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理论10条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第一章1、孔德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必须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这些方法是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
2、涂尔干所说的社会事实:社会事实“是存在于人们自身以外的行为方式、思想方式和感觉方式,同时通过一种强制力,施之于每个人。
3、韦伯提出的理解社会学:声韦伯明确指出:“社会学是指这样一门学科,即它以解释的方式来理解社会行动。
据此,通过社会行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对社会行动作出因果解释。
4、芝加哥学派:是指芝加哥大学社会系师生以城市研究为中心所形成的学术思想的统称。
5、本土化:就是使移植进来的某一事物扎根于本乡本土,适应本土的特性,并萌芽、成长、壮大。
6、社会学本土化:是一种外来社会学与本土社会的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学术过程。
第二章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
2、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3、群体:是把个人和社会紧紧地联系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谁先谁后的整体,但又是存在矛盾需要不断调整的一个整体。
4、社会批评:是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揭露实事求是地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5、社会研究:是寻求有关社会中各种问题的答案的一种科学研究类型。
6、社会学研究方法:指的是以实证的方式,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所产生、形成、变化的人们的关系、行为、态度以及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科学探索的一种研究方法。
7、问卷调查:是以问题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8、自填式问卷:一般是指采用分发、邮寄或电子邮件等方式送给被调查者,由被调查者按要求自行填答,然后由访问员收回或通过邮局和电子信箱寄回来的问卷。
9、访问式问卷:是指由经过培训的访问员依据问卷所列的问题通过面对面或电话询问逐一向被调查者发问,然后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进行填写的问卷。
10、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它是一种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社会学基本原理重点归纳

社会学基本原理重点归纳
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学科。
社会学基本原理是社会学研究的基石,下面将对社会学基本原理进行重点归纳。
1. 社会学的定义
社会学是一门以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学科,目的是了解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和社会结构。
2. 社会学的范畴
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行为、社会变迁等方面。
它涉及到个人、小组、组织和整个社会的层面。
3.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学使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观察、案例研究和统计分析等。
这些方法帮助社会学家收集、分析和解释社会现象和行为。
4. 社会学的核心概念
社会学中有一些核心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和行为。
其中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化、社会团体、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
5. 社会学的主要理论
社会学有一些主要的理论框架可以用来解释社会现象,如功能
主义、冲突理论、互动主义、结构功能主义等。
这些理论提供了不
同的视角和解释方式。
6. 社会学的应用领域
社会学研究可以应用到许多领域,如社会政策、教育、犯罪学、人口学等。
它为这些领域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的支持。
以上是对社会学基本原理的重点归纳,希望可以帮助你理解社
会学的基础知识。
如何理解阿·英克尔斯的现代化10条

阿·英克尔斯(Alexis de Tocqueville)是19世纪法国的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他的著作《民主在美国》被誉为西方政治社会学的经典之作。
在这部著作中,他提出了关于现代化的10条理论,这些理论深刻地影响了后世学者和政治家对现代化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阿·英克尔斯的现代化10条,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理论与现代化的关系。
1. 动态的社会变迁阿·英克尔斯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
他认为,现代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等方面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这种动态的变化,不仅影响着社会的整体结构,也深刻地影响着个体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要理解现代化,就需要理解社会的动态变迁,以及这种变迁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2. 政治制度的变革随着社会的现代化,政治制度也在发生深刻的变革。
阿·英克尔斯指出,现代化的政治制度是以民主、自由和法治为核心价值的政治制度。
在这种政治制度下,人民的政治参与权得到充分保障,政府的权力受到有效的制约,个人的基本权利得到充分的尊重。
要理解现代化,就需要理解这种政治制度的变革,以及这种变革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3. 经济结构的演变随着现代化的进程,经济结构也在发生深刻的演变。
阿·英克尔斯指出,现代化的经济结构是以市场经济、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为特征的经济结构。
在这种经济结构下,个体的经济活动受到市场的调节,科技创新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国际合作促进着经济的全球化。
要理解现代化,就需要理解这种经济结构的演变,以及这种演变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4. 文化传统与现代价值观阿·英克尔斯认为,现代化的过程是一个文化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相互碰撞与融合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文化观念和现代的价值观念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冲突和对话。
要理解现代化,就需要理解这种文化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互动,以及这种互动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社会学理论10条

社会学理论10条
1. 功能主义社会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社会是由各种不同部分组成的,每个部分都具有一定的功能和作用,这些部分合作共同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和顺畅运转。
2. 冲突理论:
该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推动发展的,社会变革由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斗争而来。
3. 互动主义理论:
该理论注重社会中的个体互动和彼此影响,并认为社会是由这些微观的互动构成的。
4. 文化相对主义理论:
该理论强调文化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文化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每个文化都有独特的历史和背景。
5. 结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注重对社会结构的研究,强调社会结构中的相互依存关系和有机结合。
6. 社会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个体的个人特征和行为是通过学习和社会互动的方式获得的,人的行为和观念是通过学习来塑造的。
7. 系统理论:
该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需要从外部环境中获得资源和信息才能良好运转。
8. 现代化理论:
该理论认为,社会的发展向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方向发展,这些变化会对社会结构和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
9. 统计理论:
该理论注重社会现象的数量统计和分析,并认为基于数据分析的科学研究方法是研究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
10. 社会模拟理论:
该理论利用计算机模拟社会现象,以便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复杂性和变化。
韦伯的社会学理论

因此,理解和解释相互关联,相互说明。理解是解释(说明)的前 提,是建立因果关系的准备阶段;理解是能被解释的,理解就是一种 解释;反过来解释也是一种理解。
20
2.理解的对象 德国解释学传统中,理解属于心理学范畴;
韦伯认为,理解只能以文化科学领域中的事象(人类 能动的搭上自己活动烙印的事物)为限,以社会行动为限。 韦伯企图将理解的范围推广到整个社会生活,理解行动者、 行动者之间的互动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
1.理解的局限性 通过上述两种形式,获得的对行动意义的把握,只是主观形式, 未经过经验检验,因而只是一种假设,不具有确定性。 2.科学的社会分析模式 因此,对社会行动的解释‚通过与具体的事件进程相比较而证实 主观的解释是必不可少的。‛ ‚具体的事件进程‛就涉及到了因果分析,即要对社会行动的过程 和结果进行因果性说明(如说明人们的意图(原因)如何影响其行 为) 。 二者的结合(解释性理解和因果性说明)才能形成客观的分析模 式。 社会学是关二社会行动的解释性理解的科学,但也必须对其过程和
(3)社会学的任务
就是理解行动者行动的意义。 社会行动只所以是可以理解的,是因为个人赋予行动的主观意义是可以 理解的。
所以,社会学是“旨在对社会行动作出解释性理解,以 获得对这一行动的原因、进程和结果的解释的科学”。
或P113.2
(事)韦伯对“理解”的理解
1、理解的确定性基础及相互关系
(1)解释:理智和逻辑上的“合理明晰的”(理性的)理解,这种理解
10
——1908年开始撰写《经济、诸社会领域及权力》(即《经 济与社会》)的卷次目录 ——1910年,韦伯和滕尼斯、齐美尔创建德国社会学会,并 担任秘书 ——1910年开始撰写《经济、诸社会领域及权力》 ——1914年一战爆发,中断写作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2010 年 10 月 15 日 14:57第一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1、社会学产生于 19 世纪上半叶的法国。
2、孔德是第一个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的人,被人们称为社“会学之父” 。
3、人类理性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哲学阶段和实证阶段。
4、“秩序”和“进步”成为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两个核心概念。
5、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
6、孔德是“社会学综合理论的创始人” 。
7、社会调查是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途径,是社会学理论的源泉。
8、涂尔干是社会学鉴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特殊的“社会事实”。
(《自杀论》 )就是他用一种社会事实去解释的范例。
9、三种理想的类型:传统型权威、个人魅力型权威、法理型权威。
10、社会学起源于欧洲,最早把欧洲的社会学引入美国的是耶鲁大字教授萨姆纳,他于 1876 年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开设社会学课程,给学生们讲授宾塞的《社会学研究》。
11、 1892 年,斯莫尔应聘进芝加哥大学后,连创了三个世界社会学第一:《1》 1893 年创办世界第一个社会学系。
《2》 1894 年与文森特合著世界第一本社会学教材《社会学研究导论》。
《3》 1895 年创办世界第一份社会学刊物《美国社会学杂志》。
12、欧洲在战后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1》首先,社会学的研究重心转向现实社会。
《2》其次,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多样化。
《3》再次,社会学的理论研究也趋向多元化。
13、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救国维新,向西方学的背景下,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
14 、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大致可分为:传入时期 ( 1891-1911 ) 成长时期( 1912-1927 ) 建设时期 ( 1928-1952 )恢复重建时期( 1979—— )15、第 36 届世界社会学大会 2004 年 7 月在中国召开,大会主题是“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变迁”这标志着中国社会学正在走向世界,世界社会学也开始关注中国社会学的发展。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1判断1.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正确2.“社会”一词源于中国正确3.社会学研究方法上是抽象性的正确4.马克思是从微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则是从宏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
错误5.声音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符号之一。
正确6.社会保障源于欧洲中世纪的慈善事业。
正确7.社会需要在社会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正确8.“社会”一词源于中国正确9.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马斯洛错误10.“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是联合。
错误1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特殊社会化错误12.人的需要具有社会性正确13.时尚是一种属于“集体着迷”的集体行为。
正确14.马斯洛提出需求层次论是在1943年。
正确15.社会的相互作用是人类活动的基础错误16.社会交往有利于个人成长正确17.认识世界是认识世界的一次飞跃正确18.个人交往又称人际交往正确19.冲突的产生根源于人性正确20.马克思认为在社会交往的层次中经济交往是其他一切交往的基础正确21.语言、文字、手势、表情等人们赋予其社会意义的符号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基础是米德提出的正确22.“镜中自我”是米德提出的错误23.人的需要具有社会性正确单选1.“社会”一词源于A2.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B3.第一次提出社会学的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C4.满足人民各种物质和精神的需求的是A5.生存和享受是人类需要的C6.社会需求是人们社会关系的C7.社会需要在社会中处于非常B8.人的需要具有D9.人们需求的满足方式满足可能具有A10.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C 11.社会交往是满足人的社会需求的基本C12.社会相互作用则是B13.“镜中自我”是谁提出的A14.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B15.社会交往的动因A16.社会关系是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D17.首先提出社会角色的是D18.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B19.实际角色B20.时尚是一种属于( A )的集体行为多选1.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ABCD2.社会文化的传播有两种不同的渠道AD3.对社会需要的界定ABCD4.人类发展的三个阶段ABC5.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层次分为()需要ABCD6.社会角色一般可分为ABCD7.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ABCD8.社会舆论的基本特点有ABC9.社会化的生物基础ABCD10.社会化的基本过程ABCD社会学2判断1.人的社会化过程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下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它旨在理解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关系、社会认知、社会影响力等社会心理现象。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是以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的,下面将对社会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理论和方法进行介绍。
社会认知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社会认知理论关注个体如何处理和解释有关自己、他人和社会环境的信息。
其中,社会认知加工理论提出了个体获得和处理社会信息的过程,包括注意、编码、存储和检索,以及推理和判断等。
此外,社会认知理论还探讨了个体如何形成对他人和社会情境的认知结构,进而影响其对社会行为的感知和评价。
社会认知理论的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和观察研究。
实验研究是社会心理学中常用的方法,通过控制和操纵变量来测量因果关系。
例如,可以使用实验室实验来研究人们对社会情境的反应。
观察研究则是对人们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进行观察和描述,以获得对社会现象的更真实和细致的理解。
例如,可以使用问卷调查或自然观察来研究人们的社会态度和行为。
在社会认同理论的研究中,使用了多种方法。
例如,可以使用实验室实验来研究群体认同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使用问卷调查和观察研究来测量个体的社会认同水平和社会身份认同。
社会影响力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理论。
社会影响力理论探讨了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和决策的影响。
其中,康福曼的社会影响力理论将社会影响分为信息影响、规范影响和归属影响。
信息影响指个体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的影响。
规范影响指个体受他人的行为和价值观的影响。
归属影响指个体受他人的认同和接纳的影响。
社会影响力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
实验研究可以通过操纵一个或多个变量来测量和验证社会影响的效应。
调查研究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观察研究来收集个体的意见和行为数据,以了解社会影响的过程和机制。
此外,社会心理学还包括社会态度和行为的研究。
社会态度指个体对特定对象的评价和偏好,社会行为指个体在社会情境中的行为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理论10条
1. 功能主义社会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社会是由各种不同部分组成的,每个部分都具有一定的功能和作用,这些部分合作共同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和顺畅运转。
2. 冲突理论:
该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推动发展的,社会变革由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斗争而来。
3. 互动主义理论:
该理论注重社会中的个体互动和彼此影响,并认为社会是由这些微观的互动构成的。
4. 文化相对主义理论:
该理论强调文化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文化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每个文化都有独特的历史和背景。
5. 结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注重对社会结构的研究,强调社会结构中的相互依存关系和有机结合。
6. 社会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个体的个人特征和行为是通过学习和社会互动的方式获得的,人的行为和观念是通过学习来塑造的。
7. 系统理论:
该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需要从外部环境中获得资源和信息才能良好运转。
8. 现代化理论:
该理论认为,社会的发展向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方向发展,这些变化会对社会结构和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
9. 统计理论:
该理论注重社会现象的数量统计和分析,并认为基于数据分析的科学研究方法是研究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
10. 社会模拟理论:
该理论利用计算机模拟社会现象,以便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复杂性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