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通用30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通用30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通用30篇)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
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篇1一直以来,都很羡慕会弹奏钢琴的人,觉得那在琴键上灵活跃动的手指像活泼的的精灵一样,那悦耳的音乐更让人痴迷不已。
于是在高中毕业之后,怀着对钢琴的热衷,我也开始学习钢琴,但学习的过程让我很失望。
呈现在我面前的是,年幼的孩子被家长送到老师面前,然后开始无止尽的练习,这些孩子不是极其厌倦弹琴就是在期待一次在世人面前炫耀的机会。
很多家长送孩子去学琴只是为了拿那个所谓的等级证书,而老师也只要求学生把考级的乐曲弹好就行了。
没有真实的感情,没有耐心的聆听,一切只是机械。
于是我悄然退出这个潮流,不是因为我的毅力不够坚强,而是我没有看到我所期望的场景。
这样的失望缠绕了我很久,直到我遇到他——1900,那个天才海上钢琴师。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仅仅为了他如行云流水般的琴声而折服,为他的惊人的技巧而赞叹不已。
可是当我一遍遍再次观看后,我有了更多的感悟,尤其是关于钢琴,我好像找到了我所期望的场景,虽然是在电影里。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名为1900的天才钢琴师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没有踏上过陆地的故事。
整部影片与《天堂电影院》一样,都采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了1900传奇的一生。
很多人称其为天才钢琴师,在我看来却不是这样。
因为钢琴不是他获取荣誉的工具,而是他灵魂的寄托,是他抒发自我的方式。
1900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忧郁和单纯,长期漂流于海上使他不善与人交流,他不知道如何像心爱女孩表达的爱意,他所有的只有那钢琴,那随他心意转换的曲调,就是他的语言,也是他最大的快乐。
随着岁月的流逝,1900变得更敏锐和优雅,也变得越来越多愁善感,他给船上所有的人演奏,从富商贵胄,到贩夫走卒,穿越岁月,穿越过所有的甲板和船舱,他走到哪里,便是人们忘却痛苦忧伤的一刻,人们忘情的沉醉在他的琴声中,跟随他的节拍欢乐起舞。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这是一个美丽而又伤感的故事,除去这些带给人更多感觉的能够归结为一个“谜”字,到处充满着不解。
这是一个属于他的故事。
用黑白键谱写了他人生的序曲,静静的海上奏响只为献给那些能够读懂它的人。
海上钢琴师一部伤感的电影。
一段轻快的萨克斯结束带出的是冒着黑烟的巨大的远洋轮船。
先前的寂静瞬间被轰鸣般的欢呼声所代替,远处的自由女神静静的矗立着,看着向她挥动手臂的人群,人们即将踏上陆地或者是踏上他们的另一个未知的旅程。
1900一个特殊的名字,不经意的被添煤工人发此刻钢琴架下,没有过多的悬念,就是一个被抛弃了的孩子。
然而这个小插曲却能够看做是一场特意的安排,一个预示着成为钢琴天才的铺垫。
善良的DannyBoodman十分疼爱1900,他教他读书,像对待亲生的儿子一样照顾他,然而幸福的日子总会离去,一个人也必定会经受一些磨难才会更加成长。
Dannyboodman的死讯是1900成长的有一个契机。
影片中失去亲人的1900静静地靠在窗边看着眼前翻滚的大海,这也似乎预示着他一生将于大海牵扯不清。
1900是个天生的钢琴师,没有别人的指导却能无师自通的弹奏出如此美妙的音乐。
他从没踏上过陆地却透过收音机了解各地的风俗人情,以至于把刚上船的max糊弄了一番,他有自己的追求,他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在船上的他更懂得如何去享受音乐,在影片开场中最吸引人的眼球的就是1900领着吐得一塌糊涂的进入大厅,摇摇晃晃的船上他却走的如平地一般的稳当,出人意外的主意却给人带来了莫大的快乐,1900坐在椅子上,他和钢琴随着大海的翻滚在大厅中无拘无束的游离,滑行。
差点砸到脑袋的大吊灯,被破门而入气的吹胡子瞪眼的船长,一切的一切那么的似真似幻。
倒在煤矿堆上还是依旧的谈笑风生,这是否就是真实的1900。
他遇到过真爱,想要为此付诸行动开始他的另一个生活,但是故事往往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完美,或许到此刻我还在疑惑为什么下船对他来说是如此的可怕,记得他以前在甲板上站了很久,原以为他会带着对那个女孩的爱而去找他,但是他的脚步停下了,他站了好久,仿佛站了一个世纪,一个足矣让他思考完善的时间,他说陆地没有尽头。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篇_1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海上钢琴师在海上出生;也在海上结束了他的生命;一天他突然想要去到陆地上;可当他走到铁梯的中间;他停下了脚步;然后回到了船上;他说:陆地上的路太多了,我不知道该走哪一条,你看到那数不清的街道吗?如何只选择其中一条去走,一个共渡一生的女人,一幢属于自己的屋子,一种生与死的方式。
你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尽头,一想到这个,难道不会害怕、会崩溃吗?那架钢琴太大;我无法弹奏。
他到底在说什么鬼?首先,会不会真的有人有这样的想法,做这样的决定,甚至是有这样的经历?在这地球上存在过的人的数量,从古至今可能已经比我们能看得到的星星还要多,存在过什么样的人一定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力。
但是,也不一定说明像钢琴师这类人就是极少数,他的人生经历可能罕见,但与他相同的对生死的选择并不稀少—因为迷茫而选择结束生命。
这样的选择从古至今都不稀少。
钢琴师说出的迷惑说不定是大多数在这个星球上生存过的和正在生存的人都迷惑过或正在迷惑中。
曾经没有生活阅历的我多次对自己说,那只不过是一个故事而已,导演只是为了拍一部戏,讲一个故事,再把它拿来卖钱而已。
但是隐约中感觉,这并不能说服我自己,其中一定还有什么我不能理解。
现在看来,从前是真的太年轻,活得太少。
其实钢琴师说的正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伴侣,房子,怎么活,怎么死,而导演也正是想讨论活法和死法。
面对陌生的真实世界,钢琴师选择让生命随轮船一起消失在海上。
以世俗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来看,钢琴师的态度是消极的,所有轻生的人都是消极的,如果我们要把”消极”这个概念解释给小孩子听,我们还会说:就是不好的。
我不能肯定地说生活有没有正确的生活和错误的生活;好的和不好的。
但是我们是有相对的自由选择生活的方式,我认为钢琴师也只是选择了自己的方式:如果轮船可以一直存在,那我愿意一直呆在这船上弹钢琴,在我喜欢的地方,做我喜欢的事情,既然不能了,那么我觉得这辈子也活得差不多了,就这么结束也挺好。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今天重温一下经典的电影《海上钢琴师》这已经是我第三次看到这部电影的海上钢琴师”,以主人公为线索,描写了一个一生都在海上度过,从没踏入陆地的杰出钢琴师。
片中很令人叹息的时刻便是他已打算走向陆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可是在那一刻,他,有往回走了,走回了他一生的家——那艘船。
片中,多少人慕名而来,甚至邀他制作唱片,让他过上富裕的生活,可是他始终坚持自己在船上这种简单而又单纯的生活。
即使在最后生与死的选择中,他也选择了与船共生死。
他,就这样葬身于大海,一生都没踏上陆地,不知这是否是他的遗憾,还是说这是他的追求。
、而且他到底在执着什么?到死都不愿意去感受一下那个他从未了解过的世界当看到他将要下船片段时!当他站在云梯上思考,丢掉帽子又走回船上的那一刻无从下手,无从选择,怎么办?他扔下了帽子,给了城市一个背影,返回他的船再不后悔。
这,便是他的选择!他会在脑海想象美丽的景色,从未下船看上一眼,他选择的是忠于自己的内心,他是一个活在内心世界的人他不适合很复杂的人生城市充满杂乱,是个喧闹的世界,在那里,没有恬静的生活,没有美妙的音乐创作灵感,只有船上才有清净的音乐。
这是他的世界。
感受着他的世界,这是现实无法比拟的'世界。
完美的世界。
“他的世界就在汪洋大海上,他,把音符留给了大海和天空。
”“他弹琴,不是为了追求弹琴技法的高超,更不是为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而是为了表达他的内心世界”“毅然决然,再不后悔。
”人生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何不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了自己的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我们都要通过电影去反映自己的生活,电影中的主人公就象那个我们从不示人的自己,他孤独,他对爱情有着孩子般的憧憬,他相信很多,又惧怕很多,是的,主人公就是灵魂中的我们自己,我们自己,就是船上孤独的主人公世界很大,但是属于自己的很少。
怎样为自己在这样大的世界里找到一片空间!很难!所以,当你找到后,不要放弃,不要离开,留在这里吧,守住这只属于自己的空间!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单位同事热情的授之以鱼,让我很快的如愿以偿,看到了儿子极力推荐的意大利影片《海上钢琴师》。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篇(精品模板)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从那个婴儿开始,世界上多了一位没有国籍,没有知识,没有见识的“三无”孩子。
没有人了解过他,可能爱她的“爸爸”老Danny也没有,但从第一滴音乐流泻出的却是无限的美好,从一个孩子的眼睛看世界,从这个孩子的眼中看这条船,没有风浪,或常有风浪都是那一般怡人,从命名“1900”的那一天是否就是给了这孩子天赋的一刹那呢?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只能听一些他抚出的音乐才能了解。
每一滴音乐的味道·1900与麦士可以说,这孩子没有什么朋友,从小到大,从来到去,最好的朋友就是这个朝夕相伴的船和这位永远无法分开的朋友麦士,一个好朋友,一生的友谊,没人了解过1900,但麦士可以,麦士“喜欢”这个和蔼的孩子。
其实,友谊来的总是让我们不知所措,这一切,美而幽,有着一股心的味道。
麦士最能体会他的音乐,麦士也是他最愿意为其奉献出它音乐的味道的人,一对朋友,小号与钢琴一样,一样和谐的搭配,因为有了这个世界的音乐,才有了这世界上的这一段真挚的友谊。
每一滴音乐的味道·1900与钢琴大师没有比自己更伟大的人了,自己可能很卑微,但人生是不允许这种卑微的。
比赛,在1900眼中对“它”总是很陌生,让爵士乐的始祖对自己进行次次的“侮辱”,可能在最终他才能展现出它的才华:一只手,两只手的天才到三只手,四只手的怪才,我们渐渐承让了这个孩子的能力,这个不会为人和感情束缚的能力,我们的语言中有对万物的挚爱,而他能把这种感情弹奏出来,一曲又一曲,激烈而强劲的音乐,每一滴音乐都伴着每一滴汗水滑过。
这就是音乐的真谛:学无止境,乐无极限,要胜利只有更棒,1900就做到了:每一滴音乐的味道,就是他从小到大的味道,一个伟大的力量,一个好似曲名的“1900”每一滴音乐的味道·1900与女孩“人生的幸事就是有了你,见了你。
才知道心带来的感情,每一滴音乐都是为你而来,为你而去,没有你怎会有这‘柔情似水’。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1.看完海上钢琴师,深深留在我脑海中的一个词是“immense”无限的,深深困惑我的问题是,我会怎么度过这一生。
地球是圆的,城市的边缘是城市,城市的边缘是明天的城市,绕一下,又是下一天的城市,看起来无穷无尽,但我们知道它也会有终止的一天,人的生命和地球的生命一样,就像船头到船尾,是有限的,生命这样设计,设计出限度,大概是希望我们做出选择,选择好我们要在这有限的时光里走哪一条路,成为什么样的人。
其实慢慢的每个人心里都有答案的,只是大多数人都患了严重的拖延症,不敢或者已经不愿去实践,不敢迈出第一步。
如果说人生就从船头走到船尾,最终,有的人虽得善终却心怀遗憾,因为他从未迈出一步,有的人戛然而止于开始或路上甚至船尾之前,还有的人迷失了方向,兜兜转转,还是在原地。
其实我觉得这部影片中的1900是勇敢的,他很清楚他想要的是什么,并且在全世界都劝他下船的时候坚定自我,因为他清楚的知道属于他的船尾,不在那城市中,而在他所生所长的这艘船,这片海以及那些音符,纷杂的城市可能会让他迷失自我。
那么我们也一样,你是否有了想走的路,却迫于自己给自己找的各种借口,反而同那条路渐行渐远了呢?抑或是,你还在寻找属于你的路?总有一天我们必须选择,留在船上,还是上岸。
2.关于钢琴,关于尽头,关于彼岸,这些我都不想说。
我只想说说1900这个人。
众人叫他天才,众人为之疯狂。
1900,从拥有这个不平凡的名字起,就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人。
目光、掌声和荣耀,平凡人可能终其一生都得不到的东西,对于天才的1900就像空气一样稀松平常。
但目光、掌声和荣耀并不能令人幸福,也不长久。
电影里有一个镜头让我特别难受:人们围绕在1900身边为音乐起舞的时候,有人看见了自由女神,一下子所有的人呼啦啦作鸟兽散,只剩下1900孤寂的身影。
再多的荣耀也挽救不了孤独,此刻他非天才,是个可怜的被遗弃者。
天才其实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篇)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
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大海、游轮、钢琴如果只这三个事物就构筑起一个人的一生,那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在深邃的蔚蓝中颠簸飘泊,在悠扬的音乐中领悟人生。
世界很小,从船头到船尾,在舞厅中的那架钢琴前,从左到右,总共88个琴键;世界很大,那一片碧海蓝天下,用心灵演绎出的乐曲融入世间百态,宽广无边。
朱赛佩:托那托雷的《海上钢琴师》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段诗意浪漫的人生传奇。
《海上钢琴师》描述了男主角1900,一个被遗弃在豪华的“弗吉尼亚人号”邮轮上的婴儿,由一个黑人船工丹尼抚养长大,因此取名1900。
他有一个传奇的名字,他也有一段传奇的身世,他出生在船上,成长于船上,他死于船上,他的一生与陆地无缘。
1900从小在丹尼细心的关怀和善意的谎言中自由健康地成长。
丹尼因意外事故不幸去世后,1900一次无意间鬼使神差地来到一等舱舞厅的落地窗外,他第一次见到了那与他一生命运交织在一起的乐器——钢琴。
随着1900的长大,他显示出了无师自通的钢琴天赋,谁也说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反正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他的琴声给深深的打动,音符仿佛是自他的血液里流出一样,随性而至,信手拈来,却每每动人心弦。
后来,1900有机会登上城市,但是最后他却放弃了,当他看到又边界的城市时,他说道:“我出生在这艘船上,在这里,世界流动,每次两千人。
这里也有欲望,但无法超越从船头到船尾的空间。
你弹奏自己的幸福,在那并非没有边际的键盘上。
对我来说,大地是一艘太大的船。
是一段太漫长的旅程。
是一个太漂亮的女人。
是一种太强烈的香水。
是一种我无法弹奏的音乐。
请原谅我。
我不会下船。
让我回去吧。
拜托了。
现在,朋友,请你试着去体会,试着去体会,如果你可以。
眼中的整个世界。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集合15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集合15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海上钢琴师》很经典的一出电影,是一定该看的,只在自己的世界里坚持自己的人。
哪怕生命就这样消逝。
只留下一点声音的碎片,也许我们都一样害怕脚踏实地的生活,害怕乌烟瘴气的世界。
有些电影是你看过之后,心中涌动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满脑子的思绪却不知从何整理,《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让我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电影。
看完影片之后,我的唯一感觉是孤独,真孤独。
可是1900真的孤独吗?后来的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他不孤独,他有满满的用之不尽的音乐的灵感,有无数的才华和无数。
1900出生在船上,也从来没有下过船,虽然它有无数个机会可以这样做。
直到最后这艘退役的老船即将用6吨半的炸药被炸掉时,他也没有选择下船,虽然Max尝试过劝说。
“整座城市……那么大,一眼忘不了尽头。
无穷无尽,麻烦你告诉我,它的尽头在哪里?走上舷梯一切都很好,我穿上你送我的大衣,信心百倍,看上去也一定很帅气,对于下船毫无疑问,使我停下的,不是我所见,而是我所未见,你能体会吗?那些我看不清的东西。
在那延绵不断的城市中,我能看见一切,可就是看不见尽头,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尽头正是我所未见。
比如说这个钢琴,琴键有开始,也有终结。
傻瓜也知道只有88个键,它们是有限的,在这88个琴键上你可以弹奏出无穷无尽的音乐,我就喜欢这样,我也只能这样生存,但你们把我送上舷梯,把我推向一架有着无数个琴键的钢琴,没有尽头。
可琴键是无穷的,我又该怎么演奏呢?我只能说我坐错了的方,那是上帝才能演奏的钢琴,老天啊!你有没有看见那些街道,成千上万的街道。
怎样才能从中选一个,选一个女人,选一栋房子。
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选一片属于自己的风景。
选一种自己的活法。
沉重的世界压在你的肩头,黑漆漆的看不到头,要你离开这里,到那个陌生而有无穷的世界里。
你难道就不感到害怕?我在船上出生,……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过大的船……我不能下船!”1900在弗尼吉亚号爆炸的前夕,拒绝了Max的劝说,说出了上面的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看完电影,有点沉重,电影的整个基调都有点沉闷,但是本人很喜欢里面的风格,颜色基本是黑、灰、卡其为主,看着里面的人物穿着帅气经典的风衣,看着船上古典风格的家装,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那个充满梦想的时代,但是1900的梦想是什么,应该说没有梦想。
不知道是说1900是逃避现实,还是说他活得纯粹。
这样的结果和他的出生、经历有关系,如果他一生下来就有父母,有亲人,结果就不会这样。
那样就会学着为别人活,就会变得勇敢,变得博爱,正是因为他一直只是为自己活,也只有为自己活,才会这样。
曾经他也有过为了那女孩到陆地上去,但是最后他还是退缩了,爱情都不能打败恐惧,友情更加不可能让他改变。
世界是一直在改变的,1900害怕改变,不管和平还是战争,都和他无关,他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己的音乐里,最后只能孤独的死去。
也正是这种纯粹,才会有这么纯粹的音乐,这是在世俗中的人所达不到的境界。
也许如果1900到了陆地上,可能就再也弹不出那样的曲子了!《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海总是载满了回忆的,无论它是快乐的,希望或不堪回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海上钢琴师》美得让人心疼的故事就是那美丽的云之裳。
这是一个关于大海、轮船、钢琴、陆地、孤独、友情与天才交织的故事。
主角1900是最大的暗示,这名出生在轮船上的孤儿,是天生的钢琴大师,他一生从来没有下过船,能够在别人因晕船而吐得一踏糊涂的时候闲庭信步。
他生世凄凉却用钢琴征服所有人,他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却不以为意,他能选择与船共亡却不能为了深爱的女人登上一次陆地。
托纳托雷想通过他暗示什么呢?我看到的是选择。
他一直对陆地怀有矛盾的情感,他向往它,又不肯触及它,但是直到那一天他决定离开,他突然发现,外面的世界对他如此陌生,以至于不知何去何从,对自己所能做的感到迷茫,对未知的感到害怕。
他只能留在船上,即使,最后一起被炸药炸飞。
因为他说:“陆地没有尽头。
”这种没有尽头的感觉让他害怕,钢琴的琴键是有尽头的,这让他觉得安稳。
佛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一沙是一部好的电影,一花是一曲好的音乐。
音乐就是电影世界里的天堂。
因为我们站在音乐的天堂俯瞰上帝眼中的世界,所以只有一世的我们才得以享受几生的爱恨情仇。
这整部电影与音乐紧密结合、血脉相连,宛如一对双生花。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中午吃过饭,找到《海上钢琴师》,用电视看和影院效果差不多,很美的片子!我喜欢整部影片弥漫的钢琴声,让我仿佛置身其中。
我喜欢像一九零零那样天马行空,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我一点不觉得他的生活又多悲惨。
他是个孤儿,出生在船上,一生也没下过船,没有身份。
在人们眼里,他可以用他卓越的琴技换来很多钱,过着人们眼里豪华的生活。
但这不是他想要的,他要的只是属于自己世界中的乐曲,他不属于陆地,他已经离不开这艘船了,即使选择死亡,他也毫不在乎。
结局看似凄凉,但我能感受到他当时的心境,炸船那一刻他有了归属,回归到属于他的世界一一海洋。
虽然结局不是我想看到的样子,要么下船过着他不想要的生活,要么随着破船一起沉入海底,至始至终他都忠于自己的选择。
片子中有一段他坐在钢琴前随着钢琴四处移动的镜头,太欢快!太美了!在船身剧烈摇晃的过程中,他沉浸在美妙的乐曲中,没有被当时的情景吓到,仿佛这只是一场游戏。
他身上要多童真有多童真,音乐细胞与生俱来的充满他整个身体,一个纯粹的人物!很多人无法理解他的行为,他完全可以闻名世界,赚很多的钱,有享不尽的富贵,但他就是那么坚定,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知道自己属于哪里。
我佩服他的执着!《海上钢琴师》观后感4上周和宿舍的一起把《海上钢琴师》看完了,这过去整整一周了,心里还是为电影情节耿耿与怀。
我们都说这部电影影响了我们的睡眠,每天躺在床上的时候就开始想1900为什么执着的就是不选择离开大海呢?这么一个天才选择一个有界的轮船生活一辈子,钢琴是他的一生,不对,大海是他的一生,也不对,那么1900的一生到底是什么?我现在还是想不明白他心里的那个信念到底是什么,居然能让这么单纯的人一直坚守自己的信念,没有人能改变他的生活,一直都没有,就算是死亡。
1900从小生活在船上,“爸爸”用他自己的方式教导这个天才小孩,可是没有人知道从来没有碰过钢琴的1900可以弹出让人感动的音乐,这又是为什么?单纯是触不可及的,我们这些在复杂的社会中浪荡了20年的人来说确实想不明白到底为什么1900也有爱情,他的爱情更是单纯的想让人发笑,他没有去勇敢的为爱而改变,但这是我欣赏的,自己的生活就要自己决定,既然性格决定生活,就不能刻意的改变,否则还是自己的生活么,对吧!《海上钢琴师》观后感5上周和宿舍的一起把《海上钢琴师》看完了,这过去整整一周了,心里还是为电影情节耿耿与怀我们都说这部电影影响了我们的睡眠,每天躺在床上的时候就开始想1900为什么执着的就是不选择离开大海呢?这么一个天才选择一个有界的轮船生活一辈子,钢琴是他的一生,不对,大海是他的一生,也不对,那么1900的一生到底是什么?我现在还是想不明白他心里的那个信念到底是什么,居然能让这么单纯的人一直坚守自己的信念,没有人能改变他的生活,一直都没有,就算是死亡。
1900从小生活在船上,“爸爸”用他自己的方式教导这个天才小孩,可是没有人知道从来没有碰过钢琴的1900可以弹出让人感动的音乐,这又是为什么?单纯是触不可及的,我们这些在复杂的社会中浪荡了20年的人来说确实想不明白到底为什么1900也有爱情,他的爱情更是单纯的想让人发笑,他没有去勇敢的为爱而改变,但这是我欣赏的,自己的生活就要自己决定,既然性格决定生活,就不能刻意的改变,否则还是自己的生活么,对吧!《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不知为什么,他留给我的印象,始终是那个在风中形销骨立的样子。
不是穿着礼服演奏,不是坐在滚动的钢琴前滑过大厅,不是那个站在废墟当中仰头看着他的朋友,谈着关于两只右臂的问题。
他其实孤独的站在雾中,四周空无一物,他戴着帽子,穿马夹,站在那里,安静的,忧伤的,让心灵从他的眼睛里流淌出来……他望着你,但其实他看的并不是你,他朝你微笑,可那笑也不是为你,可是,他却一瞬间就了解的你的所思所感。
他哼着钢琴,手放在那些并不存在的琴键上,那段关于你的乐章就从他的眼睛流淌出来…是的,就是他的眼睛贯穿始终的目光,一如他那样久久的站立于浓雾之中,一如他的忧伤像雾一样环绕在他的四周,一如他的孤独像皎洁的珍珠一样在夜里发出光茫……他注定了就是孤立于世的,给你执笔的权利,你也不会往他身上加一点点俗世的幸福,因为他已经如此完美的完成了他的人生,像一部完整的作品,无法再被添加或删剪,即使是他如稀世珍宝般无法被复制的遗憾,以及象牙般光洁无暇的纯望,都是他翅膀上的羽毛,被他细细梳理。
他还是走了,从一开始就被他目光注定的孤独离去,在十九世纪的石板路上,在永远无法消散的浓雾的包围中,转过他的目光,转过他侧脸留下的弧线,一步一步,没有再留恋的,轻轻踏上云端……城市太大,没有尽头……他说。
我再也不去陆地了……他说......《海上钢琴师》观后感7《海上钢琴师》的男主人公1900,从出生到离开这个世界都没有离开过大海,他简直是一个天才,没有人知道他高超的技艺师出何人,他的曲子是那么纯粹,根本不需要用大海外面的世界所证明,他从未踏足陆地,他的眼睛与思绪好像走了全世界,对于陆地世界的一切风土习俗都了如指掌,简直是一件神奇的事!他的双手生来注定会为世界音乐史留下一笔,即使不曾拥有认可的姓名,官方数据甚至没有登记过他的存在。
而他也并没有为此不公所辩解和证明什么,不需要所谓的巡演让自己大紫大红,给有幸乘坐此船的乘客进行演奏,效果便足以说明他不俗的成就了,况且他也没有真正在乎过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在大海上,他从不会吝啬自己的曲子,战乱中同样不安稳的大海,是他用自己的曲子抚慰那些受到创伤的人们,陪伴他们最后一程。
才华但却没有名垂青史的记载,仿佛从未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悲哀吗?可惜吗?我想结果都不重要了吧!重要的.从来不是他人的看法和结果的好坏,关键在于这个事本身,当事人的选择最重要。
或许他并不属于这里,他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回到了他应该去的地方,那里也有大海,钢琴,挚友与喝彩的观众。
想想给我一个陆地生活的人的一点小小启示:便是专注于自己,专注做事,不要让欲望和这个世界的喧嚣扰乱本心吧!没有人不想纯粹,但纯粹始终如一却很难。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上周和宿舍的一齐把《海上钢琴师》看完了,这过去整整一周了,心里还是为电影情节耿耿与怀我们都说这部电影影响了我们的睡眠,每一天躺在床上的时候就开始想1900为什么执着的就是不选择离开大海呢?这么一个天才选择一个有界的轮船生活一辈子,钢琴是他的一生,不对,大海是他的一生,也不对,那么1900的一生到底是什么?我此刻还是想不明白他心里的那个信念到底是什么,居然能让这么单纯的人一向坚守自我的信念,没有人能改变他的生活,一向都没有,就算是死亡。
1900从小生活在船上,“爸爸”用他自我的方式教导这个天才小孩,可是没有人明白从来没有碰过钢琴的1900能够弹出让人感动的音乐,这又是为什么?单纯是触不可及的,我们这些在复杂的社会中浪荡了20年的人来说确实想不明白到底为什么1900也有感情,他的感情更是单纯的想让人发笑,他没有去勇敢的为爱而改变,但这是我欣赏的,自我的生活就要自我决定,既然性格决定生活,就不能刻意的改变,否则还是自我的生活么,对吧!《海上钢琴师》观后感9《海上钢琴师》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以回忆和现实交叉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位名为1900的钢琴天才在一艘远洋客轮上的传奇一生。
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1900的心灵深处。
影片采用浪漫主义风格,以娴熟大气的拍摄手法,时而气势磅礴,时而温柔抒情的音乐,以及演员出色的表演,成功打造了这部经典影片。
但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我相信99%的人会被这个电影里头这种情节打动。
这个片子拍摄起来既磅礴大气,而又低沉深婉。
有好多地方通过优美的音乐来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
这部电影在音乐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电影配乐史上,它现在经常被当做一部教材来使用。
这部片子它获得一种巨大成功还在于这里边对于人生价值,社会内涵的一种变现。
其实,看了这部电影,你就会有体会,象征着我们人生过程中一种俭朴淡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不就追求过分的欲望。
这个船象征着我们理想当中淳朴的人生观。
陆地象征着无边无际的欲望。
1900坚守着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被物欲所俘虏。
而这部电影最后,1900和弗吉尼亚号一起沉到海底象征着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对这种朴素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基本坚守。
这个电影的最大隐喻应该是我们人生在世的时候,你可以被一些无穷的欲望所沉迷,但是千万不要忘记在合适的时候,回归自己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