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唱法简介
声乐三大唱法及简介

声乐三大唱法及简介声乐三大唱法及简介美声唱法起源于欧洲,它的产生不仅与欧洲音乐的发展过程有着密切联系,而且作为人类文化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它同样也是社会、时代发展的产物。
那么声乐有几种唱法呢?具体是怎么样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声乐三大唱法及简介,欢迎欣赏。
简介:美声唱法(意大利文:Bel canto)又称"柔声唱法"。
它要求歌者用半分力量来演唱。
当高音时,不用强烈的气息来冲击,而用非常自然、柔美的发声方法,从深下腹(丹田)的位置发出气息,经过一条顺畅的通道,使声音从头的上部自由地放送出来(即所谓"头声")。
民族唱法(意大利文:Nazionale cantanti)是由中国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惯和爱好,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歌唱艺术的一种唱法。
民族唱法包括中国的戏曲唱法、说唱唱法、民间歌曲唱法和民族新唱法等四种唱法。
通俗唱法(又名流行唱法)始于中国二十世纪30年代得到广泛的流传。
其特点是声音自然,近似说话,中声区使用真声,高声区一般使用假声。
很少使用共鸣,故音量较小。
演唱时必须借助电声扩音器,演出形式以独唱为主,常配以舞蹈动作、追求声音自然甜美,感情细腻真实。
声乐三种唱法1、美声唱法美声唱法注重发声的'技巧性和规范性,强调声音的共鸣和掩盖,在生理上要求喉头向下使喉咙充分打开,追求具有强烈穿透力的“面罩集中点”以获得高质量的声音效果。
要求演唱者深入理解歌词,力求自然质朴,追求高度的艺术表现。
同时培养声音的美学观念,提高鉴赏力,使演唱更加合乎美声的要求。
2、民族唱法民族唱法主要是指演唱民族风格较强的声乐作品时所用的技术方法及一些规律。
它们既是从戏曲、曲艺、民歌这些民族传统唱法中提炼和继承下来的,同时又借鉴和吸收了西洋唱法中优秀的结果。
民族唱法注重歌唱发声的自然性,强调行腔与咬字的有机结合,主张“字”正才能“腔”圆的基本观点,追求“字清”而“韵正”的传统格式。
美声唱法演唱的艺术特点

美声唱法演唱的艺术特点
美声唱法是一种以声乐为基础的唱法技巧,它最早起源于欧洲古典音乐,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独立的唱法体系,并在世界各地的音乐界得到广泛应用。
美声唱法的演唱技巧独特而精细,因此具有许多独特的艺术特点。
第一,美声唱法注重声音的质感和纯净度。
美声唱法强调声音的清晰、明亮和纯正。
演唱者通过正确的发声技巧和咬字发音,使声音具有高度的透明度和纯净度。
这种纯净而明亮的声音质感让人感到舒适和享受,也增强了音乐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第二,美声唱法追求声音的自由流动和技巧的完美呈现。
美声唱法的基本原则是发声时要保持喉咙和颈部肌肉的放松状态,使声音能够自由地流动和发挥。
演唱者通过训练和练习,可以做到声音的自由控制和表达,展现出技巧的完美呈现。
这种流畅而富有变化的声音表达方式,使演唱者能够更加准确地传达音乐作品的情感和意境。
美声唱法追求音乐的高度艺术性和表现力。
美声唱法强调音乐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它要求演唱者能够准确地传达作曲家的意图和音乐作品的情感。
演唱者需要通过声音的表达和语言的演绎,将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充分展现出来。
这种高度的艺术性和表现力使得美声唱法成为了一种很受欢迎的演唱方式,在歌剧、宗教音乐和声乐独唱等领域中得以广泛应用。
第四,美声唱法注重声音的技巧性和声乐的专业性。
美声唱法是一种基于声乐专业训练和技巧发展而成的演唱方式,它要求演唱者具备丰富的声乐知识和技巧,能够运用各种发声和呼吸技巧来塑造声音,提升音乐表达的效果。
演唱者需要通过持续的声乐训练和技巧的提高,不断完善自己的唱功和演唱技巧,以满足美声唱法对声音和音乐表达的高要求。
美声唱法概述

美声唱法概述1、美声唱法的流派渊源“美声”唱法,这种美好的传统歌唱学派最早起源于欧洲地中海美丽的半岛国家――意大利。
从十四世纪到十七世纪初,由于手工业和工业的兴起,欧洲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意大利是欧洲资本主义萌发最早的国家。
新兴资产阶级,为了新文化的需要,兴起了历史上有名的“文艺复兴”运动,他们喊着“回到古希腊去”,打着“复兴”的旗号,企图冲破封建主义的束缚,以便达到建立新文化的目的。
在音乐上,旧的宗教“圣咏”的复调合唱在新的历史时期,就显得单调而又乏味。
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在意大利弗罗伦斯城诞生了一种新的音乐表现形式--早期的歌剧(抒情音乐剧),将音乐和戏剧结合在一起。
这是音乐史上划时代的创造,它为“美声”唱法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在此之前,欧洲的歌咏活动是被宗教统治的。
他们不准群众集会时唱歌,更不准妇女演唱“圣咏”。
这种封建礼教极大地限制了声乐艺术的发展。
为了唱好“圣咏”,教会举办了许多“唱诗班”,这是早期的声乐学校,它在演唱技巧的探索、钻研和歌唱艺术人才的培养方面都有过重大贡献。
但是,这种以童声合唱、假女高音和阉人歌手为主的“唱诗班”,虽然演唱的声音谐和甜美,但缺少雄浑的力度和自然的人声音色,无法展现丰富多彩的人的感情世界。
自歌剧艺术形式诞生以后,音乐创作发生了重大变革:每个歌剧角色都有独唱的主旋律,从而,使歌唱的艺术形式有了新的发展。
独唱--这种新的艺术形式的诞生,使得声乐在表现人物的个性化、形象化方面,展现出巨大的艺术魅力。
歌剧艺术形式的诞生对演唱技巧的重大变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在“文艺复兴”思想指导下,为了突出歌剧人物形象化、性格化的特点,于是,就出现了旧的演唱方法与新的表演风格上的矛盾:再用童声、虚弱的假声和阉人歌手的声音来表演歌剧角色就不合适了,于是,演唱方法的改革、探索、研究新唱法的工作,便历史地落在了弗罗伦斯艺术家、歌唱家的肩上。
经过了多少代人的努力,意大利“美声”唱法与它的艺术学派在意大利的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美声唱法名词解释

美声唱法名词解释美声唱法名词解释:1。
美声唱法(alto, operatic voice)这个概念是二十世纪中叶出现的。
一般所说的美声唱法是指在整体音响效果上趋于平衡,在局部音响效果上更加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
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早在19世纪末期就已经确立了基本原则,其中包括了:保持每个音高的音准;稳定而均匀地使用气息;节奏正确而流畅;音量恰到好处。
具有这些基本原则的作品才能称之为优秀的美声歌曲。
美声唱法( soprano)在声乐发展史上的意义是巨大的,它不仅对欧洲声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也对20世纪的世界声乐艺术以及我国的声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如果说音色是一首歌曲演唱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那么美声唱法无疑是对声乐的演唱者最有帮助的一项技巧。
美声唱法最初的出现有着一定的社会根源和经济根源,由于当时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深入开展,广大劳动人民迫切需要文化娱乐活动,音乐会越来越受欢迎,要求改善自己的歌声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当时的歌剧演员、教堂圣咏歌手、合唱队员以及民间歌手都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文化娱乐活动的需求,因此急需培养既能演唱各种声乐作品,又具备演唱歌剧能力的新型歌手。
而此时又是美声唱法出现的较好时机。
因此,美声唱法的创始人和积极推广者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在1841年将德国声乐家拜林格的美声唱法用意大利语加以总结归纳后,在一些音乐会上进行试验,大获成功,后来逐渐流传开来,并为后来者所接受。
最重要的是美声唱法具有科学性、规范性、严谨性,符合科学发声方法,规范而严格地要求每一位歌唱者的行为举止,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来歌唱。
这是由于当时还没有录音设备,所以歌唱者必须非常严格地按照科学的发声方法来演唱。
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早在19世纪末期就已经确立了基本原则,而在当今声乐演唱中,美声唱法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无论是歌剧还是音乐会,都离不开美声唱法。
从某种意义上讲,只要是声乐艺术,就离不开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的特点和风格

美声唱法的特点和风格
美声唱法是一种专门训练声乐技巧的方法,注重发声的准确性和表现力的丰富性。
它在西方文化中广泛运用于古典音乐和歌剧领域,并且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1. 技巧要求高:美声唱法强调声音的准确性和技巧的完美掌握。
歌唱者需要通过掌握正确的呼吸、喉咙和嘴唇的控制技巧,以及声音的共鸣和投射等要素来实现高品质的演唱。
2. 高音强大:美声唱法注重训练歌唱者的高音能力。
歌唱者通过练习高音技巧和唱法,使自己具备更高的音域和更大的音量。
3. 表现力丰富:美声唱法强调情感表达和声音的表现力。
歌唱者通过细腻的音准、动人的音色和丰富的音乐表现力来传达歌曲的情感。
4. 装饰音技巧:美声唱法中经常使用装饰音来增加曲调的华丽感。
这些装饰音包括颤音、颤音滑落、连音和变音等,使得演唱更具个性和技巧性。
5. 要求人声与乐器和谐:美声唱法要求歌唱者的声音与乐器的配合和谐。
歌唱者需要适应不同音乐作品及乐器的伴奏,使声音与乐器相互融合。
6. 歌曲风格多样:美声唱法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歌曲风格,包括古典音乐、歌剧、宗教音乐和流行音乐等。
无论是轻快欢快的曲调还是悲伤深情的旋律,美声唱法都能够呈现出高水准的演唱。
总的来说,美声唱法通过对声乐技巧的要求和表现力的培养,使得歌唱者能够展现出高超的演唱能力和音乐表现力,成为了古典音乐和歌剧领域中的重要唱法技巧。
美声唱法演唱的艺术特点

美声唱法演唱的艺术特点美声唱法是一种在古典音乐中广泛使用的声乐技巧,也被称为歌剧唱法。
其独特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度技术化:美声唱法要求歌手掌握一系列的声乐技巧,如深呼吸、共鸣、发声、咬字、音域拓展等。
这些技巧的运用需要高度的技术能力和练习,使得歌手能够在演唱时呈现出准确、清晰、富有表现力的音乐作品。
2. 声音美感:美声唱法追求声音的美感和表达力,其声音特点在于音色明亮、厚实、高亢,并具有较长的音连技巧。
歌手通过声音的柔韧性和音色的变化,表达出情感的丰富和层次。
3. 音乐瞬间的张力:美声唱法追求音乐瞬间的张力,通过音域的跳跃、高音的唱法变化、装饰技巧和音乐冲击力的运用等手段,使得演唱具有紧张感和吸引力。
这种张力能够给人带来音乐上的高潮和冲击。
4. 表演力的要求:美声唱法要求歌手在演唱时具有高度的表演力。
不仅要在音乐技巧上完美地呈现出作品的要求,还需要有舞台表现力和情感的传递能力。
歌手需要通过肢体语言、表情和微妙的动作来传递情感,使观众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舞台上人物的情绪起伏。
5. 语言的表达:美声唱法中,唱词的发音和语言的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歌手需要准确地咬字、清晰地发音,以便让观众理解作品的意境和表达。
语言的表达也包括对情感的准确表达,歌手需要通过唱词的发声和音乐的表现力来传递作品中的情感和故事。
美声唱法在声乐艺术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
它的艺术特点既体现在技术的高度要求上,也体现在声音美感、音乐张力、表演力和语言的表达等方面。
美声唱法的运用使得歌手能够在演唱中完美地呈现作品,同时给观众带来音乐和情感上的享受。
美声唱法的起源特点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美声唱法的起源特点及其在中国的传播美声唱法起源于意大利,并在17世纪到18世纪逐渐形成。
美声唱法的特点包括声音充满弹性、音域广阔、清澈明亮、音色饱满等。
在中国,美声唱法的传播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有许多留学欧洲的中国学生学习了美声唱法并带回了中国。
20世纪初,中国的歌唱家开始接触并学习美声唱法,并将其融入中国的传统唱腔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起源于意大利,是欧洲歌剧演唱的主要唱法之一。
它的特点包括声音充满弹性、音域广阔、清澈明亮、音色饱满等。
美声唱法要求歌手能够以轻松、平稳的声音演绎各种情感,因此需要有较高的技巧和对声音的控制力。
美声唱法受到了古希腊罗马时期声乐的影响,随着意大利歌剧的发展,美声唱法逐渐形成并在欧洲流传开来。
20世纪初,中国的歌唱家开始接触并学习美声唱法,他们通过留学海外或从外国来华教学的歌唱家手中学习了美声唱法,并逐渐在中国传播开来。
在传播的过程中,中国的歌唱家们不仅学习了唱法技巧,还吸收了西方歌剧中的表演方式和艺术内涵,使得中国的美声唱法在唱腔技巧上更加丰富多样,同时也更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
中国美声唱法的传播还得益于各种音乐教育机构和歌唱比赛的推动。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音乐院校纷纷设立声乐专业,并邀请国外的声乐教师来中国开设课程,为中国学生传授美声唱法。
各种歌唱比赛也为歌手们提供了展示自己唱功的舞台,推动了美声唱法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
如今,中国的美声唱法已经成为中国声乐教育中的重要一部分。
许多音乐院校都设有声乐专业,并且有着丰富的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美声唱法培训。
中国的歌唱比赛也越来越多地注重唱腔技巧和表演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对于美声唱法的学习热情。
美声唱法的传播不仅带动了中国声乐的发展,也丰富了中国的音乐文化。
中国的歌手们在吸收了西方歌剧唱法的精华的也结合了中国的传统音乐元素,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美声唱法。
这种美声唱法不仅在传统歌曲演唱中得到了体现,在流行音乐和流行歌曲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

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
,且以教师的口吻表达
美声唱法是四大美声体系(意大利性流行、德国浪漫、瑞典艺术和英格兰浪漫主义)的总称,其宗旨在于提高人类声乐的锻炼,倡导歌者将自身的音色和表演风格掌握到最完美的程度,从而获得最完美的歌唱体验。
美声唱法是一种完整的发声方式,主要包括正确的呼吸、语音技巧的正确使用、歌声的表现,以及唱歌的心理素质的训练。
首先,歌者应注意唱歌前的正确呼吸,把唱歌时体内的充沛空气层层抽取,从而保证充足的气息以支撑歌唱过程,保持均衡发声。
然后,歌者应注意在整个唱歌过程中均匀、流畅、有力地提高或降低音高,这样才能使歌声的变化更加连贯、有自然的动态。
此外,要正确使用歌声,歌者也必须掌握语音技巧,正确配合语音技巧,使歌曲词汇更加丰富明快,直接打动听众的神经,让歌曲更有感染力。
最后,歌者要从心理素质上学会歌唱,合理把握唱歌的情感,以把歌曲表达得淋漓尽致。
综上所述,美声发声方式是歌声磨练演进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必须一步步积累才能达到艺术境界,这需要耐心的训练和投入,祝各位歌者坚持不拔,早日毅力实现超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声唱法简介
下面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美声唱法。
历史渊源产生于17世纪意大利的一种演唱风格。
以音色优美,富于变化;声部区分严格,重视音区的和谐统一;发声方法科学,音量的可塑性大;气声一致,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匀净为其特点。
这种演唱风格对全世界有很大影响。
现在所说的美声唱法是以传统欧洲声乐技术、尤其是以意大利声乐技术为主体的演唱风格。
在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下,逐渐产生了歌剧,美声唱法也逐渐完善。
佩里根写出意大利最早的歌剧《达芙妮》,1600年又写出了歌剧《犹丽狄茜》。
作曲家的创作,使歌剧突破了以往的唱法。
歌剧中要求咏叹调和宣叙调相结合;要求合唱和重唱相结合;宣叙调需要足够的气息支持,要求明亮优美的声音能穿透交响乐送到观众耳边。
歌剧的出现,使美声唱法趋于完善。
美声唱法传入我国,是在五四运动以后,并逐步在我国古老的大地上生根,发芽。
美声唱法对我国声乐艺术无疑是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近年来我国年青选手纷纷在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奖,更进一步说明运用美声唱法来解释和表达外国声乐作品的艺术水准已达到相当水平。
但如何使中国声乐走向世界?如何把美声唱法的优点不断的与我国声乐艺术、语言特点相结合而形成中国声乐学派,这还有大量艰苦细致斩工作,需要广大的专业和业余的声乐爱好者去不懈的努力。
翻译理解意大利文中称美声唱法为Bel canto。
我国在开始引进这种唱法时,把Bel canto翻译为“美声唱法,并把学习这种唱法的人统称为“美声学派。
其实Bel canto这个词意大利语的真正含义是“完美的歌唱。
我们仔细分析一下,“美声唱法与“完美的歌唱之间,在含义上是不尽一致的。
“完美的歌唱不仅仅包括声音,它还应该包括歌唱的内容及歌唱者的风度、仪表、气质等等。
而“美声唱法很容易的被顾名思义地理解为具有“美好声音的唱法。
把“完美的歌唱理解为“美好的声音,用田玉斌老师的话说,这种不全面、不准确的理解,使我国的声乐在发展中走了一些弯路。
在很大程度上把美声唱法理解为只重视声音,声音高于一切,而忽略了其它方面的学习。
因此致使不少学习美声唱法的人,在学习和实际歌唱中,要么重声不重字,要么重声不重情,甚至有的歌者非但不重字和情,就连声音也是装腔作势,唱起歌来很不感人。
其目的也是为了能准确地认识美声唱法的含义,以避免在理解上乃至在实践上出现偏差。
其实,“歌与“声是不能划等号的。
“声是“歌的“载体,但决不反映“歌的内容。
在对“美声唱法的称谓上已经约定俗成的情况下,再去在名称上大做文章,是无实际意义的。
我们可以延用“美声唱法这一习惯称谓,但关键是如何使美声唱法与我国的歌唱语言相结合,使歌唱者既能唱好外文歌曲,也能唱好中文歌曲。
美声唱法内容还应该知道美声唱法包括哪些实际内容和原则。
基诺.贝基先生在讲学中的有关美声唱法的一系列主张和论述,经田玉斌老师概括整理为以下六个方面内容:(1)美声唱法有声部之分;(2)美声唱法要求声区统一;(3)美声唱法要求母音一致、吐字清楚;(4)美声唱法要求声音连贯;(5)美声唱法要求具备良好的音乐修养;(6)美声唱法要求声情并茂。
以上六点是美声唱法的重要内容,也可以说是六个重要原则。
之所以称之为原则,是因为学习美声唱法的人必须严格遵守,而且是缺一不可的,否则很可能是不完全和不完美的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特点美声区别于其他唱法的最主要的特点,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美声唱法是混合声区唱法。
正如前面说过的,美声唱法从声音来说,是真声假声都用,是真
假声按音高比例的需要混合着用的。
从共鸣来说,是把歌唱所能用的共鸣腔体都调动起来。
这种唱法本身有他自己特有的“味道,特有的音响特色。
学习和掌握美声唱法的过程,等于用我们的歌唱训练来制造我们的嗓音乐器。
美声唱法所需要的歌唱乐器唱出来的歌声是有他独特的“味道的:可见站桩在武术中的重要性)。
而在当今国内三种主流唱法中: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流行唱法各有自己特点特色。
具体特点就不一一详述了。
今天就重点讲一下美声唱法对我们练好稳定气息的帮助与方法。
一般没有学过声乐的人发声很平,就用平常说话的位置(嗓子)发音,我们叫它声音发“白,没有色彩、没有过滤。
唱歌时的歌声不优美且喉头很累,嗓子容易哑。
而运用科学的发声训练后,嗓音就不会有上述弊端,且声音优美,气息顺畅。
下面是关于美声唱法中练声的方法:声音应该以小腹为根源,想象声音透过后脊梁,到脑后,到口腔后根,整个声音应是竖立的,靠后的。
请找一找这样的感觉:你大口咬一口苹果,露出上牙齿,在一口咬下去的同时,发出“嗯的声音,感觉声音在口腔后部和鼻腔上部的位
置,这就是美声发声的一个共鸣点。
接下来把气息下沉,小腹膨胀,稍在小腹用力一顶,在刚才的位置发声,男声喉结压下,女声多注重声音在脑后靠上的位置,你会发现声音比以前要大多了。
经常靠墙练习有助于发声,因为靠墙可以接触你的后脊梁,让你更容易找到感觉,并且胸腔的共鸣能和墙产生共振,让你更容易找到胸腔共鸣的感觉。
先从“米~妈的练习开始,逐步升高,有助于练习高音气息;再从高往低练习,这样反复,总有一天你会找到感觉的。
美声讲究“通透,经常想象自己的声音是竖立的,而不是扁平的;另外还讲究的是“共鸣,声音通过胸腔或胸腔以上的共鸣后,会很圆润、饱满。
要体会共鸣,你可以这样做:闭上嘴巴,发出“嗯的音,稍带点深情的感觉,“嗯的长一点,会感觉头和胸前在震动,如果气息好,这种共鸣会给你的声音添色不少。
仔细听听一些高大的美国人讲话,就会知道什么叫胸腔共鸣了(外国人的胸腔结构更容易产生共鸣)。
肺活量要经常锻炼身体才能保持。
还有就是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弥补一些肺活量不足的现象。
首先就要练气息,好的发声方法它能很好的控制声音通过嗓门的流量,比如唱到“……不怕你背叛我……这一句时,气息不稳的歌手可能
一下就把“怕字的音以爆破的方式唱出来,一下就把本来肺活量不足的气放跑了,如果后面有不换气的长句不把他憋死才怪。
而气息功底好的歌手能控制这些爆音的流量,演唱时话筒也不会出现一些扑声。
所以我建议大家练声的时候嘴前放一盏蜡烛,尽量练声时保持蜡烛不摇晃吧!这样你的气就会保持在你的体内长一些时间。
想想你是一直往外呼气坚持得久还是憋住不出气保持得久呢?当然这还需要歌手要放松,不要紧张,一紧张,心脏跳动加快,你的气息就更稳不住了这里我只能讲这么多,这些是要靠感悟的。
不过我要提醒的是,练声是演唱流行歌曲基础,千万不要用练声的方法直白的演绎流行歌,那样就过于做作,就会像阎维文唱“一无所有。
关于流行歌曲的用嗓,我的观点是只要符合歌曲意境,要喊要破也未尝不可,但这些都是美声中绝对禁止的,所以我们要取长补短,因为我们不是为了唱美声而练美声,我们是为了唱好通俗才练美声,就像武术要练马步一样,你见过打架的时候蹲着马步打的吗?有朋友说这样的表述很难理解,要我说说流行歌手里谁的气息很通透,就照着感觉去学更容易领悟,这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个人认为,女歌手你们就多听一下“张惠妹的吧,她可是天生通透的气息;男歌手就多揣摩一下“满文军的吧,他可是真正靠气息在唱歌的,另外,张学友的气息很好,但对于教学,满文军更适合。
2.高音这是朋友们最喜欢问的一个问题,用他们的话,因为高音“够拽。
然而好的演唱要综合很多方面,不能说高音越高就是唱得越好。
确实,很好的高音能给歌曲的高潮部分增添渲染力,但奉劝朋友们不要只知道高音的价值而忽略中低音,其实饱满的中低音也很有感染力。
唱高音的时候,气息一定是以小腹、丹田为根基的,京腔讲究“丹田气也是指的这种发声位置。
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杨洪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