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审评

合集下载

茶叶审评术语

茶叶审评术语

茶叶审评术语
1. 外形评价:指评价茶叶的外观特征,例如叶形、叶色、叶片完整度等。

2. 香气评价:指评价茶叶的香气特点,例如花香、果香、甜香等。

3. 韵味评价:指评价茶叶的口感特点,例如回甘、醇厚、清爽等。

4. 汤色评价:指评价茶叶冲泡后的汤液颜色,例如黄绿色、红褐色、碧绿色等。

5. 叶底评价:指评价茶叶冲泡后的茶渣特征,例如茶叶底的嫩度、均匀度等。

6. 味道评价:指评价茶叶的口感特点,例如苦涩、鲜甜、浓香等。

7. 浓度评价:指评价茶叶冲泡后的浓度,例如浓烈、微淡、适中等。

8. 持久度评价:指评价茶叶的回味时间和持续时间,例如余香悠长、回味久远等。

9. 喉韵评价:指评价茶叶的入喉感受,例如喉控舒服、绵柔顺滑等。

10. 平衡度评价:指评价茶叶各个特点之间的平衡度,例如香气与味道的平衡、韵味与韵味的平衡等。

茶叶审评标准范文

茶叶审评标准范文

茶叶审评标准范文一、外形:外形是第一个影响茶叶审评的要素,正常情况下,茶叶应该有完整的形状,色泽鲜艳,大小均匀。

具体而言,外形包括茶叶的长度、宽度、卷曲程度、均匀性等方面。

茶叶的外形清晰、整齐,无杂质,表明茶叶的健康和美观度,因此一般会给予较高的评分。

二、香气:香气是茶叶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使用口腔闻香和杯中品香两种方式进行评估。

杯中品香是将茶叶注入杯中,用鼻子闻香,并从香气的浓郁度、清新度、持久度等方面进行评估。

口腔闻香是通过口腔的接触来感受茶叶的香气,并从香气的纯度、层次感、特点等方面进行评估。

茶叶的香气应该纯正、浓郁,没有任何异味,香气复杂度高且持久度较长的茶叶会得到较高的评分。

三、口感:口感是茶叶的重要评价指标,包括滋味、回甘、喉韵等方面。

滋味通常可以分为酸、甜、苦、涩、咸五种,茶叶在这些滋味中的平衡度、浓淡度以及滋味的变化程度都会影响口感的评价。

回甘指的是喝完茶后口中残留的甘甜感,高品质的茶叶应该有持久的回甘。

喉韵指的是品茗时从喉部感受到的舒适感,其柔和度和持续时间是评估茶叶口感好坏的指标之一、茶叶的口感舒适、均衡,回甘持久,喉韵柔和的茶叶得分较高。

四、汤色:汤色是指冲泡茶叶后的茶汤颜色,通常从颜色的明亮度、透明度、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评估。

茶叶的汤色应该明亮透亮,无混浊或悬浮物,颜色鲜艳,稳定性好的茶叶会得到较高的评分。

五、叶底:叶底是指茶叶冲泡后残留在壶中的茶叶底部。

通过观察叶底可以了解茶叶的内部结构和工艺处理方式等信息。

好的茶叶叶底应该均匀,叶质完整,有光泽,具有较高的价值和口感。

茶叶审评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的外形、香气、口感、汤色和叶底等方面进行评估,这些方面综合起来来评价茶叶的品质和特性。

茶叶从业人员通过遵循这些标准进行评估和比较,能够更好地判断茶叶的优劣,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茶叶产品。

茶叶审评基本流程

茶叶审评基本流程

茶叶审评基本流程茶叶审评是对茶叶进行综合评价的一项工作。

茶叶审评的基本流程通常包括茶叶样品的收集、外观评价、茶叶干香评价、冲泡汤色评价、茶叶湿香评价、品尝评价和总体评价等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流程。

首先,茶叶审评需要收集茶叶样品。

茶叶样品的选择要考虑茶叶的产地、品种、生长环境、采摘季节等因素。

一般来说,茶叶样品应当是符合国家标准的合格茶叶产品。

接下来,对茶叶的外观进行评价。

外观评价是通过观察茶叶的外形、大小、色泽等方面来判断茶叶的质量。

良好的茶叶应当具有色泽鲜亮、完整的叶片、均匀的大小等特点。

然后,对茶叶的干香进行评价。

干香是指茶叶在未冲泡前的香气。

茶叶的干香可以分为花香、果香、香草香等不同种类。

评价者需要通过嗅闻茶叶的干香来判断其香气的浓郁程度和是否具有特异的香味。

接着,对茶叶的冲泡汤色进行评价。

冲泡汤色是指泡制出的茶汤的颜色。

良好的茶叶泡制出的茶汤通常色泽鲜亮、清澈透明,不混浊或有杂质。

评价者需要观察茶汤的颜色、亮度、透明度等特征,并判断茶汤是否符合茶叶的品种特点。

然后,对茶叶的湿香进行评价。

湿香是指茶叶在冲泡后散发出的香气。

茶叶的湿香可以分为花香、果香、香草香等不同种类。

评价者需要通过嗅闻两片茶叶相碰撞时所散发出的湿香来判断其香气的浓郁程度和是否具有特异的香味。

接下来,进行品尝评价。

品尝评价是将冲泡出的茶汤品尝口感和味道。

茶叶的品尝评价需要考虑茶汤的滋味、回甘、喉韵、滋味层次等因素。

评价者需要品尝茶叶的滋味,判断其是否醇厚、甘甜、爽口,并体验茶叶的口感和唇齿留香。

最后,进行总体评价。

总体评价是对茶叶进行全面评价的环节,需要综合考虑茶叶的外观、香气、冲泡汤色、湿香、口感等各个方面的特点,进行综合评分,并给出茶叶的整体质量和品质。

茶叶审评的基本流程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通过对茶叶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帮助生产者了解茶叶的品质,指导茶叶的生产和加工,并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茶叶产品。

茶叶审评基本流程

茶叶审评基本流程

茶叶审评基本流程
将冲泡好的茶汤倒入茶海中,通过茶海的过滤器将茶叶渣过滤掉,留下清澈的茶汤。

八、评汤色
用目测的方法,观察茶汤的颜色,判断其是否清亮,色泽是否鲜艳,是否有杂质。

九、嗅香气
将茶汤杯靠近鼻子,用鼻子深深地吸一口气,闻其香气,判断其香气是否纯正,是否有异味,香气强弱等。

十、尝滋味
用茶汤勺舀起一口茶汤,放入口中,以舌头、喉咙、口腔、鼻腔等感官器官感受茶汤的滋味,判断其滋味是否醇厚,苦涩,甘甜等,口感是否柔和,余味是否悠长。

十一、评叶底
将沥干的茶叶放在白色的评叶盘中,用目测和手触的方法,观察茶叶的形状和颜色,判断其是否完整,是否有折断的情况,颜色是否均匀,是否有杂质。

十二、审评结果与判定
根据以上步骤的评分和判定标准,综合考虑茶叶的外形、干茶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等方面的品质,给出最终的评价结果和质量等级判定。

如果需要再次审评,可以重复以上流程进行。

茶叶审评标准

茶叶审评标准

茶叶审评标准茶叶作为一种重要的饮品,其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口感和健康。

因此,制定茶叶审评标准对于保障茶叶品质,提高茶叶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茶叶审评标准是对茶叶品质的一种客观评价,其内容涉及茶叶外形、色泽、香气、口感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就茶叶审评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茶叶生产和消费提供参考。

一、外形。

茶叶的外形是茶叶品质的第一印象,也是消费者选择茶叶的重要依据之一。

茶叶的外形应整齐、匀称,无杂质,色泽自然,有光泽。

对于不同种类的茶叶,其外形也有相应的要求,如龙井茶要求扁平整齐,毛尖茶要求芽头肥壮,银毫显露。

总体来说,茶叶的外形应符合其品种特点,体现出茶叶的整体美感。

二、色泽。

茶叶的色泽是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反映茶叶加工工艺和保存情况的重要依据。

茶叶的色泽应鲜艳自然,不宜过浅或过深,不应出现发黄、发红、发黑等异常情况。

对于绿茶而言,其色泽应为翠绿欲滴;红茶应为红艳明亮;乌龙茶应为金黄清澈。

总体来说,茶叶的色泽应符合其品种特点,体现出茶叶的鲜活和清新。

三、香气。

茶叶的香气是茶叶品质的重要体现,也是消费者选择茶叶的重要因素之一。

茶叶的香气应清新持久,纯正鲜活,有明显的品种特点。

对于不同种类的茶叶,其香气也有相应的要求,如绿茶要求清新嫩芽香,红茶要求鲜醇花香,乌龙茶要求清雅幽香。

总体来说,茶叶的香气应符合其品种特点,体现出茶叶的清新和纯正。

四、口感。

茶叶的口感是茶叶品质的重要评价指标,也是消费者选择茶叶的直接体验。

茶叶的口感应鲜爽饱满,回甘生津,有持久的余味。

对于不同种类的茶叶,其口感也有相应的要求,如绿茶要求清爽甘醇,红茶要求醇厚鲜甜,乌龙茶要求鲜爽回甘。

总体来说,茶叶的口感应符合其品种特点,体现出茶叶的饱满和回甘。

综上所述,茶叶审评标准涉及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口感等多个方面,对茶叶品质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茶叶生产企业和茶叶消费者可根据茶叶审评标准,选择和生产优质茶叶,提高茶叶品质,促进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茶叶评审与鉴赏作业指导书

茶叶评审与鉴赏作业指导书

茶叶评审与鉴赏作业指导书第1章茶叶评审概述 (4)1.1 茶叶评审的定义与意义 (4)1.2 茶叶评审的基本要求与原则 (5)第2章茶叶的分类与识别 (5)2.1 茶叶的分类体系 (5)2.2 常见茶叶的识别方法 (6)2.3 茶叶的命名与产区特点 (6)第3章茶叶品质特征 (6)3.1 茶叶的外形特征 (6)3.1.1 条形 (6)3.1.2 匀整度 (7)3.1.3 嫩度 (7)3.1.4 净度 (7)3.2 茶叶的色泽特征 (7)3.2.1 干茶色泽 (7)3.2.2 汤色 (7)3.3 茶叶的香气特征 (7)3.3.1 香气类型 (7)3.3.2 香气浓度 (7)3.3.3 香气持久度 (8)3.4 茶叶的滋味特征 (8)3.4.1 口感 (8)3.4.2 回甘 (8)3.4.3 生津 (8)3.4.4 收敛性 (8)第4章茶叶评审方法 (8)4.1 茶叶评审的基本步骤 (8)4.1.1 准备工作 (8)4.1.2 观察外形 (8)4.1.3 闻香 (8)4.1.4 品饮 (8)4.1.5 查看汤色 (9)4.1.6 查看叶底 (9)4.2 茶叶样品的抽取与制备 (9)4.2.1 抽样原则 (9)4.2.2 抽样方法 (9)4.2.3 样品制备 (9)4.3 茶叶评审的感官检验方法 (9)4.3.1 外形评审 (9)4.3.2 香气评审 (9)4.3.3 滋味评审 (9)4.3.4 汤色评审 (9)4.3.5 叶底评审 (9)4.3.6 综合评价 (9)第5章茶叶品质评分标准 (9)5.1 茶叶品质评分体系 (9)5.1.1 外形评分(权重20%) (10)5.1.2 香气评分(权重30%) (10)5.1.3 汤色评分(权重10%) (10)5.1.4 滋味评分(权重20%) (10)5.1.5 叶底评分(权重10%) (10)5.2 茶叶品质评分方法 (10)5.2.1 感官评价法 (10)5.2.2 评分细则 (10)5.2.3 评分标准量化 (10)5.3 茶叶品质评分注意事项 (11)5.3.1 评茶环境 (11)5.3.2 评茶器具 (11)5.3.3 评茶人员 (11)5.3.4 茶叶冲泡 (11)5.3.5 评价过程 (11)第6章绿茶评审与鉴赏 (11)6.1 绿茶品质特点 (11)6.1.1 外形特点 (11)6.1.2 汤色特点 (11)6.1.3 香气特点 (12)6.1.4 滋味特点 (12)6.2 绿茶评审方法 (12)6.2.1 外形评审 (12)6.2.2 汤色评审 (12)6.2.3 香气评审 (12)6.2.4 滋味评审 (12)6.3 绿茶鉴赏技巧 (13)6.3.1 选择适宜的鉴赏环境 (13)6.3.2 把握鉴赏时间 (13)6.3.3 了解绿茶品种特点 (13)6.3.4 注重茶汤温度 (13)6.3.5 多次品鉴 (13)第7章红茶评审与鉴赏 (13)7.1 红茶品质特点 (13)7.1.1 外形:红茶的外形通常呈条索状,色泽乌黑,条索紧结,显锋苗,匀长,含毫。

茶叶审评评语

茶叶审评评语

茶叶审评评语1、茶叶审评一:嫩度是外形审评因素的重点,一般嫩度好的茶叶,应符合该茶类规格的外形要求,条索紧结重实,芽毫显露,完整饱满。

2、茶叶审评二:条索是各类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规格,是区别商品茶种和等级的依据。

如炒青条形、珠茶圆形、龙井扁形、红碎茶颗粒形,以及各种名茶都有其一定的外形特点。

一般长条形茶评比松紧、弯直、壮瘦、圆扁、轻重,圆形茶评比颗粒的松紧、匀正、轻重、空实;扁形茶评比是否规格,平整光滑程度等。

3、茶叶审评三:整碎是指茶叶的匀整程度,好的茶叶要保持茶叶的自然形态,精制茶要筛档是否匀称,面张是否平伏。

4、茶叶审评四:色泽是反应茶叶表面的颜色、色的'深浅程度,以及光线在茶叶面的反射光亮度。

5、茶叶审评五:净度是指茶叶中含夹杂物的程度。

净度好的茶叶不含任何夹杂物。

6、茶叶审评六:香气是茶叶冲泡后随水蒸气挥发出来的气味。

由于茶类、产地、季节、加工方法的不同,就会形成于这些条件相应的香气。

如红茶的甜香、绿茶的清香、乌龙茶的果香或花香、高山茶的嫩香、祁门红茶的砂糖香等。

茶叶审评香气除辨别香型外,主要比较香气的纯异、高低、长短。

香气纯异指香气与茶叶应有的香气是否一致,是否夹杂其他异味;香气高低可用浓、鲜、清、纯、平、粗来区分;香气长短也就是香气的持久性,香气高、持久是好茶;烟、焦、酸、馊、霉是劣变茶。

7、茶叶审评七:汤色是茶叶形成的各种色素,溶解于沸水中而反应出来的色泽。

汤色在审评过程中变化较快,为了避免色泽的变化审评中要先看汤色或者嗅香气与看汤色结合进行。

汤色审评主要抓住色度、亮度、清浊度三个方面。

汤色随茶树品种、鲜叶老嫩、加工方法而变化,但各类茶有其一定的色度要求,如绿茶的黄绿明亮、红茶的红艳明亮、乌龙茶的橙黄明亮、白茶的浅黄明亮等。

8、茶叶审评八:滋味是评茶人的口感反应。

评茶时首先要区别滋味是否纯正,一般纯正的滋味可以分为浓淡、强弱、鲜爽、醇和几种。

不纯正滋味有苦涩、粗青、异味。

好的茶叶浓而鲜爽,刺激性强,或者富有收剑性。

茶叶审评术语大全

茶叶审评术语大全

茶叶审评术语大全一、各类茶叶通用评语1. 干茶外形评语茸毫密布:芽叶茸毛密集覆盖着茶条。

茸毫披覆与此同义。

披毫:茶条布满茸毛,程度低于茸毫密布。

显毫:有茸毛的茶条比例高。

多毫:有茸毛的茶条比例较高,程度低于显毫。

锋苗:细嫩有芽,紧卷有尖锋。

重实:条索或颗粒紧结;茶在手中有沉重感,容重大,一般是叶厚质嫩的茶叶。

身骨:茶条轻重,单位体积的重量。

匀整:指上、中、下三段茶的大小、粗细、长短较一致,完整。

匀称:指上、中、下三段茶的比例适当,无脱档现象。

匀净:匀齐而无梗朴及其他夹杂物。

挺直:条索平整而挺呈直线状,不弯不曲。

平直与此同义。

平伏:茶叶在把盘后,上、中、下三段茶在茶盘中相互紧贴,无翘起架空或脱档现象。

细紧:条索细长紧卷而完整,有锋苗。

细嫩:细紧完整,显毫。

紧秀:细紧秀长,锋苗显。

细秀:细嫩秀丽,锋苗显。

紧结:条索卷紧而重实;紧压茶指密度高。

紧直:条索卷紧、完整而挺直。

紧实:茶条卷紧,身骨重实,嫩度稍差,少锋苗,制工好。

肥壮:芽肥、叶肉厚实,柔软卷紧,形态丰满。

雄壮与此同义。

壮实:芽壮、茎粗,条索肥壮而重实。

粗壮:条索粗而壮实,嫩度稍低。

粗实接近此义,嫩度更低。

粗松:嫩度差,形状粗大而松散。

空松接近此义,更为松散。

松条:条索卷紧度差。

扁瘪:叶质瘦薄无肉,扁而干瘪。

瘦瘪与此同义。

扁块:结成扁圆形的茶块。

圆浑:条索圆而紧结,不扁不曲。

圆直:条索圆浑而挺直。

扁条:条形扁,欠圆浑,制工差。

短钝:条索短而无锋苗。

短秃与此同义。

短碎:面张条短,下盘茶多,欠匀整,制工差。

松碎:条松而短碎。

下脚重:下段茶中最小的筛号茶过多。

脱档:上、下段茶多,中段茶少;或中段茶多,上、下段茶少。

三段茶比例不当。

破口:茶条两端的断口显露且不光滑。

爆点:干茶上的烫斑。

轻飘:手感很轻,容重小。

露梗:茶梗比例高。

露筋:丝筋比例高。

2. 干茶色泽评语油润:色泽鲜活,光滑润泽。

光润与此同义。

枯暗:色泽枯燥且暗无光泽。

调匀:叶色均匀一致。

花杂:干茶叶色不一致,杂乱,净度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叶审评六大基础评审因子
茶叶审评一般分为(把盘、开汤、嗅香气看汤色、尝滋味、评叶底)根据这些项目逐一进行茶叶审评,并按照评茶术语写出评语。

把盘
嫩度:嫩度是外形审评因素的重点,一般嫩度好的茶叶,应符合该茶类规格的外形要求,条索紧结重实,芽毫显露,完整饱满。

条索:条索是各类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规格,是区别商品茶种和等级的依据。

整碎:整碎是指茶叶的匀整程度,好的茶叶要保持茶叶的自然形态,精制茶要筛档是否匀称,面张是否平伏。

色泽:色泽是反应茶叶表面的颜色、色的深浅程度,以及光线在茶叶面的反射光亮度。

开汤俗称泡茶或沏茶,为湿评内质重要步骤。

开汤前应先将审评杯碗洗净擦干按号码次序排列在湿评台上。

一般红、绿、黄、白散茶,称取样茶3g投入审评杯内(毛茶如用200m1容量的审评杯则称取样茶4g,杯盖应放入审评碗内,然后以沸滚适度的开水以慢快慢的速度冲泡满杯,泡水量应齐杯口一致。

嗅香气
香气:香气是茶叶冲泡后随水蒸气挥发出来的气味。

由于茶类、产地、季节、加工方法的不同,就会形成与这些条件相应的香气。

茶叶审评香气除辨别香型外,主要比较香气的纯异、高低、长短。

香气纯异指香气与茶叶应有的香气是否一致,是否夹杂其他异味;香气高低可用浓、鲜、清、纯、平、粗来区分;香气长短也就是香气的持久性,香气高、持久是好茶;烟、焦、酸、馊、霉是劣变茶。

看汤色
汤色:汤色是茶叶形成的各种色素,溶解于沸水中而反应出来的色泽。

汤色在审评过程中变化较快,为了避免色泽的变化审评中要先看汤色或者嗅香气与看汤色结合进行。

汤色审评主要抓住色度、亮度、清浊度三个方面。

尝滋味
滋味:滋味是评茶人的口感反应。

评茶时首先要区别滋味是否纯正,一般纯正的滋味可以分为浓淡、强弱、鲜爽、醇和几种。

不纯正滋味有苦涩、粗青、异味。

好的茶叶浓而鲜爽,刺激性强,或者富有收敛性。

评叶底
叶底:叶底是冲泡后剩下的茶渣。

一般好的茶叶的叶底,嫩叶含量多,质地柔软,色泽明亮均匀一致。

好茶叶的叶底明亮、细嫩、厚实、稍卷,差的叶底表现暗、粗老、单薄、摊张等,而焦叶、劣变叶、掺杂叶则不允许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