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合集下载

2024年集成电路设计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集成电路设计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集成电路设计市场发展现状1. 引言集成电路设计市场是电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本文将对当前集成电路设计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2. 市场规模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集成电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

据统计,全球集成电路设计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

特别是在消费电子、通信、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等领域,集成电路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3. 行业竞争格局目前,全球集成电路设计市场主要由美国、日本、欧洲和中国等地的企业主导。

在美国,以英特尔、高通为代表的企业在芯片设计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而日本的索尼、东芝在消费电子领域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中国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正在逐步崛起,并在全球市场上日益具有竞争力。

4. 技术发展趋势在技术方面,集成电路设计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小型化:随着电子产品尺寸的不断缩小,集成电路的体积也在不断减小,实现更高的集成度。

-低功耗:随着绿色环保意识的提升,消费者对低功耗芯片的需求越来越高。

- 高可靠性:在关键领域,如医疗设备和航空航天等,对芯片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

- 多功能集成:集成电路不仅要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还需要具备多种功能的集成,如无线通信和传感等。

5. 主要问题与挑战集成电路设计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 技术瓶颈:集成度越高,设计难度越大,需要克服各种技术难题。

- 专业人才:集成电路设计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和专业知识,专业人才稀缺。

- 知识产权保护:集成电路的设计过程复杂,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重要问题。

- 市场竞争:全球市场竞争激烈,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6. 发展趋势与前景未来,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广泛应用,集成电路设计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

同时,随着中国电子产品制造业的崛起,中国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有机会在全球市场上取得更大的份额。

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近几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迅猛,主要表现在产业增长态势,市场占有率有所提升,技术水平有所提高,产品质量良好,以及行业环境不断完善等方面。

2024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实现了规模产业总产值为4482亿元,比去年同比增长26.3%。

同时,近几年集成电路企业在设备投资、技术升级和研发上的投入也有明显提升,例如2024年全球硅谷半导体公司设备投资额约为1320亿美元,比2024年增长5.9%,其中中国设备投资金额超过50亿美元。

此外,近几年我国芯片自主化速度加快,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行业技术水平成效明显,芯片自研能力向深度发展,这表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正处于良好的发展趋势之中。

例如,2024年由芯片自主研发的市场占有率比去年上升了1.7个百分点,而2024年是3.3个百分点。

同时,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外贸出口金额也较去年有所提高,2024年全年外贸出口额达206.3亿美元,同比增长20.5%。

谈谈集成电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谈谈集成电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谈谈集成电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一、集成电路的发展现状
集成电路是当今电子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现在,集成电路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已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
领域之一。

二、集成电路的未来趋势
1.工艺技术不断进步
集成电路从诞生之初就面临着大规模集成、高性能、高可靠性和低功
耗等方面的挑战。

未来,随着集成电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对工
艺技术的高要求也将更为明显。

2.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大
未来的集成电路将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等领域中得到更
为广泛的应用。

同时,无人机、智能家居、自动驾驶等新兴市场的爆
发也将进一步推动集成电路应用的发展。

3.芯片功耗追求更低
未来的集成电路不仅要求大规模集成,还将追求更低的功耗,为电子
设备的高效、低能耗运行提供更强的支持。

为此,将出现更多智能功
耗优化的技术和方案。

4.多元化的架构模式
未来的集成电路将朝着多核、多处理器和异构计算的方向发展,构建更加灵活、高效的架构模式。

这些新的架构模式将更好地适应不同领域和设备的需求,提高设备的计算和处理性能。

5.芯片安全不断提升
未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芯片的安全环境也将更为复杂、艰巨,为了保证芯片的安全性,未来的集成电路制造业将依托更加安全的芯片设计和制造技术,提供更加安全的平台。

集成电路行业的现状和前景分析

集成电路行业的现状和前景分析

集成电路行业的现状和前景分析1. 引言集成电路是现代科技发展中最为关键的核心技术之一,其应用范围广泛,涵盖诸多行业。

本文将对集成电路行业的现状和前景进行分析,以期对该行业的发展趋势有更清晰的认识。

2. 现状分析2.1 市场规模集成电路行业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势头,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在近几年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增长。

其中,中国市场是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其市场规模已居全球第一。

2.2 技术进步集成电路行业依赖于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

近年来,随着新一代技术的推出,如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对集成电路的需求不断增加。

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领域,高性能的集成电路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关键。

2.3 行业竞争集成电路行业竞争激烈,主要有美国、日本、韩国、中国等国家与地区的企业在争夺市场份额。

目前,美国企业仍占据全球集成电路市场的一席之地,但中国企业迅速崛起,在芯片设计、制造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3. 前景分析3.1 5G时代的到来随着5G时代的到来,集成电路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5G技术对集成电路的需求量会成倍增长,尤其是在高频段射频IC、通信处理器等方面。

因此,集成电路行业在5G时代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3.2 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是未来科技发展的核心方向之一,而集成电路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支撑,将在该领域迎来更多的机遇。

人工智能芯片的需求将大幅增长,尤其是在边缘计算和深度学习等方面,集成电路行业将扮演关键角色。

3.3 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随着中国集成电路企业的崛起,市场竞争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

中国企业在芯片设计、制造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具备了与国际竞争对手抗衡的实力。

预计未来几年内,中国企业在全球集成电路市场份额上将继续增加。

3.4 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集成电路行业将加大对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

例如,三维封装、柔性基板、氮化镓等新材料和新工艺将为集成电路提供更高效、更稳定的解决方案,推动行业持续发展。

集成电路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集成电路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集成电路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1. 集成电路的基本概念说起集成电路,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它很高大上,其实它就是把好多电子元件“搬进”一个小小的芯片里。

这就好比把一群小伙伴聚在一起,大家一起玩耍,省时省力还节省空间。

想象一下,如果每个小伙伴都要单独玩,肯定会乱成一锅粥,但把他们都放在一个地方,不但能更好地合作,还能一起搞事情,效率倍增!如今,集成电路几乎无处不在,从我们的手机到汽车,再到冰箱,甚至是一些智能家居产品,都离不开它。

可见,这玩意儿在现代生活中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

2. 产业现状2.1 发展现状如今,集成电路产业简直是风头无两,像是春天里的百花齐放,各种技术层出不穷。

数据显示,全球集成电路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万亿级别,这可不是小数字啊!而且,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崛起,对集成电路的需求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就拿智能手机来说,现代的手机几乎可以说是集成电路的“移动博物馆”,各种功能、各种应用都离不开这些小小的芯片。

而且,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也在不断升级,5纳米、3纳米的工艺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简直是科技的奇迹。

2.2 行业竞争不过,话说回来,竞争也是异常激烈的。

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各大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拼得不可开交。

无论是英特尔、AMD还是国内的华为、台积电,都是各显神通。

谁都不想错过这个金矿,大家都在拼命加码研发,试图抢占先机。

市场上的产品更新换代速度也快得让人目不暇接,谁能在这场比赛中脱颖而出,真的是个难题。

3. 未来发展趋势3.1 技术革新谈到未来的发展趋势,首先得提提技术革新。

未来的集成电路会更加智能化,像是“未来科技感”的代名词。

比如说,量子计算、神经形态计算等新技术都有望在集成电路中大展拳脚。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电脑能像人脑一样快速处理信息,那可真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简直让人期待不已!而且,环保和节能也是大势所趋,如何让芯片在高性能的同时,更加节能降耗,是未来研发的重点。

集成电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集成电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集成电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集成电路是现代电子领域中极为重要的一种电子元件,它在各种电子设备、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各种智能设备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集成电路领域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不断推动着整个电子行业的发展。

本文将就集成电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集成电路的现状集成电路是一种将数百万甚至数十亿个晶体管、电容器、电阻器等电子器件集成到一块芯片上的微电子器件。

目前,集成电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汽车、医疗设备等。

随着人们对电子产品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集成电路的功能和性能也在不断进化。

摩尔定律提出了集成电路的功能每隔18-24个月翻倍,使得集成电路的功能和性能不断提升。

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也在不断进步,从最初的0.35微米工艺逐步发展到目前的7纳米工艺,使得芯片的功耗和体积得到了大幅度的缩小。

集成电路在技术和应用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电子行业的核心推动力量。

二、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1.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对集成电路的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

未来的集成电路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并在其中发挥最大的效益。

智能手机需要更加智能的处理器芯片、更加节能的功率管理芯片;自动驾驶汽车需要更加精密的感知处理芯片、更加稳定的通信芯片等。

未来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将向着智能化方向不断前进。

2.高性能和低功耗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领域的发展下,对集成电路的性能和功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来集成电路需要在提高性能的将功耗控制在最低限度。

这就需要在芯片制造工艺、结构设计、封装技术等方面不断创新,以实现高性能和低功耗的平衡,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3.多功能集成未来的集成电路将向着多功能集成的方向不断发展。

随着电子产品功能的不断增加,对芯片的功能集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来的集成电路不仅需要在性能和功耗上有所突破,还需要具备更多的功能,传感器接口、无线通信接口、图像处理接口等,以满足电子产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

集成电路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集成电路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集成电路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第一章:引言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简称IC)是电子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信息化社会的重要基础。

集成电路具有体积小、功耗低、信号传输快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信、电视、汽车、医疗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飞速进步,集成电路产业迅猛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本文将从现状和发展趋势两方面,对集成电路产业进行深入分析。

第二章:集成电路产业的现状分析2.1 国内集成电路市场的发展情况国内集成电路市场经过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电子消费市场之一。

2019年国内集成电路市场规模超过6100亿元,位居全球第二。

据预测,到2023年,国内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将超过9000亿元。

市场的快速发展,与国家政策扶持、区域产业集聚、产业结构升级、市场需求扩大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

2.2 国际集成电路市场的发展情况集成电路市场不断扩大,全球范围内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膨胀。

近年来,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也给集成电路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截至2019年底,全球集成电路市场规模达到4750亿元美元,中国市场占比达到国际市场的60%以上。

预计到2023年,全球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将达到7000亿元美元。

2.3 国内外主要企业的发展情况在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较高影响力的企业。

其中,国内集成电路生产企业主要为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华为海思、紫光展锐等。

国外企业主要有英特尔、三星、高通、德州仪器等。

这些企业不仅在技术上具有较高水平,而且规模较大,在国际市场中具有一定的话语权。

第三章: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3.1 技术创新是集成电路产业的主要发展趋势技术是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未来,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将对集成电路产业产生深远影响。

集成电路的工艺、材料、器件等方面的研究和创新将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集成电路是现代电子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涉及到各个领域的应用,包括通信、计算机、汽车、医疗设备等。

本文将探讨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发展现状集成电路行业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从初始的小规模生产,到现在的大规模集成、高密度封装,集成度和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硅基材料的应用、光刻技术的进步以及其他许多关键技术的创新,推动了集成电路行业的飞速发展。

现在,全球的集成电路业务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台湾和韩国等地,这些地区拥有大量的知名芯片设计公司和制造工厂。

中国在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之一。

然而,虽然集成电路行业在技术和市场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新一代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需要大量的投入,公司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研发,才能跟上市场的需求。

其次,市场竞争激烈,不仅需要技术创新,还需要有竞争力的定价策略和供应链管理。

二、未来趋势在未来,集成电路行业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以下是几个可能的未来趋势:1.人工智能 (AI) 芯片的需求将大幅增加。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和系统需要专门的AI芯片来提供高性能的计算和推理能力。

2.物联网 (IoT) 的普及将进一步推动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

随着物联网设备的普及,集成电路行业需要开发低功耗、小型化的芯片来满足物联网设备的需求。

3.新一代半导体技术的应用将带来更高的集成度和性能。

例如,三维集成电路技术和量子计算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提升芯片的性能和功能。

4.可再配置技术的发展将提高芯片设计的灵活性。

可再配置技术可以在芯片制造过程中改变芯片的功能和连接方式,使芯片更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5.环境友好型芯片的需求将逐渐增加。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提高,集成电路行业需要开发低功耗、低辐射的芯片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变化,集成电路行业将继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一、概念介绍集成电路,英文为Integrated Circuit,缩写为IC;顾名思义,就是把一定数量的常用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晶体管等,以及这些元件之间的连线,通过半导体工艺集成在一起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电路。

为什么会产生集成电路?我们知道任何发明创造背后都是有驱动力的,而驱动力往往来源于问题。

那么集成电路产生之前的问题是什么呢?我们看一下1942年在美国诞生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它是一个占地150平方米、重达30吨的庞然大物,里面的电路使用了17468只电子管、7200只电阻、10000只电容、50万条线,耗电量150千瓦。

显然,占用面积大、无法移动是它最直观和突出的问题;如果能把这些电子元件和连线集成在一小块载体上该有多好!我们相信,有很多人思考过这个问题,也提出过各种想法。

典型的如英国雷达研究所的科学家达默,他在1952年的一次会议上提出:可以把电子线路中的分立元器件,集中制作在一块半导体晶片上,一小块晶片就是一个完整电路,这样一来,电子线路的体积就可大大缩小,可靠性大幅提高。

这就是初期集成电路的构想,晶体管的发明使这种想法成为了可能,1947年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制造出来了第一个晶体管,而在此之前要实现电流放大功能只能依靠体积大、耗电量大、结构脆弱的电子管。

晶体管具有电子管的主要功能,并且克服了电子管的上述缺点,因此在晶体管发明后,很快就出现了基于半导体的集成电路的构想,也就很快发明出来了集成电路。

杰克·基尔比(Jack Kilby)和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yce)在1958~1959期间分别发明了锗集成电路和硅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又称芯片,是工业生产的“心脏”,其技术水平和发展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集成电路产业分类集成电路,又称为IC,按其功能、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模拟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和数/模混合集成电路三大类。

集成电路按制作工艺可分为半导体集成电路和膜集成电路,膜集成电路又分类厚膜集成电路和薄膜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按用途可分为电视机用集成电路、音响用集成电路、影碟机用集成电路、录像机用集成电路、电脑用集成电路、电子琴用集成电路、通信用集成电路、照相机用集成电路、遥控集成电路、语言集成电路、报警器用集成电路及各种专用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按集成度高低的不同可分为小规模集成电路SSIC、中规模集成电路MSIC、大规模集成电路LSIC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C。

另外有一个我们经常在媒体上见到的ASIC,这个ASIC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的英文缩写,在集成电路界被认为是一种为专门目的而设计的集成电路。

三、摩尔定律阐述完集成电路的定义、发展和分类后,我们有必要把接下来要介绍的摩尔定律单独列出来描述,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来的。

其核心内容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

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以新CPU的发明年份为横轴,CPU可容纳晶体管数目的对数为纵轴作图,所有的点近似成一条直线,意味着晶体管数目随年份呈指数变化,每两年翻一番。

正是有了摩尔定律才有了硅谷50年的辉煌,摩尔定律就是硅谷的脉搏,它带领着硅谷以史诗般的速度前进,并且成为全世界技术潮流的先驱。

摩尔定律成为整个信息时代的驱动力,要么跟随摩尔定律,要么就死。

摩尔的预测迅速地变成了芯片公司们的金科玉律:忽视摩尔定律的公司纷纷被淘汰,紧随它的公司则越来越强大富有——摩尔本人参与建立的英特尔公司(Intel)就是其中之首。

今年正好是摩尔定律诞生50周年,下图为Intel处理器与摩尔定律的时间线:目前在业界讨论最多的是摩尔定律还能撑多久?摩尔定律很神奇的是,每当遇到瓶颈或障碍的时候,总有新的材料或者工艺方法延续演绎摩尔定律的神奇。

在过去的50年间,一直如此。

当前摩尔定律遇到的问题有材料、结构和散热问题。

如何寻找更新的材料和结构来制造芯片,依然是全球顶尖的科学家在孜孜不倦奋力攻关的课题。

四、行业发展现状(一)业界产销当前规模2014年,我国重点集成电路企业主要生产线平均产能利用率超过90%,订单饱满,全年销售状况稳定。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年共生产集成电路1015.5亿块,同比增长12.4%,增幅高于上年7.1个百分点;集成电路行业实现销售产值2915亿元,同比增长8.7%,增幅高于上年0.1个百分点。

图表2008-2014年集成电路行业销售产值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前三季度全行业实现销售额2540亿元,增速达19.5%,其中,设计业继续保持了26.1%的高速增长。

全年可望实现销售额高达3500亿元。

(二)产业投入力度2014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644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比上年(68%)下降56.6个百分点。

集成电路产业全年新增固定资产554亿元,同比增长103.4%,高于电子信息全行业84.7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数144个,同比增长0.7%,占全行业新开工项目数的1.8%。

图表2008-2014年我国集成电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前三季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情况。

1-9月,电子信息产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9929.7亿元,同比增长15.1%,低于1-8月0.8个百分点,但仍比2014年同期高4.6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工业投资(8%)7.1个百分点。

(三)市场销售格局占比2014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完成内销产值1011亿元,同比增长9.9%,高于全行业增速1.2个百分点,内销比例达到34.7%,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从全年走势看,内销产值增速呈下降态势,全年增速低于上半年5.9个百分点。

图表2014年集成电路产业内销产值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四)国产芯片技术突破中芯国际与高通合作的28纳米骁龙处理器成功制造,标志着其在28纳米工艺制程成熟的路径上又迈出重要一步,同时20和14纳米工艺的先期研发也在积极推进;展讯发表了A7架构的四核心芯片8735S,标志着我国在移动芯片设计领域进入中高端市场;国内首款智能电视SoC芯片研发成功并实现量产,改变了我国智能电视缺芯局面。

(五)我国集成电路的经济效益状况2014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672亿元,同比增长11.2%,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利润总额212亿元,同比增长52%,比上年提高23.7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7.9%,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7元,比上年下降1.2元;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2天,低于全行业1.3天。

图表2014年我国集成电路行业经济效益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六)聚集发展特点突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度较高,主要集中在四个区域:一是北京、天津环渤海地区,2014年这一地区集成电路销售产值增长6.2%,占比为8.4%;二是上海、江苏、浙江长三角地区,增长11.4%,占比达37.7%,;三是广州、深圳珠三角地区,增长5.4%,占比为29.4%;四是部分西部省区,如四川省销售产值下滑7.6%,但陕西省增长476%,甘肃增长14%,增势十分突出。

五、中国集成电路发展趋势(一)中国IC产业增长强劲,进口替代空间巨大国内电子产业作为全球电子产业链中的一环,也保持与全球市场同步的节奏,不过由于内生的动力,增速要快于全球市场。

自2013年以来,国内集成电路的季度销售额持续增长,主要受益于下游应用行业,特别是移动智能设备的增长拉动。

2014年1季度的集成电路销售额达587.5亿元,同比增长13.4%,依然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集成电路是电子产品的核心,占电子产品的比重高达25%以上。

而我国是全球电子产品制造大国,生产了全球80%以上的计算机、手机,50%以上的电视。

对IC需求巨大,但产出规模与需求多年来严重不对等,自给率只有不到1/3。

这也使得IC成为我国进口大项之一,2013年进口金额超过2000亿美元,超过石油成为我国第一大进口产品。

中国的IC存在巨大的进口替代空间。

从目前来看,我国IC产业正在进入新一轮发展机遇期,巨大的终端需求为大陆IC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环境,半导体产业面临整体崛起。

(二)智能家居等市场集成电路需求强劲处理器的微型化使得智能终端的移动化成为可能,未来可穿戴、智能家居等无处不在的计算更将成为主流趋势,结合大数据的应用,智能硬件的形态和数量都将有望迎来大爆发。

未来移动终端仍将维持快速成长,而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车载电子等需求领域也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处理器可广泛应用于智能洗衣机、智能温控、智能电视、吸尘机器人等各场合。

(三)小型化和立体化封装技术发展潜力传统的封装方法中最主流的技术为BGA和QFN,BGA封装在小、轻、高能封装中占据主要地位,QFN封装技术适合应用在手持设备,如手机、mp3、便携式游戏机等产品。

目前主流传统封装方法及主要应用,简列如下:中国IC封装市场起步晚,但增速快,行业规模近年来占全球比例也在不断上升,2013年已高达36%。

我国封测行业产值在过去十年始终保持在我国半导体总产值40%以上的较高水平,主要是由于在半导体产业链上,封装与测试环节具有技术壁垒相对最低、劳动力成本要求最高和资本壁垒较高的特点,中国最适合半导体封装测试行业发展。

六、政策推动助力大陆封测行业向高端技术领域迈进我国集成电路封测企业大部分规模较小且同质化竞争严重,发展初期受技术和制作工艺水平限制,与美国、日本、台湾等相比较仍有一定差距。

环顾全球,政府采取的积极措施能极大推动集成电路行业发展:2014年来,国内集成电路行业拉开了兼并整合的帷幕,国内集成电路行业整合趋势较为明显,多家企业兼并收购相关企业,或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协同发展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