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作文
中元节高考话题作文800字5篇

中元节高考话题作文800字5篇每年的农历七月十四日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中元节,中元节又称为鬼节。
虽然被称为鬼节,但节日当天并不可怕。
下面是小编整理了中元节高考作文800字,来欣赏和学习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元节高考作文800字1中元节这天,道教在七月十五日要设坛醮祭。
道教和佛教,在这天的活动,都有具体的规定和做法。
民间的祭奠,则相对较自由,供品唯恐不够先人和孤魂野鬼享用,那些供品。
由是形成了民间的节日。
在民间,除了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饿鬼外,人们在这一个月里会加多一两件金饰来避邪,他们也会注意说话,尽量避免说出不吉利的字眼来。
小孩子尤其惨,据说小孩子的眼睛特别灵,可以看到些不该看到的东西,为了不让小孩受到惊吓,很多父母在晚上会把小孩关在家里。
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
将供品撒进田地。
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
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
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
按佛教典故,关于“盂兰节”的起源,有着以下一个典故: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堪怜。
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祖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
这天,晋北地区的妇女盛行面塑活动,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
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包括出嫁的女儿及女婿、外孙,另过的儿子及媳妇、孙子等等),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
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
中元节习俗作文范文六篇

中元节习俗作文范文六篇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元节习俗作文的文章6篇 , 欢迎大家参考查阅!【篇一】中元节习俗作文中元节又称七月半,中元的名字在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
根据习俗,这一天,每个家庭都应该给已故的亲戚一种香味,然后烧纸钱来表达后代对先人的尊敬。
离节日还有几天,叔叔事先通知我们中元节在他们家过节。
今天正好是七月十五日元节。
上午,我和父亲早早到达叔叔家,礼貌地和大家打招呼后,父亲带我去了房间。
一进房间就看到一张桌子,桌子上有爷爷、太公和奶奶的肖像。
照片上爷爷坐在凳子上,太公和太太头发白了,看起来像七十多岁,脸很慈祥。
我和父亲在香炉里放了香味,在肖像前跪下,离开了。
午休后什么也没做。
我在菜园里摘油菜花。
从远处听到叔叔说:听坤,来邦忙,烧贡品(纸钱)。
我很快就过去了,叔叔先报告要塞火砖。
下面放着柴火,打火机稍微烧了一点,那些贡品不久就烧了。
之后,我和妈妈和阿姨用桶装起来,提到不远的小河,倒进河里的时候,听到旁边倒纸钱的人喃自语。
太公,太太在这条河的某个地方等着收。
我晓得这都是迷信的东东,其实这个节日的很多活动是想告诉我们要记住先人、孝敬前辈,不要望记先人曾经对我们付出的爱。
【篇二】中元节习俗作文老师说7月半也被称为鬼节中元节,是人们崇拜祖先的节日,也是家庭团聚的日子。
7月半是7月15日。
但是,我怀疑老师的话。
因为我家的中元节是从7月初9日开始的。
在七月初的时候,我们家就会开始为七月半鬼节做准备——写包。
我老是记不住该怎么称呼逝世的姥姥、爷爷他们,这时候妈妈就会耐心地教我。
写包的时候,祖母被称为曾祖,祖父被称为祖先的考试,最后被称为长子,女性被称为老子。
写完了。
之后就是数纸钱装包、封包。
在七月初九的早上,我家会开始做其他准备。
如,将八仙桌擦干净,倒干净香炉里面的沙子和香灰,买好过节用的纸钱、纸箱,和祭拜用的瓜果等。
在傍晚时分,我家会将八仙桌摆在堂屋的正中间,香炉倒上一些沙子摆在桌面的上方处。
而在桌子的左右和下方处则分别摆上一条长凳。
中元节的作文

中元节的作文关于中元节的作文(4篇)关于中元节的作文1中元节源出于道教,据《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
囚徒饿鬼,当时解脱。
”因此自古以来,民间都认为这一天是祭祀亡亲、悼念祖先的日子。
中元节的起源,与佛教的“孟兰盆会”也有很大的关系。
“孟兰”是梵语,倒悬的意思,盆是指供品的盛器。
他们认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
佛典《孟兰盆经》中记载这么一个故事,说是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亦称目键连),得到六通(六种智慧)后,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即用道眼视察,看到已逝去的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头不成人形。
目连十分伤心,于是用钵盛饭,想送给母亲吃,但是饭刚送到他母亲手中,尚未入口即化为灰烬。
目连无奈,哭着请求佛祖帮助救救他的母亲。
佛祖说:“你母亲罪孽深重,你一人是救不了的,要靠十方僧众的道力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众僧结夏安居修行圆满的日子里,敬设盛大的孟兰盆供,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众僧,依靠他们的感神道力,才能救出你的母亲。
”目连照佛祖的指点去做,他的母亲真的脱离了饿鬼道。
佛祖还说:“今后凡佛弟子行慈孝时,都可于七月十五日佛自恣(舒服)时,佛喜欢日,备办百味饮食,广设盂兰盆供,供养众僧,这样做既可为在生父母添福添寿,又可为已逝的父母离开苦海,得到快乐,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到了西晋,《盂兰盆经》被译成汉文,因为它所提倡的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和我国儒家传统的孝出国顺父母的思想大致相同,所以受到君王的赞扬和重视,并在我国广为流传。
关于中元节的作文2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民间传统节日,“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
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
供奉时行礼如仪。
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
中元节高一优秀作文600字5篇

中元节高一优秀作文600字5篇中元节,民间的祭奠,则相对较自由,供品唯恐不够先人和孤魂野鬼享用,那些供品。
由是形成了民间的节日。
下面是小编整理了中元节高一作文600字,来欣赏和学习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元节高一作文600字1中元节的源头,应与我国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关。
道教盛行后,附会传统,创立了天、地、水三官神祗。
据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
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
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
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
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为万元节。
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
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
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了中国民间的鬼节。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一种植物的叶子,有香气),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
”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
我当年在江浙一带就看到人们视中元为大节,这一天家家团聚,如除夕一般热闹,还要吃一种专门用青树叶包裹的菜团。
传说地宫掌管地狱之门,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
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旱日安息。
在法事中,他们不单只超度亡魂,而且更为无主孤魂和那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死难者施予救侪。
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钱,主要是用作购买祭品之用。
按佛教典故,关于“盂兰节”的起源,有着以下一个典故: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堪怜。
中国传统节日之中元节作文(精选16篇)

中国传统节日之中元节作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中元节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传统节日之中元节作文篇1中元节又称“七月半”,“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
按照习俗在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给自己已故的亲人敬上一品香然后烧烧纸钱,用以表示后人对先人的孝敬。
离过节还差几天,大伯就提前通知我们中元节这天在他们家过节。
今天刚好是七月十五中元节。
上午我和爸爸早早地就到了大伯家,礼貌地和大家打完招呼后,爸爸就带我走进一个房间。
一进房间就看见一张桌子,桌子上面供着爷爷、太公、太奶的肖像。
相片上爷爷坐在凳子上,太公和太奶头发白了,看起来像是七十多岁的样子,但是面容十分慈祥。
我和爸爸在香炉里上了一品香,在肖像前跪了几跪,就离开了。
午休以后没什么事,我正在菜园里摘油菜花,远远就听见大伯在喊我:“聿坤,过来邦忙,要烧贡品(纸钱)。
”我赶紧过去,大伯先报把火砖垒起来。
底下放好柴火,打火机一点,那些贡品不一会儿就烧起来了。
之后,我同妈妈和大婶就把它用桶装好,提到不远的小河边,倒入河里,这时听旁边也在倒纸钱的人喃喃自语:太公、太奶会在这条河的某一处等着收。
我晓得这都是迷信的东东,其实这个节日的很多活动是想告诉我们要记住先人、孝敬前辈,不要望记先人曾经对我们付出的爱。
中国传统节日之中元节作文篇2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民间传统节日,“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
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
供奉时行礼如仪。
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
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着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于七月十五日,而固定于这一天。
关于中元节的作文

中元节的作文关于中元节的作文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为盂兰节,又称中元节、麻姑节。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中元节的范文,欢迎参考!关于中元节的作文一很多人一提起盂兰盆节就会想到日本,其实,这个节日发源于我国,在道教中也称之为中元节。
据传,在中元节这一天,地狱的大门会被打开,许多鬼就可以趁此时机回到他们生前的家里,享受后人的祭拜。
而这个节日我家自然也不会错过。
今天我们家准备烧包。
每到这几天,天气就会有些发凉,空中也可见一丝丝的细毛毛雨。
阴阳相隔,想要见的人都已不在,也许老天也在为此而悲伤吧!爸爸妈妈在家里准备晚饭,我和弟弟跟着亲戚带着纸包、纸箱等来到野外开始烧包。
我和小孩子负责把附近的树枝、树叶扫开去,以免待会烧到别的地方去。
而大人则开始分开那些捆成一捆捆的纸包,待拆开绳子后,则将纸包或侧放或竖放的摆好,确定待会烧起来之后能够更容易烧开。
伯伯用打火机点了三支香和一支烛,插在土里拜了几拜,然后引燃纸钱,一把把地撒向纸包,确保纸包能够燃起来。
我则和孩子们一人拿着一枝小树枝,拨弄纸包,将那些没有烧起来的纸包拨到火那边,或是将倒下来的纸包拨正……火光映照在我们的脸上,空气暖了起来,希望逝者和生人都能这样温暖下去……关于中元节的作文二每逢七月,民间必定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还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
“普度”仪式是中元节中最最重要的环节,大致可分为街普、市普、庙普等,以街坊为主的普度称为“街普”,以市场为主的普度称为“市普”,由庙宇住持的普度称为“庙普”。
普度通常以寺庙为中心,附近居民将祭品拿到寺庙来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门前摆放供桌,陈设祭品,还会在屋檐下挂纸灯。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所以简称“七月半”祭祖。
但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
到了祭祀的时候,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请出,恭恭敬敬地摆放在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三十送回为止。
中元节的优秀600字5篇

中元节的优秀600字5篇中元节来源就是目连救母的故事,中元节有自己的节日意义,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怎么才能写好作文呢?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中元节的优秀作文600字,盼望对大家能有所关心。
中元节的优秀作文600字1现代作家丰子恺对中元节“放焰口”佛事有具体的描述。
佛教传奇中,相传坠入地狱的饿鬼,欲吃食物,但食物会放出烈焰,故不能进食,只有七月半这天通过作佛事,方可进食,称为“放焰口”:我小时间,每逢中元节,即阴历七月十五日之夜,地方上总要集资举办佛事,以超度亡魂,名曰放焰口。
河岸上凉棚底下搭一个台,台上接连两张方桌,桌上供着香花灯烛,旁设椅子,是僧众的座位。
每家用五彩纸张剪成衣衫鞋帽之形,用绳子穿好了挂在沿河的柱子上,预备佛事结束时焚化给鬼魂。
河岸两旁,挂着很多灯笼,上写“普济孤魂”四字。
琳琅满目,煞是好看!……黄昏时分,法事开头了。
老和尚戴着地藏王帽子,披着袈裟,坐在正中;两旁六个和尚各持法器。
起初是鸣钟击鼓,念佛唪经。
到了深夜,流萤隐现,有如鬼火明灭;阴风飘忽,仿佛魂兮归来,就开头召请孤魂了。
老和尚以悲紧之音,高声诵念,众僧属而和之。
每念完一段,撒一把米,向孤魂施食。
那些米落入暗处,仿佛有很多鬼魂争先抢夺,教人毛发竦然。
所召请的孤魂,特别全面,自帝王将相以至囚徒乞丐,都可以“来受甘露味”,那文词骈四俪六,美丽动人,不知是谁作的。
有人说苏东坡所作,未可知也。
我因爱此文词,当年曾向杭州玛瑙经房“请”得一册《瑜伽焰口施食》。
抗日时我仓皇出奔,一册书也不曾带走。
缘缘堂被焚前几天,这册《瑜伽焰口施食》即在其内,因得不焚。
往年有人闯入我家,抢走了很多古典文学书籍,却不拿这册书,也许他们不懂,所以不拿。
此书因得保存至今。
中元节的优秀作文600字2中元节也叫鬼节,我的家乡对于这一个节日可是很有讲究的。
在离中元节还有几天的时候,我们就轮番开头了这个节日,我们那的风俗是在黄昏太阳落山的时候,拿上炮竹,香,以及钱纸到一个特定的地点预备接祖。
关于中元节的优秀作文5篇600字

关于中元节的优秀作文5篇600字中元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希望以下文章对您有所帮助!中元节作文一七月十五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汉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汉族传统民俗,旧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与正月十五日的上元节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节同为古老传统节日。
中元节是道教节日。
道教认为,"三元"是"三官"的别称。
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是下员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诞辰。
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
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
佛教徒在这一天要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也叫盂兰盆斋、盂兰盆供。
盂兰盆会唐代即已盛行,晚清年间,北京有八百四十多座寺庙,有条件的,如广济寺、法源寺、拈花寺、广化寺、嘉兴寺、长椿寺等都举办规模不同的盂兰盆会和中元法会。
民国以来,北海公园、中山公园音乐堂等处历年此时都有"追悼阵亡将士法会"。
用番(喇嘛)、道(道士)、禅(和尚)三台经,供着一个"海陆空军阵亡将士"的牌位,进行公祭。
中元节期间,老北京还有举行制法船、放荷灯、莲花灯、祭祖、唱"应景戏"等活动。
中元节作文二现代作家丰子恺对中元节“放焰口”佛事有详细的描述。
佛教传说中,相传坠入地狱的饿鬼,欲吃食物,但食物会放出烈焰,故不能进食,只有七月半这天通过作佛事,方可进食,称为“放焰口”:我小时光,每逢中元节,即阴历七月十五日之夜,地方上总要集资举办佛事,以超度亡魂,名曰放焰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元节的作文中元节的作文(通用31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中元节的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元节的作文篇1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
今天让我来介绍一下我的家乡是怎么过中元节的。
中元节又称“鬼节”、“七月半”,被佛教称为“孟兰盆节”,中元节在农历的七月十五,站分也有在农历的七月十四日过的,节日这天,人们会带上祭品到祠堂中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差不多。
我们家乡的中元节在农历的七月初旬就开始了,一直到农历的七月十五日结束。
我们家乡的中元节一般都定在七月八日。
在这天上午大人们就到祠堂中做准备,如:将祠堂打扫干净,把八仙桌擦干净,买好过节要用的纸钱和祭拜要用的瓜束等。
在傍晚时分将八仙桌放在祠堂正中间,把香炉放在八仙桌的上方,桌子左右两边放上长筧,桌子正下方放上一个盆子用烧纸钱约。
准备完毕,我们小朋友会洗过澡跟着爸爸妈妈来到祠堂,由家中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带头引着我们去外“接客”。
接到祠堂后我们们就会放鞭炮和鞠躬拜祖,拜完祖后大人们会坐在一起商量哪一天轮到自己家去“接待祖先”。
轮到我们家接待“祖先”那天妈妈会在早上和中午做上丰盛的早餐和午饭去招待“祖先”,下午四点左右带上点心和茶水再去祭拜一次。
一直到农历七月十五日傍晚时分,大家带着香烛和冥币封的“封包”去祠堂烧包。
大家再次放上瓜果、祭品祭拜“祖先”,等祭完才算把祖先送走了,中元节巴就过完了。
中元节是为了让人们记住“祖先”的节日,我觉得我家乡的中元节有特色,对于小朋友来说还挺有趣!中元节的作文篇2每逢七月,民间必定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还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
“普度”仪式是中元节中最最重要的环节,大致可分为街普、市普、庙普等,以街坊为主的普度称为“街普”,以市场为主的普度称为“市普”,由庙宇住持的普度称为“庙普”。
普度通常以寺庙为中心,附近居民将祭品拿到寺庙来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门前摆放供桌,陈设祭品,还会在屋檐下挂纸灯。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所以简称“七月半”祭祖。
但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
到了祭祀的时候,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请出,恭恭敬敬地摆放在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三十送回为止。
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
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送回时,要选择断黑之后,一般是一家之长及家中男丁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
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衣物,称烧「包衣」,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
现在,中元节的祭祖仪式已经简化,大部分地区都是在农历七月十五或七月十四傍晚开始举行祭祖仪式。
祭祖仪式也已经简化了,逐渐剔除了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中元节的作文篇3中元节又称“七月节"或盂兰盆会",为三大鬼节之一。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
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中国自商代以降,就非常相信鬼神。
虽然在他们的信仰中除了人鬼之外,还有天神和地只的存在,但是却以“人鬼”作为中心信仰。
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
七月的最後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
所以七月又称鬼月。
目莲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後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
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
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
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
”这便是台湾普渡拜“好兄弟”的由来。
中元节的作文篇4中元节也叫鬼节,我的家乡对于这一个节日可是很有讲究的。
在离中元节还有几天的时候,我们就轮流开始了这个节日,我们那的风俗是在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拿上炮竹,香,以及钱纸到一个特定的地点准备接祖。
在我们开始这一步骤的时候,家里面的大厅里,以及大门外面都已经搬上了桌上,在桌子上都摆好了吃食。
等到鞭炮声响起,这也就意味着家里的祖先被我们迎接了回来。
在当天里,我们有很多的禁忌,比如晚上的时候最好不要外出,不能将一些不吉利的话,同样态度也要摆端正,不可以吊儿郎当的等等。
在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要准备好早餐,将早餐端在餐桌上,我们必须等到先祖们用完后才可以去吃,至于怎么去判断,我们就是根据上菜的时间,以及饭菜在桌子上摆放的时间来判断。
这段时间里,我们要保持香火不断,蜡烛要亮。
以前我也挺迷糊的,为什么一定要点蜡烛,后来一些长辈们告诉我,蜡烛的光,是为了照亮先祖们的路。
我们这个接祖的活动是前一天傍晚的时候开始,后一天同样傍晚时分结束。
结束的时候同样需要炮竹,需要迎接时一致的用品,只不过,炮竹的方向变了,接的时候从外往内放,送的时候从内外放。
中元节虽说是一个鬼节,但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个怀缅的节日,在这一天里是我们表达对仙逝先祖的一种怀念,也可以说是一种尊敬。
我越长大就越能听到一些杂说,很多人对于这么一个节日的活动似乎都认为是一种迷信的行为,这未免太在乎这个节日表面上的含义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个节日?节日本身的意义又在何处?其实不过是人类一颗思念、一颗怀源的心罢了。
中元节的作文篇5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
“鬼节”,俗称“七月半”(有些地区为十三或十四)。
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
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
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
年内过世者烧新包,多大操大办,过世一年以上者烧老包。
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
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
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称老亡人。
迷信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
因此要分别祭奠。
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
”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
亡人们回去的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做一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
民间普遍流传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
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
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中元节的作文篇6中国的汉字,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文化载体了,你看,单就从一个字的写法上来看,就尽可以从中窥见我们这个民族所推崇、重视、弘扬的一些东西了。
比如这个“孝”字——重阳快到了,自然要说到孝——上面半个“老”字,下面一个“子”字,意思就很明显了:老人已是身子入了半截土的人了,在生活上失去了许多能力和本事,就需要他的子女来为他打好基础,提供各种生活资料,才能把他顶起来,立起来。
还有一句老话,叫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读起来虽然有点拗口,但意思也是很明显的——每个人都有老的那一天,今天你没有老,不等于你将来不会老。
所以,在很多时候,也要设身处地多为老人想一想他们的处境,尽自己所能,为老人创造各种便利。
将来等你老了的时候,你自己也就能够同样享受到这些便利了。
写个“孝”字很容易,但要真正将字所蕴含的意思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恐怕就有些难度。
毕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利益纠杂在一起,各种各样的困难也像一张网一样罩着我们每一个人,使我们逃无可逃……于是,有些人就有了很多的借口。
更有甚者,还做出了令人不齿的事情——前段时间就看到有新闻说某村一老妇活活饿死在家中……再过几天就是重阳节了。
这一天也终将成为你、我、他……每一个今天青春焕发的人的节日。
所以,趁着今天年轻,今天我们还依旧青春,那就认认真真地写一个“孝”字送给爹娘吧!当然,不仅仅是纸面上写下这个字,更要把这个字深深刻在心里!中元节的作文篇7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它拥有辽阔的面积,拥有丰富的资源,还有丰富多彩的古老节日。
我们中国的节日,有欢天喜地的春节、有欢聚一堂的中秋节,还有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端午节等等。
可是纪念死去的亲人的节日有清明节,还有七月半的中元节。
中元节那天到了,我和爸爸在草场上悠闲地散步,草场上烧纸的人可真多,烧纸钱发出的火光让黑夜一片明亮。
有的人不仅烧纸,还放孔明灯。
当孔明灯飞起来的那一刻,那家人就像离去的亲人要走了一样,是那样的悲痛,那样的不舍……充满悲伤的眼睛一直看着孔明灯慢慢地飞向天际,再也看不见……爸爸对我说:“儿子,我们回去吧!”“好吧。
”我和爸爸加快了回家步伐的速度,不一会儿就到家了。
一进家门,就看见妈妈准备好了纸钱。
我们来到一空旷处,妈妈把火点着,就叫我过去和她一起烧。
火光映着妈妈的脸庞,我看见妈妈的眼神中有着一丝丝悲伤。
我想:妈妈应该是想念姥姥了吧!燃烧的纸钱火苗在跳跃着,通过火光中,我隐隐约约看见了姥姥慈祥的面容。
我想起了她老人家在世时对我的好。
姥姥总是先把好吃的给我,爸爸妈妈知道后让我把那些好吃的还给了姥姥。
可是姥姥又偷偷地把吃的给了我。
那时我还小,可是现在有好吃的,她老人家却吃不到了。
小时候,我犯错,爸爸要打我,姥姥就护着我。
现在我长大了,听爸爸妈妈的话了,不用在被谁保护了,可姥姥她老人家却不在了。
给姥姥烧完了纸钱,我们就要回家了。
这时一阵微风吹过,吹拂起了烧尽的纸钱黑色纸灰,那一片片纸灰翩翩起舞,有如一只只美丽的黑蝴蝶。
我仿佛又看见了姥姥那慈祥的面容。
我想您,姥姥!中元节的作文篇8七月十五中元节,人称鬼节。
其实,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到七月三十日都是鬼门大开的日子。
民俗相信,在这一段时间会有许多的孤魂徘徊在阳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