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XXX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6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A.琐屑(xiè)栅栏(zhà)池沼(zhǎo)惟妙惟肖(xiāo)B.颓唐(tuí)。

妥帖(tiē)。

着眼(zháo)。

触目伤怀(chù)C.轩榭(xiè)。

气氛(fēn)。

纤细(xiān)。

迥然不同(jiǒng)D.河堤(tí)。

踌躇(chú)。

脂粉(zhǐ)。

情郁于中(yù)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臃肿玲珑侯车厅重峦叠嶂B.休憩年轮煞风景满院狼藉C.神密依傍密匝匝巧妙绝伦D.焦躁飓风蟹腿肉连棉不断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当改革的浪潮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旧的司法鉴定制度时,我国司法鉴定的一个新的....时期拉开了序幕。

B.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

C.侦探小说中目炫狼籍的情节让我一头雾水,完全忘记了若何思考。

D.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操守....的有效约束。

4.下列加点词词性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A)的、青布棉袍(B)黑布马褂(C)的背影........(D)。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XXX既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求知的方法,打开观察社会、眺望世界。

B.实事求是地回答问题,代表的是一种做事态度,而这种态度可以让你更接近成功。

C.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D.壮乡的五色糯米饭色泽鲜艳,味道清香,口感绵软,是壮家人特有的民族传统手艺。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XXX.XXX,原名XXX,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测试范围:第一~六单元(期末)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1分)(2)崔颢的《黄鹤楼》中表现游子思乡羁旅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

(2分)(3),,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2分)(4),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1分)(5)把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默写完整。

(4分)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léi tónɡ()。

(2)但他终于不宁神,怕茶房不妥帖;颇chóu chú()了一会。

(3)设计师和匠师们yīn dì zhì yí(),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分歧。

(4)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jīng xīn dòng pò()的一幕出现了。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他的那篇文章,由于提出独特的见解,大家推崇备至。

....B.解放军特种兵现场展示2018年新型步枪系统的指挥功能,操作十分娴熟。

..C.小张学写小说一举成功,并在报刊上发表了好几篇,真是妙手偶得啊。

....D.王教授为了钻研这个课题,殚智竭力,夜以继日。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了防止今后不再产生类似的悲剧,清华中学制定了严厉的规章制度。

(把“不再”去掉)B.由于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异的表现,赢得了评委的同等好评。

(把“好评”改成“颂扬”)C.为了增强复习效果,老师采取了一系列诸如难易结合、化整为零和知识归类。

(在“知识归类”后加“的措施”)D.调查结果显示,近90%左右使用过空中无线网络效劳的乘客愿意捐躯温馨的座位,来换取无线网络效劳。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D.酒肆(sì)虬枝(qiú)追溯(shù)一丝不苟(gǒu)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 一项是( )
A. 溃退建树因地制宜摧枯拉朽B. 晶莹轻盈络绎不绝抑扬顿挫
C. 粗糙琐屑黯然失色筋疲力尽D. 推崇鲜腴长途跋涉油光可见
3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每年一次的相聚,仅仅几日,太过于短暂;之后,便又是长时间的分别,杳无消息,天各一方。
A. “送外卖 都比你背的诗多,还有脸说?”
B. “别总瞧不起送外卖的,笑话人不如人!”
C. “在你看来,人生只有赚钱这一件事才有用,是吗?庸俗!”
D.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我觉得我们应该为他点赞。”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恰如一棵树,如果花不漂亮,也许________________;如果叶子也不漂亮,也许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漂亮,也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清明前后的菜畦,一脉新生。豌豆灌荚了,像是长满一地绿月,摘回来烹熟,风味大佳。韭菜尤好,有种香甜。古人说蔬食以春韭秋崧滋味最胜,这是知味之言,也是经验之谈。韭菜清炒,或炒鸡蛋,都有春鲜美味。
(6)每年清明前后,乡野风味挠心,遂从都市繁华中逃离,去那桑荫稠密、禽鸟幽雅的乡下住几日。一碟青菜,一碗泥螺。喝点新茶,无需饮酒,乘着山风,竟也微感醺然。然后在天清气明的春日夜里,看月亮升上山来,梦也做得清明。
(7)窗口一亮,人就醒了。醒得更早的是采茶人。清明时节的茶最珍贵,可以补贴家用,乡下人舍不得自家喝。绿芽近半寸长时,不论天晴下雨,人总要去采茶。我小时候偶尔也去,人与茶树一般高,一叶叶摘下,半天刚刚盖住箩底。采茶雨天多有不便,连日晴空,也觉得辛苦。从此知道生活不易,一口热饭滚汤要从劳作中来。至今对茶有爱意也有敬意。

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1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则素湍绿潭 湍(2)晓雾将歇歇
16.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2)________________,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3)_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4)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 选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
8. “初月出云,长虹饮涧”是什么意思?
9. 作者引用张嘉贞的话的目的是什么?
10. 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讲究用语的分寸.写出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①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② 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24小时城市书房”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 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④在南方地区,小满还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说法,反映了这时南方降雨增多的气候特点.确实,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⑤此时,南方的早稻早已抽穗,农人除了给早稻增肥,还要忙着栽插中稻.“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农人们将培育好的秧苗按间隔,齐整地栽插在地里.若是高度机械化的地区,就采取机器种植了.但最重要的,是“水”.若小满雨水不丰,稻田田坎干裂,就无法栽插水稻:若雨水过丰,栽插好的稻苗便经不住大雨的袭击,秧苗轻则东倒西歪,重则被雨滴打伤.南方的小满节气,充满了对水的期许.
无论星期天还是寒暑假我都会去外公家.我们一起游戏过:跑到狮子山里捉蝈蝈、东南岭上打枣子、村外河里捉小鱼;我们一起劳动过:去“瓢头子”岭上种花生、“十亩”地里掰玉米、“清水湾”里收高粱.忘不了春天你打的槐花糕,夏天你摇的小团扇,秋天你摘的甜石榴,冬天你送的厚棉袄……
直到二零零六年五一放假期间,我回来探望您!那是老家槐花怒放的时节,乡间的小路上弥漫着甜腻腻的味道.到处都是一树树乳白的槐花.蜜蜂在花串间飞舞,蝴蝶在已经窜出麦穗的田野间嬉戏.远远地我就看见了你站在桃园外栅栏旁那棵老槐树底下,正在举目眺望着我要去的小路.背已经驼了,头发也稀疏而花白.可那是我内心最唯美的画面,定格在我心灵的帷幕上.
⑤明代江西所承担 夏税和秋粮总额居全国第一位.
A. ②③①⑤④B. ②③⑤④①C. ①⑤④②③D. ①⑤②③④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B. 平凡 荒原,孕育着崛起,只要你肯开拓;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深邃,只要你肯积累.
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妾妇之道____________
(2)居天下之广居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0.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选自《文汇报》,有删节)
14.阅读全文,说说中国年画的独特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15.第2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6.外国人对我们春节贴年画的风俗感到奇怪,请你结合第3段内容,向他们说明年画为什么流传久远深受人们喜爱.
17.文中划线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作品的题材多采用寓意或象征的手法,造型夸张具有装饰意味.
部 编 版 语 文 八年 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积累运用.(共28分)
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池沼zhǎo箴言jiǎn诘问jié诲人不倦huǐ
B.俯瞰kàn追溯shù遒劲jìnɡ惟妙惟肖xiào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帮助蝴蝶晒太阳、汲取花蜜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赏析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11.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12.第④段加点的两个词语“大沙漠”“沙尘暴”的含义各是什么?请列举一个日常生活中体现“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的事例.
②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培优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培优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培优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最是书香能致远。

“书香河南”全民阅读活动正式启动,请你和小语一起积极参与。

1.小语要录制《悦读河南,越懂中国》宣传片,请你帮他完成前期准备工作。

(4分)在河南的典______(籍藉)里,曾有一方一寸的隽.语,让这条千年的文脉,绵延至今;也曾有一束束荧荧之光,为天下的读书人,照亮了来路;还曾有一字一句的注解,启发了后世佳作的万般千般。

越读越是润心田,在文字的______(班斑)驳里,我们感受前人的风骨;在书香的浸.润里,我们遇见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

在河南这片充盈书香的土地上,只要阅读,无论身在何处,心灵总有归宿。

(1)朗读文稿要流畅。

语段中两个加点的字怎么读?请帮他选择()(2分)A.juàn qìn B.jùn jìnC.juàn jìn D.jùn qìn(2)制作字幕要精准。

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在语段中的横线上。

(2分)2.书香盈满袖。

热爱诗歌的小语想在《悦读河南,越懂中国》宣传片文稿中引用一些古诗名句,请帮他补写。

(8分)河南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历史上的河南文人可谓灿若星河,留下了许多不朽篇章。

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感受到了早春的喧嚣热闹;崔颢在《黄鹤楼》中借“③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世事变迁的无限感慨之情;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通过“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将士们以死报国的决心;杜甫的《春望》中“⑦_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以看出忧国思家之情使杜甫苍老之态毕现……每一句都是唐诗的气魄,每个字都是河南的底蕴。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查试卷及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查试卷及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查试卷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答案:A解析:根据文中描述,可以推测作者是在冬天写这篇文章的。

选项A“冷风呼呼地吹着”与文章内容相符。

2. 答案:C解析:根据文中描述,“我发现用手指弹一下玻璃窗户,就会发出‘咯噔’的声音。

”可以推测选项C“砰砰作响”是与此类似的声音。

3. 答案:B解析:根据文中描述,“冰雪在地上闪闪发光,就像银子铺开的地毯。

”可以推测选项B“地面闪闪发光”是对这个景象的形容。

4. 答案:A解析:根据文中描述,“天空中云朵已经变得又大又厚,白云变成了灰云。

”可以推测选项A“云朵变大变厚”是对这个变化的描述。

5. 答案:C解析:根据文中描述,“一条小溪流的水变成了坚实的冰。

”可以推测选项C“水变成了冰”是对这个变化的描述。

二、填空题1. 答案:冰雪解析:根据文中描述,“冰雪在地上闪闪发光,就像银子铺开的地毯。

”可以推测填入的词语是“冰雪”。

2. 答案:湖面解析:根据文中描述,“天空中云朵已经变得又大又厚,白云变成了灰云,不久,飘下了雨点,砸在湖面上。

”可以推测填入的词语是“湖面”。

3. 答案:寒风解析:根据文中描述,“寒风呼呼地吹着,吹进我的被窝。

”可以推测填入的词语是“寒风”。

4. 答案:窗户解析:根据文中描述,“我发现用手指弹一下玻璃窗户,就会发出‘咯噔’的声音。

”可以推测填入的词语是“窗户”。

5. 答案:纸条解析:根据文中描述,“我发现地上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冬天来了!’”可以推测填入的词语是“纸条”。

三、简答题1. 冬天的特点有哪些?答案:冬天的特点有寒冷、降雪、天空阴暗、冰冻等。

2. 写出你喜欢冬天的理由。

答案:冬天的理由有:雪景美丽、可以堆雪人、滑冰等。

3. 你在文章中体验了哪些冬天的变化?答案:在文章中,我体验了冬天的变化有:天空中的云朵变大变厚、白云变成了灰云、飘下了雨点;小溪流的水变成了坚实的冰;地上的冰雪闪闪发光等。

4. 文章中的纸条上写着什么?答案:纸条上写着:“冬天来了!”5. 你觉得冬天与其他季节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答案:冬天与其他季节相比,特别之处在于寒冷的天气、降雪的景象以及冰冻的水面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含答案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珍宝。

请将下面的格言抄写在方格内,要求正确、工整、整洁: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在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惟妙惟肖(xiào)绮丽(qǐ)憎恨(zēng)两栖(qī)。

请根据具体的语境和拼音写出汉字:①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gān gà(尴尬)的笑。

②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miù)的画面。

③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jìng)的法则。

④有一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拜舍(báshè)了二三十年。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因地制宜地发展地方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下列句子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但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也经常运用。

仿照例句的句式,在后面的横线上再补写一个句子:你有权憧憬未来,但不应该忘记眼前的责任;你有权争取成功,但不应该以牺牲他人为代价:你有权享受自由,但不应该侵犯他人的权利。

默写:(1),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会当凌绝顶,(出自《望岳》)。

谁说人生没有再少的机会?门前的流水还能往西流!(出自《浣溪沙》)日暮乡关何处是?(出自《黄鹤楼》)出淤泥而不染”(出自XXX的《爱莲说》)何时没有月亮?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出自《记承天寺夜游》)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首诗中,“气蒸XXX”这两句话,字句之间的力量十分强大,备受后人称赞。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铁马冰河入梦来”是爱国诗人XXX晚年时期的梦想,他不忘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这让人感到无比激动。

在《陋室铭》中,与“时人XXX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有龙则灵”。

综合性研究(4分)本学期的名著导读向我们推荐了《朝花夕拾》、《骆驼祥子》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三本书。

如果你是老师,请你选择其中一本,并设计如何向同学们推荐这本书。

8、你会在哪个单元的研究过程中向同学们推荐这本书?为什么?(2分)9、你将如何引起同学们的阅读兴趣?(2分)二、比较阅读《苏州园林》和《故宫博物院》,回答问题。

(14分)一】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有不同。

然而,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处有一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无论游客站在哪个位置,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画卷。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注重亭台轩榭的布局,注重假山池沼的配合,注重花草树木的映衬,注重近景和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是为了创造完美的画卷,绝不允许有任何瑕疵。

他们希望游客能够体验到“如置画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就实现了这个愿望。

当游客来到园里时,没有人不会感到“如置画中”的感觉。

(A)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都是对称的,左边和右边的结构都是一样的。

然而,苏州园林并不注重对称,好像故意避免这种结构。

如果东边有一个亭子或回廊,西边就不会有同样的亭子或回廊。

为什么会这样呢?(B)我认为,用画作比喻,对称的建筑就像图案画,而不是美术画,而园林则像美术画,强调自然之趣,不注重对称。

(出自《苏州园林》节选)二】(C)太和殿也称为金銮殿,高28米,面积超过2380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殿檐上的斗拱、额枋、梁柱都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

正面有12根红色的大柱子,金色的雕花窗户,朱红色的门,与台基相呼应,色彩鲜明,气势恢宏壮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2020年最新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XXX火焰。

改写:大殿正中央有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摆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的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和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等多种姿态,龙身周围还衬托着XXX火焰。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

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

大殿廊下,XXX击磬,乐声悠扬。

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改写: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如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

每到大典之日,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会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

大殿廊下,XXX击磬,乐声悠扬。

台基上的香炉、铜龟和铜鹤里会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文段(一)中最能体现苏州园林整体特征的是哪一句话?这体现出本文什么样的说明结构?答案:最能体现苏州园林整体特征的是“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

这体现出本文的举例说明结构。

结合语段(一)中“败笔”一词的意思是什么?答案:结合语段(一)中“败笔”一词的意思是“瑕疵、缺陷”。

文段(二)主要按照由特点到总体,由特点到总体的顺序说明。

改写:文段(二)的主要说明顺序是从特点到总体,由特点到总体。

文中划横线的A、B、C、D四句话分别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答案:A句采用了举例说明方法;B句采用了对比说明方法;C句采用了描写说明方法;D句采用了具体说明方法。

文段(一)中“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中的“没有一个不”能否替换为“都”?为什么?答案:可以替换。

因为“没有一个不”和“都”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都表示全部的意思。

他们见了渔人,欣然接引,即去乐。

互相饮食,而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送别。

村中之人,乃至XXX,皆喜欢咏诗,歌舞。

最有趣者,莫如此类。

问之,则言:「此皆仙人也,居此数百年,凡出入,皆以草木土石为食。

」余问其事,具与所闻殊同。

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2.文中的“桃花林”是怎样的地方?(2分)3.渔人见到“桃花林”时,有怎样的感受?(2分)4.“桃花林”之中的人们是怎样的人?(2分)5.文中的“仙人”是怎样的存在?(2分)剔除下面文章的格式错误,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然后再小幅度的改写每段话。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他回答后,便要回家,设宴招待。

村中闻有此人,纷纷前来询问。

他自称是先世避乱来到此地,与外界隔绝,不知道现在是何时代。

他一一讲述所知道的事情,听众无不叹服。

村民们都邀请他到家里做客,招待他。

几天后,他告辞离开。

当地人说:“这些事情不足为外人道。

”1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分):1)缘溪行:顺着小溪走2)芳草鲜美:花草香气浓郁3)便要还家:即将回家20、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夫非常惊奇,又继续前行,想要探究这片森林。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道路纵横交错,鸡犬相闻。

21、作者XXX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试作评价。

(3分)XXX在本文中寄托了一种隐居的理想,认为隐居可以避开世俗的纷争,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在当时的条件下,这种理想并不容易实现,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政治的动荡,很难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隐居。

然而,这种理想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以启示人们追求自由和独立的精神。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5分)使至塞上XXX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XXX出汉塞,归雁入XXX。

XXX逢候骑,都护在XXX。

22、在空格中填上相应的诗句。

(2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3、XXX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你从意境、修辞、语言等任何一个角度赏析颈联。

(2分)这句话的意思是诗歌和绘画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互为表现手段。

从意境上看,这句话表达了艺术创作中的灵感相互借鉴的互动关系;从修辞上看,这句话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从语言上看,这句话采用了简练明了的表达方式,使人们更加容易理解和领会。

二、10、为了让游客无论站在哪里都能欣赏到完美的景色,园林设计必须采用总分结构。

11、园林设计中存在一些欠缺,需要加以改进。

12、园林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外部和内部的使用需求。

13、可以通过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和描写景象等手法来表达园林设计的特点。

14、这句话不能改写,因为它是双重否定句,强调了不可换。

三、15、无论世界怎样变化,我们都应该成为一个好人,多多关爱他人。

16、原句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不同情绪,可以改写为:他的心中充满了愤怒,但小男孩的帮助让他感受到了世界的爱,阳光照进了他的心里。

17、男孩的温暖指的是他用善良的心去帮助他人,我们也可以表达为无论世界怎样,我们都应该成为一个好人。

18、小男孩的母亲是一位有智慧的母亲,她不仅教会了孩子如何保护自己,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孩子如何做人。

四、19、沿着这条路走,可以欣赏到美丽鲜艳的景色,也可以邀请朋友一起前往。

20、这两句话描绘了田间小路和村落间的生活场景,让人感受到自然和人文的美好。

21、尽管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到处战乱,但人们仍然向往一个安宁和谐的社会,这表达了作者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22、这两句诗描绘了大漠和长河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23、要言之有理,表达清晰明了即可。

五、满分不少于5%。

教师需统一答案后再进行评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