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之中元节作文(精选16篇)

合集下载

中元节作文范文最新5篇

中元节作文范文最新5篇

2021中元节作文范文最新5篇中元节作文【篇一】中元节,俗称“鬼节”。

传说掌管地府的是地藏菩萨。

他的母亲被关在了地府里。

地藏是个孝顺儿子,不忍母亲被折磨得不成样,在七月十五这天晚上,徇私把母亲放了出来。

没想到牢房里的小鬼蜂拥而出,成了各个地方的“游鬼”。

所以,人们在七月十五这天晚上,都要“盛情款待”各地的游鬼以保平安。

我觉得地藏菩萨真的好勇敢,好有型啊,觉得连传说中的鬼怪似乎也不那么可怕了。

到了中元节,家家户户都摆出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供品,发粿、水粿、鸡蛋糕,特别是我最爱吃的松粿,真是吃了忘不了的美食。

听说做的大米要放到井里浸泡几天呢。

蒸熟的松粿雪白雪白的,松、糯、软、冰,夏日里能吃出一片冰凉,比冰淇淋还好吃,且更绿色。

现在因为商场多了起来,购物比做这些小吃简单多了,所以在七月十五的前几天,大人们则会次数繁多地带我们去逛商店,让我们“大开杀戒”。

但我还是很怀念松粿的味道,回味和大人们制作中的乐趣。

说说中元节这天晚上吧。

这天晚上,不等太阳公公说再见,大家就开始准备上香了。

六点多时,刚开始还只是一两户人家,可过了一会,就陆陆续续的愈发多了起来。

香烟缭绕,烛火摇曳,煞是热闹。

络绎不绝的香客摩肩接踵,乡音中热情地相邀,于是乎甩开膀子的酒客吆五呼六,微醺中大笑开怀,围坐一群的茶客茵茵水汽中娓娓莞尔。

夜色渐渐的来了,孩子们喜上眉梢,因为属于我们时光到了,小伙伴们纷纷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火炬——青青的竹竿灌上煤油,塞了毛巾,点燃了,呼朋唤友,蜂拥着游走于阡陌、田间,嘻嚷着谁家的火光明亮,哪家的火炬持久,宛如一条夜行的火龙映照着灿烂的童颜,彻夜不眠。

于是,大人们品味着乡俗,放松着盛夏下的身心,孩子们追逐着乡俗,娱悦着66无虑的童年……故乡的文化底蕴深厚,“鬼节”的传说中也洋溢着浓浓的乡情!我希望我们的故乡——闽南的明天更加美好!中元节作文【篇二】“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是道教的说法。

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

关于中元节的作文

关于中元节的作文

关于中元节的作文中元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它是根据农历七月十五日来定的,也被称为“鬼节”或者“盂兰盆节”。

这一天,人们会祭奠祖先和亡灵,以此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中元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民族的一种信仰和习俗。

中元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佛教传说。

相传,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曾经在七月十五这一天为他的母亲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法会,以此来超度她的亡灵。

从此以后,七月十五成为了佛教徒们的重要节日。

而后来,这一传统逐渐融入了中国的民间信仰之中,成为了中国传统节日的一部分。

在中元节这一天,人们会提前准备好各种祭品,包括水果、鲜花、糕点等。

在晚上,他们会点燃香烛,摆放祭品,然后跪在祭台前,诚心祭拜祖先和亡灵。

有些地方还会举行盂兰盆水灯节,将装有蜡烛的小船放入江河之中,以此来祈福亡灵。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会举行传统的戏曲表演,以此来祭奠亡灵,希望他们在阴间得到安宁。

在中元节这一天,人们还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庙会和游园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舞龙舞狮、民间戏曲表演、传统手工艺品展示等。

人们可以在这些活动中感受到浓厚的民俗风情,也可以了解到中元节的由来和意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还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中元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民族的一种信仰和习俗。

它承载着我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也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们应该怀着感恩的心情,祭奠祖先和亡灵,也应该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希望我们能够在中元节这一天,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祈福亡灵,也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民间中元节作文

民间中元节作文

1.中元节作文篇一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也叫“鬼节”。

中元节有一个传说,是关于地藏菩萨的,就是人们所说的“阎王爷”。

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曹地府,受尽折磨。

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儿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日这天徇私情,让看守牢门的小鬼打开牢门放他母亲出来。

这时,牢里的小鬼冲了出来,到人间搞破坏。

中元节这一天,民间有放河灯,招亡魂等习俗。

说到放河灯,这是我最喜欢的习俗了。

放河灯是用来悼念逝去的亲人、祝福活着的人们。

放河灯时,我们会找一条河,把做好的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河灯放到水里。

河灯会随着水流向远处漂去。

远远看去,这么多的河灯,像一只只萤火虫在河面上飞舞;又像天上的星星,在对我眨眼睛……中元节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等着你来体验呢!2.中元节作文篇二锣鼓喧天,月色迷蒙,河面如众星洒落,荷花灯随波而去,便是中元。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

在那天,我们这儿是要祭祖的。

搬来一张八仙桌,在桌上点两支红烛,置一香台。

菜要六样,三荤三素,或多或少都不成。

酒也是有规矩的,酙三次,以表敬意。

待菜摆好后,就要请祖先了。

请祖先的规矩着实繁琐,是按辈份逐次焚香的,急不得。

焚香后,还得三拜——一拜家和,二拜财源,三拜平安,像我这般辈份小的还得跪下磕个响头,说些吉祥话,这才算是请祖先完成了。

奶奶跟我说过,祖先们得“吃”半个时辰,在这期间,切不可喧哗吵闹,更忌讳手触长凳,说是碰了会沾鬼气,走霉运的。

在半个时辰快到时,就是舍妹最为开心的环节——烧___。

生锈的铁锅中燃起火红泛蓝的焰,纸___、___微微一触,就从明黄化为灰烬,飞入空中,散着点点火光。

谁也不知道它们会去哪里,只有仰头望着它们越来越小,最后无影无踪。

大家都沉默着,唯有舍妹不谙世事,不晓得生死离别,独自絮絮叨叨,又笑又跳的看这灰烬满天。

烧完___,用过晚饭,余辉已燃尽了。

是青黑的夜,月色似雪,似玉,却羞的躲在轻薄的云锦后,只透出几丝微光。

人们踱着碎步来到河畔旁,步子很轻,没人愿意打碎这份宁静。

家乡的风俗作文 中元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 中元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中元节
家乡的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节,在我国许多地区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民间习俗。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这个节日不仅是对亡故亲人的追思与祭奠,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尊祖敬宗的美德。

在我们家乡,中元节的氛围尤为浓厚。

节日来临前几日,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起来,清扫庭院,准备祭祀用品。

每户人家都会精心制作包封,即一种特制的冥纸包裹,里面装满纸钱、衣物模型等供品,并在封皮上工整地写上先祖的名字,以便他们在阴间能收到这份心意。

夜晚时分,村头巷尾会点燃熊熊篝火,村民们将包封投入火中,寓意为祖先照亮回家之路。

同时,门前插上桃枝以驱邪避凶,有的地方还会放河灯,让灯火随波逐流,以此指引水中的孤魂野鬼找到归宿。

此外,中元节还有斋戒、诵经、拜佛等活动,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盛大的普渡仪式,设宴款待四方游魂,表达人世间对生命无常的敬畏以及对逝者的怀念之情。

这一系列风俗活动不仅富含人文关怀,更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阴阳哲学观与和谐共生的社会伦理观。

在我记忆中的那个中元节夜晚,整个村子笼罩在一片庄严肃穆而又温情脉脉的气氛之中,那是一种独特的静谧之美,仿佛连空气都充满了对先祖的深深思念和对家族血脉延续的无声承诺。

关于中元节的优秀作文5篇

关于中元节的优秀作文5篇

关于中元节的优秀作文5篇中元节又称七月半,是人们祭祖祭拜先人的一个节日,同时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中元节的优秀作文,供大家参考!中元节文章一七月十五中元节,人称鬼节。

其实,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到七月三十日都是鬼门大开的日子。

民俗相信,在这一段时间会有许多的孤魂徘徊在阳间。

中元节,是华人很重视的一个日子,每一年的中元节都会有许许多多普渡祭拜的盛会举行。

这个鬼节也是众多的华人节日中规模最大,花钱最多的一个节日。

中元节,也是佛教的“盂兰节”。

有关盂兰节民间一直是流传着目莲救母的故事。

话说,目莲的母亲刘青捷被打入地狱。

目莲用其神通力,看到了他的母亲堕入恶鬼道中,肚子很大,喉咙很小,不能进食,饿得很辛苦。

他见状,拿了饭要喂母亲,可是饭一进口,就烧成灰炭。

目莲感到悲痛极了,要求释迦解救。

释迦告诉他说:其母罪孽太深,一定要以盆器,罗列百味,供奉众僧,才能解他母亲倒悬之苦。

终于,他帮助了他的母亲脱离倒悬之苦。

后人因此应念心中,每年的七月十五以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华人社会在这一个月会开始供拜,有些地方则会举行普渡大拜拜。

盂兰盛会是华人除了农历新年,第二大的节日。

七月鬼节,你不难在街头巷尾的空地上、庙宇看到设坛祭拜。

一些较大的祭拜,会供拜鬼王。

鬼王也称普渡王,传说是观音大士的化身。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祭拜方式。

私普,是个人家里祭拜。

街普是个别择日祭拜。

市普则是以市场为主体的大普渡。

七月三十日鬼门关,一个月的中元就这样结束。

中元节文章二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那时候就会鬼门大开。

初一鬼门开,十五鬼门关。

此月,鬼经过春夏的沉寂,又可以出来活动,所以叫做鬼门开。

民间以路边点火、河中放灯、提供鞋子等办法,满足鬼出门活动的需要,以免它们连基本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无法出行而在原地为非作歹,当然,点灯引路等办法更是希望野鬼能够“远走他乡”。

七月时,鬼门初开群鬼纷出,一时“群鬼乱窜”,由于鬼刚刚经历一夏的墓居煎熬,饥肠辘辘,所以给饿鬼施食就成为要紧之事。

中国传统节日之中元节作文(精选16篇)

中国传统节日之中元节作文(精选16篇)

中国传统节日之中元节作文(精选16篇)中国传统节日之中元节作文(精选16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中元节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传统节日之中元节作文篇1中元节又称“七月半”,“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

按照习俗在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给自己已故的亲人敬上一品香然后烧烧纸钱,用以表示后人对先人的孝敬。

离过节还差几天,大伯就提前通知我们中元节这天在他们家过节。

今天刚好是七月十五中元节。

上午我和爸爸早早地就到了大伯家,礼貌地和大家打完招呼后,爸爸就带我走进一个房间。

一进房间就看见一张桌子,桌子上面供着爷爷、太公、太奶的肖像。

相片上爷爷坐在凳子上,太公和太奶头发白了,看起来像是七十多岁的样子,但是面容十分慈祥。

我和爸爸在香炉里上了一品香,在肖像前跪了几跪,就离开了。

午休以后没什么事,我正在菜园里摘油菜花,远远就听见大伯在喊我:“聿坤,过来邦忙,要烧贡品(纸钱)。

”我赶紧过去,大伯先报把火砖垒起来。

底下放好柴火,打火机一点,那些贡品不一会儿就烧起来了。

之后,我同妈妈和大婶就把它用桶装好,提到不远的小河边,倒入河里,这时听旁边也在倒纸钱的人喃喃自语:太公、太奶会在这条河的某一处等着收。

我晓得这都是迷信的东东,其实这个节日的很多活动是想告诉我们要记住先人、孝敬前辈,不要望记先人曾经对我们付出的爱。

中国传统节日之中元节作文篇2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民间传统节日,“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

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

供奉时行礼如仪。

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

中元节的作文(精选40篇)

中元节的作文(精选40篇)

中元节的作文中元节的作文(精选40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关于中元节的作文(精选4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元节的作文篇1老师说七月半也叫“鬼节”、“中元节”,是人们祭祖祭拜先人的一个节日,也是合家团圆的日子。

七月半是在七月十五。

可是我很怀疑老师的话,因为我家的中元节是从七月初九开始的。

在七月初的时候,我们家就会开始为七月半鬼节做准备——写包。

我老是记不住该怎么称呼逝世的姥姥、爷爷他们,这时候妈妈就会耐心地教我。

说在写包的时候,称姥姥为曾祖,称爷爷为祖考,结尾为老大人,若是女性,则结尾称呼为老孺人。

写了包之后就是数纸钱装包、封包。

在七月初九的早上,我家会开始做其他准备。

如,将八仙桌擦干净,倒干净香炉里面的沙子和香灰,买好过节用的纸钱、纸箱,和祭拜用的瓜果等。

在傍晚时分,我家会将八仙桌摆在堂屋的正中间,香炉倒上一些沙子摆在桌面的上方处。

而在桌子的左右和下方处则分别摆上一条长凳。

在桌子正对大门的那一方,会在桌子腿上方系上一面方正的步,我们如果要烧纸钱,就要从布的两侧递到桌子下的盆子中。

等到准备完毕,吃过晚饭、洗过澡我们家就会由爸爸带头引着我们去外边“接客”。

爸爸的手上会拿着几支香烛、一些纸钱,一边走,一边嘴里念念有词,似乎是说“接您回来看看”之类的……等走到一定距离后就会开始在地上或小土堆上插上香烛,然后点鞭炮。

鞭炮点过后,我们就要鞠躬拜祖。

回到家,吃些瓜果,这第一天接客就算完成了。

而这个夜晚,八仙桌香炉里的香不能断,要一直燃到第二天。

第二天,则是接待来过节的亲戚和“送客”。

这一天,在八仙桌上要摆上小茶杯,不时地祭上热茶水。

在祭过之后,我们要喝完茶水。

而且,在这期间,我们不能碰到长凳。

在中午,我们家一贯的习俗是吃面条,妈妈做的面条很好吃,尤其是臊子,特别香。

有关中元节的节日作文5篇

有关中元节的节日作文5篇

【导语】转眼七月到十五,已然告别秋老虎,千万千万莫凉肚,健康生活快乐数。

中元节来临,思念随风来倾诉,真情牵挂来相祝。

《有关中元节的节日作文》是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有关中元节的节日作文盼啊,盼啊……终于盼来了家乡热闹的中元节了。

这一天,可热闹了……中元节,俗称“鬼节”。

传说掌管地府的是地藏菩萨。

他的母亲被关在了地府里。

地藏是个孝顺儿子,不忍母亲被折磨得不成样,在七月十五这天晚上,徇私把母亲放了出来。

没想到牢房里的小鬼蜂拥而出,成了各个地方的“游鬼”。

所以,人们在七月十五这天晚上,都要“盛情款待”各地的游鬼以保平安。

我觉得地藏菩萨真的好勇敢,好有型啊,觉得连传说中的鬼怪似乎也不那么可怕了。

到了中元节,家家户户都摆出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供品,发粿、水粿、鸡蛋糕,特别是我最爱吃的松粿,真是吃了忘不了的美食。

听说做的大米要放到井里浸泡几天呢。

蒸熟的松粿雪白雪白的,松、糯、软、冰,夏日里能吃出一片冰凉,比冰淇淋还好吃,且更绿色。

现在因为商场多了起来,购物比做这些小吃简单多了,所以在七月十五的前几天,大人们则会次数繁多地带我们去逛商店,让我们“大开杀戒”。

但我还是很怀念松粿的味道,回味和大人们制作中的乐趣。

说说中元节这天晚上吧。

这天晚上,不等太阳公公说再见,大家就开始准备上香了。

六点多时,刚开始还只是一两户人家,可过了一会,就陆陆续续的愈发多了起来。

香烟缭绕,烛火摇曳,煞是热闹。

络绎不绝的香客摩肩接踵,乡音中热情地相邀,于是乎甩开膀子的酒客吆五呼六,微醺中大笑开怀,围坐一群的茶客茵茵水汽中娓娓莞尔。

夜色渐渐的来了,孩子们喜上眉梢,因为属于我们时光到了,小伙伴们纷纷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火炬——青青的竹竿灌上煤油,塞了毛巾,点燃了,呼朋唤友,蜂拥着游走于阡陌、田间,嘻嚷着谁家的火光明亮,哪家的火炬持久,宛如一条夜行的火龙映照着灿烂的童颜,彻夜不眠。

于是,大人们品味着乡俗,放松着盛夏下的身心,孩子们追逐着乡俗,娱悦着66无虑的童年……故乡的文化底蕴深厚,“鬼节”的传说中也洋溢着浓浓的乡情!我希望我们的故乡——闽南的明天更加美好!2.有关中元节的节日作文每逢七月,民间必定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还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节日之中元节作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中元节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传统节日之中元节作文篇1中元节又称“七月半”,“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

按照习俗在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给自己已故的亲人敬上一品香然后烧烧纸钱,用以表示后人对先人的孝敬。

离过节还差几天,大伯就提前通知我们中元节这天在他们家过节。

今天刚好是七月十五中元节。

上午我和爸爸早早地就到了大伯家,礼貌地和大家打完招呼后,爸爸就带我走进一个房间。

一进房间就看见一张桌子,桌子上面供着爷爷、太公、太奶的肖像。

相片上爷爷坐在凳子上,太公和太奶头发白了,看起来像是七十多岁的样子,但是面容十分慈祥。

我和爸爸在香炉里上了一品香,在肖像前跪了几跪,就离开了。

午休以后没什么事,我正在菜园里摘油菜花,远远就听见大伯在喊我:“聿坤,过来邦忙,要烧贡品(纸钱)。

”我赶紧过去,大伯先报把火砖垒起来。

底下放好柴火,打火机一点,那些贡品不一会儿就烧起来了。

之后,我同妈妈和大婶就把它用桶装好,提到不远的小河边,倒入河里,这时听旁边也在倒纸钱的人喃喃自语:太公、太奶会在这条河的某一处等着收。

我晓得这都是迷信的东东,其实这个节日的很多活动是想告诉我们要记住先人、孝敬前辈,不要望记先人曾经对我们付出的爱。

中国传统节日之中元节作文篇2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民间传统节日,“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

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

供奉时行礼如仪。

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

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着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于七月十五日,而固定于这一天。

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

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在这天大家都会放孔明灯,在道路旁放着蜡烛。

记的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在街道上看孔明灯。

但是我们左看右看都没看道大孔明灯,只有小小的孔明灯,于是我便向小卖部的老板问问,一打听原来还在作呢!没办发,于是我们便在路边等啦!终于做好了大孔明灯,那孔明灯依就像重前那样,在孔明灯旁边装这许多的烟花,当它升空时瞬见烟花飞贱落道许多的地方吓的人们鸟兽散。

虽然在连续放了许多的大孔明灯,但是我以经看腻了。

我们走着走着,在路旁发现了许多的孔明灯,我都看的眼红了。

于是我便问妈妈要钱买孔明灯,没想道妈妈竟然爽快的答应了我的要求,于是我买了两个一红一黄的孔明灯在校园放。

一开使我们放个红色的,但是我们不懂怎么放在没有充满热气时就放飞,结果烧的孔明灯黑晡溜羞的。

我们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我们等道充满气时才把孔明灯放飞,我就像一个成功的小孩子高兴的一蹦三尺高,还大叫着“成功了,成功了”。

这个中元节我过的很快乐。

中国传统节日之中元节作文篇3农历七月十四是传统的中元节,俗称鬼节。

这天,爸爸带我一起回老家过节祭祖。

一路上,爸爸与车上的叔叔谈的很投机,竟然忘记在街上买冥钱冥衣等物品了。

到了爷爷家,爸爸看到正骑着摩托车到街上购物的叔叔,连忙叫叔叔带东西回来。

叔叔回来后,爸爸问多少钱,叔叔说算了,只有几元钱。

爸爸坚持要付钱,爸爸说:“祭祖当然要诚心,我是诚心诚意买的,钱当然只能我付!”叔叔笑了笑,把钱接了过去。

吃过中饭,爷爷奶奶开始舂粑粑。

他们把浸泡过的黏米放进石臼里,用一根很长两头粗的棒槌用力舂,然后将舂过的米粉过筛子粗的继续放进石臼里舂直到米粉细滑到满意为止。

接着奶奶把舂好的米粉加水揉成团,在用手捏成一个个长长的椭圆形的粑团,然后用水洗干净的桐树叶包好,放进蒸锅里,蒸熟。

揭开锅盖,香气四溢的黏米粑粑唾手可得。

我猴急猴急地伸手就要去拿,奶奶立即阻止了我,她告诉我说:“只有让先祖吃过后,我们才能吃。

”我莫名其妙,不情愿地走出去玩了。

天渐渐暗了,爷爷奶奶、叔叔和爸爸一起架起了祭坛,摆上祭品,斟上酒,把冥纸冥衣冥钱等东西解开堆在一起。

一切准备就绪,我们按照长幼次序排定,燃放烟花,点燃冥俱,祭祖正式开始。

只见爷爷口中念念有词,左手拿起燃烧的冥纸,右手拿起酒壶,祭天祭地祭祖。

礼毕,大家一起双手作揖,三鞠躬,向先祖祈求平安与幸福。

祭祖一结束,我立即从桌子上抓起一个粑粑,就吃了一口,顿清香扑鼻,软甜爽口。

想不到祖先尝过的粑粑真的太好吃了,这也许是托先祖的福吧!感谢先祖们,给我们以美食、平安、快乐和幸福。

中国传统节日之中元节作文篇4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

今天让我来介绍一下我的家乡是怎么过中元节的。

中元节又称“鬼节”、“七月半”,被佛教称为“孟兰盆节”,中元节在农历的七月十五,站分也有在农历的七月十四日过的,节日这天,人们会带上祭品到祠堂中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差不多。

我们家乡的中元节在农历的`七月初旬就开始了,一直到农历的七月十五日结束。

我们家乡的中元节一般都定在七月八日。

在这天上午大人们就到祠堂中做准备,如:将祠堂打扫干净,把八仙桌擦干净,买好过节要用的纸钱和祭拜要用的瓜束等。

在傍晚时分将八仙桌放在祠堂正中间,把香炉放在八仙桌的上方,桌子左右两边放上长筧,桌子正下方放上一个盆子用烧纸钱约。

准备完毕,我们小朋友会洗过澡跟着爸爸妈妈来到祠堂,由家中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带头引着我们去外“接客”。

接到祠堂后我们们就会放鞭炮和鞠躬拜祖,拜完祖后大人们会坐在一起商量哪一天轮到自己家去“接待祖先”。

轮到我们家接待“祖先”那天妈妈会在早上和中午做上丰盛的早餐和午饭去招待“祖先”,下午四点左右带上点心和茶水再去祭拜一次。

一直到农历七月十五日傍晚时分,大家带着香烛和冥币封的“封包”去祠堂烧包。

大家再次放上瓜果、祭品祭拜“祖先”,等祭完才算把祖先送走了,中元节巴就过完了。

中元节是为了让人们记住“祖先”的节日,我觉得我家乡的中元节有特色,对于小朋友来说还挺有趣!中国传统节日之中元节作文篇5每当看到水面上到处都是河灯在随风漂游时,我便会想到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中元节。

中元日是七月十五号,那天之前,农家妇女们会做各种各样的面塑送出去。

七月十五看面塑,已经成了农家妇女一展灵巧手艺的节目了。

到了那天,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

将供品撒进田地。

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

据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

那天夜晚,我们会去放河灯。

先拿出如小乌篷船的河灯,然后在底座放盏蜡烛,最后将河灯四平八稳地放入水中。

这时,我再将目光转移到人们身上,他们的脸上被融融的橙光照着,有的双目紧闭,在祈祷保佑,透露出一股安详恬静的气息。

地与湖的界限被夜色笼罩着,并不是那么清晰,但万盏灯火挖出了一条辉煌的隧道,它们就像红钻缀成的大衣,披在湖面上。

我沿着湖边走,都快目不暇接了,河灯都是荷花样式的,有粉红色、浅蓝色、鹅黄色、亚麻色,种种色彩交织在一起,透过朦胧的烟霭,在暗暗的水波里,染起一丝丝涟漪。

不安分的鳞波闪着橙黄色的光芒,像梭子般在沉入水底的月亮与人影之间穿行,搅起满湖碎金。

一切生物都融化在这暖洋洋的橙黄色之中。

不知不觉中,中元节在夜色里悄悄溜去。

中元之日,我爱的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之中元节作文篇6每逢七月,民间必定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还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

“普度”仪式是中元节中最最重要的环节,大致可分为街普、市普、庙普等,以街坊为主的普度称为“街普”,以市场为主的普度称为“市普”,由庙宇住持的普度称为“庙普”。

普度通常以寺庙为中心,附近居民将祭品拿到寺庙来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门前摆放供桌,陈设祭品,还会在屋檐下挂纸灯。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所以简称“七月半”祭祖。

但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

到了祭祀的时候,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请出,恭恭敬敬地摆放在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三十送回为止。

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

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送回时,要选择断黑之后,一般是一家之长及家中男丁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

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衣物,称烧「包衣」,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

中国传统节日之中元节作文篇7早晨,闹钟的“叮铃铃”声把我从美梦中“唤”醒,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无意中看了一下日历,今天是8月24日,下面还标注着“中元节”三个字,中元节?没听说过。

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我问妈妈什么是中元节?妈妈告诉我:中元节是人们纪念祖先的日子。

哦,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怪不得最近妈妈经常叠元宝呢!到了中午,我们都忙开了:我负责叠纸,爸爸、妈妈负责烧饭菜。

我来到桌前(桌上放着今天我应该叠的纸),哦,天啊!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桌上的那叠纸足有3厘米厚,事不宜迟,我立刻动手干了起来。

我按照爸爸教我的快捷方法:先拿出一些纸,把它们平均分成几份,再把它们卷起来,压平,最后它们一张一张地抽出来,就行了。

过了三十几分钟,我把纸叠好了,妈妈那边也好了。

我帮妈妈摆好饭菜,碗筷,爸爸拿了一根树枝和耐烧的旧脸盆,再点燃蜡烛,一切准备就绪。

爸爸先从纸堆里抽出一张纸,点燃后,一张放在大门前,再用另一张引火放在旧脸盆里,待火烧起来后,爸爸把两捆纸放在旧脸盆里,过了一会儿,纸烧成了灰,爸爸把元宝放入旧脸盆中,3分钟过去了,元宝也烧完了,等火灭了,我们赶紧磕了头,磕完头后,我吹灭了蜡烛,爸爸把旧脸盆端走倒掉,我们把桌子重新收拾好。

中元节是祭祖的日子。

我们不能忘记:没有祖先的勤劳,我们也不能过上如今幸福美好的日子!中国传统节日之中元节作文篇8早晨,闹钟的“叮铃铃”声把我从美梦中“唤”醒,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无意中看了一下日历,今天是8月24日,下面还标注着“中元节”三个字,中元节?没听说过。

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我问老妈什么是中元节?老妈告诉我:中元节是人们纪念祖先的日子。

哦,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怪不得最近老妈经常叠元宝呢!到了中午,我们都忙开了:我负责叠纸,爸爸、老妈负责烧饭菜。

我来到桌前(桌上放着今天我应该叠的纸),哦,天啊!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桌上的那叠纸足有3厘米厚,事不宜迟,我立刻动手干了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