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治疗甲亢的效果分析
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治疗Graves'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疗效观察

肿 的 甲状腺 功 能亢 进 ,眼病 和皮 肤病 变 等G r a v e s ’病典 型 的临床 表现 ,实 验室 检查 :F T 和F T 水平 呈不 同程 度 升高 ,T S H 水 平 正 常或 者降 低 ;B 超 显示 甲状 腺 肿大 ,所 有研 究 对象按 照 数字 表 随 机分 组 的方 案 分 为A组 与B 组 ,每 组5 O 例 ,其 中A组男 2 7 例 ,女
验 ,以P<O . 0 5 为差 异有统 计学 意义 。
2 结 果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 资料 :选 择 2 0 1 0 年1 月 ~2 0 1 2 年l 2 月 问来 我 院 内分 泌科
收治 的 甲亢 住 院病 例 1 0 0 例 ,所有 研究 对 象 均具有 弥漫性 甲状 腺
时问 ( 3 . 5±1 . 1 )个月。两组患者性别 、年龄、症状持续时间比
较差 异无统 计 学意义 ( P>0 . 0 5),具 有可 比性 。 1 . 2 治疗 方法 :A 组给 予 甲巯 咪唑 片 1 0 mg ,3 次/ d ;B 组 给予
硫 氧嘧 啶1 0 0 mg ,3 次/ d 。
组 ,差异 有 统计 学意 义 ( P<O . 0 5 ),并且 两组 患 者不 良反 应发 生情 况 差异无 统计 学 意义 ( P> O . 0 5)。结 论 :甲巯 咪 唑治 疗G 广应 用 。 【 关键 词】 G r a v e s 病 ;甲巯 咪唑 ;丙硫 氧 嘧啶
甲状 腺 机 能 亢 进 症 ( Hy p e r t h y r o i d i s m )简称 甲亢 ,是 指 甲状 腺 本 身 或 甲状腺 以外 的 多种 原 因引起 的 甲状 腺激 素 过 多 而 引起 的一 种 代谢 性 疾 病 ,其 中 以毒 性播 散 性 甲状 腺 肿 ( G r a v e s 2 3 例 ,平均 年 龄 ( 3 7 . 6 ±1 1 . 4 )岁 ,症状 持续 时间 ( 3 . 4±1 . 3 ) 个 月 。B 组 男2 6 例 ,女 2 4 例 ,平均 年龄 ( 3 8 . 5 ±1 2 . 8 )岁 ,症状 持续
丙硫氧嘧啶和甲巯咪唑对甲亢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丙硫氧嘧啶和甲巯咪唑对甲亢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
在临床应用中,丙硫氧嘧啶
和甲巯咪唑是常用的甲亢治疗药物。
然而,这两种药物在治疗效果和副作用方面存在差异。
本文将分析比较丙硫氧嘧啶和甲巯咪唑对甲亢的疗效和安全性。
1. 疗效比较
丙硫氧嘧啶和甲巯咪唑均能有效地控制甲亢症状和降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
然而,
丙硫氧嘧啶的起效时间较长,需要几周才能显现出明显的疗效;而甲巯咪唑则有较快的起
效时间,一般为2-4周。
此外,甲巯咪唑可与血清甲状腺抗体相互作用,可以治疗自身免
疫性甲状腺炎引起的甲亢症状,并有效减轻症状。
2. 不良反应比较
丙硫氧嘧啶和甲巯咪唑的不良反应差异较大。
丙硫氧嘧啶以造血和肝毒性为主要不良
反应,对血小板和白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能导致骨髓抑制和汞中毒。
同时,丙硫氧
嘧啶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便秘、腹泻等不良反应。
而甲巯咪唑的主要副作用是过敏反应,同时还会出现皮疹、腹泻、恶心等胃肠道不适。
3. 安全性比较
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丙硫氧嘧啶的疗效相对较弱,而且它的不良反应较大,因此选用
丙硫氧嘧啶的患者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测,并对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而甲巯咪唑在临
床应用中,其疗效好、不良反应较小、价格较低等优势,使得它成为了治疗甲亢的首选药
物之一。
总之,丙硫氧嘧啶和甲巯咪唑都是治疗甲亢的有效药物。
然而,在治疗效果、不良反
应和安全性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别。
在临床应用中,应该根据患者情况和医生意见进行选
择。
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治疗Graves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比较

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治疗Graves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比较高乾瑜;黄小燕;丘金浪【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年(卷),期】2024(17)8【摘要】目的比较甲巯咪唑(MMI)与丙硫氧嘧啶(PTU)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疗效及对甲状腺功能和肝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福州市中医院收治的Graves病合并甲亢患者6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MI组33例和PTU组32例,分别给予MMI与PTU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
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 3)、游离甲状腺素(FT 4)、促甲状腺激素(TSH)]、肝功能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血细胞[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及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MMI组与PTU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97%vs.87.50%,χ2=0.935,P=0.334)。
治疗3个月后,2组血清FT 3、FT 4水平均降低,血清TSH水平均升高,且MMI组变化幅度大于PTU组(P<0.01)。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MMI组血清ALT、AST、ALP水平及RBC无显著变化(P>0.05),而PTU组血清ALT、AST、ALP水平升高,RBC降低,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WBC、PLT均降低,但MMI组高于PTU组(P<0.05或P<0.01)。
MMI组与PTU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15%vs.9.37%,χ2=0.110,P=0.740)。
结论MMI与PTU均可有效治疗Graves病合并甲亢,但MMI对患者肝功能和血液系统影响小,药物安全性高。
丙硫氧嘧啶和甲巯咪唑在甲亢治疗中的效果对比观察

丙硫氧嘧啶和甲巯咪唑在甲亢治疗中的效果对比观察发布时间:2022-09-14T05:36:39.706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1期作者:王艳[导读] 对比分析丙硫氧嘧啶和甲巯咪唑在甲亢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王艳重庆市万州区新乡镇卫生院,重庆万州 404006【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丙硫氧嘧啶和甲巯咪唑在甲亢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从2019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本院接诊甲亢患者中选取60例为研究对象。
按药物种类分为采取丙硫氧嘧啶治疗的对照组和甲巯咪唑治疗的观察组,每组30例。
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有好转,但是观察组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
结论:丙硫氧嘧啶和甲巯咪唑均可用于治疗甲亢,但是甲巯咪唑的整体疗效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治疗安全性更好,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甲亢甲亢是由于甲状腺合成并释放了过量甲状腺激素,导致患者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机体代谢亢进,进而引起患者心悸、怕热、食欲亢进、出汗和排便次数增多、体重下降、突眼等症状[1]。
甲亢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率较高,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出现甲亢危象、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多采用抗甲状腺药物、放射性碘、手术治疗等方法对甲亢患者进行治疗,其中丙硫氧嘧啶和甲巯咪唑均为治疗甲亢的常用药物[2]。
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丙硫氧嘧啶和甲巯咪唑的治疗甲亢的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60例甲亢患者,就诊时间为2019年1月~2022年1月。
按照治疗药物种类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
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具体如表1所示。
纳入标准:①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完善。
排除标准:①相关药物过敏;②配合度低;③肝、肾功能异常。
丙硫氧嘧啶和甲巯咪唑治疗甲亢的临床分析

丙硫氧嘧啶和甲巯咪唑治疗甲亢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究丙硫氧嘧啶和甲巯咪唑治疗甲亢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甲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50例)和对照组(n=50例)。
对照组使用甲巯咪唑治疗。
观察组使用丙硫氧嘧啶治疗。
结果: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为4.00%,对照组为20.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丙硫氧嘧啶在甲亢患者的治疗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对于治疗工作配合度更高,治疗自信心更强,从而实现了对患者不良反应的有效控制,患者生活水平以及生活状态更好,值得参考。
【关键词】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甲亢就甲亢而言,其发病的因素非常之多,例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自身免疫因素等等,且该疾病多发于女性之中[1]。
在临床表现方面较为多样化,例如炎症、甲状腺毒症等等,对于该疾病有两种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分别是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2]。
而丙硫氧嘧啶和甲巯咪唑则是现阶段药物治疗最为常用的[3]。
本研究主要以我院于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00例甲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使用丙硫氧嘧啶治疗,并得出最终满意结果,具体操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将我院于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00例甲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50例)和对照组(n=50例)。
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龄25岁-48岁,平均年龄(36.24±4.05)岁;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25岁-46岁,平均年龄(35.94±4.13)岁。
对比两组临床资料,组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临床上对甲亢的三项诊断标准。
2.患者没有精神类疾病,能够完整的配合实验探究完成。
3.患者的没有恶性肿瘤疾病。
4.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于此次实验探究过程已经知晓,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丙硫氧嘧啶与甲巯咪唑在甲亢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前
治疗后
FT(4 pg/mL)
治疗前
治疗后
TSH(mIU/L)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42 70.11±3.22 13.54±1.34 19.53±2.21 4.35±0.19 0.21±0.07 2.67±0.25
观察组 42 70.12±3.14 11.12±1.13 19.52±2.14 4.21±0.24 0.22±0.08 2.78±0.19
2.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 2 组患者 的 TSH、FT3、FT4 等 指 标差 异 无统 计 学意 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 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比较(x±s)
例 组别
数
FT(3 pg/mL)
【关键词】 甲亢 丙硫氧嘧啶 甲巯咪唑 疗效对比 DOI:10.19435/j.1672-1721.2020.02.020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一种常见疾病,若未能得到及 时有效的治疗可能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甚至危及 患者生命安全,因此积极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对减轻患者痛 苦,保障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作用[1,2]。临床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法 较多,如药物疗法、手术治疗以及 131 碘治疗,药物治疗目前 临床应用较多,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等均为临床常用治疗用 药。为探讨以上两种药物应用于甲亢治疗中的效果以及安全 性,本次研究选择我院 84 例甲亢患者为对象,分组实施治疗, 报告如下。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 字2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P<0.05 表明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MMI和PTU对甲亢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

MMI和PTU对甲亢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发表时间:2020-12-10T08:42:00.262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23期作者:齐俊蓉蒋海玉[导读] 临床上治疗甲亢的代表药物分别为,MMI和PTU[2]。
本文分析了MMI、PTU对甲亢治疗的临床疗效。
(第十三师红星医院新疆哈密 839000)【摘要】目的:比较甲巯咪唑(MMI)与丙基硫氧嘧啶(PTU)治疗甲亢的效果。
方法:2018年6月—2019年6月将8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甲亢患者纳入,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分别给予MMI治疗与PTU治疗,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治疗后两组甲状腺激素水平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FT3:(6.32±1.56)pmol/L;FT4:(17.56±3.24)pmol/L;hTSH:(2.77±0.72)mI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药物性皮疹、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的例数分别为6例,9例,5例与7例,6例,7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甲巯咪唑治疗甲亢安全有效,对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善更为显著,值得应用。
【关键词】甲巯咪唑;丙基硫氧嘧啶;甲亢;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5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23-0121-02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症主要指的是患者血液循环中游离甲状腺激素水平持续增高现象[1],患者多表现为不同程度消化不良、循环兴奋性增高及代谢亢进、交感神经兴奋。
多数患者还常常同时有突眼、眼睑水肿等表现,临床上治疗甲亢的代表药物分别为,MMI和PTU[2]。
本文分析了MMI、PTU对甲亢治疗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80例甲亢患者病例资料,随机分为2组,各40例。
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为21~58岁,平均年龄为(37.5±6.6)岁,病程为2个月~7年,平均病程为(3.6±1.1)年;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为20~59岁,平均年龄为(37.1±6.5)岁,病程为1个月~7年,平均病程为(3.5±1.1)年。
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治疗甲亢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比照观察

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治疗甲亢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比照观察
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两种常用药物。
这些药物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如肝功能损害、皮疹、白细胞减少等。
为了研究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治疗甲亢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比照观察,我们开展了一项临床研究,旨在探讨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和安全性。
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就诊并确诊为甲亢的患者,共计300例。
150例患者使用了甲巯咪唑治疗,另外150例患者使用了丙硫氧嘧啶治疗。
我们对两组患者进行了基线资料的比较,包括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甲状腺功能指标等,并进行了严格的疗效和安全性监测。
结果显示,甲巯咪唑组和丙硫氧嘧啶组在治疗后的甲状腺功能指标及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而在不良反应方面,甲巯咪唑组发生肝功能损害、皮疹、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的比例略高于丙硫氧嘧啶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并且在一些特定的人群中,如儿童和孕妇,丙硫氧嘧啶的安全性可能更高一些。
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在治疗甲亢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比照观察中,两者在疗效和安全性上并无显著差异。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及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我们也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以获得更加可靠的临床数据,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注明:本研究已经得到了当地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且所有研究过程遵循了《世界医学伦理宣言》。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治疗甲亢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9-11-07T14:51:01.85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10期作者:霍成彪
[导读] 综合上文得出,在甲亢临床治疗中采用甲巯咪唑可行性较高,能有效改善病情,控制不良反应,建议进一步推广。
青海省湟中县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811601
【摘要】目的:探析甲亢患者采用丙硫氧嘧啶与甲巯咪唑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8年2月到2019年7月本院接收的90例甲亢患者,遵从随机化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丙硫氧嘧啶治疗,试验组采用甲巯咪唑治疗。
比较两组甲状腺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FT3为(8.12±2.86)pmol/L、FT4为(20.55±5.18)pmol/L、TSH为(1.44±0.33)uIU/mL,与对照组的(11.25±2.77)pmol/L、(28.14±5.27)pmol/L和(0.59±0.28)uIU/mL对比有统计学差异(t=5.2735,P<0.05;t=6.8902,P<0.05;t=13.1752,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高于试验组的6.67%,有统计学价值(x2=4.4056,P<0.05)。
结论:与丙硫氧嘧啶相比,甲巯咪唑治疗甲亢的效果及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甲亢;不良反应;甲巯咪唑;治疗效果;丙硫氧嘧啶
甲亢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一种内分泌疾病。
甲亢是因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使机体处于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状态而引起的[1],患者临床表现为进食多、体重减少、心悸与出汗等,部分患者还可伴有其他症状。
药物是临床治疗甲亢的主要方法,常用药物有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为了解这两种药物治疗甲亢的效果,现将本院2018年2月~2019年7月收治的90例甲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上述课题进行研究,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90例患者均确诊为甲亢,样本入选时间由2018年2月开始,到2019年7月结束,均分成两组,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0~75岁,平均(48.53±6.59)岁;病程2~14个月,平均(8.42±2.63)个月。
试验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1~74岁,平均(48.96±6.03)岁;病程2~13个月,平均(8.74±2.19)个月。
两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资料相当,P>0.05,与研究对比要求相符。
纳入标准:(1)患者均证实患有甲亢,与《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2]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2)近期未服用影响甲状腺的药物;(3)患者对研究知情,自愿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性肝炎与肝脾肿大者;(2)血液系统、肾脏和心脏存在严重疾病;(3)严重身体过敏者。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丙硫氧嘧啶(生产厂家:广州康和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44022824)口服治疗,初始用药剂量为
300mg/d,结合病情实际情况将用药剂量控制在150~400mg,并分次服用,每日最大量600mg;待病情控制后再逐渐减少用药剂量,每日用药剂量维持在50~150mg,合理予以调整。
试验组给予甲巯咪唑(生产厂家:北京太洋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1020885)口服治疗,按病情实际情况,将每日用药量控制在20~40mg,1~2次/d,若治疗后第2~6周病情改善,需逐渐调整用药剂量。
1.3观察指标
(1)甲状腺激素指标:F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4(游离甲状腺素)和TSH(促甲状腺素)。
(2)用药不良反应:肝功能损伤、血细胞计数异常、皮疹、皮肤瘙痒。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 20.0汇总研究数据,%表示计数资料,χ2 检验;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甲状腺激素指标
治疗后,两组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以试验组更理想,P<0.05,有统计学价值(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甲状腺激素水平相比()
2.2 用药不良反应
试验组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用药不良反应相比(%)
3讨论
甲状腺为人体重要腺体器官,由其分泌出的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若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将导致代谢亢奋,从而诱发甲亢。
甲亢为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其病因,有学者[3]研究发现甲亢的主要病因为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并且其发生与
精神创伤、感染和遗传易患性等因素存在一定关系,若不及时治疗,将会导致病情恶化,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目前临床治疗甲亢的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性碘治疗和药物治疗等,但手术及放射性碘治疗均会带来一定创伤及副作用。
药物治疗甲亢在临床应用最广,通常以口服药为主,例如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等,这两种药物是治疗甲亢的理想药物,且作用机制相同,均能对甲状腺过氧化酶系统产生抑制作用,从而阻止离子碘向活化碘氧化,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另外,这两种药物还能防止络氨酸碘
化,因此抗甲状腺效果理想。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接近,但疗效存在差异,甲巯咪唑半衰期长,使用后能被肠道迅速吸收,还能减轻对肝脏的损伤,故毒副作用轻。
丙硫氧嘧啶半衰期较短,并且药物吸收率较低,因此容易被肝内代谢,若服用时间较长,还有可能损伤到肝脏,使患者出现皮疹、恶心等一系列不良反应。
在本次研究中,治疗后试验组甲状腺激素水平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与丙硫氧嘧啶相比,甲巯咪唑治疗甲亢的疗效优势更明显,既能有效调节甲状腺激素水平,又可减少不良反应,临床推广价值高。
杨俊岑[4]对120例甲亢患者分别采用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治疗,结果显示甲巯咪唑组患者甲状腺功能改善效果更理想,肝功能影响更小,与上述结论一致。
综合上文得出,在甲亢临床治疗中采用甲巯咪唑可行性较高,能有效改善病情,控制不良反应,建议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燕燕.丙硫氧嘧啶与甲巯咪唑治疗甲亢疗效及对肝功能影响的对比分析[J].慢性病学杂志,2018,19(S1):95+97.
[2]黄丹萍.丙硫氧嘧啶与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31(12):1843-1844.
[3]钱晓娟,边德志,常丽,等.丙硫氧嘧啶与甲巯咪唑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33):75-76.
[4]杨俊岑.甲硫咪唑与丙硫氧嘧啶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安全性研究[J].北方药学,2018,15(1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