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知识点及常见试题

合集下载

《无题》李商隐 阅读鉴赏题背诵 考题汇总 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无题》李商隐 阅读鉴赏题背诵  考题汇总 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无题》李商隐阅读鉴赏题背诵考题汇总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无题
李商隐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1.内容主旨:
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缠绵委婉、咏叹忠贞爱情的诗篇。

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表达对昨夜一度春风,旋即间隔的意中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也含有自伤身世的意味。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中连用的两个“难”字分别指什么?有何深意?
“相见时难”中的“难”指困难,“别亦难”中的“难”指难受。

诗人在一句之中连用两个“难”字突出了“别亦难”,把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写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

3.“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1)点明离别的季
1。

李商隐诗两首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李商隐诗两首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李商隐诗两首理解性默写及答案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他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被广泛传诵。

他的诗歌精湛绝伦,留下许多经典之作,其中两首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和《无题·重帷深下帘半卷》受到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一起来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首先,我们来看《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写的是两人相见时的不舍,即使分别也同样难过。

整首诗以寥寥数语,表现出了深情与慷慨。

第一句诗句,写的是相遇与别离的难处。

第二句句,表现出春天已过,百花凋零,东风不再有力。

第三句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蚕织丝的寿命已经到了尽头,亦代表着诗人的感情也到了极点。

第四句句(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已经烧尽,泪水也才停止流泪。

第五句句(晓镜但愁云鬓改),登场人物悲愁满怀,情感超越了日常生活。

第六句句(夜吟应觉月光寒),表明登场人物在黑暗中孤寂无盼,常为思念之情而凄寒。

最后两句诗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顺势展开超脱尘世的想法,表现出诗人希望的人格面貌。

其次,我们再看《无题·重帷深下帘半卷》。

重帷深下帘半卷,笛声细细似留魂。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世事短如行人去,但奢望才难再论。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首诗中借用了曲乐的形式,表达了登场人物的情感。

首句写的是和文人墨客交往时,不得不用帘帷分开,留有半掩。

第二、三句写的是乐声如同鬼魂一般,让人心醉神迷。

第四句写的是这首曲子只能在天上听到,凡人也就很少有机会欣赏到。

接着,悠然倩影间,脉脉伊人心声倏闪。

第五、六句(世事短如行人去,但奢望才难再论),表现登场人物往事的转瞬即逝。

然而,他仍未放弃奢想,觉得这曲子也许还能再听到。

最后两句诗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由底而上,文风悠久,气象清新,融化着人的情感,诉说着人的爱。

《无题》李商隐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

《无题》李商隐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

《无题》李商隐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

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作者】李商隐(约813—858年),晚唐著名诗人,有七律圣手之称。

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

《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四。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背景】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

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

【主旨】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缠绵委婉、咏叹忠贞爱情的诗篇。

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赏析】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

颔联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

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九上之《无题》(知识+题目)

九上之《无题》(知识+题目)

无题李商隐一、知识结构一、古诗内容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二、注释及译文蜡炬:蜡烛。

蜡烛燃烧时流下的蜡油称烛泪。

蓬山:海仙山蓬莱山。

此指想念对象的住处。

青鸟:传说中西王母的使者,有意为情人传递消息。

东风:春风。

残:伤害。

这里指凋零。

泪:指蜡泪,隐喻相思泪水。

镜:照镜,用作动词。

但::只。

云鬓:青年女子的头发,代指青春年华。

夜吟:夜晚吟诗。

殷勤:热情而周到。

看:探望。

丝方尽:这里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比喻对意中人至死不渝的爱情和无尽的思念。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乌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从这里去没有多远,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三、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

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

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

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李商隐《无题》诗词理解及答案

李商隐《无题》诗词理解及答案

导语:做练习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拓展课外知识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下面是,欢迎同学们过来做一做。

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一.词意东风:春风。

无力:没有力量。

残:凋谢。

丝:双关,既指“丝”,又隐指相思之“思”。

蜡炬:蜡烛。

蜡烛燃烧时淌下的蜡油称烛泪。

但:只。

改:指容颜变得憔悴。

蓬山:即蓬莱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这里指对方住处。

青鸟:神话中的鸟,像乌鸦,是女神西王母的信使。

这里指传递信息的人。

为:替。

探看:探探看,打听一下。

二.句意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

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

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

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三.文学常识选自《李义山诗集》。

无题,作者别有寄托,不愿或不便标明作品的题目,就以“无题”为名。

无题诗意旨隐晦,一般难以准确解释。

四.赏析1.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意思不同。

见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时也更令人难受。

2“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

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3.请赏析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这句话的本义是: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尽。

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

4.“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思”,属双关语,暗指对情人的思念。

5.理解“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妙处。

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

《无题》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无题》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无题》李商隐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原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

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主旨】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缠绵委婉、咏叹忠贞爱情的诗篇。

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李商隐《无题》中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李商隐的《无题》中寄托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3.李商隐的《无题》中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的句子是: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4.李商隐的《无题》中通过祖籍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二、简答题:1、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答:“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意思不同。

见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时也更令人难受。

2、“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答:“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

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3、请赏析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这句话的本义是: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尽。

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

《无题》历年中考阅读真题(解析版)九年级语文诗词知识梳理及真题训练(部编版)

《无题》历年中考阅读真题(解析版)九年级语文诗词知识梳理及真题训练(部编版)

《无题》历年中考阅读鉴赏真题及答案解析【2020·河南洛宁·初三一模】阅读李商隐的《无题》,完成下面小题。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情景。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案】1.示例:暮春时节,东风衰减,百花凋零,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真让人无可奈何,而自己又要与心爱的人分离,此情此景令人多么怅惘哀伤!2.采用了双关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春蚕吐丝的“丝”谐音相思的“思”,含蓄蕴藉;用春蚕吐丝,丝尽而死;蜡烛燃烧,烧尽泪止,来比喻至死不渝的爱情,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相思之苦,眷恋之深。

【解析】1.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画面的能力。

主要考查考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

回答时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比如:暮春天气,东风将收,显得柔弱无力,百花残谢。

想到自己又要与心爱的人分离,此情此景多么让人感伤无奈!2.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赏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意思是: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从修辞的角度看,运用了比喻、对偶和双关的手法,以春蚕吐丝的“丝”谐音相思的“思”,用的双关的手法,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

表达了作者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爱恋和无尽的相思。

【2020·辽宁皇姑·初三一模】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题目。

[甲]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

《无题》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

《无题》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原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

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主旨】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缠绵委婉、咏叹忠贞爱情的诗篇。

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习题】一、选择题:1、对《无题》(李商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

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

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

D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

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

全联的大意是: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解析】B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全诗公两层:前四句写男主人公向女主人公诉说难舍难分的感情,后四句写男主人公对别后的设想和希望。

B.首联中“别亦难”为全诗诗眼,后两句用景物烘托,以“百花殘”比喻美好年华这将逝,渲染了“黯然销魂”的悲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知识点及常见试题导读: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作为高考语文常考古诗,考生必须要有深刻的记忆,为了让考生更加清楚古文内容,今儿本栏目小编就为考生整理出了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知识点以及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常见试题,有些这些备考资料考生就可以开始轻松复习啦!原文: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注解:⑴无题:唐代以来,有的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⑵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东风,春风。

残,凋零。

⑶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⑷蜡炬:蜡烛。

⑸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⑹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

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⑺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⑻应觉:设想之词。

⑼月光寒:指夜渐深。

⑽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

⑾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⑿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⒀探看(kān):探望。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常见试题及答案1、李商隐的《无题》寄托了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___________答案: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诗中通过神话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答案: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如果把此诗当爱情诗来读,那么,蓬山在诗中喻指什么?答案:蓬山,本来是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这里用来借指恋人住处玉阳山西山灵都观。

4、有人认为春蚕两句是写诗人自己,晓镜两句是诗人设想的女方,你同意这个观点吗?答案:同意。

颔联巧妙的运用比喻和双关,明写春蚕实写人,写出主人公对恋人思之切、爱之深、情之坚定;颈联则由己及恋人,拟想两人别后幽思孤寂的情状,设想对方的种种情状,以示相爱之深。

5、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答案:乐聚根别,人之常情。

一对忠贞不二的情侣,久久分隔天涯,一朝得以相见,这是多么动人的场面啊!真可谓:相见时难。

然而好景不长,马上又要天各一方。

这分别之际不是比相见更令人愁肠寸断吗?所以说别亦难。

两个难字表面似同,义实有别,而其艺术效果却着重加强了别难的沉重力量。

6、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有多种理解。

你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人?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

7、读《无题》(李商隐),完成12题。

(1)选出赏读有误的一项:(D)A、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

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

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D、末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

(2)谈谈你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一名句古今传诵原因的理解。

答案:这里的丝与思念的思谐音,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因而古今传诵。

8、阅读李商隐的《无题》,回答问题。

(1)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思:____________答案:属双关语,暗指对情人的思念。

(2)试分析一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及艺术特色。

答案: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喻对所爱得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运用对偶、比喻、双关修辞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何延伸意义?答案:用以歌颂奉献精神。

9、阅读《无题》,回答1-6题。

(1)本诗从描写的内容看,应是一首:____________答案:伤感离别的爱情诗。

(2)选择有误的一个是(C)A、首联写暮春时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第一个难指困难,第二个难指难受,东风无力百花残渲染了当时别离的气氛,情景交融,东风指春风,字使有凄楚的感觉。

B、颔联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所爱的人致死不渝的深情。

C、颈联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尾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形。

D、全诗把别后相思写的缠绵悱恻,诗人对爱情执着追求令人动容。

(3)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案:春蚕到死的时候才停止吐丝蜡烛燃尽时才停止流泪,这里的丝与思谐音,蚕丝和蜡泪象征爱情;而死啊泪的,则暗示着爱情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以象征手法描写致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

现在多指教师为学生呕心沥血,乐于奉献,因而古今传诵。

(4)第一句重复用难字,并被大家认为用得巧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相见时难别亦难说明两个有情人难得相见一回。

第一个难是困难,第二个难是难受,两个难字,凸显两人情深意重。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诗中的警句,此句运用了双关语,丝方尽隐喻思方尽,泪始干隐喻相思之泪,,后被大家比喻为无私奉献的象征,和你的亲人联系起来,你认为谁最有资格享用?答案:母亲。

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无怨无悔,尽心尽力,只有奉献不求索取10、选出对李商隐《无题》赏读有误的一项:(B)A、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

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

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

D、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

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

全联的大意是: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但总可以互通音问。

11、阅读《无题》,回答1-3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答案:这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表现诗人与相爱的人分别时难舍难分,分别后心中充满不尽的相思之情。

(2)默写颔联并作简要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丝字与思。

答案:谐音;现常用来赞美具有奉献精神的人。

(3)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因相思而痛苦的诗句:____________答案: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2、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答案: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意思不同。

见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时也更令人难受。

13、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答案: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

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14、请赏析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案: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这句话的本义是: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尽。

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

15: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____________答案:谐音思,属双关语,暗指对情人的思念。

16、理解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妙处。

答案: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

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

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

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

17、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有何深意?答案: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

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

18、说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中两个难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第一个难是指相会困难,第二个难则含有痛苦的意思。

两个难字的使用使相思之苦和离别之痛显得分外深沉绵远。

19、从格律上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________答案:爱情诗20、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暮春时节,男主人公____________的情景。

答案:触景伤情,怅恨离别2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助比喻来__________答案:写强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爱情。

此外,它还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对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

22、请简析本诗的抒情特点。

答案:本诗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用春蚕和蜡炬一对最具表现力的比喻来抒写强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爱情。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