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审评结果报告表
评茶记录表(绿茶)

嫩度稍低,外型特色不明显,色泽暗褐或陈灰或灰绿偏黄,较匀整,净度尚好
70-79
汤色
绿明亮
90-99
10%
尚绿明亮或黄绿明亮
80-89
深黄或黄绿欠亮或浑浊
70-79
喷鼻气
高爽有栗喷鼻或略有嫩喷鼻或带花喷鼻
90-99
30%
清喷鼻,尚高,火工喷鼻
80-89
尚纯,略熟闷,老火
70-79
味道
鲜醇,醇厚鲜爽
评茶记录表(绿茶)之杨若古兰创作
产品名称
(规格型号)
产品批号
批 量
取样时间
取样地点
履行尺度:
因子
品质特征
给分
评分系数
得分
外形
以一芽二叶初展到一芽二叶为原料,外型有特色,色泽较嫩绿或翠绿或深绿,油润,匀整,净度好
90-99
20%
嫩绿,以一芽二叶为原料,外型较有特色,色泽墨绿或黄绿,较油润,尚匀整,净度较好
90-99
30%
清爽,浓厚,尚醇厚
80-89
尚醇,浓涩,青涩
70-79
叶底
嫩匀多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嫩绿明亮、匀齐
90-99
10%
嫩匀略有芽,绿明亮,尚匀齐
80-89
尚嫩,黄绿、欠匀齐
70-79
评茶结果:
备注:
评茶员: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叶感官审评报告—安吉白茶

。
安 吉 白茶 的 另 一 特 点 为 多酚类 含 量 低
现 为 醇 和且 特别鲜 爽
,
达 6% 以上
,
。
因此
其 品 质奇特
,
,
滋味 表
香 气 清鲜
,
汤 色 绿 而 清澈 明 亮
,
外 形 自然 呈 兰 花形
干茶 色 泽鲜 绿 带嫩 黄
叶 底色 泽 嫩
白似 玉
,
叶 脉 翠绿
。
安 吉 白茶 ( 白叶茶 ) 是 一 种 珍 罕 的变 异 茶种
评茶实验 室
编 者按 : 本栏 目依 托 中 国 茶叶 流 通 协 会 实 验 室和 中国 茶叶 流 通 协 会培 训 部创 办 实验 室作 为 中央 财 政 支持 项 目 于 2 0 0 8 年 开 始 筹 建
, ,
中 国 茶叶 流 通 协 会
、
已 配 有 气相 色谱 ( c Q
、
一 20 1
,
) 0
、
,
} } 匀整
色嫩 绿
,
成朵
,
匀整
特 级 干 茶样
特级 茶 汤
e h in
es e
、
。
w
o 「
ld
}6 1
:
—
“
,
安吉白 茶
安吉 白茶 精品
、
:
特级 地 理 标 志 产品
:
G B / T 203 5 4一 2 0 0 6
安吉 白茶
”
:
安吉 白茶 产 于 浙 江 省安 吉 县
。
该 茶因 其品 质 独 特
只 有 10 % 左 右
,
,
鲜 叶幼嫩 时 叶 绿 素含 量 特别低
巴中茶叶评审结果

茶样名称 福鼎 福鼎 翰林毛峰卷曲 翰林特炒(卷曲型) 皇山绿茶平昌县 金山春晓 独芽(明前)新金山 金山玉露 清明 一芽一叶(新金 山) 龙虎山茶巴山毛峰 4.18 罗村绿茶炒青 石龙村 纯手工单芽 3.28 元顶子茶厂云顶名兰 天岗云雾绿茶 镇龙镇毛峰4.16 镇龙镇 雀舌4.21 镇龙镇肖家坡卷曲 4.21 外形(10%) 评语 深绿显毫 肥嫩绿润显毫 紧结弯曲色深 细紧弯曲 带峰苗 全芽色绿 微扁似笋翠绿 紧结弯曲显毫 尚紧带峰苗 紧结弯曲 尚紧带峰苗 全芽似笋黄绿 细紧弯曲色暗 紧结弯曲墨绿 色绿显芽 有爆点 尚紧 带峰苗 分 90 91 82 84 90 94 86 81 82 80 92 84 84 86 80 汤色(20%) 评语 分 绿亮 91 绿亮 90 黄亮 85 黄较亮 黄绿明 亮 浅黄泛 红 嫩黄 绿尚亮 黄绿尚 亮 绿较亮 绿较亮 绿明 黄绿较 亮 浅黄泛 红 黄绿较 亮 84 88 86 89 87 85 89 88 90 86 84 86 香气(30%) 评语 分 栗香 91 栗香 91 火工高 82 重烟 生 稍有清 香 尚高 生 纯正 较高 有清香 高 醇 尚醇 有清香 (烟) 尚高熟 70 84 88 86 82 85 87 88 91 82 82 84 滋味(30%) 评语 分 鲜醇 92 鲜醇 92 老火 80 烟味 生涩 生涩 较爽 偏生 尚爽 醇厚 较爽带涩 醇厚 尚爽 尚爽 带涩 烟 尚爽 70 84 83 87 86 85 88 84 88 82 80 86 叶底(10%) 评语 分 黄绿显芽 90 黄绿显芽 90 黄绿较亮 87 黄绿欠亮尚 80 匀 绿亮 92 全芽 嫩绿 黄绿明亮 绿明 黄绿尚匀 黄绿较亮 全芽嫩绿 黄绿较匀 绿尚亮尚匀 嫩绿 黄绿较亮尚 嫩 94 89 90 84 86 95 86 86 92 8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叶感官审评报告—茯砖茶

——茯砖茶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叶感官审评报告茶叶品名:泾渭茯茶茶样规格:400g经典茯茶、金茯细、1kg手筑茯茶、特制茯砖茶样标准:Q/JWFC01-2008 茯茶茶叶简介:茯茶又名伏茶、福茶、泾砖、封茶、府茶等。
早在清朝康熙年间,陕西、甘肃商人即到湖南安化采收黑毛茶,后运往陕西泾阳筑制成发“金花”的茶砖,称为茯砖。
因茯砖茶在过去只能在伏天“发花”,所以叫伏茶。
又因其香气和滋味似土茯苓,且本身具有某些防病治病的功效,因而取名类似药材的“茯茶、茯砖茶”,也因为它的保健功效能造福人类,又称“福砖”。
茯砖茶的加工工序分毛茶拼配,拼堆筛分,汽蒸,堆积,散热,输茶投料,称茶蒸茶,装匣紧压,冷却定型,检验包砖,干燥发花,成品包装等。
其中,干燥发花为其关健工序,通过干燥发花中的微生物作用、水热作用及少量的内源酶作用,促进茶叶中的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除去茶叶的青草气和粗涩味,使茶味更醇和并形成独特的香气——“菌花香”和类似中药茯苓的气味。
茯茶加工过程中所形成的金黄色颗粒状的菌落是一种“神奇”的微生物,过去人们只知茯茶品质的优良与 “金花”有着直接的联系,“发花”普遍茂盛、颗粒大且色泽金黄鲜艳的茶好喝,否则滋味就差,没有发花或有黑霉、白霉生长的就不堪饮用。
但人们对于这种金花物质一直心存疑虑,甚至怀疑是黄曲霉。
后经湖南农业大学施兆鹏教授、温琼英教授等对茯茶发酵的机理进行系统研究,终于解开了这个谜团。
这种“金花”是有益菌,属于子囊真菌,曲菌科,曲菌属,叫冠突散囊菌,该种菌生长所需温度为15-34度,相对湿度为65-85%,最适宜温度为26-28度,相对湿度80%。
金黄色颗粒就是这种菌的孢子囊。
目前生产的茯砖茶,主要分特制和普通两个品种,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原料的拼配不同。
特制茯砖全部用三级黑毛茶评茶实验室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叶感官审评室编者按:本栏目依托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实验室和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培训部创办,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实验室作为中央财政支持项目于2008年开始筹建,已配有气相色谱(GC-2010)、液相色谱(HPLC)、紫外分光光度计(UV-2550)、烘箱、分析天平等一系列实验设备、器材,已经能够进行感官审评实验及部分理化成份分析。
茶叶审评结果报告表

茶名
外形(20%)
汤色(10%)
香气(30%)
滋味(30%)
叶底(10%)
总分
评语
分
评语
分
评语
分
评语
分
评语
分
分
青心一号
条索紧细
墨绿光润
尚匀整
匀净
19
黄绿鲜亮
9
豆香
纯正
持久
28
鲜爽
醇厚
28
一芽二叶,叶质嫩软,平滑;
黄绿尚明亮;
有单张、红梗;
6
90
茶名
外形(25%)
汤色(10%)
香气
总分
评语
分
评语
分
评语
分
评语
分
评语
分
分
英红九号
(自制)
粗壮紧结
褐中带金芽
显毫
匀净
22
红艳明亮
有金圈
8.5
甜香
纯正
23
浓强
略涩
有青味
26
一芽二、三叶
红亮,边缘红中间青,欠匀
叶质光滑
6
85.5
英红九号
(德高信)
条索紧结
褐黄
金毫显
匀净
23
红明
有金圈
8
清甜
纯正
24
鲜爽
收敛性强
29
一芽二、三叶
红匀明亮
叶质较自制的厚,比自制的老一点
9
93
茶名
外形(20%)
汤色(5%)
香气(30%)
滋味(35%)
叶底(10%)
总分
评语
分
评语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叶感官审评报告—大红袍

评茶实验室编者按:本栏目依托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实验室和中国茶叶流通性培训部创办,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实验室作为中央财政支持项目于2008年开始筹建,已配有气相色谱(GC-2010)、液相色谱(HPLC)、紫外分光光度计(UV-2550)、烘箱、分析天平等一系列实验设备、器材,已经能够进行感官审评实验及部分理化成份分析。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叶感官审评报告——大红袍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叶感官审评室茶叶品名:大红袍茶样等级:特级、一级、二级茶样标准:GB/T 18745-2006 《地理标志产品 武夷岩茶》茶叶简介:大红袍是武夷山最负盛名的茶树,被誉为“茶中之王”,生长在九龙窠内的一座陡峭的岩壁上,经扦插种植已大批量生产。
每年春天,采摘3—4叶开面新梢,经凉青、做青、初揉、复揉、走水焙、复焙、簸拣、补火等工艺制成。
大红袍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
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
审评方法及程序:参照相关国际、国家标准并结合大红袍茶叶品质特点确立审评方法。
即采用倒钟形的乌龙茶专用审评杯碗,准确称取5.0g茶样,按1:22的比例冲泡沸水,并在冲泡时把茶汤中的泡沫刮去。
静止2分钟后带汤闻香气,3分钟后,出汤,看汤色、评滋味;二次开汤,冲泡3分钟后按前述操作顺序审评;三次开汤,冲泡5分钟后仍按前述操作顺序审评;最后,综合评定香气、汤色、滋味及叶底。
审评用具:茶瓯(倒钟形杯)、审评碗、审评盘、叶底盘、天平、茶匙、汤杯。
大红袍(特级)茶汤(特级)叶底(特级)66Chinese Tea World67Chinese Tea World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叶审评报告单标准样名:大红袍 审评日期:2010年1月12日制样单位: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培训部 供货单位:福建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 审评单位: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培训部 审评地点: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叶感官审评室审评报告:。
茶叶审评表格

叶底 柔嫩 嫩绿 嫩绿 嫩绿 嫩绿 嫩绿 叶色鲜亮 叶色鲜亮 柔嫩 褐红
品名 白毫银针
形状 白毫遍布,肥 直 银绿
色泽
干评 匀整度
匀整
金骏眉
金豪遍布
金黄带褐色
匀整
净度 匀净
匀净
汤色 浅杏黄
深红
滋味 鲜爽
湿评 香气
清香
醇和
清香
叶底 黄绿、柔嫩
红褐
祁门红茶
扁平
褐红
较匀整
较匀净
红褐
鲜爽浓醇
清香
红褐
滇红 红碎茶 红乌龙
匀整 匀整 较匀整
云南普洱
扁圆形
褐红
匀整
净度 匀净
汤色 嫩绿明亮
匀净 匀净 较匀净 匀净 匀净 较匀净 较匀净 匀净 匀净
浅绿 嫩绿 浅绿 明亮 黄绿明亮 嫩绿明亮 嫩绿明亮 黄绿明亮 红浓明亮
滋味 清香浓郁
湿评 香气
清香
鲜爽
香气咼
鲜爽
香气咼
鲜爽
香气咼
鲜爽
清香
醇厚
粟香
清爽
清香
清爽
清香
鲜爽的
花香
醇厚
陈腐气
灰绿油润
干评 匀整度
匀整
较匀整
净度 匀净
匀净
汤色 绿黄
橙黄
滋味 醇厚
湿评 香气
栗香
甜爽
烟焦味
叶底 柔嫩
红梗
3
扁平、显毫
翠绿油润
较匀整
较匀净
黄绿
醇和
栗香
柔嫩
4
松扁、显毫Biblioteka 青绿匀整匀净
嫩绿
鲜爽
栗香
鲜亮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叶感官审评报告_蒙顶甘露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叶感官审评报告——蒙顶甘露茶叶品名:蒙顶甘露茶样等级:特级、一级、二级茶样标准:GB/T 18665-2008“地理标志产品 蒙山茶”茶叶简介:“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
”蒙顶茶产于地横跨四川省名山、雅安两县的蒙山,因茶主产于山顶,故被称做“蒙顶茶”。
蒙山山势巍峨,峰峦挺秀,绝壑飞瀑,重云积雾,景色与峨眉山、青城山齐名。
蒙山上清峰现存汉代甘露祖师吴理真手植七株仙茶的遗址。
蒙顶茶,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古老的名茶,被尊为茶中故旧,名茶先驱。
茶圣陆羽在评价名茶时曾说:“蒙顶第一,顾诸第二”(顾诸茶产于浙江长兴,是唐代名茶中的珍品)。
蒙顶甘露为蒙顶茶的一种,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新鲜芽叶采后经适当摊放,以高温杀青,经三炒、三揉、三烘和整形工序制成。
蒙顶甘露茶外形纤细,叶整芽全,身披银毫,叶嫩芽壮;色泽嫩绿油润;汤色黄碧,清澈明亮;香馨高爽,味醇甘鲜,沏二遍时,越发鲜醇,使人尺颊留香。
审评方法及程序:参照相关标准并结合蒙山茶品质特点确立审评方法。
即先干评外形,主要评定干茶形状和色泽两项因子。
其次,进行湿评,用沸水将评茶杯碗烫热,随即称取有代表性茶样3.0g,置于150ml评茶杯中,迅速注满热水(水温80℃左右),并立即用杯盖刮去液面泡沫,加盖。
4 min后,将茶汤沥入评茶碗中,按看汤色→嗅香气→尝滋味→评叶底的顺序评定内质,湿评重点因子为香气和滋味。
最后将杯中叶底倒入叶底盘中,审评叶底。
审评用具:审评杯、审评碗、审评盘、叶底盘、天平、茶匙、汤杯。
评茶实验室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叶感官审评室编者按:本栏目依托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实验室和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培训部创办,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实验室作为中央财政支持项目于2008年开始筹建,已配有气相色谱(GC-2010)、液相色谱(HPLC)、紫外分光光度计(UV-2550)、烘箱、分析天平等一系列实验设备、器材,已经能够进行感官审评实验及部分理化成份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名
外形(20%)
汤色(10%)
香气(30%)
滋味(30%)
叶底(10%)
总分
评语
分
评语
分
评语
分
评语
分
评语
分
分
青心一号
条索紧细
墨绿光润
尚匀整
匀净
19
黄绿鲜亮
9
豆香
纯正
持久
28
鲜爽
醇厚
28
一芽二叶,叶质嫩软,平滑;
黄绿尚明亮;
有单张、红梗;
6
90
茶名
外形(25%)
汤色(10%)
香气(25%)
花杂
不匀
7.5
87.5
金观音
(7.2
下午采)
条索粗松
褐绿花杂
有红梗
尚匀净
17
橙黄
明亮
4番薯香,带花香高长久27略淡薄稍涩,有咸味
30
叶质较硬,皮革质感
黄绿色
叶片完整
不匀
7
85
金观音
(7.1制)
条索紧细
乌褐,断碎多
欠匀
净度高
16
橙红
3
甜香
有水味
持久
26
浓强
涩口
31
一芽二叶,叶质嫩软
暗黄绿
破碎
6
82
滋味(30%)
叶底(10%)
总分
评语
分
评语
分
评语
分
评语
分
评语
分
分
英红九号
(自制)
粗壮紧结
褐中带金芽
显毫
匀净
22
红艳明亮
有金圈
8.5
甜香
纯正
23
浓强
略涩
有青味
26
一芽二、三叶
红亮,边缘红中间青,欠匀
叶质光滑
6
85.5
英红九号
(德高信)
条索紧结
褐黄
金毫显
匀净
23
红明
有金圈
8
清甜
纯正
24
鲜爽
收敛性强
29
一芽二、三叶
红匀明亮
叶质较自制的厚,比自制的老一点
9
93
茶名
外形(20%)
汤色(5%)
香气(30%)
滋味(35%)
叶底(10%)
总分
评语
分
评语
分
评语
分
评语
分
评语
分
分
金观音
(7.2
上午采)
条索粗松
绿褐稍暗,梗黑
花杂
尚匀净
16.5
深橙黄
3.5
清香,带兰花香
持久
28
苦涩
有回甘
32
叶质柔软有弹性
叶片稍厚,光滑
浅黄绿,有红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