入杯中,用鼻子闻香,并从香气的浓郁度、清新度、持久度等方面进行评估。

口腔闻香是通过口腔的接触来感受茶叶的香气,并从香气的纯度、层次感、特点等方面进行评估。

茶叶的香气应该纯正、浓郁,没有任何异味,香气复杂度高且持久度较长的茶叶会得到较高的评分。

三、口感:口感是茶叶的重要评价指标,包括滋味、回甘、喉韵等方面。

滋味通常可以分为酸、甜、苦、涩、咸五种,茶叶在这些滋味中的平衡度、浓淡度以及滋味的变化程度都会影响口感的评价。

回甘指的是喝完茶后口中残留的甘甜感,高品质的茶叶应该有持久的回甘。

喉韵指的是品茗时从喉部感受到的舒适感,其柔和度和持续时间是评估茶叶口感好坏的指标之一、茶叶的口感舒适、均衡,回甘持久,喉韵柔和的茶叶得分较高。

四、汤色:汤色是指冲泡茶叶后的茶汤颜色,通常从颜色的明亮度、透明度、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评估。

茶叶的汤色应该明亮透亮,无混浊或悬浮物,颜色鲜艳,稳定性好的茶叶会得到较高的评分。

五、叶底:叶底是指茶叶冲泡后残留在壶中的茶叶底部。

通过观察叶底可以了解茶叶的内部结构和工艺处理方式等信息。

好的茶叶叶底应该均匀,叶质完整,有光泽,具有较高的价值和口感。

茶叶审评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的外形、香气、口感、汤色和叶底等方面进行评估,这些方面综合起来来评价茶叶的品质和特性。

茶叶从业人员通过遵循这些标准进行评估和比较,能够更好地判断茶叶的优劣,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茶叶产品。

茶叶审评标准

茶叶审评标准

茶叶审评标准
茶叶是中国传统的饮品,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

茶叶的品质直接影
响到茶叶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因此茶叶的审评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茶叶的审评标准主要包括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等几个方面。

首先,茶叶的外形是评判茶叶品质的第一步。

好的茶叶外形整齐,色泽自然,
叶片完整,有光泽,没有破碎和变形。

茶叶外形的好坏直接反映了茶叶的加工工艺和保存条件。

其次,茶叶的香气是评判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好的茶叶香气鲜活持久,
不仅如此,还能够让人闻之心旷神怡,回味无穷。

而劣质茶叶的香气可能会有烟熏味、发霉味或者其他异味,这些都是不符合审评标准的。

接着,茶叶的汤色也是茶叶品质的重要体现。

优质的茶叶汤色明亮透澈,清澈
明亮,如碧玉般晶莹剔透,而劣质茶叶的汤色可能会呈现混浊、浑浊或者发黑等情况,这些都是不符合审评标准的。

再者,茶叶的滋味是评判茶叶品质的关键。

好的茶叶滋味鲜爽醇厚,回甘持久,口感丰富,余味悠长,而劣质茶叶的滋味可能会有涩味、苦味、酸味或者其他不正常的味道,这些都是不符合审评标准的。

最后,茶叶的叶底也是茶叶品质的重要体现。

好的茶叶叶底匀整,色泽均匀,
叶脉清晰,叶底整齐,而劣质茶叶的叶底可能会有破碎、不均匀或者其他异常情况,这些都是不符合审评标准的。

综上所述,茶叶的审评标准主要包括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等几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综合评定,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茶叶的品质优劣。

因此,在进行茶叶品质评定时,需要结合这些标准,全面客观地评价茶叶的品质,以便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茶叶产品。

茶叶审评基本流程

茶叶审评基本流程

茶叶审评基本流程茶叶审评是对茶叶进行综合评价的一项工作。

茶叶审评的基本流程通常包括茶叶样品的收集、外观评价、茶叶干香评价、冲泡汤色评价、茶叶湿香评价、品尝评价和总体评价等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流程。

首先,茶叶审评需要收集茶叶样品。

茶叶样品的选择要考虑茶叶的产地、品种、生长环境、采摘季节等因素。

一般来说,茶叶样品应当是符合国家标准的合格茶叶产品。

接下来,对茶叶的外观进行评价。

外观评价是通过观察茶叶的外形、大小、色泽等方面来判断茶叶的质量。

良好的茶叶应当具有色泽鲜亮、完整的叶片、均匀的大小等特点。

然后,对茶叶的干香进行评价。

干香是指茶叶在未冲泡前的香气。

茶叶的干香可以分为花香、果香、香草香等不同种类。

评价者需要通过嗅闻茶叶的干香来判断其香气的浓郁程度和是否具有特异的香味。

接着,对茶叶的冲泡汤色进行评价。

冲泡汤色是指泡制出的茶汤的颜色。

良好的茶叶泡制出的茶汤通常色泽鲜亮、清澈透明,不混浊或有杂质。

评价者需要观察茶汤的颜色、亮度、透明度等特征,并判断茶汤是否符合茶叶的品种特点。

然后,对茶叶的湿香进行评价。

湿香是指茶叶在冲泡后散发出的香气。

茶叶的湿香可以分为花香、果香、香草香等不同种类。

评价者需要通过嗅闻两片茶叶相碰撞时所散发出的湿香来判断其香气的浓郁程度和是否具有特异的香味。

接下来,进行品尝评价。

品尝评价是将冲泡出的茶汤品尝口感和味道。

茶叶的品尝评价需要考虑茶汤的滋味、回甘、喉韵、滋味层次等因素。

评价者需要品尝茶叶的滋味,判断其是否醇厚、甘甜、爽口,并体验茶叶的口感和唇齿留香。

最后,进行总体评价。

总体评价是对茶叶进行全面评价的环节,需要综合考虑茶叶的外观、香气、冲泡汤色、湿香、口感等各个方面的特点,进行综合评分,并给出茶叶的整体质量和品质。

茶叶审评的基本流程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通过对茶叶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帮助生产者了解茶叶的品质,指导茶叶的生产和加工,并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茶叶产品。

茶叶审评标准

茶叶审评标准

茶叶审评标准茶叶作为一种重要的饮品,其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口感和健康。

因此,制定茶叶审评标准对于保障茶叶品质,提高茶叶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茶叶审评标准是对茶叶品质的一种客观评价,其内容涉及茶叶外形、色泽、香气、口感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就茶叶审评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茶叶生产和消费提供参考。

一、外形。

茶叶的外形是茶叶品质的第一印象,也是消费者选择茶叶的重要依据之一。

茶叶的外形应整齐、匀称,无杂质,色泽自然,有光泽。

对于不同种类的茶叶,其外形也有相应的要求,如龙井茶要求扁平整齐,毛尖茶要求芽头肥壮,银毫显露。

总体来说,茶叶的外形应符合其品种特点,体现出茶叶的整体美感。

二、色泽。

茶叶的色泽是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反映茶叶加工工艺和保存情况的重要依据。

茶叶的色泽应鲜艳自然,不宜过浅或过深,不应出现发黄、发红、发黑等异常情况。

对于绿茶而言,其色泽应为翠绿欲滴;红茶应为红艳明亮;乌龙茶应为金黄清澈。

总体来说,茶叶的色泽应符合其品种特点,体现出茶叶的鲜活和清新。

三、香气。

茶叶的香气是茶叶品质的重要体现,也是消费者选择茶叶的重要因素之一。

茶叶的香气应清新持久,纯正鲜活,有明显的品种特点。

对于不同种类的茶叶,其香气也有相应的要求,如绿茶要求清新嫩芽香,红茶要求鲜醇花香,乌龙茶要求清雅幽香。

总体来说,茶叶的香气应符合其品种特点,体现出茶叶的清新和纯正。

四、口感。

茶叶的口感是茶叶品质的重要评价指标,也是消费者选择茶叶的直接体验。

茶叶的口感应鲜爽饱满,回甘生津,有持久的余味。

对于不同种类的茶叶,其口感也有相应的要求,如绿茶要求清爽甘醇,红茶要求醇厚鲜甜,乌龙茶要求鲜爽回甘。

总体来说,茶叶的口感应符合其品种特点,体现出茶叶的饱满和回甘。

综上所述,茶叶审评标准涉及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口感等多个方面,对茶叶品质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茶叶生产企业和茶叶消费者可根据茶叶审评标准,选择和生产优质茶叶,提高茶叶品质,促进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茶叶审评基础知识 知乎

茶叶审评基础知识 知乎

茶叶审评基础知识知乎以茶叶审评基础知识茶叶审评是指对茶叶的外观、香气、滋味、汤色等进行评判和评分的过程。

通过茶叶审评,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品味茶叶的特点,从而选择出适合自己口味的茶叶。

以下是关于茶叶审评的一些基础知识。

一、外观评价茶叶的外观是茶叶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外观可以初步判断茶叶的质量。

外观评价主要包括茶叶的形状、色泽、锋毫等。

茶叶的形状有卷曲、扁平、条索等,不同的形状代表着不同的制茶工艺和茶叶品种。

色泽鲜亮、锋毫完整的茶叶往往品质较好。

二、香气评价香气是茶叶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品味茶叶时最直接感受的因素之一。

茶叶的香气可以分为干香、叶香和汤香三个层次。

干香是指茶叶在未冲泡时的香味,叶香是指冲泡后茶叶的香气,汤香是指冲泡后茶汤的香气。

香气评价主要考察茶叶的香气浓郁度、清香度和持久度。

三、滋味评价滋味是茶叶品质的核心指标,也是茶叶品鉴的重要内容。

滋味评价主要包括滋味的醇厚度、浓淡度、甘甜度、回甘度、涩度等。

醇厚度是指茶叶的滋味是否醇厚,浓淡度是指茶叶的滋味浓度,甘甜度是指茶叶的滋味是否带有甜味,回甘度是指喝完茶后口中是否有余香,涩度是指茶叶的滋味是否带有涩感。

四、汤色评价汤色是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茶叶审评中必须考察的内容。

汤色评价主要观察茶叶冲泡后茶汤的颜色深浅和清澈度。

茶叶的汤色可以分为明亮、黄绿、金黄、琥珀、红褐等不同颜色,不同颜色代表着不同的茶叶品种和制茶工艺。

汤色的清澈度也是评价茶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好的茶叶汤色清澈明亮,不含杂质。

以上是茶叶审评的基础知识,通过对茶叶的外观、香气、滋味、汤色等方面的评价和评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茶叶的品质和特点。

在茶叶审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因素,严谨客观地评价茶叶的品质。

同时,茶叶审评也是一项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的技巧,通过多次品鉴和比较,逐渐提高自己的茶叶品评水平。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了解茶叶审评基础知识有所帮助。

茶叶审评评语

茶叶审评评语

茶叶审评评语1、茶叶审评一:嫩度是外形审评因素的重点,一般嫩度好的茶叶,应符合该茶类规格的外形要求,条索紧结重实,芽毫显露,完整饱满。

2、茶叶审评二:条索是各类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规格,是区别商品茶种和等级的依据。

如炒青条形、珠茶圆形、龙井扁形、红碎茶颗粒形,以及各种名茶都有其一定的外形特点。

一般长条形茶评比松紧、弯直、壮瘦、圆扁、轻重,圆形茶评比颗粒的松紧、匀正、轻重、空实;扁形茶评比是否规格,平整光滑程度等。

3、茶叶审评三:整碎是指茶叶的匀整程度,好的茶叶要保持茶叶的自然形态,精制茶要筛档是否匀称,面张是否平伏。

4、茶叶审评四:色泽是反应茶叶表面的颜色、色的'深浅程度,以及光线在茶叶面的反射光亮度。

5、茶叶审评五:净度是指茶叶中含夹杂物的程度。

净度好的茶叶不含任何夹杂物。

6、茶叶审评六:香气是茶叶冲泡后随水蒸气挥发出来的气味。

由于茶类、产地、季节、加工方法的不同,就会形成于这些条件相应的香气。

如红茶的甜香、绿茶的清香、乌龙茶的果香或花香、高山茶的嫩香、祁门红茶的砂糖香等。

茶叶审评香气除辨别香型外,主要比较香气的纯异、高低、长短。

香气纯异指香气与茶叶应有的香气是否一致,是否夹杂其他异味;香气高低可用浓、鲜、清、纯、平、粗来区分;香气长短也就是香气的持久性,香气高、持久是好茶;烟、焦、酸、馊、霉是劣变茶。

7、茶叶审评七:汤色是茶叶形成的各种色素,溶解于沸水中而反应出来的色泽。

汤色在审评过程中变化较快,为了避免色泽的变化审评中要先看汤色或者嗅香气与看汤色结合进行。

汤色审评主要抓住色度、亮度、清浊度三个方面。

汤色随茶树品种、鲜叶老嫩、加工方法而变化,但各类茶有其一定的色度要求,如绿茶的黄绿明亮、红茶的红艳明亮、乌龙茶的橙黄明亮、白茶的浅黄明亮等。

8、茶叶审评八:滋味是评茶人的口感反应。

评茶时首先要区别滋味是否纯正,一般纯正的滋味可以分为浓淡、强弱、鲜爽、醇和几种。

不纯正滋味有苦涩、粗青、异味。

好的茶叶浓而鲜爽,刺激性强,或者富有收剑性。

茶叶审评术语大全

茶叶审评术语大全

茶叶审评术语大全一、各类茶叶通用评语1. 干茶外形评语茸毫密布:芽叶茸毛密集覆盖着茶条。

茸毫披覆与此同义。

披毫:茶条布满茸毛,程度低于茸毫密布。

显毫:有茸毛的茶条比例高。

多毫:有茸毛的茶条比例较高,程度低于显毫。

锋苗:细嫩有芽,紧卷有尖锋。

重实:条索或颗粒紧结;茶在手中有沉重感,容重大,一般是叶厚质嫩的茶叶。

身骨:茶条轻重,单位体积的重量。

匀整:指上、中、下三段茶的大小、粗细、长短较一致,完整。

匀称:指上、中、下三段茶的比例适当,无脱档现象。

匀净:匀齐而无梗朴及其他夹杂物。

挺直:条索平整而挺呈直线状,不弯不曲。

平直与此同义。

平伏:茶叶在把盘后,上、中、下三段茶在茶盘中相互紧贴,无翘起架空或脱档现象。

细紧:条索细长紧卷而完整,有锋苗。

细嫩:细紧完整,显毫。

紧秀:细紧秀长,锋苗显。

细秀:细嫩秀丽,锋苗显。

紧结:条索卷紧而重实;紧压茶指密度高。

紧直:条索卷紧、完整而挺直。

紧实:茶条卷紧,身骨重实,嫩度稍差,少锋苗,制工好。

肥壮:芽肥、叶肉厚实,柔软卷紧,形态丰满。

雄壮与此同义。

壮实:芽壮、茎粗,条索肥壮而重实。

粗壮:条索粗而壮实,嫩度稍低。

粗实接近此义,嫩度更低。

粗松:嫩度差,形状粗大而松散。

空松接近此义,更为松散。

松条:条索卷紧度差。

扁瘪:叶质瘦薄无肉,扁而干瘪。

瘦瘪与此同义。

扁块:结成扁圆形的茶块。

圆浑:条索圆而紧结,不扁不曲。

圆直:条索圆浑而挺直。

扁条:条形扁,欠圆浑,制工差。

短钝:条索短而无锋苗。

短秃与此同义。

短碎:面张条短,下盘茶多,欠匀整,制工差。

松碎:条松而短碎。

下脚重:下段茶中最小的筛号茶过多。

脱档:上、下段茶多,中段茶少;或中段茶多,上、下段茶少。

三段茶比例不当。

破口:茶条两端的断口显露且不光滑。

爆点:干茶上的烫斑。

轻飘:手感很轻,容重小。

露梗:茶梗比例高。

露筋:丝筋比例高。

2. 干茶色泽评语油润:色泽鲜活,光滑润泽。

光润与此同义。

枯暗:色泽枯燥且暗无光泽。

调匀:叶色均匀一致。

花杂:干茶叶色不一致,杂乱,净度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④评鉴叶底
色泽:颜色
嫩度:叶质的老嫩
匀度:叶质老嫩和颜色的均匀程度
亮度:光泽度、明亮度 好的叶底:鲜活,光 亮、
均匀、柔软
21
二、茶叶审评与茶艺的区别
1.茶具的不同:
茶叶审评:采用白瓷审评杯、审评碗。规定 用茶量3克、加水量150ml 、泡茶时间5分钟。
22
茶艺泡茶用具:
比较随意,茶、水、用具,随个人爱好来定。
乌龙茶为110ml的盖碗。
4
② 评茶其它用具:
定时器、小天平、茶巾、烧水壶、茶叶品质记 录表、样品柜、废液桶等等。
小天平:
5
3、茶叶审评程序与项目
(1) 茶叶外形审评
扦样→取样→把盘→评茶叶外形→记录。
(2) 内质审评
摆放审评杯→称样 3克→冲泡 5分钟→倒出茶汤→
快评汤色→嗅评香气→品尝茶汤滋味→评看叶底(茶 渣)。(绿茶)
色泽和净度。 ① 条索。茶叶的大小、长短、粗细、轻重。
9
② 嫩度主要比锋苗、含毫量、肉条的比
例及茶叶外表的光糙度。 ③ 整碎是比外形的匀整程度 ④ 净度主要比茶类夹杂物和非茶类夹杂 物的多少
10
⑤ 色泽
茶叶本身的颜色和光泽度。 色泽好的茶叶带有油润感,给人一种鲜活的感觉。
绿茶—绿色
红茶—红色
色泽差的茶叶,看上去带有一种枯死的感觉,无光泽的茶
6
(1) 外形审评
外形审评操作:
把盘:使盘中茶叶分成
上中下三层。
7
上段茶(面张茶):比较粗松、轻飘的浮在表面
中段茶:紧细重实的集中在中层
下段茶:体小或碎茶沉积于底层
• 审评毛茶外形时,一般先看上段茶,再看中茶,
后看下段茶。审评成茶外形时,则一般先看面张
和下段茶,然后看中段茶。
8
一般条形茶外形主要评比条索、嫩度、整碎、
叶,呈暗灰色。
11
(2)茶叶内质的审评
操作:
3克茶→茶杯→150ml沸水→冲泡→5分钟→滤出 茶汤→茶碗。
评审项目:快看汤色,嗅评香气,品尝滋味、评 鉴叶底。
12
① 评鉴汤色
汤色——茶汤的颜色,即茶叶中内含成分溶解在茶汤中 所呈现的色彩。
通过视觉判定。
13
汤色本身的正常色、茶汤的亮度、茶汤的清
澈度。
即茶汤的颜色、深浅、明暗和清浊。
以茶汤清、亮、明为上。
14
茶汤“正常色”
如:
绿茶:绿汤绿叶,或绿中略带黄、明亮; 红茶:红汤红叶,汤色红艳而明亮; 青茶:橙黄明亮; 黄茶:黄而明亮; 白茶:浅黄而明亮; 黑茶:红浓明亮,或橙黄明亮。
15
② 嗅评香气。
靠评茶人员的嗅觉来完成的。分三个阶段:热嗅、
各位同学,大家好!
现在开始上课!
1
一、茶叶审评技术
评茶人员通过视觉、嗅觉、味觉、 触觉等感觉器官来评定茶叶品质高 低优次的一门技术。
2
1.茶叶审评的意义
• 指导茶叶生产,促进制茶工艺改进, • 提高茶叶品质,合理定价, • 推动茶叶贸易
• 指导购买茶叶
3
2、评茶用具
① 审评杯、碗: 一般茶类150ml。
27
3.风格不同
茶叶审评:具有可比性,体现公正性。 茶艺品茶:具有观赏性,体现个人泡茶的技
艺。
28
29
温嗅、冷嗅。
16
嗅评香气
热嗅:主要辨别茶叶香气的纯异,闻香气中有否异 味。 温嗅:主要辨别茶叶香气的高低。 冷嗅:辨别茶叶香气的持久性。 以鲜爽、郁香高长持久为好,高短次之,低而粗为 差,有异味的茶叶为劣质茶叶。
17
③品尝茶汤滋味
由评茶人员的味觉器官来区别的。 味感有酸、甜、苦、辣、涩、咸、碱及金属味等。 人的味觉感受器是满布舌面上的味蕾,味蕾接触 到茶汤,受到刺激,激起味觉兴奋波,兴奋波传入 神经到中枢神经,再经过大脑综合分析,得出不同 的味觉。
工夫茶艺: 品名杯、闻香杯
紫砂壶 茶海
23
品绿茶泡茶用具:
品饮名绿茶和细嫩绿茶:用玻璃杯 茶杯均宜小不宜大。
24
品普洱茶用具:
用紫砂壶、硬陶茶具 粗陶茶具
25
泡大宗茶:
用大茶具:白瓷壶、玻璃壶
26
2.重点不同
茶叶审评:重在评茶。要求规范,投茶量、 用水量、泡茶时间要求一致,不能随意。 茶艺品茶:重在品茶。要求不规范,投茶量、 用水量、泡茶时间比较随意,容易受个人喜好的 影响。
1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审评茶汤滋味的优次
以:浓淡、强弱、鲜滞、爽涩、苦甜及纯异 评定优次。 品尝茶汤的适宜温度:为50℃左右。
19
品尝茶汤的温度
茶汤温度太高: 易烫坏评茶人员的味觉器官,味觉麻木,不能正 常品味。 茶汤温度太低: 茶汤对味觉器官刺激不够,影响味觉的灵敏度。
另外,茶汤中的物质,随温度下降而逐步析出, 汤味会变得不协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