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汽温再热气温的调节word精品
3、锅炉主、再热蒸汽调节解析

• 喷 嘴
二、烟道挡板
烟 道 挡 板 是 利 用改变流过尾部 烟道中的烟气量 来调节汽温,现 代锅炉上主要用 来调节再热蒸汽 温度。
二、烟道挡板 • 调节烟道挡板,可以改变流经两个烟道的烟气 流量,也就是改变 2 个并联烟道中的烟气分配 比率,从而调节再热汽温。 • 烟气流量的改变,也会影响到过热汽温,但可 调节减温器的喷水量来维持过热汽温稳定。 • 再热器进口的喷水减温器正常下是不运行的, 只是在再热器出口温度上升,并且不能被挡板 控制的情况下作为紧急减温器使用。
多管式喷水减温器 1-多孔管;2-混合管;3-减温器联箱 多孔喷管上开有若干喷水孔,喷孔一般在背向汽流方向 的一侧,以使喷水方向和汽流方向一致。喷孔直径通常 为5~7mm,喷水速度为3~5m/s。
再 热 器 微 量 及 事 故 喷 水
莫诺克喷头
• B a b c o c k 的 喷 水 减 温 器
过热器(或再热器)的温度特性
• 过热器(或再热器)出口汽温与锅炉负荷的变化规 律称为过热器(或再热器)的温度特性。 • 对流过热器:随着锅炉负荷的增大,燃料消耗量增 大,烟气流速和流量都增大,同时烟气温度升高, 对流传热量增加,相对于每千克蒸汽的对流吸热量 增加,因此对流过热器的出口汽温随锅炉负荷的增 大而增大。 • 辐射过热器:辐射过热器的出口汽温随锅炉负荷的 增大而降低。因为当锅炉负荷增加时,炉膛火焰的 平均温度增加有限,辐射传热量增加不多,跟不上 蒸汽流量的增加,使工质的焓增减少。 • 半辐射过热器:其汽温特性介于对流过热器和辐射 过热器之间,汽温特性较平稳。 • 采用适当比例的辐射和对流受热面是为了获得较平 稳的汽温特性。
•
•
火焰中心位置:火焰中心位置升高,炉内辐射吸热份额下降,布置在炉膛上的部和水平烟道内 的再热器会因为传热温压增加而多吸热,使其出口再热汽温升高。反之,火焰中心位置下移, 再热汽温将下降。
气温调整

主再热汽温特点。
1.主再热蒸汽压力不同:再热蒸汽压力低,再热蒸汽的定压比热较过热蒸汽小,这样在等量的蒸汽和相同的吸热量的条件下,再热汽温的变化就会比过热汽温变化大。
2.受热面分布和组合的不同:一次系统是由辐射换热面为主的水冷壁、半辐射半对流换热的屏过和对流为主的末过、低过、各包墙过热器、省煤器组成,整体表现为半辐射半对流的特点;二次系统主要以对流换热的低再和高再系统组成。
3.辐射换热效果与机组负荷变化相反,对流换热与机组负荷同向变化,所以主蒸汽系统的半辐射半对流换热有汽温自稳定特点,而再热器系统对流换热随着负荷变化有较大幅度的波动。
4.一/二次系统的吸热分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时时刻刻都在变化,上述描述只是一般而言。
影响的因素有结渣积灰、吹灰、火焰中心(磨煤机台数组合、磨煤机的负荷分布、配风等)等。
比如辐射受热面水冷壁吹灰的过程中,辐射换热增强,表现为分离器温度调高了,过热系统减温水偏少,主汽温还容易低温,特别是在高负荷情况下更为明显,所以高负荷一次蒸汽系统在此时体现出了偏辐射特性。
5.气温特性:随着锅炉负荷的增加,过热器中蒸汽流量和燃料消耗量都相应增大。
但炉内火焰温度升高甚少。
辐射式过热器吸收的炉膛辐射热增加不多,不及过热器内蒸汽流量增加的比例大,因此辐射式过热器中蒸汽的焓增减少,出口蒸汽温度下降。
同时,由于炉内火焰温度升高很少,炉内水冷壁的吸热量也增加甚微,多耗燃料产生的热量将使得炉膛出口烟温升高。
燃料耗量增加还使得炉内高温烟气流量增大。
由于烟气温度及流速的增高,布置在水平与尾部烟道的对流式过热器的换热量增大许多,过热蒸汽焓增增大,出口汽温升高。
6.过量空气系数对汽温的影响:炉膛内过量空气系数增大时,将使得炉内火焰温度降低,炉膛水冷壁吸热量减少,而使炉膛出口烟温增加。
同样布置在炉膛内的辐射式过热器和再热器的吸热量减少,其出口汽温随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大而下降。
过量空气系数增大还使燃烧生成的烟气量增多,流过烟道的烟气流速增大。
锅炉主、再热汽温调整

锅炉过热、再热汽温的控制与调整l、影响过热汽温变化的因素(1)燃料性质的变化锅炉运行中,经常会碰到燃料品质发生变化的情况,当燃烧品质发生改变时,燃烧的发热量、挥发分、灰分、水分和灰渣特性等都会发生变动,因而对锅炉工况的影响比较复杂。
当燃料中的灰分或水分增大时,其可燃物质含量必然减少,因此燃料的发热量及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和燃烧生成的烟气量等均将降低。
这一变化,可以从燃料量及风量未变时炉膛出口氧量增大这一现象上反映出来。
在燃料量不变的情况下当灰分或水分增大时,由于燃料的发热量降低,将使燃料在炉内总放热量下降,其后果相当于总燃料量减少,在其它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必将造成过热汽温的下降。
如需保持过热汽温和锅炉出力不变,必须增加燃料量保持炉膛出口氧量不变方能达到。
当燃煤的水份增加时,水份在炉内蒸发需吸收部分热量,使炉膛温度降低,同时水份增加,也使烟气体积增大,增加了烟气流速,使辐射式过热器的吸热量降低,对流式过热量增加。
必须指出,燃料中的水分增大时,如通过增加燃料量保持炉膛出口氧量不变,则炉膛温度、辐射受热面的吸热量可保持不变,但由于烟气的容积和重度是随水分相应增加的,所以烟气的对流放热将增大。
当煤粉变粗时,燃料在炉内燃烬时间延长,火焰中心上移、汽温将升高。
(2)风量及其配比的变化锅炉在正常运行中,为了保证燃料在炉膛内完全燃烧,必须保持一定的过剩空气系数,即保持一定的氧量。
对于燃煤锅炉,炉膛出口过剩空气系数一般控制在1.25左右。
风量变化对过热汽温变化的影响速度既快且幅度又较大。
在炉内燃烧工况良好的情况下如增大风量,由于低温冷风吸热,炉膛温度将降低,使炉膛出口烟温升高。
对于汽包锅炉,由于炉膛温度降低,水冷壁辐射吸热量减少,使产汽量下降;另一方面由于风量增大造成烟气量增多,烟气流速加快使过热器对流吸热量增加。
由于流经过热器的蒸汽量减少了,但过热器的总吸热量增加,造成过热汽温的升高。
如果在炉内燃烧工况不良的情况下适当增加风量,由于克服了缺氧燃烧,使化学不完全燃烧及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大大降低,增强了炉内辐射传热和对流传热,使汽包锅炉的蒸发量和过热器总吸热量均增加,最终过热汽温的升高与否将视两者的比例情况而定。
主蒸汽温度调节

主蒸汽温度调节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主蒸汽温度调节过热器系统按蒸汽流向可分为四级:顶棚及包墙过热器、分隔屏过热器、后屏过热器及末级过热器,其中主受热面为分隔屏过热器、后屏过热器、末级过热器。
分隔屏和后屏过热器布置在炉膛的上部,主要吸收炉膛内的辐射热量;末级过热器布置在水平烟道、炉膛后墙水冷壁垂帘管之后,受热面呈逆流布置,靠对流传热吸收热量。
过热器系统的汽温调节,采用水煤比粗调,两级四点喷水减温细调,并将后屏出口集箱的两根引出管进行左右交叉后连接到末过进口集箱上,以减少左右侧汽温偏差。
由于影响汽温的因素多,影响过程复杂多变,调节过程惯性也大,这就要求汽温调节应勤分析、多观察,树立起超前调节的思想。
在机组负荷发生变化时,应加强对汽温的监视与调整,分析其影响因素与变化的关系,摸索出汽温调节的一些经验,来指导我们的调整操作。
主汽温度的调节分为烟气侧的调节和蒸汽侧的调节。
烟气侧的调节主要通过控制烟气温度和流量的方法来对汽温进行调节,对以对流换热为主的末级过热器影响较大,但烟气侧的调节惯性大、延迟大;蒸汽侧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改变水煤比、减温水量来调节,对主蒸汽温度的调节相对比较灵敏。
下面是对一些典型工况进行分析:一、正常运行中的汽温调节正常运行时,主要是通过两级减温器来调节主蒸汽温度。
第一级喷水减温器设在分隔屏出口,用以保护后屏不超温,作为过热器温的粗调;第二级喷水减温器设在后屏出口,作为细调,一级和二级喷水减温控制系统均系串级控制系统。
一级喷水减温控制系统调节的主参数为后屏出口温度,副参数为一级减温器出口温度(作为前馈信号)。
二级喷水减温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为末过出口温度,副参数为二级减温器出口温度(作为前馈信号)。
由于两级减温器调门的开度与正参数不是成比例关系,因此正常运行时应保持减温器具有一定的开度。
锅炉主再热蒸汽调节

在文丘里管的喉部,布置有多排φ3mm的小孔,减温水经 水室从小孔喷入蒸汽流中。孔中水速约1~2m/s,喉部蒸 汽流速达70~100m/s,使水和蒸汽激烈混合而雾化,该 种减温器蒸汽流动阻力小,水的雾化效果较好。
漩涡式喷嘴喷水减温器 1-漩涡式喷嘴;2-减温水管;3-支撑钢碗;
流吸热的比例加大,即再热器吸热量加大,过热器吸热减少,过热汽温降低。
• 火焰中心:火焰中心移动,如无再热器,锅炉效率也不变,则过热汽温不便。 但再热器吸热量的变化和锅炉效率的变化,将引起过热器吸热量的变化,导致 汽温变化。
• 受热面结渣:结渣将使受热面吸热减少,过热汽温下降。
• 为了保证水冷壁的安全和燃水比的控制的灵敏性,直流锅炉汽温采用控 制中间点温度的方式:水/煤比的控制温度取自设置在汽水分离器前的 水冷壁出口集箱上的三个温度测点,通过取中间温度进行控制。
优点:喷水减温调节灵敏、惯性小,调节范围大,易于实现自动化。
缺点:减温水变为压力较低的蒸汽,使工质做功能力降低,降低了机组的 循环效率。
位置:过热器连接管道或者联箱 减温水:给水(3~5%锅炉容量) 两级喷水减温,保证高温过热器安全、减小迟滞、提高灵敏度
第一级:屏式过热器前,保护屏式过热器,粗调,>1/2 第二级:末级高温过热器前,微调,<1/2 过热器减温水取自省煤器出口集箱;
过热器(或再热器)的温度特性
• 过热器(或再热器)出口汽温与锅炉负荷的变化规 律称为过热器(或再热器)的温度特性。
• 对流过热器:随着锅炉负荷的增大,燃料消耗量增 大,烟气流速和流量都增大,同时烟气温度升高, 对流传热量增加,相对于每千克蒸汽的对流吸热量 增加,因此对流过热器的出口汽温随锅炉负荷的增 大而增大。
汽温的调节

汽温的调节方法汽温是发电厂安全经济运行所必须监视与调整的主要参数之一,影响汽温的因素众多、过程复杂、调节惯性大。
众所周知,过、再热蒸汽温度直接影响到机组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蒸汽温度过高可能导致受热面超温爆管,蒸汽管道、汽轮机高压部分产生额外的热应力,从而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而蒸汽温度过低将使机组的经济性降低,严重时可能使产生水冲击。
这就要求汽温调节应勤分析、多观察,牢固树立超前调节的思想。
一、过热器汽温调节:1、保持过热汽温稳定正常的先决条件是:燃烧、汽压、负荷、水位稳定。
2、定压运行锅炉负荷70%MCR工况过热器出口汽温保持530~545℃范围内。
3、正常运行时过热汽温调节应由自动调节装置调节。
(1)、自动投入时加强监视。
(2)、发现异常及时解列自动,手动调节汽温。
二、减温水的调节:1、过热器装有三级喷水减温器: 其中一级减温器装在低温过热器出口与大屏过热器入口之间管道上。
过热汽温的调节以一级减温水调节为主作为粗调,控制大屏过热器入口汽温不超过385℃~415℃,大屏过热器出口汽温不超过441~451℃。
当一级减温器前汽温有上升趋势或超过385~415℃时,适当开大一级减温水调节阀,增加一级减温水流量控制汽温。
2、二级减温器装在大屏过热器出口与后屏过热器入口之间管道上。
作为备用。
A、当一级减温水量超过或接近其设计出力而后屏过热器入口汽温超过451℃、后屏过热器出口汽温超过514℃时,投入二级减温器。
B、当三级减温器故障时投入二级减温器。
C、当一、三级减温水量接近设计出力经调节燃烧无效而高温过热器出口汽温超过545℃时投入二级减温器。
3、三级减温器装在后屏过热器出口与高温过热器入口之间交叉管道之后作为细调。
保持高温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530~545℃。
当高温过热器入口蒸汽温度超过504~514℃、出口汽温超过540℃并有上升趋势时,适当开大三级减温水调节阀,增加减温水量。
4、一、三级减温水应配合使用。
主汽温 再热气温的调节

气温调整原则蒸汽温度的调整应以烟气侧为主,蒸汽侧为辅。
烟气侧的调整主要是改变火焰中心的位置和流过过热器和再热器的烟气量,蒸汽侧的调整,是根据蒸汽温度的变化情况适当调整相应减温器的减温水量,达到调整蒸汽温度的目的,再热汽温应以烟气侧进行调整,以提高机组的经济性,再热器系统喷水减温只做辅助调整。
正常运行时维持锅炉侧主再汽温为538之间,主再热汽温偏差≯14。
若锅炉主再热汽温≥550时,减温水调整无效时,必要时应立即停止上层磨机运行,以降低汽温当气温达到550°且仍有上升趋势时,应报机组长,值长,加大调整幅度,促使气温恢复至正常值。
当汽温达到547—557°范围内,运行不能超过15min。
主再热汽温达到565°运行15min仍不能恢复至正常值或仍上升时,应立即打闸停机。
汽温降至530°时,应及时调整,机组满负荷时,降510°应减负荷运行,在减负荷过程中如有回升趋势应停止减负荷,汽温每降低1°减负荷5mw, 450°负荷应减到0,降至430°仍不能恢复时应打闸停机。
正常运行时过热汽温,再热汽温调整应由自动装置完成,自动投入时加强监视。
发现异常,事故时及时解列自动,手动调节汽温。
过热器和再热器喷水管路中闭锁阀是用于喷水不流入汽轮机,以免损坏汽轮机的叶片,当锅炉主燃料切断MFT时,降闭锁阀关闭。
锅炉负荷小于20当喷水调整阀开度不大于5%时,才能将闭锁阀开启主再热汽温最高不允许超过546°,546—552°一年累计不超过400小时,主再热汽温不允许在15min内由额定汽温升至566°或下降至510°,否则停机,超过566°一年累计不超过80小时,15min内快速波动一年不超过80小时。
主再热主气门前温差达42°,最多可运行15min,否则应停机且4小时内部能发生两次。
减负荷时,主再热汽温之差≯28°,最高时≯42°,这种情况仅限于再热低于过热,机组空载时,主再热汽温差不超过83°主汽温的调整1、过热蒸汽温度调整分三级调整,第一级在前屏入口作为粗调,第二级喷水在后屏过热器入口,第三级喷水在后屏和末级过热器之间。
1000MW二次再热机组再热汽温调整与优化-4页文档资料

1000MW二次再热机组再热汽温调整与优化一、运行情况概述该厂2×1000MW二次再热锅炉型式为2710t/h超超临界参数变压运行螺旋管圈直流炉,单炉膛塔式布置、四角切向燃烧、平衡通风。
设计煤种为神华煤。
过热蒸汽/一次/二次再热蒸汽额定温度605/613/613℃ 根据设计在65%~100BMCR负荷段,一次、二次再热蒸汽温度应能达到在额定值。
然而该厂二期两台机组投产初期,均存在再热汽温偏离设计值较多问题,月度均值只有587℃左右,机组效率大幅受限。
由于1000MW 等级的二次再热机组尚属首例,无成功调整经验借鉴,因此该厂从机组特性上深入研究,在磨组组合、吹灰、二次风门调整及煤种掺烧配烧中探索出一条二次再热1000MW超超临界机组再热汽温控制手段。
二、运行调整与优化1.吹灰方式调整从二次再热锅炉受热面布置可以看出,低温过热器受热面处于燃烧器出口,即处炉膛温度最高区域。
由于低温过热器受热面的辐射特性,较干净的低过受热面势必造成低过吸热过多,从而导致锅炉再热汽温低于设计值。
运行数据显示,低温过热器温升及烟气温降均大于设计值,说明低温过热器受热面吸热占较大。
针对此现象通过减少一次再热高再热段以下区域重点减少低过受热面区域吹灰频率和吹灰器数目,达到增加再热器的吸热,提高再热汽温的目的。
2.磨组运行方式优化通过磨煤机的组合方式来调节再热汽温与改变燃烧器的摆角的原理一样,都是改变燃烧中心来调整再热汽温。
选取下列磨组运行方式。
高负荷ABDEF、ABCDF运行时,一、二次再热器汽温距额定值甚远,主要原因是主燃区分为两段,降低了炉膛火焰的集中度,使锅炉燃烧剧烈程度降低。
如表1所示,在磨煤机组合中,ACDEF组合运行时的一、二再热蒸汽温度最高。
一是由于该种运行方式拉长了主燃烧区域的高度,炭粒子在炉膛的停留时间延长所致。
在600MW~800MW,重点比较BCDE/CDEF两种磨组运行方式。
采用上4台磨组运行时,由于主燃烧区域的上移,即火焰中心的上抬,再热汽温有着明显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温调整原则
蒸汽温度的调整应以烟气侧为主,蒸汽侧为辅。
烟气侧的调整主要是改变火焰中心的位置和流过过热器和再热器的烟气量,蒸汽侧的调整,是根据蒸汽温度的变化情况适当调整相应减温器的减温水量,达到调整蒸汽温度的目的,再热汽温应以烟气侧进行调整,以提高机组的经济性,再热器系统喷水减温只做辅助调整。
正常运行时维持锅炉侧主再汽温为538 土??C之间,主再热汽温偏差》14C,最大>????©
若锅炉主再热汽温》550 C时,减温水调整无效时,必要时应立即停止上层磨机运行,以降低汽温
当气温达到550°且仍有上升趋势时,应报机组长,值长,加大调整幅度,促使气温恢复至
正常值。
当汽温达到547—557°范围内,运行不能超过1 5min 。
主再热汽温达到565°运行15min 仍不能恢复至正常值或仍上升时,应立即打闸停机。
汽温降至530°时,应及时调整,机组满负荷时,降510°应减负荷运行,在减负荷过程中
如有回升趋势应停止减负荷,汽温每降低1°减负荷5mw,450°负荷应减到0,降至430° 仍不能恢复时应打闸停机。
正常运行时过热汽温,再热汽温调整应由自动装置完成,自动投入时加强监视。
发现异常,事故时及时解列自动,手动调节汽温。
过热器和再热器喷水管路中闭锁阀是用于喷水不流入汽轮机,以免损坏汽轮机的叶片,当锅炉主燃料切断MFT 时,降闭锁阀关闭。
锅炉负荷小于20%??- ?????时?,降闭锁阀关闭
当喷水调整阀开度不大于5%时,才能将闭锁阀开启
主再热汽温最高不允许超过546°,546—552°一年累计不超过400 小时,主再热汽温不允许在15min 内由额定汽温升至566°或下降至510°,否则停机,超过566°一年累计不超过80小时,15min 内快速波动一年不超过80小时。
主再热主气门前温差达42°,最多可运行15min,否则应停机且4小时内部能发生两次。
减负荷时,主再热汽温之差》28°,最高时》42°,这种情况仅限于再热低于过热,机组空载时,主再热汽温差不超过83°
主汽温的调整
1 、过热蒸汽温度调整分三级调整,第一级在前屏入口作为粗调,第二级喷水在后屏过热器入口,第三级喷水在后屏和末级过热器之间。
设计容量:第一级喷水量约总喷水量的2/3,第二级与第三级喷水量约占总喷水的1/3. 第一级喷水调整后屏过热器出口温度, 第二级喷水
调节后屏过热器出口汽温偏差, 第三级喷水作为对高过出口汽温的细调, 一级喷水主要通过降低前屏入口汽温来控制后屏壁温不超。
2. 调整汽温时,应合理使用各级减温水,特别应注意减温水压差的变化,确保各受热面不超
温,正常情况下控制低过前汽温不超过设计值, 后屏过热器出口汽温不超过设计值, 末级过热器出口汽温在538±5°,之间,过热器减温水总量不超过主汽流量的10%
3. 使用减温水时,减温水流量不可猛开猛关,要注意给水压力,减温水量和减温器前后温度的变化,防止汽温急剧波动
4. 汽机高加退出时,过热器温会升高,应及时调整燃烧和减温水量,控制汽温在规定的范围内,当高加投入时,操作相反。
5. 煤粉变粗,炉膛总送风量增加,炉膛炉低漏风增加,启动上层制粉系统,增加上部燃烧器
的出力,关小上部二次风,燃烧倾角上摆均会引起炉膛火焰中心上移, 过热气温升高, 应及
时调整减温水量,控制汽温在规定值,反之汽温下降操作相反。
6•主汽温度高时应及时采取以下措施:
①开大减温水量,并观察减温器后温度的变化
②降低火焰中心
③加强水冷壁省煤器的吹灰
减小一次风量或适当增加负荷
在燃烧完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小过剩空气量,或总风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上层二次风量,
小下二次风量
将上层燃烧器切换为下层火嘴运行
7•主汽温度低调整应依次采取下述措施:
①关小减温水,并注意减温后温度的变换情况
②适当提高火焰中心
③加强过热器吹灰
④适当增加燃烧,提高热负荷
8•下列情况对气温影响较大,应注意及时调整:
①锅炉启动停止时
②入炉煤质变化时
③启动停止或切换磨煤机时
④投,切换高加及给水温度变化时
⑤燃烧不稳定时
⑥煤粉细度变化时
锅炉吹灰,除焦或排污时
辅机故障时再热气温的调整
再热汽温的调整主要靠摆动燃烧器来调整,喷水作为保护手段,事故喷水设在再热器入口的
管道上,只用依事故状态时用,微量喷水调节再热汽温
汽温低时,应加强再热器部分吹灰。
汽轮机甩负荷时,为保护再热器应及时投入旁路系统,
高加突然解列,要严防再热甩汽温。
通过燃烧调整过热器汽温时,也一定要注意再热汽温度的变化。
汽温高的危害:加快承压部件,主蒸汽管道,气机主气门,调节级叶片,气机内缸等相关设备发生蠕变加快,甚至过热器爆管变形,使气机做功能力下降,降低,气温低的危害;造成汽轮机水冲击,末级叶片水蚀,热应力增加。
在此处键入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