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楼梯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教学楼楼道最新标准规范

教学楼楼道最新标准规范

教学楼楼道最新标准规范教学楼楼道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学生安全、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教学楼楼道的最新标准规范:一、设计标准1. 宽度要求:教学楼楼道的宽度应根据学生人数合理设计,确保在紧急疏散时能够快速、有序地进行。

2. 照明设施:楼道内应安装足够的照明设备,确保夜间或阴天时视线清晰。

3. 通风系统:楼道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系统,保持空气流通,防止异味和湿气积聚。

二、安全标准1. 紧急出口:每个楼道至少应有两个以上的紧急出口,并在显眼位置设置指示标志。

2. 无障碍设计:应考虑残疾人士的需求,设置无障碍通道和设施。

3. 监控设备:楼道内应安装监控摄像头,以确保学生安全并便于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响应。

三、材料标准1. 地面材料:地面应使用防滑耐磨的材料,以减少滑倒事故的发生。

2. 墙面材料:墙面应使用易清洁、耐磨损的材料,以保持楼道的整洁。

3. 扶手设计:楼梯扶手应使用坚固耐用的材料,并确保其高度和宽度适合不同年龄的学生使用。

四、标识与指示1. 方向指示:楼道内应设置清晰的指示牌,指引学生前往教室、卫生间等地点。

2. 安全提示:在楼道内设置安全提示标识,提醒学生注意行走安全。

五、维护与管理1. 定期检查:学校应定期对楼道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完好无损。

2. 清洁卫生:应保持楼道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清洁工作。

3. 紧急演练:定期组织紧急疏散演练,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六、环境与氛围1. 装饰美化:在楼道内适当布置一些装饰画或植物,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

2. 信息发布:设置公告板,发布学校通知、活动信息等,方便学生及时获取信息。

结语教学楼楼道的设计和管理应以学生安全和舒适为首要考虑,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规范,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便捷、美观的学习和活动空间。

学校管理层应不断审视和更新楼道规范,以适应教育环境的变化和学生需求的发展。

最新楼梯设计规范

最新楼梯设计规范

第5章楼梯学习目标要求1.掌握楼梯的组成及分类。

2.掌握钢筋砼楼梯的构造要求。

3.掌握坡道、台阶的构造。

4.掌握栏杆、扶手的尺寸要求。

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的形式、楼梯的尺度、楼梯的构造设计及细部构造。

难点:楼梯的构造设计5.1 楼梯概述房屋各个不同楼层之间需设置上下交通联系的设施,这些设施有楼梯、电梯、自动扶梯、爬梯、坡道、台阶等。

楼梯作为竖向交通和人员紧急疏散的主要交通设施,使用最广泛;电梯主要用于高层建筑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自动扶梯用于人流量大的场所;爬梯用于消防和检修;坡道用于建筑物入口处方便行车用;台阶用于室内外高差之间的联系。

5.1.1 楼梯的作用楼梯作为建筑物垂直交通设施之一,首要的作用是联系上下交通通行;其次,楼梯作为建筑物主体结构还起着承重的作用,除此之外,楼梯有安全疏散、美观装饰等功能。

设有电梯或自动扶梯等垂直交通设施的建筑物也必须同时设有楼梯。

在设计中要求楼梯坚固、耐久、安全、防火;做到上下通行方便,便于搬运家具物品,有足够的通行宽度和疏散能力。

5.1.2 楼梯的组成楼梯一般由楼梯段、楼梯平台、栏杆(或栏板)和扶手三部分组成,如图2-5-1。

楼梯所处的空间称为楼梯间。

1.楼梯段楼梯段又称楼梯跑,是楼层之间的倾斜构件,同时也是楼梯的主要使用和承重部分。

它由若干个踏步组成。

为减少人们上下楼梯时的疲劳和适应人们行走的习惯,一个楼梯段的踏步数要求最多不超过18级,最少不少于3级。

2.楼梯平台楼梯平台是指楼梯梯段与楼面连接的水平段或连接两个梯段之间的水平段,供楼梯转折或使用者略作休息之用。

平台的标高有时与某个楼层相一致,有时介于两个楼层之间。

与楼层标高相一致的平台称为楼层平台,介于两个楼层之间的平台称为中间平台。

3.楼梯梯井楼梯的两梯段或三梯段之间形成的竖向空隙称为梯井。

在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根据使用和空间效果不同而确定不同的取值。

住宅建筑应尽量减小梯井宽度,以增大梯段净宽,一般取值为100~200mm。

户内楼梯国家规定标准

户内楼梯国家规定标准

户内楼梯国家规定标准国家户内楼梯设计标准及规范8.室内台阶宜150×300;室外台阶宽宜350左右,高宽比不宜大于1:2.59.住宅公用楼梯踏步宽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10.住宅梯段宽度不应小于1.1M(6层及以下一边设栏杆的可为1.0M),净空高度2.2M小高楼梯的设计方案及楼梯踏步标准参考台阶的高宽应按台阶的坡度和人脚的大小设计尺寸.1>楼梯坡度范围在20~45度之间(不宜超过38度),也就是1:2.75~1:1之间.2>踏面的宽度应以人的脚可以全部落在踏步面上为宜,高度值也应合适,以保证楼梯有合适的坡度.3>楼梯踏步的高度不宜大于210mm,并不宜小于140mm,各级踏步高度均应相同,其计算数值可按附录三表选用。

(图2.0.4)4>楼梯踏步的宽度,应采用220、240、260、280、300、320mm。

注:必要时可采用250mm。

************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

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m。

注:楼梯梯段净宽系指墙面至扶手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

4.1.3 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

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0m。

楼梯水平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

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

4.1.4 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且不得小于1.20m。

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至人行通道的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m。

入口处地坪与室外地面应有高差,并不应小于0.10m。

4.1.5 楼梯井净宽大于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

11.梯扶手高度0.9M,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M时应为1.05M12.住宅套内楼梯梯段的最小净宽两边墙的0.9M,一边临空的0.75M.住宅室内楼梯踏步宽不应小于0.22M,踏步高度不应小大0.20M居民住宅楼梯台阶为什么没有最小值?其实并非是没有,而是你没有发现,国家对住宅楼层高度有规定,现在一般不低于2.7米,一般2.8-3.0的层高居多,而楼梯台阶高度是由楼层高度决定的,所以没有不要规定最低值,而最高值不是规定,而是限定,为了防止偷工减料不顾居民使用的方便合理与否,由此才有最高值的限定。

楼梯设计规范及说明《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2011》

楼梯设计规范及说明《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2011》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楼梯设计规范及说明6.3.1 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不超过六层的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00m。

6.3.2 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

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0m。

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

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

6.3.3 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且不得小于1.20m。

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至人行通道的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00m。

入口处地坪与室外地面应有高差,并不应小于0.10m。

6.3.4 楼梯为剪刀梯时,楼梯平台的净宽不得小于1.30m。

6.3.5 楼梯井净宽大于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

【说明】6.3.1 楼梯梯段净宽系指墙面装饰面至扶手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

梯段最小净宽是根据使用要求、模数标准、防火规范的规定等综合因素加以确定的。

这里需要说明,将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梯段最小净宽定为1.00m的原因是:①为满足防火规范规定的楼梯段最小宽度为1.10m,一般采用2.70m或2.60m(不符合3模)开间楼梯间,楼梯面积较大。

如采用2.40m开间楼梯间,每套可增加1.00m2左右使用面积,但楼梯宽度只能做到1m左右;②2.40m开间符合3模,与3模其他参数能协调成系列,在平面布置中不出现半模数,与3.60m等参数可组成扩大模数系列,有利于减少构件,也有利于工业化制作,平面布置也比较适用、灵活;③据分析,只要保证楼梯平台宽度能搬运家具,2.40m是能符合使用要求的;④参照国内外有关规范,1999年经与公安部协调,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中规定了“不超过六层的单元式住宅中,一边设有栏杆的疏散楼梯,其最小净宽可不小于1m”。

但其他的住宅楼梯梯段最小净宽仍为1.10m。

6.3.2 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高度不应大于0.175m时,坡度为33.94°,这接近舒适性标准,在设计中也能做到。

楼梯结构设计最新规范标准

楼梯结构设计最新规范标准

楼梯结构设计最新规范标准楼梯结构设计是建筑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要满足功能性和美观性的要求,还要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根据最新规范标准制定的楼梯结构设计要点:1. 设计原则:- 楼梯设计应遵循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和美观性原则。

- 应满足国家和地方的相关建筑规范和标准。

2. 荷载要求:- 楼梯设计应考虑活荷载、恒荷载以及可能的附加荷载,如地震作用。

- 活荷载应按照规范规定的标准值进行计算。

3. 材料选择:- 楼梯结构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强度和稳定性。

- 常用的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钢结构、木材等。

4. 结构形式:- 楼梯可以设计为直梯、螺旋梯、L型梯、U型梯等多种形式。

- 每种形式都有其适用的场合和设计要求。

5. 尺寸要求:- 楼梯的宽度、踏步高度和宽度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则。

- 踏步的倾斜角度一般不超过30度。

6. 安全设施:- 楼梯应设置扶手和栏杆,以确保使用安全。

- 扶手的高度、材质和设计应符合规范要求。

7. 施工要求:-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

- 施工完成后应进行结构安全检查和验收。

8. 维护与检查:- 楼梯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 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修复,以保证使用安全。

9. 环境适应性:- 楼梯设计应考虑到环境因素,如湿度、温度变化等。

- 应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材料和设计。

10. 可持续发展:- 楼梯设计应考虑节能和环保,使用可再生或低环境影响的材料。

11. 无障碍设计:- 应考虑残疾人士的使用需求,设计无障碍楼梯。

12. 技术规范:- 应遵循《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等相关技术规范。

结尾:楼梯结构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设计师应不断更新知识,遵循最新的规范标准,以确保设计的楼梯既安全又实用。

通过精心设计,楼梯不仅能够满足功能需求,还能成为建筑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最新楼梯的设计规范及要求

最新楼梯的设计规范及要求

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层数
二、三层 二、三层
二层
每层最大建筑面 积
(m2) 500
200
200
人数
第二层和第三层人数之和不超 过100人 第二层和第三层人数之和不超 过50人 第二层人数不超过30人
一级
≤九层 500(塔式住宅) 每层不超过6户
>九层
300
每层人数不超过30人
疏散楼梯的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来计算;下层疏散楼梯 总宽度应按其上某层人数最多的一层来计算。
应小于300mm。
5、 扶手栏杆
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至扶手顶面铅垂线的高度,不宜小于 900mm;平台上的栏杆长度大于500 时,其高度应不小于 1000mm。
幼儿园等经常有儿童使用的场所应在500~600mm 高度增设扶 手。
扶手数量——楼梯应至少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 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应加设 中间扶手。《人防》规 定:楼梯和梯阶宽度大于等于1.4 米宜设双们扶手。
疏散楼梯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采用弧形楼梯时 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超过10度,且踏面宽 度离扶手25cm处应不小于22cm时:
通常疏散楼梯坡度不应大于45度,
踏步宽度不应小于220mm,高度不应大于 200mm;
住宅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260mm,高度不应大 于175mm :
单、多层民用建筑(医院、疗养院、托儿所、幼儿园 除外)如符合下表要求,可设置一个疏散楼梯:
目录
一、楼梯的尺度 二、疏散楼梯
一、楼梯的尺度
楼梯尺度要求:楼梯宽度、踏步尺度、平台宽度、空间高度、 栏杆及扶手高度等。
1、 楼梯宽度: 墙体粉刷表面至扶手中心线或扶手中心线至 扶手中心线的水平距离 。

民用建筑楼梯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楼梯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楼梯设计规范一、楼梯的数量、位置、宽度和楼梯间形式应满足使用方便和安全疏散的要求。

二、墙面至扶手中心线或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即楼梯梯段宽度除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外,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宽度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征,按每股人流0.55+(0~0.15)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

0~0.15m为人流在行进中人体摆幅,公共建筑人流众多的场所应取上限值。

在设计通则中说明:楼梯梯段宽度在防火规范中是以每股人流为0.55m计,并规定按两股人流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0m,这对疏散楼梯是适用的,而对平时用作交通的楼梯不完全适用,尤其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如商场、剧场、体育馆等)主要楼梯应考虑多股人流通行,使垂直交通不造成拥挤和阻塞现象。

如此,人流宽度按0.55m计算是最小值,实际上人体在行进中有一定摆幅和相互间空隙,因此本条规定每股人流为0.55m+(0~0.15)m,0~0.15m即为人流众多时的附加值,单人行走楼梯梯段宽度还需要适当加大。

三、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20m,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量加宽。

四、每个梯段的踏步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

五、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梯段净高不宜小于2.20m。

注:梯段净高为自踏步前缘(包括最低和最高一级踏步前缘以外0.30m范围内)量至上方突出物下缘间的垂直高度。

六、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宜加设中间扶手。

七、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

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超过0.50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m。

八、踏步应采取防滑措施。

九、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楼梯,梯井净宽大于0.20m时,必须采取防止少年儿童攀滑的措施,楼梯栏杆应采取不易攀登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

楼梯踏步设计规范

楼梯踏步设计规范

楼梯踏步设计规范楼梯踏步设计规范楼梯是建筑物中常见的交通通道,设计规范的楼梯可以提供安全、便捷的上下楼方式。

其中,踏步是楼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踏步设计可以有效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以下是楼梯踏步设计规范的详细要求:1. 尺寸规范:楼梯踏步的宽度一般不应小于700mm,踏步长度不应小于300mm。

踏步高度不应超过200mm,但也不应小于120mm。

踏步高度的差异不应大于5mm。

2. 倾斜度规范:楼梯踏步应有适宜的倾斜度,能够提供舒适的步行体验。

一般来说,楼梯的倾斜度角度不应小于30度,也不应大于50度。

3. 踏步材料规范:楼梯踏步应采用安全、防滑的材料。

常见的材料包括木材、钢筋混凝土和石材等。

对于公共场所的楼梯,最好使用防滑材料或者在踏步表面做防滑处理,以防止人们在行走过程中滑倒。

4. 垂直差异规范:楼梯各个踏步之间的垂直距离应保持一致,不应有过大的差异。

踏步之间过大的垂直差异容易让人在上下楼梯的过程中摔倒。

5. 亮度规范:楼梯应有足够的照明亮度,特别是在夜间或者光线不足的情况下。

在楼梯踏步上设有适当的照明设施,如楼梯边缘、楼梯踏步内部或楼梯侧面。

6. 扶手规范:楼梯设有扶手以提供支撑和平衡。

扶手应适当高度、宽度和强度,并且安装牢固。

对公共场所的楼梯,扶手一般应设在两侧。

7. 颜色对比规范:楼梯踏步与楼梯本身应具有明显的颜色对比,以便人们在行走时能够清晰地分辨踏步位置,减少跌倒的风险。

8. 安全标志规范:在公共场所的楼梯上,应设置相应的安全标志,如上下楼梯的箭头指示、行走方向指示以及踏步边缘的黄色或者白色防滑提示标识等。

9. 楼梯出入口规范:楼梯出入口处应设有明显的标识和警示,以便人们能够迅速找到出口和入口,减少事故的发生。

10. 非滑梯的规范:在安装滑梯的楼梯上,滑梯设计应符合相应的安全规范,以防止儿童在使用滑梯时发生意外。

总之,楼梯踏步的设计规范是为了保障人们在上下楼梯时的安全和便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楼梯学习目标要求1.掌握楼梯的组成及分类。

2.掌握钢筋砼楼梯的构造要求。

3.掌握坡道、台阶的构造。

4.掌握栏杆、扶手的尺寸要求。

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的形式、楼梯的尺度、楼梯的构造设计及细部构造。

难点:楼梯的构造设计5.1 楼梯概述房屋各个不同楼层之间需设置上下交通联系的设施,这些设施有楼梯、电梯、自动扶梯、爬梯、坡道、台阶等。

楼梯作为竖向交通和人员紧急疏散的主要交通设施,使用最广泛;电梯主要用于高层建筑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自动扶梯用于人流量大的场所;爬梯用于消防和检修;坡道用于建筑物入口处方便行车用;台阶用于室内外高差之间的联系。

5.1.1 楼梯的作用楼梯作为建筑物垂直交通设施之一,首要的作用是联系上下交通通行;其次,楼梯作为建筑物主体结构还起着承重的作用,除此之外,楼梯有安全疏散、美观装饰等功能。

设有电梯或自动扶梯等垂直交通设施的建筑物也必须同时设有楼梯。

在设计中要求楼梯坚固、耐久、安全、防火;做到上下通行方便,便于搬运家具物品,有足够的通行宽度和疏散能力。

5.1.2 楼梯的组成楼梯一般由楼梯段、楼梯平台、栏杆(或栏板)和扶手三部分组成,如图2-5-1。

楼梯所处的空间称为楼梯间。

1.楼梯段楼梯段又称楼梯跑,是楼层之间的倾斜构件,同时也是楼梯的主要使用和承重部分。

它由若干个踏步组成。

为减少人们上下楼梯时的疲劳和适应人们行走的习惯,一个楼梯段的踏步数要求最多不超过18级,最少不少于3级。

2.楼梯平台楼梯平台是指楼梯梯段与楼面连接的水平段或连接两个梯段之间的水平段,供楼梯转折或使用者略作休息之用。

平台的标高有时与某个楼层相一致,有时介于两个楼层之间。

与楼层标高相一致的平台称为楼层平台,介于两个楼层之间的平台称为中间平台。

3.楼梯梯井楼梯的两梯段或三梯段之间形成的竖向空隙称为梯井。

在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根据使用和空间效果不同而确定不同的取值。

住宅建筑应尽量减小梯井宽度,以增大梯段净宽,一般取值为100~200mm。

公共建筑梯井宽度的取值一般不小于160mm,并应满足消防要求。

4.栏杆(栏板)和扶手栏杆(栏板)和扶手是楼梯段的安全设施,一般设置在梯段和平台的临空边缘。

要求它必须坚固可靠,有足够的安全高度,并应在其上部设置供人们的手扶持用的扶手。

在公共建筑中,当楼梯段较宽时,常在楼梯段和平台靠墙一侧设置靠墙扶手。

图2-5-1 楼梯的组成5.1.3 楼梯的设计要求楼梯作为建筑空间竖向联系的主要部件,其位置应明显,起到提示引导人流的作用,并要充分考虑其造型美观,人流通行顺畅,行走舒适,结合坚固,防火安全,同时还应满足施工和经济条件的要求。

因此.需要合理地选择楼梯的形式、坡度、材料、构造做法,精心地处理好其细部构造,设计时需综合权衡这些因素。

1.作为主要楼梯,应与主要出入口邻近,且位置明显;同时还应避免垂直交通与水平交通在交接处拥挤、堵塞。

2.楼梯的间距,数量及宽度应经过计算满足防火疏散要求。

楼梯间内不得有影响疏散的凸出部分,以免挤伤人。

楼梯间除允许直接对外开窗采光外,不得向室内任何房间开窗;楼梯间四周墙壁必须为防火墙;对防火要求高的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建筑,应设计成封闭式楼梯或防烟楼梯。

3.楼梯间必须有良好的自然采光。

5.1.4 楼梯的类型建筑中楼梯的形式较多,楼梯的分类一般可按以下原则进行:1.按楼梯的材料分类。

有钢筋混凝土楼梯、钢楼梯、木楼梯及组合材料楼梯。

2.按照楼梯的位置分类。

有室内楼梯和室外楼梯。

3.按照楼梯的使用性质分类。

有主要楼梯、辅助楼梯、疏散楼梯及消防楼梯。

4.按照楼梯间的平面形式分类。

有开敞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如图2-5-2所示。

图2-5-2 楼梯间平面形式5.按楼梯的平面形式分类。

按楼梯的平面的形式不同,可分为如下几种:(1)单跑楼梯见图2-5-3(a)单跑楼梯不设中间平台,由于其梯段踏步数不能超过18步,所以一般用于层高较少的建筑内。

(2)交叉式楼梯见图2-5-3(b)由两个直行单跑梯段交叉并列布置而成。

通行的人流量较大,且为上下楼层的人流提供了两个方向,对于空间开敞,楼层人流多方向进入有利,但仅适合于层高小的建筑。

(3)双跑楼梯见图2-5-3(c)、(d)、(e)。

双跑楼梯由两个梯段组成,中间设休息平台。

图2-5-3(c)为双跑折梯,这种楼梯可通过平台改变人流方向,导向较自由。

折角可改变,当折角≥90°时,由于其行进方向似直行双跑梯,故常用于仅上二层楼的门厅、大厅等处。

当折角<90°成锐角时,往往用于不规则楼梯间中。

图2-5-3(d)为双跑直楼梯。

直楼梯也可以是多跑(超过二个梯段)的,用于层高较高的楼层或连续上几层的高空间。

这种楼梯给人以直接、顺畅的感受,导向性强,在公共建筑中常用于人流较多的大厅。

用在多层楼面时会增加交通面积并加长人流行走的距离。

图2-5-3(e)为双跑平行楼梯,这种楼梯由于上完一层楼刚好回到原起步方位,与楼梯上升的空间回转往复性吻合,比直跑楼梯省面积并缩短人流行走距离,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楼梯形式。

(4)双分双合式平行楼梯见图2-5-3(f)、(g)图2-5-3(f)为双分式平行楼梯,这种形式是在双跑平行楼梯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第一跑位置居中且较宽,到达中间平台后分开两边上,第二跑一般是第一跑的二分之一宽,两边加在一起与第一跑等宽。

通常用在人流多,需要梯段宽度较大时。

由于其造型严谨对称,经常被用作办公建筑门厅中的主楼梯。

如图2-5-3(g)所示为双合式平行楼梯,情况与双分式楼梯相似。

(5)剪刀式楼梯见图2-5-3(h)剪刀式楼梯实际上是由两个双跑直楼梯交叉并列布置而形成的。

它既增大了人流通行能力,又为人流变换行进方向提供了方便。

适用于商场、多层食堂等人流量大,且行进方向有多向性选择要求的建筑中。

(6)转折式三跑楼梯见图2-5-3(i)这种楼梯中部形成较大梯井,有时可利用作电梯井位置。

由于有三跑梯段,踏步数量较多,常用于层高较大的公共建筑中。

(7)螺旋楼梯见图2-5-3(j)螺旋楼梯平面呈圆形,通常中间设一根圆柱,用来悬挑支承扇形踏步板。

由于踏步外侧宽度较大,并形成较陡的坡度,行走时不安全,所以这种楼梯不能用作主要人流交通和疏散楼梯。

螺旋楼梯构造复杂,但由于其流线形造形比较优美,故常作为观赏楼梯。

(8)弧形楼梯见图2-5-3(k)弧形楼梯的圆弧曲率半径较大,其扇形踏步的内侧宽度也较大,使坡度不致于过陡。

一般规定这类楼梯的扇形踏步上、下级所形成的平面角不超过10°,且每级离内扶手0.25m处的踏步宽度超过0.22m时,可用作疏散楼梯。

弧形楼梯常用作布置在大空间公共建筑门厅里,用来通行一至二层之间较多的人流,也丰富和活跃了空间处理。

但其结构和施工难度较大,成本高。

图2-5-3 楼梯形式示意5.1.5 楼梯的尺度楼梯涉及到梯段、踏步、平台、净空高度等多个尺寸,如图2-5-4所示。

图2-5-4 楼梯各部分尺度1.楼梯段的宽度楼梯段宽度是指墙面至扶手中心线或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如图2-5-5所示。

楼梯段的宽度除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外,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宽度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征,按每股人流宽为0.55+(0~0.15) 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

0~0.15m 为人流在行进中人体的摆幅,公共建筑人流众多的场所应取上限值。

图2-5-5 楼梯间平面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宜加设中间扶手。

每个梯段的踏步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

2.楼梯平台深度楼梯平台是连接楼地面与梯段端部的水平部分,有中间平台和楼层平台,平台深度不应小于楼梯梯段的宽度,并不应小于1.2m,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当加宽。

但直跑楼梯的中间平台深度以及通向走廊的开敞式楼梯楼层平台深度,可不受此限制,如图2-5-6所示。

图2-5-6 楼梯平台深度3.楼梯的坡度与踏步尺寸楼梯的坡度是指梯段的坡度,即楼梯段的倾斜角度。

如图2-5-7所示。

它有两种表示方法,即角度法和比值法。

用楼梯段与水平面的倾斜夹角来表示楼梯坡度的方法称为角度法;用楼梯段在垂直面上的投影高度与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的比值来表示楼梯坡度的方法称为比值法。

一般来说,楼梯的坡度越大,楼梯段的水平投影长度越短,楼梯占地面积就越小,越经济,但行走吃力;反之,楼梯的坡度越小,行走较舒适,但占地面积大,不经济。

所以,在确定楼梯坡度时,应综合考虑使用和经济因素。

一般楼梯的坡度范围在23°~45°,适宜的坡度为30°左右。

坡度过小时(小于23°),可做成坡道;坡度过大时(大于45°),可做成爬梯。

公共建筑的楼梯坡度较平缓,常用26°34′(正切为1/2)左右。

住宅中的共用楼梯坡度可稍陡些,常用33°42′(正切为1/1.5)左右。

图2-5-7 楼梯间剖面楼梯坡度一般不宜超过38°,供少量人流通行的内部交通楼梯,坡度可适当加大。

楼梯、坡道、爬梯的坡度范围如图2-5-8。

图2-5-8 楼梯、台阶和坡道坡度的适用范围楼梯的坡度取决于踏步的高度与宽度之比,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踏步尺寸以控制坡度。

踏步高度与人们的步距有关,宽度则应与人脚长度相适应。

确定和计算踏步尺寸的方法和公式有很多,通常采用两倍的踏步高度加踏步宽度等于一般人行走时的步距的经验公式确定,即:2h+b=600~620 mm式中h一踏步高度,b一踏步宽度。

600~620 mm为一般人行走时的平均步距。

民用建筑中,楼梯踏步的最小宽度与最大高度的限制值,见表2-5-1。

表2-5-1 楼梯踏步最小宽度和最大高度(mm)楼梯类别最小宽度最大高度住宅共用楼梯260 175幼儿园、小学校等楼梯260 150 电影院、剧场、体育馆、商场、医院、旅馆和大中学校等楼梯280 160其他建筑楼梯260 170专用疏散楼梯250 180服务楼梯、住宅套内楼梯220 200对成年人而言,楼梯踏步高度以150mm左右较为舒适,不应高于175mm。

踏步的宽度以300mm 左右为宜,不应窄于250mm。

当踏步宽度过大时,将导致梯段长度增加;而踏步宽度过窄时,会使人们行走时产生危险。

在实际中经常采用出挑踏步面的方法,使得在梯段总长度不变情况下增长踏步面宽(如图2-5-9)。

一般踏步的出挑长度为20~30mm。

图2-5-9 增加踏步宽度的方法4.楼梯栏杆扶手的高度楼梯栏杆扶手的高度,指踏步前沿至扶手顶面的垂直距离。

楼梯扶手的高度与楼梯的坡度、楼梯的使用要求有关,很陡的楼梯,扶手的高度矮些,坡度平缓时高度可稍大。

在30o左右的坡度下常采用900mm ;儿童使用的楼梯一般为600mm。

对一般室内楼梯≥900mm,通常取l00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