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原文,赏析_2509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赏析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赏析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讲】
①丝:谐音“思”。
“春蚕到死丝方尽”是说相思之情至死方休。
②这一联是设想所思女子的情态。
③蓬山:蓬莱山,传说中的道家仙山,这里代指恋人的居处,强调其可望而不可即。
青鸟:《汉武故事》载西王母会汉武帝,有青鸟先到殿前。
后人就以“青鸟”代称使者。
“看”读作kān。
【名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一联原本是形容男女相思,后来多用于形容鞠躬尽瘁。
无题·李商隐全诗赏析

无题·李商隐全诗赏析无题,是诗歌的一个类别。
在中国诗歌中,传统诗词是汉语文学文化的精华,诗人常常以“无题”为题作诗篇。
之所以用“无题“作题目,是因为作者不便于或不想直接用题目来显露诗歌的主旨。
无题诗有五言无题诗、七言无题诗等。
古代无题诗代表人物李商隐。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无题·李商隐全诗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无题作者: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解】1、无题: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
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有相思之意,“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3、蜡炬:蜡烛。
蜡烛燃烧时流下的蜡油称烛泪。
4、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5、蓬山:指海上仙山蓬莱山。
此指想念对象的往处。
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就是自己日夜思念的心上人。
6、青鸟:传说中西王母的使者,有意为情人传递消息。
7、殷勤:情深意厚。
8、探看:都是探望的意思。
9、东风:春风10、残:凋零11、泪:指蜡泪,隐喻相思泪水。
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12、镜:照镜,用作动词。
早晨梳妆照镜子;镜:名作动,照镜子。
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13、但::只14、云鬓:青年女子的头发,代指青春年华15、夜吟:夜晚吟诗16、殷勤:情谊深厚。
17、看:探望18、丝方尽:这里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翻译】相见的时候难,分离的时候也是难舍难离,春风没有办法,到了暮春,百花就会凋谢;春蚕直到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吐尽,红烛燃烧尽头,蜡泪才会流干;——(隐喻相思)早晨起来照镜子,黑发都变了颜色;、夜晚吟诗,觉得月光都是寒冷的;——(思念和孤独)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青鸟啊,麻烦您带去我情深意厚的探望吧。
李商隐无题原文及翻译

李商隐无题原文及翻译李商隐无题原文及翻译据考,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计有二十首,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
这首《无题》诗也是如此,并且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商隐无题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代: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注释⑴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⑵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东风,春风。
残,凋零。
⑶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⑷蜡炬:蜡烛。
⑸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⑹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
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⑺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⑻应觉:设想之词。
⑼月光寒:指夜渐深。
⑽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
⑾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⑿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⒀探看(kān):探望。
赏析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
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
[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原文、注释、赏析
![[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原文、注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c98dc52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bd.png)
[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原文、注释、赏析[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原文、注释、赏析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原文、注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1、“东风”句:意谓正值暮春时节,百花凋零,春意阑珊,令人倍感伤情。
2、“春蚕”二句:蚕丝与蜡泪,以喻相思。
丝:与“思”谐音双关。
古乐府《清商曲辞·子夜歌》:“春蚕易感化,丝子已复生。
”庾信《对烛赋》:“铜荷承泪蜡,铁铗染浮烟。
”二句谓人至死相思方止,泪水始干。
3、“晓镜”二句:谓晨妆时觉韶华流逝之快,夜吟时感月光凉如冰水,表达了惆怅、孤寂的相思情态。
云鬓:女子浓密的头发。
4、“蓬山”二句:谓所思之人离此不远,可使青鸟去探视,传达殷殷情意。
蓬山:海中仙山,此喻指女子居所。
青鸟:传说中西王母座前传递消息之神鸟。
赏析:此诗情味曲折。
起句“相见时难别亦难”,将一种相思两处悬的苦楚慨然说尽,直令人疑他后来如何续写,方能相称!其凝练沉厚,深切慷慨,使开篇气势便雄于同类绮错婉媚之诗。
接之以“东风”句,何焯曰:“言光阴难驻,我生行休也。
”又引冯舒语云:“第二句毕世接不出。
”(《义门读书记》卷五十七)谓其意象经营出乎意料,而上承下启,眉目渐出,使他人即使穷其一生,亦难达如此笔致。
及至颔联,忽出奇语,写痴情苦意,生死不渝,情缠绵而意沉痛,恳恻精诚,撼人心魄,可谓字字珠玑,千金不易,遂成千古传诵之名句。
颈联仍写缠绵固结之情,却不重复,以更为具体之意象出之,题旨愈明,写情深挚。
“晓镜”、“夜吟”等境,虽为艳诗中常见,而其恳切,令人玩味再三,不以为滥。
李商隐《无题》原文和翻译译文

李商隐《无题》原文和翻译译文1、李商隐《无题》原文和翻译译文李商隐《无题》原文和翻译原文: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象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2、王安石《读《江南录》》原文及翻译译文王安石《读《江南录》》原文及翻译王安石原文:故散骑常侍徐公铉奉太宗命撰《江南录》,至李氏亡国之际,不言其君之过,但以历数①存亡论之。
虽有愧于实录,其于《春秋》之义②,箕子之说③,徐氏录为得焉。
然吾闻国之将亡必有大恶,恶者无大于杀忠臣。
国君无道,不杀忠臣,虽不至于治,亦不至于亡。
纣为君,至暴矣,武王观兵于孟津,诸侯请伐纣,武王曰:“未可。
”及闻其杀王子比干,然后知其将亡也,一举而胜焉。
季梁在随,随人虽乱,楚人不敢加兵。
虞以不用宫之奇之言,晋人始有纳璧假道之谋④。
然则忠臣国之与也,存与之存,亡与之亡。
予自为儿童时,已闻金陵臣潘佑以直言见杀,当时京师因举兵来伐,数以杀忠臣之罪。
及得佑所上谏李氏表观之,词意质直,忠臣之言。
予诸父中旧多为江南官者,其言金陵事颇详,闻佑所以死则信。
然则李氏之亡,不徒然也。
今观徐氏录言佑死,颇以妖妄,与予旧所闻者甚不类。
不止于佑,其它所诛者,皆以罪戾,何也?予甚怪焉。
若以商纣及随、虞二君论之,则李氏亡国之君,必有滥诛,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
何以知其然?吾以情得之。
大凡毁生于嫉,嫉生于不胜,此人之情也。
吾闻铉与佑皆李氏臣,而俱称有文学,十余年争名于朝廷间。
高考语文无题原文翻译及赏析

高考语文无题原文翻译及赏析高考语文无题原文翻译及赏析无题,晚唐诗人李商隐作品。
李商隐,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无题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无题》原文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译文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
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
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
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注释:⑴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⑵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东风,春风。
残,凋零。
⑶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⑷蜡炬:蜡烛。
⑸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⑹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
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⑺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⑻应觉:设想之词。
⑼月光寒:指夜渐深。
⑽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
⑾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⑿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⒀探看(kān):探望。
《无题》赏析此诗首联以缠绵悱恻的爱情落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
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无题》原文注释与赏析

《无题》原文注释与赏析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①。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②。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③。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④。
注释
①“相见”两句:相见难得,离别是更难舍难分,又何况是在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分别啊!②丝:双关语,与“思”谐音。
蜡炬(jù):蜡烛。
泪:蜡烛燃烧时下流的油脂叫“烛泪”。
③晓镜:早晨照镜子。
云鬓:旧时用以形容妇女浓软如云的鬓发,此借指面容仪态。
改:指容颜变得憔悴。
月光寒:指处境凄寂。
④蓬山:蓬莱山,相传为海中仙山之一。
这里借指对方的住处。
无多路:没有多远。
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信息的神鸟,这里指信使。
探看:探望,慰问。
赏析
虽曰“无题”,本诗却明显是写爱情、写离别相思之情的。
诗从生别的痛苦写起,以暮春时节百花凋零予以烘托,唱出了绝望与希望相交织的感人至深的哀歌。
三、四两句,是诗人擎出一腔鲜血和着热泪挥写出来的盟誓。
诗人以春蚕和蜡炬为喻,表现了相思的热烈和至死不渝的感情。
五、六句转换笔锋,诗人思忆着分手以后的姑娘,并且想象她别后的可怜生活,因相思之愁而“云鬓改”,因相思之深而觉“月光寒”。
诗人在远方体贴对方心境的情怀,细致入微,深情款款,令人感动。
最后是利用神话传说,表示希望有人传递消息,以慰思渴。
全诗构思新颖巧妙,情思深沉绵邈,意境优美动人。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原文、注释及解析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无题[唐]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②,蜡炬成灰泪始干③。
晓镜但愁云鬓改④,夜吟应觉月光寒⑤。
蓬山此去无多路⑥,青鸟殷勤为探看⑦。
〔注释〕①本篇选自李商隐《李义山诗集》。
作者有一部分诗题作“无题”,内容比较隐晦,或写爱情或借写爱情而另有寄托。
②丝,与“思”谐音,以春蚕吐丝比喻爱情相思。
③泪,蜡烛点燃时流溢的脂油叫烛泪。
此以烛泪比喻眼泪。
④晓镜,早晨照镜子。
镜,作动词用。
云鬓,形容年轻女子的鬓发像乌云一样丰盛、松软。
⑤夜吟,深夜吟咏诗句。
月光寒,月夜寒凉。
⑥蓬山,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之一,是仙人居住的地方,这里指女子的住处。
“蓬山此去”为“此去蓬山”的倒文。
⑦青鸟,《山海经·大荒西经》说,西王母有三青鸟,赤首黑目。
《汉武故事》载,西王母会汉武帝时,有青鸟先到殿前,于是后人便把“青鸟”作为通信息使者的代称。
〔解析〕李商隐的许多无题诗,往往有政治讽喻或人事关系上的隐托。
但在没有确切旁证的情况下,只能就诗论诗。
从这首《无题》的内容来看,应该是一首怀念恋人的爱情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
”起首连用两个“难”字,可见诗人思念之深。
如果细细吟诵品味,就会发现,这两个“难”字并不完全相同。
相见之难是“困难”之难,意为难以相见;分别之难则是“难舍难分”之难。
正因为相见不易,才会倍觉离别的凄楚悲凉,恋恋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古人有云:“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全诗一开始连赋两个“难”字,正是为了恨别。
“东风无力百花残。
”离别的时间,是在春光已去、百花凋零的季节。
离别已经黯然销魂,加上环境氛围的飘零凋谢,岂不更为痛心! 然而,诗人笔触的意蕴并未到此为止。
人和鲜花都有着同样的生命,花有凋零之日,人有韶华老去之时。
一别多时,相见无由,而年齿渐增,怎不哀怜岁月不再、青春易逝! 年岁愈增,则怀旧之情愈增;岁月不再,则再见之心愈切。
此情此景,怎不怵目惊心!既难于相见,又难于忘情,诗人的脑海之际不断地闪烁着希望的火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原文,赏析篇一:唐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拼音及解释整理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
wú
tí
xiānɡjiànshínánbiéyìnán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lǐ
shānɡyǐn
李商隐
xiānɡjiàn
shí
nán
bié
yì
nán
相见时难别亦难dōnɡfēnɡ
wú
lì
bǎi
huā
cán
东风无力百花残chūn cán
dào
sǐ
sī
fānɡ
jìn
春蚕到死丝方尽là jù
chénɡ
huī
lèi
shǐ
ɡàn
蜡炬成灰泪始干xiǎo jìnɡ
dàn
chóu
yún
bìn
ɡǎi
晓镜但愁云鬓改yè
yín
yìnɡ
jué
yuèɡuānɡhán
夜吟应觉月光寒pénɡshān cǐ
qù
wú
duō
lù
蓬山此去无多路qīnɡniǎo
yīn
qín
wéi
tàn
kān
青鸟殷勤为探看。
,。
,。
,,
⑴无题:
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⑵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东风,春风。
残,凋零。
⑶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⑷蜡炬:蜡烛。
⑸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⑹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
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⑺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⑻应觉:设想之词。
⑼月光寒:指夜渐深。
⑽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
⑾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⑿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⒀探看(kān):探望。
相见时难别亦难,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
东风无力百花残。
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到死丝方尽,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
蜡炬成灰泪始干。
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夜吟应觉月光寒。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山此去无多路,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青鸟殷勤为探看。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
探看情人。
三、作品简介
作品名称: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创作年代:晚唐文学体裁:七言律诗作者:李商隐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唐代诗人李商隐以男女离别为题材的爱情诗。
以句中的“别”字为通篇文眼,描写了一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但其中也流露出诗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闷苦,具有浓郁的伤感色彩,极写凄怨之深、哀婉之痛,并借神话传说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深切思念。
诗中融入了诗人切身的人生感受。
篇二:《无题》李商隐赏析和答案
《无题》赏析
1.
的诗句是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 诗中通过神话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 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因相思而痛苦的诗句: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4. 如果把此诗当爱情诗来读,那么,“蓬山”在诗中喻指什么?
答:“蓬山”,本来是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这里用来借指恋人住处——玉阳山西山灵都观。
5. 有人认为“春蚕”两句是写诗人自己,“晓镜”两句是诗人设想的女方,你同意这个观点
吗?
答:同意。
颔联巧妙的运用比喻和双关,明写春蚕实写人,写出主人
公对恋人思之切、爱之深、情之坚定;颈联则由己及恋人,拟想两人别后幽思孤寂的情状,设想对方的种种情状,以示相爱之深。
6. 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答:乐聚根别,人之常情。
一对忠贞不二的情侣,久久分隔天涯,一朝得以相见,这是多么动人的场面啊!说明两个有情人难得相见一回。
第一个“难”是困难,第二个“难”是难受,两个“难”字,凸显两人情深意重。
7. 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有多种理解。
你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人?说说
你的理由。
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
8. 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春蚕到死的时候才停止吐丝蜡烛燃尽时才停止流泪,这里的“丝”与“思”谐音,蚕丝和蜡泪象征爱情;而“死”啊“泪”的,则暗示着爱情
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以象征手法描写致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
现在多指教师为学生呕心沥血,乐于奉献,因而古今传诵。
李商隐的《无题》寄托了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
9. 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答:这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表现诗人与相爱的人分别时难舍难分,分别后心中充满不尽的相思之情。
“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
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10. 理解“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妙处。
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
“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
“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
“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
11.
思和至死不渝的爱情。
请简析本诗的抒情特点。
答:本诗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用春蚕和蜡炬一对最具表现力的比喻来抒写强烈的相
篇三:无题赏析
无题
唐代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赏析
李商隐——晚唐诗人,他的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特别是他的爱情诗,对后世有
很大的影响。
(总体评价李商隐的诗歌成就)
这是一首感情真挚,缠绵委婉的爱情诗。
全诗八句共四联
首联是诗人因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饱受着相聚的不易,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和离别后所经受的情感煎熬。
在颔联中,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写出了自己的痴情以及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表现出诗人与爱人的相会无期的悲哀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颈联从诗人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对方的相思之苦——晓妆对镜,扶鬓自伤,深夜沉吟,孤寂无伴,从而细腻的描写出对方的愁苦。
在尾联中,诗人运用了“蓬山”“青鸟”的神话传说,寄托自己对爱人的抚慰和深长情意。
(对本诗的四联进行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爱情的佳作,尤以颔联蜚声文坛。
颔联以“春蚕”和“蜡烛”一对最富有表现力的比喻,来抒写强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爱情。
“丝”与“思”谐音,作者移情于物,表现情丝的缠绵,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堪称千古绝唱。
这种忠贞的感情,无疑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因此,颔联也是全诗主旨的拔高点。
(抓住全诗中的名句“颔联”,从内容、写法等方面再次进行赏析)
全诗构思巧妙,想象细致入微,比喻得当,语言生动精辟,意境优美,不愧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简单一句话从五个方面对该诗作了高度的评价)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原文,赏析》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2407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