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修正及其政策含义

合集下载

托达罗模型的政策意义

托达罗模型的政策意义

托达罗模型的政策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依靠工业扩张不能解决发展中国家城市严重失业问题。

托达罗模型认为,城乡实际收入差异、城市的失业状况以及城市的工业部门扩张,都是影响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重要因素。

单纯地依靠工业扩张无法解决城市严重的失业问题,因为这会进一步加剧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涌入,导致城市更高的失业率。

2. 农业劳动力的转移要取决于城乡实际收入差异。

托达罗模型主张,农村劳动力是否迁移到城市,不仅取决于城乡实际收入差异,还取决于城市的失业状况。

因此,政策制定者应该注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同时也要关注城市的就业情况,避免出现大规模的失业。

3. 发展农村经济的意义。

托达罗模型认为,大力发展的农村经济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防止人口过度涌入城市。

同时,发展农村经济也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

4. 重视教育和职业培训。

托达罗模型指出,由于农村劳动力在教育水平上落后于城市,这增加了他们寻找工作的难度。

因此,重视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的工作和生活。

5. 政府要激励和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托达罗模型认为,发展中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过度投资可能会导致高素质人才的贬值和资源浪费。

因此,政府应该激励和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以满足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需求。

总的来说,托达罗模型的政策意义在于强调发展中国家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缓解城市失业问题,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地向城市转移,并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同时,政府应该发挥关键作用,制定适当的政策以实现这些目标。

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理论模型及政策含义

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理论模型及政策含义
, 。 ,

,
别 和职 业构 成 并 且通 过影 响年 龄性别 结构 和生育 率 进 而 影 响 人 口 出生率 和 增 长率 时两 地 的人 均经 济资 源 工 资 就 业 物 价和房 租 等都会 带来 一 定影 响 迁 入地 各 自的 收入 以 及两 地 之 间 的收入 分布 产生 重要 影 响 在 发展 中 国 家 社会 服 务和基 础设 施 ( 如 教育

第 一 类 问题是有 关 迁 移 的决定 因 素 ( d
。 ,
t e e r mi
n a
s n七
)
,
即人 们 为 什 么 迁 移 ? 哪 些 人迁 移 ? 迁 移到 哪 里夕等 等
o 第 二类 问题是 有 关 迁移 的 后 果 ( e
n s e q
-
1 e
n
e 习
,
即 迁 移对迁 移者 和 非 迁移者 个人 及其家 庭 对 迁 入地 和 迁 出 地 的 社 区 乃 至 对整 个社
, , ,
则 应 通 过 有关 政策来 减少 和 限制这 种迁 移
, 。 ,
当某种 迁

一 时难 以 作 出 明确 的结论 时
,
政府 则 应 避 免 作 出过早 的和 不 必 要 的 干 预

值得 指 出 的是 迁 移 的各 种 影响所 作 用 的对 象和 范 围是 不一 样 的 论 分别作 一 扼 要介 绍


迁 移 与经 济发 展
:
理 论 模 型 及 政 策含 义
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本 文 讨 论 了现 代 有 关 人
义 经 济理论
, , ,
学 金

迁 移 与 发 展 的 几 种 理论 的 模 型

二元经济条件下的失业问题的探讨——托达罗模型的修正

二元经济条件下的失业问题的探讨——托达罗模型的修正
移 提 出政 策 建 议 。

() .( y(一,)"- () 0=IPf 。)y(ld CO 【 ) f te t
● 口
() 3
C0表示迁移成本 ,(表示 一个迁移 者在 t 中在 现代 部门 ( ) P【 ) 期 获得工作 的概率。从 以上公式 中可知 , 假设实 际收入 Y 和 Y 不变 , 那么 , 一个迁移者在城里呆得越久 , 获得 工作 的机 会就越大 , 他的预期收入就越高。一些进城 的青少年知道进 城后不会很快找到工作 。 但预计 在城里呆得越久越有可能找 到工作 , 从长期看 , 城市预期收入还是高于农 村预期收入。
M表示人 口从农村迁入城市 的数 目。 d表示城乡预期收入差 距 , 表示人 口流动是预期收入差异 的增 函数。托达罗认为 , r 农业 部门预期 收入等于未来某年 的实 际收入 。但现 代部门 的预期收入 等于未来 某年 的预期 收入与 就业概率 的乘积 。 这样 。 城乡预期收入 差异可以表示为 :
这 与 刘 易斯 一 景 汉 一 尼 斯 模 型 的假 定 是 一 致 的 。 费 拉
地 过分扩大对中高等教育事业 的投资 。农村 中受 教育水平
越 高的人所预期 的城乡收入 差距 越大 , 就越 想迁往城市 。 却 不 一定能找到工作 。 从而在城市 中加入 了知识失业 的行列 。 这使得政府对 中高等教育失业的过分投资 。变成 了对闲置 人力资源 的投资 。要适当控制工资补贴和政府雇 用人员的 数量 , 转变 只重视城市的偏见 。 而注意农村的发展。 转 然而 。托达罗模型在受到众多经济学家赞扬 的同时也 受到一些经济学家的批评 。 其缺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
从长期来看 , V( ) 设 0 为迁移者计 划期 内预期 城乡收入 差异 的净贴现值 , u) Y Y (和 分 别表 示 t 城市和乡村的实 t 期 际工资率 , n表示计划 范围内的时期数 ,表示贴现率 ,托达 r 罗解释为反映迁移者 的时间偏好程度 。于是 。 一个迁移者在 现代部门找到工作前 的 n 期净收入贴现值公式可表示为 :

乡城人口流动的理论解释农村人口退出视角模型的再修正

乡城人口流动的理论解释农村人口退出视角模型的再修正

乡城人口流动的理论解释农村人口退出视角模型的再修正一、概述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乡城人口流动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现象。

这一现象不仅关系到城乡发展的平衡与协调,更对国家的整体经济和社会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对乡城人口流动的理论解释与模型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农村人口退出视角作为解释乡城人口流动的重要理论之一,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

该视角主要聚焦于农村人口因何种原因选择离开农村,进入城市生活。

通过对这一过程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乡城人口流动的内在机制,从而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现有的农村人口退出视角模型在解释乡城人口流动时仍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模型在考虑影响因素时可能过于简化,忽略了某些重要变量的作用或者模型在解释流动过程时缺乏足够的动态性和复杂性,难以反映现实世界的多样性和变化性。

对农村人口退出视角模型进行再修正,以更准确地解释乡城人口流动现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旨在通过梳理乡城人口流动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深入分析农村人口退出视角模型的优点与不足,进而提出一种更为完善的修正模型。

该模型将综合考虑更多影响乡城人口流动的因素,并引入动态分析和复杂性思维,以更全面地揭示乡城人口流动的内在规律和机制。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优化人口分布格局提供新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 背景介绍:乡城人口流动现象及其对农村和城市的影响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乡城人口流动现象愈发显著,成为影响农村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这一流动现象不仅反映了人口在空间分布上的动态变化,也揭示了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城乡差距等多方面的深层次问题。

对于农村地区而言,人口流动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方面,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为农村带来了经济上的收益,提高了家庭收入,改善了生活质量。

同时,这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动力。

另一方面,人口流动也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短缺,对农业生产和社会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托达罗模型的修正及其在中国的意义

托达罗模型的修正及其在中国的意义

・“三农”问题・托达罗模型的修正及其在中国的意义●伍向文1沈 薇2(1.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22;2.证券日报专刊部,北京 100023)内容提要:本文回顾了论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经典模型,结合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实际情况,对托达罗模型做了修正和调整。

着重强调了教育在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中的重要作用,根据模型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重新做了定义,提出了该模型的一些政策含义。

关键词:剩余劳动力 托达罗模型 劳动力市场 教育程度中图分类号:F2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04)02-0052-04 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一直是改革的重要问题之一。

由于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特点,农村劳动力问题更显突出。

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现存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约2亿左右。

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农民的边际生产力非常低,导致农民的平均收入受到严重制约。

由于制度性因素,我们的劳动力流动状况并不尽如人意,限制劳动力流动的各种制度使在城市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农民的人均收入却有降低。

这一状况的存在使得我国城乡二级分化非常严重,对国家建设的目标和战略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大部分,不提高这一部分人的收入,现代化建设就不能算是成功的,共同富裕的目标也将越来越远。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劳动力流动模型进行了分析,并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1.农村剩余劳动力移动模型回顾1.1 刘易斯模型和费拉模型刘易斯(W・A Lewis,1954)创立了二元经济下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模型,在模型中,前提条件是经济被分成了农业和工业截然不同的二个部门,图1中的三条曲线分别代表工业部门不同资本特征下的边际产品收益曲线,K1>K2>K3,W是工业部门的工资。

在剩余劳动力被完全转移之前,劳动者的工资是固定的。

在一定资本特征下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工资时,劳动力转移停止,资本越大,企业获得的利润就越大,经济高速发展。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修正及其政策含义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修正及其政策含义

O
(M. P. Todaro)发表了一篇题为《欠发 托达罗认为 ,人口模型应该建立在较 在寻找固定职业的同时 , 可以在城市
M
达国家劳动迁移与城市失业模型 》的 长时间范围的基础上 ,农村人口个人 “非正规 ”部门或传统部门多多少少
Y
文章 ,提出了一个劳动力流动模型 。 的迁移决策应取决于预期城乡净收入 得到一定收入 ; 农村一些青少年虽然
2007第 8期 第 23卷 (总第 168期 )
改革与战略 REFORMAT ION & STRATEGY
NO. 8, 2007 (Cum ulatively, NO. 168 )
托达罗人口流动 模型的修正及其政策含义
喻 言 (湖南农业大学 , 湖南 长沙 410128)
[摘要 ] 本文在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基础上 ,从生活费用和行政管理费用 、就业概率 、农村实际工资率 以及非货币性收益和成本四个方面对模型进行了修正 ,并根据修正后的模型提出相关政策含义 。 [关键词 ] 人口流动模型 ;修正 ;农村剩余劳动力 ;政策含义 [中图分类号 ] F24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2 - 736X (2007) 08 - 0011 - 03
力虽然在城市中不可能找到全年能全 勤的工作岗位 , 但是他有可能找到能
样 π = γ(N + T) ,它表示农村劳动力 S-N - T
用 ,交纳治安管理费 、卫生费等 。如果 工作几个月时间的岗位 。他把 π0 定义 转移到城市后的就业概率 , 既可以解
E
劳动力能马上找到工作 , 那么他在考 为流入城市找到不同时间长度工作的 释大部分在城市传统部门就业的农村
1 1
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以后 , 不 托达罗模型中 ,就业概率 π与新 村劳动力有很大的吸引力 。农村劳动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简介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简介

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部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简介袁志刚(000018)目录1 .导论 (1)2.托达罗模型的基本理论假说 (1)2.1.促进人口流动的基本经济力量,是相对收益和成本的理性经济考虑 (1)2.2.迁移决策取决于预期的而不是现实的城乡工资差异 (1)2.3.城市就业机会的概率与城市就业率成正比,而与城市失业率成反比 (2)3 .托达罗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 (2)3.1.两部门 (2)3.2.不存在剩余农业劳动 (2)3.3.城市最低工资水平由制度外生决定(制度工资),且高于市场出清水平 (2)3.4.就业概率=城市(现代部门)已就业劳动力/城市劳动力供给总量 (2)3.5.只要在边际上期望城市收入超过乡村收入,乡城人口流动就不会停止 (2)3.6.两部门的雇主为追求利润最大化都遵循边际生产力定价原则 (2)3.7.农产品的价格简单地由两部门的相对产量决定 (2)4 模型的完整表述 (2)4.1. 模型的均衡 (2)4.2. 均衡失业的存在性 (4)5 .托达罗模型的政策含义 (5)5.1.应当减轻因发展战略偏重城市而引起的城乡就业机会不平等 (5)5.2.依靠工业扩张不能解决当今发展中国家城市严重的失业问题 (5)5.3.应当鼓励制定一体化的农村发展规划 (6)6. 对两种解决城市失业问题政策的社会福利分析 (6)6.1 工资补贴 (6)6.2 限制人口流动 (7)6.3 两种政策的组合 (7)7. 参考文献 (8)图1 均衡失业的存在性 (4)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简介1、导论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刘易斯提出其著名的人口流动模型后,大多数西方发展经济学家一般都肯定乡-城间的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认为劳动力从低生产力部门转移到高生产力部门可以提高整个经济的总生产力,从而促进了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

“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当时西方发展经济学家主要关心的是如何加速这种人口流动的趋势,或者说如何清除这种人口流动的障碍。

托达罗模型

托达罗模型

托达罗模型的基本含义:
• ①促进农民向城市流动的决策,是预期的而不是现实的城乡工资 差异,它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工资水平,二是就业概率。托达罗 认为,农村青少年进城尽管不会很快在现代部门找到工作,但在城 里呆的时间越长,他获得工作的机会就越大。 • ②城市就业机会越多,城乡预期收入差异越大,迁移到城市的人口 越多,城市失业水平越高,所以开创城市就业机会无助于解决城市 就业问题。当前发展中国家城市移民人数猛增,这主要是城乡预 期收入差异扩大的结果。 ③人口流动率超过城市工作机会的增长率,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 合理的。在城乡预期工资差异很大的条件下,情况就会如此。因 此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高失业率是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经 济机会不平等的必然结果。
• • • • • 1、出发点 2、理论基础 3、流动的结果 4、模型基本观点 托达罗认为,由于城市中失业的存在,农村劳动者在决 定是否迁往城市工业部门工作时,就不能仅仅考虑城乡 的实际收入差异,而且也要考虑城市的就业率或者失业 率,即他在城市找到工作的概率有多大,即预期的城乡 实际收入差距及在城市找到工作的可能性。托达罗强 调预期性,是他与其他发展经济学家不同的显著特征。
城乡预 期收入 差异
托达罗认为,农村青少年进城尽管不会很快在现代部门找到工作,但在城 里呆的时间越长,他获得工作的机会就越大,因此他仍然在城里等待工作, 所以人口流动行为模式应该建立在较长的时间范围的基础上。
• 设V(0)代表迁移者计划期内预期城乡收入差异的净贴现值,Yu(t)、Yr(t) 分别代表t期城市和乡村的实际工资率,n代表计划范围内的时期数,r表 示贴现率,托达罗把它解释为反映迁移者的时间偏好程度。则有:
六、托达罗模型的实践对我国劳动力 迁移的启示
• 1、托达罗模型对于我国的积极借鉴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 ,即托达罗模型中的 Yu ( t) 。非货币 性收益包括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过 程中所掌握的工作技能以及享受到的 城市文化环境等 。农村劳动力进城的 成本 ,除了包括生活费用和迁移费用
∫n
费用考虑在内 ,V (0) = [ P ( t) Yu ( t) -
o
对劳动力有大量需求 。这些行业对城 市劳动力的吸引力并不大 , 他们有的
i=1
j =1
- π ( j) ]。由此可知 , 在给定 Yu ( t) 和
(一 ) 生活费用 C (1) 和行政管 理费用 C (m)
与 制 度

[作者简介 ]喻言 (1980 - ) , 女 , 湖北武汉人 ,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助教 , 研究方向 : 产业

经济学 。
R EFO RMA TIO N & S TRA TEG Y 20 07. 08
力虽然在城市中不可能找到全年能全 勤的工作岗位 , 但是他有可能找到能
样 π = γ(N + T) ,它表示农村劳动力 S-N - T
用 ,交纳治安管理费 、卫生费等 。如果 工作几个月时间的岗位 。他把 π0 定义 转移到城市后的就业概率 , 既可以解
E
劳动力能马上找到工作 , 那么他在考 为流入城市找到不同时间长度工作的 释大部分在城市传统部门就业的农村
(二 ) 就业概率 (π)
槛低 ,无需很高的教育程度 ,因此对农 社会福利保障等 。由于非货币性收益
1 2
R EFO RMA TIO N & S TRA TEG Y 2 007. 0 8
和成本不能用货币衡量 , 因此无法把 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 使劳动力市场 力外 ,劳动力的国际输出也是解决这
o
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为标准来雇佣劳动 者 。因此 ,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实际上流
为货币 性 收 益 和 非 货 币 性 收 益 两 部 分 。货币性收益是指农村劳动力在城
C (0) ,其中 C ( l) 为农村劳动力在城市 入了城市传统部门 , 并没有在现代部 市就业所获得的工资和其他货币收
的生活费用 。崔民初提出应在上式中
γ ,其中 N / S表示城市中现代部 1 -1 N /S
业生产带来损失 , 而且一个人外出打 工 ,可以由家庭中的其他成员来替补 他 ,因此外出的机会成本为零 。用机会
E A
R C
折为现值 。而托达罗模型忽略了行政 管理费用 。肖文韬 、孙细明考虑到了生 活费用 ,把迁移者在城市找到工作前 n
门的就业率 。它表明 ,现代部门的就业 率越高 ,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的就业率 就越高 。但是 ,由于农村劳动力教育程
外 ,还应包括一些非货币性成本 ,如农 村劳动力离开家人产生的思乡情绪 、
Yr ( t) - C ( l) ]e- rt dt - C (0) - C (m) ,其 宁愿失业也不愿意从事这类工作 , 但 在城市受到的种种歧视 、农民工子女
中 C (m) 为行政管理费用。
对农村劳动力来说 , 这类行业就业门 不能和城市子女一样平等入学 、缺乏
M
额 。若这个差额大于零 ,他将继续留在 处 ,但此时 π0 永远大于或等于零 , 不 托达罗模型中 ,城乡预期收入差
Y
城市 ;若这个差额小于零 ,他很可能从 可能小于零 。在托达罗模型中 , 若 λ > 距 d = Wπ - R,其中 R为农村实际工
A
城市倒流回农村 。如果劳动力到城市 ρ,即当工业产出增长率超过现代部门 资率 。托达罗模型假设农村不存在剩
C O N
虑是否继续留在城市时 , 就会衡量城 乡预期收入差距扣除生活成本后的现
劳动力与从农村流入城市的总劳动力 之比 ,用 π0 代替 π。笔者认为 ,用 π0 代
劳动力 ,也可以解释人口由城市向农 村的回流现象 。
O
值与迁移成本和行政管理费用的差 替 π作为就业概率有一定的进步之 (三 ) 农村实际工资率 (R)
o
小城乡就业机会之间的不平衡 ; 开创 城市就业机会无助于解决城市就业
R E
动规模 (M )是预期收入差距 ( d)的增 - C (0) ; M = f(V (0) ) , f′> 0。若 问题 ;不加区别地发展教育事业会进
S
函数 ,即 M = f ( d) , f′> 0。托达罗认 V (0) > 0, 迁移者愿意流入城市 ; 若 一步加剧劳动力的迁移和失业 ; 工资
E
为 ,就业概率 (π)与新职业的创造机 V (0) < 0,迁移者不愿意流入城市 ,甚 补贴和传统的对稀缺要素的价格制
A
会成正比 ,与城市失业人数成反比 ,即 至从城市倒流到农村 。因此 ,托达罗认 订会阻碍生产 ; 应该鼓励农村的综合
R
π = γN 。γ是城市新职业创造率 , N S-N
为 ,当前发展中国家城市移民人数猛 开发规划 。 增 ,主要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结果 。
Y
堪重负 ,他很可能马上返回农村 。托达 概率为负 ,此时 d = Wπ - R < 0,说明 的 1 /4。有关学者根据人口学规律预
S
罗在模型中实际上考虑到了农村劳动 人口由城市回流到农村 。因此 ,周天勇 测 ,我国劳动力人口比重上升的势头
T
力转移到城市的生活费用 , 但他没有 的 π0 不能反应出人口由城市向农村 将持续到 2020年 ,总量增加将持续到
会提高 。因此 , 对他们来说 , 长期看来 城市预 期 收 入 还 是 比 农 村 预 期 收 入 高 ,进行迁移是合理的 。 托达罗模型的政策含义是 :应缩
Y
S
T
E M
(π)的乘积与农村市场实际收入 ( R ) 的差 ,即 d =Wπ - R。农村劳动力流
∫n
V ( 0) = [ P ( t) Yu ( t) - Yr ( t) ] e- rt dt
一 、托达罗模型简介
ρ。以上是一个简单的城乡劳动力总 Yr ( t) 的任一水平上 ,迁移者在城市的
E C
供求动态平衡模型 ,是针对一个阶段 时间愈长 ,获得职业的概率也就愈大 ,
O
而言的 。考虑到大多数迁移者往往要 从而在这个期间内的预期收入也就愈
N
1969 年 , 美 国 经 济 学 家 托 达 罗 较长时间才能在现代部门找到工作 , 高 。这就说明许多就业不足的迁移者
O
(M. P. Todaro)发表了一篇题为《欠发 托达罗认为 ,人口模型应该建立在较 在寻找固定职业的同时 , 可以在城市
M
达国家劳动迁移与城市失业模型 》的 长时间范围的基础上 ,农村人口个人 “非正规 ”部门或传统部门多多少少
Y
文章 ,提出了一个劳动力流动模型 。 的迁移决策应取决于预期城乡净收入 得到一定收入 ; 农村一些青少年虽然
A
他发现 ,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 ,尽管城 市失业率不断上升 ,但庞大的人口仍
的现值 V ( 0) 。 Yu ( t) 、Yr ( t)分别表示 一个迁移者在城市和农村期间的平均
知道进城后不会很快在现代部门找到 工作 ,但他们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 ,在
N D
然不断从农村流向城市 。因此 ,托达 真实收入 , P ( t)表示 t期前迁移者找 城市交际的深入 , 找到工作的可能性
t∑ 添加一项来自C i ,表示生活费用
i =1 ( 1 + r) i
的现值 。衣光春 、徐蔚也考虑到了农村
和城市生活费用的差距 Cd。但他们同
样忽略了行政管理费用 。把行政管理
门就业 。这里所指的传统部门是指以 体力劳动为主的行业 。托达罗在模型 中只考虑到了工业生产的就业 , 忽略 了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 (如 餐饮业等 ) ,以体力劳动为主的服务业
C H
是城市就业水平 , S是城市劳动力总 值得注意的是 , P ( t) 与前面所说的 π 二 、对托达罗模型的修正

量 。其中 ,城市新职业创造率 (γ) 等
t
i- 1

于工业产出增长率 (λ)与现代部门的 劳动生产增长率 (ρ) 之差 , 即 γ =λ -
不同 , P ( t) = π (1) + ∑π ( i) ∏[ 1
N
以后并不能马上找到工作 , 在寻找工 的劳动生产增长率时 , 就业概率为正 ; 余劳动力 ,而我国的实际情况与托达
D
作期间 ,没有任何收入 ,再加上城市高 若 λ <ρ,即当工业产出增长率赶不上 罗模型有很大不同 。我国现有农村剩
S
昂的生活费用和行政管理费用使他不 现代部门的劳动生产增长率时 , 就业 余劳动力 112 亿 , 占农村劳动力总量
约束或松动程度 ,由于制度的约束 ,造 动力有大量需求 , 第三产业的发展与 发展 [M ]. 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成城乡分割 , 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享受 城市化和城市规模成正相关关系 , 农 社 , 1988.
不到城市居民的各种利益 。农村劳动 村劳动力转移越多 , 城市化水平就越 [ 2 ]张 培 刚. 发 展 经 济 学 教 程
2007第 8期 第 23卷 (总第 168期 )
改革与战略 REFORMAT ION & STRATEGY
NO. 8, 2007 (Cum ulatively, NO. 168 )
托达罗人口流动 模型的修正及其政策含义
喻 言 (湖南农业大学 , 湖南 长沙 410128)
[摘要 ] 本文在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基础上 ,从生活费用和行政管理费用 、就业概率 、农村实际工资率 以及非货币性收益和成本四个方面对模型进行了修正 ,并根据修正后的模型提出相关政策含义 。 [关键词 ] 人口流动模型 ;修正 ;农村剩余劳动力 ;政策含义 [中图分类号 ] F24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2 - 736X (2007) 08 - 0011 - 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