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Ⅰ、考查目标

1.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2.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

4.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

Ⅱ、考查范围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一、史前时代

(一)旧石器时代的人类

(二)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

(三)古史传说

二、夏商西周

(一)夏朝与夏文化的探究

(二)商朝及其考古发现

(三)西周的盛衰

(四)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

(五)西周的经济与文化

三、春秋战国

(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二)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动

(三)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

(四)春秋战国的思想与文化

四、秦汉

(一)秦朝统一及其历史影响

(二)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

(三)汉武帝的统治与西汉的强盛

(四)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

(五)东汉的政治

(六)两汉社会经济的发展

(七)秦汉社会结构与社会矛盾

(八)秦汉的民族关系

(九)秦汉的思想

(十)文化和科技

五、魏晋南北朝

(一)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

(二)东晋南朝的政治

(三)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十六国北朝的政治形势与民族关系

(五)北魏孝文帝改革

(六)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的盛衰

(七)魏晋南北朝的思想

(八)文化与科技

六、隋唐五代

(一)隋朝的统一与覆灭

(二)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

(三)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

(四)隋及唐前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经济

(五)安史之乱与中晚唐政局

(六)中晚唐的财政改革与社会经济

(七)隋唐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八)隋唐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九)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经济

七、宋辽西夏金元

(一)宋朝建立与专制集权的加强

(二)北宋中期的统治危机与王安石变法

(三)辽西夏金的建立及其制度

(四)宋辽西夏金的关系

(五)元朝的统一及其影响

(六)宋元的社会经济

(七)宋元的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

(八)宋元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九)宋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八、明清(鸦片战争前)

(一)明初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

(二)明中期的政治

(三)社会危机与张居正改革

(四)晚明政治与明末农民战争

明清鼎革与清初的社会矛盾

(五)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六)康乾盛世及其社会问题

(七)明清国家制度

(八)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

(九)明清对外关系与贸易

(十)明清思想文化和科技

第二部分:中国近现代史

一、列强的对华侵略

(一)列强历次侵华战争

(二)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

3.边疆危机与朝贡体系崩解、列强划分势力范围二、清统治的衰落

(一)太平天国时期的农民战争

(二)太平天国的政权和制度

(三)湘淮军与地方势力的崛起

(四)清廷政局

(五)义和团运动

三、近代化的启动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

(二)早期维新思潮

(三)洋务运动

(四)商办企业

(五)戊戌维新运动

四、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

(一)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

(二)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晚期教育改革(三)八旗绿营的衰落与新军的编练(四)会党与民变

五、辛亥革命

(一)西学传播与革命思潮的兴起(二)同盟会的建立

(三)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四)革命党人的反清起义

(五)中华民国的建立

六、民初政局

(一)民初政党与议会

(二)二次革命

(三)护国战争

(四)南北对峙与军阀混战

七、五四运动与国民革命

(一)民初经济发展

(二)新文化运动

(三)五四运动

(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五)中国国民党改组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六)国民革命与北伐战争

八、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与苏维埃革命(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内政外交(二)中共土地革命与苏维埃政权(三)南京政府时期

的社会经济与文化九、抗日战争

(一)日本侵华与抗日救亡运动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三)全面抗战的爆发

(四)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

(五)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

(六)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七)沦陷区与伪政权

(八)侵华日军暴行

(九)抗日战争的胜利

(七)抗日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

十、国共内战

(一)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

(二)内战时期的政治经济与社会

(三)解放战争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十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1949-1956年)(一)政权的巩固与经济建设

(二)对外政策与抗美援朝

(三)社会主义改造

十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年)(一)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二)经济建设的曲折国内政治与对外关系(三)十三、“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四)从“五一六通知”到全面内乱(五)批林批孔

(六)从“反击右倾翻案风”到粉碎“四人帮”十四、拨乱反正(1976—1978年)

(一)“两个凡是”与真理标准大讨论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三)十五、改革开放的进程(1978—1992年)(四)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五)特区建设与改革开放

(六)邓小平南方谈话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十六、共和国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区域发展

十七、共和国时期的文化、教育与科技

第二部分世界史部分)

一、史前人类

(一)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二)农业革命与文明的产生

(三)史前文化

二、古代西亚诸文明

(一)苏美尔—阿卡德文明

(二)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三)赫梯、腓尼基和以色列历史

(四)波斯帝国

(五)古代西亚文字与宗教

三、古代埃及文明

(一)古代埃及的主要王朝

(二)宗教崇拜与墓葬习俗

(三)古代埃及的文化

四、古代印度文明

(一)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

(二)吠陀文明、婆罗门教与种姓制度

(三)列国时代的新兴宗教与思想(四)孔雀帝国与佛教的传播

五、古代希腊文明

(一)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二)希腊城邦制度

(三)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四)雅典民主政治

(五)马其顿帝国与希腊化时代(六)古代希腊的宗教与文化

六、古代罗马文明

(一)罗马共和国制度和罗马的扩张(二)元首政治与早期罗马帝国(三)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

(四)罗马帝国的危机

(五)古代罗马文化

七、中世纪的西欧

(一)法兰克王国

(二)封君封臣制度与农奴制(三)西欧主要国家的君主制度(四)中世纪的城市

(五)中世纪基督教文化

八、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扩张

(一)伊斯兰教的兴起

(二)阿拉伯帝国

(三)阿拉伯文化及其传播

(四)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

九、中世纪的东欧

(一)查士丁尼时期的拜占庭

(二)拜占庭帝国的政治和文化(三)东欧诸国的起源和发展(四)蒙古人的统治与莫斯科公国(五)俄罗斯帝国的兴起

十、中世纪东亚与南亚

(一)从大化改新到幕藩体制

(二)中日文化交流

(三)从笈多王朝到莫卧儿帝国

十一、古代美洲文明

(一)古代中美洲文明

(二)印加文明

十二、近代初期的欧洲

(一)文艺复兴

(二)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三)君主专制时期的英法

(四)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

(六)重商主义和商业战争

(七)科学革命

十三、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

(一)尼德兰革命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三)开明君主专制

(四)启蒙运动

(五)美国独立战争

(六)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

(七)工业革命

(八)19世纪的英国改革

(九)19世纪法国政治演进

(十)美国内战

(十一)俄国农奴制改革

(十二)德意志的统一、意大利的统一

(十三)19世纪晚期欧美主要国家的政治与经济(十四)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工业文明

(十五)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

(十六)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十七)近代欧美文学艺术的主要流派

十四、近代的亚非拉

(一)大西洋奴隶贸易

(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三)独立后拉美的政治与经济变化

(四)19世纪中后期亚洲反殖斗争

(五)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

(六)瓜分非洲

(七)埃及阿里改革

(八)土耳其坦志麦特

(九)日本明治维新

(十)20世纪初亚洲的觉醒

十五、近代欧洲国际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三十年战争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二)维也纳会议与欧洲国际体系

(三)两大军事同盟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

十六、俄国革命与共产国际

(一)1905年革命

(二)二月革命

(三)十月革命

(四)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五)“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

(六)德国十一月革命

(七)匈牙利革命

(八)共产国际

十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巴黎和会

(二)国际联盟

(三)华盛顿会议

十八、两战之间的世界

(一)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斯大林模式”(二)西方国家的恢复与调整

(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四)日本军国主义和德意法西斯

(五)甘地主义

(六)凯末尔主义

(七)卡德纳斯改革

十九、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与欧美大国的对策(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三)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四)欧洲战场与太平洋战场

(五)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二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

(一)雅尔塔体系

(二)联合国的建立

(三)冷战与两大阵营的对峙

(四)殖民体系的解体与第三世界的兴起

二十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

(一)美国的内政与外交

(二)西欧主要国家的内政与外交

(三)战后的日本

(四)西欧一体化进程

(五)当代科技革命

二十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一)苏南冲突

(二)赫鲁晓夫的改革

(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四)苏联超级大国地位的确立

(五)戈尔巴乔改革

(六)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Ⅲ、试卷考查内容比例

中国古代史约30%

中国古代史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约20%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约20%

世界近现代史约30%

Ⅳ、参考书目

仝晰纲:《历史学基础辅导全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

736历史学基础(世界史部分)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世界史基础考试科目代码:[736] 一、考试性质 世界史基础考试是为黑龙江大学招收世界史学科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选拔性考试科目。通过考试了解考生在大学本科学习阶段掌握的世界史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并测知其能否达到合格的程度以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和研究阶段。 二、考试要求 1、掌握世界史发展的基本史实,能够清晰明了地把握世界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2、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了解世界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 4、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 三、考试内容 1、史前人类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农业革命与文明的产生 史前文化 2、古代西亚诸文明 苏美尔—阿卡德文明 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 赫梯、腓尼基和以色列历史 波斯帝国 古代西亚文字与宗教 3、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埃及的主要王朝

宗教崇拜与墓葬习俗 古代埃及的文化 4、古代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 吠陀文明、婆罗门教与种姓制度 列国时代的新兴宗教与思想 孔雀帝国与佛教的传播 5、古代希腊文明 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希腊城邦制度 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 雅典民主政治 马其顿帝国与希腊化时代 古代希腊的宗教与文化 6、古代罗马文明 罗马共和国制度和罗马的扩张 元首政治与早期罗马帝国 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 罗马帝国的危机 古代罗马文化 7、中世纪的西欧 法兰克王国 封君封臣制度与农奴制 西欧主要国家的君主制度 中世纪的城市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 8、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扩张 伊斯兰教的兴起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文化及其传播 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 9、中世纪的东欧 查士丁尼时期的拜占庭 拜占庭帝国的政治和文化 东欧诸国的起源和发展

2023年考研:历史学大纲深度分析及复习指导

2023年考研:历史学大纲深度分析及复习指导 一、历史学统考的背景分析 这是当前历史学专业硕士讨论生入学考试改革的需要。众所周知,历史学专业硕士讨论生入学考试从去年开头实行专业课全国统考的方式,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讨论生考试与培育制度的一个重大改革。为什么首先选择在历史学领域实行这一改革呢?这明显是与历史学专业在今日社会上的地位与原有的历史学入学考试体制的弊端分不开的。毋庸置疑,历史学专业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在社会进展中具有不行替代的重要地位。然而,它作为一门长线学科、一门不能直接制造经济效益的学科,在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被严峻地边缘化了,致使成为一门名副其实的“冷门”专业。其结果是报考历史学专业讨论生的人数少得可怜。而在这为数不多的报考者中,有许多又是为了寻求镀金而投机的“跨专业考生”,而推动这部分人报考的缘由无非就是历史学讨论生“好考”,“学位”好拿,考历史学讨论生就是为了廉价取得学位。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大量的跨专业考生投入到历史学考研队伍中来。据我了解,有些考生的专业的确跨得有些邪乎,按说中文、政治及哲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的考生跨到历史学专业来倒也说得过去,可是有许多是学理工科专业——如生物、环境等专业的考生。试想,这些专业考生的历史学基础和素养会是怎样一种状况了。虽然,这类考生的士气值得赞许,但他们却无疑在严峻制约着历史学讨论生的培育质量。同时,鉴于生源缺乏的严峻现实,在各高校和科研单位自己命题的旧有体制下,一些二流或三

流院校或科研部门为了能保证自己的生源,保住自己的硕士点不被撤销,一些名气不大的硕士生导师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便只能降低初试的门槛,降低试题的难度,如此就使得历史学硕士讨论生的质量很难以保证了。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历史学讨论生的质量差,便更加恶化其社会声誉,而其社会声誉的恶化又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历史学讨论生招生的困难。因此,统考方式的实行首先就是出于保证历史学讨论生质量的需要。 二、08年历史学大纲的改变趋势 第一,在原先的硕士讨论生招生体制下,各招生单位自主命题科目不统一,虽然前此教育部曾于2023年做过统一要求,但仍难于转变这种状况。于是就消失了这样的现象,即许多单位的初试试题过偏、过窄,主要是根据各单位导师的讨论方向和爱好来命题,因此考生在报考哪个单位时,只需对这个单位的导师状况及往年考题加以讨论,就会大体确定自己的复习范围,结果由于只去注意这一狭小方面内容的复习,就把应有的大量历史学科基础学问给自觉地抛弃了。一个连历史学科的基本框架都把握不起来的硕士讨论生又怎能进行更高层次的专业化讨论呢?这明显是不行能的。须知,“专”只能是建立在“通”的基础上,离开了通的“专”只能是空中楼阁。在以往的硕士讨论生队伍中,这种状况大量地存在着。有许多讨论生只知道自己专业方向的那点东西,比方讨论隋唐史的就只知道隋唐方面的`内容,而即使是中国古代史其他时代的历史就知之甚少,更遑论语之相关的中国近现代或是解释方面的相关学问了。如此水平的讨论生又怎

2019年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911-历史学基础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911-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适用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师范专业教育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史学基础》是在历史学师范专业本科学生基本课程基础上形成学科基本知识系统,内容涵盖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和历史教育学(历史教学论)的主干内容,是历史学师范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它的主要内容在坚持通史基本脉络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历史学的基础知识和核心知识,并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中学历史课程内容标准的要求。要求考生熟悉基本概念、掌握历史发展脉络和一定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较为系统地掌握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的基本发展脉络和重点问题,比较全面地了解历史教育学的基本内容和实践现状,熟悉历史教学的基本技能。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历史学基础》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三、考试内容 (一)世界古代史 1.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2.雅典民主制度 3.罗马法 4.早期国家的形成 5.世界三大宗教的产生 6.西欧封建制度 7.南亚次大陆的文明特征 (二)世界近代史 1.近代早期西方世界的兴起 2.地理大发现 3.文艺复兴 4.宗教改革与反改革 5.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6.英、美、法革命与现代国家制度体系的变革 7.科学革命与近代科学技术的变革 8.工业革命与近代欧美国家的工业化 9.战争、革命与近代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 10.19世纪世界历史上的改革与革命

11.现代殖民体系的形成与拉美的反殖民运动 12.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三)世界现当代史 1.第一次世界大战 2.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国际关系的变动 3.罗斯福新政 4.第二次世界大战 5.冷战 6.苏联社会主义的实践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治道变革 8.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经济关系的演变 9.“后冷战时代”国际社会的战争、和平与冲突 10.20世纪民族主义的三次浪潮 11.20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矛盾与突破 12.现代世界的文学、思想和艺术 13.当代世界的热点问题 (四)中国古代史 1.史前时代: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古史传说 2.夏商西周:夏朝与夏文化的探究;商朝及其考古发现;西周的盛衰;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西周的经济与文化 3.春秋战国: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动;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春秋战国的思想与文化 4.秦汉:秦朝统一及其历史影响;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汉武帝的统治与西汉的强盛;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东汉的政治;两汉社会经济的发展;秦汉社会结构与社会矛盾;秦汉的民族关系;秦汉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5.魏晋南北朝: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东晋南朝的政治;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十六国北朝的政治形势与民族关系;北魏孝文帝改革;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的盛衰;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6.隋唐五代:隋朝的统一与覆灭;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隋及唐前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经济;安史之乱与中晚唐政局;中晚唐的财政改革与社会经济;隋唐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隋唐的思想、文化和科技;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经7.宋、辽、西夏、金、元:宋朝建立与专制集权的加强;北宋中期的统治危机与王安石变法;辽、西夏、金的建立及其制度;宋、辽、西夏、金的关系;元朝的统一及其影响;宋元的社会经济;宋元的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宋元的思想、文化与科技;宋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8.明、清(鸦片战争前):明初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明中期的政治、社会危机与张居正改革;晚明政治与明末农民战争;明清鼎革与清初的社会矛盾;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康乾盛世及其社会问题;明清国家制度;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明清对外关系与贸易;明清思想、文化和科技 (五)中国近现代史 1.列强的对华侵略:列强历次侵华战争;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边疆危机与朝贡体系崩解;列强划分势力范围 2.清统治的衰落:太平天国时期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的政权和制度;湘淮军与地方势力的崛起;清廷政局;义和团运动

长孙博历史学基础中国史大纲解析

长孙博历史学基础我国史大纲解析 一、概述 我国历史悠久,跨越了数千年,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如何系 统地掌握我国历史的基本内容,是每一个历史爱好者和学生所关心的 问题。长孙博编著的《历史学基础》我国史大纲,是一部系统、全面 地介绍我国历史的著作。本文将对该大纲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 理解我国历史。 二、大纲结构 长孙博的《历史学基础》我国史大纲共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主要介绍 古代我国史,下册主要介绍近代和现代我国史。整个大纲共分为十章,每章都涵盖了重要的历史事件、思想、文化和社会制度。下面将对大 纲的主要内容进行解析。 三、古代我国史 第一章:夏商周断代史 在这一章中,长孙博详细介绍了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包括了各个朝代 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他以史料为证,对历史事 件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和解读,使读者能够深入理解夏商周时期的我

国史。 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 在这一章中,长孙博深入解析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变革,包括了各国的兴起、消亡、思想文化的交流和碰撞等重要内容。他以多方面的证据和资料,对这一时期的历史进行了全面的展示,使读者能够全面理解这一时期我国史的发展。 第三章:秦汉断代史 在这一章中,长孙博对秦汉两代的断代史进行了全面解析,包括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变革、统一我国和修建长城的重要作用,以及汉朝的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等内容。他站在历史的高度,对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文化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使读者更加深入理解了这一时期我国史的发展。 四、近代和现代我国史 第四章:隋唐五代十国断代史 在这一章中,长孙博对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进行了详细解析,包括了各朝代的兴起、灭亡、文化传承和政治变革等内容。他深入研究了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将历史文化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我国史。

上海社会科学院313历史学专业基础考研全套资料

上海社会科学院313历史学专业基础考研精品资料 一、上海社会科学院313历史学专业基础考研资料 1第一部分、考研历年真题汇编 1-1、统考313历史学基础2007-2017年考研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第二部分、考试大纲+复习笔记及配套习题集 2-1、2021年全国统考专业课313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2-2、统考313历史学基础之朱绍侯版[中国古代史(上册)]复习笔记及配套习题集 2-3、统考313历史学基础之朱绍侯版[中国古代史(下册)]复习笔记及配套习题集 2-4、统考313历史学基础之李侃版[中国近代史复习笔记及配套习题集 2-5、统考313历史学基础之王桧林版[中国现代史(上册)]复习笔记及配套习题集 2-6、统考313历史学基础之王桧林版[中国现代史(下册)]复习笔记及配套习题集 2-7、统考313历史学基础之吴于廑版[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复习笔记及配套习题集 2-8、统考313历史学基础之吴于廑版[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复习笔记及配套习题集 2-9、统考313历史学基础之吴于廑版[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复习笔记及配套习题集 2-10、统考313历史学基础之吴于廑版[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复习笔记及配套习题集 2-11、统考313历史学基础之吴于廑版[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复习笔记及配套习题集 2-12、统考313历史学基础之吴于廑版[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复习笔记及配套习题集 第三部分、考研核心题库 3-1、历史学统考313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考研核心题库

3-2、历史学统考313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考研核心题库 3-3、历史学统考313历史学基础[世界古代中世纪史]考研核心题库 3-4、历史学统考313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考研核心题库 第四部分、模拟试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4-1、2021年历史学全国统考313历史学基础两套模拟试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资料获取方式+VX:ky21985 本套考研资料包含以上四部分,48000] ①本套资料由本机构编写组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整理收集编写,仅供考研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②资料中的真题及课件免费赠送,仅供参考,版权归属学校及制作老师,在此对版权所有者表示感谢,如有异议及不妥,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无条件立即处理!考研推荐参考书目(资料不包括教材)(11本) 《中国古代史》(上下册),朱绍侯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第四版),李侃主编,中华书局; 《中国现代史》(上下册)王桧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世界史》六卷本,吴于廑、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研究生入学适用院系/专业 2上海社会科学院313历史学专业基础适用院系/专业 历史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所;世界史中国学所

313历史学基础24考研大纲

313历史学基础24考研大纲 一、历史学基础 1.历史学的定义 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它以历史事实为基础,运用一定的方法、理论和技术来理解历史事实,并对其进行分析和阐释。 2.历史学的学科基础 历史学的学科基础主要包括历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等方面。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研究内容包括古代史、中世纪史、近代史、现代史等;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研究、考古发掘、田野调查、口述史研究等;研究理论则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辩证法、历史发展规律等。 3.历史学研究的意义 历史学研究对于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轨迹、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只有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才能更好地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领悟历史的智慧,为当代社会问题的解

决和未来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4.历史学基础的考研重要性 历史学基础是历史学专业考研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不仅是考生进一步学习历史学理论和方法的重要基础,也是考生在历史学专业学习和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知识。 二、24考研大纲 1.考研大纲的概述 24考研大纲是历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考试的考试大纲,它是考生备考历史学专业考研的重要依据。24考研大纲主要包括历史学基础、我国史、世界史、史学理论等多个方面内容。 2.知识点详解 我国史的内容主要包括我国封建社会历史、近代史、现代史等;世界史的内容主要包括世界古代史、世界中世纪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等;史学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史学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历史辩证法、历史发展规律等。

3.复习重点和难点 考生在备考历史学专业考研时,需要重点复习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我 国近现代史、世界现代史等知识点,同时也需要重点关注史学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辩证法等难点内容。 4.备考策略和建议 针对历史学基础的考研备考,考生应该注重扎实基础知识的学习,结 合历年考研真题进行练习,加强历史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要注重对历史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积极参加讨论和研究,提高 对历史学基础理论和方法的把握能力。 5.总结 历史学基础作为历史学专业考研的重要科目,对于考生的知识储备和 学术能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历史学基础知识的深入学习和理解,考生可以更好地把握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和学术水平。考生在备考历史学专业考研时,应该充分重视历史学基 础的学习和掌握,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不断提高对历史学基 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历史学基础的学习中,考生应该注重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即在学习历史学基础的理论知识的还要注重实践操 作和案例分析,培养自己的研究和分析能力。历史学基础的考研大纲

2024年313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2024年313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标题:2024年313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引言概述: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我们了解过去、理解现在以及展望未来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确保历史学的学习和研究能够有系统性和深度,2024年313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被制定出来。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这一大纲的具体内容。 正文内容: 1. 考试范围 1.1 时代范围: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主要包括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从史前时代到现代历史,以及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1.2 地域范围:大纲要求考生对世界各地不同地域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包括但不限于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2. 考试形式 2.1 选择题:考试将采用选择题的形式,以测试考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概念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2.2 解答题:除选择题外,考试还将包括一些解答题,以测试考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释能力。 3. 考试内容 3.1 历史事件和人物:考试将重点考察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古代文明的兴衰、世界大战、革命运动等。

3.2 历史概念和理论:考试还将涉及一些历史概念和理论,如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辩证法等,以测试考生对历史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3.3 历史研究方法:大纲要求考生了解一些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文献研究、考古学、口述历史等。 4. 考试要求 4.1 理解与记忆:考试将要求考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概念有深入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能够准确地描述和解释相关内容。 4.2 分析与解释:考试还将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历史问题分析和解释能力,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4.3 综合与创新:考试将鼓励考生在回答问题时进行综合思考和创新,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和观点对问题进行全面而独特的回答。 5. 考试重点 5.1 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考试将重点考察一些对于人类历史具有重要影响的事件和人物,如古代文明的兴衰、世界大战、革命运动等。 5.2 历史概念和理论:考试还将重点考察一些历史概念和理论,如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辩证法等,以测试考生对历史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5.3 历史研究方法:考试还将重点考察一些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文献研究、考古学、口述历史等,以测试考生的研究能力。 总结: 2024年313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的制定旨在确保历史学的学习和研究能够有系统性和深度。通过考察考生对历史事件、人物、概念和研究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大纲旨在培养具备全面历史知识和研究能力的人才。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重点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历史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历史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大纲及指南 一、考试目的和要求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历史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是为了评估申请人的历史学知识和综合素质,以确定其是否适合进入硕士学位历史学学科研究阶段。该考试旨在考察申请人对历史学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学科前沿的理解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基础知识:主要考察申请人对历史学基础理论的掌 握程度,包括历史学的发展历程、各个历史学派的主要观点和争议等。 2.研究方法:主要考察申请人对历史学研究方法的了 解和运用能力,包括历史文献的鉴别和解读、历史学研究的设计和实施等。

3.学科前沿:主要考察申请人对当前历史学研究的最 新进展和热点问题的了解,包括学科前沿理论、研究方法和实践案例等。 三、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分为笔试和口试两个阶段。 1.笔试:笔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论述题,其中选 择题占总分的30%,填空题和论述题各占总分的35%。 选择题主要考察基础知识,要求申请人对历史学的主要概念、理论和观点进行准确辨析。 填空题主要考察申请人对历史学术语和重要人物事件的了解程度,要求填写准确、简明扼要。 论述题主要考察申请人对历史学问题的分析和论证能力,要求回答问题有逻辑性、条理清晰、结论准确。 2.口试:口试主要考察申请人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综合 素质,要求申请人就指定的历史学课题进行发言和讨论,展示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考试准备 为了帮助申请人更好地准备考试,下面提供一些备考指南: 1.基础知识复习:申请人应该系统复习历史学的基本 概念、理论和观点,重点掌握各个历史学派的主要观点和 争议,以及历史学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趋势。 2.研究方法学习:申请人应该学习并理解历史学研究 的常见方法和技巧,包括文献查阅和鉴别、资料收集和整 理、研究设计和实施等,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教材和参考书 籍来提高自己的方法论水平。 3.综合分析能力培养:申请人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批 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可以通过参加讨论小组、撰写 研究论文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 五、考试评分和结果 考试评分按照标准答案和评分规则进行,总分100分,成 绩按照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等等级进行评定。 考试结果将根据申请人的综合成绩和口试表现综合评定, 通过者将获得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资格。

624历史学基础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历史学基础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史学概论等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得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程得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得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分析、判断与解决有关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中国历史150分 世界历史100分 史学概论50分 4、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简答题:6小题,每小题20分,共120分

材料解析: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40分,共80分

三、考查范围 (一)中国历史 1.秦始皇得统一 2.官僚制与郡县制:秦中央集权国家制度得两大支柱 3.焚书坑儒 4.封国制与“七国之乱” 5.“文景之治”与西汉社会经济得发展 6.从崇尚黄老到“独尊儒术” 7.察举制、征辟制与国家政治体制 8.汉律与社会关系结构 9.汉武帝得内外经营 10.丝绸之路:中国与外部世界得联系 11.西汉末年得政治衰败与王莽改制 12.占田制、九品中正制与士族势力得兴衰 13.南方经济得繁荣 14.北方民族得兴起及其文化特色 15.魏孝文帝改革与北方得经济发展 16.均田制与府兵制 17.北方得民族大融合 18.隋朝得统一 19.隋朝对国家制度得整理

20.隋朝经济得繁荣与大运河得开通 21.统一中央集权国家在唐代得重建 22.唐代国家制度得建构 23.大唐盛世与安史之乱 24.辽在北方得兴起及其南向运动 25.五代十国:一个短暂得过渡时期 26.北宋中央集权国家制度得进一步发展 27.南宋得抗战与汉族文化在南方得发展 28.元朝:蒙古国得崛起与元朝得兴亡 29.元代得中外关系及文化成就 30.朱元璋与明朝前期得国家制度 31.康雍乾时期得国家鼎盛 (二)世界历史1、文艺复兴与地理大发现 2、宗教改革与宗教战争 3、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得确立 4、启蒙运动与资本主义得发展 5、近代欧洲国际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6、19世纪得国际工人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7、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得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8、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南开大学历史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南开大学历史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历史学研究生考试从2007年开始全国统考,南开大学历史学研究生考试属于全国统考,所以,南开大学历史学研究生考试科目:政治、外国语、历史学基础,由教育部统一命题。 历史学基础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考试内容涵盖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四门基础学科,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思想政治理论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 外国语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根据考的不同语种,考试内容也有所差别,一般参加英语考试的最多,英语考试包括阅读理解和写作,主要考查词汇及语言运用能力,另外还有俄语和日语,考生可以根据所学外国语语种的不同来选择考试语种。 历史学研究生(学术型)考试虽然是全国统考,但是教育部并没有指定参考书,北京师范大学林老师向参加历史学考研的同学推荐以下书籍: 一、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上册)晁福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下册)宁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代史》郑师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史》王桧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史》郭大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三、世界古代史 《世界上古史》周启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中古史》孔祥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四、世界近现代史 《世界近代史》刘宗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现代史》张建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博仁教育的林老师推荐的以上历史学考研参考书主要几点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