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病原因及防治

合集下载

牛蹄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要点

牛蹄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要点

牛蹄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要点牛蹄病是牛只蹄部出现的一种重要疾病,严重影响牛只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牛蹄病的发生与牛只饲养管理以及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

本文将针对牛蹄病的病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和控制牛蹄病的要点。

病因分析1. 饲养管理不当一些牛场长期以来对牛只的饲养管理不够细致,饲料质量差、饲料不合理搭配、饮水不清洁等都会导致牛只发生牛蹄病。

特别是在青青草原,牛群长时间放牧,牛只走在不平整的路面上,易发生蹄部损伤,进而引发牛蹄病。

2. 环境条件恶劣牛场的环境条件也是影响牛蹄健康的重要因素。

环境湿度大、粪便积聚、栏舍清洁不到位等都会导致牛只的蹄部受到侵害,容易诱发牛蹄病。

3. 遗传因素一些牛只天生蹄部结构不良,脚趾角度过大或过小,特别是在繁殖选配方面没有严格管理,导致牛只的遗传疾病易发,也会增加牛蹄病的发生风险。

预防和控制要点1. 加强饲养管理牛场在饲养管理方面应加强,合理饲料搭配,给予牛只营养均衡的饲料,定期清洁饮水设施,避免饮用污染水源。

及时清理牛场环境,减少摩擦引起的蹄部损伤,减少牛蹄病的发生。

2. 控制环境条件在牛场的环境管理方面,应加强栏舍的清洁,确保牛舍通风良好、干燥无积水,粪便及时清理。

不要让牛只长时间踩在湿滑的环境中,避免蹄部受到侵害。

3. 做好遗传选配工作在牛只的选配繁殖方面,应着重考虑蹄部结构,避免选配存在蹄部结构异常的牛只进行繁殖。

加强对优良育种牛只的选配和繁殖,提高牛只的蹄部健康水平,减少牛蹄病的发生。

4. 定期对牛蹄进行检查定期对牛只的蹄部进行检查,一旦发现蹄部出现异常,应及时进行处理。

比如修蹄、涂抹药物等,及时治疗蹄部的疾病,避免病情加重。

5. 加强员工培训牛场的员工应接受专业的培训,提高员工对牛蹄病的认识和防治能力。

建立完善的预防牛蹄病的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各项防治措施,确保牛只蹄部的健康。

牛蹄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要点

牛蹄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要点

牛蹄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要点【摘要】牛蹄病是一种常见的牛类疾病,主要由细菌引起。

该病会导致牛蹄底部发炎、溃烂,严重影响牛的行走和生活。

牛蹄病的主要病因包括环境湿度过高、卫生条件差、牛蹄不良修剪等因素。

预防牛蹄病的关键是要定期对牛蹄进行修剪,保持牛舍干燥清洁,定期消毒,并注意饲养管理。

及时发现和治疗患有牛蹄病的牛只,以防止病情传播。

牛蹄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减少牛的患病率,提高养殖效益。

养牛户应加强对牛蹄病的关注和管理,以保障牛类的生产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牛蹄病、病因、分析、防治、预防、控制、影响、病原、危害、养牛业。

1. 引言1.1 什么是牛蹄病牛蹄病,又称为蹄部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养牛疾病。

该病主要表现为牛蹄部发生溃疡、疼痛和跛行,严重影响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牛蹄病的发病率较高,给养牛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牛蹄病主要是由摩擦力过大、气温变化、环境湿度过高、牛棚卫生不佳等因素引起的。

常见的诱发牛蹄病的原因包括维生素不足、蹄部细菌感染、牛蹄皮肤病变等。

在养牛过程中,牧民需注意观察牛只的牛蹄情况,定期对牛蹄进行修剪、清洁和消毒。

牛蹄病的发展会导致牛只行动不便、进食减少、生产性能下降等问题。

及时发现和治疗牛蹄病至关重要。

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如改善牛舍卫生、定期检查牛蹄、增加牛只锻炼量等,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牛蹄病的发生。

加强牛只的营养管理,保证牛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对于预防牛蹄病也有一定的帮助。

1.2 牛蹄病的病原牛蹄病是一种常见的牛类疾病,主要是由细菌引起的。

牛蹄病的主要病原是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这两种细菌可以在牛蹄的皮肤表面繁殖,并造成感染。

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主要通过伤口侵入牛体内,引起蹄部感染。

链球菌则可通过空气传播或接触传播,引发牛蹄病的发生。

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是能够在潮湿环境下生长繁殖的细菌,因此牛舍的清洁和通风对于预防牛蹄病至关重要。

牛舍内温度适宜、通风良好、排泄物及时清理也是防止细菌传播的重要措施。

奶牛蹄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认识实践

奶牛蹄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认识实践

奶牛蹄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认识实践奶牛蹄病是奶牛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了奶牛的生长和生产。

奶牛蹄病的发生原因可能有很多,主要是因为牛舍环境不卫生、饲料不适宜、管理不足等因素导致的。

针对奶牛蹄病的发生原因,我们需要认真加以防治,做好相应的认识实践工作,以保障奶牛的健康和生产。

本文将对奶牛蹄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认识实践进行详细介绍。

一、原因1.环境不卫生奶牛舍环境的卫生状况直接影响着奶牛的健康。

如果奶牛舍太潮湿,容易导致奶牛蹄部长期浸泡在水中,从而容易感染疾病。

如果奶牛舍的卫生不好,地面上有大量的粪便和尿液,也容易引发奶牛蹄病的发生。

2.饲料不适宜奶牛的饲料是直接影响着奶牛的健康和生产的重要因素。

如果奶牛长时间食用粗糙的青草或者干草,会导致体内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取不足,从而容易引发蹄病。

3.管理不善奶牛的管理也是奶牛蹄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奶牛长期站立或者行走,蹄部的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导致组织缺氧,从而引发蹄病。

奶牛的修蹄工作不及时也容易导致蹄病的发生。

二、防治认识实践为了防治奶牛蹄病的发生,我们需要改善奶牛舍的环境卫生。

保持奶牛舍内的地面清洁干燥,随时清除粪便和尿液,避免奶牛长时间浸泡在潮湿的环境中。

可以在地面铺设适当的地垫,保持地面的干燥和整洁。

2.科学饲养在饲料方面,我们需要给奶牛提供适宜的饲料,保证奶牛摄取到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可以给奶牛适量添加含钙、磷、维生素等的饲料,以提高奶牛的抵抗力。

要保证奶牛饮水的清洁卫生,避免细菌污染。

在奶牛的管理方面,我们需要加强对奶牛的定时巡视,及时发现并处理蹄部的异常情况。

要定期为奶牛进行修蹄工作,避免蹄部变形和发生病变。

还可以给奶牛进行适当的按摩和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蹄病的发生。

4.定期检查为了及时发现和防治奶牛蹄病,我们需要定期请兽医对奶牛进行检查。

兽医可以通过观察蹄部的情况,诊断奶牛是否患有蹄病,并给予及时的治疗和护理。

兽医还可以根据奶牛的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饲养方案,帮助奶牛避免蹄病的发生。

牛蹄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要点

牛蹄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要点

牛蹄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要点牛蹄病是一种常见的牛类疾病,主要表现为牛蹄发炎、蹄角变形以及牛蹄的功能障碍,给牛群的生产和养殖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牛蹄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环境因素、营养不良、遗传因素、管理不善、病毒感染等等。

以下是对牛蹄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要点的详细介绍。

一、病因分析:1. 环境因素:牛蹄病的发生与牛圈环境密切相关。

如果牛圈湿度过高,空气污浊,缺乏通风等,容易造成牛蹄湿疹、蹄冠炎等疾病的发生,进而导致牛蹄病的发生。

2. 营养不良:牛蹄病的发生与牛的营养状况密切相关。

如果牛的钙、磷、锌、硒等营养元素摄入不足,会导致牛蹄骨质疏松,从而引发牛蹄病的发生。

3. 遗传因素:牛蹄病也与遗传因素有关。

如果牛的基因存在缺陷,蹄骨质量差,蹄角生长异常等,会增加牛蹄病的发生风险。

4. 管理不善:不合理的饲喂管理、繁殖管理和环境管理等都会增加牛蹄病的发生风险。

过度饲喂精饲料、低纤维饮食以及缺乏足够的锻炼等,都会导致牛脱屑减退、角质增生等问题,从而引发牛蹄病的发生。

5. 病毒感染:一些病毒感染也与牛蹄病的发生有关。

口蹄疫病毒能引起蹄部炎症和溃疡,进而导致牛蹄病的发生。

二、防治要点:1. 合理的饲喂管理:根据不同阶段的牛群,制定合理的饲喂方案,确保牛的营养均衡。

特别要注意提供足够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如钙、磷、锌、硒等,以促进牛蹄骨健康。

不应过度饲喂精饲料以及低纤维饮食,要保证牛能获得足够的运动以促进牛脱屑和蹄角质修复。

2. 环境管理:保持牛圈的干燥清洁,加强通风,减少空气污染和湿度。

定期更换牛圈的垫料,防止细菌滋生。

牛圈的铺料应尽量选择防滑、吸湿性好的材料,以减少牛蹄病的发生。

3. 定期检查和修剪蹄角:定期检查牛的蹄部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蹄部异常,如蹄冠炎、蹄间溃疡等。

定期修剪蹄角,保持合适的蹄角形状和长度,减少牛蹄病的发生。

4. 预防疫苗接种:对于一些与病毒感染相关的牛蹄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接种相应的疫苗进行预防。

奶牛蹄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认识实践

奶牛蹄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认识实践

奶牛蹄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认识实践奶牛蹄病是奶牛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之一,给奶牛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奶牛蹄病对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造成了很大的损害,同时也会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加强对奶牛蹄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的认识实践,对于保障奶牛健康和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奶牛蹄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饲养管理不当。

奶牛的饲养管理对于预防蹄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饲养管理不当,比如牛舍湿度过高、垫料不干净、奶牛长时间处于湿润的环境中等,都会增加奶牛患上蹄病的风险。

二、饲料营养不均衡。

奶牛的饲料营养不均衡也是导致蹄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奶牛长期摄入的饲料中缺乏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就会导致奶牛的蹄部组织发生疾病,从而引发蹄病。

三、环境条件恶劣。

奶牛长时间处于潮湿、脏乱的环境中,脚部经常被粪便和尿液污染,会使得奶牛的蹄部受到细菌感染,从而诱发蹄病。

一、改善饲养环境。

养殖户要做好牛舍的保洁工作,保持牲畜舍的干燥、通风、明亮,保证牲畜舍环境的卫生。

二、合理饲养管理。

养殖户要根据奶牛的生长发育和生产需求,合理调配饲料,保证奶牛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同时还要定期对奶牛的蹄部进行检查和清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三、预防和控制感染。

养殖户应该适时为奶牛进行预防接种,增强其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还要定期对牛舍进行消毒,减少蹄部细菌的传播。

奶牛蹄病的防治工作需要养殖户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养环境,保障奶牛的健康,从而减少奶牛蹄病的发生。

还需要加强对奶牛蹄病的认识实践,提高养殖户的防治意识,增强预防蹄病的能力。

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奶牛的健康,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为养殖户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奶牛蹄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认识实践

奶牛蹄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认识实践

奶牛蹄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认识实践奶牛蹄病是奶牛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了奶牛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主要表现为蹄部慢性炎症、溃疡和脓肿等症状,严重影响了奶牛的走动和采食,甚至导致乳牛的淘汰。

了解奶牛蹄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对于奶牛的健康管理至关重要。

一、奶牛蹄病的发生原因1. 饲养管理不当奶牛蹄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不当密切相关。

牛舍地面湿润、不干燥易发生蹄病;牛舍环境卫生状况差,易造成细菌滋生,引发蹄病;奶牛饲料营养不均衡,导致牛蹄发育不良,易出现蹄病。

2. 饲料不合理奶牛长期饲料中缺乏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导致牛蹄发生异常,易引发蹄病。

3. 生活环境湿润、不干燥的环境容易滋生细菌,牛舍清洁不到位,排泄物积聚,易导致蹄部细菌感染,诱发蹄病。

4. 牛蹄切削不当牛蹄修剪不及时、不规范或者修剪工具不干净,都可能导致牛蹄表面受损,易造成细菌感染,引发蹄病。

二、奶牛蹄病的防治认识实践1. 饲养管理保障加强牛舍卫生管理,保持牛舍地面干燥清洁;牛舍通风良好,保持空气流通;定期更换牛垫和木屑,保持干燥;控制牛群密度,避免过度拥挤;保证奶牛生活在一个干燥清洁的环境中。

2. 合理饲料营养合理配制饲料,保证奶牛获得充足的营养。

增加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供给,特别是硫、锌、铜、锰等微量元素对于蹄部健康非常重要。

3. 牛蹄修剪规范定期对奶牛的蹄部进行修剪,保持牛蹄整洁,减少蹄部受损的可能。

修剪牛蹄时应选择干净的工具,并保持修剪技术规范,避免损害牛蹄。

4. 预防疾病传播注意预防疾病传播,进行规范的预防性接种和佩戴消毒鞋套,避免细菌感染传播。

5. 注意观察奶牛蹄部健康状况定期检查奶牛的蹄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治疗。

对于发现蹄部有异常表现,如红肿、溃疡、炎症等症状,应及时请兽医进行诊治,避免病情加重。

6. 提高免疫力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和营养配制,提高奶牛的免疫力,保持牛体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

三、实践案例某奶牛养殖场对奶牛的蹄病进行了系统的防治实践:1. 改善牛舍环境,加强清洁管理,定期更换牛舍垫料和木屑,保持牛舍地面干燥清洁,避免细菌滋生。

牛蹄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要点

牛蹄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要点

牛蹄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要点牛蹄病是一种由病原菌引起的疾病,常见于牲畜中。

它可能通过非常多种方式蔓延,包括病原菌虽然口部的感染、携带者传播、污染非洁净的畜棚环境以及多种其他方式。

下面我们将从病因分析以及预防治疗两个方面来详细介绍牛蹄病的相关知识。

一、病因分析1.病原体牛蹄病的病原体一般为间歇性培养和需氧菌Betaproteobacteria属Neisseria genus 中的一种称为Moraxella bovis的细菌,它是一种类球形细菌,可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存活多久。

2.病因(1)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牛蹄病生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牛蹄病常常发生在牲畜群体的繁殖场中,特别是在暴雨后、气候潮湿的环境中容易传播,而且也容易感染处在不卫生的环境中的牛。

(2)伤口牛的蹄部通常存在许多小伤口,这就为病原菌的传播提供了方便。

当病原菌进入伤口后,会引起疾病传播。

(3)暴雨暴雨后,牛群通常会趋向踩踏某个区域,如果这个区域病菌繁殖,就容易引发疫情。

二、预防治疗1. 环境卫生预防牛蹄病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控制牲畜的环境,消灭牛棚内的病原菌。

可以用一些常规的消毒剂来消除可能存在的威胁,而不是通过改变环境避开这种疾病。

2. 保持蹄部清洁保持牛的蹄部清洁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

可以将蹄部洗拭干净,同时注意定期检查牛的蹄部是否出现破损和其他伤口,及时进行治疗。

3. 加强病检在牛繁殖场中,可以定期进行管理和病检。

如果草地、饲料以及水源的质量均符合标准,疫病的传播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治理决策可以更加有针对性。

4. 注重饲养管理在每个牛舍中,需要做好饲料和草地的管理工作,注重卫生保洁。

同时,应该为牛群定期添加抗菌素,这是预防牛群病毒感染,特别是预防牛蹄病的重要措施。

总之,牛蹄病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病原菌的传播因素很多。

为了防止和控制这种疾病,我们需要在牛的生活环境、饲养管理、预防措施等方面多下工夫,避免因不注意细节而导致疾病扩散。

牛蹄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要点

牛蹄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要点

牛蹄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要点牛蹄病是指牛的蹄部出现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蹄部充血、肿胀、发炎,严重时可能导致疼痛、站立困难甚至跛行。

牛蹄病给牛群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牛蹄病的病因分析和防治要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病因分析1. 细菌感染:牛蹄病的主要病因是细菌感染,其中最常见的是白色念珠菌和肺炎支原体。

这两种细菌会引起蹄部感染,导致蹄部组织发炎、溃烂。

2. 饲养管理不当:牛在长期栖息在潮湿、不洁净的环境中易受到蹄部感染,尤其是在雨水多、粪便不及时清理的情况下,容易导致细菌滋生,从而引发牛蹄病。

3. 营养不良:牛在长期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尤其是维生素和矿物质时,牛蹄病的发病率也会明显增加。

因此饲养中要保证牛群的全面营养。

4. 长期压力:牛在长期承受过重的体重压力时,易导致蹄部组织损伤和磨损加剧,进而成为牛蹄病的诱发因素。

5. 遗传因素:部分牛群可能存在遗传倾向,易患牛蹄病。

二、防治要点1. 环境卫生:保持牛舍清洁干燥,定期清理并更换垫料。

在牛舍内设置排水系统,防止雨水和粪便积聚。

2. 营养管理:合理安排牛群的饲料,保证牛群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要保证牛群的合理饮水,确保饮水卫生,避免细菌感染。

3. 原料质量:使用干净、新鲜的饲料,避免受到霉菌和细菌的污染。

4. 定期修剪蹄甲:定期修剪牛的蹄甲,保持蹄部干净整洁,并及时检查和清除受伤感染部位。

5. 注重遗传育种:选育高抗病力的牛种,减少牛蹄病的遗传传播。

6. 疫苗预防:适时给牛接种疫苗,提高牛的免疫力,减少细菌感染引发的牛蹄病。

7. 保持牛群休息:合理控制牛的运动量,避免过度的体力劳作和长时间站立。

通过以上的防治要点,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牛蹄病的发生,保障牛群的健康生长。

饲养者在日常饲养管理中要加强对牛蹄病的监测和预防,及时发现病症并进行处理,以减少疾病对牛群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蹄病原因及防治
蹄病问题一直是困扰规模化奶牛场的三大主要问题之一,其危害不次于奶牛乳房炎和不育症,据美国统计数据显示奶牛场平均每头牛每年损失960-1900元,如果不尽快采取控制措施的话,每天大约会有5%-35%的奶牛患上蹄病,由于蹄病的发病过程相对较慢,而且随着牧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存栏量不断增加,常常是管理者最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发现和检测是规模化牧场最难项目之一。

发现时已经对奶产量产生了影响,甚至导致淘汰奶牛,美国因蹄病引起的奶牛淘汰率更是高达9%。

一、原因分析
引发蹄病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下面几种情况:
1.环境卫生状况糟糕,如粪尿未及时清扫,或运动场泥泞,使牛蹄长期浸泡其中,导致腐败菌(厌氧)感染。

现在让我们给自己的牛场卫生打打分吧。

2.牛床、运动场不平整或有煤渣、石子、砖瓦块等坚硬异物,机械损伤蹄部并继发感染。

3.牛舍内的卧栏设计:包括牛颈夹的高度、胸部挡板离外侧道路的距离、侧面的横杆高度设计等;以及卧栏内的垫料是否充足,垫料**选用沙子;这些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增加奶牛的卧躺时间,从而减少走动时间,减少奶牛蹄部负重时间,达到更好的牛蹄护理效果;
4.饲养管理不当,如日粮配合不平衡(钙磷比例不当或
供应不足,蛋白质或维生素缺乏)引起蹄角质发育不良;
5.长期瘤胃管理不善,精粗比不合适,导致慢性酸中毒,蹄底软化,加速腐败杆菌感染,形成蹄病。

二、临床症状
我们可以从下列一组图片中观察到奶牛患蹄病前后的变化
1.正常情况下:站立和行走时背部都是平的,行走是步履稳健,大幅迈进!
站立时背部姿势:平的行走时背部姿势:平的
2.轻度患病:通常奶牛站立时间短,站立时患蹄病的肢蹄常常抬起,走路时步伐有轻微异常,奶产量开始减少,大概减少2%左右;
站立时背部姿势:平的行走时背部:弓形
3.中度患病:站立或走路时背部呈弓形,受伤的蹄走路时有跛感,奶产量大概减少4%,
4.严重患病:站立和行走时背部都呈弓形,走路时受伤的蹄弯曲,只能跛行,同时体温也逐渐升高至40~41℃,食欲减退,经常躺卧,此事奶产量大概减少9%,
三、预防办法
1.营养全面是**,特别是钙、磷的含量要充足,比例要合适。

2.确保奶牛的休息时间,休息卧床的理想度。

3.确保日粮中粗料来源的NDF比例(即便是产奶高峰期限也不能低于19%)。

4.坚持定期进行肢蹄护理和修蹄,去掉赘生角质层,使之能保护肢蹄承受体重。

5.保持蹄部卫生,定期进行蹄部药浴消毒,大幅减少感染机率。

现在很多牧场在奶厅回程通道处安装有蹄浴槽,每次挤奶结束都可以对牛蹄进行清洗和药物护理,**了蹄患的发病率,同时节省了时间、劳动量以及蹄浴液的用量,但安装蹄浴槽时注意清洗和药浴槽的间隔最小应保持在2.44米。

6.**牛舍和运动场地平坦干燥无异物,防止蹄损伤。

7.早期诊断。

早期诊断对蹄病的防治起着很关键的作用,除了以上常规的蹄病预防措施外,我们现在也有相关的仪器设备,牛走过检测仪器的感应平台时,系统会自动计算后蹄的力量和停留时间并进行分析和评分,最终形成对单个牛只或牛群的分析报告。

患病后的治疗方法
A.奶牛蹄药物洗浴,用10%~30%硫酸铜溶液或3%~5%福尔马林液洗净患蹄10~20**,用10%碘酊涂抹患处,用鱼石脂涂布于蹄趾间部,外面打好纱布绷带,防止进一步感染。

如蹄趾间有增生物,可用外科法去除,或以硫酸铜粉、高锰酸钾粉撒于增生物上,打绷带,每2~3d洗换药1次,通常7~10d痊愈。

总之,蹄病应该以预防为主,牧场应制定**的管理制度,配备合适的牧场设备,定期进行蹄部护理及蹄病监测,发病
后及时的治疗,防止复发,尽可能减少对牧场生产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