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苏教版高中文言文含“者”的句子

合集下载

者的用法文言文及例句

者的用法文言文及例句

者的用法文言文及例句一、什么是「者的用法」?在文言文中,「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法成分,以其独特而灵活的用法为句子添加了很多表达方式和意思。

通过正确使用「者」,可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使句子更加丰富和优美。

二、「者的用法」在文言文中的基本意义1. 作介词性助词:表示行为或状态发生的时间、地点或方式。

例如:- 神州之民皆见死而不服则乃亡耳。

- 畏训之心若愚者愈睿。

2. 作名词后缀:表示人物身份或职业。

例如:- 貌美之女贞静而娴淑,则国人莫不爱护焉;- 大夫以礼安骨肉则五候用事俗不京居矣。

三、「者的用法」示例及解析1. 「……者……也」结构这种结构通常表示原因和结果。

其中,《晏子春秋》中频繁出现此类句子。

例如:人今怒敌而无英雄者也;臣士有节俭而少奢侈者也。

2. 「……于……然后……」结构该结构表达了一个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其中第一个「于」是介词,表示条件;而第二个「于」之前则表示结果。

例如:人不可与槃瓠同器者,吴以好利市有道者然后使之。

3. 「……不在乎……也,而在乎……」结构这种用法主要通过对比来强调两个事物的重要性,常见于《礼记》中。

例如:犬之忠信、禽之情欲,则鸳鸯日夜偕行而不离羣雌;山林去澤多與德行同流、士道鄉國則無於家居。

4. 「倘……者」结构这种句式用于表达假设和推断,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如果」。

例如:倘尔旦日作淫敖,则日欲其家常无穷。

四、「者的用法」在写作中的运用技巧1. 灵活运用正面和反面的例子。

通过句子结构和语法变化,可以进行并列或对比来强调论点。

2. 注意使用虚词和要义词来增加文章的逻辑性和衔接性。

3. 借助修辞性频率动词、程度副词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

五、总结「者的用法」在文言文中给予了我们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和意义,是一种重要而灵活的语法成分。

通过合理地运用「者」,我们可以增强句子的表达力,使文章更加生动、精彩。

希望读者在学习和运用这一用法时能够收获更多,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从而提升文言文写作水平。

者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归纳总结

者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归纳总结

者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归纳总结一、文言文中“者”的用法概述“者”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个词语,其用法丰富多样。

它既可以作为名词,表示人或物的意义,也可以作为助词,引导定语从句或强调状语。

在下文中,将对文言文中“者”的各种用法进行归纳总结。

二、作为名词的“者”1. 表示人的身份或职业在一些古代官员名称的称谓中常见到“者”,如“郡守者”、“夫子者”等。

这些称呼中,“者”表示人的职业或身份,并与实际担任该职务的人相对应。

2. 表示具体物品在一些描述事物或物品的情景中会出现“者”,表示某种具体物品。

例如:“觞器可大而尊隆……盖滑而浮圆之近于则华之所主。

”(《左传·襄公六年》)其中,“觞器可大而尊隆”意为觥器可以做得很大而形状高耸,“滑而浮圆之近于则华之所主”意为盖子要光滑并且封闭性能好。

3. 作连词衔接句子在一些情况下,“者”作为连词,衔接前后两个句子,表示因果关系或解释说明。

例如:“天地之化育蒸民者谓之和,天地共德百用完成物也。

”(《荀子·劝学篇》)其中,“天地之化育蒸民者谓之和”表明天地为人们提供生活所需的粮食、水源等资源,然后解释了这一点。

三、作为助词的“者”1. 引导定语从句在文言文中,“者”常常用来引导定语从句,修饰前面的名词,并起到限定的作用。

例如:“世有贞士名赵盾者……赵盾卒守节不屈。

” (《史记·五帝本纪》)其中,“贞士名赵盾者”修饰前面的“世”,说明在世上存在着一个名叫赵盾的忠诚之士。

2. 用于状语强调“者”还可以用于状语中,起到强调的作用。

例如:“其维日角一衮、霜雪豆房耳!” (《汉书·刘向传》)这里“维日角一衮、霜雪豆房耳”形容女性的美丽动听,并通过添加“者”来强调这一点。

四、在古代文言文中“者”的常见搭配1. 士者在古代社会里,“士者”是对有学问、有品德的人的称呼。

常见的表达方式包括“士者思其出”,意为士人们深思熟虑后才行动。

2. 君子者同样是用来表示对修养高尚的人的敬称,比如“君子者正也”,意为君子应该秉持正直的品德。

者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及例句

者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及例句

者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及例句拼音:zhě1、[代词] 者: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或主谓词组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用以指代人、事、物。

【例句】《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代词] 者:用在数词之后,指代上文所说的几种人或几件事物。

【例句】《孟子·梁惠王下》:“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3、[代词] 者:指示代词,相当于“这”。

【例句】《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者一夏。

”4、[助词] 者:用在表时间的名词后面,表示停顿。

【例句】《礼记·檀弓下》:“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5、[助词] 者: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句】《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6、[助词] 者:用于名词之后,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断。

【例句】《史记·陈涉世家》:“陈涉者,阳城人也,字涉。

”7、[助词] 者:用在句末,表示疑问。

【例句】《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8、[助词] 者:用在句末,表示拟度。

【例句】《论语·乡党》:“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9、[助词] 者:用在句末,表示命令、晓示或祈使语气。

【例句】《收河中后请罢兵状》:“令钦溆奏来者。

”10、[助词] 者:用于复合句前一分句,表示因果关系。

【例句】《孙子·虚实》:“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11、[助词] 者:用于复合句前一分句,表示假设关系。

【例句】《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12、[连词] 者:犹则。

【例句】《史记·李斯列传》:“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摇动者万物作,此必然之效也。

”13、[动词] 者:轻狂。

【例句】《挂枝儿·者妓》:“看你者到何时了?”14、[动词] 者:假借,藉口。

者的文言文用法

者的文言文用法

者的文言文用法
1. “者”可作“……的人”讲呀!你看,“学者”不就是做学问的人嘛!这不就很好理解嘛!
2. “者”也能表示“……的事情”呢!比如说“逝者”,不就是过去的事情嘛!这有啥难的呀!
3. 嘿,“者”还能用来指代某一类人哦!像“使者”就是专门传达消息的那类人呀,多形象!
4. 还有哦,“者”可以在句子中作停顿呀!“今者吾丧我”,这里的“今者”就是一个停顿呀,是不是挺有意思的?
5. 哎呀呀,“者”有的时候还表示强调呢!“善始者实繁”,这里强调开始做得好的人很多呢!
6. 哇塞,“者”在判断句中也有作用呀!“陈胜者,阳城人也”,这不是很明确地表示出陈胜是什么人嘛!
7. 瞧瞧,“者”也能用于时间词后面呢!“昔者”就是从前呀,多简单的用法!
8. 哈哈,“者”还能和其他词组合成新的词语呢!“作者”不就是创作的人嘛,多奇妙呀!
总之,“者”的文言文用法好多呢,只要咱们认真去体会,就能发现它的奇妙之处啦!。

者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意思

者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意思

者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意思一、文言文中的“者”的用法和意思在古代汉语中,有一个非常常见的字词——“者”。

在文言文中,它既可以作为独立的句子成分,也可以作为一个后缀加在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后面。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者”的用法和意思,并会结合具体例句来说明。

1. “者”作为动词后缀作为动词后缀,“者”的主要作用是表示动作的执行者。

例如,“学者”、“读者”等都是以“者”结尾的名词,表示进行学习或阅读的人。

同时,“君安则臣安,君乐则臣乐。

”这句话中的“得忧”,其中的“得”就是表示目标实现或满足的动作,而跟随其后的“忧则欢之”,则是通过使用了“则”的逻辑推断来进一步表示执行该动作的主体。

2. “者”作为名词后缀与上述相反,“者”也可以紧跟在名词之后,在这种情况下,它通常用于指代事物本身或特定领域内的人。

比如,“士者”,便指代了儒家规范中所谓有德有才之士;而“情者”,则指代了当前所讨论的心理或情感。

3. “者”作为形容词后缀除了动词和名词之外,“者”还可以加在形容词后面,表示该形容词所描述的属性或状态的事物。

例如,我们常能见到“美者”、“善者”等。

这里,“美者”表示具备美貌特征的人或物,而“善者”则指代那些品德高尚的人。

二、文言文中“者”的语义延伸和引申用法除了上述较为直接的用法之外,“者”在文言文中还存在一些延伸和引申用法,下面将对此进行介绍。

1. 表示定语从句在某些情况下,“者”可用于连接两个句子,并引导其中一个句子成为另一个句子的定语。

例如,“逝者如斯夫!”这句话中,前半部分是由“逝者如斯”的定语从句构成,修饰后半部分“夫”。

通过使用“者”,可以使得表达更加简洁明了。

2. 表示任何人或物有时候,“者”也可用于泛称特定领域内的所有人或事物。

比如,在《列子·汤问》篇中就有“天下之穷乡僻壤者,莫知其故。

”这个句子中的“者”用以指代天下所有的偏远地方。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列举具体事例的前提下,对大范围对象进行概括。

者的用法文言文例句及翻译

者的用法文言文例句及翻译

者的用法文言文例句及翻译一、“者”的用法1. “者”作为主语在文言文中,“者”常常可以作为一个主语,表示某个动作的执行者或者是某个状态的拥有者。

例如:①非礼勿视之于眉睫,其入也弃者;正好而昌之,其入也贤者。

(《论语·季氏》)【翻译】对于不礼貌举止,就像它已经接近了自己的眉毛一样马上弃之;对于合适而又能够发展的机会,像一个明智的人般才去把握。

注:句子中的“弃者”表示不礼貌行为的执行者,“贤者”表示明智行动的执行者。

2. “吾/尔/彼……之者”结构这种结构中的“吾/尔/彼”可以是代词、指示代词或名词,再加上“之”,表示特定动作的执行人。

例如:①虽有政必反焉,况变事乎?(《左传·僖公八年》)【翻译】即便自己来做政事也必然会遭到返还,更何况是处理变故呢?注:句中的“反焉”就是“反”的执行人,“况变事”则是变故的处理人。

二、文言文例句及翻译1. 皮肤之明也神,肺腑之悲也将。

(《荀子·劝学》)【翻译】皮肤之亮明可以体现一个人有精神,肺腑之悲哀则会表达一个人即将离世的感觉。

注:该句中的“明”和“神”作为动作的执行者,“悲”作为心情的拥有者。

2. 使我于台阶下拜而求之者,其所以徒增尊耳。

(《孟子·公孙丑上》)【翻译】只让我在台阶下虔诚地跪拜来寻求,就能增加尊重而已。

注:该句中的“使我于台阶下拜而求之者”表示执着地寻求答案,其中“使我”是受事主语,“求之者”是拜访目标。

3. 师曰:“然。

”何必像鬼神害怕其生死而言于法度?(《庄子·外物》)【翻译】老师说:“对啊。

”为什么要因为类似于鬼神般让生死影响到自己行事呢?注:句中的“言于法度者”表示由于鬼神般的惧怕而对生死讲究行为规范。

4. 彼楚无故冒吾人以苦我,使我们焉德?为匹夫之勇乱废诸侯之约者邪?(《孟子·离娄下》)【翻译】他们自愿地挑衅我们,让我们怎么能忍受?难道要因为一个平民之间的勇气而背弃国家间的协议吗?注:该句中的“彼楚无故冒吾人以苦我,使我们焉德”表示由于曝光并提高了他们对我们攻击的欲望。

文言文中者字的用法

文言文中者字的用法

《文言文中“者”字的用法》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文言文中“者”字的用法,可有意思啦!“者”字呀,有时候表示“……的人”。

比如说“学者”,就是指学习的人;“作者”呢,就是写作的人。

就好像我们班的“画画者”小明,大家一听到就知道说的是爱画画的小明同学。

还有的时候,“者”字表示“……的东西”“……的事情”。

像“逝者如斯夫”,这里的“逝者”说的就是流逝的东西,就像河水不停地流走。

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吧。

有一天,老师说:“读书者用心,成绩优者受奖。

”这里的“读书者”就是读书的人,“成绩优者”就是成绩好的人。

同学们听了,都更努力读书啦。

小朋友们,“者”字是不是很有趣呀?《文言文中“者”字的用法》小伙伴们,咱们一起来学学文言文中“者”字的用法哟!“者”字常常出现在文言文里,它的用法可不少呢。

比如说,它能用来指代“……的原因”。

就像“所以然者”,就是说之所以这样的原因。

有时候呀,“者”字还能表示“……的时候”。

比如“雨来者,收衣也”,意思是下雨的时候,要收衣服。

我记得有一次,爸爸给我讲了一个文言文小故事。

故事里说:“胜者不骄,败者不馁。

”这里的“胜者”就是胜利的人,“败者”就是失败的人。

从那以后,我就记住了“者”字的这种用法。

小朋友们,你们学会了吗?《文言文中“者”字的用法》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探索一下文言文中“者”字的奇妙用法!“者”字有时候表示“……的样子”。

比如“貌若恭顺者”,就是说看起来很恭顺的样子。

它还能放在数词后面,指“……样的东西”。

像“二者”,就是两样东西。

我给你们举个例子吧。

有一篇文言文里说:“善者助人,恶者害人。

”这里的“善者”就是善良的人,“恶者”就是凶恶的人。

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者”字很神奇呀?多看看文言文,就能更熟悉它的用法啦!。

文言文中的者例句

文言文中的者例句

文言文中的者例句
1.动词、形容词和动词性词组、形容词性词组的后面,组成一个名词性结构,相当于“……的人(人、事、情况等)”。

例句:《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用在数词后面,往往总指上文所提到的人、事、物。

翻译时在人、事、物名称前加“个”、“件”、“种”等。

例句:《赤壁之战》:“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3.用在名词名词性词组后面,起区别作用,可译作“这样的”、“这个”等,有时不必译出。

例句:《齐桓晋文之事》:“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
4.用在句中主语的后面,表示停顿、判断,无实义。

例句:《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用在因果复句或条件复句偏句的末尾,提示原因或条件。

例句:《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6.用在疑问句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

例句:《鸿门宴》:“客何为者?”
7.用在时间词后面,起语助作用,可不译。

例句:《鸿门宴》:“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8.用某些比况、描写的词语后面,相当于“……的样子”。

例句:《黔之驴》:“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捕蛇者说》:“言之,貌若甚戚者。


9.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句:《石钟山记》:“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
1.不复挺者
2.而见者远/而闻者彰
3.假舆马者/假舟楫者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师说》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人非生而知之者
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5.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6.曰师曰弟子云者
《赤壁赋》
1.客有吹洞箫者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逝者如斯
4.盈虚者如彼
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6.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7.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始得西山宴游记》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2.洋洋乎与造物者游
《阿房宫赋》
1.有不得见者
2.灭六国者
3.族秦者。

《六国论》
1.不赂者以赂者丧
2.与战胜而得者/与战败而亡者
3.后秦击赵者再
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指南录后序》
1.北邀当国者相见
2.无留北者
3.而不在使者之目
4.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5.逻者数十骑
6.使来者读之
7.若予者
《五人墓碑记》
1.五人者
2.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3.,死而湮没不足道者
4.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5.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6.谁为哀者
7.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8.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9.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10.佯狂不知所之者
11.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
12.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13.贤士大夫者
《烛之武退秦师》
《谏太宗十思疏》
1.臣闻求木之长者
2.欲流之远者
3.思国之安者
4.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5.有善始者实繁
6.能克终者盖寡
7.君人者
8.则智者尽其谋
9.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廉颇蔺相如列传》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蔺相如者,赵人也
3.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4.求人可使报秦者
5.宦者令缪贤曰
6.谁可使者
7.何者
8.乃使其从者衣褐
9.引赵使者蔺相如
10.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11.秦王使使者告赵王
1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13.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14.吾所以为此者
《鸿门宴》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2.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3.所以遣将守关者
4.今者有小人之言
5.亚父者,范增也
6.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7.不者
8.今者项庄拔剑舞
9.客何为者
10.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1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12.故遣将守关者
13.今者出,未辞也
14.夺项王天下者
《秋水》
1.以为莫己若者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非攻》
1.上为政者
2.取人马牛者
3.取戈剑者《季氏将伐颛臾》
1.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2.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3.不能者止
4.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寡人之于国也》
1.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2.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七十者衣帛食肉
5.然而不王者
《滕王阁序》
《陈情表》
《项脊轩志》
1.无可置者
2.殆有神护者
《报任安书》
1.曩者辱赐书
2.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3.何者
4.言不辱者
5.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
6.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7.且勇者不必死节
8.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9.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10.故述往事、思来者
11.然此可为智者道
《渔父》
1.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2.受物之汶汶者乎
《逍遥游》
1.南冥者,天池也。

2.《齐谐》者,志怪者也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去以六月息者也
5.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6.适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
7.楚之南有冥灵者
8.上古有大椿者
9.有冥海者,天池也
10.未有知其修者
11.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12.而征一国者
13.彼于致福者
14.犹有所待者也
15.以游无穷者
《兰亭集序》
1.后之览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