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简介
教育家卢梭的简介

教育家卢梭的简介卢梭作为人类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先驱,是人类的思想启蒙导师,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教育家卢梭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让-雅克;卢梭(法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1778年7月2日在巴黎东北面的阿蒙农维拉(Ermenonville)去世。
著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多部作品。
代表作品有《社会契约论》、《论科学与艺术》。
卢梭的教育思想在《爱弥儿》中体现的卢梭对教育的观念---自然主义,深深地影响了现代教育理论。
他降低书面知识的重要性,建议孩子的情感教育先于理性教育。
他尤为强调通过个人经验来学习。
“让我们回归自然”在早期的作品中,他把自然描述为原始人所处的原始的状态。
后来,在伏尔泰(Voltaire)的批评下,他把自然描述为人建立自己个性和个人世界过程的自发性。
所以,自然意味着内心的状态、完整的人格和精神的自由。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社会在文明的幌子下进行的关押和奴役。
因此,回归自然就是使人恢复这种自然过程的力量,脱离外界社会的各种压迫,以及文明的偏见。
1782年出版的自传《忏悔录》(Confession)是最早最有影响的自我暴露作品之一,书中毫不掩饰个人丑行,对后世影响深远。
中国的作家郁达夫就深受卢梭自我暴露风格的影响。
卢梭的小故事卢梭故事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卢梭与妻子的爱情故事,卢梭的一生是风流的,但只有一个女子陪伴他走完了一生,这个人就是卢梭的妻子黛莱斯瓦瑟。
黛莱斯瓦瑟只是一个旅馆的洗衣女仆,在卢梭与华伦夫人的感情破灭后,瓦瑟走进了卢梭的生活,也可以说是卢梭选择了她。
瓦瑟为卢梭生了五个孩子,但自私的卢梭让她将孩子遗弃,最后无奈的瓦瑟只能将孩子送到育婴堂。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2 1.2卢梭简介

卢梭简介生平经历卢梭(1712—1778年)出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幼时家境贫寒,但通过自学掌握了丰富知识。
做过仆人、学徒兼杂役。
16岁时离开日内瓦来到都灵流浪,生活无着,饱尝人世的心酸。
后经由朋友介绍结识了华伦夫人。
18世纪30年代,与华伦夫人同居期间,生活才稍稍稳定,得以安心读书、思考与写作,并在她影响下培养了对音乐的浓厚兴趣。
1742离开华伦夫人来到巴黎之后,卢梭开始自谋生路先后当过家庭教师、书记员、秘书等,并由此结交了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与百科全书派成员,与大哲学家狄德罗合编了《百科全书》,成为了巴黎沙龙的宠儿。
1749年,他以一篇名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淳化风俗?》的征文获得了第戎科学院一等奖,并一举成名。
但他决心放弃对财产和声誉的追求,保持贫困和独立。
1754年,回到日内瓦,受到热烈欢迎,成为日内瓦公民。
次年,发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并完成《论政治经济学》一书。
1756年开始了为期6年的隐居生活。
1758年,由于同狄德罗在宗教等观点上的不同,与百科全书派决裂。
1761年,发表小说《新爱洛绮丝》,猛烈批判与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卢梭声誉日隆。
1762年,《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出版,这两部书不但引起了百科全书派的尖锐批评,更激起了新旧教会的极大愤怒和政府当局的谴责。
《爱弥儿》一书遭禁,并被多次当众焚毁。
瑞士当局下令逮捕他,他只好宣布放弃日内瓦的公民身份,逃往普鲁士管辖下的讷沙泰尔。
此时,卢梭的名声已经传遍全欧。
而卢梭同伏尔泰之间的矛盾也加剧,最终成为终生的仇敌。
卢梭一度到英国居住,但不久又回到法国,重新过上了隐居生活。
流亡生涯、不安宁的岁月并未影响到卢梭的著述。
著作《忏悔录》、《山中书信》、《公民的情感》等相继完成。
1778年在法国巴黎东北面的阿蒙农维拉去世,安葬于巴黎先贤祠。
卢梭生前遭人唾弃,穷困潦倒,死后却备极哀荣,受人膜拜。
1791年12月21日,法国国民公会投票通过决议,给大革命的象征卢梭树立雕像,以金字题词——“自由的奠基人”。
卢梭的教育学观点

卢梭的教育学观点一、卢梭简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法国启蒙思想家、政治哲学家、作家和音乐家。
他是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对于政治、社会和教育领域有着重要的贡献。
卢梭的教育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儿童教育和个体发展方面。
二、卢梭的教育观点概述卢梭的教育学观点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论教育》(Emile)中。
他的教育理论具有以下几个核心特点:1. 基于自然状态的教育卢梭认为,人类在自然状态下是自由而纯洁的。
他主张儿童应该在尽量远离社会的环境中成长,亲近大自然,让他们自由地发展身心。
卢梭强调儿童期的教育应注重培养他们的身体、感官和情感,而不是灌输知识。
2. 儿童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卢梭强调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应该得到个性化的教育。
他认为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不应过早地对他们进行束缚和规范。
卢梭提倡通过游戏和自由活动来培养儿童的兴趣和才能,并注重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
3. 爱的教育和自由约束卢梭认为,教育应该建立在爱的基础上,而不是严格的纪律和惩罚。
他主张教育者应当成为儿童的朋友和引导者,用爱和关心来引导他们的成长。
卢梭不赞成通过强制和压迫来教育儿童,而是倡导在自由的约束下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和责任意识。
4. 平等教育和社会关怀卢梭主张实现教育的普及和公平,不应因个体差异对教育机会进行排斥。
他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优秀公民,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卢梭关注社会不平等现象,提倡改革社会制度以确保所有人都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
三、卢梭的教育观点的影响卢梭的教育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1. 儿童中心的教育理念卢梭的教育理论将儿童置于教育的中心,强调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
这种儿童中心的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教育实践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2. 游戏教育和体验式学习卢梭主张通过游戏和自由活动来培养儿童的兴趣和才能。
关于卢梭的300字简介

让-雅克·卢梭的(1712-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和文学家,古典自然法学派和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其文学创作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先声。
幼年困苦,少时颠沛流离,中年因《论科学与艺术》一举成名。
1762出版《社会契约论》发出“人民主权”的反封建最强音,以《爱弥儿》论述儿童教育,后因政治因素避居流浪,期间写成《忏悔录》。
晚年四面受敌,写出散文集《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仍有不屈不挠之精神。
1794年,卢梭遗体被迁至先贤祠。
卢梭是一位激进的启蒙作家,他说:“自然使人幸福与善良,然而社会却使他堕落与悲惨”,自卢梭成名以来,人们对他的评价极为复杂,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便他私德有亏,也无人能否认他在思想史上的地位。
哲学家卢梭的简介

哲学家卢梭的简介卢梭是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是启蒙运动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作为人类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先驱,提出的众多理论可以作为人类的思想启蒙导师,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哲学家卢梭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让-雅克;卢梭(法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1778年7月2日在巴黎东北面的阿蒙农维拉(Ermenonville)去世。
著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多部作品。
代表作品有《社会契约论》、《论科学与艺术》。
卢梭的哲学思想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
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但不主张废除私有制;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
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资产阶级论调:人与人的契约构成社会,人与社会的契约构成国家。
自然准则高于社会准则,主权高于人权,集体权力高于个人权力。
人生而自由,个人自由大于集体自由。
法治要结合德治。
人即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
情感教育要先于理智教育,教育要秉承天性培养自然人,从自然到人再到事物的认识过程。
卢梭的故事卢梭一生和多位女性有染,主要的有两位。
其一是华伦夫人,她在卢梭早年的生活中扮演了保护人、朋友、情妇、精神上的母亲等多重角色。
离开华伦夫人后,卢梭后来开始与戴莱斯同居。
哲学家卢梭的简介

哲学家卢梭的简介卢梭是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是启蒙运动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作为人类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先驱,提出的众多理论可以作为人类的思想启蒙导师,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哲学家卢梭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哲学家卢梭的简介让-雅克·卢梭(法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1778年7月2日在巴黎东北面的阿蒙农维拉(Ermenonville)去世。
著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多部作品。
代表作品有《社会契约论》、《论科学与艺术》。
卢梭的哲学思想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
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但不主张废除私有制;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
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资产阶级论调:人与人的契约构成社会,人与社会的契约构成国家。
自然准则高于社会准则,主权高于人权,集体权力高于个人权力。
人生而自由,个人自由大于集体自由。
法治要结合德治。
人即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
情感教育要先于理智教育,教育要秉承天性培养自然人,从自然到人再到事物的认识过程。
卢梭的故事卢梭一生和多位女性有染,主要的有两位。
其一是华伦夫人,她在卢梭早年的生活中扮演了保护人、朋友、情妇、精神上的母亲等多重角色。
教育家卢梭是谁

教育家卢梭是谁卢梭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是自然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教育家卢梭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让-雅克;卢梭(法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1778年7月2日在巴黎东北面的阿蒙农维拉(Ermenonville)去世。
著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多部作品。
代表作品有《社会契约论》、《论科学与艺术》。
卢梭的生平简介1712年6月28日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祖上是从法国流亡到瑞士的新教徒。
他出生后第十天,母亲因产后失调,于7月7日逝世。
10岁那年,他的父亲因和当时日内瓦共和国的“小议会”的一个名叫戈迪耶(此人曾任法国陆军,并和小议会里的人有密切的联系)的先生发生了争执,最终卢梭的父亲在捍卫正义与向黑恶势力屈服之间毅然选择了前者,在法院下达的缉拿通知下愤然地离开了日内瓦,留下了孤苦伶仃的小卢梭。
他有一个兄长,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从此卢梭再没有得到他的任何消息。
由于家境贫寒,他没有受过系统性的教育,书却读了不少,他父亲将他送去当学徒,先跟一个公证人,再跟一个镂刻匠,后来受不了苛待卢梭,十六岁时他就逃离日内瓦去流浪。
当过学徒、杂役、家庭书记、教师、流浪音乐家等。
后又被通缉流亡国外。
期间得到了华伦夫人的爱护。
1728年3月14日星期天,快年满16岁的卢梭,只身离开日内瓦。
卢梭长年做临时工,他默默无闻,到处谋生,漂泊四方。
他有过几起罗曼趣事,其中包括与旅馆女仆黛莱丝;瓦瑟的风流韵事,他俩有5个孩子,卢梭把所有这五个孩子都送进了一家育婴堂(他最终到了56岁时才与黛莱丝结婚)。
卢梭曾在《忏悔录》中如是说:我一想到要把孩子交给这样一个乱糟糟的家庭去抚养,我就感到害怕。
卢梭的幼儿教育思想

1761年,卢梭的文学著作《新哀洛伊丝》出版。
1762年,卢梭出版了《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 前者是卢梭最深刻、最成熟的著作,也是世界政治学说 史上最著名的古典文献之一。后者是卢梭论教育的巨著, 共有五卷。
1770年,卢梭完成了在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中断断续 续写成的自传《忏悔录》。1778年,卢梭在极端贫困、 孤独中与世长辞。
二 社会背景和理论基础
1 社会背景 从十八世纪开始,持续半个世纪,是法国 资产阶级大革命的重要舆论准备,也是继 文艺复兴后法国第二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 动.
2 理论基础 哲学观:持人性善而恶观点“出自造物者 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 就全变坏了。
卢梭强调:大自然希望儿童成人以前久要像 儿童的样子,如果打乱这个次序,就会产生一些 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又不甜美,而且 很快就会腐烂,儿童是有他们特有的想法和感情 的,如果用我们的看法和感情代替他们的看法和 感情,那就简直是愚蠢的事。因此教育必须遵循 自然,要不然会毁了孩子。尊重儿童的主动性, 可以增强儿童的自信,也有利于儿童表达自己的 想法
爱弥儿的简介
1762年,卢梭发表了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儿-论教育》,这部书是卢梭用20多年思考,经过3 年写成的,它是卢梭自己认为最满意,最系统的 一部著作,这部书融合了教育、哲学、文学于一 体的巨著分析了人的发展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论 述了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在这部书中, 卢梭通过对他所设想的教育对象"爱弥儿”进行教 育过程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来阐述他的自然教 育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狄德罗鼓励卢梭发挥自己的思想 ,卢梭积极撰写 并以《论艺术和科 学》为题寄出应征 ,1750年该论文获得了头等奖。 • 1756年,44岁的卢梭接受朋友的馈赠——一座环境优美的乡村小房 子,开始了他的隐居生活。 • 卢梭隐居6年之中,写了许多著名的著作,有政治学名著《民约论》, 这是世界政治学史上著名的经典著作之一 。 • 卢梭的《爱弥儿》遭到了法国反动当局的仇视,且将卢梭打入监牢 , 并因此离开了法国去了瑞士。 • 之后,卢梭又应英国哲学家休谟的邀请,去了英国,终因与休谟之间 的分歧愈来愈大而离开英国。他不得已改名回到法国,重新过隐居的 生活。流亡生涯、不安宁的岁月并未影响到卢梭的著述。他先后著有 《忏悔录》、《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山中书信》、《公民 的情感》等著作。
人性论
论理想国家 的公民教育
自然主义 教育理论
教育思想
论女子教育 自然教育的 方法与原则 自然主义 教育的实施
• 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 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 • 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 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 源是财产的私有,但不主张废除私有制;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 专制、暴政。 • 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 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 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 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 • • • •
大自然不会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 往往是我们自己。 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 当一个人一心一意做好事情的时候, 他最终是必然会成功的。 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 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 怀着善意的人,是不难于表达他对 人的礼貌的。
• 社会就是书,事实就是教材。 • 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 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 • 我们手里的金钱是保持自由的 一种工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 出或好或坏的评判 •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 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 自由地发展 。 • 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
• 卢梭成名后,关于卢梭故居也有过争论。在老城不远处有 一处“卢梭故居”。据说,当年,法国众多大文豪如巴尔 扎克、司汤达、雨果等来日内瓦,瞻仰的都是这处“故 居”。实际上,这处房产是卢梭祖父的住宅,并没有传给 贫困潦倒的钟表匠儿子伊萨克· 卢梭。在日内瓦新区的古 当斯大街也有一处“卢梭故居”。尽管后来这里城市改造 修建了超级市场,但在超级市场最显著位置仍刻上了卢梭 的父亲对他说的爱国名言:让-雅克,爱你的祖国。这里 也不是真正的“卢梭故居”。卢梭出生在老城市政厅附近 的格朗大街40号。他出生后不久母亲便去世,10岁时, 父亲又遭逐放离开日内瓦,留下了孤苦伶仃的卢梭。即使 这样,卢梭与有钱的祖父之间也鲜有往来,更不可能继承 祖父的房产。因此,格朗大街40号才是真正的“卢梭故 居”。
人与人的契约构成社会,人与社会的契约构成国家。 自然准则高于社会准则,主权高于人权,集体权力高于个 人权力。人生而自由, 个人自由大于集体自由。法治要 结合德治。人即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情感教育要先 于理智教育,教育要秉承天性培养自然人,从自然到人再 到事物的认识过程。
• 《论科学与艺术》(1749 年)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 基础》(1755年) • 《新爱洛伊斯》(1761年) • 《社会契约论》(1762年) • 《爱弥儿》(1762年) • 《山中书简》(1763年) • 《忏悔录》(1778年)
• 在寂寞无聊中,一个人才能感 到跟关于思想的人在一起生活 的好处 。 • 滥用书籍,则学问死矣 。
流程概述
• • • • • • 个人简介 故居介绍 人生经历 思想观点 主要著作 名言
• 中文名:让· 雅克· 卢梭,外文名:法语: Jean-Jacques Rousseau国籍:法国出生 地:瑞士日内瓦出生日期:1712年6月28日 (壬辰年)逝世日期:1778年7月2日(戊 戌年)职业:思想家、哲学家、作家、作 曲家信仰:天主教主要成就:政治哲学、 音乐、教育、文学公共意志、自尊、性本 善代表作品:《社会契约论》,《论科学 与艺术》。
• 卢梭1712年6月29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 • 7岁的卢梭就将家里的书籍遍览无余。他还外出借书阅读, 如勒苏厄尔著的《教会与帝国历史 》 • 在他13岁时,舅舅决定将他送往马斯隆先生那里,在他手 下学当律师书记,希望他能赚点生活费用。 • 16岁时,他离城出走,他相信自己可以独立生活,自由地 支配一切。卢梭离城出走后,经由一位朋支的介绍,结识 了华伦夫人 。 • 华伦夫人熏陶激发卢梭对音乐的兴趣。 • 卢梭自从离开华伦夫人以后,开始自谋生活,先后当过家 庭教师、书记员、秘书等。同时也广交了各方面的人士, 尤其是他结识了大哲学家狄德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