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 15 聪明的使者》教案_14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五课聪明的使者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五课《聪明的使者》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 认识并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梢”、“使命”、“许配”等词语的意思。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聪明的使者是怎样找准事情的关键,用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的。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使者是怎样动脑筋,用智慧找准事情的关键,用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的。
教学准备教师:生字、新词卡片。
学生:搜集、阅读有关“五难求婚使”、“文成公主和亲”的资料或书籍。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1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个智慧故事:《聪明的使者》。
教师板书,学生齐读课题。
2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体会使者遇事是怎样积极动脑,了解他的绝顶聪明和非凡的智慧吧!二、读文识字,整体感知1 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自己试着用工具书解决)2 学生自主识字,理解词语。
3 小组内交流识字、解词情况。
提个醒:哪些生字易写错?如:“配”左边不能写成“西”。
哪些生字易读错?如:“蕃”读“bō”,不读“fān”;“拴”读翘舌音。
使命:派人办事的命令,多比喻重大责任。
课文里指赞普松赞干布派大臣禄东赞到长安求婚。
许配:由家长做主,跟某人订婚。
课文里指唐朝皇帝把女儿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4 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检查认读情况,大家相互帮助正音。
5 同桌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通顺,不加字、不减字。
6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皇帝向使臣们出了哪三个问题?分别在课文哪些段?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过渡:这是一个传说故事,让我们一起去了解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知晓它的前因后果。
1.学习第一段。
自由读文,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交代了事情起因:唐朝皇帝嫁女赛智慧,松赞干布派禄东赞到长安求婚。
)2.学习二、三、四段。
《聪明的使者》教案

教课目的1.自主识写本课生字新词。
2.读懂课文内容,领会使者是如何找准事情的重点,用不一样的方法解决问题的。
3.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他人听。
教课准备教师:课件(课文内容)、录音、生字卡片。
教材简析好多问题都有方法解决,但需要开动脑筋,运用智慧。
聪慧的使者禄东赞就是这样,运用不一样的方法,解决了不一样的问题,圆满地达成了赞普松赞干布交给使者的任务,促成了一桩美好的婚姻。
学习这篇文章,教师能够指导学生和伙伴合作学习。
在领会人物的智慧方面,能够让孩子们联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伙伴一同研究禄东赞在解决问题时针对不一样的问题,抓住哪一个重点环节,运用什么方法,如何解决问题的。
在学习的过程中,想想你还有哪些方法相同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培育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第一段交代了事情的因由。
智慧是个永久的话题,你看,唐代皇帝嫁女也考智力,赛智慧。
参照文件*吐蕃:我国古代民族,在今青藏高原。
*第二、三、四段用浅易易懂的文字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道难题是分辨哪匹马驹是哪匹母马生的。
禄东赞抓住动物的本能属性:孩子要吃妈妈的奶,饿极了就会去找奶吃。
他采纳的方法和其余使者的方法就是实质和表面的差别。
*第二道难题是分辨木头的头和梢。
相同大小的物体,物体的密度越大就越重,这是物理基本知识之一。
禄东赞凭着对事物的认真察看、剖析判断,用水的浮力来划分檀香木棍的轻重,进而分辨出头和梢。
第二个难题就这样水到渠成了。
*第三个难关其余使者无法攻破,而聪慧的禄东赞在绞尽脑汁后情急生智,依靠巧力,用蚂蚁和蜂蜜解决了这个难题。
问题一个比一个难,其余使者的无能和禄东赞的聪慧能干形成鲜亮的对照,更加烘托出禄东赞的机智。
教课时教师要指引学生从禄东赞解决问题采纳的方法去领会人物智慧,并说出自己的感觉。
*第五段总结禄东赞圆满地达成了任务,促成了一桩拥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的婚姻。
*生字教课注意指引学生利用形声字的特色识记生字。
西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 15 聪明的使者》教案_2

15.《聪明的使者》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1.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学生在自主概括文章大意、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较为吃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小组讨论等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在情感升华方面,体会文章人物的内心情感方面,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联系生活中探究禄东赞在解决问题时针对不同的问题,抓住关键环节来解决问题,体会人物的智慧,。
2.教材分析《聪明的使者》这篇,课文讲述了禄东赞出使大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求婚时,能抓住问题的关键,运用不同的方法,巧妙地解决了大唐皇帝的三道难题,圆满地完成了松赞干布交给他的任务,促成了一桩美好的婚姻的故事。
说明了很多问题都是有办法解决的,但需要我们开动脑筋,运用智慧。
选择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从禄东赞解决问题的方式上受到启发,感受他解决问题的巧妙,懂得遇到问题要找准问题的关键点,用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的道理;二是培养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各段的主要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三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叙事文的一般写法,体会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特点的重要作用。
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同伴一起探究禄东赞在解决问题时针对不同的问题,抓住关键环节解决问题,来体会人物的智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仔细阅读文章,能够概括并理解文章大意,并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各段的主要意思。
2.过程与方法在品析课文的过程中,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等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并逐渐学习这种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并从文中禄东赞解救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人物的智慧,并从中受到启发。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会使者是怎样动脑筋,用智慧找准事情的关键,用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的。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研读第二到第四自然段,分别找出三个难题的难点和使者的三个解决难点的方法之间的联系。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册):《聪明的使者》教案-word文档资料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册):《聪明的使者》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
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课前准备布置搜集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
多媒体或文成公主进藏图。
一、导入课题,交流资料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导语:(播放文成公主进藏图──布达拉宫壁画中的图)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二、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交流汇报阅读收获1.汇报朗读。
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因为是民间故事,应用讲故事的口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如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等句,要读出公主做这些事的轻而易举。
2.交流疑问。
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a.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可以从几方面引导思考: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惟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
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b.公主怎能背动乃巴山呢?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这样引导: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三、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1.导语激趣: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
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2.自己练习讲述。
【309教育网优选】西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聪明的使者》教案教学设计

《聪明的使者》教学设计课文讲述的是禄东赞出使大唐为赞普求婚时,巧解三道难题,最终圆满完成赞普松赞干布的任务,促成了一桩美好婚姻的故事,表现了禄东赞能抓住问题关键,解决问题的聪明才智。
【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本课7个生字。
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1. 体会文中描写生动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 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教学重点】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的主要意思,体会使者是怎样找准事情的关键,用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学生: 预习课文,搜集有关文成公主的资料。
教师: 搜集相关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 板书:“聪明”,孩子们,你们认为什么样算是“聪明”?2. 生自由畅谈。
3.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聪明的故事,板题。
学生齐读课题。
4.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5.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体会使者的绝顶聪明和非凡的智慧吧!二、读文识字,扫清障碍。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自主识字,理解词语。
3.小组内交流识字、解词情况。
4. 课件出示词语,请生认读,相机正音。
5. 提醒书写要点,板写“配”,请生临写。
6. 同桌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通顺,不加字、不减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皇帝向使臣们出了哪三个问题?分别在课文哪些段?2. 请生汇报交流。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 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请生交流:交代了事情起因:唐朝皇帝嫁女赛智慧,松赞干布派禄东赞到长安求婚。
3.指导朗读。
五、课堂小结:1. 学会了本课生字、词语。
语文课教案 聪明的使者

语文课教案聪明的使者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内容,理解“聪明的使者”的含义。
2. 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 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教学难点:1. 理解“聪明的使者”的含义。
2.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
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课文相关图片或挂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或黑板上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聪明的使者”的含义。
二、学习课文(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如“派、答复、迎接、顺利”等。
3.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加强语感。
三、讨论与思考(10分钟)1. 教师提问:“聪明的使者”是指谁?为什么称他为聪明的使者?2.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3.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小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情节。
2. 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如“派、答复、迎接、顺利”等。
3. 教师提供相关素材或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故事。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故事内容,并分享自己的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自读课文、讨论思考、小结拓展等环节,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通过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表达。
作业布置方面,既有抄写练习,又有回家后的分享,让学生在课堂上和家庭中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六、课堂互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聪明的使者”的理解和看法。
2.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
【西师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课件:15 聪明的使者

妈来了,急忙扑上去吃奶。就这么一匹匹地放,一
匹匹地找,不一会儿全分全出分来出了来。了
动物 本能
禄东赞了解动物的本能,并利用这种本能来 解决问题,除了聪明外,平时对生活的细心观察 也起了重要作用。
2.智辨根梢
第二次,皇帝叫人扛来一根两头削得一样大小、 一样光滑的檀(tán)香木棍(ɡùn)。皇帝问使 臣们:“哪一头是根,哪一头是梢?”
包括三个小故事:分辨马驹、智辩根梢、蚂蚁 穿线。
1.分辨马驹
第一次,皇帝叫人牵来一百匹马驹、一百匹母马, 让使臣们分出哪匹马驹是哪匹母马生的。
使臣们是怎么做的?
别的使臣 把毛色相同的马驹和母马分在一起,结果都弄错了。
表面
禄东赞
禄东赞把马驹同母马分开关起来。隔了一夜,才
把母马一匹匹地放到马驹中去。马驹见到自己的妈
弄错了
利用马驹饥 饿寻找母马 的本性
饿马驹 认母
事件 难题 经过 分辨木棍 (2) 的根与稍
经过 用线穿过 (3) 玉石洞眼 结果
难点
其他 使者
禄东赞
两头粗细 相等,一 样光滑
答不 出来
利用水的浮 力测出轻重 差别
丝线太软, 穿不 洞眼曲折 过去
利用蚂蚁喜 欢甜味,身 体细小
公主嫁吐蕃
小标题
系木辨 轻重
禄东赞遇到问题不急躁,能冷静面对,善 于观察,善于发现,能够从细微处受到启发, 说明他是一个绝顶聪明,敢于打破常规的人。
分辨马驹 智辩根梢 蚂蚁穿线
文成公主嫁到吐蕃
事件 起因
难题
难点
其他 使者
求婚者多,比赛智慧
禄东赞
小标题 求婚赛智
经过 (1)
在百匹马 驹和母马 中,一一 分出母子
2018-2019年度新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15聪明的使者 教案教学设计

第15课《聪明的使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并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梢”、“使命”、“许配”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聪明的使者是怎样找准事情的关键,用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的。
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使者是怎样动脑筋,用智慧找准事情的关键,用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的。
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的主要意思,体会使者是怎样找准事情的关键,用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并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梢”、“使命”、“许配”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2.学生自由阅读,说说自己了解了什么。
3.谈话导入: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个与文成公主有关的智慧故事:《聪明的使者》。
(板书课题:聪明的使者)学生齐读课题。
4.激发兴趣: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体会使者遇事是怎样积极动脑,了解他的绝顶聪明和非凡的智慧吧!二、诵读课文,初步探究。
1.鼓励学生自由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勾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做上标记。
自己试着用已掌握的方法解决。
2.学生用已有的方法自主识字,理解词语。
3.小组内交流识字、解词情况。
(1)多媒体出示生字。
蕃禄婚配驹檀棍拴糖嫁(2)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左右结构的字)(3)你有什么巧妙的方法来记忆这些生字?(组词、形近字、加一加、减一减)(4)指导读音:“蕃”读“bō”,不读“fān”;“拴”读翘舌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聪明的使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禄东赞的聪明。
探究禄东赞如此聪明的原因。
学习禄东赞善于观察、学习、创新,能抓住事物本质,急中生智的优点。
3.学习抓重要语句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禄东赞的聪明;概括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禄东赞为什么能想出这样的好办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自主探究.
同学们,欢迎进入智慧王国。
今天,我们先认识这几个人物。
让学生欣赏有关唐太宗、文成公主与松赞干部、禄东赞的图片。
并大声说出他们的名字。
千百年来,就是这位其貌不扬的禄东赞被人们称为聪明的使者。
板书:聪明的使者
下面先复习一下词语的掌握情况。
1,读一读.吐蕃求婚、许配、马驹、檀香木棍、拴线、蜜糖、使命
2,谁愿意来讲讲这个故事。
(上面的词语将对你讲故事很有帮助。
)
同学们说得很好。
相信今天这节课一定难不住大家。
请看自学提示。
1、皇帝向使臣们出的难题是什么?用——画出来。
这些问题难在哪里?
2、面对难题,其他使者是怎么做的?用()括住。
禄东赞又是怎么做的?用﹏画出。
他的办法好在哪里?
3、你还有什么妙招?
二:师生联动,合作探究。
1、比赛智慧,皇帝出了几个难题呀?课件出示2、3、4自然段前的有关句子,指名学生读,读出问题的难,以读代讲。
分别是哪些自然段,选择你们最敢兴趣的故事学习。
(师巡视,帮助并了解学生的情况,然后逐段指名交流。
)
第一个故事。
A,哪些同学选择的第一个小故事?你从哪些语句中什么到禄东赞聪明,读来听听,谈谈你的体会。
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一些句子练习朗读。
尤其是禄东赞的方法的语句。
B,探究禄东赞的聪明。
读文后你有没想明白的问题吗?老师当其他国家的使者,问问禄东赞:“我的方法怎么就不灵呢?”“你的方法怎么就不会出差错?”哦,我只抓了表面现象,禄东赞抓住了马驹饿了就会吃奶的这一本质特征.禄东赞的方法可真是巧,确实是一个(聪明)的使者。
他的聪明在于他(善于观察)。
C,归纳段意。
请学生交流概括的段意。
没中心句,要靠我们认真读,认真总结。
抓重点语句进行总结,也是概括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齐读课件中禄东赞所用方法的语句,再填空:----用----的办法,辨别出母子。
这样的段意简洁,准确。
板书为马驹找妈妈,指出,这是故事的小标题。
段意一般要求完整,小标题不要求完整。
E交流,你还有什么别的办法解答这个难题?
第二个故事。
A,选择第二个故事的同学站起来让老师们看看。
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你从文中哪些句子中看出禄东赞聪明?读一读,体会体会。
B,探究禄东赞的聪明。
读完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不懂的吗?“那下沉的一头是根,浮着的一头是梢”.为什么?这道题比上一道难吧?(课件出示科学知识:植物的生长特点,靠近树根部密度大些,重些;靠近树梢部密度小些,轻些。
水的浮力知识:同样大小的东西,重的在水中会沉,轻的在水中会浮。
).其它的使者知道这些科学知识吗?都无计可施,第二个题比第一个题(难),禄东赞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解决了这个难题,他确实是一位(聪明)的使者,连皇帝都连连点头呢。
禄东赞的聪明是因为他(善于思考)。
C,归纳段意。
试用上一次的方法总结这段的主要内容--禄东赞用把木棍放入池中的办法,辨别出了木棍的根与梢。
”试着帮老师想个小标题。
板书智分辨木头的根和梢。
D,交流,你还有什么不同的办法解答这个题?
第三个故事:A,请选择第三个小故事的同学举手。
你们一定有些迫不及待了吧,谁第一个来交流。
其它同学注意听,然后补充。
B师引导让学生悟出禄东赞的聪明之处。
如此难的题,用老方法行吗?题可是难上加难了。
别的使者(急得不知怎么办才好,)禄东赞却能在着急中冷静下来(思考),巧借蚂蚁和蜂蜜,创新方法,把线穿过玉石眼,他确实是个(聪明的使者。
)C总结段意。
禄东赞怎么做的,抽学生读读。
板书丝线穿过玉石洞眼。
你能给这个故事想个小标题吗?E,交流,你还有什么别的方法解答这个难题?
3,有如此聪明的使者去办事,最后,事情的结果自然是,请学生回答。
成功求婚。
品词析句:“使命”换成“任务”,一样吗?哪个词更好?(最后一段也简单带过)
请你夸夸禄东赞。
禄东赞是一个聪明的人,他善于动脑,善于观察和思考,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
谈收获
请同学们思考基础训练。
课件出示:1.唐朝皇帝出的三道难题是①②③禄东赞的解法分别是①②③。
2.作者在写禄东赞时,还写了其他使臣,写其他使臣的作用是。
3.唐朝皇帝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原因是
三:谁来看着板书说说,禄东赞为什么能成功求婚?……所以,我们说禄东赞是一个(聪明的使者)
同学们,只要你们也做到,在生活中做个爱观察的有心人,在学习上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在紧急关头沉着冷静,急中生智,智慧的大门将永远为你们敞开。
愿意做聪明的孩子吗?那么,来试试吧?
四:拓展,民间流传的是五难使者.动脑筋,想一想,这些难题怎样解决。
课件出示:
难题一:在数百名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女孩子中辨认出谁是真正的文成公主.
难题二: 夜里皇帝传召各国使臣入宫看戏,看完戏之后比赛谁先回到各自住处。
五: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聪明的使者
为马驹找妈妈把母马和马驹分开关起来善于观察
禄东赞分辨木头的根和梢利用水的浮力善于思考
丝线穿过玉石洞眼用蚂蚁当工具
《聪明的使者》教学反思:
《聪明的使者》是一个历史故事,文章的线索清晰,内容浅显易懂。
全文紧紧围绕着聪明一词展开论述,可文中并没有用聪明或机智之类的词来形容禄东赞,而是通过解决三个难题的过程来表现禄东赞与众不同的智慧的。
面对难题,禄东赞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和关键,而不是只看表面现象,他解决问题的方法看起来虽然简单,却都很有效。
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放手让他们自读自悟感受禄东赞的聪明智慧。
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让他们谈谈自己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受,从而让孩子们明白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要像禄东赞那样遇到问题应积极开动脑筋,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在展示中对人物语言、动作及人物心理活动的理解、补充还不够深;
2、孩子们比较浮躁,热衷于热闹,不愿深入地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