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导入新课的常见方法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导入方法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导入方法一、引发兴趣要想让学生对历史感兴趣,首先要引起他们的兴趣。
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历史图片、视频或文物等,让学生感知历史的独特魅力。
在讲解古代文明时,可以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片段,或者带来一些古代器物,让学生亲手触摸,从而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并激发对历史的兴趣。
二、引发思考历史课堂的导入可以通过一些问题或谜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这些问题可以是与历史事件相关的,也可以是与学生个人经验相关的。
当讲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可以问学生:“你们经常听到关于二战的故事,你们对于那个年代的人们有什么样的印象呢?他们是怎么生活的?”这样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好奇心,并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三、故事叙述历史是一部与人类命运紧密相关的史诗,其中蕴含了无数的英雄事迹和传奇故事。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叙述,将历史事件变得生动活泼。
在讲解中国历史时,可以讲述一些名人的故事,如孔子、庄子等,通过引用他们的名言或者事迹,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四、多媒体辅助在现代社会,多媒体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在历史课堂中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导入。
在讲解古代农耕时,可以播放一些关于农耕生活的视频片段,或者展示一些古代农具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古代的农耕生活,从而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相关历史事件。
五、实地考察历史是活的,融入生活的,可以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让学生近距离的感受历史。
在讲解古代战争时,可以安排学生参观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战争遗址,如长城、故宫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而使历史事件更加生动,增强学习的深度。
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导入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历史事件。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目的都是要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使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只有通过创造性的导入方式,才能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使他们能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认识到历史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初中历史课堂趣味性导入策略

初中历史课堂趣味性导入策略初中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导入策略主要包括以故事导入、以游戏导入、以图片导入、以音乐导入、以实物导入等多种方式。
通过这些趣味性导入策略,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使历史知识更加生动有趣。
一、以故事导入1.以历史故事导入: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作为导入,比如《李时中与药物禁令》、《猴子吃月亮》等。
通过讲述这些故事,引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好奇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二、以游戏导入1.以知识竞赛游戏导入: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历史知识竞赛游戏,比如抢答、接龙、问答对抗等。
通过游戏的竞争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2.以角色扮演游戏导入:可以设计一些历史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分成小组扮演历史人物,通过模拟历史情境和对话,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人物的心理活动。
通过角色扮演,增加学生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和体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以图片导入1.以历史图片导入: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历史图片,比如《古代军队阵型图》、《文物发现的图片》等。
通过展示这些图片,引发学生对历史事件和文化遗产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
2.以历史人物画像导入:可以选择一些历史人物的画像,让学生观察并猜测人物身份和历史背景。
通过观察和猜测,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并探索历史知识。
四、以音乐导入1.以历史音乐导入:可以选择一些与历史相关的音乐,比如《岳飞的战歌》、《红星照耀中国》等。
通过播放这些音乐,激发学生对历史时代和文化的情感共鸣,增加他们对历史的体验和认知。
2.以历史情景音效导入:可以选择一些与历史情境相关的音效,比如马蹄声、战鼓声、火枪声等。
通过播放这些音效,营造出历史现场的气氛,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以实物导入1.以文物实物导入:可以选择一些与历史相关的文物实物,比如古代文房四宝、青铜器等。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导入方法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导入方法初中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既关乎到学生的学业成绩,又与学生的人文修养息息相关。
教师要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和历史素养。
而历史课堂的导入方法是教师教学的第一步,它是历史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导入方法进行浅谈。
一、通过情境引导法导入情境引导法是一种以情境为导向的教学法,它通过情境营造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入主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例如,当教师要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故事时,可以先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将他们的学校分成六个势力,每个势力都有一个领袖,那么各个领袖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会有哪些问题和矛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然后,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让他们想一想,如何才能将这六个势力统一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家庭,最后再引出秦始皇的故事。
问题导入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它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探究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例如,当教师要讲述长城的建设时,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要修建长城,用了多长时间,修建时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等等。
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收集相关的资料,最后再进行全班讨论,并引出长城建设的历史故事。
故事导入法是一种以故事为导向的教学法,它通过讲述有趣的历史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
例如,当教师要讲述唐朝的盛世时期时,可以先讲述李白和杜甫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唐朝文化的辉煌和繁荣。
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引入更多的历史故事,深入讲解唐朝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历史。
互动导入法是一种以互动为导向的教学法,它通过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其参与感和探究意识,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当教师要讲述明朝的海禁政策时,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商贩,模拟当时禁海政策对商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是教师用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积极参与程度,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现象的背景和意义。
下面,本文将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常用的几种导入策略进行浅谈。
一、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是一种通过讲述或展示历史事件的情境,让学生融入其中的导入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具有历史背景的场景或情境,让学生感受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述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课堂中,教师可以模拟一个古代市场的场景,布置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商人、农民、手工艺人等,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感受到古代的生活、经济活动等,从而引起学生对古代经济发展历程的兴趣和思考。
通过情境导入法,学生能够在亲身经历中感受到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情感共鸣,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理解历史知识。
二、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历史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思考和讨论的欲望,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讲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古代中国的各种政权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个问题不仅能够引起学生对古代政治制度的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
通过问题导入法,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和探索历史问题,从而深化对历史的理解。
三、实物导入法实物导入法是指通过使用具体的实物或图片等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携带一些与历史事件或人物相关的实物或图片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和思考,从而引起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在讲解二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携带一些二战期间的实物或图片,如军服、军帽、军刀等,让学生观察和触摸,并鼓励学生猜测与其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方法介绍(五篇模版)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方法介绍(五篇模版)第一篇: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方法介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方法介绍一、复习法由复习旧课入新课,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一般由教师设计几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复习提问应该和新课内容密切相关,过渡到新课也应十分自然。
以旧引新,承上启下,这也是传统历史课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如讲“秦灭六国”,先提问:“商鞅变法起了什么作用?”然后教师指出:秦国自商鞅变法100多年来,封建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为兼并六国作好了准备。
由此导入新课。
复习法作为导言,有利于知识衔接和使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因果关系。
但它往往缺少趣味性,尚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设问法由学生熟悉的或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提出问题、探究它的由来。
设问一般有二种情况:一是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所提问的问题要注意寓有深意和新意,并且要和新课内容紧密相关。
二是结合教材重点,把新课中最能引起同学兴趣的内容,用设问句形式,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如讲“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群”时,可以这样设问:“你们知道人是怎么来的吗?我国古代有女娲捏土造人的传说,古代埃及人认为是创造力之神哈奴姆用水和泥土造出来的,基督教认为人是上帝造出来的,也有人认为是人由猴子变成的,这些都是不科学的。
那么人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 又如,讲“古罗马”一章,可以这样设问:“你们在小学学过《狼和小羊》、《农夫和蛇》的寓言,但你是否知道它出于哪一个国家,谁之手?你们都知道奥运会,但是否知道它的发源地在哪里?我国亚运会开幕式的场馆可坐十万人,但你是否知道在1900多年前的古罗马剧场可以容纳多少观众呢?” 设问法的最大优点是通过寥寥数语,就能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求答案的强烈愿望,从而产生自觉的主动的学习要求。
三、谈话法谈话引导,娓娓动听。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导入方法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导入方法历史是一门让人们感悟的学科,它不仅记录了人类的过去,更是引领着人类的未来。
而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对历史的认识还局限在课本中,他们往往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教师需要在历史课堂上采取有效的导入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学习中去。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让历史课堂的导入更具有吸引力,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或者历史事件进行讲解。
这样一来,学生们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打开历史的大门,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可以选择一些生动的历史人物故事、历史事件的发展演变等等,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历史知识。
教师也可以通过参观历史博物馆或者举办历史展览等形式,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
通过观察历史文物、了解历史展览的内容和讲解,学生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厚重,进而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设计引人入胜的活动除了讲解历史故事和参观历史博物馆以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引人入胜的历史活动,让学生们亲身参与其中。
可以通过模拟历史事件、角色扮演、历史游戏等形式,让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历史的发展,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历史知识。
教师也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历史知识竞赛、历史人物介绍等活动。
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使历史课堂更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
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历史课堂的导入环节,教师还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历史知识。
这样一来,学生们可以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主动发现历史的规律和问题,提高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历史文献、展示历史图片等形式,让学生自主分析和研究历史资料。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可以逐渐形成独立思考和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学术能力。
四、创设启发式情境历史课堂的有效导入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课堂导入技巧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课堂导入技巧一、利用乡土历史进行导入在农村中学,乡土历史通常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同时它也是地方文化的精髓,它真实地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因此将乡土历史运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够增强学生的兴趣。
同时它还能够对课本知识进行补充,进而使学生了解更多更全面的历史。
比如在学习《三国鼎立》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当地和三国有关的历史人物和故事,或者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这样的导入方式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历史学习中。
二、通过多媒体导入在信息时代,多媒体教学工具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为具体和形象,进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导入,增强导入的趣味性。
比如在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时,由于学生并没有经历过长征,因此很难理解长征的意义和价值,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一些长征的视频和图片,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刺激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这样就能够达到良好的导入效果。
三、创设情境进行导入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同样适用,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够深入到历史事件中,感受历史的魅力和价值。
在创设情境时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点,同时还要保证所创设的情境与教学内容相符。
比如在学习《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香港和澳门回归时的视频资料,通过真实的场景和感人的画面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模拟情境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环境,这样就能够达到良好的导入效果。
四、故事导入法初中生年龄相对较小,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他们的学习仍然比较关注趣味性、情节性。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在讲解《三国鼎立》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如“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草船借箭”等。
论文:历史课上几种有效的导入方式

论文:历史课上几种有效的导入方式新课的导入,就是所谓的开场白,是指讲授新课之前的引言。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于教师搞好教学、学生学好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于漪说过:课的开始,就好比提琴家上了弦,歌唱家定了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唱或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上课也如此,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象磁石,把学生吸引住,后边的课上起来就顺了。
新课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下面谈谈历史课中常见的五种形式。
一、温故知新法温故知新法是指从复习旧知识入手,启发学生对新知识的追求。
采用的一般方式是:上节课我们讲了什么,现在提出什么问题,让同学们回答,答完后教师说“上节课就复习到此,下面学习新课”。
温故知新法又可分为两种情况:(1)承上启下法。
承上启下法是指在复习上节课内容的基础上,引入新课内容。
例如在讲《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一课的过程中,首先复习一下前面所讲过的“俄国人民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于1917年3月发动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又在列宁的领导下1917年11月发动了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到1920年底,打败国内外反革命,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本节课我们将了解到,苏维埃政权又通过恢复和发展经济,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上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然后开始往下讲新课。
这种讲法是按照人们的正常思维来给学生讲解的,有利于学生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
(2)设问法。
设问法也称为启发诱导法,是指从所讲述的旧知识中找出与新课有关联的问题,提出问题,启发诱导学生将旧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
例如在讲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这一课,先从上一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中找出与新课有关联的内容即:德意日法西斯击败法国、空袭英国、突袭苏联、美国,占领了欧亚非大部分领土。
面对法西斯的疯狂进攻,世界人民是怎样扭转战局,并最终战胜法西斯的?通过这样的提问可诱导学生将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内容联系起来。
这种形式的开场白可使学生理解每节课的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将事件的来龙去脉弄清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课堂导入新课的常见方法
作者:高中中心郭弘
(一)如何设计好每节的导言:
首先,教师必须做好几个准备工作:一是多看书、报、影视,收集、积累各种与历史知识有关的资料和信息,设计导语时才又丰富的材料。
二是要全面熟悉教材,掌握教材内容特点,这样才能用生动的导言来达到突破教材重点和难点的目的。
三是要掌握学生特点,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到入要切合学生时机。
(二)设计导语的一些长见方法:
设计导语没有固定格式,不同内容、不同特点选用不同的方式,有时相同内容也可以选择不同方式。
1、引用对联、导入新课:
"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将相;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
"
--《甲午中日战争》(张颖)
2、利用图片、导入新课:
*"旅顺大坞"一幅图导入《洋务运动》(曾庆艳)
*利用《时局图》导入《瓜分中国的狂潮》(赵明园、王玉小)
*利用风景秀丽的《圆明园》和残垣断壁的《圆明园》两幅图比较,导入新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孙昕)
3、利用热点、导入新课:
*用"2001年4月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炮制的新版教科书内容"导入《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一课(王雨霖)
*用"中国何时加入世贸组织?"然后,话锋一转:"有人说中国近代也有一次入世,它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导入《鸦片战争影响》一课(曾晓娟)。
4、音像资料、导入新课:
*用歌曲《春天的故事》(学生同唱)导入新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李建军)。
*用《国民革命歌》(老师唱)导入新课《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许燕)。
*用《保卫黄河》(听录音)一曲引出新课《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杨杰)
*利用电影片段:红军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的一幕导入新课《红军的战略转移》(李阳)
5、诗歌诗词、导入新课:
用毛泽东的《七律o长征》或《六盘山》导入新课《红军的战略转移》(宋春杰等)
6、即兴式导语、导入新课:
在讲《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时申华老师利用"班级里关系最好的两位获三位同学是谁?"有当事人回答"为什么他们的关系最好?"然后话锋一转:"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好比处理入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从而导入新课。
7、评论式导语、导入新课:
讲《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把雨果的评论作为导语:"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抱了东西,一个放了火,这个胜利者把口袋装满,那个胜利者把箱匣装满。
他们手拉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那两个强盗的历史。
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做法兰西,一个叫做英吉利。
"由此导入新课。
8、破题解疑法、导入新课:
历史教材中有许多特殊的历史概念,初接触时学生很难理解,往往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老师们精心设计、突破难点,就会使历史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如讲《北洋军阀的统治》一课,比较好的办法首先就应该从重点解析"北洋军阀"这一历史概念入手,使学生明确其性质、特点、统治时间。
当然,导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叙述故事法、辨析归纳法、图表解析法等等。
不同的内容要有不同的设计,不可千篇一律,时间一般控制在3分钟左右为宜。
(三)设计导语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求精,又概括性:导语只是引语,并不是讲授的主要内容,因此要切中重点,语言要精炼、概括,不能庞杂、繁琐、冗长。
第二、设疑、求启发性:不管是设疑布障、引起悬念,还是设置情景、展示意境,导语的设计都要有针对性、启发性。
"针对性"是指导语的设计要根据教学的目的确定,围绕教学重
点、难点来设疑,而不能离题太远;"启发性"是指导语要有思考的余地,能引起学生的思索。
第三、巧妙、有趣味性:导语需要简炼而概括,但形式要多样,即便是一般几句话的导语也要尽可能设置的巧妙有趣些,所以教师设计的导语颖尽可能生动活泼、形式多样。
导语的设计固然要追求生动、活泼、有趣,但决不能故弄玄虚、哗众取宠,否则会冲淡合影响新课教学。
第四、求准、有严密性:导语设计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词,导语的语言和形式都应恰当、准确。
无论设疑、引证、说明、比喻等都要明确、精当,不使学生产生岐意和误解,要使学生的思维顺势进入新课的正确轨道。
当然,导语也要注意思想性,不能只顾及了知识性、趣味性而忽视了教育性、思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