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根据地

合集下载

革命根据地诗句

革命根据地诗句

革命根据地诗句1、《念奴娇·井冈山》作者:毛泽东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

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

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

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

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

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

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2、《西江月·井冈山》作者:毛泽东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3、《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作者:毛泽东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4、《清平乐·六盘山》作者:毛泽东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5、《梅岭三章·其一》作者:陈毅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6、《梅岭三章·其二》作者:陈毅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7、《梅岭三章·其三》作者:陈毅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8、《回延安》作者:贺敬之一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二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简述井冈山的革命故事

简述井冈山的革命故事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座重要山区,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而闻名。

以下是井冈山的革命故事的简述:
1. 形成根据地:1927年,国共内战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打败国民党军队后,开始寻找适合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地方。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境内,因其地理条件险要而成为红军的理想藏匿之地。

2. 井冈山会议:1927年8月1日至9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召开了重要的井冈山会议,会上制定了建设农村根据地的基本方针和策略。

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强调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同时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3. 井冈山游击战:井冈山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战略据点,红军在这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与国民党军队进行多次激烈的战斗。

红军以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成功地与敌军进行周旋,为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4. 井冈山精神:井冈山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摇篮,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干部。

井冈山的斗争历程形成了井冈山精神,包括坚定信仰、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等价值观,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长征起点:1934年,由于国共内战形势严峻,红军被迫实施长征。

井冈山成为长征的起点,红军开始了漫漫征程,最终在1935年到达陕北,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取得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井冈山的革命故事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篇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艰苦奋斗、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

红色足迹探索中国革命圣地

红色足迹探索中国革命圣地

红色足迹探索中国革命圣地红色足迹是指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时期所留下的历史痕迹和重要文物遗址,代表着中国革命的光荣历史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探索中国革命圣地,走近红色足迹,不仅是了解历史、感受革命精神的机会,更是一次重温国家荣光、激发爱国情怀的旅程。

一、[地点一]:出发地——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的历史起源于中央革命根据地,这里包括了井冈山、湘赣边区、豫皖苏区等地。

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根据地,这里孕育了中国革命的火种。

在这片红土地上,毛泽东等革命先烈带领中国工农群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地点二]:南京——中国革命的历史见证南京是中国革命的历史见证地之一,这里有革命圣地——中山陵,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具纪念意义的地方之一。

中山陵作为孙中山先生的陵墓,见证了孙中山先生为中国的独立和革命事业所做出的努力。

来到中山陵,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孙中山先生的事迹,还能近距离感受到他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

三、[地点三]:延安——中国革命的精神家园延安是中国革命的精神家园,这里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历史文化遗迹。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最重要的根据地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

在延安,我们可以参观革命博物馆,亲身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革命斗争的艰辛。

同时,延安还有中国革命的主要遗址,如八路军办事处、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等,这些地方保留了当年革命活动的痕迹,让我们感受到红色足迹的魅力。

四、[地点四]: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也是毛泽东同志的革命发源地。

在井冈山,我们可以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了解中国共产党在这个地方的创立、发展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

同时,井冈山还有许多革命文化遗址,如中共中央旧址、毛泽东故居等,这些地方见证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也展示了红色足迹的辉煌。

五、[地点五]:西柏坡——红军长征的起点西柏坡是中国共产党的圣地,这里是红军长征的起点。

革命根据地与抗日根据地ppt课件

革命根据地与抗日根据地ppt课件

琼崖抗日根据地
❖ 1938年12月,中共琼 崖特委与国民党当局达成 协议,将海南岛游击队改 编为广东第十四统统率区 民众抗日自卫团独立总队 ,在冯白驹领导下,坚持 抗日游击战争。1941年 成立了琼崖抗日独立游击 队和琼崖苏维埃政府。
皖江抗日根据地
❖ 创建于1937年11月,以巢 县、无为地区为中心,东起江 浦,西抵安庆附近,南自青阳 、南陵,北至合肥,领导人是 李世农,新四军第7师,面积 约1.4万多平方公里,有10 个县级政权,人口240多万。 卓有成效的财政经济工作是皖 江抗日根据地建设的一个重要 特色。
❖ 创建时间:1940 ❖ 地域:琼崖即海南岛,位于广东
省西南部南海中,其北部平原, 中部和东南部均为山地
❖ 领导人:冯白驹、马白山 ❖ 部队: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
十四区独立队
❖ 意义:在6年多的艰苦斗争中, 共作战2000余次,击毙日、伪军 3500余人,坚持到抗战胜利,完 成了保岛卫民的历史使命。是华 南敌后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一个重 要战场。
湘鄂西根据地
❖又称“湘鄂西苏区”。在湖南、 湖北两省西部边界地区。
❖1928年初,贺龙、周逸群到湘 鄂西,领导土地革命,先后开辟了 湘鄂边和洪湖两个革命根据地。 1930年,红二军团成立,湘鄂边 和洪湖两个根据地联成一片,发展 成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不久,成 立了中共湘鄂西特委和湘鄂西联县 政府。红军和地方武装发展到三万 余人。1932年秋,由于王明“左 ”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未 能粉碎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 退出洪湖革命根据地。
革 命 根 据 地 与 抗 日 根 据 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 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 山脉中段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 命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 东率领经“三湾改编”后的秋 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先后 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 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 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 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 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 革命根据地。

革命根据地

革命根据地

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经历了国民革命(1924~1927年)、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和全国解放战争(1945~1949年)四个历史阶段。

1927年北伐战争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中国革命进入低潮,进入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27年8月1日八一南昌起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的部队没有自己的实际控制区,只能不停地转移撤退。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经“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走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从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在自己的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的地方,称为革命根据地,也称为红色政权。

革命根据地特指我国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

一、广东(海陆丰)根据地:(1927.5~1931.11)1927年5月1日,中共东江特委领导第一次武装起义,在海丰陆丰、紫金三县建立人民政府——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最早的地方革命政权。

8月,成立东江特区革命委员会。

1928年2月,根据地失守,党政机关与革命武装撤往附近的八乡山、大南山一带坚持斗争。

1930年5月建立红十一军,成立东江特区苏维埃政府。

领导人:彭湃(东江特区革命委员会委员长),陈魁亚(东江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

二、湘赣根据地:(1927.11~1931.11)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进入井冈山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

次年5月下旬成立湘赣边特区工农兵政府,辖宁冈、永新、莲花3县全部,茶陵、遂川、吉安等县各一部分。

是年6月,彭德怀率红五军主力返回井冈山,根据地区域扩大为以永新为中心的十几个县。

1930年3月,湘赣边特区并入新成立的赣西南特区,改称西路分区。

瑞金中央红军根据地

瑞金中央红军根据地

瑞金中央红军根据地瑞金中央红军根据地位于中国江西省瑞金市,是中华民族伟大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志和纪念地。

该地区自1930年至1934年期间,成为中央红军的主要根据地和指挥中心。

在这里,红军领导层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军事和社会改革政策,使得红军获得了巨大的声望和支持。

1. 历史背景:自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全国范围发动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游击战争。

其中,瑞金成为了中央红军的重要控制区域。

这个地区地理位置隐蔽,交通便利,适合游击战争的发动和各种政治活动的开展。

2. 根据地建设:中央红军在瑞金地区建立了完善的军事和政治体系。

他们修建了藏雷楼等军事设施,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指挥和管理制度。

在政治方面,红军积极发展农村游击队和地方军事政权,进行广泛的群众工作,并实施土地革命和社会改革,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

3. 权威领导:在瑞金中央红军根据地,毛泽东等革命领导人坚持党的集中和民主原则,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决策。

例如,他们在瑞金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对红军的发展和战略进行了重要的部署。

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和军事指导准则,通过在瑞金地区的实践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4. 全国影响:瑞金中央红军根据地的建设和运作,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的合作和发展。

它成为引领中国革命的中心和灵魂,吸引了大量革命者和知识分子前来参与。

瑞金地区的经验和成果,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5. 纪念和保护:为了保护和传承瑞金中央红军根据地的红色基因,瑞金市政府积极开展了许多举措。

他们对瑞金红军总前委旧址、红军办公楼、国民党监狱等历史遗址进行保护和修复工作,并将其开放给游客参观。

此外,也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和学术研讨会,以便更好地传承红色精神和历史意义。

结语:瑞金中央红军根据地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崛起和发展。

这个地方不仅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更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领导人智慧和勇气的象征。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发源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发源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场所,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这里,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了长期的斗争,形成了著名的“井冈山精神”,这对于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井冈山位于江西与湖南交界处,内部地势崎岖,山势陡峭,地处荒无人烟之地,正是这样一片荒凉之地,孕育出了中国革命的新的起点。

1927年8月1日,中共中央派遣毛泽东联合雷锋、朱德等领导开展在井冈山的革命斗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才正式在这里展开。

毛泽东立即实行土地革命及建立群众政权,对土地进行了面积达10万亩的平分、土地可以集体施肥、建立农会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解决了农民们的深层次矛盾。

在开展人民战争的同时,发动群众,建立新式政权,尤其是加强党的领导和军事建设,加强了政治影响和军事作用力,形成了既有军事力量,又有政治影响力的“井冈山模式”,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大创新。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井冈山的红军由百余人逐渐发展到3万余人,成功在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镇压以及日本侵略者的入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初期,井冈山成为华中地区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日战争的进程中,井冈山还为整个中国共产党城市工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从而推动揭幕新民主主义革命。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成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座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了深入的阶段。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不仅仅是农民阶级夺取了政权的标志,更是中国共产党必须乘势得势,继续推进革命进程的重要基础。

毛泽东亲自领导的井冈山红军建立的先进理念与组织体系成为以后各地红军的蓝本,并在党内推广了自己的战略思想,这些都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也为以后的党和人民军队开创了光荣的历史。

总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它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骨干在价值观、维权等方面的力量,更是在中国革命优先发展过程中,促成了中国共产党各大根据地的发展,开创了党和人民军队光荣的历史,同时激励了民族革命的连锁反应,推进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也为中国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内容

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内容

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内容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地区,位于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市。

以下是你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内容的了解: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基地之一。

在中国抗日战争
和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下,井冈山成了中国共产党开展农村革命的重要战略据点。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源于毛泽东等革命领导人的英明决策。

在当时,国共
两党合作瞄准了农村地区,井冈山由中国共产党建立为首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之一。

这个地方于1927年成为游击战争的基地,随后逐步发展壮大。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经历了一系列战斗和斗争,特别是井冈山会师、湘赣边界斗
争和秋收起义等重要事件。

这些战斗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革命力量和斗争策略。

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此处诞生,并形成了一种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争战术,以打击敌人并保护革命基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不仅仅是一次武装斗争,更是一场农村土地革命,以及农民群众自治和组织发展的试验。

在这个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实施了土地革命,消除了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并在当地建立了农民自治组织,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权益的保护。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验对于中国共产党以及后来的农村革命起到了积极的示
范和影响作用。

它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环境中探索和总结经验的一个典范。

通过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内容,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革命历史的发
展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革命斗争。

这一历史事件在中国社会主义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影响力至今仍然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安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和军队的根据地,勤劳勇敢的老区人民用生命和鲜血哺育了 中国革命;延安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总后方,在极其残酷的条件下,广大军民开展了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特大生产运动,为夺取革命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延安是毛 泽东思想从形成、发展到成熟的圣地。毛主席关于中国革命的政治路线问题、军事 问题、党建问题、哲学问题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著作大多是在延安撰写的, 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也是在这里。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就是在延安实现的。 延安在革命战争年代曾是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中国共产党在这 里运筹帷幄,作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全国政权奠 定了坚实基础;这里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党的 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 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1930.8~1931.11)至1930年6月,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赣南、闽西、赣东北、鄂豫皖、湘鄂西、东江、琼崖、左右江等8块 革命根据地都已建立了特区苏维埃政府,8月,中共中央在南昌成立了以毛 泽东为主席的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开国前,该委员会 实际起着临时政府的作用。领导人:毛泽东、朱德、曾山、邓子恢、黄公略、 彭德怀、林彪、谭震林、方志敏、邵式平等。 西北革命根据地:西北革命根据地(1935年2月成立)是在土地革命战 争后期由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和陕北革命根据地合并创建的。 创建初期它北靠长城、南至渭北平原,西倚六盘山麓,东临黄河。1935年2 月5日周家碱联席会议正式标志着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形成,至1937年2月改为 陕甘宁特区,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于9月6日成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 分。
特委领导第一次武装起义,在海丰陆丰、紫金三县建立人民政府——中国共 产党建立的最早的地方革命政权。8月,成立东江特区革命委员会。1928年2 月,根据地失守,党政机关与革命武装撤往附近的八乡山、大南山一带坚持 斗争。1930年5月建立红十一军,成立东江特区苏维埃政府。领导人:彭湃 (东江特区革命委员会委员长),陈魁亚(东江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 湘赣根据地:(1927.11~1931.11)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 队进入井冈山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次年5月下旬成立湘赣边特区工农兵政 府,辖宁冈、永新、莲花3县全部,茶陵、遂川、吉安等县各一部分。是年6 月,彭德怀率红五军主力返回井冈山,根据地区域扩大为以永新为中心的十 几个县。1930年3月,湘赣边特区并入新成立的赣西南特区,改称西路分区。 1931年7月,原湘赣边特区与湘东南特委辖区合并成立湘赣省,辖永新等10 余县。领导人:袁文才(曾任湘赣边特区工农兵政府主席),袁德生(曾任 湘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
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最重要的三大老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 ★延安 ★沂蒙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最 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的开端。
为后来的全面抗日建立起了大后方。
沂蒙曾被无数革命后人誉为“两战圣地、 红色沂蒙”。
井冈山
毛泽东率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保存下来的武装,向位于江西省西南部的井冈 山地区转移,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部队在井冈山周围各县开展游击活动,打击反动 地方武装,深入发动群众,重建地方党组织,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和群众武装。 毛泽东提出了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和三大纪律。 三大纪律: 三大任务: ★ 行动听指挥; ★ 打仗消灭敌人; ★ 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 ★ 打土豪筹款子; ★ 打土豪要归公。 ★ 做群众工作,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 与此同时,重建了宁冈、永新县委,恢复了莲花、酃县党的组织活动。 一九二八年一月,部队占领遂川,建立了党的县委和县工农兵政府。又经过 三个多月的游击战争,靠近井冈山的地区,都为工农革命军所控制。二月,工农 革命军攻占新城,于二十一日在砻市成立了宁冈县工宵兵政府 。 至此,井冈山根据地初步建成。毛泽东点燃的 “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创了在革命转入低 潮的形势下,重新聚集革命力量,武装夺取政权的新 局面,为中国革命照亮了胜利前进的航程。
鄂豫皖根据地:(1927.11~1931.11)1927年11月,黄麻特委领导黄安、
麻城农民起义,开辟以河南光山县柴山堡为中心的鄂豫边根据地;1929年5月 鄂东特委(由黄麻特委改组而成)领导豫东南商南农民起义,开辟以安徽金 寨县南溪、吴家店为叫中心的豫东南根据地。1929年11月,六安中心县委领 导皖西六发、霍山农民起义,开辟以金家寨为中心的皖西根据地。后三个根 据地相继合并组成鄂豫皖边特区苏维埃政府。领导人:徐向前、郑位三、李 先念等。 湘鄂西根据地:(1928.3~1931.11)1928年3月,贺龙、周逸群在桑植、 鹤峰领导湘鄂边武装起义,建立红四军(后改红二军)及部分县革命政权, 开辟湘鄂边根据地。后扩大为湘鄂西根据地。1931年3月湘鄂西特区改为湘 鄂西省并于6月下旬改组为省苏维埃政府。领导人:周逸群、贺龙。
广东琼崖根据地:(1927.11~1931.11)1927年10月琼崖特委在海南领导
全琼一周总暴动,开辟以乐会(今琼海)为中心的根据地。领导人:王文明、 符明经、王业熹。
广西左右江根据地:(1929.13~1931.11)1929年12月,邓小平、张云逸
及广西特委领导百色起义,成立红七军和右江特区苏维埃政府。1930年2月, 邓小平等领导龙州起义,占领左江区域,成立红八军和左江革命委员会。 1931年8月,右江苏维埃政府改为右江革命委员会。领导人:邓小平、张云逸、 韦拔群、韦玉梅。
湘鄂赣根据地:(1928.7~1931.11)1928年7月,彭德怀、滕代远、黄
公略领导平江起义,组建红五军。后转战湘鄂赣边开辟根据地。1930年7月, 红三军团攻占长沙后成立湖南省苏维埃政府。1931年9月成立湘鄂赣省,湖 南省扩大改组为湘鄂赣苏维埃政府。领导人:李立三(湖南省苏维埃政府主 席,未到任)、王首道(曾任湖南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兼军委主席)、杨幼麟 (曾任湖南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代主席)、彭德怀(湖南省苏维埃政府副 主席)。 赣东北根据地:(1928.5~1931.11)1928年1月,以方志敏为书记的中 代弋、横工委领导以了江西弋阳、横峰为中心的信江地区农民起义,开辟赣 东北根据地,后成立信江特区苏维埃政府。是年10月,闽北崇安党组织领导 崇安农民起义,开辟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根据地。1930年7月,闽北地区划 归信汇特区,后改组为赣东北特区苏维埃政府,11月赣东北特区改建为赣东 北省,12月成立省苏维埃政府。领导人:方志敏(曾任信江特区、赣东北特 区、省主席)、邵式平(曾任信江特区军委主席、赣东北省军事部长)。
定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在自己的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 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的地方,称为革命根据地, 也称为红色政权。
历史背景:
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到湖南改组省委,发动和领导了秋收起 义。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地区, 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恢复和建立共产党的组织,建立革 命政权和赤卫队。与此同时袁文才、王佐两支农民自卫军编入工农 革命军。至1928年2月底,包括宁冈全县,遂川西北部,永新、酃 县、茶陵等县部分地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建成。 4月,朱德、陈毅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 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工农革 命军第4军,后改称红军第4军。
沂蒙
沂蒙革命根据地,是一个区别于行政区划的广义上的地理内涵,其范围是指以 沂蒙山区为中心,以今临沂地区为主体的山东东南部地区。这一区域大体上包括今 临沂地区、莱芜市和枣庄市的全部;泰安市的东南部和淄博、潍坊、青岛三市的南 部、济宁市的东部以及江苏徐海地区的北部。 1939年7月至翌年5月,这里是中共山东第一区(习称大鲁南区)党委所辖区域 的主体部分。 1940年春夏,随着省、行政区、专区、县四级抗日民主政权的先后建立,山 东第一区分为鲁中、鲁南和滨海三大行政区(战略区),且山东省党、政、军领导机 关和鲁中、鲁南、滨海三大战略区的党、政、军领导机关等均长期驻在这一地区。 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鲁中南行政区的构成主体,华东、山东和鲁中南行政区的 党、政、军首脑机关均驻扎于此,使临沂成为山东乃至华东解放区的首府。 十余年间,根据地建党、建政、建军和经济、文化 等各个领域的诸多经验和重要举措,都是在这里先行 试点,待取得成功后,再向全省其他地方加以推广的。 虽然受战争环境的影响和革命斗争的需要,行政区划 和隶属关系几经变动,但“沂蒙”一词作为山东中心 根据地(解放区)的代称,却是一个公认的客观事实。
赣南根据地:(1927.12~1931.11)1927年11月,赣西特委在泰和、万
安、吉安等县领导农民起义,建立革命政权。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进入 赣南,开辟根据地,11月成立赣西特区苏维埃政府。次年3月,赣南、赣西、 湘赣边三个特区合并成立赣西南特区,组成赣西南特区苏维埃政府。10月, 赣西南特区苏维埃政府扩大改组为江西省苏维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府,辖吉安等30余县。是 1931年7月,赣江以西地区10余县划归新成立的湘赣省苏维埃政府。是年10 月,第三次反“围剿”战争结束后,苏维埃闽西特区连接组成苏维埃中央区。 领导人:曾山(曾任赣西南特区及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肖道德(曾任 赣西南特区苏维埃政府代主席)。 闽西根据地:(1928.8~1931.11)1928年8月,闽西特委先后在平和、 龙岩、上杭、永定等县领导农民起义,建立以永定县溪南区为中心的10余个 乡的革命政权。1929年3月~12月,红四军主力三度进入闽西,开辟闽西根 据地。1930年3月,成立闽西选区苏维埃政府,辖龙岩等6县。1931年10月第 三次反“围剿”结束后发展到11县,与苏维埃江西省连接组成苏维埃中央区。 领导人:邓子恢(曾任闽西选区苏维埃政府主席)、 张鼎丞(曾任闽西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兼军事部长)。
其它根据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