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真是盛世吗

合集下载

大清王朝的康乾盛世:一个被统治者吹嘘出来的繁荣

大清王朝的康乾盛世:一个被统治者吹嘘出来的繁荣

大清王朝的康乾盛世:一个被统治者吹嘘出来的繁荣康乾盛世与文景之治、开元盛世、仁宣盛世等,被并称为中国历史上最繁盛的几个时期。

名义上的康乾盛世起于康熙20年平定三藩之乱以后,截止于嘉庆时期的白莲教之乱。

但是,当我们仔细阅读历史以后,就会发现所谓的康乾盛世,所建立的背景是持续几十年年的战乱和大破坏。

在这样基础上建立起了的盛世,又有多少人会承认呢?一、经济上的凋敝,使经济再也没有恢复到明朝万历时期的水平康乾盛世起于1681年止于1796年,时间长达115年。

真是吹都不会吹,中国历史上何时出现过超过100的盛世。

盛世的含义非比寻常,不是可以随意使用。

一般来说,一个王朝刚刚从混乱中建立,一般会使用治世的说法,例如文景之治、元嘉之治、开皇之治、贞观之治等等。

彪悍的蒙古人也没有上来就出现什么盛世,还是大清国奇葩,一上来就是太平盛世,真是开天辟地头的一份。

而且盛世多为后世的评价,自己吹自己出现盛世真是没见过。

说它前无古人一点也不夸张,至于后有没有来着还很难说。

清朝康熙时期,平民思想家唐甄总结了康熙时期所谓盛世的经济状况,他的结果是四空:农空、工空、市空、仕空。

他认为清朝入主中原50多年来,百姓的生活日益贫苦。

当时的粮食价格虽然不高,但是普通百姓却吃不起,当时普通人家吃的最多的不是大米白面,而是从国外引进并大量种植的番薯。

当时布匹的价格也很便宜,但百姓们却穿不起,自能自己家织一些粗布勉强保暖。

英国派往中国的特使马戛尔尼在出使日记中无奈的写道:“至少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他们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

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人们衣衫褴褛甚至裸体,像叫花子一样破破烂烂的军队,我们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抢着吃”。

在明朝的万历时期,中国可不是这个样子,当时西方有很多商人来中国进行贸易,当时的中国是西方商人暴富的地方。

二、文化的压制酿成了万马齐喑的后果清朝为了防止民间的反清思想滋生,严密控制文化的发展。

“康乾盛世”真的是盛世吗

“康乾盛世”真的是盛世吗

[键入文字]
“康乾盛世”真的是盛世吗
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之治、康乾之治,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同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

该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

盛世局面下隐藏着巨大危机,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各种衰败之象逐步显露出来,而清廷社会统治和管理能力日渐衰微。

乾隆后期各种民变相继爆发,也标志着清朝开始走向衰落,清朝遂陷入萧条冷落的嘉道中衰之世。

康乾盛世也是一个颇具争议的时期,学界对康乾盛世是否真的存在尚存争议。

首先,世界对于康乾盛世的反应均不一样,其中包括以下三种反应。

其一、对康乾盛世持认可意见的,认为康乾盛世的确真实存在过,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国力达到鼎盛时期。

其二、对康乾盛世持旁观意见的,认为康乾盛世并不是完全的优秀,相反地康乾盛世同样存在着弊端。

其三、对康乾盛世持反对意见,认为康乾盛世是谎言的,康乾盛世并没有给中国带来认为的进步,相反地在康乾盛世时期中国的文化、经济乃至军事都开始倒退,是对古文明的否定。

其次,认为康乾盛世是谎言的国家,其推断依据有如下三个。

其一、明朝最为衰弱的时期,中国的航海事业依旧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明朝时期的航海业与英国的航海舰队实力可说是不相上下,但是到了清朝的康乾盛世,中国已经完全丧失了航海事业,禁海令的下发完全扼杀了航海事业。

其二、康乾盛世时期国富民穷,百姓们很多处于流离失所的状态,康乾盛世时期朝廷常常提前三天颁布迁徙令,百姓们或不知道或来不及准备,最后被迫离开故土,离开家园。

1。

历史解密康乾盛世持续了多少年 为何话康乾盛世是个谎言

历史解密康乾盛世持续了多少年 为何话康乾盛世是个谎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康乾盛世持续了多少年为何话康乾盛世是个谎言
导语:每个王朝都有它的鼎盛时期,每个鼎盛时期持续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虽然在历史上被诟病许多,但是它同样有着鼎
每个王朝都有它的鼎盛时期,每个鼎盛时期持续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虽然在历史上被诟病许多,但是它同样有着鼎盛时期,那便是康乾盛世,康乾盛世在历史上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分别为何?康乾盛世持续多少年,通过什么事实依据来衡量康乾盛世多少年的呢?在康乾盛世多少年的时间里,各任皇帝对盛世的发展都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首先,康乾盛世的启动时间为清朝的康熙王朝二十年,具体的时间为公元1681年。

而康乾盛世的结束时间为乾隆王朝结束时期,同时也是嘉庆登基的第一年,具体的时间为公元1796年。

从时间跨度来看,整个康乾盛世共历经了近一百二十年。

其次,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康乾盛世并非是从康熙元年开始计算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康熙登基时年龄非常小,才刚满八岁,还没有能力亲政,朝廷大事几乎把持在辅佐大臣和孝庄太皇太后的手中,在康熙二十年时,他做出了一个极为巨大的成就,那便是平定三藩,从次以后康熙开始强大,清朝开始崛起,此标志着康乾盛世的开始。

最后,康乾盛世的结束标志事件源于一起大规模的起义—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

为了镇压这次的起义,朝廷耗费巨资、投入大量的兵力,经过了十分激烈的斗争之后才得以有效的镇压,据不完全数据显示此次战役中清朝兵力共计损失达400余名,此次战役后,清朝政府的国库被挥霍一空,康乾盛世终于完结,清朝开始走向衰弱。

康乾盛世维持的时间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解密康乾盛世争议 康乾盛世到底算不算的上盛世?

历史解密康乾盛世争议 康乾盛世到底算不算的上盛世?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康乾盛世争议康乾盛世到底算不算的上盛世?
导语: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教授周思源不同意康乾时期是“盛世”,只能称“康乾之治”。

他认为:汉唐之所以公认为盛世,与其政治环境宽松、精神昂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教授周思源不同意康乾时期是“盛世”,只能称“康乾之治”。

他认为:汉唐之所以公认为盛世,与其政治环境宽松、精神昂然进取有很大关系。

而康雍乾三朝最大的失误就是禁锢思想,以文字狱为代表的严厉的残酷的禁锢思想。

至于“康雍乾时期的经济发展,是明末以来战乱频仍之后的一种恢复性发展。

而并不是由于新的生产方式和使用新的科学技术引起的生产力革命性大提高。


清史专家戴逸在肯定“康乾盛世”提法的同时,也曾指出其四方面消极因素:闭关锁国、重农轻商、禁锢思想、轻视科学,称之为“盛世的阴影”。

并对对周思源作出了反驳,指出“整个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都没有“新的生产方式”与“新的科学技术”,都是专制的封建制度。

按照周先生的理由,中国封建社会就不会有什么‘盛世’。


亦指出“盛世有阴影,衰世也有希望”,不认为“盛世就是美哉善哉,万事大吉。

这不是客观的历史事实,也不是辩证的思想方法。

” 同时指出清初大概只用100多年时间使粮食生产翻了一番多。

在当时农业技术并无显著提高的水平下,实在是了不起的成就。

不但恢复了明末的水平,而且大踏步地前进了。

这是广大农民的努力,也离不开清政府重视农业,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减轻赋税,推广高产作物(玉米、甘薯、花生)以及鼓励和默许移民等政策的结果。

[138]
生活常识分享。

对康乾盛世的看法

对康乾盛世的看法

对康乾盛世的看法什么是“康乾盛世”?古代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有过不少,康乾盛世是其中的最后一个。

但是不少学家都对康乾盛世有自己的看法。

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康乾盛世的看法,希望对你有用!古代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有过不少,康乾盛世是其中的最后一个。

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康乾之治、康雍乾之治,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同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

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

在此期间,局势较为稳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国家财富有所积累,疆域辽阔,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处发展阶段。

清朝在康雍乾三朝时达到顶峰,18世纪被视为清朝的最繁华时期,有学者认为这段时期代表了中华文明的一个新的高峰。

然而有学者认为虽然康乾时期的人口和粮食产量呈快速增长态势,但与同时期的欧洲国家英国来横向比较的话,无论从存量还是从增速来看均具有较大差距。

亦有学者指出尽管并非一切皆好、一点缺欠也没有,但从国家实现统一、国家疆土受一个政权管辖;经济发展繁荣、国家积蓄丰厚;政局稳定、社会长治久安;国力强大、拥有雄厚的军事力量、有足够的实力保卫国家安全;文化昌盛、教育发展等五大方面判断出以康雍乾三朝所取得的巨大甚至超越前代的成就,名为“盛世”是当之无愧的。

对康乾盛世的看法正面评价西方在18世纪,来华的传教士们将当时的中国图景呈现在西方人面前时,立即引来整个欧洲对中国的强烈向往。

结果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的100余年间,在欧洲形成了长时间的“中国热”。

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中国热”期间,无论是在物质、文化还是政治制度方面,欧洲都对中国极为追捧。

对中国风的狂热追逐曾经是当时欧洲社会的普遍时尚。

这种时尚渗透到了欧洲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如日用物品、家居装饰、园林建筑等。

法国传教士乔治;安森在《耶稣会环球旅行记》中说:“中国是世界上资源最富饶、经济最富裕的国家,中国皇帝之崇高、官员之福利超出世界上的一切国家。

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评价及争议“康乾盛世”固然是封建社会的又一次太平盛世、繁华高峰,但又是一个不完美的盛世。

首先“康乾盛世”在中国历史的纵向看,其盛世规模只有量的增加而没有质的改变;其次,从世界的横向看,康乾盛世时期的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当时的经济生产总量仍高于西方,但是生产技术却相对落后了)、文化科技已经落后于西方,这是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没有出现的情况。

还有,盛世下的清朝有很多弊端:第一,为了限制明末以来土地兼并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发展及恢复农业生产,清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使得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压制;第二,八股取士,并且大兴文字狱,残害大量文人学士,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人民的思想。

在此期间,整个社会发展缓慢,欧洲却爆发了工业革命,科技文明跨越式向前发展,大清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差距越拉越大。

此外,还有改土归流,加强了国家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但却加剧了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之间的矛盾,引起了多次边民起义,此外,改土归流亦只流于形式,仅是“换了官名,人还在,一姓土皇”。

某些史学家不赞同“康乾盛世”的提法。

如周思源不同意康乾时期是“盛世”,只能称“康乾之世”。

他的主要理由有:汉唐之所以公认为盛世,与其政治环境宽松、精神昂然进取有很大关系。

而康雍乾三朝最大的失误就是禁锢思想,以文字狱为代表的严厉的残酷的禁锢思想。

至于“康雍乾时期的经济发展,是明末以来战乱频仍之后的一种恢复性发展。

而并不是由于新的生产方式和使用新的科学技术引起的生产力革命性大提高。

”史学家戴逸在肯定“康乾盛世”提法的同时,也曾指出其四方面消极因素:闭关锁国、重农轻商、禁锢思想、轻视科学,称之为“盛世的阴影”。

鲁迅说他看了外国人的一些记载,怀疑康乾盛世完全是文字狱吹出来的。

鲁迅对康乾时期的重要文化成就之一《四库全书》多次发表批判言论,如“清人篡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变乱旧式,删改原文。

”“单看雍正乾隆两朝的对于中国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够令人惊心动魄。

对康乾盛世的看法

对康乾盛世的看法

对康乾盛世的看法什么是“康乾盛世”?古代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有过不少,康乾盛世是其中的最后一个。

但是不少学家都对康乾盛世有自己的看法。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康乾盛世的看法,希望对你有用!什么是“康乾盛世”古代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有过不少,康乾盛世是其中的最后一个。

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康乾之治、康雍乾之治,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同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

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

在此期间,局势较为稳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国家财富有所积累,疆域辽阔,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处发展阶段。

清朝在康雍乾三朝时达到顶峰,18世纪被视为清朝的最繁华时期,有学者认为这段时期代表了中华文明的一个新的高峰。

然而有学者认为虽然康乾时期的人口和粮食产量呈快速增长态势,但与同时期的欧洲国家英国来横向比较的话,无论从存量还是从增速来看均具有较大差距。

亦有学者指出尽管并非一切皆好、一点缺欠也没有,但从国家实现统一、国家疆土受一个政权管辖;经济发展繁荣、国家积蓄丰厚;政局稳定、社会长治久安;国力强大、拥有雄厚的军事力量、有足够的实力保卫国家安全;文化昌盛、教育发展等五大方面判断出以康雍乾三朝所取得的巨大甚至超越前代的成就,名为“盛世”是当之无愧的。

对康乾盛世的看法正面评价西方在18世纪,来华的传教士们将当时的中国图景呈现在西方人面前时,立即引来整个欧洲对中国的强烈向往。

结果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的100余年间,在欧洲形成了长时间的“中国热”。

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中国热”期间,无论是在物质、文化还是政治制度方面,欧洲都对中国极为追捧。

对中国风的狂热追逐曾经是当时欧洲社会的普遍时尚。

这种时尚渗透到了欧洲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如日用物品、家居装饰、园林建筑等。

法国传教士乔治·安森在《耶稣会环球旅行记》中说:“中国是世界上资源最富饶、经济最富裕的国家,中国皇帝之崇高、官员之福利超出世界上的一切国家。

论康乾盛世.

论康乾盛世.

论康乾盛世“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是中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盛世。

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

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百年之久,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艺术等达到世界的最高水平,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

在“康乾盛世”期间,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发展迅速,达到世界顶尖水平,人口数量可谓空前绝后,疆域可谓空前绝后。

“康乾盛世”经历的三位皇帝中,第一个便是康熙。

康熙帝一生贡献巨大,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亲征葛尔丹等等。

奠定了盛世的基础。

(1)康熙名为爱新觉罗·玄烨。

是顺治皇帝的第三子。

清顺治十八年,清顺治去世,八岁的玄烨继位,谥号清世祖,是清入关的第二个皇帝。

因为年龄较小,无法管理朝务。

康熙八岁,父亲便去世,十岁母亲去世,早年父母双亡,在其祖母孝庄太后的悉心照顾下,慢慢长大。

康熙早年的经历可谓不平坦,小时候便得了天花,差点丢了性命,其父顺治帝就因天花而死。

随后早年又父母双亡,可谓坎坷。

清朝规定,帝王要在年满十四岁后才能亲理朝政。

年仅八岁的康熙无法亲理朝政。

便设立四位辅政大臣,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异姓大臣辅佐执政,史称“辅政大臣”时期。

为了平衡四位大臣的权利,规定凡事由四人协商一致,之后请示皇帝和太皇太后批准。

他们中的任何一人不可以单独见皇帝或上疏。

康熙聪慧过人,而且勤奋好学,小的时候,顺治便问几位皇子将来要做什么,玄烨说:“待长而效法皇父”。

可见玄烨的确是个早熟的孩子。

康熙早年受到满、汉、蒙三种文化的熏陶,博学多识。

汉人老师教他汉人的儒家文化,满族老师教他满族的骑射文化,蒙老师教他蒙文化,可谓涉猎广泛。

康熙在学汉文化的时候非常刻苦,老师划的一段文章,先读一百二十遍,再背诵一百二十遍。

就这样康熙熟读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比一般的汉族孩子还要熟悉汉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乾盛世真是盛世吗(2012-06-10 21:28:58)转载▼标签:康乾盛世杂谈
一直以来,从清朝康熙二十年起,到嘉庆元年止的这段时间被人们称为康乾盛世。

认为这段时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又一次太平盛世,再次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峰,创造了中国前所未有的辉煌。

事实果真如此?康乾盛世真是盛世吗?
首先要了解一下判断盛世的标准,判断一个社会是否是盛世的因素很多,例举一下主要的因素,社会生产力、人口、人民生活质量、库银数量、国家版图以及思想文化等。

我们从这些因素中看看康乾盛世是否算的上一个真正的盛世。

先从社会生产力上看,清朝主要以农业为主,大量开垦荒地,耕地面积持续增加。

清代前期,商业贸易相当繁荣,各种商品行销海内外,四方流通联系十分密切。

可康乾盛世铁和布这两项指标性的工业品总产量却始终未能恢复到明代的水平,中国工业产量仅为世界的十分之一左右,不及二百年前的明代,这段时间国外发生重大的工业变革,产业革命蓬勃发展,而康乾盛世几乎没有什么发明创造和技术更新。

康乾盛世真是盛世吗
从人口和人民生活质量上来看,康乾盛世的人口达到封建社会的高峰,乾隆五十五年突破三亿,几乎占当时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

清朝养活了三亿人,而明朝的人口基本稳定在6000万,有人将此归结为清朝统治者勤政的结果,实际上这是因为明末引进的番薯、玉米等高产粮食作物在康乾盛世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我们知道番薯、玉米这两种作物对生长条件的要求极低,产量却极高,正是这两种作物养活了清朝的绝大多数人,有人说之所以有康乾盛世就是因为番薯和玉米,虽然这只是片面的,但可以看出这两种作物对康乾盛世的作用。

从库银数量上看,康熙末年库存800万两,雍正时达6000万两,乾隆初2400万两,乾隆末达7000万两。

以至于让人们以为康乾盛世时期国库充盈,实际上库银数量如此多一是因为人口众多、田亩增加,工商税也大增,如盐、矿税收;二是捐纳多;三是上下交征利,如朝廷贷款给盐商做生意,坐收本息;四是物价上涨,康熙至乾隆时期普遍上涨了3至5倍。

康乾盛世真是盛世吗
从国家版图上看,清朝的领土几经扩张,超过了明朝。

乾隆二十四年平定新疆后,整个清朝版图空前扩张,虽然版图是得到了扩张,但民族矛盾十分激烈。

清朝在夺取全国政权之后的很长时间内,一直把它征服的中华各民族看作奴隶,实行野蛮血腥的民族高压政策。

从“反清复明”到清末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中华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反抗满清王朝的暴政。

从思想文化上看,康乾盛世是一次社会文化大倒退的时代,学术文化的凋敝是康乾时期中国文化的显著趋势,传统儒学消失殆尽。

大兴文字狱,迁徙知识分子,断送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极大地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康乾盛世是一个表面的盛世,政治坏境、社会制度远不如文景之治、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当然在诟病康乾盛世的同时,不能否定康乾盛世的价值,毕竟这段长达115年的康乾盛世,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不可估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