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梯间与楼梯、电梯规范9.4
第九章 楼梯施工图识读

图9.11 例9.1中楼梯平面、剖面图
[例9.2]某住宅的开间尺寸为2700mm,进深尺寸 为5100mm,层高2700mm,封闭式楼梯间。 内墙240mm,轴线居中;外墙360mm,轴线 外侧为240mm,内侧为120mm;室内外高差 750mm。楼梯间底部有出入口,门高 2000mm。设计该建筑的楼梯。 解:(1)本题为封闭式楼梯间,层高为 2700mm,初步确定步数为16步。 (2) h=2700÷16=168.75mm,踏步宽度b取 260mm。 (3)由于楼梯间下部通行人,故取第一跑步 数多、第二跑步数少的两跑梯段。步数多的第 一跑取9步,第二跑取7步。二层以上则各取8 步
平行双分楼梯
平行双跑楼梯
折行三跑楼梯
剪刀楼梯
9.2 楼梯的设计要求与尺度
9.2.1 楼梯的设计要求
(1)楼梯的设计应严格遵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 的规定。 (2)楼梯在建筑中的位置应方便到达,并有明显的 标志。 ( 3)楼梯一般均应设置直接对外出口,并与建筑入 口关系密切、连接方便。 ( 4)建筑物中设置的多部楼梯应有足够的通行宽度、 合适的坡度和疏散能力,符合防火疏散和人流通行要求。 ( 5)由于采光和通风的要求,通常楼梯沿外墙设置, 可布置在朝向较差的一侧。 ( 6)在建筑剖面设计中,要注意楼梯坡度和建筑层 高、进深的相互关系,也要安排好人们在楼梯下出入或 错层搭接时的平台标高。
图9.14 现浇钢筋混凝土双跑梁板式楼梯 (a)单斜梁式梯段;(b)双斜梁式梯段
斜梁在下面时可布置在一侧(单梁式 ) 、两 侧(双梁式)或中部(梁悬臂式)。(图9.15) 斜梁布置在侧面时有正梁式(明步)、反梁 式(暗步)两种做法。 明步做法是指斜梁在踏步板下面露出一部分, 且踏步外露,这种做法梯段形式较为明快,但在 板下露出的梁其阴角容易积灰(图9.16(a)) 暗步做法是指斜梁上翻包住踏步板,梯段底 面平整且可防止污水污染梯段下面。但凸出的斜 梁将占据梯段一定的宽度(图9.16(b))
沿街商铺室内楼梯规范

沿街商铺室内楼梯规范篇一:万科商铺设计规范万科商铺设计规范(最新发布)万科独立和底层商铺设计指引1、目的1)统一商铺设计语言2)推进商铺设计标准化3)减少商铺设计失误4)为商铺设计评审提供依据2、适用范围适用于万科北京区域G、C、T品类住区独立和底层商铺设计,不包括单套产权面积500 m2以上超市、餐饮(大型商铺必须先招商再设计,以招商定设计)。
3、术语解释1)社区商业:为在附近工作或居住的居民提供便利性购买及服务的商业物业,经营规模一般为0.3万—1.5万平方米。
一般以超市作为主力店,汇集若干零售店及服务类专业店。
商圈范围一般在5分钟车程或15分钟步行范围内,服务人口3~5万人。
2)独立商铺:指非直接落在住宅下部的商铺。
分两种情况,一种商铺与住宅相连,一种商铺与住宅不连接,是独立建筑。
3)底层商铺:简称“底商”,指直接落在住宅下部的商铺,包括商铺的一部分落在住宅下部。
4)商业内街:指小区红线内非直接面向市政道路的独立和底层商铺。
5)主力店:本“设计指引”所称主力店仅针对独立和底层商铺而言,指能够提升小区整体商业形象,吸引人流,提高整体商业价值的品牌店铺。
通常为引入主力店,其销售价格或租金均较低。
6)商铺经营价值:指针对商家而言,某个铺位的赢利能力高低。
经营价值高的商铺通常位于小区入口、街道转角等人流汇聚的地方。
7)商铺销售价值:指针对开发商而言,某个铺位的销售价格高低,销售速度快慢。
8)商业住宅价格比:指同期商业销售均价与住宅(指多层、小高、高层,不含TH、情花)销售均价(毛坯)的比值。
4、执行标准1)“必须”、“禁止”:表示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
2)“应”、“不应”、“不得”: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
3)“宜”、“不宜”、“可”: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
社区商业业态分为以下四大类:1、根据业态及面积需求不同,商铺户型分为R1~R3、S1~S3六种。
注:1、以上为基本户型种类,不包括客户购买两个或多个商铺打通的情况。
楼梯设计规范及说明《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2011》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楼梯设计规范及说明6.3.1 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不超过六层的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00m。
6.3.2 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
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0m。
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
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
6.3.3 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且不得小于1.20m。
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至人行通道的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00m。
入口处地坪与室外地面应有高差,并不应小于0.10m。
6.3.4 楼梯为剪刀梯时,楼梯平台的净宽不得小于1.30m。
6.3.5 楼梯井净宽大于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
【说明】6.3.1 楼梯梯段净宽系指墙面装饰面至扶手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
梯段最小净宽是根据使用要求、模数标准、防火规范的规定等综合因素加以确定的。
这里需要说明,将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梯段最小净宽定为1.00m的原因是:①为满足防火规范规定的楼梯段最小宽度为1.10m,一般采用2.70m或2.60m(不符合3模)开间楼梯间,楼梯面积较大。
如采用2.40m开间楼梯间,每套可增加1.00m2左右使用面积,但楼梯宽度只能做到1m左右;②2.40m开间符合3模,与3模其他参数能协调成系列,在平面布置中不出现半模数,与3.60m等参数可组成扩大模数系列,有利于减少构件,也有利于工业化制作,平面布置也比较适用、灵活;③据分析,只要保证楼梯平台宽度能搬运家具,2.40m是能符合使用要求的;④参照国内外有关规范,1999年经与公安部协调,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中规定了“不超过六层的单元式住宅中,一边设有栏杆的疏散楼梯,其最小净宽可不小于1m”。
但其他的住宅楼梯梯段最小净宽仍为1.10m。
6.3.2 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高度不应大于0.175m时,坡度为33.94°,这接近舒适性标准,在设计中也能做到。
楼梯设计规范

企业文苑民用建筑中层高、楼梯、栏杆以及门窗玻璃等方面的常用规范条文2010-9-30 9:42:03民用建筑中层高、楼梯、栏杆以及门窗玻璃等方面的常用规范条文一、关于层高问题层高指建筑物各层之间以楼、地面面层(完成面)计算的垂直距离,屋顶层由该层楼面面层(完成层)至平屋面的结构面层或至坡顶的结构面层与外墙外皮延长线的交点计算的垂直距离。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室内净高应按楼地面完成面至吊顶或楼板或梁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计算;当楼盖、屋盖的下悬构件或管道底面影响有效使用空间者,应按楼地面完成面至下悬构件下缘或管道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计算(第6.2.2条);建筑物用房的室内净高应符合专用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地下室、局部夹层、走道等有人员正常活动的最低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 m(第6.2.3条)。
2、《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普通住宅层高宜为2.80m(第3.6.1条);住宅卧室、起居室(厅)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40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10m,且其面积不应大于室内使用面积的1/3(第3.6.2条);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住宅卧室、起居室(厅)时,其1/2面积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10m(第3.6.3条);住宅的厨房、卫生间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20m(第3.6.4条);厨房、卫生间内排水横管下表面与楼面、地面净距不应低于1.90m,且不得影响门、窗扇开启(第3.6.5条)。
3、《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87:托儿所、幼儿园的活动室和寝室净高不应低于2.8m,特殊形状的顶棚、最低处距地面净高不应低于2.20m(第3.1.5条)。
4、《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学校主要房间的净高:注:①合班教室的净高度根据跨度决定,但不应低于3.6m。
②设双层床的学生宿舍,其净高不应低于3.00m。
二、关于楼梯的问题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20m,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量加宽(第6.7.3条);(见图1)图1每个梯段的踏步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第6.7.4条);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梯段净高不宜小于2.20m。
最新楼梯的设计规范及要求

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层数
二、三层 二、三层
二层
每层最大建筑面 积
(m2) 500
200
200
人数
第二层和第三层人数之和不超 过100人 第二层和第三层人数之和不超 过50人 第二层人数不超过30人
一级
≤九层 500(塔式住宅) 每层不超过6户
>九层
300
每层人数不超过30人
疏散楼梯的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来计算;下层疏散楼梯 总宽度应按其上某层人数最多的一层来计算。
应小于300mm。
5、 扶手栏杆
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至扶手顶面铅垂线的高度,不宜小于 900mm;平台上的栏杆长度大于500 时,其高度应不小于 1000mm。
幼儿园等经常有儿童使用的场所应在500~600mm 高度增设扶 手。
扶手数量——楼梯应至少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 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应加设 中间扶手。《人防》规 定:楼梯和梯阶宽度大于等于1.4 米宜设双们扶手。
疏散楼梯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采用弧形楼梯时 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超过10度,且踏面宽 度离扶手25cm处应不小于22cm时:
通常疏散楼梯坡度不应大于45度,
踏步宽度不应小于220mm,高度不应大于 200mm;
住宅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260mm,高度不应大 于175mm :
单、多层民用建筑(医院、疗养院、托儿所、幼儿园 除外)如符合下表要求,可设置一个疏散楼梯:
目录
一、楼梯的尺度 二、疏散楼梯
一、楼梯的尺度
楼梯尺度要求:楼梯宽度、踏步尺度、平台宽度、空间高度、 栏杆及扶手高度等。
1、 楼梯宽度: 墙体粉刷表面至扶手中心线或扶手中心线至 扶手中心线的水平距离 。
各类住宅电梯,楼梯(数量,类型)设置原则

住宅楼梯间及消防电梯的设置原则1. 18层以下的高层住宅或每层不超过6户的19层以上的住宅设2部电梯,其中一部兼做消防电梯;2.18层以上(高度100米以内)高层住宅每层8户和8户以上的住宅设3部电梯,其中一部兼做消防电梯。
3.12层以上的高层住宅,电梯不能小于2台.每层住40人,层数为24层以上时,应设置3台.每层住40人层数为35层以上时,应设置3台.单元式高层住宅每单元只设置一捕电梯时,采用联系通廊.上海住宅设计标准规定:5.1 楼梯 5.1.1住宅设一个楼梯间时,应符合以下规定:1低层、多层住宅,当每套户门至楼梯口的距离不大于15m时,应设一个敞开楼梯间;2中高层住宅,当每套户门至楼梯口的距离不大于15m时,应设一个敞开楼梯间,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或楼梯间通至屋顶平台;3十层、十一层的单元式住宅每单元应设一个敞开楼梯间,但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户门可朝户内开启)且楼梯应通至屋顶,各单元的屋顶平台应相连通;4十层、十一层的塔式住宅应设一个封闭楼梯间;5十二层至十八层的塔式、单元式住宅应设一个防烟楼梯间,旦前室面积不应小于4.5m2 ;6当十八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每单元设一个防烟楼梯间时,应按本标准5.3 节设置连廊。
5.1.2本标准5.1.1条规定以外的住宅,其设置楼梯间的数量不应少于两个,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低层、多层、中高层住宅应设敞开楼梯间:2十层、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3十二层及以上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4十八层以上的塔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5.2.2十二层及以上高层住宅的每单元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一台电梯的轿厢长边尺寸不应小于1.60m。
当按本标准5.3节的规定设置连廊时,十二层至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每单元可设一台电梯。
5. 2.3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应设消防电梯,消防电梯可与客梯兼用,其前室可与防烟楼梯间的前室合用。
5.3.2下列住宅应设置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连廊:1十八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当每单元设置一个防烟楼梯间时,应从第十层起,每层在相邻的两单元的走道或前室设连廊;2十二层及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当每单元设置一台电梯时,应在十二层设连廊,并在其以上层每三层相邻的两单元的走道、前室或楼梯平台设置连廊;每单元每层不超过两套的十二层至十四层(不包括十四层跃十五层,且底部无敞开空间)的单元式住宅,可直接在屋顶设置连廊。
各类楼梯间及消防电梯的设置原则

各类楼梯间及消防电梯的设置原则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设置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应急疏散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建筑法规和相关规范,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设置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疏散原则:楼梯间和消防电梯应该能够确保建筑物内人员的快速疏散和安全撤离。
因此,它们的位置和布局应该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撤离的距离和时间。
2.管理原则: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设置需要符合建筑管理的需要。
这包括易于维护、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等要求。
同时,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使用和管理也需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程序。
3.防火原则: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设置需要符合防火要求。
对于楼梯间而言,应当具备防火隔离墙或防火门,以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阻止火势蔓延。
对于消防电梯而言,应当采用防火门、防火墙等措施,并配备消防设备,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继续使用。
4.可达性原则: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设置需要具备良好的可达性。
它们的位置应合理,在建筑物内各个功能区域之间分布均匀,便于不同区域的人员和设备使用。
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出口位置也需要明显标示,并且易于找到。
5.设备原则:楼梯间和消防电梯应配备适当的设备和装置。
楼梯间中应有适当数量和容量的楼梯,通道宽度应满足疏散人员的需要,且楼梯的坡度、台阶高度等参数需要符合相关标准。
而消防电梯应具备应急电源、通信设备、火灾探测和报警装置等。
6.安全原则: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设置需要遵循安全原则。
楼梯间应设置合适的照明设备,以确保疏散时的可见性。
楼梯间和消防电梯也需要有合适数量的安全出口,并配备适当的标识。
特别是消防电梯,需要定期检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总之,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设置原则是根据疏散、管理、防火、可达性、设备和安全等因素综合考虑的。
只有在满足上述原则的情况下,楼梯间和消防电梯才能真正起到疏散和应急疏散的作用,确保建筑物内人员的安全。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6.2 疏散楼梯间和楼梯

6.2 疏散楼梯间和楼梯6.2.1 基本保留原条文。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建筑内的人员不能靠一般电梯或云梯车等作为主要疏散和抢救手段。
因为—般客用电梯无防烟、防水等措施,火灾时必须停止使用,云梯车也只能为消防队员扑救时专用。
这时楼梯间是用于人员垂直疏散的惟一通道,因此楼梯间必须安全可靠。
高层建筑中的敞开楼梯,火灾时犹如高耸的烟囱,既拔烟又抽火。
垂直方向烟的流动速度可达每秒3~4m,烟气在短时间里就能经过敞开楼梯向上部扩散,并充满整幢建筑物,严重地威胁疏散人员的安全。
随着烟气的流动也大大地加快了火势的蔓延。
例如,国内某个宾馆四号楼火灾,首层起火后,烟、火很快从敞开楼梯灌入各个楼层靠近楼梯的客房,顶层靠近楼梯的客房内有几位住客,无法通过楼梯疏散到楼门,被迫从窗口跳出而身亡。
这个多层建筑的宾馆尚且如此,高层建筑就更可想而知了。
又如,1974年2月1日巴西圣保罗市焦马大楼火灾,损失惨重、伤亡众多的重要原因是,全楼唯一的一座楼梯,敞开在走道上,发生火灾之后烟、火迅速经过楼梯向上蔓延,从起火楼层第十二层到二十五层间的所有楼层,都充满了浓烟和烈火。
起火层以上的人员,无法通过敞开楼梯疏散到室外安全地带。
因此,对高层建筑楼梯间的安全可靠性需要严格要求。
根据高层建筑的类别或不同高度,规定必须设置防烟楼梯间或是封闭楼梯间。
鉴于一类建筑可燃装修和陈设物较多,有些高级旅馆或办公室还设有空调系统,更增加了火灾的危险性。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的塔式住宅仅有一座楼梯。
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垂直疏散距离较大。
为了保障人员的安全疏散,应该防止烟气进入楼梯间。
因此,本条规定—类建筑、塔式住宅和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除外),应设置防烟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的平面布置是,必须先经过防烟前室再进入楼梯间。
防烟前室应有可靠的防烟设施,这样的楼梯间比封闭楼梯间有更好的防烟、防火能力,可靠性强。
具体要求作以下说明。
一、根据防烟楼梯间功能的需要,对平面布置提出了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住建筑 1)3-11层通廊式居住建筑(3-9层户门未采用乙级防火门的) 2)2-6层,且任一层建筑面积>500㎡的塔式、单元式居住建筑; 3)7-9层的塔式、单元式住宅; 4)10-18层的单元式住宅楼; 5)2-9层住宅中的电梯井与疏散楼梯相邻布置(户门未采用乙级防火门的); 6)7-9层通廊式宿舍; 7)12-18层单元式宿舍 公共建筑 1)多层医院、疗养院、养老院、福利院的病房楼、疗养楼; 2)多层旅馆; 3)层数超过2层的商场、图书馆、会议展览建筑、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及设有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 4)超过5层的教学楼、办公楼等其他公共建筑; 5)2层及以上的档案馆的档案库,图书馆的书库、资料库,博物馆的藏品库 其他 1)地下商店和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室),当其地下层数为1-2层或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10m; 2)汽车库、修车库(包括地下车库)
23)楼梯是指由连续梯级、休息平台和维护安全的栏杆扶手及相应的支承结构组成的作为楼层之间垂直交 通的建筑构件。楼梯间为设置楼梯的专用空间。
24)开敞楼梯是指在建筑内部没有墙体、门窗或其他建筑构配件分隔的楼梯,火灾发生时,它不能阻止烟, 火的蔓延,不能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只能作为楼层空间的垂直联系。公共建筑内装饰性楼梯和住宅套内楼 梯灯常以开敞楼梯形式出现。
1) 楼梯(Stair)由一个或若干连续的梯段和平台的组合,用以连通不同标高的平面。
2) 楼梯间(Stair enclosure)用以容纳楼梯,并由墙面或竖向定位平面限制的空间。
3) 楼梯间开间(Stair opening)楼梯间定位轴线之间宽度的水平距离。
4) 楼梯梯段(Flight)两个平台之间若干连续踏步的组合。
术语
核心筒就是在建筑的中央部分,由电梯井道、楼梯、通风井、电缆井、公共卫生间、部分设备间围护形成中 央核心筒,与外围框架形成一个外框内筒结构,以钢筋混凝土浇筑。此种结构十分有利于结构受力,并具有 极优的抗震性。是国际上超高层建筑广泛采用的主流结构形式。同时,这种结构的优越性还在于可争取尽量 宽敞的使用空间,使各种辅助服务性空间向平面 的中央集中,使主功能空间占据最佳的采光位置,并达到视 线良好、内部交通便捷的效果。
楼梯间的适用范围
防烟楼梯间(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6平方米,居住建筑≥4.5平方米;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10平方米,居住
9) 中间平台(Intermediate Landing)位于两层楼面之间的平台。
10) 平台净高(Headroom of landing)平台或中间平台最低点与楼地面的垂直距离。
11) 楼段净高(Headroom of flight)梯段之间垂直于水平面踏步前缘线处的净距。
12) 踏步(Step)踏步面和踏步踢板(或不带踢板)组成的梯级。 13) 踏步面(Tread)踏步的水平上表面。 14) 踏步踢板(Riser)与踏步面相连的垂直(或倾斜)部分。 15) 踏步宽度(Going)相邻两踏步前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16) 踏步高度(Rise)相邻两踏步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17) 踏步前缘(Nosing)踏步前面的边缘。 18) 矩形踏步(Rectangular step)踏步面的宽度相同其长度也相同并成矩形的踏步。 19) 扶手(Handrail)附在墙上或栏杆上的长条配件,也可以在梯段中单独设置。 20) 栏杆(Balustrade)布置在楼梯梯段和平台边缘有一定刚度和安全度的栏隔设施。 21) 楼梯井(Stair well)四周为梯段和平台内侧面围绕的空间。 22) 楼梯走线(Walking line)通过楼梯的最频繁的人流线。
5) 梯段宽度(Width of stair flight)梯段边缘或墙面之间垂直于行走方向的水平距离。
6) 坡度线(pitch line)楼梯梯坡度线与水平面的夹角Q,或以夹角的正切表示踏步的高宽比。
8) 平台(Landing)连接楼地面与梯段端部的水平部分。
25)敞开楼梯间是指楼梯是指有一面敞开,其余三面为具有相应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实体墙,火灾发生 时,它不能阻止烟、火进入的楼梯间。在符合规定的层数和其他条件下,可以作为垂直疏散通道,并计入 疏散总宽度。
26)封闭楼梯间是指楼梯四周用具有相应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建筑构配件分隔,火灾发生时,能防止烟 火进入,能保证人员安全疏散的楼梯间。通往封闭楼梯间的门为双向弹簧门或乙级防火门。
27)防烟楼梯间是指楼梯间入口处设有防烟前室或设有开敞式的阳台、凹廊等,能保证人员安全疏散,且 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
开敞楼梯示意图
敞开楼梯示意图
封闭楼梯示意图
防烟楼梯示意图
楼梯间的适用范围
敞开楼梯间
居住建筑 1) 2层通廊式居住建筑; 2) 3-9层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的通廊式居住建筑; 3) 2-6层,且任一层建筑面积≤500㎡的塔式、单元式居住建筑; 4) 2-6层,且任一层建筑面积>500㎡,且当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的塔式、单元式居住建筑; 5) 7-9层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的塔式、单元式居住建筑; 6) 10-11层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的单元式住宅 多层公共建筑 5层及以下的公共建筑 但不包括下列建筑: 1) 医院、疗养院、养老院、福利院的病房楼、疗养楼; 2) 旅馆; 3) 层数超过2层的商场、图书馆、会议展览建筑、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及设有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
总则
为了更加方便查找关于楼梯及核心筒的资料,所以整理了以下文件。
资料抄录了《民用设计通则》《住宅设计规范》《建筑防火规范》 《高层防火规范》《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等规范关于楼梯 及核心筒的相关信息。
包含所收集各种不同类型楼梯间及核心筒例图。
目录
术语(3)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7) 住宅设计规范、住宅建筑规范(1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4)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7)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