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基础计算(格构柱)

合集下载

塔吊格构柱计算书2

塔吊格构柱计算书2

塔吊格构式基础计算书本计算书主要依据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塔吊使用说明书、《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手册》(第三版)、《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第二版)、《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等编制。

基本参数1、塔吊基本参数塔吊型号:QTZ70(JL5613);标准节长度b:2.8m;塔吊自重Gt:852.6kN;最大起重荷载Q:30kN;塔吊起升高度H:120m;塔身宽度B: 1.758m;2、格构柱基本参数格构柱计算长度lo:12.7m;格构柱缀件类型:缀板;格构柱缀件节间长度a1:0.4m;格构柱分肢材料类型:L140x14;格构柱基础缀件节间长度a2:0.4m;格构柱钢板缀件参数:宽360mm,厚14mm;格构柱截面宽度b1:0.4m;3、基础参数桩中心距a:3.9m;桩直径d:0.8m;桩入土深度l:22m;桩型与工艺:泥浆护壁钻(冲)孔灌注桩;桩混凝土等级:C35;桩钢筋型号:HRB335;桩钢筋直径:14mm;承台宽度Bc:5.5m;承台厚度h:1.4m;承台混凝土等级为:C35;承台钢筋等级:HRB400;承台钢筋直径:25;承台保护层厚度:50mm;承台箍筋间距:200mm;4、塔吊计算状态参数地面粗糙类别:B类城市郊区;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2.38;主弦杆材料:角钢/方钢;主弦杆宽度c:160mm;非工作状态:所处城市:天津市滨海新区,基本风压ω0:0.3 kN/m2;额定起重力矩Me:0kN·m;基础所受水平力P:80kN;塔吊倾覆力矩M:1930kN·m;工作状态:所处城市:天津市滨海新区,基本风压ω0:0.3 kN/m2,额定起重力矩Me:756kN·m;基础所受水平力P:50kN;塔吊倾覆力矩M:1720kN·m;非工作状态下荷载计算一、塔吊受力计算1、塔吊竖向力计算承台自重:G c=25×Bc×Bc×h=2.5×5.50×5.50×1.40×10=1058.75kN;作用在基础上的垂直力:F k=Gt+Gc=852.60+1058.75=1911.35kN;2、塔吊倾覆力矩总的最大弯矩值M kmax=1930.00kN·m;3、塔吊水平力计算挡风系数计算:φ = (3B+2b+(4B2+b2)1/2c/Bb)挡风系数Φ=0.50;水平力:V k=ω×B×H×Φ+P=0.3×1.758×120.00×0.50+80.00=111.644kN;4、每根格构柱的受力计算作用于承台顶面的作用力:F k=1911.35kN;M kmax=1930.00kN·m;V k=111.644kN;图中x轴的方向是随时变化的,计算时应按照倾覆力矩Mmax最不利方向进行验算。

格构柱塔吊计算书

格构柱塔吊计算书

上海龙盛国际商业广场QTZ80A(5512)塔式起重机基础计算书一、概述本工程为上海龙盛国际商业广场,拟采用五台上海市吴淞建筑机械厂有限公司生产的QTZ80A(5512)塔式起重机。

每台塔基采用4根直径800mm、长22m的钻孔灌注桩,桩中心距为2.4m,灌注桩上为480mmx480mm钢格构柱,钢格构柱顶为钢筋混凝土承台。

每根钻孔灌注桩内配10根直径22mm的HRB335级钢筋作为主筋,箍筋为加密区υ10@100、非加密区υ10@200。

格构柱最大净高为5#塔吊的11.05m,故以下按该塔吊计算。

表中:Fv为垂直力(KN),Fh为水平力(KN),M1、M2为两个方向的倾覆力矩(KN.m),Mk为扭矩(KN.m)。

表中:Qmax为最大桩顶反力,Qmin KN,均根据后续计算结果摘录。

本表中数值均为标准值。

编制依据:1.上海市吴淞机建筑机械厂有限公司《QTZ80A(5512)塔式起重机使用说明书》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4.《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856.《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7.《塔式起重机操作使用规程》JG/T100-19998.《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10.《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11.《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使用规范》GB5972-8612.上海龙盛国际商业广场岩土勘察报告工程编号:2011-K-1-01513.工程相关土建设计图纸。

计算简图:二、桩顶反力计算一、基本资料:承台类型:四桩承台,方桩边长 d = 480mm桩列间距 Sa = 2400mm,桩行间距 Sb = 2400mm,承台边缘至桩中心距离 Sc = 650mm 承台根部高度 H = 1200mm,承台端部高度 h = 1200mm承台相对于外荷载坐标轴的旋转角度α = 45°柱截面高度 hc = 1600mm (X 方向),柱截面宽度 bc = 1600mm (Y 方向)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a = 1240kN桩中心最小间距为 2.4m,5d (d -- 圆桩直径或方桩边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5, fc = 16.72N/mm , ft = 1.575N/mm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y = 300N/mm ,纵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边缘的距离 as = 110mm 纵筋的最小配筋率ρmin = 0.15%荷载效应的综合分项系数γz = 1.35;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γG = 1.35基础混凝土的容重γc = 25kN/m ;基础顶面以上土的重度γs = 18kN/m ,顶面上覆土厚度 ds = 0m承台上的竖向附加荷载标准值 Fk' = 0.0kN设计时执行的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以下简称基础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钢筋混凝土承台设计规程》(CECS 88:97)以下简称承台规程二、控制内力:Nk ---------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柱底轴向力值(kN);Fk ---------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kN);Fk = Nk + Fk'Vxk 、Vyk --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基础顶面的剪力值(kN);Mxk'、Myk'--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基础顶面的弯矩值(kN²m);Mxk、Myk ---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弯矩值(kN²m);Mxk = (Mxk' - Vyk * H) * Cosα + (Myk' + Vxk * H) * SinαMyk = (Myk' + Vxk * H) * Cosα - (Mxk' - Vyk * H) * SinαF、Mx、My --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竖向力、弯矩设计值(kN、kN²m);F =γz * Fk、 Mx =γz * Mxk、 My =γz * MykNk = 511; Mxk'= 0; Myk'= 2124; Vxk = 72; Vyk = 0Fk = 511; Mxk = 1563; Myk = 1563F = 689.9; Mx = 2110; My = 2110三、承台自重和承台上土自重标准值 Gk:a = 2Sc + Sa = 2*650+2400 = 3700mmb = 2Sc + Sb = 2*650+2400 = 3700mm承台底部底面积 Ab = a * b = 3.7*3.7 = 13.69m承台体积 Vc = Ab * H = 13.69*1.2 = 16.428m承台自重标准值 Gk" =γc * Vc = 25*16.428 = 410.7kN承台上的土重标准值 Gk' =γs * (Ab - bc * hc) * ds = 18*(13.69-1.6*1.6)*0 = 0.0kN 承台自重及其上土自重标准值 Gk = Gk" + Gk' = 410.7+0 = 410.7kN四、承台验算:1、承台受弯计算:(1)、单桩桩顶竖向力计算:在轴心竖向力作用下Qk = (Fk + Gk) / n (基础规范 8.5.3-1)Qk = (511+410.7)/4 = 230.4kN ≤ Ra = 1240kN在偏心竖向力作用下Qik = (Fk + Gk) / n ± Mxk * Yi / ∑Yi ^ 2 ± Myk * Xi / ∑Xi ^ 2(基础规范 8.5.3-2) Q1k = (Fk + Gk) / n + Mxk * Yi / ∑Yi ^ 2 - Myk * Xi / ∑Xi ^ 2 = 230.4+(1563*2.4/2)/(2.4^2)-(1563*2.4/2)/(2.4^2)= 230.4kN ≤ 1.2Ra = 1488kNQ2k = (Fk + Gk) / n + Mxk * Yi / ∑Yi ^ 2 + Myk * Xi / ∑Xi ^ 2 = 230.4+(1563*2.4/2)/(2.4^2)+(1563*2.4/2)/(2.4^2)= 881.7kN ≤ 1.2Ra = 1488kNQ3k = (Fk + Gk) / n - Mxk * Yi / ∑Yi ^ 2 - Myk * Xi / ∑Xi ^ 2 = 230.4-(1563*2.4/2)/(2.4^2)-(1563*2.4/2)/(2.4^2)= -420.8kN ≤ 1.2Ra = 1488kNQ4k = (Fk + Gk) / n - Mxk * Yi / ∑Yi ^ 2 + Myk * Xi / ∑Xi ^ 2 = 230.4-(1563*2.4/2)/(2.4^2)+(1563*2.4/2)/(2.4^2)= 230.4kN ≤ 1.2Ra = 1488kN每根单桩所分配的承台自重和承台上土自重标准值 Qgk:Qgk = Gk / n = 410.7/4 = 102.7kN扣除承台和其上填土自重后的各桩桩顶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竖向力设计值: Ni =γz * (Qik - Qgk)N1 = 1.35*(230.4-102.7) = 172.5kNN2 = 1.35*(881.7-102.7) = 1051.6kNN3 = 1.35*(-420.8-102.7) = -706.7kNN4 = 1.35*(230.4-102.7) = 172.5kN(2)、X 轴方向柱边的弯矩设计值:(绕 X 轴)柱上边缘 MxctU = (N3 + N4) * (Sb - bc) / 2= (-706.7+172.5)*(2.4-1.6)/2 = -213.7kN²m柱下边缘 MxctD = (N1 + N2) * (Sb - bc) / 2= (172.5+1051.6)*(2.4-1.6)/2 = 489.6kN²mMxct = Max{MxctU, MxctD} = 489.6kN²m②号筋 Asy = 1531mm δ = 0.007 ρ = 0.04%ρmin = 0.15% As,min = 6660mm 34Φ16@110 (As = 6836)(3)、Y 轴方向柱边的弯矩设计值:(绕 Y 轴)柱左边缘 MyctL = (N1 + N3) * (Sa - hc) / 2= (172.5+-706.7)*(2.4-1.6)/2 = -213.7kN²m柱右边缘 MyctR = (N2 + N4) * (Sa - hc) / 2= (1051.6+172.5)*(2.4-1.6)/2 = 489.6kN²mMyct = Max{MyctL, MyctR} = 489.6kN²m①号筋 Asx = 1502mm δ = 0.007 ρ = 0.04%ρmin = 0.15% As,min = 6660mm 34Φ16@110 (As = 6836)2、承台受冲切承载力计算:(1)、柱对承台的冲切计算:扣除承台及其上填土自重,作用在冲切破坏锥体上的冲切力设计值:Fl = 689850N柱对承台的冲切,可按下列公式计算:Fl ≤ 2 * [βox * (bc + aoy) + βoy * (hc + aox)] * βhp * ft * ho(基础规范 8.5.17-1)X 方向上自柱边到最近桩边的水平距离:aox = 1200 - 0.5hc - 0.5d = 1200-1600/2-480/2 = 160mmλox = aox / ho = 160/(1200-110) = 0.147当λox < 0.2 时,取λox = 0.2,aox = 0.2ho = 0.2*1090 = 218mmX 方向上冲切系数βox = 0.84 / (λox + 0.2) (基础规范 8.5.17-3)βox = 0.84/(0.2+0.2) = 2.1Y 方向上自柱边到最近桩边的水平距离:aoy = 1200 - 0.5bc - 0.5d = 1200-1600/2-480/2 = 160mmλoy = aoy / ho = 160/(1200-110) = 0.147当λoy < 0.2 时,取λoy = 0.2,aoy = 0.2ho = 0.2*1090 = 218mmY 方向上冲切系数βoy = 0.84 / (λoy + 0.2) (基础规范 8.5.17-4)βoy = 0.84/(0.2+0.2) = 2.12 * [βox * (bc + aoy) + βoy * (hc + aox)] * βhp * ft * ho= 2*[2.1*(1600+218)+2.1*(1600+218)]*0.967*1.575*1090= 25336288N ≥ Fl = 689850N,满足要求。

塔吊基础格构柱

塔吊基础格构柱

工程塔吊基础设计与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建设单位:建筑设计单位:勘察设计单位:(一)拟建建筑物情况本工程场地原为农用地及宅基地,西部地形局部起伏较大,地面绝对标高为 1.9m~3.6m,地面高差 1.7m。

场地平均绝对标高为 2.5m 左右。

场地地貌类型属长江三角洲泻湖沼泽平原。

场地地层分布主要有以下特点:1、第①-1 层素填土:灰黄、褐黄,湿,松散为主,主要有粘性土组成,含植物根茎。

局部含碎砖石。

土质不均匀。

2、第①-2 层浜填土:灰色、黑灰,饱和,流塑,松散,由粘性土和浜底淤泥组成,有臭味。

3、第②-0 层砂质粉土:褐黄、灰黄,很湿,稍密,含铁质氧化物结核,夹薄层粘性土和粘质粉土,不均匀。

干强度低,无光泽、韧性低、摇振反应。

4、第②层粉质粘土:褐黄、灰黄,很湿~饱,可塑~软塑,中偏高,含氧化铁锈斑及铁锰质结核,具上硬下软的特征。

干强度中等、稍有光泽、韧性中等。

5、第③-1 层粘质粉土:黄灰、灰色,饱和,松散为主,含云母、少量有机质,夹薄层软粘性土,具水平层理,不均匀。

干强度低、无光泽、韧性低、摇正反应中等。

6、第③-2 层淤泥质粘土:灰色,饱和,流塑,含云母、有机质。

局部夹薄层粉性土。

干强度中等、有光泽、韧性中等。

7、第④-1 层粘土:暗绿、草黄,很湿,硬塑~可塑,含氧化铁斑点及铁锰质结核。

夹少量粉土团块或薄层。

干强度高、有光泽、韧性高。

8、第④-2 层粉质粘土:褐黄、灰黄,饱和,可塑~软塑,含少量氧化铁斑点及铁锰质结核。

局部夹粉性土。

干强度中等、稍有光泽、韧性中等。

9、第④-3 层砂质粉土,灰黄、灰色,饱和,中密为主,含石英、云母以及氧化铁锈斑,夹粘性土薄层。

局部为稍密或密实。

干强度低、无光泽、韧性低、摇正反应迅速。

10、第⑤层粘土,灰色,饱和,可塑~软塑,含云母、有机质、贝壳碎屑。

干强度中等、有光泽、韧性中等。

11、第⑥-1 层粘土,暗绿、草黄,很湿,硬塑为主,含氧化铁斑点及铁锰质结核。

格构柱塔吊基础方案

格构柱塔吊基础方案

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1)第三章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5)第四章塔吊参数与平面布置 (8)第五章基础设计依据 (14)第六章塔吊基础的具体做法 (17)第七章施工管理部署 (20)第八章塔吊基础施工及验收要求 (23)第十章格构柱的加工与安装 (36)第十一章格构柱焊接质量控制、验收措施 (38)第十二章施工安全措施 (43)第十三章塔吊监测、日常维护和保养 (49)第十四章应急预案 (51)第十五章特种作业人员名单 (56)第十六章塔吊基础设计计算书 (57)塔吊基础专项施工方案第一章工程概况项目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勘察单位:基坑围护设计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建筑概况:总建筑面积㎡,用地面积为17612㎡。

本项目包括1-3#商业办公楼,5#、6#裙房,地下一层主楼地下室设置自行车库夹层,地上建筑为x层。

建筑面积:包括地下车库、商业用房、配套设施等总计约平方米,建筑高度45m,裙房为物业配套用房高度。

本工程室内设计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米。

1#-3#楼及车库为整体地下室,底板面标高为,底板厚度为500。

本工程基础形式为钻孔灌注桩承台基础,工程桩直径为600、700、800,以6层圆砾层为持力层。

本项目与4-6#办公楼项目为同一个大基坑,所有参建主体单位相同,本项目在大基坑中位置处于东面和南面位置。

整个大基坑围护采用钻孔灌注桩加双轴水泥搅拌桩的排桩方案,并结合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考虑到周边承台底,基坑开挖深度米。

支撑梁面标高,支撑梁高。

本项目共布置2台格构式组合基础塔吊。

1#塔吊基础在支撑外,2#塔吊在支撑内,塔吊基础面比支撑底低米,2#塔吊塔身与支撑梁最近距离在633mm(详附图4)。

第二章编制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6、《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7、《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9、《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11);10、《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11、《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12、《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1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14、《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187-2009);15、《固定式塔式起重机基础技术规程》(DB/T1053-2008);1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17、结构标准图集《钻孔灌注桩》(2004浙G23);18、杭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总平面图、地下室基础平面图、桩位图等;19、浙江省工程物探勘察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20、浙江省地矿勘察院提供的基坑围护图纸;21、浙江虎霸建设机械有限公司提供的《QTZ125(H6015)塔式起重机使用说明书》;22、浙江虎霸建设机械有限公司提供的《QTZ63C(5510)塔式起重机使用说明书》;23、建设部第166号文《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24、《关于加强组合式塔机基础制作、安装和使用的若干要求》(杭建监总[2012]13号文件);25、《关于加强建筑起重机租赁、安装拆卸和使用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杭建监总[2010]33号文件;26、《关于加强组合式塔机基础制作、安装和使用的若干要求》部分条文释义;27、《关于加强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的若干要求的通知》2013年1月9日;28、《关于加强塔式起重机安全塔机监控系统安装、使用和管理的通知》杭建监总[2012]35号。

商业区不同格构柱长度塔吊基础的计算书_secret

商业区不同格构柱长度塔吊基础的计算书_secret

ST55/13塔吊基础的计算书1.土层参数2.塔吊基础计算说明本计算书计算内容为大基坑两种格构柱长度的塔吊,考虑按照格构柱的工程桩φ800,桩长24.0m;格构柱截面460×460,采用4L160×16× 16,格构柱长度21.00m,缀板尺寸440×300×12,格构柱支撑双拼140×10× 10角钢;承台5600× 5600×1350的最不利参数计算,如能满足,则格构柱长度21.00m也能满足。

3.塔吊承台计算3.1.参数信息塔吊型号:ST55/13,自重(包括压重)F1=539.22kN,最大起重荷载F2=60.00kN塔吊倾覆力距M=1806.00kN.m,塔吊起重高度H=15.00m,塔身宽度B=1.6m混凝土强度:C30,钢筋级别:Ⅰ级,承台长度Lc或宽度Bc=5.60m桩直径或方桩边长d=0.80m,桩心距a=4.00m,承台厚度H c=1.35m基础埋深D=0.00m,承台箍筋间距S=200mm,保护层厚度:50mm3.2.塔吊基础承台顶面的竖向力与弯矩计算1. 塔吊自重(包括压重)F1=539.22kN2. 塔吊最大起重荷载F2=60.00kN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F=1.2×539.22=647.06kN塔吊的倾覆力矩M=1.4×1806.00=2528.40kN.m3.3.矩形承台弯矩的计算计算简图:图中x轴的方向是随机变化的,设计计算时应按照倾覆力矩M最不利方向进行验算。

1. 桩顶竖向力的计算(依据《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 94—2008)其中 n──单桩个数,n=4;F──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设计值,F=1.2×539.22=647.06kN;G──桩基承台的自重,G=1.2×(25.0×Bc×Bc×Hc+20.0×Bc×Bc×D)=1270.08kN;M x,M y──承台底面的弯矩设计值(kN.m);xi,y i──单桩相对承台中心轴的XY方向距离(m);Ni──单桩桩顶竖向力设计值(kN)。

格构柱计算

格构柱计算

塔吊桩基础的计算书一. 参数信息塔吊型号: QTZ63 自重(包括压重):F1=450.80kN 最大起重荷载: F2=60.00kN塔吊倾覆力距: M=630.00kN.m 塔吊起重高度: H=101.00m 塔身宽度: B=1.80m桩混凝土等级: C35 承台混凝土等级:C35 保护层厚度: 50mm矩形承台边长: 4.00m 承台厚度: Hc=1.35m 承台箍筋间距: S=200mm承台钢筋级别: Ⅱ级承台预埋件埋深:h=0.5m 承台顶面埋深: D=0.00m桩直径: d=0.80m 桩间距: a=2.00m 桩钢筋级别: Ⅱ级桩入土深度: 34.00 桩型与工艺: 泥浆护壁钻(冲)孔灌注桩二. 塔吊基础承台顶面的竖向力与弯矩计算1. 塔吊自重(包括压重)F1=450.80kN2. 塔吊最大起重荷载F2=60.00kN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 F=F1+F2=510.80kN塔吊的倾覆力矩 M=1.4×630.00=882.00kN.m三. 矩形承台弯矩的计算计算简图:图中x轴的方向是随机变化的,设计计算时应按照倾覆力矩M最不利方向进行验算。

1. 桩顶竖向力的计算(依据《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94的第5.1.1条)其中 n──单桩个数,n=4;F──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设计值,F=510.80kN;G──桩基承台的自重,G=25.0×Bc×Bc×Hc+20.0×Bc×Bc×D=540.00kN;M x,M y──承台底面的弯矩设计值(kN.m);x i,y i──单桩相对承台中心轴的XY方向距离(m);N i──单桩桩顶竖向力设计值(kN)。

经计算得到单桩桩顶竖向力设计值:最大压力:N=1.2×(510.80+540.00)/4+882.00×(2.00×1.414/2)/[2×(2.00×1.414/2)2]=627.12kN最大拔力:N=(510.80+540.00)/4-882.00×(2.00×1.414/2)/[2×(2.00×1.414/2)2]=-49.18kN2. 矩形承台弯矩的计算(依据《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94的第5.6.1条)其中 M x1,M y1──计算截面处XY方向的弯矩设计值(kN.m);x i,y i──单桩相对承台中心轴的XY方向距离(m);N i1──扣除承台自重的单桩桩顶竖向力设计值(kN),N i1=N i-G/n。

1塔吊基础方案(格构柱式塔吊基础)

1塔吊基础方案(格构柱式塔吊基础)

1#塔吊基础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1、工程简介*************地块商办新建项目位于*****以北,**以东.1.主体建筑:地上主要由1栋28层的高层H1办公楼,建筑最高点高度135.55m;1栋13层的高层H2商业楼,建筑最高点高度69.85m;1栋11层的高层边检楼,建筑最高点高度57.85m;10栋3~4层的V1~V10商业楼,建筑最高点高度19.3m。

2.地下室:地下1层,为地下车库及附属配套用房。

3.基础型式:采用桩筏板基础。

4.基坑规模:基坑总面积约为20300m2。

5.开挖深度:本工程±0.00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5.55m,场地自然地面绝对标高按3.90m计算,相当于建筑标高-1.65m。

拟建地下地库顶板结构面的相对标高为-1.15m,地下室底板结构面的相对标高为-6.05m,板厚400mm,基底标高为-6.5m,基础垫层厚150mm,大面积开挖深度约为4.95m;高层办公楼地下室的基础底板结构面的相对标高为-6.05m,板厚800mm,基底标高为-7.00m,基础垫层厚150mm,则大面积基坑开挖深度约为5.35m。

1.2、工程参建单位工程名称:***************地块商办项目新建项目建设单位:****************建筑设计单位:**********************围护设计单位:******************勘察单位:*****************施工总包单位:********************围护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二、编制依据1、*************地块商办项目新建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程编号:2016-02-24)2、《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3、《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4、《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2012)(J119-2001)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7、《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2002)8、《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2010)9、《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10、《钻孔灌注桩施工规程》(DG/TJ08-202-2007)11、《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 187-2009)12、TC6513-6塔式起重机使用说明书,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QTZ80C塔式起重机使用说明书,泰州市腾达建筑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塔吊基础计算(格构柱)

塔吊基础计算(格构柱)

塔吊基础计算(格构柱)塔吊基础计算(格构柱)八、基础验算基础承受的垂直力:P=449KN 基础承受的水平力: H=71KN 基础承受的倾翻力矩: M=1668KN.m(一)、塔吊桩竖向承载力计算:1、单桩桩顶竖向力计算:单桩竖向力设计值按下式计算:Q ik=( P + G )/n ± M/a2式中:Q i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第i根桩的竖向力;P—塔吊桩基础承受的垂直力,P=449KN;G—桩承台自重,G=(4.8×4.8×0.4+4.8×4.8×1.3)×25=979.2KN;P+G=449+979.2=1428.2KNn—桩根数,n=4;M—桩基础承受的倾翻力矩,M=1668+71×1.3=1760.3KN.m;a—桩中心距,a=3.2m。

Q ik=1428.2/4±1760.3/3.2×2单桩最大压力: Q压=357.05+389.03=746.08KN单桩最大拔力: Q拔=357.05-389.03=-31.98KN2、桩承载力计算:(1)、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按下式计算:R a = q pa A P+u P∑q sia L i式中: R 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q pa、q sia—桩端阻力,桩侧阻力特征值;A P—桩底端横截面面积;u P—桩身周边长度;L i—第i层岩土层的厚度。

5号塔吊桩:对应的是8-8剖的Z52。

桩顶标高为-6.8m,绝对标高为-1.9m,取有效桩长52m,桩端进入6-1粘土层2.19m。

a=1813.51>746.08KN 满足要求3、承台基础的验算(1)承台弯矩计算Mx1=My1=2×(746.08-979.2/4)×(3.2/1.414)=2268.88KN〃m (2)承台截面受力主筋配筋面积As=1.4×2268.88×106/(0.9×1300×310)=8757.7mm2塔吊承台配筋采用22@180双层双向计27根,Ag=10258.38mm2>As(3)承台截面抗剪切验算实际计算:βfcb0h0+ 1.25fyAsv h0/(s )=(0.05×16.7×4800×1250+ 1.25×310×8757.7×1250/180)×103=28576.7KN >>γ0V=1.0×746.08=746.08KN经过计算承台完全可以满足抗剪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塔吊基础计算(格构柱)
八、基础验算
基础承受的垂直力:P=449KN 基础承受的水平力:H=71KN 基础承受的倾翻力矩: M=1668KN.m
(一)、塔吊桩竖向承载力计算:
1、单桩桩顶竖向力计算:
单桩竖向力设计值按下式计算:
Q ik=(P + G )/n ±M/a2
式中:Q i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第i根桩的竖向力;
P-塔吊桩基础承受的垂直力,P=449KN;
G—桩承台自重,G=(4。

8×4。

8×0。

4+4。

8×4。

8×1.3)×25=979.2KN;
P+G=449+979。

2=1428.2KN
n—桩根数,n=4;
M—桩基础承受的倾翻力矩,M=1668+71×1.3=1760。

3KN。

m;
a—桩中心距,a=3.2m。

Q ik=1428.2/4±1760.3/3.2×2
单桩最大压力:Q压=357.05+389.03=746。

08KN
单桩最大拔力: Q拔=357。

05-389。

03=-31。

98KN
2、桩承载力计算:
(1)、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按下式计算:
R a = q pa A P+u P∑q sia L i
式中: R 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q pa、q sia—桩端阻力,桩侧阻力特征值;
A P—桩底端横截面面积;
u P—桩身周边长度;
L i—第i层岩土层的厚度。

5号塔吊桩:对应的是8—8剖的Z52。

桩顶标高为-6。

8m,绝对标高为-1.9m,取有效桩长52m,桩端进入6—1粘土层2。

19m。

52
R a = 0.8×3。

14×(4×12。

51+16×3.8+14×14.4+18×19.1+30×2。

19)
=1813.51>746。

08KN 满足要求
3、承台基础的验算
(1)承台弯矩计算
Mx1=My1=2×(746。

08-979。

2/4)×(3。

2/1.414)=2268。

88KN·m
(2)承台截面受力主筋
配筋面积As=1。

4×2268.88×106/(0。

9×1300×310)=8757.7mm2
塔吊承台配筋采用22@180双层双向计27根,Ag=10258.38mm2>As
(3)承台截面抗剪切验算
实际计算:βfcb0h0+1。

25fyAsv h0/(s)=(0.05×16.7×4800×1250+1。

25×310×8757.7×1250/180)×103=28576。

7KN>>
γ0V=1。

0×746.08=746。

08KN
经过计算承台完全可以满足抗剪要求。

4、格构柱计算
钢构柱截面尺寸为460×460mm,分肢采用14014L mm ⨯,单肢截面面积为2137.567A cm =,41688.81x I cm =,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为
2
215/y f f N mm ==。

由于截面为正方形,所以ox oy λλ=。

计算长度取:
H=6。

3m ,钢构柱截面如下图:
Y
X
单肢截面图
4。

1、构件长细比x y λλ=计算 格构式钢柱的截面惯性矩:
2234100464()4688.8137.6( 3.98)57.21022x x a I I A Z cm ⎡⎤⎡⎤
=+-=+⨯-=⨯⎢⎥⎢⎥⎣⎦⎣⎦
x =/32.31H λ=
=
4.2、构件中单肢对最小刚度轴的长细比1λ计算 11134
12.362.75
x x x l i λ=
== 10max 10.540x x λλλ≤≤,且 4.3、构件换算长细比0x λ计算
ox λ 〈[λ] 查《钢结构设计规范》b 类截面,稳定系数
=0.855ϕ 钢构柱整体稳定承载力为
[]f 0.855215437602765N A KN ϕ==⨯⨯⨯=
钢构柱最大轴心压力:max max 1.35746.081007.208N Q KN ==⨯=
max []N N >
钢构柱承载能力满足要求 4。

4、缀板计算
按构造要求取缀板尺寸
缀板高度:122d b 38.0425.3633
≥=⨯= 取d=26cm 缀板厚度:111t b 380.49.514040

=⨯= 取t=10mm 缀板间距:11l 2b 2380.4780.8≤=⨯= 取1l =60cm 取缀板为380×260×10@600
格构式钢柱分肢线刚度:2
1I 37.6 3.16 6.3l 60
⨯==
两缀板刚度之和3
1262
92.51038
⨯=⨯ 92.5/6.3=14.7>6,缀板刚度满足要求; 4.5、缀板与柱肢焊缝计算
缀板剪力:38KN 85
Af
V =
=
=
缀板弯矩:10Vl 38000600
M 5700000N mm 44
⨯=
==•
缀板受力:101Vl 3860
V 29.97KN 2b 238.04
⨯=
==⨯ 取缀板端与柱肢连接角焊缝26010250w L mm =-=,两端转角焊接,
取10f h mm =,焊缝承受T 引起的沿焊缝方向的剪应力
f e w T h L
τ=⋅以及M
引起的与焊缝垂直的正应力
26fx e w M
h L σ=⋅,计算时偏安全地只取竖
直焊缝。

焊缝的端部应力最大:(注:0.7e f h h =) ()20V 38000
21.7/0.710250
f e w N mm h L τ===⋅⨯⨯ ()2022
665700000
78.2/0.710250
f e w M N mm h L σ⨯=
==⋅⨯⨯ 焊缝强度验算:
2281.2/160/N mm N mm ==< 满足强度要求 5、桩身配筋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8.5.9条规定,桩身强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c
c p f A Q ϕ≤
其中:Qmax =1813。

51KN,考虑桩身砼为C30.fc =14。

3N/mm2
3。

14×0.8×0。

8/4×14。

3×103×0.6=4310。

6KN ≥Q ,满足
要求。

经过计算得到桩顶轴向压力满足要求,只需构造配筋,按最小配筋率0.65%考虑。

桩身配筋量为:0。

65%×3.14×800²/4=3266(mm2)
考虑桩身主筋为1220,箍筋为Φ8@150螺旋,加强箍为14@2000根据规范配筋要求,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钢筋笼长度为通长布置。

钢格构柱直接埋设在混凝土桩内,与桩钢筋笼12根主筋帮条电焊焊接,格构柱伸入桩内不少于3米;伸入桩内格构柱长度范围内桩钢筋笼增设增强箍筋,每2000mm增加14加强箍一道Φ8螺旋箍@150均布,且钢筋笼通长布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