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设备机械基础》习题解答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习题解答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习题解答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习题解答

第一篇: 化工设备材料

第一章化工设备材料及其选择

一. 名词解释

A组:

1.蠕变:在高温时,在一定的应力下,应变随时间而增加的现象。或者金属在高温和应力的作用下

逐渐产生塑性变形的现象。

2.延伸率:试件受拉力拉断后,总伸长的长度与原始长度之比的百分率。

3.弹性模数(E):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应力和应变成正比,即σ=Eε,比例系数E为弹性模数。

4.硬度:金属材料表面上不大的体积内抵抗其他更硬物体压入表面发生变形或破裂的能力。

5.冲击功与冲击韧性:冲击功是冲击负荷使试样破断所做的功。冲击韧性是材料在外加动载荷突然

袭击时的一种及时和迅速塑性变形的能力。

6.泊桑比(μ):拉伸试验中试件单位横向收缩与单位纵向伸长之比。对于钢材,μ=0.3 。

7.耐腐蚀性:金属和合金对周围介质侵蚀(发生化学和电化学作用引起的破坏)的抵抗能力。

8.抗氧化性:金属和合金抵抗被氧化的能力。

9.屈服点: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的应力,即开始出现塑性变形的应力。它代表材料抵抗产生塑性

变形的能力。

10.抗拉强度:金属材料在受力过程中,从开始加载到发生断裂所能达到的最大应力值。

B组:

1.镇静钢:镇静钢在用冶炼时用强脱氧剂 Si, Al等完全脱氧脱氧,是脱氧完全的钢。把FeO中的

氧还原出来,生成SiO2和Al2O3。钢锭膜上大下小,浇注后钢液从底部向上,向中心顺序

地凝固。钢锭上部形成集中缩孔,内部紧密坚实。

2.沸腾钢:沸腾钢在冶炼时用弱脱氧剂Mn脱氧,是脱氧不完全的钢。其锭模上小下大,浇注后钢液

在锭模中发生自脱氧反应,放出大量CO 气体,造成沸腾现象。沸腾钢锭中没有缩孔,

凝固收缩后气体分散为很多形状不同的气泡,布满全锭之中,因而内部结构疏松。

3.半镇静钢:介于镇静钢和沸腾钢之间,锭模也是上小下大,钢锭内部结构下半部像沸腾钢,上半

部像镇静钢。

4.低碳钢:含碳量低于0.25%的碳素钢。

5.低合金钢:一般合金元素总含量小于5%的合金钢。

6.碳素钢:这种钢的合金元素含量低,而且这些合金元素不是为了改善钢材性能人为加入的。

7.铸铁:含碳量大于2%的铁碳合金。

8.铁素体:碳溶解在α-Fe中所形成的固溶体叫铁素体。

9.奥氏体:碳溶解在γ-Fe中所形成的固溶体叫奥氏体。

10.马氏体:钢和铁从高温奥氏体状态急冷下来,得到一种碳原子在α铁中过饱和的固溶体。

C.

1.热处理:钢铁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不同的冷却方式,以改变其组织、满足所需要的物理,化

学与机械性能,这样的加工工艺称为热处理。

2.正火:将加热到临界点以上的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的工件从炉中取出置于空气中冷却下来,

冷却速度比退火快,因而晶粒细化。

3.退火:把工件加热到临界点以上的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随炉一起冷却下来,得到接近

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方法。

4.淬火:将钢加热至淬火温度(临界点以30~50oC )并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再淬火剂中冷却以得到

马氏体组织的一种热处理工艺。淬火可以增加工件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

5.回火:在零件淬火后再进行一次较低温度的加热与冷却处理工艺。回火可以降低和消除工件淬火

后的内应力,使组织趋于稳定,并获得技术上所要求的性能。

6.调质:淬火加高温回火的操作。要求零件的强度、韧性、塑性等机械性能都较好时,一般采用调

质处理。

7.普通碳素钢:这种钢含硫,磷等有害杂质较多,要求S ≤0.055%,P ≤0.045%。普通碳素结构钢的

牌号由代表钢材屈服点的字母、屈服点数值、材料质量等级符号、脱氧方法符号等四个部分按顺序组成,例如: Q235—A ·F 。

8.优质碳素钢:含硫,磷等较少(含硫S 、磷P 均≤0.04%),非金属杂质少,组织均匀,表面质量较

好。

9.不锈钢和不锈耐酸钢:不锈钢是耐大气腐蚀的钢;耐酸钢是能抵抗强烈腐蚀性介质的钢。不锈耐

酸钢是不锈钢和耐酸钢的总称。

10.锅炉钢:有锅炉钢管和锅炉钢板。锅炉钢管主要用作锅炉及某些换热设备的受热面和蒸汽管路,

锅炉钢板则常用于锅炉和其他压力容器的承压壳体。由于锅炉钢常处于中温高压状态,而且还受冲击、疲劳、水和蒸汽的腐蚀作用,以及各种冷热加工,因此,对其性能要求也较高。

D.

1.容器钢:化工生产所用容器与设备的操作条件较复杂,制造技术要求比较严格,对压力容器用钢

板有比较严格的要求。

2.耐热钢:能耐高温的钢,抗氧化性能强且强度大。

3.低温用钢:由于普通碳钢在低温下(-20℃以下)会变脆,冲击韧性会显著下降。因此用作低温场

合的钢要求具有良好的韧性(包括低温韧性),良好的加工工艺性和可焊性的钢。

4.腐蚀速度:评定金属的腐蚀有两种方法。

(1) 根据重量评定金属的腐蚀的速度。它是通过实验的方法测出金属试件在单位表面积、

单位时间腐蚀引起的重量变化。即:

t

F p p K ?-=

10(g/m 2

·h ) K :腐蚀速度,g/cm 2

·h ; p 0:腐蚀前试件的重量,g ; p 1:腐蚀后试件的重量,g ;

F : 试件与腐蚀介质接触的面积,m 2

t : 腐蚀作用的时间, h ;

(2) 根据金属的腐蚀深度评定金属的腐蚀速度。根据重量变化表示腐蚀速度时,没有考虑

金属的相对密度,因此当重量损失相同时,相对密度不同的金属其截面的尺寸的减少则不同。为了表示腐蚀前后尺寸的变化,常用金属厚度减少量,即腐蚀深度来表示腐蚀速度。即:

ρ

ρK

K K a 76.8100036524=?=

(mm/a )

式中:K a :用每年金属厚度的减少量表示的腐蚀速度,mm/a ;

ρ:金属的相对密度,g/cm 3

5.化学腐蚀:金属遇到干燥的气体和非电解质溶液发生

化学作用引起的腐蚀。化学腐蚀在金属表面上,腐蚀过程没有电流产生。

6.电化学腐蚀:金属与电解质溶液间产生电化学作用而引起的破坏,其特点是在腐蚀过程中有电流

产生。

7.氢腐蚀:氢气在高温高压下对普通碳钢及低合金钢产生腐蚀,使材料的机械强度和塑性显著下降,

甚至破坏的现象。

8.晶间腐蚀:一种局部的,选择性的破坏。

9.应力腐蚀:金属在腐蚀性介质和拉应力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破坏形式。

10.阴极保护:把盛有电解质的金属设备和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电源正极和一辅助阳极相连。当电路接通后,电源便给金属设备以阴极电流,使金属的电极电位向负向移动,当电位降至阳极起始电位时,金属设备的腐蚀即停止。

二. 指出下列钢材的种类、含碳量及合金元素含量

A组

B组: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习题解答

第二篇: 化工容器设计

第二章容器设计的基本知识

二、指出下列容器属于一、二、三类容器的哪一类

三、填空题

1、钢板卷制的筒体和成型封头的公称直径是指它们的(内)径。

2、无缝钢管做筒体时,其公称直径是指它们的(外)径。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习题解答

第三章内压薄壁容器的应力分析

一、名词解释

A 组:

⒈薄壁容器:容器的壁厚与其最大截面圆的内径之比小于0.1的容器。

⒉回转壳体:壳体的中间面是直线或平面曲线绕其同平面内的固定轴线旋转360°而成的壳体。 ⒊经线:若通过回转轴作一纵截面与壳体曲面相交所得的交线。

⒋薄膜理论:薄膜应力是只有拉压正应力没有弯曲正应力的一种两向应力状态,也称为无力矩理论。

⒌第一曲率半径:中间面上任一点M 处经线的曲率半径。 ⒍小位移假设:壳体受力以后,各点位移都远小于壁厚。

⒎区域平衡方程式:计算回转壳体在任意纬线上径向应力的公式。 ⒏边缘应力:内压圆筒壁上的弯曲应力及连接边缘区的变形与应力。

⒐边缘应力的自限性:当边缘处的局部材料发生屈服进入塑性变形阶段时,弹性约束开始缓解,原来不同的薄膜变形便趋于协调,边缘应力就自动限制。 二、判断题(对者画√,错着画╳) A 组:

1. 下列直立薄壁容器,受均匀气体内压力作用,哪些能用薄膜理论求解壁内应力?哪些不能?

(1) 横截面为正六角形的柱壳。(×) (2) 横截面为圆的轴对称柱壳。(√) (3) 横截面为椭圆的柱壳。 (×) (4) 横截面为圆的椭球壳。 (√) (5) 横截面为半圆的柱壳。 (×) (6) 横截面为圆的锥形壳。 (√)

2. 在承受内压的圆筒形容器上开椭圆孔,应使椭圆的长轴与筒体轴线平行。(×)

3. 薄壁回转壳体中任一点,只要该点的两个曲率半径R R 2

1

=,则该点的两向应力σσθ=m

。 (√) 4. 因为内压薄壁圆筒的两向应力与壁厚成反比,当材质与介质压力一定时,则壁厚大的容器,

壁内的应力总是小于壁厚小的容器。(×)

5. 按无力矩理论求得的应力称为薄膜应力,薄膜应力是沿壁厚均匀分布的。(√) B 组:

1. 卧式圆筒形容器,其内介质压力,只充满液体,因为圆筒内液体静载荷不是沿轴线对称分布

的,所以不能用薄膜理论应力公式求解。(√)

2. 由于圆锥形容器锥顶部分应力最小,所以开空宜在锥顶部分。(√)

3. 凡薄壁壳体,只要其几何形状和所受载荷对称于旋转轴,则壳体上任何一点用薄膜理论应力

公式求解的应力都是真实的。(×)

4. 椭球壳的长,短轴之比a/b 越小,其形状越接近球壳,其应力分布也就越趋于均匀。(√)

5. 因为从受力分析角度来说,半球形封头最好,所以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首先考虑采用

半球形封头。(×)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习题解答

第四章 内压薄壁圆筒与封头的强度设计

二、填空题

A 组:

1. 有一容器,其最高气体工作压力为1.6Mpa,无液体静压作用,工作温度≤150℃且装有安全阀,

试确定该容器的设计压力p=(1.76 )Mpa;计算压力p c =( 1.76 )Mpa;水压试验压力

p T=(2.2 )MPa.

2.有一带夹套的反应釜,釜内为真空,夹套内的工作压力为0.5MPa,工作温度<200℃,试确定:

(1)釜体的计算压力(外压)p c=( -0.6 )MPa;釜体水压试验压力p T=( 0.75 )MPa.

(2)夹套的计算压力(内压)p c=( 0.5 )MPa;夹套的水压试验压力p T=( 0.625 )MPa.

3.有一立式容器,下部装有10m深,密度为ρ=1200kg/m3的液体介质,上部气体压力最高达

0.5MPa,工作温度≤100℃,试确定该容器的设计压力p=( 0.5 )MPa;计算压力

p c=( 0.617 )MPa;水压试验压力p T=(0.625 )MPa.

4.标准碟形封头之球面部分内径R i=( 0.9 )D i;过渡圆弧部分之半径r=( 0.17 )D i.

5.承受均匀压力的圆平板,若周边固定,则最大应力是(径向)弯曲应力,且最大应力在圆平板

的(边缘)处;若周边简支,最大应力是( 径向)和( 切向)弯曲应力,且最大应力在圆平板的( 中心)处.

6.凹面受压的椭圆形封头,其有效厚度Se不论理论计算值怎样小,当K≤1时,其值应小于封头内

直径的( 0.15 )%;K>1时,Se应不小于封头内直径的( 0.3 )%.

7.对于碳钢和低合金钢制的容器,考虑其刚性需要,其最小壁厚S min=( 3 )mm;对于高合金钢

制容器,其最小壁厚S min=( 2 )mm.

8.对碳钢,16MnR,15MnNbR和正火的15MnVR钢板制容器,液压试验时,液体温度不得低于

( 5 ) ℃,其他低合金钢制容器(不包括低温容器),液压试验时,液体温度不得低于( 15 ) ℃.

三、判断是非题(是者画√;非者画×)

1.厚度为60mm和6mm的16MnR热轧钢板,其屈服点是不同的,且60mm厚钢板的σs大于6mm

厚钢板的σs. ( ×)

2.依据弹性失效理论,容器上一处的最大应力达到材料在设计温度下的屈服点σs(t)时,即宣告该

容器已经”失效”. ( √)

3.安全系数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数据,按照科学技术发展的总趋势,安全系数将逐渐变小.

( √)

4.当焊接接头结构形式一定时,焊接接头系数随着监测比率的增加而减小. ( ×)

5.由于材料的强度指标σb和σs(σ0.2)是通过对试件作单向拉伸试验而侧得,对于二向或三向应

力状态,在建立强度条件时,必须借助于强度理论将其转换成相当于单向拉伸应力状态的相当应力. ( √)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习题解答

第五章外压圆筒与封头的设计

二、判断是非题(对者画√,错者画X)

1.假定外压长圆筒和短圆筒的材质绝对理想,制造的精度绝对保证,则在任何大的外压下也不会发生弹性失稳。( X )2.18MnMoNbR钢板的屈服点比Q235-AR钢板的屈服点高108%,因此,用18MnMoNbR钢板制造的外压容器,要比用Q235-AR钢板制造的同一设计条件下的外压容器节省许多钢材。

( X )

3.设计某一钢制外压短圆筒时,发现采用20g钢板算得的临界压力比设计要求低10%,后改用屈服点比20g高35%的16MnR钢板,即可满足设计要求。( X )4.几何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的三个不同材料制造的外压圆筒,其临界失稳压力大小依次为:

P cr 不锈钢 > P cr 铝 > P cr 铜。 ( X ) 5. 外压容器采用的加强圈愈多,壳壁所需厚度就愈薄,则容器的总重量就愈轻。( X ) 三、填空题

a) 受外压的长圆筒,侧向失稳时波形数n=(2);短圆筒侧向失稳时波形数为n>(2)的整数。 b) 直径与壁厚分别为D ,S 的薄壁圆筒壳,承受均匀侧向外压p 作用时,其环向应力σθ=

(PD/2S ),经向应力σm (PD/4S ),它们均是(压)应力,且与圆筒的长度L (无)关。 c) 外压容器的焊接接头系数均取为Φ=(1);设计外压圆筒现行的稳定安全系数为m=(3)。 d) 外压圆筒的加强圈,其作用是将(长)圆筒转化成为(短)圆筒,以提高临界失稳压力,

减薄筒体壁厚。加强圈的惯性矩应计及(加强圈)和(加强圈和圆筒有效段组合截面)。 e) 外压圆筒上设置加强圈后,对靠近加强圈的两侧部分长度的筒体也起到加强作用,该部分

长度的范围为(加强圈中心线两侧各为0.55e S D 0的壳体)。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习题解答

第六章 容器零部件

二、填空题:

A 组:

1 法兰联接结构,一般是由(联接)件,(被联接)件和(密封元)件三部分组成。

2 在法兰密封所需要的预紧力一定时,采取适当减小螺栓(直径)和增加螺栓(个数)的办法,对密封是有利的。

3 提高法兰刚度的有效途径是1(增加法兰厚度) 2(减小螺栓作用力臂) 3(增加法兰盘外径)。

4 制定法兰标准尺寸系列时,是以(16MnR )材料,在(200)℃时的力学性能为基础的

5 法兰公称压力的确定与法兰的最大(操作压力),(操作温度)和(法兰材料)三个因素有关。

6 卧式容器双鞍座的设计中,容器的计算长度等于(筒体)长度加上两端凸形封头曲面深度的(2/3)。

7 配有双按时制作的卧室容器,其筒体的危险截面可能出现在(支座)处和(跨距中间)处。

8 卧式容器双鞍座的设计中,筒体的最大轴向总应力的验算条件是:

轴向应力应为(σ拉 ≤[]σt

) 轴向压力应为(σ

≤[]σt

)和(轴向许用压缩应力[]σac 的较小值)

B 组:

1 采用双鞍座时,为了充分利用封头对筒体临近部分的加强作用,应尽可能将支座设计的靠近封头,即A≤(0.25)D 0,且A 不大于(0.2)L

2 在鞍坐标准规定的鞍座包角有θ=(120°) 和θ=(150°)两种。

3 采用补强板对开孔进行等面积补强时,其补强范围是: 有效补强宽度是(}22,2m ax {nt n d d B δδ++=) 外侧有效补强高度是(min {接管实际外伸高度,1nt d h δ=

})

内侧有效补强高度是(min {接管实际内伸高度,2nt d h δ=

})

4 根据等面积补强原则,必须使开孔削弱的截面积A≤A e =(壳体有效厚度减去计算厚度之外的多余面积)A 1+(接管有效厚度减去计算厚度之外的多余面积)A 2+(焊缝金属截面积)A 3。

5 采用等面积补强时,当筒体径Di ≤1500mm时,须使开孔最大直径d≤(1/2)D i ,且不得超过(520)

mm.当筒体直径D i,>1500mm时,,须使开孔最大直径d≤( 1/3)D i,,且不得超过(1000)。

6 现行标准中规定的圆形人孔公称直径有DN(400)mm, DN(450)mm, DN(500)mm, DN(600)mm等四种。

7 现行标准中规定,椭圆形人孔的尺寸为(400)×(250)mm与(380)×(280)mm。

8 现行标准中规定的标准手孔的公称直径有DN(150mm)和DN(250mm)两种。

三、是非判断题

1 法兰密封中,法兰的刚度与强度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2 在法兰设计中,如欲减薄法兰的厚度t,则应加大法兰盘外径D0,加大法兰长径部分尺寸和加大臂

长度。(×)

3 金属垫片材料一般并不要求强度高,为要求其软韧,金属垫片主要用于中高温和中高压的法兰联

接密封。(√)

4 法兰连接中,预紧密封比压大,则工作时可有较大的工作密封比压,有利于保证密封。所以预密

封比压越大越好。(×)

5 正压操作的盛装气体(在设计温度下不冷凝)的圆筒形处贮罐,采用双鞍式支座支承时,可以不

必验算其轴向的拉应力。(×)

四、工程应用题

A 组:

1.选择设备法兰密封面型式及垫片

介质公称压力PN 介质温度适宜密封面型式垫片名称及材料

(MPa)℃

丙烷 1.0 150 平形耐油橡胶石棉垫/耐油橡胶石棉

蒸汽 1.6 200 平形石棉橡胶垫/中压石棉橡胶板

液氨 2.5 ≤50 凹凸或榫槽石棉橡胶垫圈/中压石棉橡胶板氢气 4.0 200 凹凸缠绕式垫圈/08(15)钢带-石棉带

2.试为一精馏塔配塔节与封头的联接法兰及出料口接管法兰。已知条件为:塔体内径800mm,接管公称直径100mm,操作温度300℃,操作压力0.25MPa,材质Q 235-AR。绘出法兰结构图并注明尺寸。

【解】

(1)塔节与封头的联接法兰——容器法兰

根据该塔的工艺条件:温度、压力及塔径,塔节与封头联接的法兰应该选用甲型平焊法兰。根据操作温度、设计压力和使用材料,由表6-4可知应按法兰的公称压力为0.6MPa来选择尺寸。由附录十四表32查得法兰各部尺寸,并绘注于图1中。由表6-1可采用平面密封面,垫片材料为石棉橡胶板,宽度从表6-3中查得值为20mm。联接螺栓为M20,共24个,材料由表6-6查得为35。螺母材料为Q235-A。

(2)出料口接管法兰——管法兰

根据计算压力、法兰材质和工作温度查附录十五表34,确定接管法兰的公称压力为0.25 MPa;根据公称压力、公称直径按表6-10确定法兰类型和密封面型式为突面板式平焊管法兰,法兰标记:HG20592 法兰 PL100-0.25 RF Q235-A。根据公称压力、工作温度由附录十五表35查得垫片选用石棉橡胶垫圈,螺栓、螺柱材质为35。由表36得法兰各部尺寸及螺栓、螺柱规格,并绘于图2中。

图 1甲型平焊法兰(容器法兰)(法兰-RF 800-0.6 JB4702-92)

图 2突面板式平焊管法兰(HG20592 法兰 PL100-0.25 RF Q235-A)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习题解答

第三篇: 典型化工设备的机械设计

第七章管壳式换热器的机械设计

一、思考题

1.衡量换热器好坏的标准大致有哪些?

答:传热效率高,流体阻力小,强度足够,结构可靠,节省材料;成本低;制造、安装、检修方便。

2.列管式换热器主要有哪几种?各有何优缺点?

答:如下表1所示:表 1

3. 列管式换热器机械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答:①壳体直径的决定和壳体壁厚的计算;

②换热器封头选择,压力容器法兰选择; ③管板尺寸确定; ④管子拉脱力的计算; ⑤折流板的选择与计算; ⑥温差应力计算。

此外还应考虑接管、接管法兰选择及开孔补强等。

4. 我国常用于列管式换热器的无缝钢管规格有哪些?通常规定换热管的长度有哪些?

答:我国管壳式换热器常用无缝钢管规格(外径×壁厚),如下表2所示。换热管长度规定为:1500mm, 2000mm, 2500mm, 3000mm, 4500mm, 5000mm, 6000mm, 7500mm, 9000mm, 12000mm

。换热器的换热管长度与公称直径之比,一般在4~25之间,常用的为6~10。立式换热器,其比值多为4~6。

5. 换热管在管板上有哪几种固定方式?各适用范围如何?

答:固定方式有三种:胀接、焊接、胀焊结合。

胀接:一般用在换热管为碳素钢,管板为碳素钢或低合金钢,设计压力不超过

4.0MPa ,设计温度在350℃以下,且无特殊要求的场合。

焊接:一般用在温度压强都较高的情况下,并且对管板孔加工要求不高时。

胀焊结合:适用于高温高压下,连接接头在反复的热冲击、热变形、热腐蚀及介质压

力作用,工作环境极其苛刻,容易发生破坏,无法克服焊接的“间隙腐蚀” 和“应力腐蚀”的情况下。

6. 换热管胀接于管板上时应注意什么?胀接长度如何确定?

答:采用胀接时,管板硬度应比管端硬度高,以保证胀接质量。这样可避免在胀接时管板

产生塑性变形,影响胀接的紧密性。如达不到这个要求时,可将管端进行退火处理,降低硬度后再进行胀接。另外,对于管板及换热器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和操作温度与室温的温差△t ,必须符合表3的规定。

1212

△α=∣α1-α2∣,1/℃。

△t等于操作温度减去室温(20℃)。

7.换热管与管板的焊接连接法有何优缺点?焊接接头的形式有哪些?

答:焊接连接比胀接连接有更大的优越性: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焊接连接能保持连接的紧密性;管板孔加工要求低,可节省孔的加工工时;焊接工艺比胀接工艺简单;在压力

不太高时可使用较薄的管板。

焊接连接的缺点是:由于在焊接接头处产生的热应力可能造成应力腐蚀和破裂;同时

管子与管板间存在间隙,这些间隙内的流体不流动,很容易造成“间隙腐蚀”。

焊接接头的形式有:①管板孔上不开坡口;

②管板孔端开60o坡口;

③管子头部不突出管板;

④孔四周开沟槽。

8.换热管采用胀焊结合方法固定于管板上有何优点?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胀焊结合方法的优点:由于焊接连接产生应力腐蚀及间隙腐蚀,尤其在高温高压下,连接接头在反复的热冲击、热变形、热腐蚀及介质压力作用下,工作环境极其苛刻,

容易发生破坏,无论采用胀接或焊接均难以满足要求。而胀焊结合法能提高连接处的

抗疲劳性能,消除应力腐蚀和间隙腐蚀,提高使用寿命。

主要方法有:先强度焊后贴胀、先强度焊后强度胀、先强度胀后密封焊等多种。

9.管子在管板上排列的标准形式有哪些?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答:排列的标准形式有:①正三角形和转角正三角形排列,适用于壳程介质污垢少,且不

需要进行机械清洗的场合。

②正方形和转角正方形排列,一般可用于管束可抽出清洗管间的

场合。

10.《钢制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规定》中换热器管板设计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其基本思想是:将管束当作弹性支承,而管板则作为放置于这一弹性基础上的圆平板,然后根据载荷大小、管束的刚度及周边支撑情况来确定管板的弯曲应力。由于它比较

全面地考虑了管束的支承和温差的影响,因而计算比较精确。但计算公式较多,计算

过程也较繁杂。但应用计算机进行设计计算,是一种有效的设计方法。

11.换热管分程原因是什么?一般有几种分程方法?应满足什么条件?其相应两侧的管箱隔板形式如何?

答:分程原因:当换热器所需的换热面积较大,而管子做得太长时,就得增大壳体直径,排列较多的管子。此时为了增加管程流速,提高传热效果,须将管束分程,使流体依

次流过各程管子。

分程方法:为了把换热器做成多管程,可在流道室(管箱)中安装与管子中心线相平

行的分程隔板。管程数一般有1,2,4,6,8,10,12等七种。

满足条件:①各程换热管数应大致相等;②相邻程间平均壁温差一般不应超过28℃;

③各程间的密封长度应最短;④分程隔板的形式应简单。

管箱隔板形式有:单层和双层两种。

12.折流板的作用如何?常用有哪些形式?如何定位?

答:在对流传热的换热器中,为了提高壳程内流体的流速和加强湍流强度,以提高传热效率,在壳程内装置折流板。折流板还起支撑换热管的作用。

常用形式有:弓形、圆盘-圆环形和带扇形切口三种。

折流板的固定是通过拉杆和定距管来实现的。拉杆是一根两端皆有螺纹的长杆,一端

拧入管板,折流板就穿在拉杆上,各板之间则以套在拉杆上的定距管来保持板间距离。

最后一块折流板可用螺母拧在拉杆上予以紧固。

13.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中温差应力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补偿温差应力的措施?

答:当操作时,壳体和管子温度都升高,若管壁温度高于壳壁温度,则管子自由伸长量比壳体自由伸长量大,但由于管子与壳体是刚性连接,所以管子和壳体的实际伸长量必

须相等,因此就出现壳体被拉伸,产生拉应力;管子被压缩,产生压应力。此拉、压

应力就是温差应力,也称热应力。

补偿温差应力的措施有:解决壳体与管束膨胀的不一致性;或是消除壳体与管子间刚

性约束,使壳体和管子都自由膨胀和收缩。

①减少壳体与管束间的温度差;

②装设侥性构件;

③使壳体和管束自由热膨胀;

④双套管温度补偿。

14.何谓管子拉脱力?如何定义?产生原因是什么?

答:换热器在操作中,承受流体压力和管壳壁的温度应力的联合作用,这两个力在管子与管板的连接接头处产生了一个拉脱力,使管子与管板有脱离的倾向。

拉脱力的定义:管子每平方米胀接周边上所受到的力,单位为帕。

15.壳程接管挡板的作用是什么?主要有哪些结构形式?

答:在换热器进口处设置挡板(常称为导流筒),它可使加热蒸汽或流体导致靠近管板处才进入管束间,更充分的利用换热面积,目前常用这种结构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能力。

行程问题典型例题及答案详解

行程问题典型例题及答案详解 行程问题是小学奥数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西安小升初考试中的热点题型,纵观近几年试题,基本行程问题、相遇追及、多次相遇、火车、流水、钟表、平均速度、发车间隔、环形跑道、猎狗追兔等题型比比皆是,以下是一些上述类型经典例题(附答案详解)的汇总整理,有疑问可以直接联系我。 例1:一辆汽车往返于甲乙两地,去时用了4个小时,回来时速度提高了1/7,问:回来用了多少时间? 分析与解答:在行程问题中,路程一定,时间与速度成反比,也就是说速度越快,时间越短。设汽车去时的速度为v千米/时,全程为s千米,则:去时,有s÷v=s/v=4,则 回来时的时间为:,即回来时用了3.5小时。评注:利用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解题,其中任一项固定,另外两项都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正比或反比)。 例2:A、B两城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计划用6小时从A城开到B城,汽车行驶了一半路程,因故障在中途停留了30分钟,如果按原计划到达B城,汽车在后半段路程时速度应加快多少? 分析:对于求速度的题,首先一定是考虑用相应的路程和时间相除得到。 解答:后半段路程长:240÷2=120(千米),后半段用时为:6÷2-0.5=2.5(小时),后半段行驶速度应为:120÷2.5=48(千米/时),原计划速度为:240÷6=40(千米/时),汽车在后半段加快了:48-40=8(千米/时)。 答:汽车在后半段路程时速度加快8千米/时。 例3:两码头相距231千米,轮船顺水行驶这段路程需要11小时,逆水每小时少行10千米,问行驶这段路程逆水比顺水需要多用几小时? 分析:求时间的问题,先找相应的路程和速度。 解答:轮船顺水速度为231÷11=21(千米/时),轮船逆水速度为21-10=11(千米/时),逆水比顺水多需要的时间为:21-11=10(小时) 答:行驶这段路程逆水比顺水需要多用10小时。

机械设计基础问答题

机械设计基础问答题 1.试述机械与机构、零件与构件、运动副与约束的涵义。 2.①零件是制造的基本单元;②某些零件固联成没有相对运动的刚性组合称为构件,构件 是运动的基本单元;③构件与构件之间通过一定的相互接触与制约,构成保持相对运动的可动联接,称为运动副;④当构件用运动副联接以后,它们之间的某些相对运动将不能实现,这种对相对运动的限制称为运动副的约束;⑤能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的机构组合系统称为机器;⑥机器与机构总称为机械。 3.何谓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 4.①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构件在同一轴线上用回转副相联接构成复合铰链;②局部自由度是 指不影响机构中输入与输出关系的个别构件的独立运动(凸轮机构中的滚子——提高效率,减少磨损);③运动副引入的约束中,对机构自由度的影响与其他机构重复,这些重复的约束称为虚约束(机械中常设计带有虚约束,对运动情况虽无影响,但往往能使受力情况得到改善)。 5.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什么?若不满足条件,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6.①运动链成为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机构的必要条件为:运动链的自由度必须大于零,主 动构件数必须等于运功链的自由度;②不满足条件时,当自由度为零时,运动链将成为各构件间没有相对运动的刚性构架,当主动构件数大于自由度时,可能会折断构件,当主动构件数小于自由度时,从动件的运动不确定。 7.试述机件损伤和失效的主要形式以及机件工作准则的涵义。 8.①机件的主要的损伤及失效形式有:机件产生整体的或工作表面的破裂或塑性变形,弹 性变形超过允许的限度,工作表面磨损、胶合和其他破环,靠摩擦力工作的机构产生打滑和松动,超过允许强度的强烈震动,等等;②主要准则:强度——机件抵抗断裂、过大的塑性变形或表面疲劳破坏的能力,刚度——机件受载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常用产生单位变形所需的外力或外力矩来表示(提高刚度的办法:改进机件结构,增加辅助支撑或肋板以及减小支点的距离,适当增加断面尺寸)耐磨性——磨损过程中抵抗材料脱落的能力,振动稳定性——机器在工作时不能发生超过容许的振动,耐热性。 9.机械中常用哪些材料?选用材料的原则是什么? 10.1.机械制造中常用的材料是钢和铸铁,其次是有色金属合金以及非金属材料。 11.2.材料选用有3种原则:a:使用要求——考虑机件所受的则和的大小、性质和应力方向 (拉伸为主—钢件;受压机件—铸铁),机件的工作条件,机件的尺寸和重量的限制,机件的重要程度;b:工艺要求;c:经济要求。 12.滑动摩擦根据摩擦面间润滑剂的存在情况,滑动摩擦如何分类? 13.a:干摩擦:两摩擦表面间无任何润滑剂而直接接触的纯净表面间的摩擦状态; 14.b:边界摩擦:摩擦副表面各吸附一层极薄的边界膜,边界膜厚度通常在以下,尚不足 以将微观不平的两接触表面分隔开,两表面间仍有凸峰接触; 15.c:流体摩擦:两摩擦表面完全被流体层分隔开,表面凸峰不直接接触的摩擦状态; 16.d:混合摩擦:干摩擦、边界摩擦、流体摩擦处于混合共存状态下的摩擦状态。 17.试述螺纹牙型的主要种类及应用。 18.a:三角形螺纹:螺纹牙根厚、强度高、牙型角大,当量摩擦系数大、自锁性能好但传 动效率低,适用于联接;

五年级行程问题经典例题

行程问题(一) 专题简析: 行程应用题是专门讲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路程三者关系的应用题。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路程=速度×时间。知道三个量中的两个量,就能求出第三个量。 例1 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车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了32×2=64(千米)。两车同时出发,为什么甲车会比乙车多行64千米呢因为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56-48=8(千米)。64里包含8个8,所以此时两车各行了8小时,东、西两地的路程只要用(56+48)×8就能得出。 32×2÷(56-48)=8(小时) (56+48)×8=832(千米) 答:东、西两地相距832千米。 练习一 》 1,小玲每分钟行100米,小平每分钟行80米,两人同时从学校和少年宫出发,相向而行,并在离中点120米处相遇。学校到少年宫有多少米 2,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65千米,当摩托车行到两地中点处时,与汽车还相距7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2 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快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这时快车与慢车还相距7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答快车3小时行驶40×3=120(千米),这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说明甲、乙两地间路程的一半是120-25=95(千米)。此时,慢车行了95-25-7=63(千米),因此慢车每小时行63÷3=21(千米)。 [ (40×3-25×2-7)÷3=21(千米) 答:慢车每小时行21千米。 练习二 1,兄弟二人同时从学校和家中出发,相向而行。哥哥每分钟行120米,5分钟后哥哥已超过中点50米,这时兄弟二人还相距30米。弟弟每分钟行多少米 2,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32千米。4小时后,剩下的路比全程的一半少8千米,如果改用每小时56千米的速度行驶,再行几小时到达乙地 & 例3 甲、乙二人上午8时同时从东村骑车到西村去,甲每小时比乙快6千米。中午12时甲到西村后立即返回东村,在距西村15千米处遇到乙。求东、西两村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答二人相遇时,甲比乙多行15×2=30(千米),说明二人已行30÷6=5(小时),上午8时至中午12时是4小时,所以甲的速度是15÷(5-4)=15(千米/小时)。 因此,东西两村的距离是15×(5-1)=60(千米)

机械设计经典问答题 附答案

第一课螺纹连接 1.问:常用螺纹的类型主要有哪些? 答:普通螺纹、米制锥螺纹、管螺纹、梯形螺纹、矩形螺纹和锯齿形螺纹。 2.问:哪些螺纹主要用于联接?哪些螺纹主要用于传动? 答:普通螺纹、米制锥螺纹、管螺纹主要用于联接。梯形螺纹、矩形螺纹和锯齿形螺纹主要用于传动。 3.问: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答:螺栓联接、双头螺柱联接、螺钉联接、紧定螺钉联接。其它还有地脚螺栓联接、吊环螺钉联接和T型槽螺栓联接等。 4.问:螺纹联接预紧的目的是什么? 答:预紧的目的在于增强联接的可靠性和紧密性,以防止受载后被联接件间出现缝隙或发生相对滑移。 5.问:螺纹联接防松的方法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哪几种? 答:摩擦防松、机械防松(正接锁住)和铆冲防松(破坏螺纹副关系)等。 6.问:受拉螺栓的主要破坏形式是什么? 答:静载荷下受拉螺栓的损坏多为螺纹部分的塑性变形和断裂。变载荷下多为栓杆部分的疲劳断裂。 7.问:受剪螺栓的主要破坏形式是什么? 答:螺栓杆和孔壁的贴合面上出现压溃或螺栓杆被剪断。 8.问:为了提高螺栓的疲劳强度,在螺栓的最大应力一定时,可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应力幅?并举出三个结构例子。 答:可采取减小螺栓刚度或增大被联接件刚度的方法来降低应力幅。1)适当增加螺栓的长度;2)采用减小螺栓杆直径的腰状杆螺栓或空心螺栓;3)在螺母下面安装弹性元件。 9.问:螺纹联接设计时均已满足自锁条件,为什么设计时还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松措施? 答:在静载荷及工作温度变化不大时,联接一般不会自动松脱。但在冲击、振动、载荷变化、温度变化较大或高温下均造成联接间摩擦力减小或瞬时消失或应力松驰而发生联接松脱。 10.问:横向载荷作用下的普通螺栓联接与铰制孔用螺栓联接两者承受横向载荷的机理有何不同?当横向载荷相同时,两种 答:前者靠预紧力作用,在接合面间产生的摩擦力来承受横向力;后者靠螺栓和被联接件的剪切和挤压来承载。前者由于靠摩擦传力,所需的预紧力很大,为横向载荷的很多倍,螺栓直径也较大。 11.问:承受预紧力Fo和工作拉力F的紧螺栓联接,螺栓所受的总拉力F2是否等于Fo+F?为什么? 答:不等于。因为当承受工作拉力F后,该联接中的预紧力Fo减为残余预紧力F1,故F2=F1+F 12.问:对于紧螺栓联接,其螺栓的拉伸强度条件式中的系数1.3的含义是什么? 答:系数1.3是考虑到紧联接时螺栓在总拉力F2的作用下可能补充拧紧,故将总拉力增加30%以考虑此时扭转切应力的影响。 第二课带传动 1.问:带传动常用的类型有哪些? 答:在带传动中,常用的有平带传动、V带传动、多楔带传动和同步带传动等。 2.问:V带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机械设计基础试题含参考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试卷 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把所选择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铰链四杆机构中,能实现急回运动的是B A.双摇杆机构 B.曲柄摇杆机构 C.双曲柄机构 D.对心曲柄滑块机构 2.平面连杆机构中,当传动角γ较大时,则A A.机构的传力性能较好 B. 机构的传力性能较差 C.可以满足机构的自锁要求 D.机构的效率较低3.当一对渐开线齿轮制成后,即使两轮的中心距稍有改变,其角速度比仍保持 原值不变,原因是:D A. 压力角不变 B. 啮合角不变 C.节圆半径不变 D. 基圆半径不变 【】 4.渐开线齿轮实现连续传动时,其重合度为D A.ε<0 B.ε=0 C.ε<1 D. ε≥1 【】 5. 塑性材料制成的零件进行静强度计算时,其极限应力为B A.σB B. σs C. σ0 D. σ-1【】 6. 下列四种螺纹中,自锁性能最好的是B A.粗牙普通螺纹 B.细牙普通螺纹 C.梯形螺纹 D.锯齿形螺纹 【】 7.普通平键联接在选定尺寸后,主要是验算其A A.挤压强度 B. 剪切强度 C.弯曲强度 D. 耐磨性【】8.一对相啮合的圆柱齿轮的Z2>Z1,b1>b2,其接触应力的大小是C A.σH1<σH2 B. σH1 >σH2 C. σH1=σH2 D. 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 【】 9.实际齿数相同时,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和直齿圆锥齿轮三者齿形系 数之间的关系为A A.直齿圆柱齿轮的最大 B. 斜齿圆柱齿轮的最大 C.直齿圆锥齿轮的最大 D. 三者数值相同 【】 10.在润滑良好的条件下,为提高蜗杆传动的啮合效率,可采用的方法为:C A.减小齿面滑动速度υs B. 减少蜗杆头数Z1 C.增加蜗杆头数Z1 D. 增大蜗杆直径系数q

七年级行程问题经典例题

第十讲:行程问题分类例析 主讲:何老师 行程问题有相遇问题,追及问题,顺流、逆流问题,上坡、下坡问题等.在运动形式上分直线运动及曲线运用(如环形跑道). 相遇问题是相向而行.相遇距离为两运动物体的距离和.追及问题是同向而行,分慢的在快的前面或慢的先行若干时间,快的再追及,追及距离慢快S S S +=.顺逆流、顺风逆风、上下坡应注意运动方向,去时顺流, 回时则为逆流. 一、相遇问题 例1:两地间的路程为360km ,甲车从A 地出发开往B 地,每小时行72km ;甲车出发25分钟后,乙车从B 地出发开往A 地,每小时行使48km ,两车相遇后,各自按原来速度继续行使,那么相遇以后,两车相距100km 时,甲车从出发开始共行驶了多少小时? 分析:利用相遇问题的关系式(相遇距离为两运动物体的距离和)建立方程. 解答:设 甲车共 行使了 xh ,则乙车行使了h x )(60 25-.(如图1) 依题意,有72x+48)(60 25-x =360+100,

解得x=4. 因此,甲车共行使了4h. 说明:本题两车相向而行,相遇后继续行使100km ,仍属相遇问题中的距离,望读者仔细体会. 例2:一架战斗机的贮油量最多够它在空中飞行 4.6h,飞机出航时顺风飞行,在静风中的速度是575km/h,风速25 km/h,这架飞机最多能飞出多少千米就应返回? 分析:列方程求解行程问题中的顺风逆风问题. 顺风中的速度=静风中速度+风速 逆风中的速度=静风中速度-风速 解答:解法一:设这架飞机最远飞出xkm 就应返回. 依题意,有6425 57525575.=-++x x 解得:x=1320. 答:这架飞机最远飞出1320km 就应返回. 解法二: 设飞机顺风飞行时间为th. 依题意,有(575+25)t=(575-25)(4.6-t), 解得:t=2.2.

(完整版)机械设计基础2套试题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试题七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正确啮合条件是模数相等,压力角相等。 2、凸轮机构的种类繁多,按凸轮形状分类可分为:盘形凸轮、移动凸轮、圆柱凸轮。 3、 V带传动的张紧可采用的方式主要有:调整中心距和张紧轮装置。 4、齿轮的加工方法很多,按其加工原理的不同,可分为范成法和仿形法。 5、平面四杆机构中,若各杆长度分别为a=30,b=50,c=80,d=90,当以a为机架,则该四杆机构为双曲柄机构。 6、凸轮机构从动杆的运动规律,是由凸轮轮廓曲线所决定的。 7、被联接件受横向外力时,如采用普通螺纹联接,则螺栓可能失效的形式为__拉断。 二、单项选择题(每个选项0.5分,共20分) ()1、一对齿轮啮合时 , 两齿轮的 c 始终相切。 (A)分度圆 (B) 基圆 (C) 节圆 (D) 齿根圆 ()2、一般来说, a 更能承受冲击,但不太适合于较高的转速下工作。 (A) 滚子轴承 (B) 球轴承 (C) 向心轴承 (D) 推力轴承 ()3、四杆机构处于死点时,其传动角γ为A 。 (A)0°(B)90°(C)γ>90°(D)0°<γ<90° ()4、一个齿轮上的圆有 b 。 (A)齿顶圆和齿根圆(B)齿顶圆,分度圆,基圆和齿根圆 (C)齿顶圆,分度圆,基圆,节圆,齿根圆(D)分度圆,基圆和齿根

()5、如图所示低碳钢的σ-ε曲线,,根据变形发生的特点,在塑性变形阶段的强化阶段(材料恢复抵抗能力)为图上 C 段。 (A)oab (B)bc (C)cd (D)de ()6、力是具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所以力是 d 。 (A)刚体(B)数量(C)变形体(D)矢量 ()7、当两轴距离较远,且要求传动比准确,宜采用。 (A) 带传动 (B)一对齿轮传动 (C) 轮系传动(D)螺纹传动 ()8、在齿轮运转时,若至少有一个齿轮的几何轴线绕另一齿轮固定几何轴线转动,则轮系称为 a 。 (A) 行星齿轮系 (B) 定轴齿轮系 (C)定轴线轮系(D)太阳齿轮系 ()9、螺纹的a 被称为公称直径。 (A) 大径 (B)小径 (C) 中径(D)半径 ()10、一对能满足齿廓啮合基本定律的齿廓曲线称为 D 。 (A) 齿轮线 (B) 齿廓线 (C)渐开线(D)共轭齿廓 ( B )11、在摩擦带传动中是带传动不能保证准确传动比的原因,并且是不可避免的。 (A) 带的打滑 (B) 带的弹性滑动 (C) 带的老化(D)带的磨损 ( D)12、金属抵抗变形的能力,称为。 (A) 硬度 (B)塑性 (C)强度(D)刚度 ( B)13、凸轮轮廓与从动件之间的可动连接是 B。 (A)转动副(B) 高副 (C) 移动副(D)可能是高副也可能是低副 ( B)14、最常用的传动螺纹类型是 c 。 (A)普通螺纹(B) 矩形螺纹(C) 梯形螺纹(D)锯齿形螺纹 ()15、与作用点无关的矢量是 c 。 (A)作用力(B) 力矩 (C) 力偶(D)力偶矩 ()16、有两杆,一为圆截面,一为正方形截面,若两杆材料,横截面积及所受载荷相同,长度不同,则两杆的 c 不同。 (A)轴向正应力σ(B) 轴向线应变ε(C) 轴向伸长△l(D)横向线应变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复习题)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期末复习题 一、选择题(共75题): 1、在一定条件下使化工原料(物料、介质)发生化学和物理变化,进而得到所需要的新物质(产品)的生产过程,称为:() A:化学工业B:化工生产C:过程工业 2、机械工作时不运动,依靠特定的机械结构等条件,让物料通过机械内部自动完成工作任务的,称为:() A:化工设备B:化工机械C:化工机器 3、化工容器中主要用于完成介质的热量交换的是:() A:反应压力容器B:分离类容器C:换热压力容器 4、某一化工容器的设计压力为5MPa,那么该容器属于:() A:低压压力容器B:中压压力容器C:高压压力容器 5、以下属于列管式换热器组成部件的是:() A:管板B:塔盘C:燃烧器 6、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最大的缺点是会产生很大的:() A:温差应力B:流体阻力C:温差轴向力 7、列管式换热器中,管子与管板为活动连接的是:() A:固定管板式换热器B:浮头式换热器C:U形管式换热器 8、为了避免壳程流体对换热管产生的剧烈冲刷,延长换热管的使用寿命,我们应在壳程流体入口处设置:() A:设备法兰B:安全附件C:缓冲挡板与接管 9、列管式换热器中,折流板与支持板的固定主要是通过()来实现: A:拉杆和定距管B:导流筒C:填料函 10、板式塔总体结构分为塔顶、塔体和群座部分,其中塔顶部分主要功能是:() A:固液分离B:气液分离C:液体再分布 11、板式塔总体结构分为塔顶、塔体和群座部分,其中塔体部分主要结构元件是:()A:泡罩B:浮阀C:塔盘 12、浮阀塔中最常用的F-1型浮阀,其避免浮阀与塔板粘黏的装置是:() A:阀腿B:降液管C:定距片 13、填料塔所用的填料分为实体填料和网体填料两大类,以下属于网体填料的是:()A:拉西环B:鲍尔环C:鞍形网 14、填料塔所用的填料分为实体填料和网体填料两大类,以下属于实体填料的是:()A:波纹板B:阶梯环C:鞍形网 15、搅拌反应釜为了使参加反应的各种物料混合均匀、接触良好,以加速反应进行和便于反应控制,我们需要设置:() A:传热装置B:搅拌装置C:轴封装置 16、搅拌反应釜为了使釜体内温度控制在反应所需的范围内,我们需要设置:() A:传热装置B:搅拌装置C:轴封装置 17、搅拌反应釜为了保持设备内的压力(或真空度),防止反应物料逸出和杂质的渗入,我们需要设置:() A:传热装置B:搅拌装置C:轴封装置

五年级行程问题典型练习题

行程问题(一) 【知识分析】 相遇是行程问题的基本类型,在相遇问题中可以这样求全程:速度和×时间=路程,今天,我们学校这类问题。 【例题解读】 例1客车和货车同时分别从两地相向而行,货车每小时行85千米,客车每小时行90千米,两车相遇时距全程中点8千米,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根据题意,两车相遇时货车行了全程的一半-8千米,客车行了全程的一半+8千米,也就是说客车比货车多行了8×2=16千米,客车每小时比货车多行90-85=5千米。那么我们先求客车和货车两车经过多少小时在途中相遇,然后再求出总路程。 (1)两车经过几小时相遇?8×2÷(90-85)=3.2小时 (2)两地相距多少千米?(90+85)×3.2=560(千米) 例2小明和小丽两个分别从两地同时相向而行,8小时可以相遇,如果两人每小时多少行1.5千米,那么10小时相遇,两地 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两人每小时多少行1.5千米,那么10小时相遇,如果以这样的速度行8小时,这时两个人要比原来少行1.5×2×8=24(千米)这24千米两人还需行10-8=2(小时),那么减速后的速度和是24÷2=12(千米)容易求出两地的距离 1.5×2×8÷(10-8)×=120千米 【经典题型练习】

1、客车和货车分别从两地同时相向而行,2.5小时相遇,如果两车 每小时都比原来多行10千米,则2小时就相遇,求两地的距离? 2、在一圆形的跑道上,甲从a点,乙从b点同时反方向而行,8 分钟后两人相遇,再过6分钟甲到b点,又过10分钟两人再次相遇,则甲环形一周需多少分钟?

【知识分析】 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合起来走一个全程,第二次相遇走了几个全程呢?今天,我们学习这类问题 【例题解读】 例 a、b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甲地95千米处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以原速行驶,分别到达对方站点后立即返回,在离乙地55千米处第二次相遇,求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分析】a、b两车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合走了一个全程,当两年合走了一个全程时,a车行了95千米 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两车一共行了三个全程,a车应该行了95×3=285(千米)通过观察,可以知道a车行了一个全程还多55千米,用285千米减去55千米就是甲乙两地相距的距离 95×3—55=230千米 【经典题型练习】 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a地75千米相 遇,相遇后两辆车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后立即返回,第二次相遇在离b地45千米处,求a、b两地的距离 2、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对开出,第一次相遇在距乙站 80千米的地方,相遇后两车仍以原速前进,在到达对方站点后立即沿原路返回,两车又在距乙站82千米处第二次相遇,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答辩经典题目复习进程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答辩经典题目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答辩经典题目 1. 你所设计的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如何确定和分配的? 答题要点:由选定的电动机满载转速和工作机转速,得传动装置总传动比为:i w m n n = 总传动比为各级传动比的连乘积,即 齿轮带i i i ?=,V 带传动的传动比范围在2—4 间,单级直齿轮传动的传动比范围在3—6间,一般前者要小于后者。 2. 在闭式齿轮传动中,若将齿轮设计成软齿面,一般使两齿轮齿面硬度有一 差值,为多少HBS ?,为什么有差值? 答题要点:20—50HBS ;因为一对齿轮在同样时间,小齿轮轮齿工作次数较大齿轮的材料多,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较大齿轮低为使其强度和寿命接近,小齿轮齿面硬度应较大齿轮大。 3. 简述减速器上部的窥视孔的作用。其位置的确定应考虑什么因素? 答题要点:在减速器上部开窥视孔,可以看到传动零件啮合处的情况,以便检查齿面接触斑点和齿侧间隙。润滑油也由此注入机体内。窥视孔开在机盖的顶部,应能看到传动零件啮合,并有足够的大小,以便于检修。 4. 轴上的传动零件(如齿轮)用普通平键作周向固定时,键的剖面尺寸b ×h 值是根据何参数从标准中查得? 答题要点:与齿轮相配合处轴径的大小;答辩时,以从动齿轮上键联接为例,让考生实际操作。 5. 当被联接件之一不易作成通孔,且需要经常拆卸时,宜采用的螺纹联接形 式是螺栓联接、双头螺柱联接还是螺钉联接? 答题要点:螺钉联接。 6. 在设计单级原柱齿轮减速器时,一般减速器中的最大齿轮的齿顶距箱体的 距离大于30—50mm ,简述其主要目的。 答题要点:圆柱齿轮和蜗杆蜗轮浸入油的深度以一个齿高为宜,但不应小于10mm ,为避免油搅动时沉渣泛起,齿顶到油池底面的距离不应小于30~50mm 7. 你所设计的齿轮减速器中的齿轮传动采用何种润滑方式?轴承采用何种润 滑方式?简述润滑过程。 答题要点:齿轮传动采用浸油润滑方式;轴承采用飞溅润滑或脂润滑方式。以飞溅润滑为例,当轴承利用机体内的油润滑时,可在剖分面联接凸缘上做出输油沟,使飞溅的润滑油沿着机盖经油沟通过端盖的缺口进入轴承 8. 简述减速器的油标的作用。 答题要点:检查减速器内油池油面的高度,经常保持油池内有适量的油,一般在箱体便于观察、油面较稳定的部位,装设油标。 9. 齿轮和轴满足何种条件时,应齿轮和轴一体,作成齿轮轴。

机械设计基础问答题简答题答案

1. 试述齿廓啮合基本定律。1.所谓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是指:作平面啮合的一对齿廓,它们的瞬时接触点的公法线,必于两齿轮的连心线交于相应的节点C,该节点将齿轮的连心线所分的两个线段的与齿轮的角速成反比。 2. 试述螺纹联接防松的方法。2.螺纹连接的防松方法按工作原理可分为摩擦防松、机械防松及破坏螺纹副防松。摩擦防松有:弹簧垫圈、双螺母、椭圆口自锁螺母、横向切口螺母机械防松有:开口销与槽形螺母、止动垫圈、圆螺母止动垫圈、串连钢丝破坏螺纹副防松有:冲点法、端焊法、黏结法。 3. 试分析影响带传动承载能力的因素? 3.初拉力Fo? 包角a? 摩擦系数f? 带的单位长度质量q? 速度v. 4.简述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主要有哪四种?螺栓联接、螺钉联接、双头螺柱联接、紧定螺钉联接.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有哪些?降低螺栓总拉伸载荷的变化范围;改善螺纹牙间的载荷分布;减小应力集中;避免或减小附加应力。6.滚动轴承的基本类型有哪些?调心球轴承、调心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推力球轴承、深沟球轴承、角接触球轴承、推力圆柱滚子轴承、圆柱滚子轴承、滚针轴承等。1.简述轮齿的失效形式主要有哪五种?轮齿折断、齿面点蚀、齿面胶合、齿面磨损、齿面塑性变形3.试说明滚动轴承代号6308的含义。.6─深沟球轴承3─中系列08─内径d=40mm公差等级为0级游隙组为0组4.简述联轴器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联轴器分为刚性联轴器和弹性联轴器。刚性联轴器又分为固定式和可移式。固定式刚性联轴器不能补偿两轴的相对位移。可移式刚性联轴器能补偿两轴的相对位移。弹性联轴器包含弹性元件,能补偿两轴的相对位移,并具有吸收振动和缓和冲击的能力5.常用的螺纹紧固件有哪些?常用的螺纹紧固件品种很多,包括螺栓、双头螺柱、螺钉、紧定螺钉、螺母、垫圈等。6说出凸轮机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冲击特性及应用场合。答:等速运动规律、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简谐运动规律(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等速运动规律有刚性冲击,用于低速轻载的场合;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有柔性冲击,用于中 低速的场合;简谐运动规律(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当有停歇区间时有柔性冲击,用于中低速场合、当无停歇区间时无柔性冲击,用于高速场合7说明带的弹性滑动与打滑的区别。弹性滑动是由于带传动时的拉力差引起的,只要传递圆周力,就存在着拉力差,所以弹性滑动是不可避免的;而打滑是由于过载引起的,只要不过载,就可以避免打滑,所以,打滑是可以避免的8简述齿廓啮合基本定律。不论齿廓在任何位置接触,过接触点所做的公法线一定通过连心线上一定点,才能保证传动比恒定不变9为什么闭式蜗杆传动必须进行热平衡计算?蜗杆传动存在着相对滑动,摩擦力大,又因为闭式蜗杆传动散热性差,容易产生胶合,所以要进行热平衡计算1说明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及应用。螺栓连接、双头螺柱连接、螺钉连接、紧定螺钉连接。螺栓连接用于被连接件不厚、通孔且经常拆卸的场合;双头螺柱连接用于被连接件之一较厚、盲孔且经常拆卸的场合;螺钉连接用于被连接件之一较厚、盲孔且不经常拆卸的场合2轴上零件的周向固定各有哪些方法?周向固定:键连接、花键连接、过盈配合连接3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方法主要有哪些种类?各有什么特点?轴向固定:轴肩、轴环、轴套、轴端挡板、弹性档圈轴肩、轴环、轴套固定可靠,可以承受较大的轴向力;弹性档圈固定可以承受较小的轴向 1请说明平面机构速度瞬心的概念,并简述三心定理。答:速度瞬心定义为:互相作平面相对运动的两构件上在任一瞬时其相对速度为零的重合点。或说是作平面相对运动的两构件上在任一瞬时其速度相等的重合点(即等速重合点)。三心定理:作平面运动的三个构件共有三个瞬心,他们位于同一直线上。2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与打滑有什么区别?答:弹性滑动和打滑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打滑是指由于过载引起的全面滑动,是一种传动失效的表现,应当避免。弹性滑动是由带材料的弹性和紧边、松边的拉力差引起的。只要带传动具有承载能力,出现紧边和松边,就一定会发生弹性滑动,所以弹性滑动是不可以避免的。3按轴工作时所受载荷不同,可把轴分成那几类?如何分类?答: 转轴,心轴,传动轴。转轴既传递转矩又承受弯矩。传动轴只传递转矩而不承受弯矩或承受弯矩很小。心轴则承受弯矩而不传递转矩。4螺纹连接为什么要防松?有哪几类防松方法?答:在静载荷作用下且工作温度变化不大时,螺纹连接不会自动松脱。但是在冲击、振动和变载荷作用下,或当温度变化很大时,螺纹副间的摩擦力可能减小或瞬间消失,这种现象多次重复就会使连接松脱,影响连接的正常工作,甚至会发生严重事故。因此,设计时必须采取防松。摩擦防松,机械防松,破坏螺纹副关系。5 简述动压油膜形成的必要条件。答:相对运动表面间必须形成收敛形间隙;要有一定的相对运动速度,并使润滑油从大口流入,从小口流出。间隙间要充满具有一定粘

行程问题经典例题

8.如图3-1,甲和乙两人分别从一圆形场地的直径两端点同时开始以匀速按相反的方向绕此 圆形路线运动,当乙走了100米以后,他们第一次相遇,在甲走完一周前60米处又第二次 相遇.求此圆形场地的周长. 【分析与解】 注意观察图形,当甲、乙第一次相遇时,甲乙共走完 12圈的路程,当甲、乙第二次相遇时,甲乙共走完1+12=32 圈的路程. 所以从开始到第一、二次相遇所需的时间比为1:3,因而第二次相遇时乙行走的总路 程为第一次相遇时行走的总路程的3倍,即100×3=300米. 有甲、乙第二次相遇时,共行走(1圈-60)+300,为 32 圈,所以此圆形场地的周长为480米. 行程问题分类例析 欧阳庆红 行程问题有相遇问题,追及问题,顺流、逆流问题,上坡、下坡问题等.在运动形式上 分直线运动及曲线运用(如环形跑道). 相遇问题是相向而行.相遇距离为两运动物体的距离 和.追及问题是同向而行,分慢的在快的前面或慢的先行若干时间,快的再追 及,追及距离慢快S S S +=.顺逆流、顺风逆风、上下坡应注意运动方向,去时顺流,回时则为逆流. 一、相遇问题 例1:两地间的路程为360km ,甲车从A 地出发开往B 地,每小时行72km ;甲车出发25 分钟后,乙车从B 地出发开往A 地,每小时行使48km ,两车相遇后,各自按原来速度继续 行使,那么相遇以后,两车相距100km 时,甲车从出发开始共行驶了多少小时? 分析:利用相遇问题的关系式(相遇距离为两运动物体的距离和)建立方程.

解答:设甲车共行使了xh,则乙车行使了h x) ( 60 25 -.(如图1) 依题意,有72x+48) ( 60 25 - x=360+100, 解得x=4. 因此,甲车共行使了4h. 说明:本题两车相向而行,相遇后继续行使100km,仍属相遇问题中的距离,望读者仔细体会. 例2:一架战斗机的贮油量最多够它在空中飞行 4.6h,飞机出航时顺风飞行,在静风中的速度是575km/h,风速25 km/h,这架飞机最多能飞出多少千米就应返回? 分析:列方程求解行程问题中的顺风逆风问题. 顺风中的速度=静风中速度+风速 逆风中的速度=静风中速度-风速 解答:解法一:设这架飞机最远飞出xkm就应返回. 依题意,有6 4 25 575 25 575 . = - + + x x 解得:x=1320. 答:这架飞机最远飞出1320km就应返回. 解法二:设飞机顺风飞行时间为th. 依题意,有(575+25)t=(575-25)(4.6-t), 解得:t=2.2. (575+25)t=600×2.2=1320. 答:这架飞机最远飞出1320km就应返回. 说明:飞机顺风与逆风的平均速度是575km/h,则有6 4 575 2 . = x ,解得x=1322.5.错误原因在于飞机平均速度不是575km/h,而是) / (h km v v v v v x v x x 574 550 600 550 600 2 2 2 ≈ + ? ? = + ? = +逆 顺 逆 顺 逆 顺 例3:甲、乙两人在一环城公路上骑自行车,环形公路长为42km,甲、乙两人的速度分别为21 km/h、14 km/h. (1)如果两人从公路的同一地点同时反向出发,那么经几小时后,两人首次相遇? (2)如果两人从公路的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出发,那么出发后经几小时两人第二次相遇? 分析:这是环形跑道的行程问题. 解答:(1)设经过xh两人首次相遇. 依题意,得(21+14)x=42, 解得:x=1.2. 因此,经过1.2小时两人首次相遇. (3)设经过xh两人第二次相遇. 依题意,得21x-14x=42×2, 图1

机械设计基础典型试题二

机械设计基础典型试题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总分20分) 1.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原动构件数 ( ) 机构的自由度数。 A.多于 B. 等于 C. 少于 2. 凸轮机构在从动杆运动规律不变情况下,若缩小凸轮基园半径,则压力角 ( ) 。 A. 减小 B. 不变 C. 增大 3. 在铰链四杆机构中,有可能出现死点的机构是 ( ) 机构。 A. 双曲柄 B. 双摇杆 C. 曲柄摇杆 4. 一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如果安装时中心距A>,其传动比i ( )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5. 蜗杆传动效率较低,为了提高其效率,在一定的限度内可以采用较大的 ( ) 。 A. 模数 B. 蜗杆螺旋线升角 C. 蜗杆直径系数 D. 蜗杆头数 6. 当两个被联接件之一太厚,不宜制成通孔,且联接需要经常拆装时,适宜采用 ( ) 联接。 A. 螺栓 B. 螺钉 C. 双头螺柱 7. 带传动工作时产生弹性滑动的主要原因是 ( ) 。 A. 带的预拉力不够 B. 带的紧边和松边拉力不等 C. 带和轮之间的摩擦力不够 8. 有A、B两对齿轮传动,A对齿轮的齿宽系数比B对齿轮大,其它条件相同,则其齿向载荷分布不均 的程度 ( ) 。 A. A对小 B. B对小 C. A、B对相同 9. 凸缘联轴器和弹性圈柱销联轴器的型号是按 ( ) 确定的。

A. 许用应力 B. 许算转矩 C. 许用功率 10. 一根转轴采用一对滚动轴承支承,其承受载荷为径向力和较大的轴向力,并且有冲击、振动较 大。因此宜选择 ( ) 。 A. 深沟球轴承 B. 角接触球轴承 C. 圆锥滚子轴承 二、填空题(每小题 2分) 1. 两构件通过 ( ) 或 ( ) 接触组成的运动副称为高副;通过 ( ) 接触组成的运动副称为低 副。 2. 齿轮在轴上的周向固定,通常是采用 ( ) 联接,其截面尺寸是根据 ( ) 查取标准而确定的. 3. 一对标准斜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是 ( ) 。 4. 软齿面的闭式齿轮传动的设计准则是 ( ) 。 5. 链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设计时从 ( ) 图中选择链条的链号。 6. 带传动工作时,带中的应力有 ( ) 、 ( ) 和 ( ) ,其中最大应力发生在 ( )处。 7. 蜗杆作主动件的蜗杆传动可以具有自锁作用,其含义是 ( ) ,实现自锁的条件是( )。 8. 转轴的设计步骤一般是先按 ( ) 粗略计算 d min ,然后进行 ( ) ,最后选择危险截面按 ( )校核计算。 9. 滑动轴承润滑作用是减少 ( ) ,提高 ( ) ,轴瓦的油槽应该开在 ( ) 载荷的部位. 10. 6313 轴承,其类型是 ( ) 轴承, ( ) 系列,内径 ( ) mm , ( ) 级精度。

机械设计基础习题及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复习题(一)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符号√,错误的打符号× 1.在实际生产中,有时也利用机构的"死点"位置夹紧工件。( ) 2. 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的条件是:原动件的个数等于机构的自由度数。( ) 3.若力的作用线通过矩心,则力矩为零。( ) 4.平面连杆机构中,连杆与从动件之间所夹锐角称为压力角。( ) 5.带传动中,打滑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 6.在平面连杆机构中,连杆与曲柄是同时存在的,即只要有连杆就一定有曲柄。 ( ) 7.标准齿轮分度圆上的齿厚和齿槽宽相等。( ) 8.平键的工作面是两个侧面。( ) 9.连续工作的闭式蜗杆传动需要进行热平衡计算,以控制工作温度。( ) 10.螺纹中径是螺纹的公称直径。() 11.刚体受三个力作用处于平衡时,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交于一点。( ) 12.在运动副中,高副是点接触,低副是线接触。( ) 13.曲柄摇杆机构以曲柄或摇杆为原动件时,均有两个死点位置。( ) 14.加大凸轮基圆半径可以减少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 15.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不产生根切的最少齿数是15。( ) 16.周转轮系的自由度一定为1。( ) 17.将通过蜗杆轴线并与蜗轮轴线垂直的平面定义为中间平面。( ) 18.代号为6205的滚动轴承,其内径为25mm。( ) 19.在V带传动中,限制带轮最小直径主要是为了限制带的弯曲应力。( ) 20.利用轴肩或轴环是最常用和最方便可靠的轴上固定方法。( ) 二、填空题 1.直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是相等,相等。 2.螺杆相对于螺母转过一周时,它们沿轴线方向相对移动的距离称为 。 3.在V带传动设计中,为了限制带的弯曲应力,应对带轮的 加以限制。 4.硬齿面齿轮常用渗碳淬火来得到,热处理后需要加工。5.要将主动件的连续转动转换为从动件的间歇转动,可用机构。6.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方法有、、、等。7.常用的滑动轴承材料分为、、三类。8.齿轮轮齿的切削加工方法按其原理可分为和两类。9.凸轮机构按从动件的运动形式和相对位置分类,可分为直动从动件凸轮机构和凸轮机构。 10.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及带与带轮的磨损。11.蜗杆传动对蜗杆导程角和蜗轮螺旋角的要求是两者大小和旋向。闭式蜗杆传动必须进行以控制油温。12.软齿面齿轮常用中碳钢或中碳合金钢制造,其中大齿轮一般经处理,而小齿轮采用处理。

数学行程问题公式大全及经典习题答案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关键问题 确定行程过程中的位置路程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速度和 相遇问题(直线) 甲的路程+乙的路程=总路程 相遇问题(环形) 甲的路程 +乙的路程=环形周长 追及问题 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 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 路程差=追及时间×速度差 追及问题(直线) 距离差=追者路程-被追者路程=速度差X追及时间 追及问题(环形) 快的路程-慢的路程=曲线的周长 流水问题 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 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解题关键 船在江河里航行时,除了本身的前进速度外,还受到流水的推送或顶逆,在这种情况下计算船只的航行速度、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叫做流水行船问题。 流水行船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种,因此行程问题中三个量(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在这里将要反复用到.此外,流水行船问题还有以下两个基本公式: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1)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2) 这里,船速是指船本身的速度,也就是在静水中单位时间里所走过的路程.水速,是指水在单位时间里流过的路程.顺水速度和逆水速度分别指顺流航行时和逆流航行时船在单位时间里所行的路程。 根据加减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由公式(l)可以得到: 水速=顺水速度-船速, 船速=顺水速度-水速。 由公式(2)可以得到: 水速=船速-逆水速度, 船速=逆水速度+水速。 这就是说,只要知道了船在静水中的速度,船的实际速度和水速这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另外,已知船的逆水速度和顺水速度,根据公式(1)和公式(2),相加和相减就可以得到: 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例:设后面一人速度为x,前面得为y,开始距离为s,经时间t后相差a米。那么 (x-y)t=s-a 解得t=s-a/x-y. 追及路程除以速度差(快速-慢速)=追及时间 v1t+s=v2t (v1+v2)t=s t=s/(v1+v2) (一)相遇问题 两个运动物体作相向运动或在环形跑道上作背向运动,随着时间的发展,必然面对面地相遇,这类问题叫做相遇问题。它的特点是两个运动物体共同走完整个路程。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行程问题,一般是指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根据数量关系可分成三种类型:求路程,求相遇时间,求速度。 它们的基本关系式如下: 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 另一个速度=甲乙速度和-已知的一个速度 (二)追及问题 追及问题的地点可以相同(如环形跑道上的追及问题),也可以不同,但方向一般是相同的。由于速度不同,就发生快的追及慢的问题。 根据速度差、距离差和追及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罕用下面的公式: 距离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距离差÷速度差 速度差=距离差÷追及时间

机械设计复习题1(西北工大)

B.脉动循环 C.循环特性r=-0.5的循环 D.循环特性r=+1的循环 5、零件的工作安全系数为_____。 A.零件的极限应力比许用应力 B.零件的极限应力比零件的工作应力 C.零件的工作应力比许用应力 D.零件的工作应力比许用应力 6、脉动循环应力的循环特性为_____。 A.1 B.-1 C.0 D.其它值 7、外圈固定内圈随轴转动的滚动轴承,其内圈上任一点的接触应力为_____。 A.对称循环交变应力 B.静应力 C.不稳定的脉动循环交变应力 D.稳定的脉动循环交变应力 8、下面四种叙述中,____是正确的。 A.变应力只能由变载荷产生 B.静载荷不能产生变应力 C.变应力是由静载荷产生 D.变应力是由变载荷产生,也可能由静载荷产生 答案:A、B、A、B、B、C、C、D

1、采用普通螺栓联接的凸缘联轴器,在传递转矩时,__。 A、螺栓的横截面受剪切 B、螺栓与螺栓孔配合面受挤压 C、螺栓同时受剪切与挤压 D、螺栓受拉伸与扭转作用 2、当螺纹公称直径、牙型角、螺纹线数相同时,细牙螺纹的自锁性能比粗牙螺纹的自锁 性能__。 A、好 B、差 C、相同 D、不一定 3、用于联接的螺纹牙型为三角形,这是因为三角形螺纹__。 A 牙根强度高,自锁性能好B、传动效率高 C、防振性能好 D、自锁性能差 4、若螺纹的直径和螺旋副的摩擦系数一定,则拧紧螺母时的效率取决于螺纹的__。 A、螺距和牙型角 B、升角和头数 C、导程和牙形斜角 D、螺距和升角 5、对于联接用螺纹,主要要求联接可靠,自锁性能好,故常选用__。 A、升角小,单线三角形螺纹 B、升角大,双线三角形螺纹 C、开角小,单线梯形螺纹 D、升角大,双线矩形螺纹 6、用于薄壁零件联接的螺纹,应采用__。 A、三角形细牙螺纹 B、梯形螺纹 C、锯齿形螺纹 D、多线的三角形粗牙螺纹 7、当铰制孔用螺栓组联接承受横向载荷或旋转力矩时,该螺栓组中的螺栓__。 A、必受剪切力作用 B、必受拉力作用 C、同时受到剪切与拉伸 D、既可能受剪切,也可能受挤压作用 8、计算紧螺栓联接的拉伸强度时,考虑到拉伸与扭转的复合作用,应将拉伸载荷增加 到原来的__倍。 A、l.l B、l.3 C、1.25 D、0.3 9、在螺栓联接中,有时在一个螺栓上采用双螺母,其目的是__。 A、提高强度 B、提高刚度 C、防松 D、减小每圈螺纹牙上的受力 10、在同一螺栓组中,螺栓的材料、直径和长度均应相同,这是为了__。 A、提高强度 B、提高刚度 C、外形美观 D、降低成本 11、紧螺栓联接在按拉伸强度计算时,应将拉伸载荷增加到原来的1.3倍,这是考虑__。 A、螺纹的应力集中 B、扭转切应力作用 C、安全因素 D、载荷变化与冲击 12、预紧力为F'的单个紧螺栓联接,受到轴向工作载荷F作用后,螺栓受到的总拉力F0__F'+F。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大于或等于 13、在螺栓联接设计中,若被联接件为铸件,则有时在螺栓孔处制做沉头座孔或凸台,其目的是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