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桥制造的发展
中国钢桥发展

中国钢桥发展历史的回眸••中国建设钢桥的历史可以追朔到百年以前,在我国7万多公里的铁路线上,有8000多座钢桥在服役,其中超过百年的老龄钢桥有160多孔。
而早期的老龄钢桥大多是外国人设计并建造。
旧中国的铁路钢桥建设,由于受到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限制,材料、设计水平、制造水平、施工技术等条件都很落后,钢桥的发展极为缓慢。
••1934年~1937年,39岁的茅以升先生带领中国工程师设计并监造了钱塘江大桥(主跨65.84m,全长1453m),开创了我国自行建造钢桥的历史••中国最早的钢桥制造厂有超过百年的历史(1894),但是,直到50年代初期,桥梁工厂只有制造铆接桥的技术。
1956年,苏联专家与中国技术人员合作,在沈阳桥梁厂试焊成功第一孔24米焊接板梁,此后,第一批320孔24m焊接板梁桥,架设在石太线和湛江附近支线上,这是我国第一次制造焊接桥。
••1957年,借助前苏联专家的技术和材料,中国建造完成了武汉长江公铁两用大桥。
桥梁全长1155.5m,主跨128m,该桥的建设培养了中国第一批钢桥设计、施工、制作、研究的科学技术人员,为中国钢桥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68年,中国人靠自己的技术、材料,自行设计建造了正桥长1576m,铁路桥全长6772m,公路桥全长4588m的南京长江大桥,主跨160m,首次使用国产的16Mnq钢。
••六十年代中期,在中国西南成昆铁路建设中,由科研、设计、施工、制造单位组成了栓焊梁战斗组,系统地研究了栓焊钢桥建造技术,编制了我国最早的《栓焊钢梁设计暂行办法》,并以此为指导,在成昆线上建成了不同形式的栓焊钢桥44座,结束了中国铆接钢桥的历史,开创了中国栓焊钢桥技术发展的新纪元。
、以特大型桥梁建设为标志的五个里程碑1、武汉长江大桥(第一个里程碑)特点:(1)长江上第一座公、铁两用桥(2)跨度:128m(3)材料:3号桥梁钢(Q240)(4)铆接2、南京长江大桥(第二个里程碑)特点:(1)跨度:160m(2)材料:16Mnq (Q345)(3)铆接(4)我国独立自主从材料到建设完全依靠自己力量,写入党的历史问题决议中。
中国钢桥的发展及制造现状y

中国钢桥的发展及制造现状1.栓焊钢桥的发展历程2.近年来建设的大跨度钢桥3.钢材及钢桥产量4.钢桥制造技术现状5.钢桥制造的今后课题xx1.栓焊钢桥的发展历程近10年中,中国建设了许多大规模钢桥,包括正在施工的主跨1088m的苏通长江大桥,全长36km的杭州湾大桥,和已建成的全长31km的东海大桥等,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现在的成绩是经过了40多年持续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在材料、结构设计、制造工艺和施工等技术方面有了较深厚的积累。
表1为中国栓焊钢桥和全焊钢桥的简要发展历程,表中列举了钢材、高强度螺栓(HTB)和焊接等在钢桥上的应用情况。
由于1950~1990年钢材短缺,国家采用了限制钢材使用等措施,即基本上限于大跨度铁路桥梁才建设钢桥,所以,焊接和栓接技术的研发首先始于铁路钢桥,1980年以后,随着经济和钢材产量的持续增长,高速公路和城市交通工程快速发展,对大跨度桥梁建设的需求,促进了公路钢桥的建设和发展。
1985年以后开始建设大跨度钢拱桥,1995年以后开始建设扁平钢箱梁的大跨度斜拉桥和悬索桥。
2. 近年来建设的大跨度钢桥表2~表5分别列出了近10余年中建设的大跨度公路钢拱桥、钢斜拉桥、钢悬索桥,以及铁路钢桥代表性桥梁。
3. 钢材及钢桥产量(1)中国钢材产量的增长1985年以前,中国年钢材产量不足5×107t,1996年为0.9×108t,2004年达到2.97×108t,2005年为3.97×108t,20年中增加了约8倍。
中厚板(t≥5mm)钢材,1996年为1.2×107t,2005年为5.3×107t,图1为中国钢材和中厚板钢材的年产量增长图。
图1 中国钢材和中厚板钢材的年产量增长(2) 钢桥用钢的品种、性能表6为中国桥梁钢的品种及其化学成份和力学性能(GB/T714—2000)表7为适用于各种钢材的埋弧焊丝的品种。
表8为高强度螺栓品种及钢材(GB/T1228~1231—1991)此外,还开发了满足钢桥多项设计要求的各种性能的钢材和品种,如:●钢材的屈服强度等级:235 MPa级,345 MPa级,355 MPa级,370 MPa级,420 MPa级,460 MPa级等。
铁道大学钢桥设计复习重点(精简版)

铁道大学钢桥设计复习重点(精简版)1.我国钢桥和钢材发展情况和主要特点?1)钢桥主要特点:钢桥跨越能力强;钢桥构件适合于工业化制造,便于运输,工地安装速度快,钢桥施工工期短;钢桥易于修复和更换;但同时刚才易于锈蚀,需要经常检查和按期维护,故钢桥养护费用比石桥和钢筋混凝土桥高;铁路钢桥采用明桥面时噪声较大,不宜用2.我国铁路钢桥的基本材料?1)钢梁主体结构用钢:Q235qD、Q345qD、Q345qE、Q370qD、Q370qE、Q420qD、Q420qE;2)桥梁辅助结构用钢:Q235-B.Z。
3)连接型钢用钢:Q345c。
4)高强度螺栓用钢:螺纹直径为M22、M24、M27、M30,螺栓用20MntiB、35VB,性能等级为10.9S,20MntiB适用于直径小于等于M24,35VB 适用于直径小于等于M30,螺母及垫圈用35号钢、45号钢15MnVB。
5)铸件用钢:ZG230-450Ⅱ、ZG270-500Ⅱ。
6)销、铰、辊轴用钢:35号锻钢。
4. 钢板梁桥的构造特点?主梁:主梁是由工字型截面,由翼缘及腹板组成。
跨度较小的板梁桥,其主梁常用等截面的板梁,翼缘只用一块钢板;跨度较大的板梁桥,为了使主梁截面承受弯矩的能力能大致符合弯矩图,借以节省材料,主梁常做成变截面的,这时,翼缘如仍用一块钢板,则翼缘板可在宽度或厚度方面加以变化,靠梁端的翼缘板用较窄的或较厚的钢板。
联结系:平纵联杆件端部的节点板,可与上翼缘焊接,但不应与受拉翼缘焊连,这是由于受拉翼缘的疲劳强度受焊接影响较大。
5. 板梁桥主梁腹板的稳定如何保证的?对于腹板,为防止起在外力作用下丧失局部稳定,通常是用加劲肋来增强它的刚度。
为免去腹板局部稳定性的繁琐计算,对简支板梁腹板的中间加劲肋和水平加劲肋6. 板梁桥主梁疲劳应检算的部位有那些?主梁疲劳容许应力幅检算截面:根据焊接结构的特性,主要检算下翼缘底面和加劲肋切口与腹板的焊接处。
下翼缘的底面,拉应力最大处;加劲肋与腹板焊缝的下端;具有多层盖板,盖板中断点截面的强度;板梁横向对接焊缝。
钢桥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1、钢桥的优缺点?优点:(1)跨越能力强;(2)其构件适合于工业化制造,便于运输,工地安装速度快,钢桥施工工期短;(3)易于修复和更换。
缺点:(1)钢材易于锈蚀,需要经常检查和按期维护,故养护费用比石桥和钢砼桥高;(2)铁路钢桥采用明桥面时噪声较大,不宜用于城市及周边地区;(3)钢桥造价高。
2、钢桥主体结构的材料?主要是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钢。
3、建国后,我国钢桥的发展情况?发展很大:几十年来建造了大量钢桥,材料、工艺、结构理论、结构形式取得很大发展;拥有雄厚建桥技术力量和先进科研手段。
(详见P2-P4)4、钢桥发展趋势?近二十年发展很快,特别是大跨度桥梁,采用钢结构已经越来越多了。
我国的钢产量已雄踞世界第一,可以预计,我国的钢结构桥梁一定会有一个大发展。
第二章钢板梁一、钢板梁桥构造思考题:1、钢板梁桥是如何分类的?分为上承式~和下承式~。
2、解释全焊和栓焊钢板梁的连接方式。
全焊:板梁的全部结构均在工厂焊接完成,主梁在工厂用自动焊做成工字形梁,两片工字形梁之间的联结系则用手工焊于主梁上,然后整孔梁出厂,无需再进行连接工作即可架设。
栓焊:主梁桥面系和联结杆系分别在工厂焊成,然后在工地用高强螺栓联结成整孔。
(适用于不能用整孔运输的情况)钢板梁标准设计:上承式24m、32m是全焊,40m是栓焊;下承式栓焊板梁标准跨度20m,24m,32m,40m.3、上承式与下承式钢板梁的构造各分为哪些部分?各有什么作用?(详见P10-P11)上承式主梁:作为主要承重结构。
联结系(上、下平纵联,端横联,横撑):整个钢板梁成为一个稳定的空间结构。
下承式主梁:作为主要承重结构。
联结系(下平纵联,肱板):整个钢板梁成为一个稳定的空间结构;肱板的作用是:①对主梁上翼缘起支撑作用,保证上翼缘的稳定);②肱板与横梁连成一块,可起到横连的作用。
桥面系(包括纵横梁;桥面不在主梁而在纵梁上):作用是直接承受列车荷载并将其传递至主梁。
大跨度铁路钢桥

06
大跨度铁路钢桥的安全性能评价
安全性能评价指标体系
运营安全:评估桥梁在运营 过程中的安全性,包括车辆 载荷、风、地震等因素
结构安全:评估桥梁结构在 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安全性
耐久性:评估桥梁在使用寿 命内的耐久性,包括材料性
能、腐蚀、疲劳等因素
防撞性能:评估桥梁在遭受 撞击时的安全性,包括船舶
撞击、车辆撞击等因素
抗震性能:评估桥梁在地震 作用下的安全性,包括地震
烈度、地震加速度等因素
安全性能评价方法与流程
结构安全性能评 价
疲劳性能评价
耐候性能评价
防腐蚀性能评价
安全性能评价结果分析与应用
评价方法:采 用多种方法对 大跨度铁路钢 桥进行安全性
能评价
评价结果:根 据实际检测数 据和计算结果, 得出各项指标
的评价结果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学院
大跨度铁路钢桥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大跨度铁路钢桥概述
03
大跨度铁路钢桥的结构设计
04
大跨度铁路钢桥的制造与安装
05
大跨度铁路钢桥的维护与检测
06
大跨度铁路钢桥的安全性能评价
07 大 跨 度 铁 路 钢 桥 的 发 展 趋 势 与 展 望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大跨度铁路钢桥概述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智能化建造:应用BIM技术、机 器人等智能化设备,提高施工效 率和质量
智能化运维:应用物联网、大数 据等信息技术,实现桥梁状态的 实时监测和预测性维护
未来市场需求预测与展望
钢结构的发展史

钢结构的发展史人类采用钢结构的历史和炼铁、炼钢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还和本国的钢铁产量有关。
在古代,我们中华民族在冶炼技术方面是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的。
从江苏六合和湖南长沙等地春秋时期的墓葬和遗址中,发现人工冶炼的铁块、铁条、铁销、铁锛等,说明中国在春秋时期已使用人工制铁。
中国发现的最早生铁制品,比外国最先使用生铁的时间早一千八百多年。
我国也是最早用铁建造承重结构的国家。
在公元前二百多年(秦始皇时代)就已经用铁建造桥墩。
在公元前六七十年间,就成功地用熟铁建造铁链桥。
以后建造的铁链桥不下数十座之多,其中以云南的沅江桥(四百多年前),贵州的盘江桥(三百年前)及四川泸定大渡河桥(建于1696年)为最大。
大渡河铁链桥净跨长达100米,桥宽2.8米,可并列两辆马车,由九根桥面铁链和四根桥栏铁链构成。
铁链是由生铁铸成,每根铁链重达一吨半,锚固在直径为20厘米,长4米的锚桩上。
该桥比英国用铸铁建造的欧洲第一座跨长31米的拱桥早八十三年,比美洲第一座跨度为21.3米的铁链桥早一百多年。
此外我国还建造了不少铁塔,如湖北荆州玉泉寺铁塔,山东济宁寺铁塔和镇江甘露寺铁塔等。
玉泉寺,共13层,17.9m高,位于湖北当阳城西15公里的玉泉山东麓,始建于东汉末年(1061年),为我国历代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
这些建筑物都表明了我国古代建筑和冶金技术方面的高度水平。
欧洲在18世纪下半叶开始修建生铁桥,由于生铁性脆,在梁桥中没有得到推广,主要用于拱桥。
世界上第一座铸铁桥是英国科尔布鲁克戴尔厂所造的赛文河桥,建于1779年,为半圆拱,由五片拱肋组成,跨径30.7米。
其后转为用铸铁造桥,19世纪40年代开始出现熟(锻)铁桥,但这两种桥经常失事。
19世纪同时出现了转炉和平炉炼钢。
欧洲第一座铁链吊桥是英国的蒂斯河桥,建于1741年,跨径20米,宽0.63米。
1855年,美国建成尼亚加拉瀑布公路铁路两用桥。
这座桥是采用锻铁索和加劲梁的吊车,跨径为250米。
各种大跨度钢桁桥举例及施工技术

29
30
31
32
33
( 3 )九江长江大桥建成了双线铁路、四车道公路, 铁路桥长7675米,公路桥长4460米,江中有桥墩 10个,共架设11孔钢梁,正桥全长1806 . 7m ,主 跨180 + 216 + 180 ( m )的刚性桁梁柔性拱,专 门开发了15锰钒氮桥梁钢(15MnVNq ) ,焊接构 件最大板厚达56mm ,最大跨度达216m 的栓焊梁, 少焊多栓。大桥铁路引桥采用的无碴无枕预应力箱 形梁,在我国建桥史上还是第一次。主河槽216米 宽的大跨度,也居全国桥梁之首。
3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建设中的京广客运专线黄河大桥
5
( 2 )泺口黄河桥位于京沪线济南北泺口镇,设
计预留复线,单线铺轨通车,由德国孟阿恩桥梁公 司设计和监造,1909年7月开工,1912年11月29 日竣工。大桥全长1255.2米,为当时最大跨度的 铁路桥,全长1255 .2m ,共12 孔,主跨为164 . 7( m);两边跨为 128 . 1 ( m )的悬臂梁,也是当时 津浦线最大的桥梁,其164.7米跨度的悬臂梁是建 国前跨度最大的钢桁梁。1991年4月19日,这座具 有80年历史的大桥宣告“退役”,后拆除。
17
18
19
钱塘江大桥桁架图
20
现代化钢桁桥
2 .解放后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桥梁建设 事业蓬勃发展。我国自主修建的代表性的钢桥主要有武汉, 南京、九江、芜湖四座长江上的桥梁。这四座大桥都是公 铁两用,铁路为双线,公路为四车道。
( l )武汉长江大桥,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 年即着手兴建, 正桥长1156m ,三联三跨128m 的连续钢桁梁,公铁两用 桥。钢梁的钢材是进口苏联的Ct3M (三号桥梁钢,屈服 强240MPa ) ,铆接钢梁,由苏联专家技术指导,主要的 还是我国自己设计和建造,是我国自力更生建设现化桥梁 的开端。
中国桥梁发展史.

桥梁工程发展史qiaoliang gongcheng fazhanshi桥梁工程发展史history of bridge engineering桥梁是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史上,每当运输工具发生重大变化,对桥梁在载重、跨度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便推动了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
在19世纪20年代铁路出现以前,造桥所用的材料是以石材和木材为主,铸铁和锻铁只是偶尔使用。
在漫长岁月里,造桥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形式。
但现今使用的各种主要桥式几乎都能在古代找到起源。
在最基本的三种桥式中,梁式桥起源于模仿倒伏于溪沟上的树木而建成的独木桥,由此演变为木梁桥、石梁桥、直至19世纪的桁架梁桥;悬索桥起源于模仿天然生长的跨越深沟而可资攀援的藤条而建成的竹索桥,演变为铁索桥、柔式悬索桥,直至有加劲梁的悬索桥;拱桥起源于模仿石灰岩溶洞所形成的“天生桥”而建成的石拱桥,演变为木拱桥和铸铁拱桥。
在有了铁路以后,木桥、石桥、铁桥和原来的桥梁基础施工技术就难于适应需要。
但到19世纪末叶,由于结构力学基本知识的传播、钢材的大量供应、气压沉箱应用技术的成熟,使铁路桥梁工程获得迅速发展。
20世纪初,北美洲曾在铁路钢桥跨度方面连创世界纪录。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公路钢桥和钢筋混凝土桥的跨度记录又都超过了铁路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量被破坏的桥梁急待修复,新桥急需修建,而造桥钢材短缺,于是,利用30年代以来所积累的关于高强材料和高效工艺(焊接、预应力张拉及锚固、高强度螺栓施工工艺等)的经验,推广了几种新型桥──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箱形截面钢实腹梁桥,预应力混凝土桥和斜张桥。
60年代以来,汽车运输猛增,材料供应缓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桥梁工程又在提高质量、降低造价、降低桥梁养护费等方面获得了很大改进。
国外桥梁工程的发展19世纪20年代以前(有铁路之前)①木桥。
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巴比伦曾在幼发拉底河上建石墩木梁桥,其木梁可以在夜间撤除,以防敌人偷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日本钢桥制造发展概况
这里,借用日本钢桥制造的发展历程,来看看他们是如何解决需求与产能、人力资源缺乏等矛 盾的。 图2为日本钢桥年产量的变化。从二战后50年代经济恢复期的年产量10几万吨,经历了经济快 速和高速增长期,到90年代年产量达90万吨,到21世纪初随着需求的减少,回落到60万吨。最 初,也是由少数几家专业厂制造钢桥,随着钢桥产量需求的增加,一些钢结构和造船厂参与制造 钢桥,最多达30余家,但仍然感到人力资源缺乏,生产效率低,不能适应产量增长的需求。因 此,除了引入社会上的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NC切割机、NC制孔机、焊接机器人等),推进作 业流程化、自动化、NC化和加工精细化外,在上世纪70年代,由16家厂商(后逐渐增多)联合开 发钢桥制造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即把钢桥制造全过程(从设计图纸转换直到制成构件后的预拼 装)作成一个统一的计算机处理系统。从而,400~500人的制造厂年产量可达10万吨以上,大大 节省了人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降低了材料的消耗和成本。至今,该系统仍 在不断补充和完善,以便使各项工艺更加先进、合理和规范,并使系统功能不断扩充和完备。
(2)NC 切割下料、开坡口、NC 制孔 ① NC 切割下料 选定数据库资料,计算后输出板件下料图并与 NC 切割机连动直接进行下料切割作业。下料 尺寸按下式计算:
ac = a s + a f + a w + am
式中: ac ---下料尺寸, as ---设计尺寸, a f ---焰切下料熔口宽度, aw ---焊接收缩量(纵向收缩、 横向收缩) a m ---机械切削量。 , ② NC 切割坡口 根据设计接头类型,选定坡口形式和尺寸,与 NC 切割机连动,NC 精密焰切坡口。 ③ NC 制孔 根据设计栓孔线,数字化后直接输入 NC 钻孔机制孔。考虑对几何精度的影响,分为先制孔 (在板件上制孔)和后制孔(在构件上制孔或在构件间拼接板上制孔等) 。
图片4 贵州北盘江大桥
① 杆系结构是指工字形的板梁桥和由H形断面和口字形断面等构件组成 的桁梁桥。通常工厂用焊接制成构件,工地用高强度螺栓连成整体结构。桥 梁几何线形主要由栓孔尺寸线控制。 ② 板系结构是指由带纵横加劲肋的板单元件组成的箱梁,如连续箱梁、 悬索桥和斜拉桥的箱梁。通常在工厂焊接成带肋的板单元件,运至桥位附近 组装成箱梁节段,再运至桥位吊装连成桥梁整体。桥梁几何线形受组装精度 和焊接变形影响较大。 ③ 管系结构是指钢管拱桥。通常在工厂制成管状拱肋节段。现场悬臂安 装,跨中合龙;或者桥位岸侧拼装成半跨,转体就位、跨中合龙。拱轴线形 受拱肋制造精度和焊接变形的影响。 本节就这些结构的制造现状作一概要介绍。
4.1 钢桥制造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的构成
图 3 为钢桥制造全过程计算机信息处理作业系统。 该系统包括钢桥制造所有程序并用计算机连续处理,具体如下: (1)设计图转换成制造图 ①输入桥梁结构整体线形各节点的 3-D 座标,预拱度值,各主构件、辅构件(指横隔板、横 梁、平纵联接系,横向连接系等,及其拼接板或连接板的材质、断面尺寸、板厚及长度。各部件 的配置图(栓孔线、焊接线等) 。 ②输入有关数据库资料 输入有关制造标准(精度误差) ,设计要求(预拱度等) ; 建立工艺性资料,如焰切熔口宽度,不同状态下的焊接收缩变形量(纵向收缩、横 向收缩、角变形、纵向弯曲变形等) 。 ③通过计算,输出材料料单、板件图、构件组装图、结构预拼装图,并进行校核。
我国钢桥制造业的发展之路 ―钢桥制造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
史永吉 铁道科学研究院
内
1.前言 2. 我国钢桥制造现状
2.1 钢桁梁的制造 2 .2 钢箱梁的制造 2.3 钢塔制造 2.4 钢管拱的制造 2.5桥梁制造工艺的进步
容Hale Waihona Puke 3.2日本钢桥制造发展概况 3.3思考
4. 钢桥制造信息处理系统简介
4.1 钢桥制造计算机信息 处理系统的构成 4.2 钢桥制造传统作业与信息 处理系统作业的比较
3. 钢桥年产量增长引发的问题及思考 3.1 我国钢桥年产量增长及生产能力
据估测,从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由于钢材供应及经济能力 所限,我国钢桥年产量在几万吨徘徊,主要用于铁路桥,包括新建桥 和旧桥更换。90年代以后,随着高速公路和城市交通的发展,大跨度 悬索桥、斜拉桥、拱桥和城市组合结构桥梁骤增,钢桥年产量快速递 增,90年代末约30万吨,2005年约40~50万吨,若计及深水基础的钢 结构(钢管桩等),钢桥年产量约达60~70万吨。从今后桥梁发展来 看,钢桥年产量仍然继续快速上升。 随着钢桥需求的不断增加,钢桥制造厂也由最初的2~3家增至20 余家。然而,在传统的钢桥制造技术的基础上,生产能力受到很大制 约。虽然少数几家大型钢桥制造厂的年产量已达5~8万吨,而人员投 入较多,技术管理人员约200~400人,技术工人员约600~1000人,即 使如此,仍要雇用大约相当于本厂人数一半的社会技工直接参与钢桥 制造,才能完成上述产量。 这不仅暴露出需求和产能的矛盾,技术人员和技工的不足,甚至 影响了钢桥的制造质量。
2. 我国钢桥制造现状
钢桥制造是把整体结构拆散成板件,再渐次组装连接成构件、节段、 直至整体。从制造角度看,根据钢桥结构形体和构造的不同,可区分为杆 系结构、板系结构和管系结构。它们在单元体的划分、下料切割、构件或 节段的组装和焊接、连接成桥梁整体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以下是这三种结构体系桥梁的代表实例,见图片1、2、3、4,分别为 芜湖长江大桥(公铁两用矮塔斜拉桥),主桥跨长180m+312m+180m;正 在施工的苏通长江大桥(公路斜拉桥),主桥跨长2X100m+300m+ 1088m+300m+2X100m;南京长江三桥(公路斜拉桥),主桥跨长63m +257m+648m+257m+63m,钢塔钢箱梁;贵州北盘江大桥(铁路钢管 混凝土拱桥),主跨236m。
4. 钢桥制造信息处理系统简介
由于钢桥结构形式的多样化,即使结构形式相同,因荷载、跨长的不 同,结构中每一构件的断面及其连接也各不相同,每一座桥都有自己的设 计图,一座桥一个样,各不相同。与机械、汽车、飞机等相比,钢桥是典 型的品种多,定型化、批量化少的产品。因此,即使求得钢桥制造工艺的 合理化和自动化,要达到高效率、低成本的目的仍然是不可能的。必须开 发钢桥制造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从输入设计图尺寸,到输出制造图、材 料清单、NC数据、组装焊接资料、预拼装结果等,全部由计算机处理,才 能使钢桥制造合理、省力、精细、高质高效。以下对该处理系统作一概要 介绍。
图片1a
芜湖长江大桥
图片1b
芜湖长江大桥弦杆构造
图片2a 苏通长江大桥
图片2b 苏通长江大桥钢箱梁断面
图片3a 南京长江三桥
壁板加劲肋(δ22~24mm) 壁板(δ30~48mm)
横隔板 (δ14mm) 腹板(δ32mm) 腹板加劲肋 (δ22mm) 横隔板加劲肋 (δ10mm)
图片3b
南京长江三桥钢塔断面
(3)组装及焊接 ①组装 计算机将板件组装成构件、单元件以及箱梁节段等,然后组装主构件及辅构件(纵横向连接 件) ,并校核各构件焊接线及几何尺寸,以及各构件连接的栓孔线等。 ②焊接 根据数据库文件事先设计好各种接头的焊接工艺(焊接方法、焊接材料、坡口形式、施焊参 数、焊道数量、焊接顺序、焊接变形控制措施、焊缝检测等) ,由人工操作焊接或数值化后由机 器人焊接。 ③预拼装 栓焊钢桥 用精确测量的构件和节点板(或拼接板)栓孔群轴线及尺寸进行计算机 3D 预拼,确认制造 精度及线形和预拱度误差。 全焊钢桥 精确测量构件或节段特征点(代表其几何形体控制点)的 3D 坐标,考虑焊接变形量,直接 在计算机上进行 3D 预拼,确认结构线形和预拱度误差。
图2 日本钢桥年产量的变化
3.3 思考
比较我国和日本的钢桥制造的发展,不难看出,我国正处在钢桥建设 的发展期,产能、质量稳定性和制造周期与需求不适应的现象日益显著, 如何能解决这一问题,日本钢桥制造技术的发展值得借鉴。引入钢桥制造 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以开发和扩充,现在是最好时 机。
2.3 钢塔制造
大型钢塔需分段在厂内制造,桥位逐段垂直吊装,为此,要求较高的制造精 度:塔柱垂直度≤1/10000,节段轴线与端面直角度≤20”,节段之间金属接触率 ≥50%。因此,要求更先进的制造和机加工技术。 (1)在钢箱梁制造工艺基础上,开发了钢塔节段的组装焊接工艺,确保了 几何精度。 (2)在节段端面机械切削加工中,引入了大型NC切削机床、计算机反力控 制系统和高精度自动跟踪激光测量系统,并通过计算机处理系统,求得节段轴 线、端面平面度和直角度,依此直接指导切削加工和加工后的精度检验,实现了 用NC作业法代替了传统的划线作业法。 (3)在钢塔预拼装中,开发了由代表节段几何形体特征点的3-D坐标测量 值,直接进行计算机三维预拼仿真技术,检验了钢塔的制造精度。
2.1 钢桁梁的制造
以往我国钢桥主要是板梁和桁梁,通常厂内制成焊接构件,用机器样板在 构件和拼接板上制孔,厂内实施局部平面预拼装,现场用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 成整体。制造步骤如图1所示。
2 .2 钢箱梁的制造
作为公路悬索桥和斜拉桥的加劲梁,我国从20世纪末建设的虎门珠江桥、西陵长江 桥、厦门海沧桥和江阴长江桥开始,至今已有20余座桥梁采用钢箱梁。钢箱梁高约 2.5~4.5m,宽约20~40m,全长约数百米至2000多米。在吸取国外经验和其他行业先进技术 的基础上,研究了一整套钢箱梁制造工艺方案。 (1)合理的划分板单元件及陶瓷衬垫单面焊双面成型技术的引入。使95%的焊缝处于 俯焊位置施焊。(带纵横肋的桥面板100%为俯焊),极大地改善了直接承受轮载的桥面板 的疲劳性能和焊工劳动条件。 (2)结合钢箱梁构造特点,制造分为带纵横肋的板单元件、钢箱梁节段和桥位吊装后 全断面对接焊三个阶段,并开发了板单元件组装、节段连续匹配组装、以及焊接变形综合 控制技术等。确保了箱梁桥的几何精度,缩短了制造周期,降低了成本。 (3)提高了组装和焊接的自动化、切割和制孔的数控化作业程度。基本实现全焊钢箱 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