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服饰特点的介绍
56个民族服装

56个民族服装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其中,民族服装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符号,扮演着连接民族历史与现代的桥梁。
在每一个民族的服装中,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
本文将介绍中国56个民族的服装,展示他们各自的特点和魅力。
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之一。
汉族的传统服装是汉服,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服以宽松、舒适为特点,注重对身体的修饰和美化。
其特点是领子宽大、衣襟长、袖子宽阔、裙子浑厚。
汉服注重颜色的搭配,常用的色彩有红、绿、黄等鲜艳的色彩。
除了汉族外,其他55个民族也有各具特色的服装。
蒙古族是其中之一,他们的传统服装是蒙古袍。
蒙古袍以白色为主色调,体现了草原文化的质朴和纯洁。
他们注重使用动物皮毛和饰品来装饰服装,蒙古袍上常常缀满了骆驼毛、珍珠和宝石。
这些装饰物品不仅增添了服装的华丽感,更体现了蒙古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拜和赞美。
藏族的传统服装是藏袍,与蒙古袍相似,都是以宽大而庄重的剪裁为特点。
藏袍常常以深蓝色和红色为主色调,上面绣有各种纹路和图案。
这些图案往往寓意着宗教信仰和生活智慧。
而在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穿着民族手工编织的长靴和披肩。
壮族是中国壮大民族之一,他们的传统服装是壮锦。
壮锦是一种以绣花为主的传统手工艺品,也是壮族人民的珍贵财富。
壮锦通常以红色和蓝色为主色调,色彩饱和度高,绣花精美细腻。
壮锦的主题多为花卉、鸟兽、自然景观等,表现了壮族人民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崇敬。
此外,朝鲜族、满族、苗族、侗族、瑶族等民族的传统服装也各具特色。
朝鲜族的传统服装是朝鲜服,以其端庄典雅的设计被广泛认可。
满族的传统服装是满袍,采用黑色和白色为主色调,展示了满族人民的庄重与尊贵。
苗族的传统服装是苗袍,以其色彩斑斓和精细刺绣而闻名,体现了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侗族的传统服装是侗袍,以其以青色为主色调和独特的造型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
中国56个民族的民族服饰

中国56个民族的民族服饰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统一体,五十六个民族都创造了辉煌的民族服饰文化。
由于每个民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性格和审美情趣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文化。
按民族名称拼音顺序排列1、阿昌族阿昌族聚居于云南。
男子穿对襟上衣,黑色长裤,未婚男子缠白色包头,已婚青壮年男子缠藏青色包头。
妇女穿窄长袖对襟衫,下着裙。
未婚女子梳辨盘于头顶,已婚妇女束髻,缠高耸的包头。
妇女喜戴各种银饰。
2、白族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大理,那里苍山洱海风景秀丽,民族文化较为发达。
白族男女均上着衣、外套领褂,下着裤。
服装颜色的搭配简单鲜明,对比协调。
白族人民崇尚白色。
男子的包头、女子的帽箍,男女上衣,甚至裤子都喜用白色或接近白色的浅绿、浅蓝等色。
3、保安族保安族居住在甘肃省内大河家地区。
保安族男子,穿白布衫,外套青布坎肩,下穿深色长裤,头戴白或黑色圆顶帽,在节日里穿长袍。
女子穿色彩艳丽的衣裤,上衣为刚过双膝的有花边的大襟袄,外套坎肩,戴头盖,也戴礼帽。
4、布朗族布朗族分布在云南西部和西南部。
布朗族男子上穿青布圆领长袖对襟或大襟衣,下着宽脚裤。
妇女上着紧身短衫,下着筒裙,也有着长裤的。
名地妇女均喜欢戴银饰。
5、布依族布依族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盘江、红水河流域。
布依族男子常穿短衣长裤,盛装时着长衫,戴瓜皮帽。
妇女则上着短衣,下着百褶裙或长裤,戴银饰。
6、6、朝鲜族中国的朝鲜族是明末清初从朝鲜半岛移居东北形成的。
其文化与朝鲜半岛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
朝鲜族男子的上衣为斜襟、宽袖,前襟有飘带,他们还喜欢穿“背褂”(坎肩)和灯笼裤,这种裤子很肥大,便于在炕上盘腿而坐。
妇女多穿短衣长裙,上衣与男子相似,只是更加短小。
朝鲜族妇女的结婚礼服朝鲜族儿童多穿七彩衣,色彩斑斓,好象彩虹在身。
青年男子多戴鸭舌帽,中捞年人则戴毡帽,妇女普遍戴花色头巾。
朝鲜族男子常穿宽大的长方形胶鞋,妇女多穿鞋头尖而跷起的船形胶鞋。
7、达干尔族达干尔族主要聚居在嫩江两岸,在东北诸民族中,是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与外界经济文化接触和交流较多的民族之一。
少数民族服饰特点

少数民族服饰特点引言少数民族服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服饰风格和特点。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分布着56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这在他们的服饰中也有所体现。
本文将以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为主题,深入探讨不同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以增进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
一、汉族服饰特点作为中国最大的民族群体,汉族服饰具有较为广泛的影响力。
汉族人的传统服饰主要包括汉服和唐装两大类。
1. 汉服汉服是汉族传统的服饰。
其特点是造型庄重大气、线条简洁流畅。
男士的汉服主要以袍袄为主,女士则以长袍为主。
汉服注重颜色的搭配,常见的配色有红色、黄色、绿色等,寓意吉祥、喜庆。
在一些特殊场合,如婚礼等,汉服还会配以绣花、丝绸等饰品,增加华丽感。
2. 唐装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唐装作为汉族传统服饰之一,具有浓厚的历史气息。
男士的唐装常以长袍、长衫为主,女士则以长裙为主。
唐装注重细节的装饰,常见的有各种精美的刺绣、云纹、褶皱等。
唐装的色彩多样,既有明亮的蓝色、红色,也有素雅的黑色、白色等。
二、维吾尔族服饰特点维吾尔族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主要民族,他们的传统服饰体现了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
1. 高领长袍和喀什花帽维吾尔族男士的传统服饰是一种高领长袍,袖子宽松,下摆宽大。
而女士则是以丝绸长袍为主,亦有类似男士款式的款式。
维吾尔族男士经常戴着一顶名为喀什花帽的毡帽,上面有许多图案与装饰。
2. 雅克萨钮扣维吾尔族服饰上的钮扣叫做雅克萨钮扣,是维吾尔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扣子通常由金属或珍贵的宝石制成,形状独特,图案多样。
三、藏族服饰特点藏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民族之一,他们的服饰独特而丰富,给人以神秘而美丽的感觉。
1. 戴巴藏族男士的传统服饰是一件名为戴巴的长袍,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颜色和纹理的组合。
戴巴通常由精心编织的细纱制成,颜色多为深褐色、藏红色和天蓝色等。
戴巴上常常绣有各种图案和纹饰,如藏传佛教的经文、神秘的符号等。
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服饰特点、居民和饮食习惯

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服饰特点、居民和饮⾷习惯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服饰特点、居民和饮⾷习惯⼀、蒙古族1、节⽇:每年七、⼋⽉牲畜肥壮的季节举⾏“那达慕”⼤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这是⼈们为了庆祝丰收⽽举⾏的⽂体娱乐⼤会。
“那达慕”⼤会上有惊险动⼈的赛马、摔跤,令⼈赞赏的射箭,有争强⽃胜的棋艺,有引⼈⼊胜的歌舞,显⽰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
2、服饰特点:蒙古族服饰包括长袍、腰带、靴⼦、⾸饰等。
但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
蒙古族服饰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格。
因为蒙古族长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不论男⼥都爱穿长袍。
牧区冬装多为光板⽪⾐,也有绸缎、棉布⾐⾯者。
夏装多布类。
长袍⾝端肥⼤,袖长,多红、黄、深蓝⾊。
男⼥长袍下摆均不开衩。
红、绿绸缎做腰带。
3、居民和饮⾷习惯:蒙古族现主要分布在中国北⽅内蒙古⾃治区,蒙古族⾃称"蒙古"。
其意为"永恒之⽕"。
别称"马背民族"。
蒙古族牧民视绵⽺为⽣活的保证、财富的源泉。
⽇⾷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
蒙古族的传统饮⾷⼤致有四类,即⾯⾷、⾁⾷、奶⾷、茶⾷。
通常,蒙古族称⾁⾷为“红⾷”,蒙语叫“乌兰伊德”;称奶⾷为“⽩⾷”,蒙语叫“查⼲伊德”(纯洁、吉祥、崇⾼之意)。
⽽农区多以⾕物蔬菜为主⾷,以⾁⾷为辅。
⼆、维吾尔族1、节⽇:中国新疆维吾尔族节⽇主要传统节⽇有“⾁孜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
2、服饰特点:维吾尔族的传统服装,男⼥⽼少均戴四楞⼩花帽。
男⼦普遍喜欢穿对襟“袷袢”(长袍),内着绣有花纹的短衫。
⼥⼦喜着连⾐裙,外套⿊⾊对襟背⼼,戴⽿环、⼿锡、戒指、项链等装饰品,姑娘多梳⼩辫,现在城市居民⼀般穿时装。
3、居民和饮⾷习惯:维吾尔族⼈待⼈讲究礼貌。
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按在前胸中央,然后⾝体前倾,连声问好。
家⾥来客都热情招待。
维吾尔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他们的舞蹈轻巧、优美,以旋转快速和多变著称,反映了维吾尔族⼈乐观开朗的性格。
中国的传统服饰和礼仪有何特点

中国的传统服饰和礼仪有何特点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家,其传统服饰和礼仪是中华民族众多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传统的服饰和礼仪在不同的地区和历史时期可能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却展现出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从服饰和礼仪两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一、传统服饰的特点传统的中国服饰以华丽、色彩丰富、注重细节和纹饰为主要特点。
传统服装主要分为男女两种,其中男性的传统服饰通常包括长袍、褂子、对襟衫和马褂等,女性的传统服饰则包括旗袍、褙子、对襟衫和长衫等。
1. 颜色与纹饰的运用中国传统服饰善于运用各种鲜艳的颜色和丰富的纹饰,以展示独特的美感。
比如,红色通常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服饰中最吉祥的颜色,常用于婚礼和重大节日。
此外,龙、凤、花鸟等图案也经常出现在传统服饰上,这些图案通常具有寓意吉祥和祝福的含义。
2. 剪裁与款式的特点传统中国服饰注重柔美的剪裁和合适的身材比例。
男性服饰通常以直身剪裁为主,注重线条的简洁和平整;女性服饰则强调曲线美和娇小的腰身。
此外,袖子的形状也是传统服装的一个特点,有的袖子宽大飘逸,有的袖子修长而细腻。
3. 配饰的运用中国传统服饰还注重配饰的使用。
男性常常佩戴帽子、腰带和各种饰物,女性则可以搭配头饰、耳环和项链等,以增加服饰的华丽感和装饰效果。
二、传统礼仪的特点中国传统礼仪以尊重和和谐为核心价值观,体现出对家族、社会和寓意的尊重以及对人际关系的细致呵护。
下面我将介绍几个传统礼仪方面的特点。
1. 恭敬尊重的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长辈和上级的尊重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通常会以鞠躬、磕头等方式来表达对他人的敬意和尊重。
这种尊重不仅体现在家庭中,也体现在社交场合和公共场所中。
2. 走亲访友的礼节中国人重视家庭和亲情,走亲访友是中国人传统的社交方式之一。
在走亲访友时,人们通常会带上礼物表示诚意和尊重,同时还需要注意进门时的顺序和姿势等社交礼仪。
3. 餐桌礼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非常重要。
56个民族服饰

56个民族服饰引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不同的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反映着其特定的民俗习惯、历史传统和地域文化。
本文将介绍中国56个民族的服饰特点,旨在增进对中国多元文化的了解和欣赏。
1. 汉族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其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
传统汉族男性常穿长衫、马褂等,在重要场合会穿上礼服。
女性则喜欢穿对襟衫、旗袍等传统服饰,以展现婀娜多姿的风采。
2. 藏族藏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民族,在高原地带的特殊气候和地理环境下形成了独特的服饰文化。
藏族男性常穿长袍、高筒皮靴,配上斗篷和毡帽;女性则喜欢穿藏袍、藏袜等传统服饰,以展现自然朴素的美。
3.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是中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其服饰文化融合了中亚、阿拉伯等文化元素,充满了异域风情。
维吾尔族男性喜欢穿长袍、白裤和皮靴;女性则穿着色彩鲜艳的长袍、头巾等,给人一种独特的魅力。
4. 傣族傣族是中国南部的一个民族,其服饰文化受到东南亚文化的影响,色彩斑斓、富有热带风情。
傣族男性常穿长衫、短褂等,女性则穿着华丽的长裙、束胸等,给人一种热情洋溢的感觉。
5. 哈萨克族哈萨克族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民族,其服饰文化与中亚文化有着紧密联系。
哈萨克族男性喜欢穿宽松的长袍、马裤和高筒靴;女性则穿着装饰华丽的袍裙、头饰等,展现出雅致的风采。
……(继续介绍其他的民族服饰)……结论中国56个民族各自拥有独特的服饰文化,反映了多样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传承。
通过了解和欣赏这些服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习俗和传统。
希望本文能给读者带来对中国多元文化的进一步认识和探索的动力。
56民族服饰特点的介绍

56个民族服饰的特点1、蒙古族(měng gǔzú)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游牧民族。
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以玛瑙、珍珠、金银制成。
2、回族(huízú)回族是回民族的简称。
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
男子们都喜爱戴白色的圆帽,回族妇女常戴盖头。
3、苗族(miáo zú)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苗族服饰以夺目的色彩、繁复的银饰品装饰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
4、傣族(dǎi zú)傣族服饰充分体现其地理特点,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女饰追求轻盈、秀丽,服装的色彩极为出色。
5、傈僳族(lìsùzú)傈僳族定居在滇西怒江地区。
傈僳族的服饰很有特点,妇女穿绣花上衣,麻布裙,喜欢戴红白料珠、珊瑚、贝壳等饰物;男子穿短衣,外着麻布大褂,左腰佩刀,右腰挂箭包。
6、藏族(zàng zú)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西藏。
藏族服饰的最基本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长靴、编发、金银珠玉饰品等。
7、壮族(zhuàng zú)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
壮族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的壮布和壮锦均以图案精美和色彩艳丽著称,风格别致的“蜡染”也为人们所称道。
8、朝鲜族(cháo xiǎn zú)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
朝鲜族人比较喜欢素白色服装,以示清洁、干净、朴素、大方,故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自称“白衣同胞”。
9、高山族(gāo shān zú)台湾高山族传统服饰色彩鲜艳,以红、黄、黑三种颜色为主,其中男子的服装有腰裙、套裙、挑绣羽冠、长袍等,女子有短衣长裙、围裙、膝裤等,除服装外,还有许多饰物,如冠饰、臂饰、脚饰等,以鲜花制成花环,在盛装舞蹈时,直接戴在头上,非常漂亮。
中华56个服饰特色

中华56个服饰特色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景观和独特民族特色的国家,其中服饰文化也是其独有的魅力所在。
下面介绍了中国56个民族的服饰特色:1. 汉族:汉族服饰以汉服为代表,注重华丽和庄重的特点。
2. 壮族:壮族服饰以色彩斑斓和纹饰繁复为特点。
3. 满族:满族服饰注重金丝刺绣和辽国风格。
4. 回族:回族服饰以蓝、白、黑三色为主,设计简约而得体。
5. 苗族:苗族服饰以手工绣花为特色,色彩艳丽。
6.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服饰以线为主要材料,细致而精美。
7. 彝族:彝族服饰以色彩缤纷和银饰为特点。
8. 土家族:土家族服饰注重色彩明亮和纹饰繁复。
9. 蒙古族:蒙古族服饰多以骑马服为主,展现了草原民族的英勇和豪迈。
10. 藏族:藏族服饰注重藏袍和挂带的细致刺绣。
11. 布依族:布依族服饰以黛色为主,设计简洁而大方。
12. 朝鲜族:朝鲜族服饰以白色和色彩鲜艳的刺绣为特色。
13. 侗族:侗族服饰注重色彩纯正和刺绣精美。
14. 瑶族:瑶族服饰以银饰和纱质为主要元素。
15. 白族:白族服饰以白色为基调,注重刺绣和花边的装饰。
16. 土族:土族服饰以色彩艳丽的刺绣和羊毛为特点。
17. 哈尼族:哈尼族服饰以鲜艳的色彩和手工编织的腰带为特色。
18. 哈萨克族:哈萨克族服饰以皮草和装饰丰富为特点。
19. 傣族:傣族服饰以饰有银饰和纽扣的鲜艳服装为主。
20. 黎族:黎族服饰以色彩鲜艳和手工织物为特色。
21. 僳僳族:僳僳族服饰以横斜纹织物为主,注重色彩对比。
22. 佤族:佤族服饰注重绣花和插珠的装饰。
23. 畲族:畲族服饰以黑色为主要色调,注重刺绣和编织。
24. 高山族:高山族服饰以羊毛为主要材料,注重保暖和舒适。
25. 拉祜族:拉祜族服饰以麻质为主要材料,注重简约而实用。
26. 水族:水族服饰以蓝色和白色为主,注重印染和刺绣。
27. 东乡族:东乡族服饰以十字绣和镂空刺绣为特色。
28. 纳西族:纳西族服饰以黑色和红色为主,注重织物和刺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族服饰特点的介绍1、蒙古族(měng gǔzú)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游牧民族。
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以玛瑙、珍珠、金银制成。
2、回族(huízú)回族是回民族的简称。
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
男子们都喜爱戴白色的圆帽,回族妇女常戴盖头。
3、苗族(miáo zú)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苗族服饰以夺目的色彩、繁复的银饰品装饰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
4、傣族(dǎi zú)傣族服饰充分体现其地理特点,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女饰追求轻盈、秀丽,服装的色彩极为出色。
5、傈僳族(lìsùzú)傈僳族定居在滇西怒江地区。
傈僳族的服饰很有特点,妇女穿绣花上衣,麻布裙,喜欢戴红白料珠、珊瑚、贝壳等饰物;男子穿短衣,外着麻布大褂,左腰佩刀,右腰挂箭包。
6、藏族(zàng zú)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西藏。
藏族服饰的最基本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长靴、编发、金银珠玉饰品等。
7、壮族(zhuàng zú)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
壮族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的壮布和壮锦均以图案精美和色彩艳丽著称,风格别致的“蜡染”也为人们所称道。
8、朝鲜族(cháo xiǎn zú)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
朝鲜族人比较喜欢素白色服装,以示清洁、干净、朴素、大方,故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自称“白衣同胞”。
9、高山族(gāo shān zú)台湾高山族传统服饰色彩鲜艳,以红、黄、黑三种颜色为主,其中男子的服装有腰裙、套裙、挑绣羽冠、长袍等,女子有短衣长裙、围裙、膝裤等,除服装外,还有许多饰物,如冠饰、臂饰、脚饰等,以鲜花制成花环,在盛装舞蹈时,直接戴在头上,非常漂亮。
10、纳西族(nàxīzú)“披星戴月”的纳西族妇女以勤劳能干,贤德善良而著称。
服饰中最具特点的是身后的七星羊皮披肩,披肩上并排钉着七个直径为二寸左右的绣花圆布圈,每圈中有一对垂穗。
11、布朗族(bùlǎng zú)布朗族穿着简朴,妇女的服饰与傣族相似,上着紧身无领短衣,下穿红、绿纹或黑色筒裙,头挽发髻并缠大包头。
男子穿对襟无领短衣和黑色宽大长裤,用黑布或白布包头。
12、阿昌族(āchāng zú)阿昌族妇女的服饰有年龄和婚否之别。
未婚少女多着各色大襟或对襟上衣、黑色长裤,外系围腰,头戴黑色包头。
已婚妇女一般穿蓝黑色对襟上衣和筒裙,小腿裹绑腿,喜用黑布缠出类似尖顶帽状的高包头,包头顶端还垂挂四五个五彩小绣球,颇具特色。
13、怒族(nùzú)怒族服饰的风格古朴素雅,妇女穿右开襟上衣,长及脚踝的裙子,套黑色或红色的坎肩;年青姑娘喜欢在裙外系有彩色花边的围腰,已婚妇女的衣裙上都绣有花边。
妇女头部及胸部多用珊瑚、玛瑙、贝壳、料珠、成串的银币装饰,戴钢质大耳环垂于肩部。
14、鄂温克族(èwēn kèzú)鄂温克族服饰的原料主要为兽皮。
大毛上衣斜对襟、衣袖肥大,束长腰带。
短皮上衣、羔皮袄,是婚嫁或节日礼服。
无论男女,衣边、衣领等处都用布或羔皮制作的装饰品镶边,穿用时束上腰带。
喜爱蓝、黑色的衣服。
15、鄂伦春族(èlún chūn zú)鄂伦春族均着宽肥大袍。
因过去主要从事游猎,服饰多以鹿、狍、犴皮制作。
领口、袖口、襟边、大袍开衩处均有刺绣、补花等装饰,常用云纹、鹿角纹等。
戴犴皮帽,女帽顶用毡子,上缝各种装饰和彩穗;姑娘戴缀有珠子、贝壳、扣子等装饰的头带。
16、赫哲族(hèzhézú)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繁衍生息。
受满族服饰的影响,赫哲族的鱼皮衣多为长衣服,主要是妇女们穿用。
其样式像旗袍,腰身稍窄,身长过膝。
17、门巴族(mén bāzú)门巴族主要居住在西藏的门隅地区和墨脱县,其服饰有地区差异,门隅地区的男女皆穿藏式的赭色氇氆长袍,束腰带。
戴褐色小圆帽,帽边镶桔黄色,前边留一个精巧、醒目的小缺口,具有民族特色。
脚穿筒靴,靴筒用红、黑两色氇氆缝制,靴底为牛皮软底。
18、白族(bái zú)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
白族姑娘的头饰非常有特点,有着“风花雪月”的含义。
垂下的穗子代表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月。
19、保安族(bǎoān zú)保安族的服饰,未婚女子多穿鲜艳的各色上衣,头戴细薄柔软透亮的绿绸盖头;已婚少妇以及中年妇女平时多戴白色卫生帽,外出时则戴黑色盖头;老年妇女多着深色服饰,戴白盖头。
20、布依族(bùyīzú)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
布依族的传统服饰是男着衣衫,女穿衣裙,妇女衣、裙均有蜡染、挑衣、刺绣图案装饰。
21、达斡尔族(dáwòěr zú)达斡尔族男子夏穿布衣,外加长袍,用白布包头,戴草帽,冬戴皮帽。
妇女穿长袍,不束腰带,不穿短衣。
冬天男女皆穿寄卡米(皮靴),妇女穿以蓝色为主的长袍,夏日喜穿白袜、花鞋。
达斡尔服装受蒙古族和满族影响较大,穿大襟皮袍,外加长袍,用白布包头,戴草帽,着皮靴。
22、德昂族(déáng zú)德昂族的服饰十分富有自己的特色,红德昂和花德昂支系的妇女剃光头后又用黑布包裹,喜戴大耳环,银项圈,穿蓝、黑色对襟短上衣,襟边镶两道红布条,下摆边用红、绿、黄三色小绒球装饰。
23、东乡族(dōng xiāng zú)东乡族的服饰与回族有相似之处,但其特点也颇为明显。
男子多戴平顶的无檐帽,有黑、白两色,穿白衬衣,外套黑坎肩,穿青蓝色裤,老年人则以黑、灰、白为上。
24、侗族(dòng zú)侗族现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等地。
侗族男穿对襟短衣,有的右衽无领,包大头巾。
女子一般上着大襟、无领、无扣衣,下穿裙或裤。
惯束腰带,包头帕。
用黑、青(蓝)、深紫、白等四色。
黑青色多用于春、秋、冬三季,白色多用于夏季,紫色多用于节日。
25、独龙族(dúlóng zú)独龙族的男女均散发,前垂齐眉,后披齐肩,左右盖耳。
过去男女衣着均为麻布,穿时由左肩掖下抄向胸前,里右胸,露右臂,用草绳或竹针拴结,披落自如。
26、俄罗斯族(éluósīzú)俄罗斯族是从18世纪后逐渐从沙皇俄国南迁到中国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
俄罗斯族的传统服饰丰富多彩,人们在不同季节里,会选择不同颜色、不同款式的衣着。
27、哈尼族(hānízú)哈尼族一般喜欢用藏青色的哈尼土布做衣服。
男子多穿对襟上衣和长裤,以黑布或白布裹头。
妇女多穿右襟无领上衣,下身或穿长裤或穿长短不一的裙子,襟沿、袖子等处缀绣五彩花边,系绣花围腰,胸佩各色款式的银饰。
28、哈萨克族(hāsàkèzú)哈萨克族是以草原游牧文化为特征的民族,服装便于骑乘,其民族服装多用羊皮、狐狸皮、鹿皮、狼皮等制作,反映着山地草原民族的生活特点。
29、基诺族(jīnuòzú)基诺族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及其附近地区。
基诺族服饰简单古朴,他们喜欢穿自织的带有蓝、红、黑色彩条的土布衣服。
30、京族(jīng zú)京族主要聚居在素有“京族三岛”之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乡的澫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
京族妇女内挂菱形遮胸布,外穿无领、对襟短上衣,衣身较紧,衣袖很窄,下着宽腿长裤,多为黑色或褐色。
31、景颇族(jǐng pōzú)景颇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
妇女穿黑色对襟,下着黑、红色织成的统裙,腿上带裹腿。
盛装时的妇女上衣前后及肩上都缀有许多银泡泡、银片,颈上挂七个银项圈或一串银链子或银铃,耳朵上戴比手指还长的银耳筒,手上戴一对或两对粗大刻花的银手镯。
32、柯尔克孜族(kēěr kèzīzú)柯尔克孜族的服装,妇女多喜红色,穿短装。
头戴圆形金丝绒红色花帽,叫“塔克西”,上面蒙上头巾。
女穿对襟上衣,宽大无领,长不过膝,缀银中,多褶的长裙下端镶皮毛。
也有穿连衣裙者,裙子下端带雏裥,外套黑色坎肩或“袷袢”。
33、拉祜族(lāhùzú)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
拉祜族最喜爱黑色,以黑为美,以黑为主色。
拉祜族妇女服装具有青藏高原妇女服装的特点,穿的是黑布长衫,长至膝下,两侧开衩且开衩较高,立领右襟,缀有银泡装饰,喜欢用红色或白色花边镶缀在袖口、襟边,显得光艳美丽。
34、黎族(lízú)黎族聚居在海南岛通什镇等地。
黎族服饰不论在审美和实用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黎族妇女服饰,主要有上衣下裙和头巾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都织绣着精致的花纹图案。
35、珞巴族(luòbāzú)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藏东南,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
珞巴族妇女喜穿麻布织的对襟无领窄袖上衣,外披一张小牛皮,下身围上略过膝部的紧身筒裙,小腿裹上裹腿,两端用带子扎紧。
珞巴族妇女喜穿麻布织的对襟无领窄袖上衣,外披一张小牛皮,下身围上略过膝部的紧身筒裙,小腿裹上裹腿,两端用带子扎紧。
36、满族(mǎn zú)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
旗袍是满族妇女传统服饰,既具有东方色彩,又能充分显示仪态雍容文雅,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典型民族服装,称誉世界。
主要有四种形式:旗装、马褂、坎肩、套裤。
旗装不分季节,男女均可以穿。
37、毛南族(máo nán zú)毛南族主要聚居在广西环江县上、中、下南山区,毛南族是岭西的土著民族。
毛南族衣饰基本上与附近汉、壮族相同。
妇女穿十分漂亮的镶有两道花边的右开襟上衣,裤子较宽并滚着花边,女装在袖口、裤脚上镶有红色或蓝、黑色的边条饰,不着裙。
38、仫佬族(mùlǎo zú)仫佬族,主要聚居于广西罗城等县。
仫佬族崇尚青色,服饰风格素朴简约。
仫佬人自种棉花和蓝靛,自织土布,自染。
美丽大方,经久耐用。
39、普米族(pǔmǐzú)青年妇女均穿短上衣,古代是用麻制的,现代大多用棉布,以白黑红三色居多,右面开襟,下襟较短,窄袖高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